
深圳市碧榕湾幼儿园改造 / 不也设计工作室
“百校焕新”的项目兼具“校园”及“改造”两类设计的难点,既受限于暑假短暂的施工周期和建筑规范的严格要求,又受限于原有建筑的空间和结构现实。

混合亚麻展馆 / ICD/ITKE/IntCDC 斯图加特大学
展馆柔和起伏的屋顶、圆形的平面图和中央的气候花园共同创造了一个与周围景观无缝融合的展览空间。由回收混凝土制成的地热可激活地板板材,提供全年舒适使用的永久建筑。

W‐Mission 总部 / Behet Bondzio Lin Architekten
灵感反映了客户出生地的海浪以及纺织品的材料特性,如轻盈、编织图案、起伏和包裹与披露。建筑特点强调了精神性,主要体现在将传统哥特式高拱立面的内部(教堂内)反转至外部城市街道。

德禄柏丽亚太生产研发总部 / Chiasmus Partners
设计从产品到建筑,都是对人体尺度的转化,有节奏的比例搭配形成韵律,而韵律形成被人所能感知的美感,柏丽与德禄产品的设计无不体现了对产品质量及设计本身的要求,也服从于具体的产品功能。

基于空间叙事的乡村建筑改造实践探索 /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杜春宇团队
将空间叙事这一概念置入改造设计中,两栋厂房的功能变化是反映余村伴随“千万工程”进程蝶变的容器。设计保留原有建筑的结构及墙体,在其外部包裹了一个更大容器,新旧两个容器以嵌套的方式组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音缘桥 / 成都中筑华恺建筑设计
设计选择了流畅的曲线来建立两岸的联系并消解巨大的风格冲突。顺着钻石音乐厅的“山脊小路”延伸出主桥面动势,蜿蜒跨越河流,随即利用螺旋坡道升起另一桥段跨越滨河公路抵达音乐小镇的露天音乐小舞台。

BMO 会议中心 / Populus
BMO 中心的扩建是为卡尔加里和南艾伯塔省而建,旨在创造一个无论在设计上还是在通过我们标志性的西部款待提供卓越的客户体验,都堪称世界级的设施。

中交•壹里科创云廊 / FTA建筑设计事务所
中交•壹里科创云廊涵盖展示中心、服务中心、产业大厦、研发总部、中试车间、众创空间、人才公寓及商业配套等多元丰富的业态。通过“云廊500米”,串联起产、创、展、商等功能模块,满足中小型企业、大型知名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的多样化需求。

海东市城市规划展览馆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品筑设计工作室
我们以当代地域建筑的设计方法,探索建筑“在大地上的站立方式、举向天空的方式、向周边伸展的方式”。栈道、廊桥、墙垣式的游走路径,营造出追踪寻根、登高望远、观展游园等体验经历。

静安余姚路幼儿园分部 /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在设计余姚路幼儿园时,我们从人文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它与城市的关系,进而提出校园建筑就是“微型里弄”的观点——设计应注重建筑的体量及其与地面的衔接,并应使其回归到人的尺度 ;强调街道界面有节奏的变化,展现出交流的姿态 ;选择适当的材料与色彩,传递符合自身定位的气质。

李桂芬乡村综合体 / 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创作中心
我们设计了一组乡村巨构——似乎是在强调边界,希望某一种明晰的边界作为空间能够定义东西两处村落,通常来说,清晰的边界感是安全的保障。与传统村居东西向布局的模式不同,在总体格局上,设计采用了南北向线性布局的方式,一方面顺应场地尺度,另一方面是一种差异化的公共秩序的建立。

华山中学博古其校区 / 荣朝晖工作室
“方城”是建筑对抗外部环境的策略:整个学校以简单的大小两个方环构成,大环是教学功能,而小环是住宿。“方城”是从戈壁中切割出的“局部人工自然”,呈现出强烈的防御性,一种保护内部抵御自然力量的决心,是从戈壁黄沙中切出的教育之城。

驻龙山游客中心 / Aurelien Chen
驻龙山自然旅游区的入口以景区入口小径轴线上的山景为标志。这条小径进入场地后一分为二:一条向山上攀爬,另外一条则缓缓向下通向两个位于较低处被树木环绕的小池塘。

远舰·EKA天物,上海 / 本哲建筑
在对「远舰」梳理与更新中,本哲建筑尊重历史遗产和保留原有航海文化记忆,巧妙地运用当代设计语言,赋予建筑新的生命力。踏足EKA天物的第一刻起,就感受到街区独有的航海精神。

Leopold Kohr-Straße 中小学 / Franz&Sue
学校拥有热闹的前院、游乐和运动区域,也可供当地居民使用,为社区增添新的品质。宽敞的露台将立面转变为垂直花园,并为学习和休闲提供了重要空间,可以全年使用。

瑶客共生广场 / 有限设计工作室
广场可以被理解为一个打散体量的博物馆——展览对象是来自当地村庄或传统或当代的风景、构造和材料片段,经过转译被重组到广场中,以纪念正在消逝的多重建造传统,并试图挖掘乡镇日常搭建的美学潜力。

麓湖一片森林儿童博物馆 / 大料建筑
在这座“冰山”中,充盈着各种形式的静止与运动,比如局限于物理形式的房子,再比如不同以往的千变万化的设计建造经验。而唯一恒定未变的是,从乐知学校到麓湖儿童博物馆,我们一直希望通过房子向外界发出有关教育的提示:一栋送给儿童的建筑并非只是静态定式的学习场所,更是动态变化的教育平台。

安茶博物馆工场 / 普罗建筑
安茶博物馆工场,一座博物馆式的工厂,一座工厂式的聚落,一座聚落式的公园。

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建成 / 马岩松MAD
建筑的形态在大地上由北向南缓缓舒展。从不远处的三山向会址方向远眺,建筑体量完全消隐于城市中,绿色屋面以含蓄谦逊的姿态融入五园三山环境中,成为其在城市内的绿色延伸,也成为都市中难得的大地景观。

延绵川津,城乡共生: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深汕校区 / 汤桦建筑设计
一条从校园入口至自然山体的文脉空间线索串联原有场地最具特点的自然与人工要素,形成俯瞰、穿林、溯溪、过村、跨丘、登山的独特校园空间体验序列,呈现深职大深汕校区独有的在地特征。

“q” Center —上海廊下村民活动中心 / Atelier tf + ppas
在乡村小学旧址新建的文化中心正是这一振兴计划的重要引擎。在我们的构思中,村落、田园、村民与基地历史再次的紧密连接将成为激发中华村活力的关键。

西藏唐卡艺术博物馆 / AND Studio
考虑到传统西藏建筑的设计与周围山脉的精神性联系,我们建议将选址从园区中心移至山脚下,以强调博物馆、山、天空这三者之间的对话。

巨龙山教堂 / INUCE • Dirk U. Moench
“你是彼得,我要在这块石头上建造我的教堂。”他的妻子补充说:“在聚龙,我们都是外来者。我们希望成为外来者的方舟,他们的避难所。”

充分考虑在地化和适应性,打造BMW宝马“绿星灯塔” / ARCHIHOPE
设计目标旨在将这个由不同功能建筑构成的复合体,打造成为BMW绿星灯塔项目,并通过LEED BD+C金级认证,以展示展览、社交互动及高效办公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建筑室内空间,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