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
工业制造厂是一线城市的经济支柱
甚至带领着整个区域的文化发展
当时的城市兴建大量工业办公建筑
人们以“我家在某某制造厂工作”为傲
△ 曾经的医疗器械厂
而如今
城市经济形态发生转变
人们的工作场所也从工业车间
迁移到城市CBD核心区的高层中
那些旧有的工业建筑便被“遗弃”了
△ 城市中CBD的茂盛生长
△ 被“遗弃”的旧工业厂房
当建筑失去旧有功能后
真的失去了利用的价值吗?
2019年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对杨浦旧工业区进行激活
重新定位城市功能
再开发旧有建筑
为市民开放城市公共空间
带动整个区域的新文化的生长
那些工业厂房中的集体记忆与时代的更新相遇
为人为城带来生机
△ 2019上海杨浦滨江城市空间艺术季
近邻杨浦城市空间艺术季展场,原上海医疗器械厂占据一街区地块,现计划以低成本进行改造,增加商业、休闲、活动、展示及服务空间,形成7*24新生活方式。
△ 城市区位
△ 上海杨浦NIU ZONE新联地带鸟瞰 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面对低成本的功能置换改造,如何将钱花在刀刃上是建筑师面临的最大考验。
我们提出三方面的思考:
1. 如何让旧建筑以最低成本做出最大变化,撕掉“上世纪旧建筑”和“无聊”的标签?
2. 地块功能的置换,如何植入商业设计思维,吸引人群?
3. 如何延长人群滞留和使用时间,让建筑变可持续?
△ 焕然新生的城市转角 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旧建筑改造,多栋建筑空间关系梳理
1. 改造前,基地内现存四栋多层建筑,其中三栋围合景观广场,第四栋建筑与其形成街巷空间。
2. 街道展示单一,无明显主入口,内部景观广场仅供员工使用,并不对外开放。
3. 旧建筑曾用于设备生产和工业制造,内部大跨度混凝土结构,其空间宽敞明亮,为改造提供优质的空间原型。
△ 改造前建筑外景及室内空间
改造之初,设计团队首先对基地内外交通流线进行梳理,并明确主入口,开放内部庭院,形成连续的人行流线。
其次,按照新功能调整空间尺度,增加落地窗改善室内采光及舒适度。
对四栋建筑进行形式及色彩统一。沿街立面体量上采用三段式布局,内外统一采用红色,在个别区域使用白色转变使用功能,并以黄色引发视觉聚焦。三种颜色协调,既不混乱也不单一,以最低成本达到最丰富的视觉变化。
△ 改造过程 摄影:艾青
△ 总平面图
△ 城市转角的标志性主入口 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 开放的内部庭院 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 舒适的人行场所 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 和谐的统一立面
△ 大面积的采光 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新建筑置入,形成“网红”效应
我们将设计的重点放在新旧建筑之间的模糊关系以及开放性上。
入口新置水平钢结构,将原本两栋分离状的建筑连为一体,形成标志性的入口空间“海德角”。
△ 标志性的入口空间“海德角” 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海德角”的设计灵感来自伦敦海德公园角。弧形灰空间体现拱门意向,营造一个通畅的半城市半建筑空间,既是人群的庇护所,也是建筑与人的互动角。
钢结构向下斜切,形成倒梯形平面空间的主入口,暗示人群走向内部流线,新增结构转变了单一体量关系提升场所厚度。
整体造型采用穿孔铝板,增加通透性减少旧建筑的沉闷感,以最低成本达到巧妙设计效果。
△ 穿孔铝板形成的几何构成 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进入园区后,沿轴线增加“帆加速”软性景观装置棚。
“帆加速”易于移动、组建及拆卸,白日可为行人提供遮阳,夜间则可作为数字化视觉背景。
△ 软性景观装置棚“帆加速” 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漫步至庭院,在内院景观上空架起立体连廊系统“云连廊”。
“云连廊”将围合广场的三栋建筑连接,建立体量间的功能便捷性,同时也利于消防逃生。
△ 立体连廊系统“云连廊” 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最后,在云连廊与地面过渡的楼梯上,新增“人文剧场”。
二十余个水平钢结构单元,由竖向单元固定,形成“蚕茧”造型,隐喻就建筑的破茧重新。黄色的造型水平钢结构造型,是漫步流线的“高潮”。
△“蚕茧”造型的“人文剧场” 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人文剧场”各标高平面
从“海德角”,“帆加速”,到“云连廊”,再走到’人文剧场’,最后下至景观庭院,连成完整景观漫步轴线,将内部广场转变为外向空间,赋予空间聚合性和社交性的职能,增加停驻时间。
△ 亮点空间 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模糊场所功能为未来提供更多更新可能性
“新”建筑不仅仅是改造后称之为“新”,而是将以未来建筑标准定义“新”。
为了建筑的可持续性使用,我们在建筑围合的U字型场所中,新增半开敞空间“众慧大厅”,实体空间被赋予不确定的功能定位,让建筑的未来有更多的可能性 。
△ 半开敞空间“众慧大厅” 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该大厅虽是开敞空间,但由大型玻璃顶覆盖,为不同办公人群提供连接性场所。这里也将是餐饮咖啡的外摆区域,作为建筑的内部客厅,供人们休息、停留。
小企业往往缺少展示平台,而“众慧大厅”则为他们提供了产品展示的新场所。在工作之余,这个宽阔空间将会不定期充当秀场,或举办艺术展览,为园内注入场所活力。
△ 充满无限可能的开放空间 摄影:是然建筑摄影
改造后的NIU ZONE新联地带,行人在“海德角”下相遇,在旧布景和新架构下拍照留影,在“云连廊”上漫步,在“人文剧院”聚集,在草地上玩耍,在“众慧大厅”举办酒会、展览,在开场明亮的空间内购物、喝咖啡发呆。
未来,建筑不旧,城市不老。
技术图纸
△ 首层平面图
△ 城市主立面
△ 西立面图
△ 剖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上海NIU ZONE新联地带
项目地址:上海市杨浦区临青路430号
基地面积:16341平方米
建筑面积:37935平方米
建成时间:2019年7月
建设单位:上海盛盼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建筑/深化/结构设计:上海三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主创建筑师:贾正阳
项目负责人:陈颖忻
项目团队:
方案创作:王俊、曹大卫、王莹、吕家俊、冯若倩、蒙明慧、陈炜彬、赵金彪
建筑:吴言、张晓莉
结构:胡愚、沙正、卢芳、彭宁
机电:祝伟民、陈磊、朱邵永、郑鸣、冯心宙、闫辉、黎丽仙
技术支持:王晓红、胡文晓、陈英、赵斌
顾问单位:
照明/景观设计:上海丰麓园林绿化建设有限公司
室内设计:上海手建装潢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评论列表(0条)
效果图和施工的差距,就像我站在你面前,而你看不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