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中心 我的学堂 我的旅行 退出账号

2018经验谈 不在场的设计者:哈佛GSD-钟思佳

2018.05.21 | 




“一个矛盾的人兼爱文理;既依赖于直觉的确认,又反复在审美经验中寻找证据;既维护程序正义又认为设计的结果可以自证。”

1.png



微信截图_20180524111236.png

钟思佳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景观系

GPA87.4/100   TOFEL106   GRE321+3.5   IELTS7.5  



OFFER(截止发稿前):


哈佛大学GSD MLA I AP

哥伦比亚大学CU MSAUD

加州伯克利UCB MLA II

华盛顿大学UW MLA II

弗吉尼亚大学UVA MLA




我想景观设计师或许都有一种朴素善良的英雄主义。


这也是对我作为学生而言的第一个桎梏,在本科的学习中,受益于学制,大一大二接受的建筑学训练,大三大四逐渐过渡到景观设计,除开尺度以及设计手法的变化,其实是连续的思考和实践,关于所谓设计的动机。从一开始绝对理想的“我要…”句式:主观的、外来的和一厢情愿的景观,到放低主观角度,让设计成为使0+0>0的媒介。借力的景观最终呼应设计师的“不在场”,这也成为了我作品集的主题。



2.png





一个矛盾的人兼爱文理;既依赖于直觉的确认,又反复在审美经验中寻找证据;既维护程序正义又认为设计的结果可以自证。所以我选择了Landscape Architecture作为专业,并一直在摸索一种有效的平衡,让生活和设计成为相互的驱动力而不是内耗,就像我想在设计者与使用者之间达到的连结一样。

 

从康、路易斯巴拉甘到斯卡帕和奥姆斯特德,每次都为Salk Institute的神性永恒而感动,我意识到景观唤起的是普遍意义上人类内心情感和环境的共鸣。迅速度过了阅读大师作品的饥饿期,然而一个浅显的问题是:如何应对日常而多变的生活?毕竟生活不只是那些超越性的时刻。还是在大二,这直接转变成我对“景观平面可靠性”的怀疑,于是尝试从不同角度例如剖面出发、叙事出发,在人尺度形成自下而上的方案,站在使用者的角度理解景观。回想起来这些并不鲜见的思考,是我设计动机的第一次转变,那时候做方案的并不是我,而是设想中进入景观的“他者”。

 

大三时因为持续的低迷,迫切需要短暂的抽离,来反观中尺度设计中已成习惯的判断,因此选择了去香港理工交换一学期。在扎哈的赛马会楼中度过了一学期。

3.png

赛马会楼窗外

4.png

属于EID10F

5.png

还原卡尔维诺invisible city的模型

出乎意料地,另一个体系中自由度极高的选题、设计思路和方法让我回到了极度主观的状态,还记得来自AA建筑联盟的tutor在选题研讨结束之后说just go crazy and keep working,那是抛开范式以及“每一条线都有理由”的实验,尤其是tutor对于真实材质和比例的模型、穷尽列举原型的要求,让我体验了手先于脑的设计过程,最后这个侧重methodology的项目也放进了作品集。

微信截图_20180524111347.png

中期评图

微信截图_20180524111414.png

各种表现手法

9.png

可爱的朋友们

回到上海是六月中旬,地理坐标的频繁变动同时带来了令人振奋的新鲜和低归属感,模糊地感觉到去另一个国家继续学习的吸引力:打破comfort zone之后,也许发现“不可能”其实变得可有可无。

 

后来度过了暑期实习和韩国竞赛,认识了许多有意思的人。九月底终于开始作品集特别感谢对我“逃避有用”心态进行鞭挞的朋友。基于散漫的性格,在同学的介绍下找到RAC,和学校相似的studio制让我又找到和小伙伴熬夜的感觉,这里想说,申请过程信任老师也要信任自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从完全客观到彻底主观的极端,两种介入态度仿佛对立的镜子,我希望在“主客观之间无限的映射和加深”中找到设计合宜的位置:设计者不再自说自话或消极以对,而与使用者一同参与到积极的建设中。因此我的主题是设计作为媒介,用问题解决问题,发掘现有因素之间互相影响的可能。中立的景观不再是外来者,而是场地自发的互动应对机制。让景观变的智能,赋予它在场地中独立思考的能力。 



1Replace The Void ——太湖西山矿坑更新项目


背景:第一个项目是对太湖西山废弃矿坑的改造,如何解决工业遗存带来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在前期调研中,我注意到当地的社会新闻:存在长期从上海通过水路运输大量城市生活垃圾至西山,并就地填埋的地下运营链条。


分析:存在即合理,综合环境优势、有利的区位条件与社会机制,我想探索一种新模式,利用矿山废弃工业进行垃圾填埋,在修复地形的基础上再实现景观化。两个消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形成触媒,轻巧、高效地满足景观的社会需求。


微信截图_20180524111524.png

from Sijia Zhong

策略:经过分析,我希望逆向还原采矿流程,用同样的机制将往外运变为往里填,同时实现工业的再利用和对地形的修补。设计在宏观语境中是不作为的,但以杠杆的角色撬动了场地复苏。同时具有时序性的产业转换满足现阶段生产发展需求,并为当地带来持续的经济效益。

微信截图_20180524111701.png

from Sijia Zhong

22.jpg

from Sijia Zhong



2To The River —— 滨江生态绿地项


背景:第二个项目提出了一种结合水处理的滨江绿地设计,思路简单直接且理想化:现行的公园体系并没有改善居民生活质量,问题不在于人均绿地率而在于到达绿地的途径


分析:我设想了垂直江面方向的快速绿道系统。这个想法来源于对生活区基础设施的调查,居民试图以最快最便捷的方式排放污水,而高利用率的绿地正需要这样的可达性借用居民自发的措施,同样的路径因为快捷的特质,成为解决双重困境的手段。


33.jpg

from Sijia Zhong

策略:因此,我在水处理的路径上叠加了城市肌理的延续,六个不同的公共空间指向宽阔的江面,这个稍显浪漫主义的架构原本企图将公有空间按需分配给社会单元,当然我更多的把它当成是一次探讨,关于情感上乌托邦式而使用上科学行之有效的愿景。

微信截图_20180524111803.png

from Sijia Zhong

44.jpg

from Sijia Zhong



3Reframe The City —— 城市空间概念设计



前三个项目是尺度上从大到小的景观设计,最后私心放了交换期间的研究型项目。记得第一次和陈忱老师沟通时候,我并没有放这个设计的打算,因为它是对个人方法论的探索,非常主观且一定程度上是没有结果的。但老师认为正是过程赋予了其意义,整个项目更多是一种纪录和陈述


背景:studio的主题是cinematic architecture衍生的the complexity of space,切入点是电影的non-linear narrative


分析:我试图从电影胶片放映的原理上分析它如何达到物理时间和叙事时间的跳切是否存在一种从图像到三维真实的合理转换?因此,我借题研究了视觉与景观感知的关系。结合电影放映方法和对传统山水画中moving-perspective的研究,通过轴测(代表对三维空间的真实记录)和透视(代表人观看瞬间的画面)的相互转换,重组对空间的感知。

55.jpg

from Sijia Zhong

66.jpg

from Sijia Zhong

仍然受电影镜头组合的影响,在collaging scenes的概念空间设计中,以流线为主,将运动中经过的剖面折叠并置,变换的透视模糊了真实的空间方向。通过这样的训练,我学会转化设计语言,将片段式的经验最大限度地拓展为可感可知的空间。

1212.jpg

from Sijia Zhong

77.jpg

from Sijia Zhong





像一个朋友说的,申请不论借鉴了多少他人的经验,永远是小马过河之感,有过犹疑,有过对专业方向的不确定,事实上没有人会毫无偏差地做出选择,而且从始至终坚定不移。在整个过程中感谢老师家人和朋友,这条路还很长,走得磕绊但仍然年轻。


最后,设计对我而言,是一个“逆熵”的过程。总有人做着趋害避利“吃力不讨好”的事,他们超越左派右派或者更重要的划分原则。我仍然相信这种朴素善良和必要的社会责任,所以也愿意让这个世界的熵,增加得慢一点。



0条评论

media@archcollege.com
来稿须知 关闭
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非常欢迎各类投稿。
几点简单的来稿须知,望您耐心读完。
来稿要求如下:

● 作品类稿件

1、高清项目实景照片/效果图/模型照片/手绘草图
2、高清技术图纸,如:分析图/主要平立剖/总平面/关键节点详图
(图片要求:无水印,格式为JPG,图片分辨率72,宽度大于1200像素)
3、详实的设计说明800字左右(word格式)
4、真实准确的基本项目信息
5、如有项目视频,请提供高清项目视频
6、贵司的LOGO、官网相关信息。(用于注明文章出处及作者)

● 其他稿件

1、配图清晰且无水印图片
2、内容有趣有料,文字流畅通顺。
3、作者姓名,若有公号请提供公号名称及LOGO
我们的编辑将在收到稿件后的3个工作日内审稿并与您取得联系,如果没有刊载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您答复。
投稿邮箱:tougao@archcollege.com
如有其他疑问请加QQ:359440856 或微信: jzxy-gtn

APP

为建筑师而打造的精品应用

2018必威体育下载
close
社交账号登录
close
close
close
欢迎加入【 】
快去完善你的个人信息吧!
完善资料
等下完善
close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