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以前的人喜欢讲:干一行,爱一行。
现在的人又宣扬:爱一行,干一行。
要我说,
这年头你干就好好干,
除了快乐和钱,其它免谈。
建筑师大概是爱自己专业爱的最高调的族群了吧。
他们为了心中无限热爱无限崇敬的建筑学,制定了种种行为规范。
比如说你爱建筑,就要穿黑白灰,就要喝黑咖啡,就要花大价钱买奇怪的笔,就要随身携带muji的白页本,就要经常逛美术馆,就要喜欢玩乐高;还有旅游只参观建筑、电脑只用小黑或小白,照片只拍全景或细部等等条条框框涵盖了生活方方面面。
对此,我只有一个小小的疑惑:
请问一个严格遵守以上所有行为规范生活的建筑师等于设计优秀方案中标吗?
所以,你有没有想过,正是你对建筑的过于热爱限制了你设计的想象力?
那么多经典理论要运用,那么多的不朽形式要致敬,那么多的大师大神要借鉴,那么多的规范标准要遵守——
你记得关于建筑的一切,却单单忘了属于建筑的创造以及位于建筑中的你自己。
这是我们深陷其中又无法自拔的窘境。不想沉沦致死,就要自救。
对,这事儿没有任何人能救得了你,你爸你妈你老师你同学你哥们你铁磁你爱豆你本命都救不了你,除了你自己。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自救?
划重点,五个字:
转移注意力。
怎么转移?
很简单,就是用不是建筑学的方法来思考建筑学的问题。
比方说,用城市规划的方法来设计一个建筑。
规划的三要素是啥?
基地、房子、任务书(包含一切)。
建筑的三要素是啥?
基地、房间、任务书(包含一切)
四舍五入基本一个意思。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摆房子的方法来摆房间。
比如我们现在要设计一个幼儿园。
这个题目你本科三年级就做过,是“走廊串联房间“的典型案例,外观基本都是一块一块的。
这就是建筑学的传统思考方法,功能主义的平面+几何构成的立面。
如果用城市规划的方法呢?
在这个幼儿园设计里,已知的是功能和面积。我们把这些功能房间想象成一个个独立的房子,下面就开始做规划了。
01.
确定房间和层数
确定建筑需要的房间种类和层数,并且确定房间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根据一层的房间数量升起体块。这样我们就有了一堆“方盒子”,相当于得到了很多“建筑”。
02.
确定路网
在建筑中,我们习惯房间与房间之间共用墙体;但规划中房子与房子之间因为疏散、日照、防火等等要求绝不可能紧贴在一起。
所以我们根据规划思想把这些体块移动出缝隙。
那么这些缝隙的大小如何确定呢?
条件A:通道
确定走廊的位置与宽窄,这是“缝隙”最主要的作用。可以根据规范以及人为要求而定。
条件B:出入口位置
确定出入口的位置,并根据想要的大小调整方盒子之间的距离。
条件C:采光
留出的缝隙还是自然采光的位置。受缝隙宽窄的影响光线对内部空间的塑造也有不同,可以起到模糊分割空间的效果。
03.
细分体块
根据层数将方盒子细分成更多体块。
在规划中我们知道,并不是每一个地块都是建设用地。
同理,在这个建筑中也并不是每一个体块都是房间。因此我们将有功能的作为实体块而没有功能的作为虚体块。
由于实体块有具体功能而虚体块没有,所以我们可以尽情的去蹂躏虚体块形成各种有趣的空间。
比如平移或者缩放形成庭院。
或者让相邻两个虚体块形成错位咬合的关系,形成镂空交叠的空间层次。
又或者同一体块上的方盒子可以根据平面大小进行缩放获得露台以及对下层空间的半限定。
04.
调整高度
最后,按内部功能调整体块的高度,将需要的缝隙遮罩起来并设计外表皮,就可以完成整个建筑了。
这就是UnSangDong设计的
Paju Kindergarten。
这个建筑用的基本上是规划中最基本的画地块设计法,而现在的规划玩的都是空间战略。
可以简单理解为在垂直方向上也给出某些控制因子,最最基本的就是天际线控制。
当然,这也必须拿到建筑里用一下子。
像下面这个,
Studioza arhitekturu d.o.o.的
索波特商务中心竞赛二等奖。
这是一个高层建筑。
我们设计高层的一般操作是什么?
确定层数,确定标准层平面,好好设计一下公共部分,
完。
如果利用规划思想,我们依然是将功能体块假想成房子然后进行设计。
01.
分区
确定建筑层数和交通核后,用方盒子将其进行简单的分区,再以公共区域为分界将上下两部分继续细分为方盒子。
02.
确定位置
通过压缩方盒子的方法来确定公共区域的位置。这样公共空间在中间,盒子内部是主要使用空间。
03.
调整形态
在公共空间中设计空间路径,各个体块(房子)都根据路径调整形态。基本等同于规划设计中根据路网结构调整用地。
为保证动作的一致性,上层的方盒子也一并形变并去掉多余的楼板。
通过体块的缩放将公共空间细分为更多的尺度类型。
这样内部的边角空间也变得不均质,视野更加开阔,层与层之间形成模糊界限。
04.
外表皮
最后在需要的地方加上外表皮,完成整个建筑。
单从手法的角度来说,建筑设计是功能决定交通,而规划设计是路网影响地块。
正是这个看似简单的思维转换造就了上面两个方案的丰富空间体验。
赵老师说,建筑学的方法已经解决不了建筑学的问题了。
建筑学本质上是个社会学科,她被万千鲜活的生命而创造,也为万千鲜活的生命而存在,更因万千鲜活的生命而璀璨。她是人类社会最长情的陪伴,不是被奉若神明的戒律箴言——只有没有生命力的东西才会被供奉起来。
世界这么大,你不要只在建筑里看看。
本文感谢大师姐林雅楠的文案撰写和指导
本文图片[1][2][3][4][5][6]来自于
https://www.archdaily.com/910515/white-cube-matrix-paju-kindergarten-unsangdong-architects,
本文图片[7][8][9]来自于
https://www.archdaily.com/138697/sopot-business-center-studio-za-arhitekturu-d-o-o。
其余分析图与动图全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
天津大学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
Non-standard architecture studio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天津大学 511
邮箱:non_standardstudio@163.com
新浪微博:非标准建筑工作室
与其说转移注意力,不如说多领域交叉
这不是...体积法??
总要有点秉承不变的东西吧,就看站谁的墙头咯,站谁的用用谁的技巧
玩设计 不要被设计玩
这不就是加法和减法吗
收获很多
用自以为是的态度想规划,用自以为是的想法搞建筑
规划的孩子也来看看了
作者在教我们用新的眼光角度思维去创造,感谢(❁´ω`❁)
曾经我们遵循规则,现在开始要背叛规则
回复小小姑娘: 一旦事物有了生命,就很难被赋予意义或者象征了
“只有没有生命力的东西才会被供奉起来”这句话说得有些不严谨。。。其它蛮好的
“只有没有生命力的东西才会被供奉起来”这句话说得有些不严谨。。。其它蛮好的
对我有点帮助,因为我老是纠结于很多细节问题,不考虑整体
虽然我是小白一无所知,但我认为设计师敢于打破常规的反向思维值得我们学习,将建筑学和规划学相互贯通,很值得思考!
疯了吧
只能说你对设计的理解太表面
模型
什么鬼?
啥都没有啊
什么鬼
此时无声胜有声
嗯
回复鸢: 没有任何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