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点儿脑子的建筑师都不会费力不讨好的去标榜什么理想、情怀:一般人听不懂,听得懂的一般都不care
当空气静止,夜幕降临时,
你只需回答一个问题:
你站在谁那边?
《X战警》
现在,有点儿脑子的建筑师都不会费力不讨好的去标榜什么理想、情怀:一般人听不懂,听得懂的一般都不care。
但一个设计方案搞出来好歹得说点儿什么吧。横竖不能往那儿一放就让各界甲方及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看——
所以,学精了的建筑师钻研出一个万能设计说明:设计的本质是解决问题。
我这么设计,解决了一个大问题;我那么设计,又解决了一个更大的问题……朋友们,还愣着干什么?快鼓掌啊!我给你们解决了多大的问题啊~
甲方要建一个文化经济创意中心,基地位于法国波尔多的加仑河与Saint-Jean火车站之间。简单说就是背靠城市面朝河,火车站边水景房。功能要求也很简单:由FRAC当代艺术文化馆、ALCA电影院以及OARA演艺厅三部分组成,全是独立使用的完整体块——
其实没啥好解决的,说白了拼到底就是两字——形式。
这种类似的文化综合体在全世界大大小小有成千上万,哪个不是占据了城市黄金地段、提前预定中心地标?大家都是vip,不嚣张一点怎么能红?
但形式这个东西各花入各眼,又没有标准答案,凭什么选你不选ta?
除了甲方一见钟情的上头以外,大多数时候建筑师都会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来推导出形式的合理性。常规的像用地过小/过大怎么办?怎么打败其它地标?怎么吸引人流?怎么组织交通?怎么融合环境?等等吧——这些问题的共同点就是都没什么硬核的答案,随时都可以为形式让步!
你在法国做综合体要吸引人流,在美国做就不用吸引人流了吗?做综合体要组织交通,做住宅楼就不用组织交通了吗?
不客气的说,这些都是建筑中的基本问题,连这些都搞不定的就不能算是个建筑。
你解决的根本就不是具体项目中存在的真实问题——或者说,你只解决了项目中的一个问题,就是“形式问题”。
回到我们这个案例中,项目里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新文化中心一建,我们家房子的河景特等座就没有了。你这栋建筑建得再好看,能有美丽的加仑河好看么?
这片地本来是作为联系城市与加仑河滨步道的广场。一直以来,加仑河对岸的朋友们一过河就能惬意地通过这片滨河广场到东边的商业街上逛一逛再喝上几杯。你这建筑一盖,再要去逛街就要绕远道,想想就堵得慌。
这片广场本来是广场舞大妈们的乐土。想组织什么文化活动大家就自动来这集合。本来就不大的地方再盖上个楼,我们去哪儿玩?
实话讲,虽然当地居民意见很大,但建筑师完全可以不理——不出钱不出地的要什么自行车?反正建成了就习惯了。
很惭愧的说,我们大部分建筑师确实也是这么做的。我们的建筑方案会考虑当地领导、当地政策、当地气候、当地文化、当地历史甚至当地植物,我们就不考虑当地的真实生活的人,和他们的声音。
而大B·没有事情制造事情也要搞事情·哥不擅长形式问题,就擅长解决问题。
解决挡视野问题:
为了不遮挡视野,把文化综合体的三个机构根据各自所需的体积变成三个体块,共同组成一个景框。封闭体块的ALCA电影院和OARA演艺厅作为景框的支撑两边,可较灵活布置的FRAC当代艺术文化馆作为景框的顶边,地面只保留最低高度的入口门厅,也可开放给市民活动。
电影院和演艺厅的总体高度不一致,正好艺术文化馆可做坡屋顶来化解这一矛盾。
将建筑的长边向基地对角线处扭转,使景框的观景面变宽并能对应北边的大桥,之后景框再进行抹角处理,形成良好的视域。由于体块的错动也给作为支撑体的两个机构错出了各自的独立出入口。
以北侧跨河桥与东侧商业街作为景观桥的联系点。延续建筑抹角后的形体,分别向两侧联系点延伸出坡道。形成联系商业区与跨河桥,以及基地长边面向滨河的两面坡,而底层门厅的屋顶既是最便捷的通道也是最完美的观景中心。
既然场地没有富裕的地方单独作为活动场所了,那就尽可能抠出活动场所。
首先,底层门厅的屋顶广场风景又好又宽敞,最重要的是还有个顶——这下刮风下雨都真的不能阻挡大妈们的最炫民族风了。
其次,顶部由于坡屋顶的存在,靠近总高度较低的演艺厅一侧的空间无法作为艺术中心的室内展厅使用。那就索性全打开成为露天的屋顶平台,再增加一个小广场。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展厅放在顶层不是很好使用。所以需要设计一条循环流线使展厅与地面取得联系。
底层门厅作为文化中心的连接体,设置酒吧、咖啡厅等公共交流功能来吸引人流。两边设置交通核直达展厅,并在靠中心广场处设置跃层楼梯与平台,视觉上一直都与地面广场取得联系。
在顶层的艺术中心处,为了呼应坡屋顶并起到联系另外两部分的作用,将展厅设计为跌落式平台,而展厅外围的坡道直接联系电影院及演艺厅顶层的露天广场。以此形成的内部游览环路,给游客以完整连续的建筑感知体验。
最后,覆上与广场铺装相似的混凝土材质,再在中心广场周围的餐饮、休闲空间打开一些窗户进行内外视线的联系,这个建筑就完成了。
这就是
B.I.G在法国波尔多设计的MÉCA文化经济创意中心。
一个解决真实问题的建筑。
一个建筑方案,在解决了甲方的各种要求以及建筑的各种基本问题后,剩下的可发挥空间其实已经不多。
而此时,是选择表达自己还是成全他人——特别当这些他人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时候?
或许这不是个很难的选择,但却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本文图片[1][2][3][4][5]
来自https://www.archdaily.com/adult-education-center-cebra/#!
图片[6]来自https://www.baidu.com/
其余分析图与动图全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
天津大学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
Non-standard architecture studio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天津大学
511
邮箱:non_standardstudio@163.com
新浪微博:非标准建筑工作室

打 赏 作 者
评论列表(5条)
绝对的好文,所谓真实的建筑问题不过就是那些真实的人们的问题!
难怪这个建筑的曝光率这么高,看介绍也没看出个所以然,原来玄机在这里,学到了,big不愧是big
( •͈ᴗ⁃͈)ᓂ- - -♡
设计逻辑清晰,不愧是big
思路清晰,battle一下?
太喜欢big了!
学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