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如何评价 2018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颁给巴克里希纳·多西?

知乎 知乎

作者:袁牧
原文链接

640.webp (10).jpg

来源知乎| 知乎ID:袁牧

作者简介:

袁牧,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著有《建筑第一课》、《建筑迷城》等。文章已获得作者授权。


建筑学正待浴火重生。

回想上次现场观摩王澍得奖,不知不觉已经六年了,然而建筑学这个古老的领域,似乎更不如人意了。看一下上次的感想,没有太大变化,不过经过这几年对建筑学的思考和实践,我也有更多的想法和大家分享。


01

不光普奖,各种类似的评奖,都不重要。

多西的作品其实很好,几十年前我就学习过,在那些作品还是新房的时候。普利兹克奖也是不错的奖项,作为酒店起家的基金会发起的艺术类评奖,也曾为建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只不过现在可以看出,是那些伟大的建筑师荣耀了这个奖,而不是这个奖成就了那些伟大的建筑师。

如今的普奖回到了文化艺术类小众评奖的常态,我觉得并不是坏事。只不过,不要拿它跟举国之力并立足自然科学的诺贝尔奖来比了,文化艺术本该特立独行,搞什么奖嘛。

而且人家私人基金会搞个奖,关你鸟事!关我鸟事!

只要还是少数评委评奖这种模式,就都不值得关注。

做了这么多年职业建筑师,参加过这么多评奖评标,评过也被评过,早就该看穿这种方式,毫无前途。反而是大规模人群的反馈,甚至市场数据本身,才是值得重视的。

对于文化艺术,真正有价值的评价只来自广大人民和你关心的人,而不是某些评委。(或者大数据和某些技术与制度设计,可以更接近人民的评价,另当别论。)


02

当前占据媒体和传统建筑评论体系的那种建筑学,已经死亡。

就在几十年前,老一辈建筑师进入建筑系的信念还是“居者有其屋”,至今令人肃然起敬。

现在还坚持这个信念的大概只有房产中介了。

建筑学曾经是基本而巨大的学科,包揽建筑物和城市建造的全部,那些伟大的工程,曾经都是建筑师的业绩。

但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各个技术专业纷纷从建筑学中剥离出去,剩下的虽然保留了最初的名字,但很显然,这个建筑学已经是断腿断脚的建筑学。

甚至在剩下不多的内容里,还有很多技术性、工程性、经济性的部分,被所谓“主流建筑圈子”所轻视,剩下的,居然基本上只有形式、美学、时尚乃至猎奇了。

也不奇怪,现在的大众传媒里,最红火的不还是那些明星娱乐八卦嘛?

哦,还有一个,房价,这个倒是本来属于建筑学应该包含的热点。可惜的是,居然房地产专业被隔壁搞结构计算的土木系给弄去了……

抛开那些低端的娱乐八卦不说,单说正常的形式、美学、文化、艺术,这些层面的建筑,当然也是好的,是必要的,是值得投入的。

但是,大部分资源都只投入到文艺方面,这对整个学科,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魏晋玄学,空谈误国。过去的建筑学,差不多已经是玄学了。


03

拥抱真正的未来的建筑学。

我所知道真正的建筑学,是立足科学,探索技术,紧跟生产力发展,加强工业化和信息化,重视经济和社会研究,重视城市发展和民生的一门综合学科。

所有这些关键领域里,最核心的仍然是科学和技术,最大的基础还是生产力发展。

读过这么多奇奇怪怪的理论,文艺美学,最有说服力的,我发现,还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科学是第一生产力,以及复杂系统的世界观和技术观以及方法论。这些都比现在的建筑学更接近颠扑不破的真理。

建筑学是研究城市和建筑大建设大发展的综合学科,不是纯形式、文艺范的娱乐圈。

这样的建筑学才是建筑之学,而不是只有艺术、文化、玄学。


04

建筑行业仍然包含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会。

即使建筑学已经被夺走材料施工结构水电暖概预算,甚至房地产专业,我们仍然有伟大的目标可以追逐。试举几例:

◆ 巨大国土面积的乡村、山野,仍然有待规划和建设,虽然三农相关的领域不是那么高科技,但涉及巨大的规划、统筹、决策和经济安排,在这些领域建筑学依然大有可为。起码在乡村,和乡村治理与乡村经济学科相比,没有显得那么低技术。

◆ 现代城市及其城市带的大规模高速高密度发展,人口、资金、技术、物质高密度集聚,将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升级的重要熔炉。这种未来城市发展,需要的不只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同样需要对建筑物进行巨大而复杂的改进,这就是建筑学的任务。每个学科都会引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但这并不阻碍原学科的发展,而是会促进学科在新工具的加持下,更好的发展,就像电力曾经做过的那样。

◆ 建筑物本身的设计建造,工业化和自动化水平还远远不够,建筑师不能遗忘这些根本性的部分。直接打印建筑为时还早,但工厂化生产建筑构件,装配化建造已经是强制性规范。针对大规模生产、建造、施工等技术领域加强关注和研究,在这种大规模生产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科升级,才是学科的正确发展方向。

◆ 单论建筑设计这部分最保守、最低技术、最玄学的部分,其实已经有自动化、智能化设计的苗头。甚至,人工智能建筑设计的初创企业都开始卖产品了,我们很多学院还在墨守成规。人工智能完全取代设计师为时尚早,但半自动乃至大半自动设计就在眼前,值得我们投入努力,让学科起码从手工业时代进化到工业时代早期吧。就这么点事儿,已经够学科来个大发展了,意义堪比纺织机。用机器取代低端人力劳动,把宝贵的人口解放出来送去写代码,也是学科对社会的巨大贡献。

◆ 甚至就算是常规建筑设计,能够普遍达到功能合理、高效、安全、经济,不那么丑到爆的设计,就是个非常远大的目标了。这需要大规模提高从业人员的设计水平、生产效率和业务管理,其实,这个目前普遍还达不到。这需要在教育、培训、组织多方面进行提示,以达到工业时代早期的发展水平。起码,咱先有本好的教材?


05

建筑学必须自我变革。

前面这么多话,看着跑题了。但作为跑题的我,却要说,这次一点都不跑题。

让我们回到多西。作为柯布和康的学生,他在印度这样的国家能做出这么多很好的作品,是很杰出的了。

但如果我们再看看他的老师,算来已经130岁的柯布西耶,他老人家在1923年就出版了巨著《走向新建筑》,建筑是居住的机器,拥抱工业时代,等等至今仍然光芒四射的思想,明确指出了建筑学应该跟随现代科技产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可惜的是,一百年过去了,多西就是建筑系众多好学生的典型代表:听老师的话,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做一名优秀的人民建筑师。

他学到了柯布的形式,却没有学到他的灵魂。

眼睁睁看着时代从电气时代进入了信息时代,还在马不停蹄不知道跑向什么时代,自己却始终滞留在手工业时代。柯布什么时候当过好学生了?他当的是革命者。(但多西91岁高龄,已是上上上代人,不应苛求)甚至我们之前的院长,屡次大声疾呼要让建筑系学生学好数学,却也无法撼动陈旧的体制。

贴一段柯布的话:


“工程师的美学,建筑,这两个互相联系的东西,一个正当繁荣昌盛,另一个则正可悲地衰落。建筑师通过使一些形式有序化,实现了一种秩序,这秩序是他的精神地纯创造;他用这些形式强烈地影响我们的意识,诱发造型地激情;他以他创造地协调,再我们心中唤起深刻的共鸣,他给了我们衡量一个被认为跟世界的秩序相一致的秩序的标准,他决定了我们思想和心灵的各种运动;这时我们感觉到了没。

基本的形式是美的形式,因为它们可以被辨认得一清二楚。

现在的建筑师已经不再能了解这些简单的形式了。

依靠计算来工作的工程师使用几何的形式,他们用几何满足我们的眼,用数学满足我们的心;他们的作品正走在通向伟大艺术的道路上。

建筑师们现在害怕表面的几何形构成元素。

现代结构的重大问题将在几何学的基础上解决。

——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


Final

结语:怎么办?

建筑和城市至今仍然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物质驱壳,是至关重要的硬件设施,而且远远跟不上人类灵魂(经济、生产、生活、娱乐这些软件)的发展,还有大量的空白领域需要研究。

比如我的一个学弟,就在规划院长期研究互联网条件下的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而我混的好的几个同学,还都是建筑技术口子声光热能源这些技术领域的。

个人的努力必须跟随历史的进程,不可逆势而为。

建筑师不是程序员,建筑系不教写代码,但谁还真的不让你学写代码了?那些人老朽了,年轻人就要跟着一起老朽?以后写代码,研究算法,用软件进行学科研究是必须技能,就像现在用电脑软件、手机app是必须技能一样。

我看那么多学科都自己写代码,怎么建筑学就不行了?高考那么高的数理化成绩都喂猪了吗?一个学科自己的核心问题和对应算法,只能是学科自己解决。专业IT只是提供技术平台和手段。

建筑师不是交易员,但建筑系还真教过建筑经济和建筑造价,学点金融投资会死啊?难道对门经管学院的门槛比计算机还高?综合学科转文科,本来就不是什么难事。何况那么多建筑相关的经济和金融领域,你不上,隔壁土木的就上了。(当年饱受学生藐视的建筑经济课的老师,如今已升任校副书记,没准也算知识决定命运。)

除去少数特殊领域,很多产业和学科,都不是说从业人员个个天才,门槛高不可攀。恰恰相反,现代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市场经济的基本需求,就是把复杂深奥的科技,分解为无数个简单可靠、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小环节。每个人都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环节,能够作为生产力要素,随着社会发展而合理流动,这样的社会才能发展,工业和科技的大厦才能越建越高。

人可以也必须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时刻准备着流向更需要自己的领域。不管是行业内,相关行业,还是无关行业。这不但不难,也是历史的大势所趋。(当然,目前大建筑领域大有可为,自留地里油水也足够,但不能再这么往死里作了。)

在建筑这个大领域里,该学什么该干什么,不是祖宗定的,是市场和自己定的,人是活的!

建筑是个长产业链,虽然看起来材料施工结构水暖电概预算房地产投融资城市经济区域经济都被别的学科拿走了,但交叉学科这名字怎么来的?

别的学科摸得,建筑学就摸不得?不但有的本来就是建筑学传统领域,还有的新领域就恰好适合建筑学来做的,怎么就不能拓展学科新边疆呢?

未来的城市规划会跟金融投资和产业规划紧密结合,跟互联网和智能城市难解难分,未来的建筑设计会和工程施工(甚至在日本,多数建筑设计是施工企业的一部分)、材料技术紧密结合,和建筑产品、房地产开发紧密结合(现在大概主要毕业生都去了房地产吧,看架势要把房地产专业夺回来了)。

这都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只有顺应趋势,在新的产业背景下定位学科,改革陈规陋习,增加新的学科内容,培养相应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真正需求,学科才能活下去,并活的更好。

(说句跑题的,除去尖端研发领域,过去知识稀缺,重点是死守自家的小知识领域。现在知识爆炸的时代,重点就变成选择和组合知识技能,多学科,跨学科,综合学科。)

为什么建筑学只会当伸手党,坐等别的学科研发好现成的建筑技术拿来用,这么大个学科不做自己的技术研发怎么能不死呢?谁定的这个死规矩把领域到处送人,把学科都困死了呢?

为什么明明密切相关的领域土地经济、建筑投资、房产金融、开发咨询投融资等等等等,建筑学却能坐怀不乱,画地为牢,只能等着学生自己去“改行”?

曾经的建筑学代表人物,是鲁班。难道建筑师还要继续做两千年木匠吗?

学科也是活的啊!

-End-


640 (9).gif

5条评论
Arymard2018-03-12 13:33:17 回复 3

这是我接触 以来第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那琴
那琴2018-03-17 19:45:45 回复 0

牛人

米doremi米
米doremi米2018-03-15 00:26:32 回复 0

看得津津有味,仿佛话在耳边

yc79872018-03-12 16:18:32 回复 0

终于看到了我想看到却一直看不到的东西,谢谢教授

MI∝東兒
MI∝東兒2018-03-12 15:32:54 回复 0

说的是呢

知乎 知乎

作者:袁牧
原文链接

media@archcollege.com
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QQ:359440856 或微信: jzxy-gtn

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2018必威体育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 】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