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本文又名:
连CAD都不会的领导,
凭什么对你指手画脚?

本文又名:

连CAD都不会的领导,

凭什么对你指手画脚?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这大概是广大建筑尸们对建筑设计最大的误会了——

以为掌握了最新的软件,

就掌握了最新的设计方法。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扎哈火了,你就跑去学rhino+GH建模;

BIG火了,你又学会了rhino+ai画分析图;

妹岛火了,你发现这模型su就能建,于是赶紧学会了妹岛小人来压压惊;

最近又说BIM才是行业未来,麻利儿的装上revit就不怕被淘汰了。


然后呢?

就没有然后了。


你的课程设计依然在及格线边缘徘徊;

你依然四处碰壁,拿不到心仪公司的offer;

你依然每月吃土,拿着几千的工资熬夜画图;

你依然心中mmp,脸上笑嘻嘻的面对着领导或老师的絮絮叨叨;依然在改了n轮的方案被甲方毙了的时候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岁月依然,你依然。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醒醒吧,孩子!

你会的只是软件操作,不是建筑设计!

再NB的软件也只是个工具,否则效果图公司里岂不全是建筑大师?

当然,我没有任何否认软件技术的发展为设计工作所带来的方便快捷的意思,我只是想让你明白,问题不是出在了软件,更不是建筑本身的锅,

问题的关键是——

你!

你要时刻牢记:

无论你使用什么软件,你要解决的都是

建筑问题!

建筑问题!

建筑问题!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而不是那些磨死你的软件问题或是操作问题。

如果你还不觉醒,那我就要请出建筑界最著名的电脑白痴——

弗兰克·盖里先生


盖里先生不会电脑这事儿也不是什么秘密,但是很少有人追问不会电脑的盖里是怎么做方案的。你想当然的就认为,大师随手画画草图,自然有技术团队给他兜底。

就像这样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而草图谁都会画,所以你成为不了盖里的原因只是因为你没有这么NB的技术团队。

对此,只想给你一个大写加粗的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人家盖里只是不会电脑,可是人家还有一千种方法把草图变成方案;

而你,是只会电脑。

好了,不说你了。

我们还是来看看不会电脑的盖里怎么做方案吧。

就以上面那个草图——

巴黎路易威登基金会艺术中心来说明吧。

这个建筑长这样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模型长这样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是的,

不会电脑的盖里先生就是通过最原始的手工模型来做方案的。

第一阶段

解读任务书——方盒子模型

最初的模型是一个规规矩矩的方盒子,盖里根据甲方需求把垂直交通和一些重要的功能块摆进去,探究场地里的建筑到底有多少种可能性,如要建几层、做多大的公共空、安插多少个交通核等等。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解读任务书阶段,方案中有些刚性的东西会被大体敲定,如垂直交通的分布,大空间的位置关系等。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但是公平的说,由于这个阶段不确定性非常大,有大量的重复性工作,显然电脑建模会更快、更精确些。BIG就很擅长把需要的功能量化成体量,码在场地中看到底会占据多少空间以此来确定方案的走向。

640.webp (1).jpg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第二阶段体块推敲——空间模型


规规矩矩的方盒子当然不能满足盖里大爷放飞自我的心理需求,这个模型用实心木头充当体块,通过对之前的方盒子进行拓扑变形,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探究更多空间上的可能性。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接下盖里来改用pvc发泡板搭建模型。这样做的好处是引入墙和楼板的概念,每个体块都是围合而成的,便于深入推敲空间。

现在终于有点盖里的味道了。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我们继续把盖里和BIG进行对比,体块阶段设计师会用su对建筑的空间效果进行深入推敲。这里推一推,那里扭一扭,一个简单的模型瞬间就变得丰富了。

640.webp (2).jpg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然而用电脑推敲体块的优点是精确,但缺点就是过于精确了,方案很容易变得呆板、缺少乐趣。

我们在以前的文章里也讲过,big通过电脑反复推敲产生的那个“完美”形体会不断重复使用也是这个原因。相比之下,手工模型虽然容易出现误差,但是感觉更直观,更容易从微小的误差中寻找设计灵感。

这时,用手工模型推敲方案的优势就渐渐显现出来了。

第三阶段立面设计——表皮模型

在功能和空间设计的同时,盖里几乎为每个体块模型都设计了外壳,说明他排功能时对建筑的立面是有思考的。这几个模型以透明塑料片作为表皮,直接用热熔胶粘接起来。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对于电脑模型来说,立面越复杂,建模时间越长。

相信每个用过SU或Rhino的设计师都明白,其实你凹一个复杂的造型时,90%的时间都花在了封面上,根本没心情考虑造型有木有!

也就是我说的,你费尽心思解决的其实都是软件问题,而根本不是建筑问题!

所以,在你的方案里,建模能力成为了用不用曲面的决定性因素,而不是对于建筑本身的思考。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然而模型达人盖里早已看穿了一切,只要用对了工具,各种奇奇怪怪的造型随便凹。根本不需要跪求软件大神要插件,一把美工刀,一支热熔枪分分钟搞定。

(PS:某宝盖里大爷专用工具包已上线。)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在经历了无数个辣眼的方案后,这个斜插方块+曲面外壳的模型脱颖而出。

(注意到了吗?玻璃龙骨的出现说明盖里对其连接方式已有初步设想)。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这个诡异的造型是如何确定的我暂且按下不表,先来看看盖里接下来又做了什么模型。


第四阶段平面阶段——功能模型


想清楚空间结构和外形后,盖里开始落实功能。

功能模型1.0

平面直接粘在模型上,说明此阶段建筑功能已经填了进去,并且对相关规范有所思考。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功能模型2.0

推拉平面,使墙体围合成空间,验证空间效果是否符合预期。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功能模型3.0

继续放大模型,真实比例的人物、植物、装置艺术等都被置入其中,以推敲空间细节,同时一些经典的使用场景得以构建。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功能模型4.0

巨大的1/20模型。每个房间的开洞、展品布置、音乐厅座位、钢琴摆放甚至室内海报都有详细表达。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用大比例模型思考最重要的入口和下沉音乐厅空间,并建出了部分幕墙。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虽然建筑平面非常奔放,但是如果甲方见到如此有诚意的模型,一定会被说服的。哪个空间不好用,哪面墙有碰撞都看得一清二楚,随时可以修改。

那么,问题来了。

为啥排平面也要实体建模呢?

因为盖里大爷实在啊。

有件事每个建筑师大概都干过,比如方案做大了scale一下,外壳做矮了scale一下。缩放至95%甲方爸爸应该看不出来吧,反正是初步方案,哈哈哈哈!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然而,

前期方案缩放爽,施工图时火葬场。


特别是对于盖里的这种极其复杂的方案,如果前期一些问题不用实体模型的方式集中体现出来,后期问题就会不断积累迭代最终导致方案失败,无法实现。

这也就是为什么盖里瞎画个草图就能成为名建筑,而你瞎画的草图就只能——瞎!

第五阶段

方案优化——优化模型

造型优化:

在做这个模型时,外壳的造型基本已经确定了。盖里用木头做框架,钢架做龙骨把曲线玻璃覆包裹在建筑外部,对建筑进行了重塑。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不过这仍不是最终的造型,据说由于担心甲方不能接受高昂的预算,将巨大的玻璃风帆的数量从14个减少到了12个。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独立于建筑本体之外的半透明玻璃表皮。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力学优化:

3d打印的模型里面残留了好多小黑点和金属线,据说是做风阻试验时留下的感应点。可见盖里在几何优化表皮时也是打通了多专业的配合,而不是主观随意创造。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流体力学是门非常复杂的学科,即使的先进的战斗机也必须经过风洞实验来测试性能,软件模拟总是不准的。盖里使用的玻璃幕墙非常巨大,又没有封口,为了确保其有足够的强度抵抗大风,实物模型测试是必须的。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第六阶段

施工图阶段——节点模型

盖里用大比例模型对玻璃表皮的固定方式进行了推敲。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花瓣状的玻璃壳,由一片片的弧形玻璃幕墙组成,每一片幕墙又都被网格细分成便于工厂加工的矩形玻璃。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玻璃与龙骨的具体交接方式,也用实物模型表达出来。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建筑本体异形外墙的内部,其实是由龙骨结构支撑的,方便施工定位。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前期建模时往往会忽视一些构件交接的问题,反正电子模型也不受力。但是手工建模就不一样了,受力不合理的节点会瞬间原形毕露。在施工图阶段,对一些不常见的、特殊的节点用实物模型进行推敲,是非常非常有必要的。

第七阶段

效果图阶段——效果模型

以上设计全部完成后,转化为模型成果,这样的方案还需要效果图来说服甲方么?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设计最初的构思和经典场景都在最终模型中得到了很好的还原。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用效果图骗甲方的套路相信每个建筑师都会。

把玻璃P亮、把水P大、把视点放低,任何方案瞬间都能变得高大上。

某方案效果图与实际照片对比: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说好的风吹麦浪呢?怎么就变成凉席了呢?

盖里的效果模型实际照片对比: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最后这个造型是怎么来的?

解之前留下的扣。

其实,大师做模型前是有手稿的: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这种潦草程度,大概只有设计师本人能看懂吧。

不过我们仍然可以从中找到些蛛丝马迹。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可见盖里在设计之初就对方案有整体构想,从一团乱麻中寻找合适的秩序,最终通过实物模型来落实。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另外,盖里提到过19世纪巴黎的玻璃花房是这个建筑的灵感来源之一,他希望对这一经典空间进行重现。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并且,独立的玻璃罩子意外带来了两个好处:

①玻璃风帆包裹住建筑,形成难以界定为室内还是室外的暧昧空间。

②在复杂建筑(钢木结构对视线的限制+玻璃反射加载的虚像+阳光留下的影子和光斑)中看自然风景的独特感受。

最后的最后为啥非要做模型?

既然盖里背后那个传说的NB技术团队为这个方案建造了全套BIM模型,那为啥还要执着于手工模型呢?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这里只讲一点:

通常来说,手工模型能做出来的曲面,实际加工时往往难度不会太大。

当表皮材料为金属或玻璃这种可以弯曲但是不能拉伸的材料时,如果电脑建模的曲面比较怪异,超出了材料的特性,就会给施工带来麻烦。虽然这种问题可以通过曲面优化进行解决,但还是会让设计师蹑手蹑脚,始终没有用手捏来得直观。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如果手工模型里出现的曲面,都是能用板材直接弯曲而成的,说明其没有发生拉伸或压缩,加工难度不大。这样不但降低了施工难度,还保证了曲面的完整性。因此,盖里模型中光滑的亚克力板与建成建筑的玻璃板,相似度才那么高。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有的建筑表皮曲面过于复杂,只能被优化成小三角形或四边形进行施工,效果自然没有盖里的作品完整光滑。这样的施工质量怎么彰显甲方爸爸路易斯威登奢华典雅的逼格呢?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所有软件的工作大概都是隐藏背后繁复的计算而呈现出最直观的结果。

而建筑师的工作却是协调解决背后繁复的矛盾而呈现出最适合的结果。

人工智能简化的只是人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问题本身。

作为建筑师,我们应该通过软件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因为软件掩饰了问题。


记住

你是建筑师

你要解决的永远只有建筑问题。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醒醒吧,你会的只是软件根本不是设计

(0)
上一篇 2018-05-16 上午7:00
下一篇 2018-05-21 上午8:0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6条)

  • 庆龙的头像
    庆龙 2018-05-18 上午8:42

    每一期都很赞

  • Set Fire To The Rain的头像
    Set Fire To The Rain 2018-05-19 上午11:00

    干货一篇,收藏啦。

  • c_sea的头像
    c_sea 2018-05-22 下午3:01

    首先我们没有时间

  • 庆龙的头像
    庆龙 2018-05-30 上午8:44

    那这个建筑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呢?

    • 长乐的头像
      长乐 2019-03-26 上午9:13

      @庆龙盖里老爷子听到这个问题……你可能会被打……他的语录里有这样一句“很多人建筑行业的人会说,我考虑到了地域问题,我在为那座城市着想, 我为我的雇主着想,我还考虑到了预算,我考虑到完工的时间……的确,如果这些你都考虑在内,一定程度上说明你工作完成的不错。你是个不错的家伙。但那又怎么样?你到底带来了什么?而这个才是我的兴趣所在,建筑师的存在不是完成项目,而是要表达自己的特质。”虽然……我也不是特别肯定这种说法……不过……每个人追求不一样……关注的点不一样……对于解构建筑师们……解决什么问题对建筑没有关系,因为这种建筑的重点不在这里呀……(来自一个作死选了盖里做分析作业连续研究两天了这个建筑的学生……嘤嘤嘤……

  • Alone的头像
    Alone 2018-05-18 上午7:24

    我可能连模型都建不好

  • ℡的头像
    2018-05-18 上午11:59

    怀着从头到尾被diss的感觉看完,发现自己还可以被拯救,当静下心仔细揣摩空间的时候,发现还是一支笔好用

  • 花海品茗的头像
    花海品茗 2018-05-18 下午10:42

    要抓住物质本质

  • ╰╮仰朢☆空╭╯的头像
    ╰╮仰朢☆空╭╯ 2018-05-19 上午10:03

  • vaike7的头像
    vaike7 2018-05-19 下午12:47

    分析下来,盖里大神设计的步骤逻辑真的十分清晰了。

  • shinichi的头像
    shinichi 2018-05-19 下午1:29

    读完有点懵。感觉对方案的整个步骤有明确的划分,但被划分的每一个小节里的介绍不够深入。

  • 泉的头像
    2018-05-19 下午2:37

    不建模怎么三弟打印

  • T的头像
    T 2018-05-19 下午4:42

    软件只是辅助,设计才是我们要掌握的,但是最后的表现我们还是需要软件来帮忙,大师身后有团队帮忙,可以专心设计,我们却需要两手抓的…

  • 程光的头像
    程光 2018-05-19 下午7:16

    学习软件不是仅仅学习操作,而是学习其原理和创作的可能性,建筑设计的发展首先从技术的革命作为催化剂,从古罗马,再到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就可看出,两者相辅相成,不能顾此失彼

  • 静海的头像
    静海 2018-05-19 下午10:13

    感觉建筑造型不是特别和谐呀。看着不是特别的美。。

  • 楠的头像
    2018-05-20 下午4:58

    现在这个人工与AI相结合的时代,刚毕业的应届生,如果连电脑软件都不熟练,空有一套理论,没有好的表达方式也是很难的....

  • 小楀儿的头像
    小楀儿 2018-05-21 上午10:28

    你很会设计吗?

  • 一本正经的头像
    一本正经 2018-05-22 下午3:04

    软件不会用,模型没钱做,只有想法,那才真正的呵呵

  • 猪在风中凌乱的头像
    猪在风中凌乱 2018-06-06 上午10:54

    至少学软件实在,我能听懂,能照着做。设计嘛呵呵

  • (●–●)的头像
    (●–●) 2018-07-04 上午3:16

    这篇文章的意思是不要一味沉溺于软件优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熟练软件是现在的学生都必须掌握的,但在会犀牛,会gh后你却还只能胡乱的捏造型不讲逻辑,只顾最后图好看内容一片空,这才是真正恐怖的。

  • liu66的头像
    liu66 2018-09-08 下午3:06

    工具包在哪里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