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界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0 Sep 2024 01:15:2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从建筑师到独立插画家:我去做有趣的事情,然后有趣的事情就来找我了 | 张小哈专访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2/4649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2/46498.html#comments Fri, 27 Dec 2019 02:54:39 +0000

本次采访接近2小时,剪辑成了大概半小时的音频,也是播客的第一期。大家可以直接在公众号收听,也可以去喜马拉雅收听。喜马拉雅的ID也是:非科班设计 欢迎大家关注。第一次尝试音频的形式,后期也会陆续找一些有意思的设计师,来分享他们的故事。


跟张小哈认识三年了,今天来聊聊这个有意思的女孩。从三年前在知乎看到她发的关于VR的插画,到今天她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毕业五年,张小哈从设计院的建筑设计师,到互联网的UI设计,再到现在的独立插画师,中间还做了个叫“薄荷小屋”的民宿。这个爱画画的女孩是如何在建筑行业衰落的大环境下,通过不断的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的?



 张小哈 

自由设计师,插画师

公众号"啊哈时刻”原创系列漫画作者

上海新天地、上海大悦城签约设计师

优设网、翼狐网签约讲师

视觉中国签约插画师

dribbble人气设计师,behance标签


2012 年,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交流,环游欧洲,热衷于收集有趣的地图。

2014 年,西安交通大学建筑系毕业,进入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担任建筑设计师,并创作了第一个个人项目《啊哈,西交大》原创插画地图。

2015 年,创建“啊哈时刻公众号”开始系列漫画的创作,个人独立项目《建筑师之夜》APP 的 UI 设计,转行进入互联网成为 UI 设计师,设计了“薄荷小屋”等五个民宿。

2018 年,离开公司,开始做自由插画师。跟出版社签约了个人绘本合同,参与“上海大悦城”“歌德学院”等多个项目的设计。

2019 年,出版个人漫画绘本《创造力的形状》。


  热爱是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  


逗砂: 插画这件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小哈: 我是 2014 年毕业进入建筑设计院工作,男友雨叔问我,有没有什么业余时间想做的事情?我想到我特别喜欢收集地图……

大三在欧洲时,每去一个城市都会收集当地地图,这些地图是我从欧洲背回来的最重的东西;大四我在深圳实习时,买了一个负波普出的“深圳怪诞地图”,脑洞很大的插画蕴含很多对城市的思考,我经常会拿出来回味一下。我觉得这些地图做的特别有意思,所以当时就想到了做一个插画风格的地图。

小哈环游欧洲的照片

逗砂: 西交大地图这个算是你第一个建筑之外的独立项目?

小哈: 对的,当时我对插画一窍不通,只能自学。设计上,我认为地图作为一份纪念品,不应该只提供信息,而应该呈现人的记忆与情感。在制作时,我强调了人在其中的活动与行为,希望看到它的人,每次拿出来,都能发现新鲜有趣的事物,产生共鸣。

2014 年 11 月我开始自学 ai 软件,到 15 年 4 月完成。因为学校每年 4 月会有樱花祭的活动,所以我定下目标:2015 年 4 月前一定要完成。

画完后,我在印厂印了 1000 份,找了学校的商店合作,樱花祭时自己也摆了摊。但是销售情况一般,西交大是理工科学校,男生比较多,我发现他们不是这类文创产品的用户。

但同时,收获也很多,通过绘制这份地图,我从不会到熟练掌握软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我第一次体验到了一个产品从设计、制作、销售的全流程;另外,我宣传了这个地图的内容,那时已经注册了“啊哈时刻”公众号,所以我就把这个项目的截图发在公众号里了。

《啊哈,西交大》手绘地图

逗砂: 15年你已经开始在“啊哈时刻”上发布插画了?

小哈: 是的,我同时也把这个地图发布在了知乎上,有被很多校友看到。学校招生办联系过我,想尝试把地图做成新生入学的礼物;西安电视台找到我,想在新生季采访,这些都是从没意料到的合作。


  薄荷小屋 

逗砂: 除了画插画,你还做了个民宿的项目。可以聊一下么?

小哈: 我的一位同事自己做了一套民宿,一次吃饭的时候他跟大家说,你们也可以做一个改造的民宿。恰好我们的邻居想要重新装修房子并租出去,我们便问他:能不能把房子租给我们,并交给我们来装修?

逗砂: 我对你们的薄荷小屋印象还挺深的,当时在知乎的回答里特别的靠前,改造前后对比也很刺激。

小哈: 小屋是上海的一室户老房子,采光很差。因此设计都围绕着“让空间显得更明亮宽敞”这个理念。我们先拆掉了不承重的隔墙,让采光最大化;我设计了一面薄荷绿的墙,让空间显得更明亮;家具也选用了轻盈的木质杆件元素。

其中,我对小屋里植物墙的设计是比较满意的,用较低的成本得到了很有创意的效果,客人们也很喜欢这面植物墙。那时 Airbnb 刚入驻中国,我们的民宿性价比高,设计有记忆点,上线之后预定效果不错。因此,我们后面陆陆续续又改造了 4 个民宿。

低成本的植物墙设计

逗砂: 5个其实挺多了,你们在时间上怎么安排的?可以照顾的来么?


小哈: 我和我男友是分工的,我负责设计,他负责和施工工人、客人沟通,另外还有一个打扫的阿姨。我们一起利用业余时间做这些工作,虽然运营效果很好,但做客服需要较多时间,这些民宿租约到期后,我们就陆续停掉了。我很怀念这段经历,不但让我们体验了设计运营一个民宿产品的全过程,也让我们认识了很多喜爱设计与艺术的朋友。


  一次转行 

逗砂: 15年你从设计院出来,是为什么决定离开建筑行业呢?

小哈: 15年我和男友一起合作了《建筑师之夜》APP ,这个产品是让我有转行想法的一个契机,也成为了我离开建筑行业最后的纪念。

逗砂: 其实经常有人会问我,自学的时候,没有项目的时候如何积累第一个项目,我觉得你经历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

小哈: 是的,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去平衡多方利益;比如国家的规范制度、城市周边关系、地产方的盈利等等。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是不可能我自己做一个虚拟项目发布出去,说这是我的一个建筑设计作品的,而网站、APP是可以的。我和男友合作的“建筑师之夜”APP,上线之后就成为了我第一个作品。

“建筑师之夜”让玩家用游戏的方式学习建筑知识,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也回顾了在建筑系度过的美好时光。

《建筑师之夜》

逗砂: 转行找工作的过程中有遇到什么问题么?

小哈: 转行的过程共用了 3 个月,虽然现在回想起来是相对顺利的,但当时被不断拒绝的感受是非常痛苦的。

离开设计院后,先是去了解互联网设计有哪些岗位,阅读书籍去了解相关职位,明确自己想做的岗位,去招聘网站上看需要的能力和条件,然后针对性的去自学软件和理论,最后做了作品集。

第一个阶段大概用时 2 个月,就去投递作品集了,第一波投递之后反馈很少,但还是获得了几次面试机会,虽然最后被拒绝,但有的面试官给我提建议,有的面试官给我鼓励。后来根据建议,重新优化了作品集,在离职三个月后,找到了转行后的第一份工作。

逗砂: 我感觉你16年爆发式的量产,发布了很多作品。

小哈: 无论是本科学习建筑,还是在建筑设计院工作,都处于学习工作强度非常大的状态。在转行后,我的业余时间被释放出来,有更多时间精力去探索新的领域。




  漫画及插画风格 

逗砂: 你在公司应该是UI吧,但是我看到你私人作品基本上都是故事性的插画,这是为什么呢?

小哈: 2016 年初的业余时间,我开始想在公众号发布内容。当我发布到第三篇 VR 科普的那篇漫画时,在粉丝只有 600 的情况下,阅读量在几天内就突破几万,这是我没有意料到的。

VR来了,5年后你可能在虚拟世界里做设计

逗砂: 是不是就是因为这个,会给你特别大的动力去继续做下去?

小哈: 是的,因为那一篇,关注我的朋友很多,他们给了我很大的反馈与鼓励,我也不好意思停更了;另一方面,那段时间我的表达欲也非常强。脑海里经常会浮现出一些有趣的画面,让我很想把这些画面的灵感记录下来。

逗砂: 我发现你开始的画风和你现在尝试的已经开始有点不一样了,现在也开始尝试C4D了吧。

小哈: “啊哈时刻”的漫画风格起源于之前做的地图,也和我之前的建筑背景也多少有些关系。

首先是小人的表情,我想用一个具象的表情来表现“啊哈时刻”这个抽象的瞬间,这一刻,应该是在强烈好奇心驱使下,在某一件事物上不断探索与积累,然后发出“啊,原来是这样啊”的那一刻。

张小哈在‘啊哈时刻’公众号的漫画形象


场景的表现风格我选择了上帝视角加轴测图,也是建筑表达的常用方式。当人站在高处时,很容易看清事物内在的联系。轴测图比透视图更抽象,当表达方式更抽象时,更容易从现实世界跳脱出来,看到我所想表达的东西。

逗砂: 你知道你这个画风特别像现在流行的2.5D风格,但是你用这个画风2014年的时候这个风格还没有火起来。

小哈: 当我转行到互联网后也很喜欢 2.5D 风格,并且那时也接触到了 C4D。建筑的背景让我喜欢三维与空间感;另外,做建筑时经常会画分析图。我觉得漫画和分析图很像,只是在分析图的叙事基础上,结合了更生动的情节与更有想象力的画面。

“啊哈时刻”风格的漫画

逗砂: 因为你建筑的背景,你的风格在其他人看来还是很特别的,有自己的个性在里面。

小哈: 是的,我后来才意识到我的风格还挺特别的。另外,小人采用了组件化设计的思路。

逗砂: 你这个又跟现在的sketch组件化插画莫名的吻合了。

小哈: 组件化的思维在建筑里很常用,比如门窗墙体等构件,互联网产品也有组件化的思维。这种组件化的思想用在插画上,我觉得有很 多好处。一方面减轻了工作量,一方面可以统一风格,还可以通过不同组件的组合传达出思想和信息。

逗砂: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用组件化的思维去画插画的?

小哈: 2015年开始的。

逗砂: 是不是很神奇,你做的这些2.5D也好组件化也好,在几年后都变成了主流。

小哈: 是的,当时在我画“啊哈时刻”的时候,确定风格后,就没有再花时间去研究风格了,主要是把它当成传达内容与思想的方式。但是这两年我对风格又有了新的理解,我学习了 C4D,也研究了其它的画风,体会到了插画风格上其它方面的乐趣,包括质感、肌理和光影等。


 成为自由插画师 

逗砂: 2018年初你离开互联网公司做了自由插画师 / 设计师,为什么会做出这个选择呢?

小哈: 16 年当公众号发布第 3 篇漫画时,有出版社编辑希望和我合作,但当时我觉得的产出量是不够的,也没有成体系,就暂时搁置了。从那时开始,内心就埋下了绘本的种子。18 年年初,机械工业出版社的编辑刘晨找到了我,希望和我合作绘本。同一时间,我的同事也介绍了和上海大悦城的合作项目……

逗砂: 你是怎么看自由职业的?

小哈: 我画了一个系列插画,把它命名为“流浪在地球外的日子”,表达了我做自由职业时的状态:有点孤独,但也不止于孤独。做自由职业后,开始在 dribbble 上发布作品,因此认识了许多喜爱设计和插画的朋友,他们的作品都很优秀,虽没见过面,但都会给彼此鼓励,就像插画中宇航员在地球外认识的朋友一样。

流浪在地球之外的日子

逗砂: 你觉得自由职业之前在公司上班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小哈: 如果是从设计的工作内容来说,没有特别大的区别。区别更多在于其他方面:首先,做自由职业时,我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去学习和创作自己的作品,这个过程中能感受到进步;另外,除了设计,我需要做更多设计之外的工作,比如项目报价、项目排期,跟客户沟通。沟通是我近期觉得最需要提升的地方,也看了很多关于沟通的书来学习。

逗砂: 我看你写到后面还有三联生活周刊和歌德学院的合作,这些都是18年后的项目么?还是之前就有。

歌德学院的未来之家项目

小哈: 从我开始做公众号后,就已有一些间断性的合作,18年后,随着时间与作品的积累,有了更多品牌方的合作。上海大悦城的项目,机械工业出版社的邀请,这两件事也是一个契机,让我想集中注意力,专注做一段时间绘本。

逗砂: 你说的这个绘本就是最近出版的《创造力的形状》么?这本绘本大概花了多久呀?

小哈: 是的,在这本书里,我用脑洞漫画的形式解读了20个设计案例,比如三宅一生、安藤忠雄、深泽直人等等。并从洞察、简化、突破、融合等 6 个角度阐释创意的诞生过程。希望让读者用更有趣轻松的方式了解设计。

其实我之前的计划是半年完成这本书,然后继续去上班,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计划还挺激进吧。后期的工作量,是我在计划时没有想到的。我以为画完内容,我的工作就结束了。

张小哈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合作的绘本《创造力的形状》

京东,天猫,当当有售


而实际过程中,18 年的 7 月我画完了全部的内容,但在 7-10 月,我一直在处理排版、字体、序言、章节封面这样的细节,出版社也要审核,进行补充修改,直到今年的 3 月份,内容才全部确定。内容确定后要跟排版师不断沟通,做视觉测试,打板验证,5 月份排版完成。这之后还有纸样的选择、封面与腰封的设计与审核,整个流程很长。

这其中还有一个字体的问题,因为字体有版权,我不想用跟漫画风格不符的可商用字体,自己做一套字体又时间成本太高。后来我找到一个无版权的可商用字体,它是起源于一个日文字体,很多汉字是缺失的,缺字时我只能用已有字的偏旁部首去拼,或按它的风格来制作。

其实每个项目都是这样,在做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逗砂: 不过这些困难你都想办法克服了,那小哈你对未来有什么计划么?

小哈: 有几方面吧 :

1.最重要的一点,还是继续坚持与积累商业设计项目与个人的插画漫画创作;

2.和翼狐网、优设网有课程的合作,备课时也想梳理下我的知识与经验;

3.因为做绘本,公众号已停更一段时间,想去思考下内容未来的方向。

逗砂: 很期待啊,我发现你14年开始一直到现在,虽然很折腾,但是一直在不断的进步。

小哈: 一方面,在欧洲独自旅行的经历对我影响很大,让我有了独立思考、自我探索的意识;另一方面,做地图这件事,让我发现我可以打破原本的思维和能力边界,因此一直在不断学习和尝试新的东西。但我也有反思,这样精力会比较分散,也希望未来能够专注一点。

公众号

啊哈时刻

ID:ah-ha-moment

微博

张小哈的啊哈时刻

豆瓣 / 知乎

张小哈

访谈 编辑|逗砂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2/46498.html/feed 2
就算是顶级的艺术家,也不能跨界搞建筑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2/4630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2/46304.html#comments Fri, 06 Dec 2019 03:32:20 +0000


建筑界最牛逼



艺术 与 建筑 的 碰撞
你猜如果请国内最顶级的画家来设计建筑
会造出什么样的房子?
我认真的回答你
噗…


这件事还要从房地产界的偶像崇拜说起…
↓↓↓
2003年下半年
宁夏艾克斯星谷旅游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嘉
受到SOHO董事长潘石屹“长城脚下的公社”启发
也想搞一个有文化艺术品位的旅游休闲度假项目
——“艾克斯星谷”项目
*长城脚下的公社
由12名亚洲杰出建筑师设计建造的私人收藏当代建筑艺术作品,现为高端度假休闲旅游场所。是中国第一个被威尼斯双年展邀请参展并荣获“建筑艺术推动大奖”的建筑作品。2005年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中国10大新建筑奇迹”之一。
艾克斯星谷的第一期命名为“贺兰山房”
同样是由十二栋建筑组成
只不过潘石屹找了12位顶级建筑师
陈嘉找的则是12位顶级艺术家
Mr. Chen
潘石屹请了十二位顶级建筑师,我就请十二位顶级艺术家!



04年X星谷项目刚出世
霎时间以艺术知名之名红极一时
还曾获得“中国建筑艺术奖”
贺兰山房奖碑
然而,超过预算十倍的艺术的天价
最终压垮了这个项目
如今,这些最终没有完工的建筑
一直孤零零地立在银川市郊40公里的荒地上
面临着分解出售的命运…


01
「太湖石系列」
周春芽

代表作:《藏族新一代》《绿狗》系列
周大师选择了以自己的《太湖石》系列油画
作为设计灵感

《太湖石》油画

设计的主体是太湖石
设计的创意可能是吃建筑的太湖石

事实上仅看建筑外观,小编私下觉得并不算差

相比驰名全国的铜钱和福禄寿大厦,绝对是有艺术感的

只是作为画家,对建筑材料和造型结构的知识有所欠缺

使得建筑的内部空间很混乱,完全无法使用

02
「泉水别墅」
何多苓

成名作:《春风经苏醒》其他《青春》《兔子的森林》
相对来说,这还是一个正常的房子,看色系和结构
灵感应该来自于经典的蒙特里安《红黄蓝》
简单的线条和建筑结构上做了一些色彩的变化
可惜生硬的线条让建筑的美感欠缺了一些


03
「歺字高路」
吴山专

代表作:《 红色幽默》系列,《今天下午停水》
鸟瞰形状为极简中文体“歺”字
emmm……
换个方向看看
就是有点好奇这个是停车场的话好像放不下几辆车
作为度假屋的话仿佛天天要爬坡上楼?


04
「意义」
王广义

代表作:《大批判系列》《自在之物》
12位中画风最朴实的一位
以至于和代表作pop的风格背道而驰

虽然只是在集装箱上安了几面窗
如果室内能够设计以下就更好了


05
「草叶间」
叶永青

代表作:《伤痕》《鸟》
远远看去,12个作品里面最成功的别墅出现了
不愧是国内顶流画家叶大师!

但是细节仔细看一下的话还是……

可以夜观星象,昼被暴晒的无敌大天窗
以及这中空的二层楼……
可能是要做个能够室内跳水的泳池


06
「撒福一山房」
宋永平

代表作:《大风浪》《车间主任和女工》
光看草图的话……是不是有点眼熟
大师冠名为“空中的王冠”
也是没想到萨伏伊别墅还能有这种玩法
倒扣变成王冠,但是可能柯布西耶并不很想戴
并且看了想打人

07
「它屋」
曾浩

代表作:《敦煌美女图系列》《飞天》
这位大师的设计理念是
在戈壁滩上构成一种脆弱和不安
说实话,设计图还是惊艳到我了
如果仅仅作为一栋艺术观赏用的建筑
不得不说还是挺有感觉
然而建成的时候好像出了些差错……
看上去真的很脆弱,很不安
没法儿防腐,没法儿保温

室内更是结构混乱,毫无美感

08
「洗尘阁」
张培力

代表作:《30X30》《不确切的快感》
张大师的艺术方向是装置艺术、影响艺术
一旦接受这个设定
下面的作品设计看起来也就不奇怪了……吧?
比起建筑,更像是在搭乐高积木

可能还有一部分来自土家吊脚楼的灵感

09
「几何体」
耿建翌
代表作:《第二状态》
又是一位现代艺术大师
其实我觉得大师还原艺术本质(误)的想法不错
还是这个本质还原的太质朴了些

总算是记得这是房子,在上面加了些窗
但是球体的绝佳站位好像堵住了门?


10
「金山房」
毛同强

代表作:《假发系列》《我有一个梦》
其实也算不错?如果作为艺术展馆的话
简单的外形也不是不能接受
只是建成的房子里大门和窗户的尺度
墙体之间的距离、材料质感都有些……


11
「曲径闻风山房」
洪磊

依旧是设计图让人惊艳的一位
果然是古风画家

只是建出来看
emm好像水泵房和配电房的组合体?

12
「台邸别墅」
丁乙
代表作:《十示》
前有借鉴国外大师的别墅
后有借鉴国内大师的“宅子”
张永和“二分宅”
丁乙“台邸别墅”
但是形状和配色可能不是很理想
被网友称呼为住进去想“(升)棺(发)财”

虽说
安藤以前是个拳击手
柯布西耶最早是修表的
雷姆库哈斯是记者出身
但他们并不是在随意跨界“玩”建筑
贺兰山房的项目初衷是值得敬佩的
想法是精彩的
然而艺术是更主观的精神表达
建筑则是需要务实的
建筑师的能力,设计的价值
哪怕是国内顶级画家的,也不能随意取代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2/46304.html/feed 6
筑影专访:《长安十二时辰》沙盘模型——建造一座长安城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7/4509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7/45090.html#comments Tue, 30 Jul 2019 02:22:24 +0000 引言


电影建筑师
《长安十二时辰》中没有台词但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长安城沙盘,到底是如何从零开始呈现在镜头中的呢?
本期专访了沙盘模型的缔造者时光守拾模型制作工作室的阴东方、刘圣两位老师,为我们解密“长安城”建造史。




  

人物介绍

刘圣(左)、阴东方(右)

  • 两人从西安美术学院影视动画系毕业后各自南下北上,而对模型制作的热爱让他们最终又汇合到一起,组成时光守拾模型制作工作室一起打拼。

  • “用微缩模型的形式记录和重现正在消逝和已经消逝的文化遗产”是他们决定担负的使命。




完成后的微缩模型


“熙攘繁盛,光耀万年,

再也没有比长安城更伟大的城市了。”




Q1


微缩模型参与了哪些故事发展,

在制作前会考虑镜头下如何呈现吗?


制模老师:

微缩模型在整部剧前半部是一个重要道具,他贯穿了剧情的发展,模型扮演的角色是由李必主持制造在靖安司里的长安城沙盘,主要作用就是在城防战中排兵布阵,由望楼发信号明确敌我位置指挥作战长安十二时辰其实就是长安反恐二十四小时,所有的争斗都在长安城里。所以模型沙盘就对于布防破解敌人的进攻起到了重要作用,一直到敌方占领靖安司,杀人放火,剧情由指挥战斗到惊险随机的破解谜题。模型的毁灭,我个人理解它代表了大唐基业的动摇,有所映射玄宗晚年大唐的乱。

剧中靖安司内的长安城沙盘

制作前我们到西安的小雁塔博物馆参观了一个全唐城布局的模型。不过感觉只是布局,没有体现出唐朝的味道。但《长安十二时辰》是电视剧,需要表现力,要看起来舒服,有画意,但也需要符合历史,我们有太多的剧严重脱离历史,以影视形式传播,力度很大,我们不想让一个极端错误的东西流传出去,所以我们的制作应该更像是“半设计”。在镜头中呈现的时候有夸大有演绎,但也有根据可查证,尽量规避基本错误,存在争议的部分至少有一半是正确的。

剧中的微缩模型



Q2


通过哪些渠道来了解唐长安城城市布局和建筑形制

以及这些资料对模型制作有哪些影响?

制模老师:


我们搜集唐代资料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本身我们生活在西安,就是原来的长安。唐代的东西虽然保留的也都是零零散散的碎片但西安的各个博物馆里几乎有最全面的可以反映到大唐风貌的文物资料,有懿德的太子墓壁画,有阕楼宫室的图,陶器殉葬模型等等,是最直接的史料。


参考到的壁画资料

历史博物馆里有唐代的陶楼,是个三进院的陶瓷模型,体现了独院基本构成。西安碑林博物馆有唐花萼相辉楼的石雕线描,基本可以了解唐代宫室布局等等。


三进院的陶瓷模型


唐花萼相辉楼的石雕线描

唐城,它不是一座死城,我们看各种唐代的陶俑、敦煌壁画唐代部分似乎可以感觉到,无论是文臣武将胡人,每个人都为自己是唐人感觉到一种骄傲自信。敦煌是中华文化的宝库,十分的震撼,它不是极其工细的表现而是带着唐代灵魂的遗留。唐代人的精神内核里那种霸气那种包容,那种对色彩的把控,显出高级感。我们就是对于古代东西的学习,整理,沧海取一瓢,就足矣了。

具有浓郁大唐风貌的壁画

从建筑构成、色调、恢宏大气的大唐气韵要首先有了,还要在小和精致的基础上反映出大国气息,对建筑的比例关系,适度夸张,线条简洁完整。接下来我们要了解唐城的基础布局。唐继承了隋代的基本布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2米,周长36.7公里。城墙宽12米左右,高5米多,全部用夯土版筑,城门处的墙段还砌有砖壁。城内格局方正端庄,街道笔直宽阔,建筑鳞次栉比,呈现出典型的东方都市气象。

“半设计”后的长安城布局

城内大到巍峨壮观的宫殿、苑囿、坊市、寺观,小到各坊坊门、庭院园池,均详细标注呈现。城外则南山屏护,河渠横贯,良田、寺观、名园相映。长安城南北8条街,东西14条街,共108坊,坊是基本单位,就像一座大城里面的独立的小城,白天各坊门开放,全城是纵横交通的。晚上坊门封闭。实行宵禁。坊制度。有序规范,而又灵活开放。面对皇宫的坊没有南北门,只有东西门。不直对皇宫的坊都是四门。坊内设有十字街,分成四大块,每大块又分为四个十字街,基本是十六格,阡陌交通。即使到了现在,西安还有北关十字街,五味十字街,东仓门之类古代流传的东西。包括玄武门,朱雀门,按照古代方位命名。

从资料中提取建筑构成形式

再有就是外部资料,日本在唐代大力学习唐文化,而且保留了不少有唐朝影子的建筑和物件。当我们搜寻国内资料的时候,例如敦煌壁画,大结构,大色彩,大感觉,而一些丢失的细致的东西,可以从日本的一些文物上找到相互对比的点。

参考部分日本建筑文物的建筑形式

在日本的正仓院,完整的保留了唐刀,琵琶,柜子,锦盒,纯唐代的东西,看到那些真正来源于老祖宗的东西,真的非常的感动,你会发现唐朝人不但大气,也非常有生活,舒服。

正仓院保留的唐朝文物

还有沙盘中将军俑的造型参考了日本新福寺的将军雕像,类似的还有包括剧中崔器所戴的帽子、盔甲、罩袍、战靴,以及他手握的唐横刀,都是来自这个雕像。代表狼卫的人俑则是根据日本的风神造型。这些雕塑制式其实来源于唐朝,日本保存的相对较完好方便用作参考。

将军俑和狼卫,两侧为参考

搜集资料的过程也是个进入状态的过程,史学家负责记录历史,我们只有形象生动的把他做出来呈现出来。进入唐代的幻境,把控它的气韵,它的味道,经过大量的资料的整理,才能有一半创作空间,不出跳,不胡搞,做一个可信的形象出来。

Q3

最初对于长安城微缩模型的制作有什么设想?

设计的理念是什么样的呢?

制模老师:

前期准备比较硬性的有三点:我们想首先要有唐代意象,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唐朝的,不是明清时期的,也不是日本的。其次,毕竟这是为剧服务的,必须可以灵活拆卸,便于移动,也便于演员表演用。其三,必须让模型在剧中可以单独看,某个坊有某个坊的自己的特点,例如有的比较繁华的,房子形制复杂;比较远的坊房子稀少,有的坊内有佛寺的必须有佛寺样子的院落出现。再比如大唐西市,交易场所,有临街铺面,高楼也多,房子比例也小,街道也要宽,毕竟那是相当于北京的CBD 寸土寸金。

不同的院落各有特点

为了让整个沙盘可以联合统一,我们制作的每个沙盘都是以一个半坊为单位,可以拼成三个坊,可以单独拆出来还不显得堵,可以在剧中实现各种变化,组合。一个道具,不仔细观察,他只是完成他的使命,隐藏在剧情后面低调为剧作服务,如果我们做的好看,被眼尖的观众发现了,就很有成就感,如同把自己的孩子打扮了一番,放在人堆里,希望他平凡安全,而又希望他鹤立鸡群一样。

为了剧情需要既相连又可以拆分的沙盘

至于坊内的房屋,其实史料中并没有具体记载这些房子样式的内容,因为不涉及皇宫类的建筑,所以就参考找到的资料按照几个类型设计摆放。资料里一般都会记载某个坊里可能有公主府、朝廷大员的家,或者寺院、道观等,提到的内容就在坊里标注出来相对符合史实。不过考虑到拍摄效果,为了好看,考虑到建筑的高低错落,疏密等等,很多房子设计出来的,不都是一模一样,也会有夸张的成分在里面。

坊内房屋相似又不相同

我们的制作标准就是一半理性,一半感性,要符合建筑的基本格局,又不应该完全真实,就像齐白石说的,“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见,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在像与不像之间取最好的状态

剧中模型呈现出的效果


Q4

 长安城沙盘设定在唐时,而现在模型制作则有很多现代技术手段,在用现代的方法还原古代模型的质感时使用了哪些材料和方法呢?能否说明一下相关的制作工具和技巧呢?

制模老师:

原著中唐城模型实际是用蜂蜡,泥巴做的,但是对于一部剧,如果用这种材料会显得有点不好看。我们也进行了反复试验,开始过用蜂蜡,用树脂倒模,也过用3d雕刻,但是都不理想;也难以表现出唐代建筑的细节,色调,气质。最后我们翻阅资料,古代建筑中木头是建筑灵魂,经过商议最终选择了木材。本来想用看着就比较贵的红木、黑檀,但呈现的色彩不太古典。最终选择了发黄的白木,雅致沉稳的黑胡桃木做建筑主体,区分开黑白,又不突兀。底座是有一次美术老大杨哥和摄影冲哥在模型间商量,我们很大胆的选择了朱红的底色,拍摄出来很好看,艳但是又不出跳。

白木和黑胡桃木做的房屋

朱红色底座在剧中的呈现

至于制作,当然时间紧我们选择了激光雕刻,找好参考样式,然后缩放至一定大小,在CAD里做出建筑的每一面图形和其他设计图,之后在木片上雕算出材料的长宽厚,厚度排除拼接。但是激光雕刻又显得死板,于是再采取手动修改,打破那种机器加工的匠气,用木刻刀雕刻,砂纸磨,这个过程是个很辛苦很枯燥,但是效果很好。

从su、cad到激光切割到单个细化

手动修改细化时,木头、石膏和树脂都会用到,如果说碰到一些加工不了的材质,比如铁,我们就会用铜、铝来代替,甚至是在纸上面喷漆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我们尽量用物品本身的材质去做模型。真实的历经沧桑的材料,锈蚀、雨水冲刷、风吹日晒、自然氧化等等更有质感远远胜过单纯的模仿。所以要经常去废品站或者收破烂的地方转悠,找有特点的材料,符合缩小后比例的东西。


几步细化之后开始有模有样

其实最大的技巧就是研究建筑形制,作雕刻图。心思缜密,要有耐心,对唐文化有追求,又得耐得住寂寞,质感这个东西在这部剧是首要追求,我们要做出带沧桑质感的有温度的唐城,所以就需要极大的耐心手工处理和添加细节。

Q5

模型的制作周期和预算情况怎么样?

制作过程中是如何平衡模型完成度和成本限制之间的矛盾的?

制模老师:

从调研,制作复原到参与拍摄,这是工作室成立以来历时最久,工作量最大的一次任务,30多个人参与,费时两个多月,一共制作了3000多个按照1:200或者1:250的比例缩放的微缩房子。最终完成的长安城,也成为我们至目前最骄傲的作品。

制作完成的长安城沙盘

在制作十二时辰这个模型的时候,我们首先肯定想盈利,但是,在质量和盈利上,我们肯定要保证质量。考虑材料,用人,工资预算,又要干活儿,全面打理。我们其实当时为了完成度,找了不少人,大部分资金用来开工资。因为当时好不容易跟了一个大的剧,我们也想一定让他一鸣惊人,他们这个剧组,非常厉害。我们也不能在模型上掉链子。所以到最后,我们没怎么赚钱哈哈哈。


Q6

 从制作长安城模型的过程中收获到了些什么呢?

能否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模型制作的经历和感想?

制模老师:

从制作长安城模型,我们学到了三点:首先对于唐代一些皮毛的了解,唐代文化尤其是艺术上的成就,对于唐人精神的一种理解,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渴求和崇拜。  

其次是对于制作一个相对大的项目的把控,统筹。要找对团队,有人要懂,有人要负责,有人要玩命。各尽其职。从预算,设计费用,制作费用,材料,到安装,整个的流程非常的语言逻辑思维。我们要摆脱小工作室的模式。

最后我们统筹,制作的这些东西,想着应该把它变成展示唐代建筑文化的一个小缩影。这样让更多人触手可见唐,而不是在云层后面那个抽象的神秘不可测的大唐。

经历感想很多,当时我们的条件非常艰苦。是个小工作室,租了一个小厂房,一间老房子,当时是夏季,有一天刮大风,屋顶漏了个一米直径的大圆洞,外面大雨,屋里小雨,总共七八个桶用来接水。耗子在电线上跑一家四五口和我们为伴。有一只流浪狗,把我当他干爹。一直追着我,我养着它一直到宁波剧组,结果很不幸出车祸被撞死了,其实我还见过它全家,一家土黄,心里默默的向它爸道歉了。我的那年的相册里,全是我和它的合影,大家又讨厌他,因为他到处拉屎,又觉得他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起照顾它。美好的岁月里,总有点伤感的东西。可能是上天让我们记住那段岁月吧?其实这个模型不仅仅是模型,他也是我们转型工作室的一个作品,一个带来运气的作业,一个能够认识许多朋友的过程,大家齐心协力,研究一个课题,钻研各种技巧,是我们集体创作的结果,大家都相处的非常非常好。


Q7

 是否对国外的微缩模型制作有过了解

觉得国内的制作和国外的制作上有什么区别?

制模老师:

我们在模型制作上还属于发展中国家水平,机械模型远不如德国严谨细致,二战模型也比不了德美。公仔类日本首屈一指。建筑模型产业化远不如英国日本。不过我们有一些很厉害的工作室,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国外的微缩模型

在这个夹缝里,我们工作室有一点点优势,还有就是性价比,愿意多付出劳动,相对活做的还行,价格也符合剧组预算。总之我们还始终处于学习成长之中,尤其3d很不成熟,大部分还是手做,虽然手做也有手做得好处,生动带质感带情感,但只是小作坊。国外的模型制作的工业化值得我们学习。所以我们需要继续努力,以后看看能否向产业化,分工化进取吧。

非常感谢老师们耐心接受我们的采访

分享制作经历和心得~

 欢迎点击了解微缩模型更多内容~

微缩模型:手工制造的电影魅力


非常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

祝大家学习工作开心顺利

~

-END-

采访|卫雪珉、陈勇、孙羽奇
整理|孙羽奇
就让我们在这里看看电影,品品建筑,
做一个幻想世界的造梦师吧!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7/45090.html/feed 3
设计界的鄙视链,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6/4458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6/44584.html#comments Mon, 10 Jun 2019 04:00:24 +0000

 1室内设计篇 

室内设计师眼中的自己

↓↓↓


室内设计师眼中的建筑设计师

↓↓↓


室内设计师眼中的景观设计师

↓↓↓


室内设计师眼中的产品设计师

↓↓↓


室内设计师眼中的平面设计师

↓↓↓


 2建筑篇 

建筑设计师眼中的自己

↓↓↓


建筑设计师眼中的室内设计师

↓↓↓


建筑设计师眼中的景观设计师

↓↓↓


建筑设计师眼中的产品设计师

↓↓↓


建筑设计师眼中的平面设计师

↓↓↓



 3景观设计篇 


景观设计师眼中的自己

↓↓↓


景观设计师眼中的室内设计师

↓↓↓


景观设计师眼中的建筑设计师

↓↓↓


景观设计师眼中的产品设计师

↓↓↓


景观设计师眼中的平面设计师

↓↓↓



 4产品设计篇 


产品设计师眼中的自己

↓↓↓


产品设计师眼中的室内设计师

↓↓↓


产品设计师眼中的建筑设计师

↓↓↓


产品设计师眼中的景观设计师

↓↓↓


产品设计师眼中的平面设计师

↓↓↓


 5平面设计篇 


平面设计师眼中的自己

↓↓↓


平面设计师眼中其他设计师

↓↓↓


如有雷同 纯属巧合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6/44584.html/feed 7
建筑师跨界影视设计,「筑梦情缘」网红总平面背后的故事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6/44552.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6/44552.html#comments Wed, 05 Jun 2019 02:40:50 +0000

我们爱看剧,却没想过建筑生也可以凭专业踏入影视业。我们可能都上过通过电影分析空间场景的课程,但没有想过从建筑学的角度研究那些为了拍电影而存在的建筑。

这次找到了「筑梦情缘」的建筑美术师,郑珩同学,与我们畅谈建筑设计与电影美术的关联,剧中“网红总平面”背后的付出,告诉我们建筑生变身“电影建筑师”之路。

访谈|王梓童

编辑| 鑫然 王梓童



 本期人物  

郑珩

东南大学16级研究生

电视剧「筑梦情缘」建筑美术


 01/ “建筑美术”为何?

█  作为一个在读的研究生,是如何接触到这个工作的?

Z:读研期间一直对电影里的场景感兴趣,并且好奇真实建筑与影视作品中的建筑到底有什么区别。于是先对影视基地,一种较为冷门和特殊的跨建筑与电影学科的建筑群落,进行研究。研究期间,试着把一些对于电影场景设计的初步见解发到了网络,然后认识了一些在剧组工作的老师和朋友。

一开始也觉得影视基地的建筑都是些“粗制滥造”“歪曲历史”的仿古建筑,但随着研究的开展,我发现并不是完全是这样的,建筑和电影美术两个行业之间存在着很多误解和代沟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电影场景的设计过程,而不仅仅停留在建筑层面的分析上,当朋友向我介绍有一部戏需要懂建筑的电影美术师时,我一下就答应了。当时还根本不知道这是一部关于建筑题材的戏,主演也没有对外公布。

█  可以给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建筑美术的工作内容、时长等基本信息吗?

Z:首先必须得说一下,我在剧组所做的建筑美术工作,只占整个剧组美术部门工作的极小部分,剧中涉及了上百个民国时期的场景,搭建制作和采购了大量的历史道具,这些都是全体美术部门成员一起努力的结果。

“建筑美术”可以算是这部戏首创的一个特殊职位,虽然以前也有很多剧组会请建筑方面的专家和顾问,但很少有人从头到尾深度参与具体的制作过程。一般影视场景及道具的设计与制作都是由“电影美术师”(或称影视美术师)负责的,他们需要根据剧本调研与收集相关资料,挑选并勘测拍摄的场地,与导演等主创一起决定影视作品的场景、服装造型设计,绘制大量的气氛图(类似建筑的效果图)、制作图(类似建筑的施工图)等并指导置景与道具部门进行具体的场景搭建与道具制作工作。

场地勘测与模型推敲、气氛图设计


制作图绘制

置景搭建与道具陈设

建筑美术师其实就是负责这个过程中涉及建筑专业的部分,比如为陈设部门提供建筑历史参考资料,设计剧中的虚拟投标方案,制作剧本提到或作为装饰道具的建筑模型等。当然,虽然前期收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但拍戏并不是考古,而是在背景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戏剧造型的设计再创造,并兼顾执行与制作的可行性与落地性。

工作时间上,我一共进组四个多月,三个月左右在工作,剩下一个月因为我硕士论文的调研需要,美术指导老师带着我看遍了整个片场。


 02/「筑梦情缘」的初次尝试 

█ 「筑梦情缘」剧本的设定是20世纪20年代初的上海,针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建筑师工作方法等有做什么研究吗?主要区别在哪?

Z:当初刚接到项目时,以为挺容易的,只要把那个时代的图纸和资料整理出来,拍戏的时候修改后直接拿来用就行了。但仔细一看,故事开始的时代背景比第一代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归来的建筑泰斗们还早,并且能收集到的真实历史照片及资料十分有限。

那个时期没有中国的建筑设计事务所,都是由洋人建筑师建立的“洋行”,而国内开设的私人营造厂(类似今天的施工单位)虽然会下设负责设计的建筑打样部,但上海的大部分建筑设计项目都是被国外建筑师垄断的。我看了一些当时洋行绘制的图纸,尺寸单位都是英尺,标注符号和制图规范都和现代差别很大

另一个特点在于,那个时代的建筑设计喜欢用水彩或其他颜料进行渲染表现,建筑风格深受国外建筑思潮影响,比如折中主义风格建筑与后期的Art Deco风格建筑。那时候没有打印机,施工图蓝图拷贝的方式也十分特殊。

留学于宾大的第一代中国建筑师

学院楼绘图教室内保罗·P·克雷在指导宾大建筑系的学生

洋行内外国建筑师正在查看晒好的蓝图

美国建筑师艾略特·哈沙德及其在上海设计的建筑(图纸)

█  可以简单解释一下被玩坏的那张网红总平的设计要点吗?做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筑梦情缘」中“精妙绝伦”的特写总平面

Z:这次被建筑圈广泛热议的其实是无锡同乡会馆方案设计(被吐槽总平的其实是杜少乾那版方案),傅函君的方案虽然在剧中没有太多正面表现,但多次出现在了「筑梦情缘」的海报之中。根据剧情一共设计了三个方案,包括外国建筑师哈莎德的三角形方案、杜少乾的L形Art Deco风格方案、傅函君的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多棱形组合方案。

从剧本文字描述来看,基地位于极度不规则的十字街角区域,设计难度大,哈沙德的方案呈三角形,占满用地;杜少乾方案呈L形,较浪费空间,不太注重和周边建筑的呼应;傅函君的建筑占地面积应该介于二者之间。

此外,基地不是完全自创的,我找到了上海1930年代的老地图照片,根据剧情描述截取了一个符合的街区,把建筑放了进去(尽量满足三个方案的适配要求)。

三个方案的总平图对比

在这次竞标戏中,中标的是傅函君方案。杜少乾的方案的戏份比重较低,场地也是最优先和傅函君方案来适配的。当然,影视拍摄就是不断调整的艺术,在开拍那场杜少乾拿出图纸的戏前,导演组决定把杜少乾方案的模型样式和哈沙德的对调下。于是,三角形方案硬捏成了L形,快速出了新的平立剖。修改后,虽然形体变得比较奇怪,但至少保证图纸的立面的细节丰富度,因为依剧本预想着傅函君夸图纸画工精湛时,应该是对着立面图说的,万万没想到是那张总平面(捂脸)。

换了方案造型后,虽然包括总平的这套图纸刻意用铅笔处理,强调是杜少乾未完成的草图,不过如果时间足够,确实细节能够做到更多。其间虽然有很多时间上、工作量上的无奈,但是这也一个珍贵的磨合过程。

█  在参与过程中是否遇到过挑战?比如因为剧组对建筑专业不了解而产生的意见不一?

Z:首先是工作方式的变通吧,虽然那时“包豪斯”还未传入国内,宾大的归国精英们正开始施展拳脚,建筑模型并没有像今天一样成为推敲设计的“利器”,但考虑拍戏的呈现效果,我还是做了大量的模型。

那时古典且注重美感的制图方式(受巴黎美院“布扎”体系影响)依然盛行,但这也是我们在制作中的困扰,剧中涉及大量的半架空虚拟建筑方案设计,并且拍戏需要筹备多个设计与备份(实际被拍摄到的图纸量可能不到已筹备图纸总量的十分之一),没有时间和条件去完全模仿手工绘图。有些同学问过我,直接用接近那个时代的建筑历史资料图不就好了,可是那时候的历史图纸清晰度低、损毁严重,并且无法符合剧中半架空方案的描述。要是选择对资料图纸进行修改或修复,所花的时间基本和重新绘制一样了。

所以考虑拍戏的复杂性、可执行性与成本,在建筑方面的创作就不得不简化,并且利用一些非常规手段

中国留学生童寯在1928年全美大学生竞赛中

获布扎设计协会一等奖的作品

  这次的剧在行业内产生了巨大的轰动,对此你怎么看?

Z:我觉得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大家对于这部电视剧的热议挺正常的,虽然建筑行业一直是国家经济建设的主力之一,但很少有直接以建筑题材为背景的影视剧。并且通过这部正能量为主的电视剧,能够让更多大众能开始了解建筑圈,关注建筑圈,那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从我个人来说,如果拍成建筑正剧(比如「梁思成与林徽因传」?)在资料的严谨性上反而会容易很多,半架空的建筑题材虽然保留了更多的设计发挥空间,但想弥补漏洞的难度系数将成倍放大。但反过来说,能给你一定设计发挥空间的建筑题材电视剧,今后估计也很难遇到了,这也算一种幸运吧。

█  关于这部剧,建筑行业中有很多吐槽和误解的声音,你怎么看,有什么想解释的吗?

Z:其实,关于建筑的很多场戏都被简化和被删掉了,之前为每个方案准备了很多包括过程草图、推敲草图、画到一半的效果图、最终汇报的展示模型等,都没有在镜头中出现。此外,由于拍摄现场不是由我对接,而是我把图纸标记整理后交由现场道具人员处理,有些设计到的细节没拍到,反而一些附带的次要图纸被特写拍了出来。

「筑梦情缘」中部分虚拟建筑的设计过程从专业来说其实已经是架空的艺术创作了,在影视行业里,戏是第一位的。当然,如果在撰写剧本时,建筑师便介入进行虚拟方案设计,最终效果会落地得多,不过在有条件符合真实历史建筑的部分方案上,我们都争取做到了有据可寻


 03/  从爱好、研究到实践 

█  听说你的研究生毕业论文也是在研究建筑与影视的关系,你最初是通过什么契机选择的电影建筑这个方向?

Z:其实电影建筑这个词是不够准确的,关于电影建筑或者说电影建筑学,国外的AA和国内的南大都有开设类似的课程,尝试用电影影像的方式及空间叙事理论来探讨建筑设计。而我比较关注的是电影与建筑在操作实践中的联系与运用,与其说研究电影建筑,我更像是研究为电影镜头而生的建筑,融合了建筑专业的规划及设计思考,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国内大大小小的影视基地。就像「筑梦情缘」是我从建筑设计到电影美术的过渡经历一样,研究影视基地也是我从研究建筑到研究电影场景设计的过渡阶段。

 █  建筑和电影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建筑是实际存在的物质,而电影是被选择过的画面的衔接,不一定需要完整性的呈现。在做(场景)设计的时候有什么区别嘛?

Z:差别其实挺多的,但总的来说电影中的建筑主要受到电影镜头视觉与运动两方面特性的影响。不同镜头角度与景别呈现下的同栋建筑可能呈现出两种相反的空间感;而镜头的二维属性在呈现三维实体时可以通过很多非建筑的布局技巧来营造空间假象。另一个层面,由于电影是蒙太奇的艺术,影视中建筑空间的布局要满足镜头和演员的调度需求,例如通过贯通和嵌套等空间组合方式来达到拍摄上的“以小见大”,用“表里不一”、“步移景异”的方式在有限的场地中创造出丰富的世界。

为影视而建造的,比如说影视城的房子,四个面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场景,外立面和内部也是表里不一的。这样一个房子就可以拍很多场戏。平常的建筑设计中是不会出现的。

影视基地建筑通过高差的处理

增加了街道场景快慢缓急的调度变化

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平面示意图


 04/  电影建筑师 

█  “电影建筑师”是你自己创的公众号,可以谈谈开这个公众号的原因吗?

Z:最开始源于对电影的兴趣,通过阅读和翻译国内外相关书籍杂志,一步步了解到了电影美术这个冷门的行业。在结合实践与圈内朋友的交流后,越发看到电影美术与建筑设计的共通性,是一个很有趣且还在成长中的专业方向。此外,通过电影建筑师的平台,也希望能够改善目前影视行业依靠人脉、圈子封闭的现状,为各个专业的年轻人才提供一个了解和进入电影行业的窗口。十分欣喜的是,我们平台的文章也被很多电影美术业内的老师关注着,跨专业的视角为电影美术行业带来了一些启发和补充,受到了一些剧组老师们的称赞支持。将来,我希望平台能坚持运营下去,通过与机构合作举办竞赛、展览等方式发掘出更多电影设计人才。

█  影视剧建筑美术这个职业,除了针对于国内并不多的“以建筑师为主线”的影视剧,是否是一种建筑学毕业后可以考虑的长期职业呢?你打算从事这个行业吗?

Z:其实在接受「筑梦情缘」的建筑相关设计任务时,并没有“建筑美术”这个职务的。就像你说的一样,它是针对建筑这个特殊题材首创的Title。当然,随着电影与电视剧制作规模的扩大与场景搭建量的增加,现在越来越多的剧需要建筑专业方面的人才,我看到的一些剧组招聘点名写着建筑相关专业背景的优先。毕业后,我还会继续参与电影美术的工作,但另一部分时间会用来探索更多各行业与电影跨界的可行性,记得之前有甲方想以某部电影的场景为参照设计一个古代商业街,找到了我和朋友的团队,不过最后因为其他原因项目停了,不过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跨界机会。

█  相比好莱坞,国内建筑师跨界影视行业的还不多,你是如何看待未来的发展?

Z:我们知道,好莱坞是深耕百年的产业体系,吸引的是全球的顶尖人才。好莱坞电影美术的发展离不开对各个专业人才的引进与融合,20世纪初好莱坞电影制片厂美术部门就开始从建筑公司招聘了大量的绘图员,沿用了建筑专业的绘图制度。之后,越来越多受到建筑训练的新人成长为行业顶尖的电影艺术总监(Production designer)。从建筑相关专业跨界到影视设计行业其实是有一定的帮助和基础优势的,我也相信未来不单单是建筑,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等专业人才也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影制作团队的名单之中。

1982年的「银翼杀手」

招募了来自各个专业领域的设计师、工匠来打造具有真实感的未来世界

█  电影美术师和建筑师职业技能上的异同?

Z:从软件层面上看,其实是非常接近的,电影美术师基本也是用SketchUp来建立场景模型并用渲染、数字绘图等方式绘制效果图(一般称气氛图)与主创进行讨论。在搭建阶段,还会用CAD或SU的Layout功能绘制施工图,交付置景与道具部门进行施工与制作。但电影美术师需要懂电影,了解影像制作,并拥有较好的美术基础与审美能力,这也是建筑师需要补课与学习的短板。随着电影数字技术的发展,掌握CG绘图技术与MAYA、Zbrush等高级3D建模的能力也越发重要

█  从你公众号了解到,在国外有很多建筑教育经历的人后来进入了电影美术行业,但是在国内似乎还是比较小众和封闭的。可以借此谈谈国内外电影美术、布景设计的现状区别吗?

Z:我是从浏览国内电影美术大师杨占家的作品集开始了解电影美术的,他把学到的一些建筑学的绘图技巧与古建知识带入到了这个行业。而我对国外电影美术的了解始于ADG(美国电影美术指导协会)的双月刊杂志《PERSPECTIVE》,里面介绍了诸多好莱坞电影大片的电影美术幕后细节。对比来看,国内外电影美术在制度、专业度、创作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进入圈子的方式都是相对封闭的。不过,拥有强大产业规模并且专业分工高度细化的好莱坞,有能力吸引并养活各个专业进来的人才

杨占家绘制的「满城尽带黄金甲」驿站设计图

█  如果想要进入这个电影美术的行业,需要什么样的背景?或者说给建筑学生提提如何转行电影圈的建议?

Z:电影美术在我个人看来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不断面对跨界挑战的职位,有时候上一步戏还在设计未来世界的飞船,下部戏可能就要跨越到古代,建造神秘的古墓。至少这个专业的工作需要兼顾和融合电影、建筑、美术三个专业领域的创作技能。如果对电影美术或者电影中相关的视觉设计感兴趣,我觉得建筑学的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电影艺术与技术制作的相关书籍,提升数字绘画表现技巧3D建模能力,锻炼自己的沟通表达与工作任务管理协调能力,尽早利用实习时间到剧组参与实践。

█  可以谈谈你从对电影的兴趣、想法,到与自己所学专业结合起来实践的经历和感想吗?

Z: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我来说,研究电影中的场景设计本身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建筑学的训练让我能够以一种更立体的视角去探讨这个从文字到视觉,二维到三维的设计过程。通过跨界的思考,我认为电影布景设计可以通过借鉴成熟的建筑设计流程规范进一步提高电影制作质量与效率,而从镜头与影像出发的电影布景思维方式也能够反哺建筑设计,创造出更加新颖丰富的沉浸式空间体验


访谈|王梓童

编辑|鑫然、王梓童

版权声明

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THE END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6/44552.html/feed 1
iTunes上惊现雷姆·库哈斯音乐专辑?论跨界之王,非他莫属!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5/4424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5/44248.html#comments Mon, 06 May 2019 02:29:45 +0000

iTunes上惊现

雷姆·库哈斯的音乐专辑

《Junkspace Tempers feat. Rem Koolhaas》

你没有看错,

就是那个获得普利兹克奖,

还设计了北京「大裤衩」的建筑师! 

专辑歌曲《Love at the mall》


一张致敬库哈斯的专辑

专辑在20181109 日发行,目前仅在iTunes上可听到完整版本。

专辑封面

因为过于小众,在豆瓣音乐上居然还没有出现评分。看完文章,大家可以去点评下

豆瓣音乐上暂时没有评分

据说专辑的最初灵感,来自库哈斯改造卡迪威百货商场的采访。

OMA改造的卡迪威百货商场

而专辑名字取自库哈斯01年发表的关于商场与建筑的同名文章《Junkspace》。

雷姆·库哈斯Junkspace》部分论文 2001年

每首歌,都是商场元素的表演。

整张专辑收录了11首歌,以百货商场中的各种体验和发想为主题,收录了组成商场的突出元素,如《Escalator自动扶梯》《Fake palm tree假棕榈树》和《Fountain喷泉》等等。

《Escalator(自动扶梯)》MV

《Fake palm tree(假棕榈树)》MV


《Junkspace Teaser(垃圾空间预告)》MV

而专辑的实际创作者是一个叫Tempers的乐队。

主唱 Jasmine Golestaneh表示,Koolhaas关于被心理操纵的公共空间观点,与她自己的童年记忆产生了共鸣。

Tempers乐队

专辑中feat.是Featuring简写,指的是后面这个歌手(或者组合)他在专辑里面并不是主角,前面那个人才是这首歌的灵魂或者主人。

库哈斯实际上并没在专辑露脸,所以featuring可以理解为演绎或者致敬更加合适。

专辑里的迷离腔调、现代感的音乐节拍,与库哈斯形容的大都市非常契合。比如,《Love at the mall》的洗脑模式,就是从胚胎中的人类开启!

《Love at the mall》MV

镜头切向在商场扶梯上的大人,看起来都是一个样,没有独特性。

《Love at the mall》MV

商场中到处摆布着假棕榈树和火烈鸟,充满了热烈和欢快的氛围。

《Love at the mall》MV

人沉浸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迷失……

《Love at the mall》MV

天上掉下各种商品,人们举着手抢货。趋于行为同步的人们,融合成了一体。


《Love at the mall》MV

不仅如此,人和商场融合,成为了一个大型的混乱形体。

《Love at the mall》MV

库哈斯对商场“垃圾空间”的批判作词,搭配上迷幻电子的节奏,是对现代都市混乱彻底展现。

OMA对柏林卡迪威百货商场的改造手法


跨界之王×Prada

要说到建筑师中的「跨界之王」,雷姆·库哈斯绝对当之无愧。

2018年,库哈斯给PRADA设计了一款黑色的背包。他的灵感是候机时拿东西不便的体验,所以做成了在前方拿东西的背心。

Koolhaas × PRADA 背包 

很多人不知道,在库哈斯领导的OMA下,还有一个AMO(AMO是OMA的镜像)。

1999年在为洛杉矶的EBJ娱乐中心新总部做的设计咨询被无限期搁置了三年多以后,OMA决定成立新研究部门AMO,专门针对可识别性、文化、组织管理等大问题进行研究。

2012年,AMO和著名艺术家Francesco Vezzoli跨界合作为Prada打造了一个的24小时博物馆快闪店。

AMO、Prada、艺术家合作的24小时博物馆

从1999年开始,AMO为Prada设计了第一家旗舰店,从2007年开始,AMO几乎包揽了每一场Prada重要大秀。

AMO将空间与地域文化、历史元素、流行风潮结合起来,创造出让人印象深刻的氛围。

 笛卡尔式空间:2019 SS Prada Men's Show

当空间中加入了蓝色的水(男装)、紫色的沙丘(女装)等元素,在秀场中形成了超现实的景观。

户外/ 室内/ 户外:2015 SS Prada  Men's and Women's  Show

AMO直接抛弃了传统伸展台形式,而是将Prada米兰基金会内部一个现有房间改造成为一系列紧密联系的空间,创造出一种迷幻的视觉效果。

无限宫殿:2015 AW Prada Men's Show

AMO研究一般意义上“建筑之外”的问题,将建筑延展到大众文化上。在研究过程,他们意识到事件性设计的问题,从中找到新的建筑解读,提供更多可能性。

比如,OMA/AMO 曾在Prada秀场设计致敬了15到17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公共审判所——设计就像是一个审判所的现代诠释。


审判台:2016 Prada

OMA/AMO 表示: "时尚图像的记录和数字互动已经影响了原本自治的时尚秀。大量的碎片化信息被上传并由大众的声音评判。"

建筑师雷姆·库哈斯,图片来自 Giphy


跨界,不失为一种批判

 虽然已经年过70,但库哈斯一直被认为是建筑界中的先锋人物。这跟他青年时期从事记者行业有很大关系,因此他对建筑业保持批判的态度。 

在扎哈·哈迪德还在念书的时候,库哈斯就已经看到了她非凡才华,评价她是“另一个轨道上的行星”;再到现在火得一天塌糊涂的MVRDV、BIG、SANAA,他们的一些创始人都曾在OMA里工作学习过。

他曾经说过:建筑业将为自己过慢的发展付出代价。


建筑师雷姆·库哈斯

在几十年的设计生涯中,他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将摆脱沉重的建筑学,为这个行业注入更多可能性。 

在虚拟时代,建筑的不确定性在增加,从前的甲乙方关系也并不能完全奏效,因为建筑不再仅仅是建筑本身,更是一种策略,需要与业主反复沟通。

方案中的合理性,不完全依赖过往经验,而是从当代背景,去重新考虑建筑的形式。建筑师需要意识到最大的挑战,终究是时间和金钱。

OMA代表作:西雅图公共图书馆


视频资料来自youtube,

图文资料来自网络,AssBoook设计食堂重新编写。

收假第一天,你有「在看」我们吗▼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5/44248.html/feed 1
10000000人都在看的建筑大片,有点王家卫!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4/4405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4/44058.html#comments Fri, 12 Apr 2019 09:23:37 +0000

泰国Noble地产公司,

这几年连续推出烧脑 建筑大片

这么累积起来,

居然有 1000多万 人看过了!


他们把 项目当电影 来拍:

可文艺、可清新、可悬疑,

总之不要脑白金式的洗脑模式!!!

《Become The Centre of Your Own Universe》

(今天是一篇广告主题的非广告推送)



嗯,这栋建筑贼好「」!

《The Sound of Architecture》

去年,Noble 推出了一部音乐主题的大片——《The Sound of Architecture》

一句话,就是把建筑变成音乐!

他们请来声音设计师 Tum Monotone,要将5个项目进行音乐解码!

设计师一开始很愁:蛤,建筑=音乐?

在反复感受建筑后,Tum 才逐渐抓到了两者的微妙联系。

像建筑的结构、装饰、图案,都带有很强的秩序感,这终于激发出 Tum 内心的小宇宙。


他将建筑抽象成 0%白、50%灰、100%黑的色块,并且转换成带节奏感的「片段」


利用这些「片段」,Tum 给每个建筑编排了一章连续的专属乐谱。

对,就像玩积木拼图那样!

这还不够,他们研发了一台特殊的激光扫描仪。

它有点像以前的录音机,通过读取色带,就能播放出声音,基本「旋律」就有了

为了增加声音的悦耳度,还得增加各种「和弦」

它们都是在建筑空间中常能听到的声音,例如在建筑中行走的脚步声、敲击墙面的清音、穿过树叶间的风声、景观设计的水声……

只听声音,脑海就会浮现建筑的画面。

这一回,建筑终于被科学证明是凝固的音乐了!

每首曲子的风格不同,比如Noble BE19 以舒缓流畅的声音去表达便捷生活;Noble BE33 以独特旋律表达多元文化共存的社区特征。

音乐中浓缩了建筑在理念、材料、工艺的思考,呼应了这家地产公司追求的——

“Be Different, Be Noble”。


王家卫改拍悬疑片?

《Discover You 2rd Life》

不得不说,泰国创意很有套路。在你体验过复杂的情绪后,再最后给你致命一击。

《Discover You 2rd Life》就是这么玩!

片子的色调很有王家卫风格——亚洲突然出现了一些神秘怪相。

男主角走在地下隧道时,受到神秘能量干扰,

居然,居然,居然

灵魂出窍了……

可怕的还不只如此,他居然开了「天眼」

黑衣女其实有「购物癖」,平面模特其实是个「饿死鬼」,屌丝宅男其实是个「大浪子」……

为了解决掉这一些,男主不得不得开始一段寻找之旅,最终答案指向了Noble地产公司……


丑男大翻身

《Believe in youself》

另外一个《Believe in youself》是带有奇幻色彩的治愈短片。

世界无奇不有,男主角从小就是一个「怪胎」。

别人眼中的世界是「圆」的,他的是「方」的。

小的时候还好,长大后就成了大问题,连唯一的朋友都开始嫌弃他。

他决心要改变,从修正自己的外貌开始。

样子虽然回归正常,但灵魂还是「方」的。

在自我怀疑中,他能找到自己的归宿么?

跟一般地产商的 土味创意 相比,他们更想传达出「不同」的价值观——真懂他们的客户也是那群「不同」的人。

无论你是搞设计、搞策划、还是搞营销的,有时确实需要那么一点有质感的 脑洞

最后,看过这些硬核广告,你有什么感悟?


「AssBook设计食堂」

希望遇见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4/44058.html/feed 3
干货分享 | 考研、出国、工作还是跨界——未来的21个问题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4/39971.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4/39971.html#comments Tue, 24 Apr 2018 12:07:41 +0000 本文为“最强天团”线上直播的录音整理稿,包括出国、考研、工作、跨校保研、直博、答疑几个部分。

 

本文目录如下,若本文仍未解决你的疑惑,可添加小鹿酱 Yaphet-J 为好友或扫描文末微信群二维码加入最强天团咨询群,欢迎加群与学长学姐讨论。

 

出国

1.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考虑要出国以及确定去美国的?

2.从大二开始想要出国到现在拿到offer,中途有没有动摇过?或者有没有什么契机让你坚定了这条路?

3.是怎样确定去哪个地方留学以及最终选择伯克利的?

4.目前其实国内研究生的认可度其实也很高的;而出国读研大部分人还是要回国工作的,出国后人脉等方面没有国内读研那么好,在认可度又没到碾压的程度下,是不是会有些吃亏?这些情况学姐考虑过吗?

考研

5.什么时候做的考研这个决定?是一开始就决定要去考研吗?

6.所以规划学科和建筑学科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吗?

7.考研抱团会比较好是吗?

8.你怎么看待有的学校学生从大一开始准备考研,而你们可能从九月份才开始准备考研?

9.读完研之后有想过未来会做什么吗?

工作

10.听说近几年建筑行业情况有所回转,怎么看待这种情况?

11.既然近年来地产大热,为什么还是去设计院了呢?

12.对确定要找工作的同学有什么建议吗?

保研清华:

13.保研保外校风险很大,学长是如何考虑的?

14.校外保研其实是可以报很多学校很多方向的吗?

15.一般保研外校的还是比较少的,所以在这方面有什么建议和想法?

保研(直博) 

16.为什么选择直博呢?

答疑

17.如果有学弟学妹确定了毕业之后去地产工作,需要准备些什么吗?设计课可以放松一些吗?

18.现在很多人会以传统的建筑行业与金融行业,计算机行业等相比,说当时这么高的分不去学前景更好的专业,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

19.对于去了美国学习房地产管理然后去甲方是什么看法?

20.找工作一定要是大院或者地产吗?

21.很多学弟学妹非常有设计热情,计划未来开一家事务所,做自己想做的一些项目,实现设计抱负,你们对此有什么想法?


 微信截图_20180424200044.png

1.小鹿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考虑要出国以及确定去美国的?

 

王:从大二就开始思考,考虑了蛮久。因为我觉得出国是三种选择中需要做准备最久的一件事,如果临时起意,准备出国会发现来不及了,所以抱着保证每个都来得及的打算大二就开始考虑什么时候考语言、什么时候把语言搞定并且准备作品集等。在英国和美国方面我当时也在纠结,后来说服自己的那个原因和当时排除考研保研的那些路的原因一样,就是想给自己多一种的可能性。因为以后并不是很确定自己会做职业建筑师,而相比较欧洲一些国家的话,更想去美国去看一下世界,发掘更多的可能性。

 

2.小鹿酱:从大二开始想要出国到现在拿到offer,中途有没有动摇过?或者有没有什么契机让你坚定了这条路?

 

王:当然有过动摇啊,这么多保研的同学在旁边真的是很干扰人,会觉得保研多好啊,会很轻松,但是心里又觉得不甘心还是想去试试看,你又知道这个事很玄学,付出和回报说不准有很大的风险。但这其实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不存在说什么契机,也有和很多人聊过,包括学长学姐、老师、亲戚朋友等,聊了很多,觉得如果自己在本校或者外校读研的话可能会后悔没有出国这件事情,但是既然选择的出国这条路就不会后悔当初放弃了保研考试。

 

3.小鹿酱:是怎样确定去哪个地方留学以及最终选择伯克利的?

 

王:关于留学去哪个地方,有欧洲、新加坡、香港、日本,然后就是美国,留学去向主要是这三大块。至于选择,要看每个人的风格以及目的去选择,看你最后到底想做什么。如果真的想做一名职业建筑师我觉得去欧洲不失为一个很明智的选择,那边的(教学)方法和我们学校是非常相似的,包括日本也是可以考虑,而且留学费用相较美国低很多。像香港、美国、新加坡是可以一起申请的,不存在矛盾,因为就是那一份作品集,大家都投一投,不需要去改。我觉得在自己可以接受范围内多去尝试也是比较明智的。美国很多的建筑项目都会提供跨界的研究方向,我很喜欢跨学科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出来,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美国。

 

4.小鹿酱:目前其实国内研究生的认可度其实也很高的;而出国读研大部分人还是要回国工作的,出国后人脉等方面没有国内读研那么好,在认可度又没到碾压的程度下,是不是会有些吃亏?这些情况学姐考虑过吗?

 

王:我目前自己的规划是先出去读研,但不会立刻回国,会先工作一两年。因为觉得国外的工作经历还是比较重要的,(在那边)最多有两年的甚至还有只有一年的项目。如果直接回国的话就觉得不是特别的值,可以考虑工作工作再回来

 

微信截图_20180424200116.png

 

5.小鹿酱:什么时候做的考研这个决定?是一开始就决定要去考研吗?

 

孙:我觉得这条路是比较稳妥的路。首先规划学科和建筑学科还是存在很大不同的,规划学科是一个更多强调理性逻辑和实际结合的学科。所以我觉得在国内继续读下去可以直面国内的这些问题,包括读研期间会接触到的一些项目,会对规划学科有个更好的理解。其次我没选择工作的原因是因为在大四期间我是实习过的,如果直接去工作单位,我在本科期间所学的技能,比如规划项目,大多数强调的是一些天马行空、一些比较美好的想法,就像田园城市一样是一种愿景,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就会更加贴近实际,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些创意的开发,还要考虑一些经济之类的问题。读研对我来说是一个缓冲期,让我有时间想清楚中国规划行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规划师到底是作为什么样的角色参与到城市的运行中的。

 

6.小鹿酱:所以规划学科和建筑学科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孙:差别非常大,一个是协调各方关系和各方权益,另一个是自身创造力的表现。(多数人)看到很多设计很奇妙的建筑就会觉得很厉害,但是规划更多考虑的是各种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各方利益群体。

 

7.小鹿酱:考研抱团会比较好是吗?

 

孙:大家对一个问题的看法是不一样的。规划这门学科讲究的不是把知识死记下来,而是遇到问题你要想到解决问题的一个框架,想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每个同学想问题的切入点和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大家多交流交流是可以拓展思路的。我觉得考研还是要和大家一起复习,这样可以互相鼓励,有些问题看不懂的时候可以一起交流交流,避免钻进死胡同里。考研其实不是特别难,这是对既有知识的总结不是创新出一种逻辑,所以按部就班一步一步来不要着急大家都可以做到。

 

8.小鹿酱:你怎么看待有的学校学生从大一开始准备考研,而你们可能从九月份才开始准备考研?

 

孙:我觉得前几年还是要学一学扎实的基本功,因为比如说有一些快题和原理是告诉你一些思维框架,是有一套学习方法和套路的,而现实中和设计中往往遇到是那一套体系无法完全概括的的问题,所以还是得先把基础打好,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新的问题也能用你的逻辑对之进行解答,而不是被一个框架所覆盖。所以我觉得低年级的时候还是先打基础,到时候厚积薄发。

 

9.小鹿酱:读完研之后有想过未来会做什么吗?

 

孙:我觉得路是很多的。考完研之后有时间想想这些事,就会发现其实有很多种可能性的,不要把自己箍的太死。其实不只是设计这一条路啊,还可以去设计院、去地产、去咨询、去策划、去旅游公司等,就看到时候你喜欢什么,什么机会好。但还是要先把能力储备在这,还要想清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我觉得到时候就随遇而安吧,因为你不知道几年后行业的情况会是怎么样的,这个市场的供需关系会是怎么样的。所以首先还要把自己本职工作做好,你作为一个设计师图总是要会画的,之后可以发掘自己其他的一些可能性,比如你更擅长哪个方向,这些可以再想一想。读研其实也就是一个缓冲期,可以多思考思考,比如想进某个行业可以先去实习实习,因为有的行业你进去实习之后才会知道这个行业到底是什么样的,看也只是看外面光鲜不知道里面什么样子。

 

微信截图_20180424200151.png

 

10.小鹿酱:听说近几年建筑行业情况有所回转,怎么看待这种情况?

 

于:10级的时候情况特别不好,当时毕业生就很难找到好工作,很多人都被迫去读研、考研;但是从12级开始行情开始回暖,女生也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了,到了我们13级就没有人失业了,都能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举个例子来说,华东院从来没有说不考快图只面试的情况,而到了我们今年就没有考快图,我面试了很多家公司没有一家考快图的。甚至今年华东院本科生都开始招了,态度也非常友好。

 

11.小鹿酱:既然近年来地产大热,为什么还是去设计院了呢?

 

于:我面了地产也面了设计院,也拿到了一些地产公司的offer。地产和设计院是两种工作模式,地产是甲方,主要是天天开会。我在设计院实习的时候甲方就过来开会,从早上开到晚上,我们下班了也不走,到晚上8~9点。一般地产都是私企如绿地、恒大,要求会比较严,都比较规矩,比如男生要穿西装打领带,人事部门过来没打领带就扣工资,企业文化就比较狼性;再加上要求你比较强的社交能力,比如万科面试是门槛很低什么人都能来面试,然后十个人一桌开始舌战,不看你设计能力有多厉害,就看你表达能力有多强,场面上的沟通能力,如果做过部长做过主席可能就会强一些有一些优势。地产基本35岁如果没有转到管理岗基本就离职了,因为太累了。并且地产每年业绩后5%都会被清退,压力就会非常大,也不会因为年龄增长或职位提升而减轻这个压力,你一直都要进步不然就会顶替,等年龄大了如果比较厉害可能就会跳槽去小公司做领导。总的来说地产就是钱多但是压力大流动性大。设计院相比较而言就会比较稳定,基本上不会辞退人。所以如果比较喜欢参与活动比较外向的同学去地产就比较合适,但是如果不是很外向型的,去房地产就会压力很大;在设计院和平时上学差不多,就是做方案,和甲方讨论的也就是方案的问题,但是有一点就是作为乙方没有决定权

 

12.小鹿酱:对确定要找工作的同学有什么建议吗?

 

于:1、确定要找工作的话,实习是很重要的。找工作最靠谱的还是去实习,一个是自己切身感受一下工作的地方怎么样,自己感受一下才不会后悔;另一个是实习是你进入这个地方最直接的方式,比你投简历、面试等来的要实在,我的大部分同学都去了开始实习的那个公司。

2、确定了找工作的话就不要准备考研了,两个事情是不可兼得的。秋招就在考研准备期间,十月份十一月份是找工作最辛苦的时候,一个礼拜四五场面试甚至有时候一天都两三场面试,所以是不可能有时间去准备考研的,当然也有例外

3、春招比秋招少很多机会,要么是秋招没招够,或者给了offer被拒签了有空位,所以不得不再春招。但是岗位一定会少很多,选择的机会也少很多,而且私企是很看重实习的,要求实习满一到两个月,所以我有个朋友就得一边实习一边做毕设,非常辛苦。

 

微信截图_20180424200213.png

 

13.小鹿酱:保研保外校风险很大,学长是如何考虑的?

 

刘:本来是想去法国留学的,但是大二法语没考过(法语实在太难),于是就放弃了。我们高中有一些玩的比较好的朋友,现在都聚在清华了,因此这是一部分原因。当时我们的老师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有两个“怎么能不”的说法,一个是“现在的年轻人怎么能不去清北读一次书呢?”另一个是“现在的年轻人怎么能不去国外生活一段时间呢?”。所以我大一大二想去国外生活,因为无法实现所以选择了退路就是去清北。现在就想先去清华,然后再去国外生活一段时间。往年一般东大报外校都是清华或者同济,过去清华和同济考试时间错开的,两个都可以报名参加考试,但是今天这两个考试时间撞了,只能选一个。当时出了考试时间之后,我去北京和去上海的火车票都买了,一直就在考虑应该选择哪个,后来还是选择了去北京考清华。现在想想当时真的是特别冒险,没有任何兜底的可能。至于为什么没有考虑保研本校,其实是我从小家庭的原因,我很少在一个地方待很久,都在不断的换地方,我在南京已经待了五年,南京固然很好,但是我在想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值得去挖掘一下,想挑战一些新的地方,认识一些新的朋友。

 

14.小鹿酱:校外保研其实是可以报很多学校很多方向的吗?

 

刘:本校保研转专业是比较难的,相对来说跨校的话难度小一些。其实我是报过人大的公管学院和农村发展研究院,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去那边上上课。我觉得规划是一个协调各方关系的学科,而且我们本科也学过很多方向,都可以发掘一下。不像建筑,可能就太专业了,五年来建筑一直是一个专业,而规划则是什么都学,人大很多专业比如地理学方面的、信息方面的都是可以尝试的。很多同学就是本科在别的学校学的规划,然后考研保研去了外校别的专业,这不能算是跨界,因为规划本来就会涉及到这些方面,应该算是选一个方向深入下去。

我觉得本科本就应该什么都学,为什么非要奔着一个专业去学一路黑到底呢,研究生也可以再学啊,我觉得我们学的太少了,完全没有达到一个比较健全的大学系统,例如规划学科我觉得差太远了。

 

庞:我们 一进来就没有通识教育。

王:除了建筑以外一无所知那还能知道什么。

 

15.小鹿酱:一般保研外校的还是比较少的,所以在这方面有什么建议和想法?

 

刘:报外校说实话比较难,量力而行,因为风险是未知的,外校那些老师你也不熟,他们的培养体系你不清楚,你也很难拿他们和本校之间做什么对比,因为你没有了解过,一切都是道听途说的。所以劝学弟学妹们慎重一些,量力而行

 

微信截图_20180424200232.png

 

16.小鹿酱:为什么选择直博呢?

 

庞:直博是自己选的。其实保研的都可以选择直博。我是确定了保研名额之后就去了老师工作室实习,我一开始报的就是硕士,实习了两个多月之后,我觉得读研的状态和我想的也不一样,在国内读研就是实际项目比较多,可能也没有太多时间去思考问题,大四上了李华老师的理论课,当时感触特别深,觉得自己试着去写写文章说不定也可以,所以在实习了两个月之后决定还是可以试试学术这条路,也不是说读博未来就一定要怎么样,只是觉得可以试试这种可能性

 

微信截图_20180424200251.png

17.小鹿酱:如果有学弟学妹确定了毕业之后去地产工作,需要准备些什么吗?设计课可以放松一些吗?

 

余:可以学一学行测之类的科目。地产笔试不考快图都考行测,类似考公务员考的那些题目。但是设计也不能放,成绩很差也不太行,比如万科面试就拿作品集展示,你要用三分钟时间说完你四年学的东西,当然主要是面试时候的表达能力,但是实际设计能力也是需要的。有的学校学生作品集打开是很苍白的,这个是没有说服力。而且很多事情都不是白做的,比如大学好好学习可能看着好像没用到,但其实是用到的,你做甲方,什么都不会的话怎么控制得住乙方呢,如果你实力不够,设计院的建筑师可能背后甚至当面就会怼你。

 

王:设计还是核心能力,你要找到你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地产分很多岗位,很可能是设计管理,但依然是设计啊。

 

18.现在很多人会以传统的建筑行业与金融行业,计算机行业等相比,说“当时这么高的分不去学前景更好的专业”,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

 

刘:我曾经以为金融行业非常光彩,后来发现其实不见得比我们好,其实真的很累。华尔街有一个三百万定律:“在华尔街一年三十万,工作十年就退休”。人生就只有这十年的工作时间,十年之后你绝对不会再想干这个工作,因为已经干不动了,这种行业简直就像吃青春饭,程序员也是差不多这样,不像我们这个行业是可以搞到白发苍苍,而且越沉淀越厉害。

 

王:有的人就是很热爱这个事情,就会很感动,会真的很喜欢自己现在做的事情,觉得我这不是加班啊,我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余:上班也不太一样,上班是按劳,他给你钱你做事,并不是做自己的事情,心情又不太一样。

 

19.小鹿酱:对于去了美国学习房地产管理然后去甲方是什么看法?

 

王:他们有专门的房地产课程,香港也有,可以在去地产之前学一下如果真的想去地产的话,可以更多的了解。我觉得不要把自己框定的太死,很多人不会一毕业就很急切的去思考自己应该考研、保研还是工作,他们会让自己先冷静一段时间,毕竟读了那么久的书,我之后到底要干什么不是一两个月就能想的明白的事情,即使从大一开始想,但是一直在改变,所以给自己一段冷静的时间是很必要的。就是gap一年,如果你真的很想做建筑师的话这一年的时间里你可以选择长期的跟一个项目,你也可以选择多几个地方,去地产实习、去设计院实习、去小工作室实习等,总能找到最适合的一条道路。不要把自己框定太死,这个事情其实成本也不是太高,这种工作经历对你以后只会加分,和我同一期申请的有很多都是有一两年工作经验的,就是工作了一年再去申请的。感觉和他们相比,我就显得一无所知,他们肯定更有经验更有优势一些。

 

20.小鹿酱:找工作一定要是大院或者地产吗?

 

余:找工作的人可能都只考虑那些大院,但当建筑师作为配套尤其国企的配套其实是很吃香的。比如地铁建设它也招建筑师,电网盖配电站等都需要建筑师,而且都是大国企。一个待遇好,另一个不需要怎么设计,最主要的是可以按照规范来,这样就可以收入也很好也很轻松。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小众的考虑选项。

 

21.小鹿酱:很多学弟学妹非常有设计热情,计划未来开一家事务所,做自己想做的一些项目,实现设计抱负,你们对此有什么想法?

 

王:首先得有钱

刘:也得有人脉

庞:对,就是资源。开事务所很难,也是工作很多年有了一些经验,有了一些获得项目的机会,才有勇气去做,毕业直接做有点困难,像大学生直接创业,接私活是不可持续的,不稳定的。因此建议学弟学妹们多积累一些经验再去自己单独创立事务所。


感谢 Archigh丨建筑至上 授权分享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Archigh

qrcode.bmp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4/39971.html/feed 2
画作卖出30亿,跨界建筑师的开挂人生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11/38163.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11/38163.html#comments Tue, 28 Nov 2017 08:41:04 +0000 就在上周

一幅油画以4.503亿美元(约30亿人民币)的价格成交,

创下艺术品拍卖的“最昂贵”纪录

640.webp.jpg

这幅画的作者就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

李奥纳多·达·芬奇

640.webp (1).jpg

说起他,你肯定先想到的是这个女人

640.webp (2).jpg

以及其大量著名的绘画作品

但其实除了在绘画方面取得了卓越的地位和成就

达芬奇的一生就像开了挂一样的精彩

他的头衔包括

画家、建筑工程师、军事工程师、

地理学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

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和生物学家。

 

1482年,他毕业于意大利理工学院

并成为一名建筑师

他离开故土意大利,来到了法国,

参与了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的尚博尔城堡的设计

城堡中最著名的就是“双螺旋楼梯”,

同时上下楼梯的人,可以相互看见,而不会碰面。

据说这一设计是为了

避免国王的情妇们和王后正面相遇时引起纠纷,

堪称史上“最尴尬”楼梯。

他还参与了米兰大教堂主塔楼的投标,

在第一轮过后,他退出了投标,

理由是“其他事物繁忙,无时间参加” 

640.webp (9).jpg 

此外,他还曾参与米兰的几项重要工程,

如米兰市政厅的设计

640.webp (10).jpg

以及美第奇家族在佛罗伦萨的府邸设计

除了设计实践,他也热爱设计研究

他对穹顶的结构和形式进行了研究

此外,他还设计过桥梁,但最终并未实现

除了建筑设计,他还参与了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

为意大利城市伊莫拉所做的城市规划

640.webp (18).jpg

提出了人车分行的城市规划理念

达芬奇依照维特鲁威的描述画了《建筑人体比例图》,

在代表宇宙秩序的方和圆中,放入了一个人体。

维特鲁威人

640.webp (21).jpg

在此基础上对人体进行了深入的解剖学研究

640.webp (22).jpg

达芬奇掌握了人体解剖知识,

从解剖学入手,研究了人体各部分的构造。

他最先采用蜡来表现人脑的内部结构,

也是设想用玻璃和陶瓷制作心脏和眼睛的第一人。

达芬奇认为老年人的死因之一是动脉硬化,

而产生动脉硬化的原因是缺乏运动。

后来,英国科学家哈维

证实和发展了这些生理解剖学的成果。

子宫内的胎儿图,达芬奇发现了血液的功能,

认为血液对人体起着新陈代谢的作用,

并认为了血液是不断循环的。

640.webp (28).jpg

 他不光研究人,还有动物 

640.webp (29).jpg 

以及植物

他还设计了很多工程器械,

水下呼吸装置、拉动装置、发条传动装置、

滚珠装置、反向螺旋、差动螺旋、风速计和陀螺仪,

达芬奇将他无数的奇思妙想呈现在世人面前。

达芬奇重新发现了液体压力的概念,提出了连通器原理。

640.webp (34).jpg

有专家估计,如果当时的技术可以实现这些设计,世界科技可以提前40-50年。

 640.webp (35).jpg

交通工具

万象车

飞行器

盔甲和机器人

640.webp (41).jpg

由于达芬奇曾任军事工程师,

笔记中也包含了数种军事机械的设计:

机关枪、人力或以马拉动的武装坦克车、子母弹、

军用降落伞、含呼吸软管以猪皮制成的潜水装等等。

达芬奇对传统的“地球中心说”持否定的观点。

他认为地球不是太阳系的中心,更不是宇宙的中心,

而只是一颗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太阳本身是不运动的。

达芬奇还认为月亮自身并不发光,

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辉。

他的这些观点的提出早于哥白尼的“日心说”,

甚至在当时,达芬奇就可能在幻想利用太阳能了。

 达芬奇研究测量太阳距离的手稿 

达芬奇终其一生每天都在做笔记,在去世后留下了大批未经整理的手稿,皆以个人独特的左手镜像反写字书写,难以解读,神秘吊诡,如迷语,密码字集作为注释标注在解构精准美丽的图画周围。

这些需要通过镜子反射才能顺利阅读的“镜书”丢失世间200多年,直到1817年才重见天日,其手稿长达7000多页,现存5000多页,涵盖的主题包括天文学,解剖学,光学,绘画技巧,数学甚至人控飞行。

他对人体,自然法则,生理机能的理解超越那个时代数世纪,至今仍在影响科学研究,他是现代世界的预言家,是人类发展历史长河的史诗,如今人类发明出来的飞机、坦克、甚至机器人,在15世纪的达芬奇手稿中早已涉及。他的手稿页被称为一部15世纪科学技术的真正百科全书。

最后,我们用一张图

来总结一下这位天才开挂的一生中所取得的成就

640.webp (47).jpg


 感谢 城市建筑 授权分享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UA_2004

qrcode.bmp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11/38163.html/feed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