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筑
-
芝加哥赖特伍德街展览空间 / 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安藤忠雄最新作品赖特伍德 659(Wrightwood 659)是位于芝加哥的一个展览空间,他用其标志的混凝土造型和光影空间诗意的改造了这栋上个世纪20年代的建筑,该空间将用于建筑以及社会艺术展览。
-
王大泉|用建筑重塑老北京胡同文化脉络 板桥十六号文化空间
板桥16号创意文化产业园位于北京板桥南巷的胡同里,项目主要作为文化艺术中心使用。原为北京最早的自行车组装厂,且处于人民美术印刷厂的正对面,曾是毛主席形象的主要制作地之一,所以,这是一个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文化记忆与历史精神的演变的空间。
-
MO 现代艺术博物馆 / 里伯斯金工作室
里伯斯金建筑师事务所(Studio Libeskind)与 Do architects、Baltic Engineers 合作,设计了位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的 MO 现代艺术博物馆(MO Modern Art Museum)。 该博物馆于10月18日向公众开放,并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庆祝活动,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在博物馆礼堂发表的开馆演讲,主题为“所有艺术都与我们有关”(All Art Is About Us)。
-
仿佛没有厚度的“纸片建筑”:丹麦楔形图书馆
COBE事务所在丁堡设计完成了一座楔形的图书馆和文化中心,该项目所在的区域再位置上从属于哥本哈根,凭借丹麦建筑师斯蒂恩•艾勒•拉斯穆森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设计的大型住宅项目出名。本次项目作为当地的地标建筑,主要功能是作为相邻学校的扩建空间,被看作是社会互动、文化和城市转型的工具,将社区的多样性集合在一起。
-
天津滨海新区文化中心滨海美术馆 / gmp Architects
由gmp·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天津滨海新区文化中心滨海美术馆正式落成。滨海美术馆是天津滨海新区文化中心“五馆一廊”文化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馆将在未来举行多样的当代艺术展览。开放灵活的平面布局和可移动墙面系统为艺术提供了自由的舞台。
-
戴着“金色面纱”的抗震图书馆
丹麦建筑事务所schmidt hammer lassen与澳大利亚事务所architectus联合在新西兰基督堂市设计完成了一座新建的抗震图书馆,起名为“特兰加”。 这座五层高的建筑位于地震灾区重建的中心,为当地社区提供了9500平方米的公共空间,目的在于吸引人们回归历史悠久的城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