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大科学园 / NBBJ

广州海大科学园 / NBBJ
广州海大科学园 / NBBJ
△ 海大科学园  摄影:刘松恺

海大科学园以“自然”作为规划与设计的灵感之源:园区被构想为一棵大树,沿东西方向生长,其“枝干”环抱中央湖泊作为中心焦点。园区围绕一系列功能性空间布局,并将其分布于12座建筑,以满足多种需求。

广州海大科学园 / NBBJ
△ 园区鸟瞰  供图:海大科学园

广州海大科学园 / NBBJ
△ 设计概念示意图  ©NBBJ

以东侧园区大门为起点,各建筑以“总部—科研—餐厅—文化—办公—公寓”的逆时针方向排列。尽管建筑的外观和体量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生命体在细胞层面运作的共同过程——从分裂到复制。

广州海大科学园 / NBBJ
△ 总图与功能分区  ©NBBJ

总部在海大

作为园区东部的入口门户,总部建筑群是这段生命旅程的起点。总部建筑的外观形态源于生物学DNA结构的概念,建筑布局呈“H”状,俯瞰又如细胞分裂的片段。

 广州海大科学园 / NBBJ

总部建筑群由南楼和北楼组成,底部通过一座多功能裙楼连接起来,裙楼将容纳访客中心、品牌展厅、会议室、报告厅和活动空间。

广州海大科学园 / NBBJ
△ 总部建筑群  摄影:刘松恺

建筑外立面采用大小不一的肋板,既是基于节能的遮阳考虑,也暗示着生物工程和基因图谱的有序渐变。作为园区的中央枢纽,这座“H”形建筑因其曲线造型极具辨识度,并在每个建筑方向上设有一个与周边环境相呼应的宽阔广场。

广州海大科学园 / NBBJ
广州海大科学园 / NBBJ
△ 总部建筑群立面  摄影:刘松恺

条形建筑体块运用退台的设计手法,为员工和访客创造出多元而立体的室外空间,并将绿植引入建筑的垂直方向及屋顶,最大限度地拉近了人们与自然的距离,让身处于总部楼的人们随处都能发现建筑空间的惊喜。

广州海大科学园 / NBBJ

广州海大科学园 / NBBJ

总部楼在临湖方向设置下沉广场,与湖景餐厅处的下沉广场相互呼应,并配备了水景与水帘装置,栽培了茂盛的绿植,为员工提供聚集、讨论、休憩的景观客厅。

广州海大科学园 / NBBJ
△ 下沉广场位置分布示意  供图:海大科学园

广州海大科学园 / NBBJ
△ 下沉广场景观  ©Duo Vision & LOLA景观建筑事务所 供图:海大科学园

设计充分响应广州夏季炎热多雨的气候特征,地下空间被设计成了贯通的状态,在两个下沉广场之间为员工及访客创造了一条遮阳挡雨、四通八达的地下通道,并于通道顶部开设采光井,有利于引入日照与通风,优化地下通行与停车的体验。

广州海大科学园 / NBBJ
广州海大科学园 / NBBJ
△ 下沉广场位置分布示意  供图:海大科学园

科研在海大

科研建筑群与高层办公组团相互呼应,由近乎相同的三个建筑体量组合而成。科研建筑群的规划设计主要以功能需求为导向。采光需求较低的实验室空间布置在北侧,而采光需求较高的办公空间则布置在南侧,通过中庭或连廊相连,方便员工开展交流互动,其设计旨在支持科研发现与创新。与此同时,面积不等的实验室通过灵活组合来呼应基因测序的视觉隐喻,也丰富了立面的分区设计。

广州海大科学园 / NBBJ
△ 科研建筑群  摄影:刘松恺

外立面设计也遵循同样的序列组织逻辑。采光需求较低的区域采用玻璃加肋板的材料组合,起到适当的遮阳和降噪作用;采光需求较高的区域则尽可能扩大玻璃幕墙的覆盖面积,有助于增加室内日照范围,同时充分利用朝向中心湖体的优势,力求实现景观视野最大化。

广州海大科学园 / NBBJ
△ 科研建筑群  摄影:刘松恺

垂直堆叠的办公空间之间穿插设置协作开放式交流空间,以更丰富的形式将办公功能联系起来。在多个楼层穿插设置双层通高空间以及景观露台,为立面增添视觉趣味,并提供多元的工作场景。

广州海大科学园 / NBBJ
广州海大科学园 / NBBJ
△ 科研建筑立面  摄影:刘松恺

办公在海大

构成高层办公组团的两个相近的建筑体量通过一系列垂直堆叠的空中花园和露天连桥衔接起来,成就了一座空中会客厅,宛如一颗绿色“心脏”,使建筑与建筑之间形成鲜活的有机联系。

广州海大科学园 / NBBJ
△ 高层办公组团  摄影:刘松恺

折板外墙系统被纳入到办公楼设计当中。南北立面采用锯齿形折叠立面系统,营造出清晰的立面表达。这种立面系统的基本模块由一个有角度的玻璃视觉面板和一个不透明的侧面板组成。一方面,倾斜的玻璃视觉面板的位置与场地的最佳视野方向相呼应。另一方面,不透明面板通过集成的可开启通风口提供遮阳保护,便于自然通风。

广州海大科学园 / NBBJ
广州海大科学园 / NBBJ
△ 高层办公组团  摄影:刘松恺

生活和学习在海大

除以上建筑组团,园区内的其他建筑则主要承载文化、餐饮及居住等功能,并继续围绕构建细胞层面生命体与绿色自然的主题铺展开来,对园区使用群体给予支持。

其中,湖景餐厅建筑共有三层,餐厅正面沿着湖景轮廓线设置,室外设有餐饮区域、休憩台阶及亲水栈道,二三层则配有户外露台;下方与下沉广场相连,方便人们通过地面或地下通道抵达聚餐位置,在享受餐饮服务的同时欣赏优美的湖景。

广州海大科学园 / NBBJ
广州海大科学园 / NBBJ
△ 湖景餐厅及下沉广场  摄影:刘松恺

海大文化展览空间位于中央湖区西侧。底层区域包含灵活的开放式展览空间,设有面向水岸的半户外茶室。建筑的外观宛如一个悬浮于地面之上的轻飘飘的盒子,首层的几道石墙着意引导公众走入室内。

广州海大科学园 / NBBJ
△ 海大文化展览空间  摄影:刘松恺

与海大文化展览空间毗邻的是小型办公建筑,采用相似的立面语言以及更具亲密度的立面材料,如暖色石材和纹理木板等,拉近与员工、访客之间的距离。

广州海大科学园 / NBBJ
△ 小型办公建筑  摄影:刘松恺

园区的西南角设有人才公寓,这里较为静谧,很少会受到场地上其他区域活动的干扰。公寓楼由三个自东向西的水平连接体块组成,力求营造基因图谱感的外观效果,以响应内部不同的单元类型,并为其赋予独特的立面表现力。

广州海大科学园 / NBBJ
△ 人才公寓  摄影:刘松恺

海大科学园的规划与设计积极引入海绵城市的发展原则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由此实现了全园区范围内的水循环策略,使微气候得到了调整,可再生能源获得了应用。项目力求展现构建生命体和绿色生态的大主题,通过设计创新推动生物农业创新,为员工和访客带来了一座将人与自然有机连通的低碳示范园区。

广州海大科学园 / NBBJ
广州海大科学园 / NBBJ
△ 园区夜景  摄影:刘松恺

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广东广州

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

建成时间:2025年

功能业态:总部大楼、益豚大厦、研究院、产业独栋、文化展览空间、产研大厦、餐厅、人才公寓

总体规划:NBBJ

建筑设计:NBBJ

施工图设计: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LOLA景观建筑事务所

可持续设计:EMSI君凯环境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总包: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幕墙工程:广州江河幕墙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景观工程:广东东篱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照片版权:海大科学园、刘松恺、LOLA景观建筑事务所


的头像 普通用户
上一篇 4天前
下一篇 2017-10-25 上午8:3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网站 Archcollege.com 将于 本周  进行系统维护与升级,会有不稳定现象。全新版本,更快、更稳定、更好用,敬请期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