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龙华区清泉外国语学校初中部 / 一境建筑设计
教育建筑

深圳市龙华区清泉外国语学校初中部 / 一境建筑设计

在两座教学楼中间设置空中图书馆连接两侧教学功能,通过建筑退台创造连续的屋顶花园并与操场空间形成有机的连接。依据地势高差顺势而为,在南北建筑体量之间形成“谷地花园”,创造出绿意盎然充满童趣的坡地景观。精心设计的廊道、平台、小木屋、探索洞穴为孩子们在校园活动中创造了一片属于他们的山谷天地,下课时可以放肆玩耍。延绵的两侧教学楼就像两座建筑“山体”在入口处汇聚并悬挑而出形成一个半封闭的开放空间,形成沿街主界面,同时承载家长接送等待区的功能。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元白楼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教育建筑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元白楼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改造设计中,通过新增屋顶连廊、跑道等方式,形成一气呵成、贯穿 15 个独立盒子的立体游走路径,将原本无趣的屋顶空间转化为感知自然的交往场所。此外,通过对原有建筑空间的梳理与再创造,营造多样交往空间,让建筑本身成为匹配未来设计学院教育模式的“行为激发器”,人与自然的联系、人与人的交往成为设计教育的重点。

Dybkær 学校 / Sweco Architects
教育建筑

Dybkær 学校 / Sweco Architects

坐落于戈德瓦德山之巅的迪布克尔学校(Dybkær School),也被称为“山丘上的学校”,已成为丹麦小镇戈德瓦德的重要社区中心。

Sai Kirupa 特殊学校 / Biome Environmental Solutions
教育建筑

Sai Kirupa 特殊学校 / Biome Environmental Solutions

Sai Kirupa 特殊学校专注于为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及其他学习障碍的儿童和青少年提供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位于提鲁普尔的新校区旨在打造一个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中心,帮助他们培养独立能力与自理能力。

冰川校园:瓦莱达奥斯塔大学新校区 / MCA建筑事务所
教育建筑

冰川校园:瓦莱达奥斯塔大学新校区 / MCA建筑事务所

这是瓦莱达奥斯塔大学新校区,旧军营建筑变身奥斯塔市文化教育新地标,也是意大利首批零能源建筑。设计从环境和人文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充分尊重当地自然环境和气候,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创新的校园体系结构,实现对环境和城市影响最小化的建筑,相比同类建筑降低了至少38%的能耗。

烟台城市科技职业学院二期 / 超城建筑
教育建筑

烟台城市科技职业学院二期 / 超城建筑

要像设计城市一样设计大学校园成为该规划的首要策略。新版总图流线保留原有校园主要入口位置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了慢行系统,更加强调校园内的步行体验,有利于机动车降速和提高校园生活品质。

布鲁明戴尔国际学校幼儿园扩建项目/ andblack design studio
教育建筑

布鲁明戴尔国际学校幼儿园扩建项目/ andblack design studio

布鲁明戴尔国际学校的建筑设计打破了典型的学校设计规范。在 3,000 平方英尺的起伏室内空间里,没有采用传统的盒式教室,而是将教室设计为流畅、相互连接的空间,以促进行人的自由移动和交流。

沿江乡村学校 / DOMAT
教育建筑

沿江乡村学校 / DOMAT

沿江乡村学校位于江西沿江村,此扩建项目旨在为周边五个村庄的 450 名学生提供更完善的小学和幼儿教育设施,重建一所包含 13 间教室和一座图书馆的教学楼。

上海市实验学校嘉定新城分校 / 大观景观
教育建筑

上海市实验学校嘉定新城分校 / 大观景观

面对独立的两个地块,设计提出“街区综合体”策略,通过空中连廊和城市道路空间形成一个复合型空间。连接起中、小学两个地块,以“分而不离“的方式形成一体化校园。

AEC 4B 外语教育中心 / Ho Khue Architects
建筑设计

AEC 4B 外语教育中心 / Ho Khue Architects

建筑外观采用原混凝土饰面,搭配环绕建筑的曲线陶土砖百叶窗系统,更加突出其特色。此外,悬挂式和固定式花盆的加入,彰显了这一教育设施的年轻与绿色活力。

南山五福堂高级中学 / 小写建筑
建筑设计

南山五福堂高级中学 / 小写建筑

竹山县南山五福堂高级中学位于湖北省竹山县潘口乡鱼岭工业园内,离主城区约6公里。新的校园选址基于高中部需要与原外国语学校小初部分离,同时能够获得更为充裕的教学场地。

独岭教育文化中心 / 明德工程,香港大学
建筑设计

独岭教育文化中心 / 明德工程,香港大学

独岭项目在尊重当地客家文化的情况下,力求帮忙解决当地社区的需求。我们以支持可持续性使用和尊重当地传统为设计原则,设法将存在挑战性问题的村庄转变为一个孩童游戏和学习的安全地,以及一个村民们相聚交流的休闲地。

佩尔古利纳国立中学 / Arhitekt Must
建筑设计

佩尔古利纳国立中学 / Arhitekt Must

中央广场的三层木台阶模仿自然山坡的坡度,将所有楼层连接成一个整体。设计团队巧妙利用了山坡特有的不规则形状,将其用于学习、交流,或作为大型活动的观众区。与此同时,设计团队在室内放置了三棵热带树,这一策略模糊了室内和室外空间的传统界限。

乐活学园:上海青浦兰生学校 / 上海华都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

乐活学园:上海青浦兰生学校 / 上海华都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青浦兰生学校位于青浦区朱家角新镇区,是一所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体的学校 ,总用地面积约53581.15㎡,总建筑面积约79726.92㎡。

长沙市南雅中学图书馆 / 中机国际罗劲工作室
建筑设计

长沙市南雅中学图书馆 / 中机国际罗劲工作室

为了充分利用坡地地形和场地环境,突出建筑文化内涵,设计将场地划为三级台地,采用简洁的体块堆叠、退台来顺应场地坡度形成顺势而生的“书山”形象,退台外的弧形外廊与周边的山体和台阶无缝对接,充满雅致韵味的空间形态还原了校园门户的坡地场景,打造了一座看似开放却又隐藏在原有坡地中的图书馆。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海口学校 / Crossboundaries
建筑设计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海口学校 / Crossboundaries

Crossboundaries团队在设计上打破了传统的校园布局,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曲线形的“S”型建筑,其核心是有机形态的、升高的“云”学习中心。这一创新设计解决了场地的地形挑战,特别是南北两端显著的高度差异。“S”型不仅是一个视觉元素,也是对风向、阳光和阴影方向的实际响应。

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北校区新园 / CAPOL
建筑设计

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北校区新园 / CAPOL

校园建筑,不只是关注现在,更想象未来;不只是关注学习需求,更关注成长需求;不只有效率,更有活力。在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北校区新园(简称“深高北新园”),教学场景应该是活力交织的,鼓励学生探索知识,探索周围,探索世界,而学习就存在于孩子与校园资源之间不断被建立起来的动态关系之中。

阳西县沙扒镇书村幼儿园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设计

阳西县沙扒镇书村幼儿园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项目旨在缩小阳西县乡村与城镇之间的教育差距,推动乡村幼儿基础教育发展,打造一所可以“开创阳江,面向未来”的示范性乡村幼儿园。通过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团队的技术帮扶,在有限的建设场地和低廉的造价限制下,打造了一所低能耗、高品质并具有滨海文化特色的乡村幼儿园,获得 2023 年度 IDA 国际设计大奖教育类建筑银奖。

深圳荔园外国语小学 / 直向建筑
建筑设计

深圳荔园外国语小学 / 直向建筑

为了最大化保留这片“小森林”,传统小学设计中的梳型平面格局不再适用。经过一系列对比推敲,我们最终选择了占地面积最小的垂直集中型建筑体量——往往占据场地中心的主体建筑变成了围合场地的“界墙”,校园中心区域让位给树林。

三峡巴蜀中学:建筑与大地的和谐协奏 / 西筑设计作品
建筑设计

三峡巴蜀中学:建筑与大地的和谐协奏 / 西筑设计作品

设计灵感源自三峡地区壮丽的自然景观,捕捉其群山连绵的灵动与韵律。建筑巧妙融入地形,与山水共生,宛若自然的一部分。通过将三峡山川的壮美与力量转化为建筑艺术,创造出与自然共鸣的和谐空间,展现出自然与建筑交织的美学理念,书写一篇篇建筑与自然共舞的诗篇。

IBG ”H”幼儿园 / 日比野設計 + 幼児の城
建筑设计

IBG ”H”幼儿园 / 日比野設計 + 幼児の城

儿园的概念设计灵感取之于此,用“展翅飞翔”象征孩子们游戏、学习、感知、成长的状态。设计在室内和户外都保证了日常的上下活动流线,通过环境来积极引导儿童的运动,设置连贯一楼至三楼的台地型户外楼梯。

“上山”校园:深圳福田实验教育集团侨香学校·北校区 / 申都设计
建筑设计

“上山”校园:深圳福田实验教育集团侨香学校·北校区 / 申都设计

人工雕琢的边坡挡墙进行生态复绿,使建筑似从山体中“生长”出来,弱化建筑体量使其融于环境,并结合整体建筑立面水平线条和花池,使得建筑更加生态,且具有良好的景观视野。

仙林学校 / 雁飞建筑事务所
建筑设计

仙林学校 / 雁飞建筑事务所

仙林学校尝试重新考察“普通学校”的可能——“普通”在抽象化的同时,是否还暗含着一种具体化的胜任。它瞄准的是一系列与经济性相关的问题——大容量教学模式与大体量的化解,校舍操场的布局模式与僵化的间距控制,教室单元与结构单跨规范限制,公共空间的比例与混合分区,结构预制率与管线综合,采光通风与运营能耗,学生心理安全与活动便利性,上下学接送对周边社区的交通压力与社区开放分享的衔接等等。

成长阶梯,无界校园:杭州市上塘单元小学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筑设计

成长阶梯,无界校园:杭州市上塘单元小学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走出门,跑下楼,冗长的交通线不断压缩着课余时光。是否能造所学校,它可以回避这一使用痛点,拉近各个活动场所间的距离,在无界限的校园空间内,为孩童赋予更多游玩的可能性,尽情发挥他们的想象与创造力。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