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学习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的积累与思考的过程。而最直接的积累过程就是去学习建筑大师的作品。
接下来的每周,我们将为大家分析一位知名建筑大师的作品。其中部分内容来源于已出版的图书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我们抱着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态度将其整理出来。当然,可能还有小谷没有分析到位的,欢迎大家踊跃留言,一起讨论哦~
理查德·迈耶
—— The Atheneum 社区文化馆
理查德·迈耶
Richard Meier
美国
建筑师背景
理查德·迈耶(Richard Meier),美国建筑师,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现代主义建筑“白色派”教父,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的“普立兹克”奖最年轻的获得者。
迈耶的白色建筑以其颜色上震撼人心的纯净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其建筑作品总是犹如凌波仙子般超凡脱俗,理性思维和高度精细的构件处理使他获得了成功。
迈耶的设计都颇为简练,其最大的特点是永远有自己的特性而不是在风格上受别人的影响而迷惑。由于其大胆的风格和值得称颂的忠诚,迈耶创造出颇为独特的粗壮风格。为了在展示方面做得更好,他将斜格、正面以及明暗差别强烈的外形等方面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迈耶注重立体主义构图和光影的变化,强调面的穿插,讲究纯净的建筑空间和体量。在对比例和尺度的理解上,他扩大了尺度和等级的空间特征。迈耶着手的是简单的结构,这种结构将室内外空间和体积完全融合在一起。通过对空间、格局以及光线等方面的控制,迈耶创造出全新的现代化模式的建筑。
迈耶的作品以“顺应自然”的理论为基础,表面材料常用白色,以绿色的自然景物衬托,使人觉得清新脱俗,他还善于利用白色表达建筑本身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在建筑内部,他运用垂直空间和天然光线在建筑上的反射达到富于光影的效果,他以新的观点解释旧的建筑,并重新组合几何空间。
The Atheneum 社区文化馆
The Atheneum new harmony
建筑概况
项目地点:美国, 印第安纳州,新汉莫尼
项目年份:1975年-1979年
在迈耶设计完成的众多公共建筑中,The Atheneum社区文化馆在当地的文化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馆坐落在新汉莫尼沃巴什河沿岸附近,是进入这座历史文化小镇的起始点,同时这个文化馆还承担了举办当地各大文化活动的重大责任。
参观者划着小船穿过静谧的河流到达此地。三层楼的建筑以40度倾斜坐落在草坪上。参观者进入门廊后便可开始文化馆内部的参观体验。场馆内各层是由斜坡式的通道连接而成的。游客走到哪一层都可以看到其经过的路径,如同迷宫一样分布在整栋大楼中。
建筑外立面全部采用透明大玻璃设计,参观者可以随时观察并欣赏广场中的景色。随着参观的深入,游客可以最终通往处在顶端的露天“屋顶花园”。如同站在穿透处,游客欣赏着小镇的全景,体验当地的自然风情。
设计背景
新协和村的理想主义的传统从19世纪一直延续到20世纪,而后旅游业给这个小镇带来了复兴。大批游客的涌入,为这个小镇修复那些文化遗产标志性建筑提供了很好的理由,同时也为修建旧区的中心建筑——文化馆找到了绝佳的理由。
这个游客信息中心曾一度体现了20世纪的现代性,但同时也包含了与过去相关的微妙线索,而且它对于理解这个小镇复杂的历史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设计师迈耶被要求去构想这样一个建筑:作为一个让公众注意到这个具有历史小镇的独一无二之处的地方,也是一个采用了现代的材料和技术并且能够让参观者一踏上这个小镇的土地就感到兴奋的建筑物。
场地分析
1 | 场地力量
文化馆的场地位于河流和小镇互相作用的一个点上,位于小镇和河流之间。由于河流的水位每年都会发生变化,建筑基地就落在了一个被加高的狭窄高地上。这个被升高的地点视野开阔,无论是朝向河流还是小镇都可以看到优美的风景。
河水的流经方向和小镇的网格交叉产生一定的角度,这一点从横跨河流的桥上可以看得很明显。
把文化馆建在靠近河边的小镇边缘一方面是为了保持小镇的独立性,同时这座建筑物又可以传达那些充满智慧的理想。正是在这些理想的基础上,小镇才得以用一种完全现代的方式建立起来。
小镇和河流,这两股场地的力量十分不同。河流是宽广的,它是一种强大的波涛汹涌的力量,树木和麦田在它的边缘。它看上去像是被压迫的,并且最美的景色都朝向它。
与河流不同,小镇则要平静、有序得多。它有着规则的网格,因此,建筑物的任务就是要在人与自然界的完美力量之间建立一种平衡。
2 | 区域
桥以某种角度横跨河流,似乎象征着人和自然界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如果我们把场地看作是一系列的区域,那么它一共拥有4个区域:
1.在从小镇进入这个建筑物的地方有一个区域,大部分参观者都会沿着作为新协和村的中心轴线的路径,转90°进入这个建筑物;
2.在建筑物和河流之间有一个区域,这个区域是从河流方向而来的一个象征性的入口区域;
3.在基地和小镇之间有一个区域;
4.在东北面有一个区域,它是一片被树木包围着的麦田。
如果按照重要性给这四个区域排序,最重要的区域应该是进入的区域,因为它是参观者和建筑物之间接触的第一点;其次是有关河流的区域,因为在这个区域,建筑物和河流相连,而且拥有绝佳的风景;再次是基地和小镇相遇的区域;最后是东面和北面的麦田区域。
设计逻辑
1 | 正交网格
考虑到基地的实际情况,迈耶探索了这样一种可能:他在基地的高地上设置了一个方盒,其结构网格毗连着小镇的结构网格。它是等边的、对称的、正交的。
2 | 功能性网格
将正交网格的规律加以改变,使得它能够顺应内部的功能性需要,从而促成了一个新模型的产生。新的网格系统可以细分为4个明显的区域。
3 | 视野范围
迈耶意识到最主要的观景是通过扩张由北至东南的一个弧形而获得的,因此他将这个封闭块的礼堂放在了基地的东北面。
4 | 礼堂
礼堂的放置方式重新组织了网格内的区域,体块中形成一大一小两个区域。大的区域面对河流,小的则朝向进入的路径。
5 | 坡道
紧挨着礼堂放置一条坡道,以加强主区域的线性感。
6 | 倾斜的轴线
在设计中加入一个5°角,使坡道适应新的轴线,在这两个网格系统相遇之处形成了一条中心线。
7 | 路径
这个新网格以适当的角度延伸,形成了两条路径。一条通向河流,一条通向小镇。
8 | 楼梯和隔墙
体块中出现新的网格,在其北面置入一个楼梯,而在南面则置入了一段隔墙。楼梯像避雷针一样把直线上的压力从地上传入地下,从而化解了这个压力。从小镇进出建筑物的路径穿透了隔墙,而隔断带着楼面的水平元素从形式处产生一种线性推动力。
迈耶解释了使网格发生微妙变化的设计思路的初衷,他认为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建筑与河岸倾斜的边缘和小镇网格朝向的不同联系起来。
9 | 覆盖的正方形
建筑师将一个大一些的正方形用更大幅度的旋转角度覆盖到第一个正方形上面,从而使得这个建筑物的外形更加倾斜。在这些旋转的力量中,原先的网格和观众席起着稳定性元素的作用。
10 | 隔墙和楼梯
这个正方形在西南面形成了一个隔断,表达着旋转的动量。正方形的一个角被置于一个瞭望台的水平边缘上,这样,垂直的隔断和水平的边缘一起形成了一个向前推进的轴,沿着原先的网格指向小河。
在与此相对的另一个角,一个正方形的楼梯拥有它自己的旋转动量。楼梯形成了一条向下的路径,像下落的瀑布一样与另一条通往建筑物外部的路径相接。
11 | 进入路径
旋转的正方形形成的这个隔墙是一个平面障碍物,它位于建筑物入口的上方,将人们的视线转移到河流上。
从停车场到这个建筑,人们的视线和运动也被转向那条河流。这个进入的路径和隔断之间形成90°角,这样可以阻止进入建筑物内部的视线。
12 | 入口
去掉一部分隔墙,使一个入口盒子可以放置进来。大尺寸的隔墙被用来将人们的视线吸引至具有人体尺度的入口。
入口体块与礼堂在一条直线上,并且正好从河流到建筑物的那条路径的运动轴线偏离。无论参观者是从河流还是从停车场走向建筑物,入口处都提供了一个视线的焦点。
13 | 盘旋的平面
一个三角形的画廊被放置在了入口区域的正上方,并使它的地坪处于相邻瞭望甲板的上方。这些水平的平面在角落处相交,形成两个锐利的边缘,强化了垂直隔墙的锐利边缘,使得建筑物的这个角落酷似一艘轮船的船头,大大增加了整个作品船身意象的感觉。
14 | 动感的角落
一个更加不规则的三角形平面被悬在了瞭望甲板的上面,成为瞭望台顶部的一部分。这一布置将瞭望台锁定在垂直的平面上,使它成为入口处充满活力、与众不同的平面的一部分。
15 | 弯曲的走廊
建筑与那些有力的、相互冲突的平面相连的是一个盘悬在地平面上的弯曲体块,且形式与河流相呼应。在这个体块内有一个观光廊,它的带状的窗户可以让人们欣赏到河流的风光。这个宁静、弯曲、厚重的体块与它旁边的那些生动的平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6 | 光井
在弯曲的观光部分和三角形的画廊之间,瞭望台构成了通向建筑物内部的光井的一边,因此光线既可以到达这个空间的每一个角落,又可以到达由坡道形成的循环区域。甲板层和画廊层之间有一条楼梯将它们连接在一起。
17 | 西立面
沿着西立面的视线移动是从右向左进行的,一直到楼梯为止。楼梯有力的“之”字形外观把人们的视线带到了地面。
这个结构是由4个主要部分构成:隔墙,一个垂直的平面、悬挂的水平平面、弯曲的观光廊、楼梯。当然,入口体块也扮演着吸引人们视线的重要角色。
18 | 南立面
在建筑物的南面,一道隔墙占据了主要的网格。它通过高处的一个突出的
体块和观众席连在了一起。在它下面,除了一些细小的垂直支撑和水平连接,整个隔墙都是开敞的。
从画廊层的建筑物延伸出来的路径一直通向坡道,栏杆加强了路径的线性力量。坡道的角度则形成了隔墙的倾斜角度,这样,斜道看上去就像可以被推入到隔墙的里面一样。
19 | 南面透视
在稍高一些的平面上,会议室形成了一个空间,这个空间穿过一座桥通向瞭望台。会议室位于弯曲的观光平台的顶部。一个楼梯从会议室沿着支撑它的主要线状路径下降到建筑外的路径上。
在会议室的楼梯开始出现并且和较低的路径相遇的地方,两个坚固的嵌板
插入了扶手之中,标示了路径的停顿。除了观众席,南面大部分安装玻璃,给人一种透明的感觉。和西面不同,南面部分彼此间有一种很明确的连接感。在这里,通往小镇的路径把建筑和小镇联系起来。
20 | 路径
通道穿过建筑框架的透视效果,通道连接着画廊,在此过程中通道插进带倾角的面。
上部实体的面暗示着下部的面,这一被暗示的面由柱子界定出来并构成空间的“幕障”。
垂直和水平的梁为进出建筑物的路径提供了框架。路径穿过了假想的和实际的平面,在外部的隔墙后面延伸,并且插入到这些平面之中。框架形成了路径的透视效果。
分析进展
1 | 体块的转换
如果我们总结一个分析的进展,我们会发现最初的体块可以分解成关于两个网格的平面和实体。沿着新的网格,迈耶以坡道的形式推动他的线性路径。最后,一个正方形加在了立方体的上面,使得前面的隔墙和正方形的楼梯得以形成。
2 | 体块和平面
3 | 方形叠加
4 | 弯曲的附属物
为了使形式完整,一个附属物被放在了建筑物的后部。它的曲线与自然的环境及麦田柔和的田园风光形成了呼应。
这个附属物是位于立方体块之上的,第二个网格中的楼梯决定了它的角度的极限。同时这个附属物也将楼梯连入到整体之中。
一个正方形的窗户,表现出了很明显的设计痕迹。这个正方形的标志似乎在强调建筑物后部体量的坚固性。由于这个窗户的两边分别是楼梯和入口路径上面的倾斜隔墙,通过把人们的视线推向角落而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上面。窗户照亮了观众席,成为了内部运动的一部分。热水器的管道就藏在悬挂部分的支柱里。
迈耶的北立面和柯布西耶在朗香教堂的东立面之间可以进行一番比较。在这两个作品中,上部的体量形成了一个空间“窗帘”,如同剧院里支承幕布的拱架。
▲朗香教堂东立面
平面分析
1 | 首层
在入口处,人们的视线被吸引至咨询台。入口左边的空间被处理得很低,使人们在穿过这个入口的时候感受到一种压迫。这种低的尺度是由入口服务台保持的,高的柜台的顶部有一种能够使天花板看上去变低的效果。水平的压缩感通过这个空间边缘的弯曲玻璃面和入口右边的三角形部分稍高一些的天花板得到缓解。
两个低矮的座位加强了地板和天花之间的水平压缩感。它们彼此互相对立,在这个结构的主要中心地带形成了一个直线的,起着稳定作用的视觉区域。它们创造出一种宁静的感觉,为运动序列强烈的动感作了铺垫。
从咨询台出发,运动在上部突出的斜坡道下方进行,而且紧连着坡道的基座。通向主要入口空间的坡道以雕塑形式吸引了人们的视线。坡道由于第二个网格的覆盖而增加了延伸感,并且设定了空间运动序列,从低的水平入口空间逐渐升高至坡道上的采光井。空间沿着二级网格的倾斜平面延伸,就像坡道最后的上升段和外部楼梯的东面一样,中央的核心和柜台也可以位于这个网格上。
柱子的处理方式使得正交网格得以展现出来,同时与入口处相连的隔墙则标示出覆盖的那个正方形。一级网格和伸展的二级网格之间的紧张状态使这个空间产生了一种活力。
2 | 二层
在第二层,空间的压缩感是由位于隔墙后面的三角形画廊的低矮的天花板体现出来的;稍低平面上的弯曲的观光体块的走廊有一个较高的天花板;光井位于这两部分之间。
视觉上的动感是来源于盘旋的楼梯和观光体块旋动的外墙(由放置展品的旋转箱体所支持)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都是和伸展的倾斜墙体相反的。在倾斜墙体中的三角形画廊增加了更多的动感。因此,在入口平面上,三角形的和弯曲的体块之间的冲突是十分鲜明的。
在伸展的、倾斜的墙体背后,三角形的画廊里放置了新协和村的模型。它弯曲的尽头成为了上面天花板的一部分。在与外部的倾斜隔墙间的空隙中,光线倾泻下来。
3 | 三层
在第三层,曲线的对位法则在同样有切角楼面和天花板的会议室得到延续。
展览间和观光体块一同增强了会议室内部空间的模型印象。一个直线形的展览间在切角的边缘与部分弯曲的展览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会议室的家具也是由迈耶设计的,这些家具通过对结构和形式的精确表现延续了建筑物结构的主要主题。
视觉连接
围绕着核心筒的玻璃天窗在第一个正交网格上,且在核心筒狭窄的尽头转了一个直角。这个直角的转弯和上面核心筒的平整顶部以及支承了最高的瞭望台的第二道墙相呼应。
迈耶使弯曲的观光体块和隔墙后面的三角形部分的切除层相互碰撞的方式产生建筑的高潮。
它们围绕在光井的周围,光井既是令人兴奋的屋面光的一部分,又与旋转楼梯相交。
垂直的空间,屋面玻璃,突出的坡道,悬空的平面,都按照它们各自的功能连接在一起。
▲各种元素围绕着光井联系在一起,充分利用了两种网格系统
运动序列
1 | 首层
从底层的入口空间处开始,参观者首先会被吸引着走向突出的坡道,然后会往上走向第一个正交网格中的核心的一边。
在沿着坡道的第一部分运动时,参观者的视线会集中到一面由玻璃砖砌筑的板上。它会在另一端重复,从而形成一个假想的直线的视觉区域。
经过第一个休息平台以后,从核心出发,欣赏着小镇的街景。最后,在经过了最后的一个拐角之后,我们将沿着掩盖的网格进行运动,而坡道则被核心所阻挡。坡道的倾斜将它和核心筒在视觉上连成一线。
2 | 二层
在坡道的顶部,参观者穿过核心可以走向曲线的观光体块,或者走向三角形的画廊,或者更加直接地走向观众席。
参观者对“新协和村”镇的接触是从坐在观众席里看一部有关“新协和村”镇的电影开始的。在这条直接的路径中,运动是被穿过一个位于正前方的窗户的视线所牵引,然后穿过一个主门,就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最后,向右转弯,就可以进入观众席。在观众席里,当参观者列队走向座位的时候,一个正方形的窗户带来了最后一道屋外美景。
路径的尽头,即到达了一个封闭性的盒子,是运动顺序的一个比较恰当的终点。从心理学角度,它代表到达了一个黑暗的、封闭的空间,这与路径自身的开放性是相对的。
最后的运动是由弯曲的舞台边缘所引导的,然而这也是一系列曲线的另一个转折点。一个突出部分切开了这条曲线,标示出正交网格,标示出上升到舞台上面的楼梯的尽头,以及通往画廊的楼梯的开端。
3 | 观众席
观众席是一个雕塑般的直线型体块,在这个体块中,突出的阳台成为上升到这里的楼梯的关键部位。边上的走廊切入了与体块相连的一边。
阳台的边缘在第二个网格中沿着更高一层体块的较长边,以一种非常微妙的方式倾斜地延伸着。在这个体块中,主要的倾斜部分是突出的地板和有节奏的座位。盒子中主要的形状是来自曲线的舞台。
只用了两种色彩来表现这些元素。纯白色用于墙上、屏幕上和大部分的天花上,而深灰色则像地毯一样覆盖了舞台、座位和楼梯。
设计主题
艺术馆的设计主题是对一个正交网格的角度稍微加以改变的可能性进行探索。附加的倾斜平面所拥有的生动的穿透力在这个立方体块中建立了一种张力,由于一系列由倾斜的垂直平面所支撑的水平三角形平面与体块相对,而大大强化了这个体块。那些倾斜的垂直平面描绘出一个覆盖了正方形的几何体。
主要的路径对倾斜网格而言是一个特别的动力促进,它的线性力量在它与主要的斜面相遇之前就已经穿透了正交网格中的平面。
功能性的元素,如弯曲的观光体块、坡道、观众席和入口处,是按照它们的准确的功能来部署和处理的。观光体块的曲线与河流相呼应;坡道被放置在中心位置,使人们可以到达各个楼层;光井和坡道顶部的灯光提供了深远的照明;更远处的光线则来源于倾斜的隔墙背后;楼梯既加强了主要的倾斜穿透力,又加强了叠加的假想正方形。
无论是从独立的角度还是从整体的角度看,形式、空间、路径、视觉效果和照明都同时具有象征和实际的意义。它们间接地、抽象地展示了迈耶试图把这座建筑物与“新协和村”镇的丰富和复杂的过去联系起来的想法。
他不是直接地、明显地和平淡地向人们叙述这些往事,而是运用了寓言和隐喻,通过元素之间的组合以及建筑位置的选择,使我们注意到这个小镇得以奠基的河流,使我们注意到从拉普的理念中继承下来的秩序与和谐,以及欧文对乌托邦理想的献身精神。
模型图
今天我们学习了迈耶的The Atheneum社区文化馆,大家也可以进行抄绘,记录在自己的本本上,积累案例,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设计中。可以把自己的抄绘作品投给我们哟,会有老师进行抄绘评图,我们一起进步!
那我们下周不见不散哦~
参考书目:
1.《建筑设计方略——形式的形成》
图片来源:
1.部分图片出自《建筑设计方略——形式的形成》
2.其余图片来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 END -
同济尚谷设计教育
很不错的解读,要认真看完
大师真的就是大师呀,设计每一步都有逻辑支撑
回复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 我现在才看到你(ಡωಡ)
懂大呦
笑死~同济大学西苑食堂
哇 大师
回复丆: 懂大呦
收藏了,看不懂的部分留着下一次再看
收藏了,看不懂的部分留着下一次再看
东西太多了,看得我有点懵b,大师就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