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kwong von glinow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塔楼”将香港的城市垂直架构引入到住宅楼。香港住宅一般情况下呈水平排列,而这一方案将住宅垂直堆叠,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每个公寓都将成为自己的塔楼,当与周围住宅汇聚时,会产生共享的室外空间,也就是说每个楼层都会有自己独立的社区。
塔中塔
虽然在每一套公寓中都有可能有所不同,但美国的一家建筑事务所kwong von glinow设计的办公室有三种基本的单元类型:32平米的工作室,37平米的单卧室,以及42平米的家庭单元。每一个单元在其比例、组织和颜色方面都是独一无二的,服务于每个租户类型的不同需求。
居住在垂直住宅内
每一种单元类型都由预制构件组成。一旦组装成盒子,它就可以很容易地用带有铸钢板的嵌板安装在每一间公寓里,并带有铸钢板的嵌板。 混凝土框架覆盖着五颜六色的陶瓷砖,突出了香港住宅楼的常用建筑材料。
塔之间的居民通道
建筑系统的模块性和材料最轻化允许经济制造和灵活的运输。这个系统可以在不同的尺度上进行聚合,从一个四层的农村住宅单元到城市的一座塔——每一次都能适应不同的工作室、单人卧室和家庭公寓的比例。塔式单元系统打造了一种新的住宅类型,其中日常生活被用“像素”构成。
塔之间的居民通道
平面图
把水平居住单元转化为塔
水平堆叠转化为塔式堆叠
三种基本塔组合的类型
九个网格模型形成的10m x 10m x 10m的塔
在群楼之中
乡村塔楼形式
岛上塔楼形式
评论列表(18条)
我只知道香港地少贵,这么低的得房率,空出来的那些空间兑到住户里面多好!!!!
翻版的九龙城寨,住着肯定不舒服。
玻璃立面,那保温隔热,隔音,还有各户之间的私密性呢?将水平房间垂直堆叠,要上下楼梯,功能上都满足,但感觉没有水平布置方便到达,需要考虑老人小孩感受吗
@雨:这种公寓主要面对的应该还是年轻吧,合租的话还是不错的
@雨:这个住宅的稳定性如何 抗台风?
可是这种住宅形式在生活中真的方便吗 还有这种立面是新材质还是普通玻璃呢那保温隔热性能好吗
我想知道符合消防防火规范么
看起来漂亮,在垂直空间活动的实际使用体验恐怕并不太好。不过作为一个概念建筑,这种思维好好玩
概念不错,不过感觉从外面看包括周围的建筑眼睛有点花
看着有点乱 时间长了不好保养
为什么没有图片
私密性不好。不过个人对私密性的的看法各有轻重,我还是比较注重私密性的。
太好看了,那种颜色。
夏热冬冷
牢笼里的宠物
使用率太低
家庭居住感觉不太方便,垂直的单一通道使孩子和家长都没有隐私空间
空间没有私密性,就像装在玻璃罩里供人观赏一样
实现居民住区具有共享区域这个不错,也适应于香港这种生存模式,人多地少
加帘子不就行了吗
低层还是低层,高层还是高层啊…空间体验依然有局限…而且没有升降梯的情况,垂直上下四层,对于我这种懒人来说就是天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