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记同济一份全票课程设计的前世今生

TransAxis TransAxis

作者:XK & ZG
原文链接

精彩大图先镇楼!!!

本次小编为大家约了两位同济大学又一对很厉害的帅气学弟们讲述自己满票商业综合体课程设计背后的故事。商业综合体课程设计是同济大学建筑系最具有特色的设计课程之一,每年在C楼地下展厅的作业展也是最精彩的活动之一啊!不知道大家还记得我们之前发的一篇关于商业综合体课程设计的文章吗?如果说之前的课程设计作业偏先锋技术派,那么本期作品就可以说是根正苗红的学院派作品!(说到此小编激动地计划在未来的某篇再给大家展示自己的旁门左道派的商业综合体作品~)

既然大家都是各届的满票作品,那么本期作品有什么独特过人之处呢?下面听大神学弟讲讲本期作品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寒假案例调研问卷发放

1

喜悦和期望

很早就听说,我们在大三下会迎来一个挑战,需要与一名志同道合的伙伴合力完成。城市综合体是同济大学本科三年级下学期的长题,但课程设计的计划从上一个学期末就已经开始,利用寒假的时间,我们调研了五角场新营业的综合体合生汇,在一周多次的调研中,通过观察人流量,跟随人的行动轨迹,了解商场的营业状况及业态分布,对建成的综合体的实际使用情况有了切身的感受,在头脑中已经形成了关于“城市综合体”的模糊概念。

640.webp (3).jpg

寒假期间,全年级的同学都在调动全家老小填写问卷,从七大姑到八大姨,从70后到00后。接着寒假的调研,我们也开始从消费者的角度转向建筑师的视角,来认识和了解什么是城市综合体。我们两人也分获“问卷之王”以及“问卷榜眼”的称号。在开学第一节大课上就收获了WZD老师从西班牙带来的精美礼物,可谓是信心满满的开始了一个学期的设计。

两个问题:

前期基地调研

2

认真而努力

接受完奖励,我们二人更是骑着摩拜兴致勃勃的去基地调研。

640.webp (4).jpg

本次设计一共提供了三块场地,我们选的是基地B,它形状狭长,面积确实三块中最大的,也被老师成为最难设计的一处地块。位置位于虹口区四川北路的起始端,毗邻虹口足球场、虹口龙之梦商圈,周围被大量历史建筑及历史街区环绕,北侧紧邻鲁迅公园,东侧是甜爱路,西南连接多伦路,西侧紧靠四川北路。

基地附近散布的名人故居,如鲁迅故居、李白烈士故居等等,以及著名的甜爱路,文化气息浓厚。与虹口足球场地铁站相距5分钟的步行距离,距离同济大学也仅有15分钟自行车车程,我们到达十分便利。因此,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两人经常相约骑行过去找找灵感,熟悉基地在白天和夜晚,以及工作室和双休日的不同景象。


640.webp (5).jpg

不仅如此,我们还深入鲁迅公园内部,观察和了解当地居民的日常活动,希望能将积极的活动进行整合,融入我们的设计,提升综合体的活力,也为周围的居民提供便利。下图列出了我们观察到的比较典型的活动,并分析了其主要的空间围合状态。

在为期一周的基地调研中,我们着重对于地块的交通流线进行了考察,发现了基地内部可达性较差的问题。基地的主要人流来向,是依靠西北—东南方向的四川北路,而东北角成了死角。

同时我们发现,基地周围有许多公交车站,公交车成了基地主要的公共交通,带来的大量人流。但分布散落的站点既没有很好地整合人流,而且大量的公交车快速通行也破坏了甜爱路原本安静优雅的街道环境。

所以我们希望通过整合公交线路的方式,提高基地的可达性,进而将公共交通结合骑行、步行,作为一个对于地块有利的主要因素进行设计。

同时,我们发现基地周围文化要素虽然数量很大,但分布较为零散,彼此之前缺少联系。在骑行时,我们也没有感受到很强烈的街道立面或者建筑群带来的文化冲击力,地块文化要素尚待整合,存在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640.webp (8).jpg

经过初步的总结和整理,我们进入了概念头脑风暴的阶段,通过列举关键词的方式,把不同类别的词汇进行比较,提炼出基地的特质和最主要的问题,对后面的定位和策略深入起到了开拓思路的作用。

定位:探讨和城市的关系

激活基地文化活力

3

雄心壮志

在和WW老师交流关于调研得出的结论后,WW老师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希望我们的设计能够突破常规的想法,是否能够从新的角度去思考城市综合体、思考历史与文化,创造出完全不一样的商业体验,激活整个四川北路商业地段,与虹口龙之梦并肩较量。将狭长的地块和劣势的交通环境转化为设计亮点,通过整合后的交通带来大量的人流,让这样一个“综合了交通、商业、办公、酒店、游憩”的综合体,成为地区级的中心,像一个心脏一样提升逐渐没落的四川北路的活力。


640.webp (11).jpg

平面设计草图

640.webp (12).jpg

概念草模型


在有了这样的启发后,我们开始了1:1000层面的模型与草图结合的概念设计。整个地块着实不小,让我们有一种仿佛在做城市设计的感觉。因此在初期形态操作时,采用泡沫和瓦楞纸的材料,通过近乎“随意”地切割,做出了十多种完全不同的体块组合的可能,结合两侧不同的城市肌理,也在不断地调整中摸索适合基地的形态模式。


640.webp (13).jpg

棉线标记人流关系法

640.webp (14).jpg

我们曾尝试用多种模型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希望通过这种手段来给自己新的灵感,比如使用针线穿插的方式连接体块,探讨多种路线交织的可能


那段时期,我们为了强化可达性的概念,探索了基地中间穿过一条新的马路、将骑行路线盘旋在建筑体量之间、建立跨越街道的天桥等多种可能的方式。

TOD公共交通深化设计

4

脑洞大开,倍受鼓舞

在进一步和WW老师交流后,我们觉得利用公共交通来增强基地可达性,进而引导地块开发,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深化方向,即TOD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是,规划一个居民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公共交通有固定的线路和保持一定间距(通常公共汽车站距为500m左右,轨道交通站距为1000m左右)。

概念草模型2


在有了以公交优先主导设计的思路后,我们提出了具体的策略,首先将基地周围公交车站的进行整合,在西北角建立公交停靠站,改善周围的交通状况,同时解放甜爱路为纯步行街。其次加强综合体与周围城市空间的联系,让建筑生长的基地之中,创造沿四川北路的地下商业街,改变城市景观。


640.webp (17).jpg

西北角的公交车站整合点


经过第一阶段对于尺度较为粗略的模型后,我们通过利用5mm的玻璃条作为一层的层高,来到第二个阶段较为精确尺度模型的探讨。可以看到在这个阶段,我们已经初步确定了建筑体量西整东散、保留南部老建筑、在基地西北侧引入一个整合公交车站(模型上做的不准确,也被老师吐槽了)等大方向上的策略。


640.webp (18).jpg

公交站放置位置的确定,我们也和WW老师讨论了多次,最终选择放在西北侧也是因为北侧甜爱支路为机动车道的末端,可以尽量较少增加原有道路的交通压力

640.webp (19).jpg

中期后策略调整

5

打破无尽幻想,问题和磨合

中期换老师了

WZD老师接手指导我们接下来半学期的设计。

更换老师之后,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审视了之前确定的概念和手法,加以改进,使方案更完善,更具有说服力及合理性,经得起推敲。这也是最后能拿到满票的关键。


640.webp (20).jpg

同一个长题设计,前后由两个不同的老师来带,不止是我们,连两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也是第一次遇到。因此我们组进入了一段时间的磨合期~多亏了WW老师和WZD老师都非常的认真负责,在课下两位老师也经常对我们组的设计进行讨论交流,帮我们度过这段阵痛期~~

在我们二人接触下来,两位老师的教学方法还是有所区别的。WW老师带这个课题已经很多年了,经验十分丰富,见过了各式各样不同的学生设计,因此在指导我们的时候,非常强调设计概念上的创新性和突破性,十分鼓励我们要创造出之前没有过的想法。并且WW老师去过很多的国家,眼界和思维都十分开阔,总会在课上给我们举出老师在世界各地的商业综合体中的感受。


640.webp (21).jpg

WZD老师指导下方案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化


而在WZD老师接手我们的时候,时间已经十分紧张了。WZD老师对于时间的把控非常到位,听说往年老师组的学生出图前一两周基本都已经做完模型了,在年级其他组熬夜赶图的时候,WZD老师组的孩子们在图书馆静心复习期末考试。我们也想这样啊!!!然而,WZD老师接手后告知我们,根据往年经验,因为前期讨论概念的时间太长,我们的进度已经比去年慢了两周多了。。。石化,全组都变得人心惶惶。WZD老师开始做出调整,让我们迅速整理出自己方案的特点,不要纠结!推进!推进!不断地推进!模型,模型,越来越大的模型!老师十分注重合理性,逻辑关系,利用模型的不断推敲~~进入了一段痛苦的孵化器,但也是收获最多的时期。

从1:1000到1:500,从1:500到1:300,随着模型比例的不断增大,设计也再不断地深入。我们又不得不再次返回到基地调研及案例分析之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来辅助设计的继续进行。我们还通过重画分析图的方式梳理概念。

640.webp (26).jpg

( 地下商业街的参考案例)

640.webp (27).jpg

(入口体量的参考)

(公交站设计参考)

我们最终整合出的方案特点是,创造出“多层基面,三个节点”的空间策略。


形态操作:西整东散、体块交错

6

痛苦中寻觅,矛盾显露

在大的策略和空间体量关系确定后,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分工细化建模,以及深入平面的布置。但是两个人在低年级形成了不同的建模习惯,以及推敲方式。成为了我们在共同推进方案紧张的一大障碍。我们也曾尝试了多种方法,根据南北不同的入口分工入手,从东面完整体量和西面零散体量的分工入手,甚至从低矮的裙房和高层的体量处理入手,我们拼合出来的设计都不像是同一个方案。。。。。Sigh..... 那段时间我们两个人的方案推进是组内最慢的,因为不断的在推翻和反复,WZD老师是十分为我们着急。。。明明两个人都能提出很多很多想法,为什么就是一直推进不下去呢,我们也是甚是着急,却不知如何发力~~


640.webp (33).jpg

(那段时间我们每天的状态都是这样的。。。。每天伴着电脑和模型入睡。。。。

640.webp (34).jpg

最后,我们终于达成了能够达成共识的推进的方法(当然再不统一我们就要交不了图了。。。。),就是在原有模型的形态下,通过渲染图来具体探讨空间效果和细节处理。那段时间,我们每天都在给炫云充值,台式机24小时不断的运行着,去上课的时候就把图交给炫云渲染,回来以后就继续修改~

下面我们通过分析图解再重新整理回顾一下之前的场地设计策略,并形成最终确定下来的方案


640.webp (35).jpg

重新梳理好的总平↓

640.webp (36).jpg

图纸表达及模型制作

7

血泪交织,化茧成蝶

到了最最后的阶段,就是全面冲刺了!!

根据各自的特点,我们一人主要负责图纸效果的处理,另一人主要负责模型的制作,但对于共同的问题和方案的优化,我们每天也都会在不断的谈论,往往是各自工作,但是一直语音联通的状态~~


640.webp (37).jpg

(模型的底层刚刚搭好,核心筒就位,高层要开始了~~)

640.webp (38).jpg

分解轴测来展示一下建筑室内功能的位置与关系~


不得不提的是,这学期我们二人还一起去松江参加了全国“挑战杯”竞赛,以及院庆等一系列工作。为了弥补之前的欠债,在最后的那两个礼拜,我们几乎都没有睡觉。我们一起列出的“死亡时间表”,这种策略也展示给大家,就是它帮助我们学期绩点达到了4.8+和4.9+,也是它帮助我们完成到清华和同济的保送之路~~

真是一段值得纪念的岁月~

640.webp (39).jpg

最后就是,我们通宵后把模型搬到了地下展厅,一觉醒来,告知被贴了全票~哇的哭了出来~(其实还没醒过来)

送上我们最终的的图纸和模型;

精彩的剖面图,请手机横过来看全图

640.webp (42).jpg

精彩的立面图,请手机横过来看全图

640.webp (43).jpg

精彩的局部空间效果图,请手机横过来看全图

640.webp (44).jpg

许可:模型太大了,我们不得不借用了楼下施工大叔的推车

640.webp (45).jpg

张塨:还有我们可爱的1:100得概念模型,别看小,全10mm亚克力,带喷漆也很贵的~~↓

640.webp (46).jpg

模型全貌,画了我们5000多大洋~~(发现真谛了么,要想建筑学的好,首先你得有钱!)

640.webp (47).jpg

二人在展览图板前的合影

模型写真集~

最后介绍一点我们总结的方案推进心得:

例如要收集具有针对性的参考图、参考案例、工具书的好习惯

要有每天及时整理资料,控制进度的好习惯,做好每次的课堂记录及总结


640.webp (56).jpg

熟练掌握自己的一套图纸表达及模型制作过程,例如我们的工作流:SU+VRAY+PS+AI

最后,致谢两位小编,以及ww和wzd老师一学期的指导,以及frn,hwl,zwx,ygj等各位同学的指导和帮助!

想不想来看看作者的庐山真面目?

640.webp (57).jpg

许可,1995年出生的山西人,本科同济建筑,现任学院学生会主席,性格热情奔放,兴趣广泛,喜爱足球,台球,音乐,电影~ 预计明年前往清华读研,希望能结识更多的朋友~

640.webp (58).jpg

ZG张塨,95年的黑龙江小哥。在同济读了三年建筑,保了LL老师的研,擅长渲染出图,还在上海的小朋友来找我玩啊!

小编点评:看完了学弟课设背后心酸的故事,同样经历了相同课程的小编表示无比的理解和感慨,那段时间的血和泪只有经历过了才会产生共鸣。论理论与方法,本期作品并不像之前那期的作品引入了各种高大上的先锋理论概念(如羊绒线算法、人流算法模拟等),而是坚定踏实地以正宗学院派的思维和角度入手完成了该作品,效果非同凡响,办公塔楼还隐约看出了些大师手法的味道——干净、坚挺有体块穿插与力量感。相信在里面的逛街感受也是无比的丰富有趣~该作品的完成度极高,因为尽管商综的作业时长为一学期,但是除去前地调研、案例分析汇报、草模方案来回修改等留给真正有效地推敲和深化的时间并不算太多,本期作品能在设计深度、图纸绘制深度、模型制作深度三方面都达到了极致的状态实属不易。另外小编不得不感慨一句,随着时代的推移,现在学生的图纸表现力水准也是越来越高了,当年那会能画几张酷炫的效果图已经是能力爆表的体现了,现在的学生各个图纸都能表达的生动细腻有设计美感,实属厉害!

不知道大家看后对本次作品和之前的作品有何感想领悟?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感谢TransAxis授权分享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qrcode.bmp

8条评论
笙
2020-10-28 14:40:30 回复 0

空间组织太牛了

浅澈
浅澈2019-08-26 11:37:02 回复 0

服气

Saviour
Saviour2018-05-23 18:49:27 回复 0

有一说一,不怕死?

autumn2017-10-27 11:31:55 回复 0

太实

飞花籍籍迷行路
飞花籍籍迷行路2017-10-23 12:36:38 回复 0

同济的功底扎实啊。

王阳
王阳2017-10-21 08:31:54 回复 0

我不懂建筑,只是房地产行业从业者,但看完这个帖子,非常有冲动的去想设计一个建筑。

遇见
遇见2017-10-20 18:43:37 回复 0

这么牛掰 我还是不跨考了吧

坦谈
坦谈2017-10-20 05:03:05 回复 0

太屌了,同济的学生还是厉害

TransAxis TransAxis

作者:XK & ZG
原文链接

media@archcollege.com
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QQ:359440856 或微信: jzxy-gtn

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2018必威体育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 】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