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的绿脊,南岸瞭望者—UNstudio墨尔本摩天楼竞赛方案

设计由两座塔楼组成,塔身围绕竖直方向上的一道“绿脊”扭转向上,绿脊则由一系列平台、露台和半室外阳台等空间组成。

UNstudio事务所日前公布了其为澳大利亚墨尔本摩天大楼“贝拉南岸”国际招标设计的方案。该设计由两座塔楼组成,塔身围绕竖直方向上的一道“绿脊”扭转向上,绿脊则由一系列平台、露台和半室外阳台等空间组成。这样的配置也可以形成具有渗透性的城市景观,并为提升肌理关系创造条件。该投标方案的竞争者均来自国际一线事务所,涵盖了OMA、MAD以及coop himmelb(l)au等明星公司。

扭转的绿脊,南岸瞭望者—UNstudio墨尔本摩天楼竞赛方案

UNstudio设计的这两座综合性塔楼中整合有多种不同的功能空间,包括娱乐、零售、办公室、住宅、酒店和展览空间等,全部都整合在大楼垂直的公共基础设施内。室内和室外之间穿插有一系列“空间框架”,在街道层上创造了良好的渗透性,同时通过向外延伸的公共领域将城市街景与上方的楼层彼此联系。

扭转的绿脊,南岸瞭望者—UNstudio墨尔本摩天楼竞赛方案

“绿脊”也是设计的主要特点,这道建筑元素以一种流线的形态将各种不同的功能整合在一起。这道“绿脊”除了可以作为南岸大道在处置方向上的延伸之外,还是建筑的关键组织元素,其内部容纳有各种设施并将塔楼内的功能空间连接在一起。

扭转的绿脊,南岸瞭望者—UNstudio墨尔本摩天楼竞赛方案

扭转的绿脊,南岸瞭望者—UNstudio墨尔本摩天楼竞赛方案

项目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其裙房和屋顶花园是供公众使用的。裙房部分设置有为参观者和居民提供服务的交易集市,配置有供自己使用的阳台和露台的零售及娱乐空间,还有一个宝马车体验中心。楼梯和平台引导游客从街道层平面穿过零售和娱乐功能区一步步到达公共花园所在的裙房屋顶。

扭转的绿脊,南岸瞭望者—UNstudio墨尔本摩天楼竞赛方案

该方案另一个设计意图在于为南岸艺术区提供一处文化平台。“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的文化之都,我们为‘贝拉南岸’设计的这个方案致力于强化这一形象,给城市塑造出一处全新的场所,将其艺术和文化展现在世人面前”事务所解释道。“不同的裙房露台可以为临时表演艺术、雕塑、灯光装置和其他展览等活动提供使用空间。”

扭转的绿脊,南岸瞭望者—UNstudio墨尔本摩天楼竞赛方案

作为一个“垂直城市景观”,该塔楼的下层和中层部分种满了小型的灌木等植物,而上层部分则引入了更多的高大树木以形成冬景花园。“未来花园”位于住宅塔顶部,这里的植物可以吸收噪音和空气污染,而高大的桉树可以促进光线的照入。即使在炎热的夏天,茂密的蕨类植物长满地板,能为室内形成凉爽的气候环境。

扭转的绿脊,南岸瞭望者—UNstudio墨尔本摩天楼竞赛方案

在裙房上方,塔楼主要由办公室、酒店房间和住宅组成。办公空间每层之间的设计布局都不相同,可以提供更加灵活多变的使用方式。开放的阳台和花园为合作和社交提供了聚集空间。同时,从街道到塔顶,分布于各层的酒店房间和住宅都可以享受到私人、半公共或公共的户外绿地。该竞赛的胜出方案于2018年8月8日公布。

扭转的绿脊,南岸瞭望者—UNstudio墨尔本摩天楼竞赛方案

扭转的绿脊,南岸瞭望者—UNstudio墨尔本摩天楼竞赛方案

图纸

扭转的绿脊,南岸瞭望者—UNstudio墨尔本摩天楼竞赛方案

墨尔本的城市脉络延伸

扭转的绿脊,南岸瞭望者—UNstudio墨尔本摩天楼竞赛方案

林荫大道的延伸

扭转的绿脊,南岸瞭望者—UNstudio墨尔本摩天楼竞赛方案

视线分析

扭转的绿脊,南岸瞭望者—UNstudio墨尔本摩天楼竞赛方案

两座塔楼彼此分开以打开视野范围

扭转的绿脊,南岸瞭望者—UNstudio墨尔本摩天楼竞赛方案

塔楼最大化了日照影响

扭转的绿脊,南岸瞭望者—UNstudio墨尔本摩天楼竞赛方案

将绿化与城市衔接

扭转的绿脊,南岸瞭望者—UNstudio墨尔本摩天楼竞赛方案

室外空间分类

扭转的绿脊,南岸瞭望者—UNstudio墨尔本摩天楼竞赛方案

环境塑造

扭转的绿脊,南岸瞭望者—UNstudio墨尔本摩天楼竞赛方案

轴侧示意图

扭转的绿脊,南岸瞭望者—UNstudio墨尔本摩天楼竞赛方案

功能分布图

扭转的绿脊,南岸瞭望者—UNstudio墨尔本摩天楼竞赛方案

“垂直森林”的优势

扭转的绿脊,南岸瞭望者—UNstudio墨尔本摩天楼竞赛方案

本·范·贝克尔手绘草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贝拉南岸

项目业主:贝拉国际(房地产开发商)

项目区位:墨尔本南岸,118号城市街道

建筑面积:楼面面积253485平方米

场地面积: 6,191平方米

功能:住宅、零售和食品区、酒店、文化综合空间、娱乐、宝马体验中心、公共绿地、探索空间、办公室、儿童保育设施

状态:投标方案

建筑设计人员:ben van berkel, caroline bos with jan schellhoff, sander versluis, milena stopic and julia gottstein, marco cimenti, leon hansmann, perrine planche, olga kovrikova, carleigh shannon

执行建筑事务所:COX,墨尔本

文化定位: future city,伦敦

首席艺术家:studio drift,墨尔本

可持续与性能:atelier 10,墨尔本

景观建筑事务所:grant associates

交通及可达性:GTA consultants 

工程设计:arup,墨尔本

(0)
上一篇 2018-08-10 上午7:33
下一篇 2018-08-10 上午9:33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5条)

  • 黑白的头像
    黑白 2018-08-10 上午8:59

    喜欢

  • Scavenger的头像
    Scavenger 2018-08-13 上午10:24

    比MAD的姨妈巾好多了

  • =皿=的头像
    =皿= 2019-09-24 下午5:09

    喜欢是真的喜欢 ,但是结构看了想打人,造价飞起

  • 学途的头像
    学途 2021-08-10 下午3:41

    这手绘草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 Beryue的头像
    Beryue 2018-08-10 上午9:09

    这些绿植的更换和打理感觉是个很庞大的工程啊

  • jj的头像
    jj 2018-08-10 下午12:19

    不拘泥于形体进化,从材质上的改变打破常规的超高层立面形式,流啤!

  • 氵溪的头像
    氵溪 2018-08-12 下午3:06

    空间划分何必清晰

  • 氵溪的头像
    氵溪 2018-08-12 下午3:06

    空间划分很清晰

  • 寻丽者的头像
    寻丽者 2020-02-29 下午4:46

    赢的就是这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