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大卫·奇普菲尔德,西岸美术馆的造梦者

NOWNESS现在 NOWNESS现在

原文链接


“我最深的恐惧,就是怕有一天发现,自己没能完全发挥潜质,浪费了馈赠的才能。我相信,即便是在但丁描绘的地狱之中,也会为那些没有竭尽所能燃烧生命的人留有一席位置,以惩罚他们的怠惰。”

——大卫·奇普菲尔德

(David Chipperfield)


CHAPTER1

总是有人问,

为什么大卫还没有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

这位在全世界设计了无数顶尖文化项目的建筑大师,此刻置身于西岸美术馆这座最新建成的作品之中,缓慢而轻盈地在不同的展厅和阶梯间信步穿梭,像是在打量自己初生的孩子,又像是在和一位老相识默语。

最后,他止步在美术馆二楼的露天看台,倚在矮墙边上,静静地看着不远处的黄浦江和来往的货船,66岁的他微微有些驼背,但他的背影,和与背影同框的这座巨大的建筑,传递出一种稳练的气场和静默的生命力。

英国《卫报The Guardian》曾评论他的建筑“严肃、沉稳、不愠不火,但总是契合周遭的历史和文化”。

米兰MUDEC美术馆 ©Oskar Da Riz Fotografie

墨西哥 Jumex博物馆 ©Simon Menges

柏林博物馆岛Neues美术馆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 左滑查看更多 >

2019年的末尾,在上海浦江的西岸,近八千多米的滨江带上,大卫·奇普菲尔德的新作——西岸美术馆正式开放,这座白色的建筑,历经三年的建造,终于揭开了它的面纱。

“设计启动前,我们并没有得到非常确切的设计要求,业主只是告诉我们需要三个展厅空间,”大卫说,“所以一开始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后来觉得这也不算太糟,所以不如去享受这种自由,淋漓尽致地去试验和玩味这三只‘盒子’”。

大卫和他的团队最终将三个承载着展览功能的“盒子”以风车的平面造型旋转编排,并通过中央位置的大厅连结。

东西两侧各设置了入口,人们可以通过西侧的龙腾大道和东侧的滨江步道进入美术馆。

西侧可一览开阔的黄浦江风景,以及沿江宏伟的建筑群。“它是从西岸生长出来的一座美术馆,是上海和黄浦江的一部分,”大卫说。


CHAPTER2

总是有人问,

进入美术馆要收费吗?

三个盒子彼此连接又相互独立。都是17米高,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分布着不同空间尺度的展厅,拥有充分的自然光照明;下层的空间功能更加丰富,包括多功能大堂,艺术工作室和艺术教育空间。

上海西岸美术馆 © 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

进入建筑内部,首先能看到的就是一层的商店和咖啡馆。另有餐厅和一部分其他功能,则被设置在下沉空间内,半地下的空间采用侧高窗采光,整片空间宏伟但光照充足,视觉上轻盈通透,庄严之余不失亲和力。

建筑的表皮采用半透明、散发玉石光泽的玻璃,为整座美术馆的外观赋予温润的质感。同时,斑斓的日光从玻璃外墙过滤散射至室内,形成温和的自然光;夜晚,室内的灯光也透过玻璃晕染至室外,点亮了建筑本身,也点亮了江风吹拂的西岸。

每一只“盒子”朝向最外缘的一侧,都设置了巨大的透明玻璃窗,让参观者饱览西岸艺术公园、黄浦江和城市风光的全景。

大卫将建筑看成是一片绿洲,二者都能够提供舒适宜人的环境。“这座建筑里,有两个美术馆”,他笑着说,他将美术馆的的空间属性剖划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可以体验空间的美术馆,“在这样的博物馆里,不需要买票,不需要特别去观赏某件展品,进来四处走走,喝杯咖啡,看看江景,就已经是一种享受。”

这种美术馆,向所有人开放,提供轻松快乐的体验;“另一个则是专门提供展览和艺术观赏的美术馆,它也是快乐的,然而它增加了更多专注和庄严的气氛,和更多对艺术的连结。”

蔡国强,《一路顺风》(局部),2004年

马尔科姆·莫利,《灾难》(局部),1974年

西岸美术馆的开放,也开启了它与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为期五年的展陈合作项目。目前馆内所有的作品都来自蓬皮杜中心的馆藏,以20世纪和21世纪为主线,呈现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

未来的五年,西岸美术馆和蓬皮杜中心将以共同策划的形式,在馆内举办3个展期不少于18个月的常设展和10个平均展期为半年的特展。




CHAPTER3

总是有人问,

未来我们何去何从?

“每一个伟大的城市都需要繁盛的文化和艺术”,大卫·奇普菲尔德对艺术和文化拥有一份强烈的使命感。

城市的进步倚赖经济发展,但商业满足人的生活,却不能满足人的幸福感,只有文化和艺术才能为人类带来终极的满足和意义。

“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盖一栋住宅、一栋商场或许比建一个美术馆或者一个公园更赚钱,但后者对城市文明和市民的生活却更加重要,我们的生活方式,除了投资赚钱、购物、美食等等之外,还存在着另一种更具价值的可能,我们的城市、我们的下一代,也应该拥有一种更有价值的生存方式。”

不止于此,大卫将当代艺术视为一种改变世界的工具。他相信真正的道德和良知来自文化和艺术,来自每一个艺术家,包括作家、导演、雕塑家、设计师……

莫娜·哈透姆, 《陌生身体》,1994年

Photo 照片©Centre Pompidou,

MNAM-CCI/Philippe Migeat/Dist. RMN-G

张培力,《不确切的快感III》,1996年

Photo © West Bund Museum

照片© 西岸美术馆

艺术最终应将从画框中跃出,离开博物馆和展厅,走到人群中去,制造对话、促发思考、最终为这个世界带来一点点的改变。

此刻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真正完整的大卫·奇普菲尔德,也许不总是那么沉着稳练,他对现世怀抱着诸多担忧和焦虑,他是不安的;然而他又是一个务实的实践者和探索者。

莱涅可·迪克斯特拉

《我看到一个女人在哭(〈哭泣的女人〉)

2009年–2010年

Photo 图片© Centre Pompidou, MNAM-CCI/Georges

托尼·奥斯勒, 《开关(理论与日常经验)》,1996年

Photo 照片©Centre Pompidou, MNAM-CCI/Georges

作为一个建筑师,他并不沉迷于为打造自己丰富的作品集,而是从社会、生态和民生指引自己的实践,在设计工作之外,他在西班牙成立了一个小团队,专门帮助政府研究诸如环境、交通、可持续和年轻人就业等等的社会问题。

这是他出资组织的一个研究小组,里面有建筑师,也有科学家、艺术家和哲学家……“我得向我的建筑师们道歉,他们跟着我,有时候不是在做设计,而是在做设计之外的社会课题,但这些课题,才是我们作为建筑师和创作者最终要去改变和推动的东西。”

“我想做的事情很多,这可能就是一种责任感。人生不可虚度,我的梦魇,常常如此警示着我。”



制片 / 叶晓薇
监制 / 耀辉
专题副总监 / 陈幸思

导演 / DJ Furth
第二摄影 / Nate Brown
执行制片 / 杜宇卉

剪辑、声效设计 / DJ Furth
混音 / 王孟笛
录音 / 王可

建筑摄影 / DJ Furth
海报设计 / 黄胜家
采访、撰文 / 另言
编辑 / 小蒋

特别鸣谢:
西岸美术馆
大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

NOWNESS


0条评论
NOWNESS现在 NOWNESS现在

原文链接

media@archcollege.com
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QQ:359440856 或微信: jzxy-gtn

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2018必威体育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 】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