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京有个地方集结了
超过20位国内外建筑师和艺术家的设计,
堪称是建筑学子的课外教育基地
南京四方当代艺术湖区
▲四方当代美术馆 建筑师斯蒂文·霍尔
项目已耗费十年之久
至今仍在施工!
这一块田地的最终目标,
是打造融合多种空间的建筑天堂。
▲运动场 艺术家徐震 © 四方当代美术馆
那它的真实体验会是怎样呢?
食堂君亲身替你去体验一番。
建筑朝圣之旅
▼
以下观点,不负责任
如有虚假,纯属编撰
(以下照片为三月拍摄,可能与现在事实不符)
艺术湖区虽然大师建筑云集,但不代表着就没有缺点。
首先,艺术湖区地址太偏,堪称「有去无回」旅途。因为在市区能打的去,但是在那只能坐公交回来。
并且,或许是为了让游客专注欣赏建筑的美,所以除了厕所以外的服务设施根本看不到。
来看之前,食堂君建议大家先补一下功课,这样能更好体验建筑的魅力。
进入园区,第一个看到的建筑,就是是蛇形悬浮的四方当代美术馆,由建筑师斯蒂文·霍尔设计。
▲四方当代美术馆 建筑师斯蒂文·霍尔
霍尔,美国当代建筑师的代表人物之一,与普利兹克奖擦肩最多次的男人。
他的作品风格都比较写意,以追求意境为主要目的,获过2001年巴黎建筑学会最高荣誉奖章、2003年RIBA荣誉资深会员称号等国际大奖。
▲建筑师斯蒂文·霍尔
霍尔在中国的设计作品也比较出名,如北京当代MOMA和成都来福士广场。
▲左:北京MOMA 右:成都来福士广场
而他这次设计的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风格与以往不太相同。
建筑由两条巨型回廊构成,底下的花园墙,由黑色混凝土用竹模板制成。
▲四方当代美术馆 建筑师斯蒂文·霍尔
其顶上悬浮的空中展廊,则用轻质的半透明材料建造,营造了多层次的空间感受。
站在展廊的中心,旋转着看,跟在游乐园坐大摆锤差不多难受。
▲四方当代美术馆 建筑师斯蒂文·霍尔
然而,粗糙的施工让霍尔的设计掉了档次。
半透明材料看起来塑料感极强,像是低廉的材料。
▲四方当代美术馆 建筑师斯蒂文·霍尔
在花园墙的一些小细节上,缺少相应的美化处理,让看建筑的人十分扫兴。
不过,这并不妨碍游客在此处拍美美的照片,可能就是设计的意外性吧。
▲四方当代美术馆 建筑师斯蒂文·霍尔
最令人疑惑的是,建筑有一段长长的网红楼梯,底下却用铁丝拦住不给游客走。
虽说是消防楼梯,但真到那时候,这个铁丝估计得绊倒不少人,太细了。要是这建筑的施工能有铁丝这么细,效果肯定上一个档次。
▲四方当代美术馆 建筑师斯蒂文·霍尔
看不见铁线?来个放大版给你们瞧瞧。
▲四方当代美术馆 建筑师斯蒂文·霍尔
建筑外表讲得够多了,我们进内部看一下。
内部采光通过半透明天窗,漫射光均匀散落在展览空间中,但上下空间的衔接感略为生硬,不太协调。
▲四方当代美术馆 建筑师斯蒂文·霍尔
当时去的时候,正赶上霍尔的建筑展,展出品有霍尔历年项目的手绘效果图和建筑模型。
▲四方当代美术馆 建筑师斯蒂文·霍尔
可惜的是,难得一次的展览,展品的布置方式却很随性,尤其是摆在大楼梯的模型,让大家不知道该下楼看还是该趴着看。
▲四方当代美术馆 建筑师斯蒂文·霍尔
草草看完,准备溜下一个建筑。
走向出口处,食堂君发现了建筑最「黄」的地方!
别想歪,是真黄色!
▲四方当代美术馆 建筑师斯蒂文·霍尔
在这块空间,你眼里只有黄黄黄!场景震撼感受堪比公园的9D体验项目。
▲四方当代美术馆 建筑师斯蒂文·霍尔
从建筑走出,看到有些很出彩的小景观,它们丝毫不比霍尔的模型差。
有像外星来的八爪迪斯科球,解构艺术般的灯光罩,甚至连清洁阿姨忘拿的拖把头也秀得飞起。
▲四方当代美术馆 建筑师斯蒂文·霍尔
看完了霍尔的建筑精彩收尾后,食堂君来到了美术馆南边的「会议中心」。
▲会议中心 建筑师矶崎新
建筑由今年普利茨克奖得主——日本建筑师矶崎新设计。
矶崎新,后现代主义日本建筑师,他设计过很多日本大型建筑物,并影响了一大批年轻的日本建筑师。
▲建筑师矶崎新
建筑入口处,是一圈半圆形的日本园林枯山水,让人还没进建筑,意境就先悟到了。
毕竟这是在中国,不知道矶崎新在设计枯山水的时候,有没有考虑网红打卡功能。
▲会议中心 建筑师矶崎新
虽然矶崎新如今已经八十几岁了,但他的设计功底依旧老练。
现代建筑设计的光影要素,矶崎新玩起来就像过家家一样简单。
▲会议中心 建筑师矶崎新
地下中庭十分幽暗,靠天窗和一面大侧面窗采光。
十字交叉柱子也别具特色,营造了一种神秘严肃的气氛。
▲会议中心 建筑师矶崎新
会议中心的游客流线刚好能绕建筑内部走上一圈,先下地下层,又在不经意间走到一层。
▲会议中心 建筑师矶崎新
水景,是建筑师营造高端设计的不二法宝。
矶崎新这次采用了文学常用的手法:首尾呼应。建筑前有枯山水,后有真水,不愧是日本的建筑好手。
值得一提的是,这建筑的玻璃擦得特别干净,干净到小孩直接头撞玻璃,哇哇哭。
▲会议中心 建筑师矶崎新
路过建筑师刘家琨的「原舍酒店」,没钱住,也就没进去看。
从外观看,客房建筑作小体量切分,使整个建筑群顺应地势。
▲原舍酒店 建筑师刘家琨 © 四方当代美术馆
童话世界般的「休闲中心」,由意大利建筑师埃塔·索特萨斯设计。
但其实一点都不休闲,因为根本进不去,全锁上了。
▲休闲中心建筑师埃塔·索特萨斯
英国建筑师戴维·艾德加耶的「光盒子」,整体为一个60米的长条巨型盒子。
▲光盒子建筑师戴维·艾德加耶
在现场,看到几个工人在给建筑撕扯表皮。
因为它的部分石材表皮已经开始脱落,估计工人们可以缝缝补补又一年。
▲光盒子建筑师戴维·艾德加耶
建筑师张雷设计的白色「碉堡」,藏在一片树林当中,白色表皮格外显眼。
▲碉堡建筑师张雷
建筑表皮长起了青苔,让人以为它建成很久了,但实际上内部还在施工。
等到真正施工完成,青苔会不会占满建筑表皮了呢?
▲碉堡建筑师张雷
当食堂君走累了,正想找个地方歇息的时候,被一位大叔的行为惊呆了。
听说过野外露营,但确实没看到建筑露营,这玩法觉着可以推广一波。
兜兜转转来到了中式风味的「三合宅」,由2012年普利兹克奖得主建筑师王澍设计。
考虑到雨水的排泄,「三合宅」采用了双曲面坡屋顶,远远看去既像传统民居又像现代建筑。
▲三合宅建筑师王澍
有趣的是,王澍似乎故意在屋前种了一棵树,还设计了屋顶洞口,让树枝从中穿过。
这样玩味设计,让人领悟到经典建筑的奥秘:设计条件不困难,那就创造困难环境。
▲三合宅建筑师王澍
建筑混凝土的表面纹理,呈现出乡土气息浓厚的凉席印。
▲三合宅建筑师王澍
即使是王澍的设计,也有些令人费解的地方。
比如这个曲曲折折的下沉平台,费了老大劲儿下去,除了树杈啥也看不着,还只能原路返回。
▲三合宅建筑师王澍
建筑中间有个小庭院,浅浅的水池和墙壁上的树影营造了小园林的趣味。
▲三合宅建筑师王澍
在屋顶下有一个供休憩的地方,屋顶与墙壁将外面的景色框了起来,给休息的人欣赏。
▲三合宅建筑师王澍
除了以上几个建筑外,还有很多精彩的大师建筑,但由于篇幅有限,有些建筑就没办法细讲了。
▲舟泊 建筑师马蒂·沙那克塞那豪、皮若·沙那克赛那豪
虽然南京四方当代艺术湖区有一些缺憾,但它并没有阻挡建筑该有的魅力,还是值得大家来一趟建筑打卡的。
▲晶舍建筑师袁烽
如何成为一位建筑大师?去看去听去感受。
学建筑最重要的,是在去看建筑的路上。
AssBook设计食堂编辑,
除特别注明外,图文素材来自食堂君。
差点没死里边,几乎没有人
这尴尬的处境和建筑设计在中国的处境一样,缺席,无人问津
字里行间充满了讽刺的意味,真有趣!哈哈
15年夏天和同学一起去看,可能建筑师的想法都很好,但是建成和维护实在不敢恭维,蛮失望的。
建筑是好建筑,但是这做工跟维护实在是难以吐槽
我觉得说的挺有意思,作者主观的评论,读者理性点判断吧
我来补几句吧,四方现代艺术湖区分普通票和特别票,普通票不能进入处四方现代美术馆之外的任何建筑,只能看外表,特别票能进入几座目前状态较好的房屋,包括“六间”“会议中心”等。但注意要提前预约,组成团队后才能进入,正常情况每周只有一次。湖区几座建筑被淹水和滑坡影响,还在修缮(“碉堡”就是其中一个)此外,“佛手”等几个建筑被外租给几位现代艺术家,不能进入。总之,美术馆,六间,会议中心,休闲中心,睡莲,三合宅,六间,水榭,归隐,舟泊这些靠近入口的建筑维护较好,外围的建筑基本都荒废了,部分成了废墟,部分已经拆除(流动空间(妹岛和世)、竹下斋(崔恺))。保存不是很好,管理有点疏忽,和我在德国维特拉园区看见的维护有点差距。没去过的朋友可以去,但是看见自己喜欢建筑已经没有了也不要失望。
略带吐槽
这是个沙雕解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