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是回归先人智慧,还是加速走向未来?| 第十一届全球建筑大师论坛

作者:全球建筑大师论坛

_0 (1).gif


_1.jpg

_2 (1).png

_3.jpg


5月18日,第十一届全球建筑大师论坛在厦门会展中心B2·鹭江厅召开,现场观众超过1000人。论坛以“疫情如何重塑建筑与城市”为主题贯穿始终,旨在让更多人觉察到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发生的巨大转变。本届受邀嘉宾朱锫、Carlo Ratti、徐卫国、Vicente Guallart或以研究成果、或以实际项目回应论坛的主题,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也让在场的观众备受启发。

全球建筑大师论坛创办于2014年,论坛立足于全球化的语境,以多元化和人本主义为总原则,先后邀请到藤本壮介(Sou Fujimoto)、本纳道·霍(Bernardo Fort)、刘家琨、谢英俊、罗伯特·特拉达斯(Robert Terradas)、小岛一浩(Kazuhiro Kojima)、西泽立卫(Ryue Nishizawa)、承孝相(Seung H-sang)、马岩松、张永和、姚仁喜、黄声远12位建筑大师来厦。

本场活动由厦门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厦门市建设局、中国厦门国际石材展览会组委会主办,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厦门市规划协会、厦门市勘察设计协会协办,葳敏文化承办,西部人居环境学刊、AC建筑创作、海峡城市、新建筑、规划师、 等媒体单位支持。


1.

嘉宾观点



01 朱锫 Zhu Pei


中央美术学院 院长、教授

朱锫建筑事务所 创建人

美国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 客座教授

美国建筑师协会AIA荣誉院士


曾获英国“AR建筑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创新”一等奖,美国建筑师协会(AIA)荣誉奖,被美国赫芬顿邮报选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5位(50岁以下)建筑师之一”。他的作品先后在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德国卡塞尔等世界知名美术馆展出。多件作品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 蓬皮杜艺术中心、维多利亚博物馆永久收藏。此外,他曾担任欧洲最重要的建筑奖“密斯凡德罗建筑奖”评委。



我们要向先人学习,建立智慧的建筑和城市




_4.jpg
朱锫教授在全球建筑大师论坛现场发表演讲
疫情是一种病毒,但它也是气候变化的一种反应。气候变化会导致各样的灾难,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人类一个共同的敌人和挑战不是别人,不是文化上的,不是经济上的,不是意识形态上的,更多的恰恰是气候问题。我们要生存,如果我们持续在用经济思维打造我们的城市、进行今天的生活,恐怕人类的命运不会持续太久。
现在,我们的城市和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已经出现了巨大的裂痕,这折射出这个时代的文明是有问题的。 当我们谈智能(intelligence)的时候,如大数据、大信息等等,不能抱持着一种完全乐观的态度。 实际上,(相比人工智能)人类有很多的智慧,这种智慧让我们用很小的努力可以产生巨大的回报。 我总感到今天的城市不够聪明,人类有很多智慧,但我们似乎忘记了。 我们要向先人学习,去建立聪明的、智慧的建筑和城市。



02 Carlo Ratti 卡洛·拉蒂

著名建筑师、工程师

Carlo Ratti Associati创始人

MIT可感知城市实验室主任



作为倡导新技术对城市生活和设计会产生重大变革的领军人物之一,Carlo Ratti教授与他人合著了500多本出版物,并拥有多项技术专利。Carlo Ratti曾入选Thames & Hudson出版社评选的“60位塑造人类创意未来的创新者”名单,《蓝图》(Blueprint Magazine)杂志将他列为“将改变设计世界的25位人物”之一。2019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他担任“城市之眼”部分的总策展人。目前,他正担任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未来城市与城市化”委员会的联合主席。




物理空间有助于建立弱关系,不能被取代


_5.jpg
Carlo Ratti教授在线参与全球建筑大师论坛
疫情所反映出的人类工作和生活的改变,与数字技术的时代背景有巨大的相关。数字技术一直在改变我们的个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界限。1933年,雅典宪章发布,“新建筑”学派,特别是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提出城市应该有不同的功能分区,城市的规划目的是为了解决居住、工作、游戏和交通这四大功能。几十年后,从1960年开始,以美国著名的城市规划家简·雅各布斯为代表的建筑师开始提倡将一大片功能分区拆分成若干个小功能区,再将这些小区交错排列。而数字革命开始后,即2000年后,人们开始将不同的功能区在同一个空间上重叠。疫情期间,我们很多人都在厨房办公,这都是我们之前不曾想过的办公区域,这让不同功能区在同一个空间的重叠更加极致了。
可感知实验室曾对MIT在2020年3月23日停课前后做了分析。分析表明,停课后,人们产生的弱关系下降了80%。《弱关系的力量》是马克·格兰诺维特教授所写的一本书,他认为,除了我们身边的朋友外,我们和所有人都可以成为朋友,这正是弱关系的力量。弱关系能够帮助创业,也能够让人接触到更多不同的思想。MIT所展示的疫情对弱关系影响应该能够应用到全球。这促使我们重新思考物理空间的意义,物理空间的确能够帮助人们构建起人际关系网络,这是不可取代的。虽然人们并不需要每天都去到这些公共空间,但人们去到那里产生连接,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

03 徐卫国 Xu Weiguo
清华大学 教授(原建筑系系主任)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数字建筑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
XMG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他是中国数字建筑设计的开拓者,从2003年以来一直从事数字设计及数字建造研究,通过教学、工程、策展、出版等多种渠道推动了数字建筑在中国的发展,目前在该领域出版有17本著作、发表140多篇论文,并获得多项国际国内奖项,如2018年获得世界机器人建筑协会ROB|ARCH“技术运用奖”;2019年获得世界建筑新闻奖WAN “最佳技术运用奖”金奖,2019第一届全国混凝土3D打印创新大赛设计类一等奖,2020年第五届全国装饰混凝土大赛景观类金奖,2020年世界建筑节WAF2020CHINA 年度优秀作品奖。



疫情将加速人类社会向新技术时代迈进


_5.jpg
徐卫国教授在全球建筑大师论坛现场发表演讲
疫情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总结来说有三点。一是个性化;二是智能化,新冠疫情促使大家通过线上联系及工作,网络虚拟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手段;三是格式化(程序化、算法化)。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要想适应这种新型生活方式,就需要了解社会运转背后的逻辑和算法,否则就无法很好地运用设备,提高生活质量。
表面上看,这的确是疫情导致的结果,但实际上是因为科学技术进步而导致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生物技术、环境技术、信息技术等技术也都正在推进人类社会向着三个方面发展。如量子计算、超强智能,这些新技术都为个性化生活提供了技术手段和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新冠疫情只是催化剂和导火索,使得人类社会向新时代加速发展。

04 Vicent Guallart 比森特·瓜里亚尔特


巴塞罗那总规划建筑师(2011-2015)

加泰罗尼亚高等 (IAAC)创办人

Guallart Architects创始人

主持媒体屋、超级加泰罗尼亚、数字化制造实验室住宅等项目


瓜里亚尔特教授是巴塞罗那总规划建筑师(2011-2015),领导着这座城市的重大改造,2014年,巴塞罗那被评为欧洲创新之都。他还是加泰罗尼亚高等 (IAAC)的创办人,主持了媒体屋 (Media House)(与麻省理工学院比特与原子研究中心合作),超级加泰罗尼亚(Hyper Catalunya)及数字化制造实验室住宅(Fab Lab House)等项目。著有《地理逻辑学》、《自给自足的城市》并合撰《Metapolis高级建筑辞典》。2020年,Vicente Guallart赢得了中国后疫情时期自给自足型城市设计的竞赛。




建造自给自足的社区,将成应对疫情危机的解决之道


_7.jpg
Vicent Guallart 教授在线参与全球建筑大师论坛
实际上疫情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一百年前一战之后,西班牙流感就重塑了建筑与文化。现在我们又面临新冠疫情,这让我们处在两个巨大危机之中。一个是生活危机,另一个就是气候变化危机。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建造生态可持续的城市、自给自足的城市。
人类应该重回我们祖先的生产理念。我们应该实现本地化生产,同时我们的连接又是全球化的。现在我们的城市能源大多来自城市之外,未来这种贸易的方式应该被改变。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就是建造一个自给自足的街区。我们可以在建筑上面安装太阳能挡板屋顶来实现建筑能源的可持续、可以使用3d打印技术来建造房屋、可以使用能源技术来制造电动汽车而不是柴油汽车。
如果中国想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们需要作出巨大的改变。使用混凝土会导致巨量的二氧化碳排放;而使用水泥,我们也需要很多的搬运工作,同时也会导致碳排放。但如果使用竹子和木材来建造新一代的建筑,是可持续的。


2. 主讲人阐释项目


本届论坛的信息量非常之大,本文即选取少部分嘉宾对项目原汁原味的阐释,窥一斑而知全豹


01 朱锫 & 景德镇御 窑博物馆
_8.jpg
_9.jpg
_10.jpg
是然建筑摄影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朱锫:“如果你问瓷器从哪儿来,它一定说我从柴窑里来。柴窑永远不会太大,也不会太小,因为热量的原因,我们需要3000度才能烧成陶瓷,如果窑太大,热量上去不了,太小了又没有效果,所以在人、瓷和窑之间有一种血缘关系,这种血缘关系就是文化上的根源,它非常重要。它会告诉我们御窑博物馆的尺度,以及我们人的身体在御窑博物馆内是怎样的感受。这就是先人的智慧。
景德镇整个城市的细胞就是“窑”,人们会在窑棚下做很多工作,比如冬天,景德镇很冷,借着柴窑炉火的余温,学校挪到窑旁,老人们做针线活,等等。窑,似乎是工作的地方,也是生活、交往、教育、娱乐,甚至谈恋爱的地方,所有的事情可能都发生在这个窑体之中,所以它已经成为景德镇城市生命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如果我们要寻找这样一种根源,窑在景德镇人的记忆当中是挥之不去的,因为这是他们的生活场景,是他们生存的一种手段。”



02 Carlo Ratti & 米兰 MEET数字文化中心
_11.jpg
_12 (1).png _13.jpg
米兰MEET数字文化中心

Carol Ratti :“米兰的疫情隔离刚刚解禁,人们就来到这个公共的物理空间进行社交、会面。建筑能够促使人们产生新的连接,也许你并不是每天都会来到这里,但是这的确有助于人们拓展关系网络。
这个建筑现在是米兰当地的一个地标性的建筑,在这个项目的建筑内部,我们有许多不同的垂直的平台,离地面大概10到15米,人们在这里可以进行社交和交谈。在这个过程中,建筑帮助我们建立新的关系,拓展我们的弱关系。这比我们仅仅通过数字技术连接要更加重要。”

03 徐卫国 & 肯尼亚低收入住宅
_14.jpg
_15.jpg
_16.jpg
肯尼亚低收入住宅

徐卫国:“我们接到的一个任务是为肯尼亚打印低造价的样板房,为此,我们团队专门研发了一套设备——可移动平台。原理是将机械臂置于平台上,平台可以自由移动和升降,配合机械臂移动,两个人就能操作整台机器,递送材料、搅拌、泵送至打印前端、由打印口吐出材料、然后叠层打印。打印平台可以连续打印,不受时间的约束。

打印出来的样板房,面积为40平方米,包括门廊、客餐厅、卧室、厨房、洗手间等房间,可以满足1-4人的居住需求。其中门廊、厨房和洗手间安排在平面一侧,客餐厅及卧室在平面另一侧。建筑的外墙采用了当地传统的编织纹理作为装饰,与墙体结构一起由机器人3D打印设备一体化打印而成,墙体中央灌注保温材料,形成装饰、结构、保温一体化的外墙体系。这个项目很受联合国关注,肯尼亚政府也给中国写信,希望能够尽快引进技术,在肯尼亚开始实施。”

04 Vicente Guallart & 自 给自足的雄安新城
_17.jpg
_18.jpg
_19.jpg
“中国后疫情城市竞赛”获胜方案:自给自足的雄安新城

Vicent Guallart :“这是我之前参加的雄安建筑竞赛获得奖项的一个项目图片。欧盟决定在205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这对于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来说一个明确的信号。不仅是欧洲,其实中国在环境问题上也有雄心勃勃的目标。
基于这个背景,我设计的雄安项目融合了欧洲的街区,还有很多绿地。在设计中,我更多思考的是如何来建造更加生态、更加绿色的城市。未来,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新的方式来看中国的生态城市:城市会有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本地的森林会吸收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本地的城市能够在食物和可再生能源方面做到自给自足,与此同时还可以运用本地的木材或者竹子来进行一些建设。”

3.
在厦门连接世界
_20.jpg
论坛现场嘉宾对话及观众提问

_21.jpg
现场观众超过千人
作为因疫情缘故在2020年被迫停办论坛之后的首场回归,论坛做了全方位的升级。一方面,启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远程连线境外嘉宾。对论坛组委会来说,疫情的确让论坛的举办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创造了新的可能性,线上空间的打开让论坛更灵活、更轻便、密度更高;另一方面,论坛通过设置主题线索,让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演讲者对话,打破疏离。本届论坛的主视觉,既是两个建筑图形、也是两个对话框,旨在促成“建筑的对话”。
“一个论坛能够举办到第十一届,充分说明了它的生命力。”厦门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副局长陈勇如是说。回顾历届演讲嘉宾,他们当中,有普利兹克大奖得主、有所在国家的国父级建筑师、有充满创作激情的新生代、还有提倡普通人也要参与建筑的“人民建筑师”,这些建筑师带来的不仅是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启发,更是一种触及深层的感动。

“能近距离与大师接触,不仅能学习他们的'技',还能捕捉其道”。这是厦门本土建筑师的普遍反馈。实际上,全球建筑大师论坛从2014年一开始就希望能带动本土建筑界的氛围,让“分享”成为一种风气、潜入人心。但论坛也不是一个只有建筑师才会来的窄众活动,每一年,论坛都吸引到了规划师、设计师、摄影师、电影人、音乐人、策展人、文学评论家,还有地产开发、建筑材料等领域的专门人士,更重要的是,论坛向社会敞开,预留门票给到市民,培养整个城市对建筑的理解。据统计,十一届论坛累计抵达现场的观众超过10000人,通过媒体传播所覆盖的人群超过百万。


_22.jpg

_23.jpg

_24.jpg

_25.jpg
_26.jpg

传播统筹:董晓葳 洪丽婷

文字:董晓葳

现场摄影:陈庆东 王杰 韦骅耕

视觉:冰和设计(ICE&DESIGN)


本文由 全球建筑大师论坛组委会 原创发布。如需转载,请与我们联系,谢谢。

------------------------------


全球建筑大师论坛创办于2014年,由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厦门市建设局、中国厦门国际石材展览会组委会主办,厦⻔⼤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厦门市规划协会、厦门市勘察设计学会协办,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一届。论坛从全球化的时代语境出发,有意打破西方与东方的分隔,尊重多样化的建筑理念,先后邀请到藤本壮介(Sou Fujimoto)、本纳道•霍(Bernardo Fort)、刘家琨、谢英俊、罗伯特•特拉达斯(Robert Terradas)、小岛一浩(Kazuhiro Kojima)、西泽立卫(Ryue Nishizawa)、承孝相(Seung H-sang)、马岩松、张永和、姚仁喜、黄声远、朱锫、Carlo Ratti、徐卫国、Vicente Guallart等国内外著名建筑师参与。迄今为止,全球建筑大师论坛已成为中国建筑界最有影响力的活动之一。

_37 (1).png
_38 (1).png
_43.png


第二十一届中国厦门国际石材展览会于5月18日在厦门会展中心启幕。后疫情时代,厦门石材展响应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积极发挥行业平台作用,扩展国内细分市场,跨界调动内需潜力,展开发散性行业渗透,探索双线展会的新发展模式。

焕新石代,筑启未来。截止目前,厦门石材展跨界整合资源,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全球建筑大师论坛、国际人居空间发展论坛、产品设计沙龙、厦门人居设计生活节、石无限产品设计展等活动让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策展人跨界协力,产、学、研紧密衔接,不断加强行业纵深的同时进行跨界延展,对外释放多元声音。

0条评论

作者:全球建筑大师论坛

media@archcollege.com
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QQ:359440856 或微信: jzxy-gtn

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2018必威体育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 】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