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BD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0 Sep 2024 01:15:2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GWP 新作 | “无限流动”— 东莞CBD示范性立体停车楼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7/4781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7/47818.html#comments Thu, 23 Jul 2020 01:33:27 +0000 其全球.jpg

效果图 © GWP Architects

GWP以国际竞赛第一名获得项目设计权

GWP团队的设计用“无限流动”的概念把停车、人车动线和商业布局巧妙的匹配,把功能和优美的建筑形态完美的融合,未来将成为东莞具有标杆意义的停车楼作品。

 —— 刘波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东实集团董事长


 1  项目背景:CBD试点项目

image.png

区位图 © GWP Architects

image.png

区位图 © GWP Architects

东莞停车楼基地规划面积484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575平方米,是东莞城市形象更新、舒缓城市交通压力的第一个试点停车楼项目。该项目的选址位于莞城区石竹路与体育路交界处,属于东莞市一心两轴的重点核心城区。基地周边绿色景观环绕,距离东莞市政府直线距离约200米,并且周边集合了市政府行政、办公、商业,酒店等城市功能,是展现东莞城市文化的重要场地。

该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有停车位不够,地面道路占用停车等多重交通隐患的问题。GWP团队从项目的实际功能需求出发将创新型的设计理念与城市新地标的整体形象相结合,力图在解决该区域停车拥堵问题的同时为都市通勤者构建一种便捷舒适的交通体验;创建一个令人们可驻足停留的城市新场所。


 2  设计构想:无限流动

image.png

概念图 © GWP Architects

image.png

概念图 © GWP Architects

概念图 © GWP Architects

本案概念灵感结合了东莞水乡独特的蜿蜒水脉以及项目地所在的“一心两轴”核心位置,提出以延伸的两条城市主干道汇为流水灵动般的丝带,将周边无序停车的现状重整梳理、扭转、构建成停车楼的空间与表皮语言;以无限流动回旋的趋势组织车行动线;从而,两条各具动感的曲线螺旋上升交汇而形成停车楼整体如城市雕塑般的建筑形象。 

该项目的设计以停车楼独有的车流动线作为牵引力,通过楼体持续循环产生体量,最后,以场地的几何形状进行优化和变形,得到纯粹、简洁的建筑形态。连续且循环的立面“丝带”环绕贯穿建筑的每一个角落,孕育出一系列丰富且多样性的空间形式,在视觉上从内到外地创造出与周边城市环境相融合的建筑语言—享受宁静也尊重并提升周边环境的价值。

image.png

效果图 © GWP Architects

image.png

效果图 © GWP Architects

“我们想给东莞这座城市带来一些充满生命力的设计,这个建筑就像是这座城市的空间雕塑,为这里的人们赋予空间的愉悦及增添对城市的归属感。”

  — 张国威 John Zhang(GWP主持建筑师)


3  外立面设计:动态曲线与诗意表达

image.png

分析图 © GWP Architects

image.png

GRC节点图 © GWP Architects

image.png

GRC节点图 © GWP Architects

立面设计上团队延续了流水的灵活性,使用了富有动感且轻盈的线性语言,通过连续白色丝带局部转折循环,蜿蜒起伏,层层叠升,形成立面流动变化的美感。在外立面材料的选取上使用GRC呈现出流动曲线独特的肌理,进而与广袤的大地合而为一,互为彼此。日升东方,停车楼将在光影的变化下显现出建筑的柔美,创造一种独特的诗意;华灯初上,随着丝带的流动点亮黑夜的灯光,立面将呈现出蜿蜒起伏流动的变化效果,成为人们归家路上一道亮丽的城市雕塑风景线。


 4 高效结构与独立流线


image.png

image.png

分析图 © GWP Architects

设计团队在建筑西南段采用了极富表现力且节省空间的螺旋坡道结构,将车辆高效快速的从一层引入六层,大大提高了停车的效率。同时,螺旋坡道与外立面无缝连接,实现了建筑外观的高度统一与延续性。建筑采用斜板停车结构,以一个倾斜盘旋车道为核心,环绕与贯穿了所有的内部空间,车道主要供车辆的上下行,而车道的两侧为停车区域。根据数据测算,斜板停车结构比平通的平板停车结构利用率提高了30%,可以增加25%的有效停车位,从而更加巧妙高效地解决了本案周边市中心地区一位难求的停车拥堵问题。

image.png

分析图 © GWP Architects

在平面动线设计上采用了人车分流,并针对所有的车辆类型设置了独立的流线系统,主要分为商业车辆流线,社会车辆流线与微巴车辆流线,以保证面对停车场内突发事件的灵活应对。同时无限循环的流线内部设有自然光线可穿透的中庭空间,极大的丰富了人们停车后的视觉体验与促进提升了停车楼内部的空气流通。由车辆行驶带来的汽车尾气经由自然呼吸的中庭空间输出到室外,周边的氧气通过丝带环绕的缝隙补充进来,从而形成了空气的良性循环。

image.png

效果图 © GWP Architects

效果图 © GWP Architects

停车楼项目需要在极其有限的场地条件下,通过创造性设计思路解决项目的动线组织,停车数量,建筑形象,以及商业功能需求等综合问题,尺度虽小但却非常考验设计师解决复杂综合问题的能力,GWP团队提供了一个可平衡这些难点的独特方案,我们期待项目实施落成。

 ——梅友尧,东实集团规划管理经理,注册城市规划师


5 公共商业空间

在项目的功能方面经过与业主方的多次讨论与论证,设计团队将首二层、负一层及屋顶打造成公共商业空间,为人们在往来停车楼的过程中创造可供停留和体会建筑与城市互动的场所。其中,首二层及负一层为集中商业区域,空间布局可根据需求灵活分割或形成整体零售空间,以便容纳大型业态。设计团队在首层设置南北贯通的步行架空走廊,连通中央广场与南侧的城市公园。开放性的空间使其成为城市慢行系统中的一处有趣节点。而屋顶则被规划为特色商业空间,成为极具吸引力和创意思考的第五立面,与周边景观形成连续的视觉体验和呼应。打破传统对停车楼空间的认知,该停车楼不仅仅实现了在功能上满足车辆的临时储存容器需求,更是产生一个城市新型社区空间和人际关系的发生场所。

效果图 © GWP Architects

效果图 © GWP Architects

image.png

停车楼首层总平面图 © GWP Architects

image.png

停车楼负一层平面图 © GWP Architects

image.png

停车楼二层平面图 © GWP Architects

image.png

停车楼四层平面图 © GWP Architects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停车楼立面图 © GWP Architects

image.png

停车楼剖面图 © GWP Architects

image.png

停车楼剖面图 © GWP Architects

现场图 © GWP Architects


项目地址:中国,广东,东莞

项目年份:2019年设计,2020年7月动工

建筑面积:20575㎡

建筑设计:GWP Architects, 源尚设计咨询(香港)集团有限公司

主持建筑师:张国威 John Zhang

项目投资:东莞实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总承建商:东莞市莞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施工图:东莞建青建筑设计院

主建筑材料:混泥土,GRC,玻璃


主创设计师

Guowei Zhang(John)

GWP事务所合伙人 / 主持建筑师 / 总裁 

哈佛大学华南校友会董事

华英会DEC青年设计发展计划主席


设计哲学

以诗意栖居,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传递源自东方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融合的设计研究与实践。从研究中思考设计的深度与广度,从多元化的探索中寻求最好的解决方案,并实现项目综合价值平衡的均好成果!


主持项目曾获奖项

2020美国MUSE建筑设计奖最高奖项-铂金奖 (美国)

2020 MUSE Design Award: Platinum Winner (US)

2020 德国标志性设计大奖-创新建筑奖 (德国)

2020 ICONIC AWARDS: Innovative Architecture-Winner (Germany)

INSIDE 国际设计奖 (荷兰)

INSIDE World Festival of Interiors(Netherlands)

世界室内新闻杂志大奖 (英国)

World Interior News Awards(UK)

2019年巴塞罗那设计周最佳设计奖 (西班牙)

2019 Barcelona Design Week – Best Design(Spain)

REARD 全球地产设计大奖(中国)

REARD Global Design Award (China)

2019年圣彼得堡设计周最佳设计奖 (俄罗斯)

St. Petersburg Design Week 2019 – Best Design(Russia)

美国《室内设计》杂志 BOY (Best of Year) 室内设计奖(美国)

BOY (Best of Year) Interior Design Award(US)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7/47818.html/feed 3
建筑师,跪着活下去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3/43781.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3/43781.html#comments Tue, 19 Mar 2019 07:20:32 +0000 你们都知道,自信是人类最大的仇敌。

莎士比亚

《麦克白》

1552979907686.gif

怎么样才能表现的像一个成熟建筑师?

最简单的,无论聊什么都以

“现在建筑业不好干啊~”开头。

注意语调要轻,以聊天对象刚好能听见为准;语气要无奈且坚强,配合眉头紧锁、缓缓摇头效果更佳。

1552979907948.gif

但说实话,就算把眉毛都拧成了麻花,建筑师也很难得到同情,因为我们并不是食物链的最底层。

你抱怨的熬夜加班,你牢骚的甲方变态领导冷酷,你忿忿的尾款拖欠设计费太低,甚至你无奈的大环境不好小环境疲软,其实都没有让你衣食不保、揭不开锅。

只不过是没有达到你想象中的暴富人设。

1552979908064.jpg

毕竟,我们这个行业里最不缺少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成功传奇”——什么顽劣少年一夜爆红、自学成才横扫千军、设计鬼才月入百万等等。

总有一款适合你。

于是,怎么摆出个销魂的设计pose,成了比设计本身更令人兴奋的事!

没有普利兹克的命,却得了全身普利兹克的病。

oma的分析图、妹岛的小黑人、盖里的软件、伊东的模型,特别是再来个哈迪德这种没有建成项目就得奖的,更是一针鸡血直冲脑门。

且不说普利兹克,1000个建筑师里能有一个成名成家的就算不错了,倒掉的那999个各有各的奇葩死法。

说白了,

你可以选择怎么死,就是不知道怎么活。

1552979909030.jpg

比如下面这个死亡任务书。

字面很简单:

在一个长250米,宽30米的基地里设计一个500户的公寓楼。

1552979909113.jpg

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东西都不复杂,但致命。

就像这个设计。

排个单廊式的长这样

1552979909209.jpg

排个内廊式的长这样

1552979909321.jpg

这特么什么鬼?

不就两刀片吗?

是暗示我一片寄甲方,一片割自己吗?

1552979909410.jpg

这个时候你说哪个普利兹克pose能救你?

围观你怎么死的倒是有可能。

我不是在开玩笑。

这个项目位于韩国首尔龙山国际商务区,你要是经常浏览建筑网站,就应该知道泡菜人民请了多少建筑大师来建设这个CBD——总体规划是里伯斯金弄得,在里面盖房子的都是SOM、mvrdv、big这个level的——真·神仙打架系列。

而我们的这个死亡地块就位于龙山CBD的——

边缘上。

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地块编号R6,于是就叫R6项目。

虽然不受待见,但里伯斯金大师定的规划条件却一样都得跪,比如不能低于100米。

1552979909792.jpg

所以,现实就是你做的再好也不过是旁边一群大佬的跟班,但如果你做不好——那就等着被围观群嘲吧。

当然,你还可以直接选择放弃——

以自杀抵抗他杀。

1552979909929.gif

如果不想死,那就只能跪着活下去。

收起所有的理想理念理论支撑,这玩意儿现在就一个问题:

怎么把这个刀片地上建个楼,还得至少100米?

首先,让我们把这个刀片立起来,符合了规划要求再说。

1552979910321.jpg

但现在这个小身板,192米的大个子才10米进深,吹口气儿就能倒了。

那怎么才能吹口气儿不倒呢?

重点来啦!

答案就是您往里面吹气儿啊~

基本原理等同于吹气球。

我国民间也管这种行为叫做“打肿脸充胖子“。

可吹了气的建筑也只是虚胖,不是strong。

一个高宽比20:1的天井,那不就是个烟囱吗?

1552979910931.jpg

好了,让我们打起精神,

继续为采光和通风奋斗!

如果一个人上下一样粗,有点虚胖,身材像个烟囱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游泳健身了解一下?

建筑也一样。

减掉肥肉,增长肌肉,凹凸有致就是好身材。

把建筑分组成再错动拉伸体块,让光线从不同位置进入庭院。为了让建筑身材均衡,东西两侧同时拉动。

拉动后去除建筑侧面部位遮挡的体量,进一步改善通风和采光。

至此,建筑原有的一个高深庭院被成功划分成了七个多层建筑浅庭院。

1552979911489.jpg

有了光线充足的庭院,在庭院周围设置促进社交活动的挑台以及屋顶平台——不过这里真的忍不住要吐槽,这些所谓的社交小盒子,真的不是因为户型太小所以搞了点公共客厅吗? 

不管怎样,不管牺牲了多少idea,跪了多少条条框框,方案总算完成了——

这就是由REX设计的

首尔龙山国际商务区“R6”项目。

1552979911961.jpg

站在一群神仙方案旁边也不算丢人了。

1552979912074.jpg

但最后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没解决——

您的好友结构师正提着七尺长刀赶来。

鉴于结构小哥都是严肃正经的理工直男学霸,所以下面这段也很严肃很正经——请大家谨慎食用。

1.先明确建筑的受力分布特点。建筑的造型使建筑体量分成悬挑区和承重区。

1552979912464.jpg

2.悬挑区和主体承重区的交接位置所需要承受的负荷非常大,因此在主体承重区与悬挑区交接处设置竖向核心筒,厚重的核心筒为悬挑体量提供坚实的支撑。

1552979912572.jpg

3.再结合核心筒布置建筑的竖向交通。

1552979912673.jpg

4.如何解决巨大悬挑体量的受力问题成为了设计的又一个难题。常规的框架结构无法支撑这么巨大的悬挑,因此需要加入斜向的拉接构件。

1552979912810.jpg

斜向的拉接构件组合成网格,从建筑主体延伸到悬挑部位,主体拉起每个凸出的体量。为了减少对室内空间的影响,斜交柱网布置在内侧,靠近走廊的位置上。

1552979912911.jpg

斜交柱网+核心筒的巧妙布置,共同解决了建筑的悬挑难题,核心筒和斜交柱网的组合逻辑如下:

1552979913053.jpg

我们把这个看起来非常复杂的结构组合根据其受力分布进行简化,让大家便于理解:

1552979913193.jpg

在这栋建筑中为了增强结构的整体性,建筑师将承重区的斜向结构和悬挑区的斜向结构进行了整合,两者通过核心筒的连接合为一体,斜向结构的网格化缩小了构件的尺寸,减小了对室内空间使用的影响。

还有什么可说的,继续跪吧——

让我们跪谢结构师仗义出手~

1552979913283.gif

现在是不是越看这个方案越顺眼啊?

其实我一直也想说服自己这是一个完美的设计。可是建筑体块的拉伸和分组,以及结构的网格化都使得每个户型都必须严格遵循网格化的平面——换句话说,这栋楼里的户型都是且只能是个火柴盒。

如果说前面所有的妥协都还算跪着活下去,那对户型的妥协就真的是跪了——只是把分隔卧室和客厅的墙体设计成了可移动和具有收纳功能的形式,象征性的抢救了一下——基本就是放弃治疗了。

这点八袋漂白粉也洗不白的。

最后看一遍完整的设计过程:

1552979913789.gif

这个方案没理念没理论没理想,每一步都是在挣扎妥协跪,唯一的追求就是“活下去”。

最终的结果也不是喜闻乐见的逆袭成功大团圆,缺点瑕疵都很明显。

但这可能就是大多数建筑师的日常。

笑着、哭着、跪着、跑着、努力着、坚强着——

活下去。

恩格斯说过:“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某一种神圣事务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消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

这大概是所有伟大艺术家的本质,只有砸掉铁链才能得到全世界。

但不是每一次亵渎都是进步,不是所有的秩序都叫枷锁,

也不是所有伟大的建筑师都是伟大的艺术家。

让建筑能够被建造起来是每一个设计者的基本素养,再不食烟火的建筑师也得尊重这一点。

毕竟,92岁的多西和88岁的矶崎新已经证明,

活下去,才有可能伟大。

1552979913912.gif

本文感谢大师姐林雅楠的文案撰写和指导

本文图片[1] [3] [4][5][6] 

来自https://rex-ny.com/

[2]来自http://www.chinabuildingcentre.com/show-6-3525-1.html

其余分析图与动图全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

1552979914023.jpg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3/43781.html/feed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