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UA建筑师事务所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Wed, 27 Nov 2024 12:51:35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去医院化:一座温暖的白色城堡-安康市高新医院 / UUA建筑师事务所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7/5363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7/53630.html#comments Mon, 01 Jul 2024 15:28:17 +0000

△安康市高新医院实景图概览

“仁医向心,白鸽飞扬,无影灯下,你是唯一的光。”

安康高新医院——电视剧《白色城堡》取景地

01 项目背景:

城市中一座温暖的“白色城堡”

△ 城市中的“白色城堡”

安康市高新医院,作为一所国家高新区内的一流综合性公立医院,致力于为区域内外的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医院同还注重医养结合,打造国际化、标准化的医养综合体,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健康需求。

△ 城市中的“白色城堡”

在常规医院设计中,由于人文关怀的缺失,导致了医疗类建筑的外观和空间给大众留下冰冷刻板的印象。我们认为医院空间环境应该是充满人文温度与情感关怀,所以在满足功能需求之上,我们希望建筑形象达到“去医院化”的目标,同时传达出安心、安静、友好的建筑空间态度。

△建筑外观低饱和度的“白色城堡”

UUA建筑师事务所负责建筑整体形象及附属构筑物的设计,凭借丰富的幕墙设计经验和深厚的技术功底,医院外观整体上采用稳重有信赖感的造型,为市民打造有温度、有亲和力的现代化医疗建筑形象,也成为了热播剧《白色城堡》的取景地。

△ 绿意之上的“白色城堡”

02“去医院化”的亲和形象

△裙房与入口形象

△住院部夜景

医疗建筑的设计不仅仅是功能性的体现,更需要关注使用者的心理感受。UUA在设计安康市高新医院时,始终强调“去医院化”理念,通过一系列设计手法,减少传统医院带给人的压抑和冷漠感,增加人文关怀,使医院环境更加温馨舒适。

△连续的裙房

△白色基调的外观线条

首先,UUA在色彩选择上采用白色作为主体色调,体现光影的质感;同时以暖灰色作为辅助色,增加色彩层次,让建筑更加温暖。

△白色基调的外观线条

△门诊部入口

此外,UUA也注重建筑灯光与标识的引导性,使其在视觉上与建筑统一,同时又能够为患者提供了明确的视觉导引,提升了整体就医体验。

△风雨连廊

在建筑设计上,UUA也十分强调与景观的融合,充分考虑建筑入口与景观的协调,建筑构筑物与景观流线的结合,实现了外部流线全程覆盖风雨连廊,从城市道路下车到步行入院全程无日晒雨淋。

03“绿色宜人”的庭院边界

△内庭院景观

建筑内庭院主要考虑景观与室内空间的融合,首层的落地玻璃,让庭院景观渗透到建筑首层空间内。建筑与景观之间采用简洁柔和的界面,使得建筑内庭院景观成为视觉的核心。

04 完整性:标识与附属构筑物的一体化设计

△ 门诊标识与雨棚的关系

标识系统一体化设计:标识系统与建筑设计的统一尤其重要,既要有清晰的引导性,又需要跟建筑风格相一致。UUA对标识系统的风格样式,以及标识系统与建筑主体和城市空间的关系进行了细致地推敲,通过对字体、尺寸、位置、材料、工艺和灯光的控制,实现了醒目、实用、和谐的设计目标。

△急诊标识与雨棚的关系

△ 夜间标识变为红色

日夜两套标识色彩:为了兼顾夜间就诊病人的导引需求,标识系统采用了日白夜红两套光源,提供全时的清晰引导。

△ 门诊主入口的灯光设计

门诊主入口灯光设计:主入口灯光设计是建筑形象塑造的一个重点,UUA通过幕墙一体化的泛光照明设计,在门诊主入口形成了线阵式的指引性灯带,结合景观水面的反射,清晰明确地将人流引导至门诊大厅。

△ 裙房灯光设计

裙房灯光设计:裙房首层采用连续挑檐,其下方的外缘置入一条连续的暖光灯带,在近人尺度上实现照明,同时形成建筑上冷下暖的对比,和谐而不显夸张,与景观自然融合。

△车库入口(附属设施)设计

附属构筑物:除主体建筑以外的附属构筑物,如车棚,地库出入口,配电房,大门等,也是对建筑完整性把控的一个重要环节。UUA采用了统一设计手法,使得园区的整体形象与体验更加一致。

05 幕墙设计: 模数化与落地性

△住院部立面实景图

幕墙作为建筑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建筑的美观性和实用性。UUA在安康市高新医院的幕墙设计中,采用了模数化设计理念,不仅提高了设计的标准化程度,还在施工过程中具备更高的效率性、经济性和品控性。

△医院外墙施工中照片©UUA

细部设计是建筑完成度的保障,在设计阶段,我们与幕墙厂家以及主体施工单位密切合作,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在设计阶段予以解决。通过一系列幕墙节点的控制,让设计、生产和安装能够无缝对接,使得建筑方案能够在施工中得到高水准实现。

△建筑细部01-裙房细部节点与实现©UUA

△建筑细部02-门诊细部节点与实现©UUA

△建筑细部03-塔楼细部节点与实现©UUA

△建筑细部04-内院细部节点与实现©UUA

△ 建筑细部05-内院细部节点与实现©UUA

同时,我们还注重在施工过程中的有效沟通和质量控制,通过与施工团队的密切交流,确保每一个设计细节都能被准确理解和执行,再通过定期的现场检查,及时发现和更正问题以符合设计要求。正是这种对细节的严苛要求和精细管控,使得安康市高新医院以高水准的落地性,成为一座集人文关怀与现代科技于一体的标志性医疗建筑。

△临街视角

△鸟瞰视角

06  小结

△整体沿街人视

2024年安康市高新医院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其先进的医疗设施、专业的医疗团队以及人性化的环境,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参观与学习。UUA与合作团队一道,在本项目中成功实践了“去医院化”的设计理念,同时也为探索未来的医疗建筑设计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参考。我们希望在医疗建筑设计领域继续探索和创新,让疾病诊治与心灵疗愈得到同等关照。

07  项目视频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安康市高新医院一期

项目业主:陕西安康高新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陕西安康

项目规模:115,000㎡

项目时间:2019/06 – 2023/11

外观设计:UUA建筑师事务所

标识系统与附属构筑物设计:UUA建筑师事务所

主持合伙人:李泳征,李其郅

设计团队:邓亮,张艺豪,吕延锋,贺文博,马兴华,杨波,王发路

项目管理团队:杨立平、余尚成、杜坤富、姚锦奎、丁辉

主体设计院: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室内设计:J&A杰恩设计

建筑摄影:直译建筑摄影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7/53630.html/feed 0
兰花阁:九流渡滨河艺术街区 / UUA建筑师事务所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2/5306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2/53060.html#comments Tue, 05 Dec 2023 13:21:18 +0000

△ 九流渡滨河艺术街区 ©直译建筑摄影

九流渡滨河艺术街区由UUA设计合伙人李泳征和管理合伙人李其郅共同主持,历经5年的设计建造,于2023年9月竣工交付。项目位于浙江绍兴镜湖新区九流渡河畔,建筑与景观采用流动感的形态回应江南水乡的蜿蜒肌理,以一种柔和的方式嵌入到城市空间。

1.0 项目背景

绍兴镜湖新区是市行政中心所在地,也是绍兴的经济、文化和体育中心。镜湖区域水系盘错,生态环境极佳,绿意盎然的场地环境具有启发性。本案位于镜湖新区核心地段,毗邻金融办公区,与绍兴市行政中心和绍兴市图书馆隔河相望,位置重要且敏感。

△ 航拍照片:城市肌理©直译建筑摄影

项目在建筑规模上强调低密度、低高度和景观化;在功能业态上定位中高端商业配套,其中地上三层以服务型商业、餐饮和精品酒店为主要业态,地下一层布置车库,局部设置夹层为地上餐饮提供后勤服务。

△ 低密度、低高度、景观化©直译建筑摄影

2.0 共鸣:地理特征与文化符号

“作为此片区之中我们的第二个项目,本案赋予我们一个独特的机会,可以真正地从城市视角来审视设计:怎样嵌入城市肌理?怎样缝合周边地块?怎样引发市民共鸣?”——李泳征

俯瞰镜湖新区,蜿蜒的水网与崎岖的地块共同构成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的城市肌理。聚焦场地周边,西侧为高度100m以上的金融建筑群,东侧隔河而立的是近30m高的绍兴市图书馆,因此场地形成了一处“城市河谷”。

△ 城市河谷©直译建筑摄影

UUA采用景观化的设计策略,塑造出流动感的建筑裙房以及场地景观,同时引入五座“三瓣兰花”形态的“兰花阁”,以清晰的建筑语言呼应绍兴水乡的地理特征以及培育兰花的文化传统。同时,本案也以优美的顶部形态,成为周边高层建筑俯瞰的风景。

△ 流动感的建筑及景观©直译建筑摄影

3.0 对话周边建筑

项目地块狭长且尺度巨大,南北跨度约280m,东西跨度约70m。场地四周分别临近不同功能性质的建筑群落。因此本案需要承担起复杂的过渡角色,有效缝合周边地块。

△ 场地周边各异的建筑群落 ©直译建筑摄影

场地北邻绍兴市行政中心,位置重要且敏感,因此场地北侧放置两栋“兰花阁”单体,以低密度、低高度的形态,降低对行政中心的视觉干扰。场地南接苏宁广场购物中心,因此场地南侧以连续的裙房托起三栋“兰花阁”,提升商业密度,承接商业人流。

△ 北疏南密的建筑布局  ©直译建筑摄影

场地西侧坐落着同为UUA设计的双擎大厦,其主入口面向东侧的河流。为协调两座建筑的空间关系,本案设置轴线广场,对位双擎大厦主入口。广场两侧均衡布置建筑形体,形成经典的建筑空间序列。此外,本案还沿轴线将河岸做内凹处理,引水入湾。

△ 与双擎大厦的对话  ©直译建筑摄影

场地东侧隔河而立的是绍兴市图书馆,本案采用与之相同的白色主调与流畅线条,形成建筑语言上的呼应。

△ 与河对岸图书馆的对话  ©直译建筑摄影

4.0 亲水空间的营造

场地原始岸线近乎于直线,枯燥乏味。为了增加滨河空间的活跃度,UUA对原始河岸线进行调整,塑造出内凹外凸的动感岸线。凸出原始河岸的部分采用架空平台,保留原始河堤,避免填河造成的工程代价。

△ 岸线调整(橙色部分为新增架空平台)  ©UUA

△ 新岸线与架空亲水平台 ©直译建筑摄影

依据片区大规划,本案沿河设置了3米宽的滨河慢行道,全程无障碍,满足散步、慢跑和骑行的需求。慢行道在南、北两端通过桥下栈道连接到临近地块,形成连续的慢行系统。

△ 滨河慢行系统 ©UUA

△ 滨河慢行道与桥下栈道 ©直译建筑摄影

此外UUA从城市空间出发,在城市道路和河流之间建立两个广场与一条通廊,形成周边片区与滨水景观的相互渗透,营造出一个更包容的亲水城市空间。

△ 亲水通廊 ©UUA

△ 周边片区与滨水景观的相互渗透 ©直译建筑摄影

5.0 几何控制下的形态

几何控制是对建筑形态的一种技术性回应。本案设计的难点在于协调地下车库的规整轴网与地上建筑的自由形态。UUA采取的方式是在地库轴网的基础上,用直线和相切圆弧的方式绘制出地上建筑的轮廓,形成看似随意,实则理性的几何控制。

△ 建筑形态的几何控制  ©UUA

△ 理性控制下的自由形态 ©直译建筑摄影

五座“兰花阁”分为三大两小的两种尺寸型号,通过镜像、错位与高差形成丰富的建筑形态。每个“兰花阁”亦是通过严格的几何控制得出楼板控制线、玻璃幕墙控制线和外格栅控制线。

△ 大兰花阁的平面形态几何控制  ©UUA

△ 小兰花阁的平面形态几何控制 ©UUA

“兰花阁”的外格栅的形态控制以1/6圆周,即60度为一组团,形成一组连续的变化趋势。再通过组团的反复镜像,实现了“兰花阁”的起伏形态。

△ 大兰花阁的外格栅形态几何控制 ©UUA

△ 大兰花阁的外格栅形态几何控制 ©UUA

△ 起伏错落的兰花阁 ©直译建筑摄影

6.0 幕墙细部

基于几何控制线,UUA对建筑幕墙进行细化,在设计层面上确保建筑的高完成度,为后续的施工图单位和幕墙公司提供详细的深化设计依据。

作为幕墙中最为重要和显著的元素,外格栅的内芯为圆形钢管,起到结构作用。外层由半圆弧的实面铝板和矩形的穿孔铝板组成。其中穿孔铝板采用渐变的孔径,形成虚实的过渡的效果,丰富了建筑的细节体验。外格栅的设置还起到了对室内遮阳,对周边环境过滤自身玻璃光污染的作用。

△ 裙房墙身细部 ©UUA

△ 裙房近景 ©直译建筑摄影

△ 兰花阁墙身细部 ©UUA

△ 兰花阁近景 ©直译建筑摄影

△ 外格栅细部 ©UUA

△ 外格栅近景细节 ©直译建筑摄影

7.0 总结与展望

UUA以情感共鸣作为设计切入点,为建筑赋予“温度”;以基于几何学的整合式设计为方法,推动建筑整体与细节的同步深化,最终实现建筑的“精度”。在人文温度与技术精度的统合下,随时间的积淀和人气的聚集,九流渡滨河艺术街区将会成为绍兴的新城市地标。

△ 水岸新地标 ©直译建筑摄影


项目图纸

△ 水岸新地标 ©直译建筑摄影

△ 首层平面图 ©UUA

△ 北立面图  ©UUA

△ 东立面图  ©UUA

9.0 视频

△ 项目视频(图片为视频封面)  ©直译建筑摄影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兰花阁:九流渡滨河艺术街区

项目地址:绍兴,浙江,中国

项目时间:07/2018 – 09/2023

项目规模:26,370 m2

项目业主:镜泽地产

建筑设计:UUA建筑师事务所

主持合伙人:李泳征,李其郅,Tim Mason

设计团队:邓亮,贺文博,吕延锋,马兴华,方泓博,夏渤洋

合作单位:绍兴中和建筑设计院

摄影+视频:直译建筑摄影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2/53060.html/feed 0
DT公园西街数字孪生商街更新方案探索 / UUA建筑师事务所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4/52223.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4/52223.html#comments Mon, 03 Apr 2023 14:16:51 +0000 调整大小 首图.jpg

老商业街区的城市更新改造是一个目前比较热点的话题,结合线上线下以及数字孪生等新商业消费元,DT公园西街的城市更新设计具有了“更新”、“数字孪生”、“新消费”等领域的意义。

1、项目背景:核心区,老商业,新机遇

调整大小 城市肌理商圈围绕分析图.jpg

△城市肌理商圈围绕分析图 ©UUA

项目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公园路南段东侧,紧邻朝阳公园西一门,向南可至凤凰中心,向北可至蓝色港湾和好运街。项目基地被朝阳区“一核两带五片区“中三大区的CBD商圈片区、三里屯商圈片区、蓝色港湾片区环绕。该项目拥有极佳的地理位置、消费群体和朝阳公园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基地商圈围绕分析图.jpg

△基地商圈围绕分析图 ©UUA

项目及其周边环境形成了从西向东的城市层次过渡,依次为城市干道、沿街商业、内街商业、停车场、公园绿地、滨水岸线以及公园湖面。这是一种从喧闹向宁静的过渡,也是从人工到自然的过渡。

调整大小 城市肌理层次关系分析图.jpg

△城市肌理层次关系分析图 ©UUA

2、建筑更新:

本项目是基于场地内原有建筑的框架结构,对建筑外立面、内部使用空间和周边景观的一次全方位改造。项目为南段和北段两个独立的框架结构建筑,米黄色涂料外墙上有欧式装饰柱和拱形窗,并且有八个突出的塔楼,整体效果过时陈旧,风格混杂,形象突兀。最为重要的是,原有建筑面向主干道的沿街展示面长达250M。超长的建筑展示面如改造,对提升建筑品质和商业氛围至关重要。

11_1-min.gif

△建筑现状黑白照片 ©UUA

建筑整体更新遵照原有建筑体量和结构,在不加建不做大规模拆改的原则下进行,希望通过对于建筑外观的重塑和建筑内部微商街的营造,重新激活片区的活力,使得陈旧的建筑界面焕然一新,在核心的地段体现国际化的新商业品质,同时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标志性的小型消费类的商街。

△建筑概念模型效果 ©UUA

(1)    沿街立面改造原则

数字化:建筑整体立面更新考虑到数字化媒体的介入,同时又需要考虑幕墙的整体性与立面的完整性,设计在前置将数字媒介与建筑幕墙相结合,使得幕墙与LED等媒体显示在建筑设计前期就整体性考虑,同时避免了后期数字设备的增加破坏既有建筑外立面的情况。

△沿街数字化立面改造效果 ©UUA

整体性:沿街商业面向城市主干道,应强调建筑立面的整体性,符合车行速度下人们对于宏观形象的关注。沿街立面以玻璃和古铜色铝板作为主要材料,形成高端的色调和简洁的形体关系,使人过目不忘。

调整大小 西街12.jpg

△沿街整体性立面改造效果 ©UUA

韵律感:同时,因为沿街商业的超长尺度,所以在保证整体性的前提下如何打破单调性成为了设计要点。我们在八个尖塔部分采用完整的点式玻璃幕墙,尖塔之间用金属拱形窗作为主要元素,并通过改变金属拱形窗的尺寸丰富立面的形态并且富有韵律。

调整大小 西街4.jpg

△沿街韵律感立面改造效果 ©UUA

透明性:由于本项目沿街的人行道较为狭窄,不利于商业需求。我们在一层使用引入通透的玻璃幕墙和金属拱形窗,在视觉上打破了建筑内外的边界,有助于营造商业氛围。

调整大小 西街5.jpg

△沿街透明性立面改造效果 ©UUA

可达性:主体建筑分为南段和北段两个彼此独立的部分。出于商业整体性和流线连续性的考虑,我们在两座建筑之间架设一座步行廊桥,将两座建筑在功能流线和视觉上连接为一个整体。廊桥的沿街面设置数字灯光设备,成为亮点之一。

调整大小 西街6.jpg

△沿街可达性立面改造效果 ©UUA

(2)内街立面改造原则

立面的丰富性:内街临近朝阳公园的自然景观,是人工到自然的过渡空间。在内街立面改造中,我们强调建筑体量的小尺度丰富性,满足步行速度下人们对于细节的关注。我们将内街立面打散,构成一系列凹凸进退、相互错位搭接的小尺度建筑体量,及大地丰富了视觉体验,形成商业小镇的空间感受。

调整大小 西街7.jpg

△内街立面的丰富性 ©UUA

室内外空间的延展性:结合内街立面外凸的形体,二层形成了若干户外阳台,亦可作为外摆或休闲空间使用。三层屋顶露台拥有极佳的景观视野,将分配给主力餐厅和酒吧作为外摆区域。

调整大小 西街8.jpg

△内街室内外空间的延展性 ©UUA

(3)室内空间改造原则

复合业态是提升商业价值的重要前提。一层主要业态为零售、酒吧、咖啡厅和烘焙店。在空间改造中,我们将零售空间打造成无界空间,增强了空间的延伸感,同时也连接起西街与商业内街。二层和三层塔楼分配给不同类型的餐厅,并充分利用延伸阳台和屋顶作为餐厅的外摆区。

aa756b8e7abab8bc23dbc7437063721.jpg

△改造业态示意 ©UUA

3、完成度控制

为尽可能少地减轻对原有建筑结构的影响,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采用幕墙的形式进行改造。我们在设计中,将1.3M定为基础的模数体系,整合了空间、幕墙和灯光,实现了高度预制化的建造模式,极大地节约了将来的建设时间和建造成本。

△建筑立面细节控制 ©UUA

4、数字孪生与数媒介入

Digital Twin(DT) 。Digital代表改造后的商业街将Vr、Ar、NTF与元宇宙等数字媒体融入到建筑和商业的使用中。通过数字高科技设备,增强人们的互动性和娱乐性。在室内,尽可能减少空间的隔断,同时通过材料和灯光效果打造不同类型的无界空间。Twin有两层含义,一方面代表改造后的建筑将数字街区和物理街区相结合,另一方面也象征着南段和北段建筑像孪生兄弟一样联系了起来。

△数字媒体融入商业 ©UUA

5、总体改造效果

△沿街街整体效果 ©UUA

△沿街街整体效果 ©UUA

△内街整体效果 ©UUA

△内街整体效果 ©UUA

6、改造前后对比与愿景

△北侧和南侧马路上人视角度实景与效果图对比 ©UUA

△北侧和南侧马路上人视角度实景与效果图对比 ©UUA

7、小结

DT公园西街数字孪生商街更新方案的探索和设计,是一次传统意义上的城市更新的迭代,它的更新方式除了传统的建筑手段,同时媒体设备在建筑立面和幕墙的整合,导视系统和数字孪生的整合,线下线上的整合,虚拟现实和与增强现实技术的加入,使得公园西街的城市更新在新时代新需求新语境下有了新的呈现。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DT数字化公园西街改造更新方案

项目地址:北京,中国

设计时间:02/2022-11/2022

项目规模:5,000 sqm

建筑改造方案: UUA建筑师事务所

项目策划运营:宥融文投

数字场景设计方案:大韦罗博设计咨询

主持合伙人:李泳征,李其郅

设计团队:张艺豪,邓亮,刘伯宇,贺文博,马兴华,方泓博,吕延锋,赵冰

项目总策划:于震

数字场景主持设计:苏大伟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4/52223.html/feed 0
这可能是小城幼儿园的天花板了:陕西安康高新第五幼儿园 / UUA建筑师事务所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9/5146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9/51466.html#comments Tue, 13 Sep 2022 14:24:44 +0000 B-开阔室外活动3.jpg

安康高新第五幼儿园位于一处高差复杂的坡地之上,四周由高层住宅环绕。结合场地条件和建筑功能,幼儿园以梯田为主要概念,层层设置退台,用户外台阶和儿童滑梯将地面操场以及各层屋顶联通成为一个完整的户外活动场地。在这样的立体空间中‘散落’着各种游乐设施和绿植景观,让孩子在自然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幼儿园主体建筑集中布置在场地的西南侧,从而在东北侧形成了一个开阔的室外活动区域,同时有利于室外场地的遮阳和建筑内部的自然采光,促成建筑和场地的有机融合。建筑界面采用凹凸进退的处理手法,创造了许多妙趣横生的微空间。幼儿园室外的层叠退台,由多部滑梯连接,这种充满童趣的交通方式,持续不断地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与此同时,室内大厅也设有一套组合游乐设施,同样以滑梯为主题,成为了孩子在课间,以及等待父母接送间隙最快乐的场所。

幼儿园外立面简约现代,墙体采用环保的砂黄色和米白色晶彩石涂料,窗框与遮阳格栅采用原木色泽,塑造出幼儿园细腻温和的质感。室外阳台和楼梯的天花引入鲜艳的橙色,用色彩的语言表达建筑的活力。外墙采用模数化的装饰线条,是建筑整体几何逻辑的外在映射。温合、活泼与严谨,看似差异化的特质,以一种有机的方式被融合在一起。

幼儿园室内色彩甄选自三原色衍生色调,为孩童的色彩认知提供丰富的启蒙引导。不同的颜色充当着指示标识,形象直观地引导孩子们到达各个功能空间。在各个教室里,精心的选色为孩子们开辟出了积极健康的生活学习乐园,在培养他们色彩搭配和审美能力的同时,也赋予了他们一个色彩绚丽的童年。

幼儿园在功能布局上分为南、北两个部分,由户外连廊连接。南侧部分是一个12班级的幼儿园,包含完整的日间教学和生活设施。北侧部分相对独立并对外运营,主要针对晚间及周末的儿童课外教学。这种复合型运营模式,使得本项目成为日间加晚间、一周七天的全天候儿童教育机构。


项目图纸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屋顶示意图

△轴测图

△细部示意图

△尺度示意图

△分析图

△分析图

△色彩分析图

△功能分区图

△路径分析图

 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安康.陕西.中国

项目规模:8,000 m2

项目业主:安康高新博元

项目年份:2017-2021

建筑设计:UUA建筑师事务所

室内设计:UUA建筑师事务所

景观设计:UUA建筑师事务所 + Yearn Space Landscape

主持合伙人:李泳征,李其郅

设计团队:邓亮,姜腾,吕延峰,赵胜利,陈立业,马兴华,方泓博,虞楠,迟冰钰

施工团队:安康希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摄影:直译建筑摄影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9/51466.html/feed 4
双擎大厦:瑞丰数字金融中心 / UUA建筑师事务所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7/51277.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7/51277.html#comments Wed, 27 Jul 2022 15:42:37 +0000

相较于过往,当代建筑在功能上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在一座建筑的生命周期中,功能的持续变化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为此,双擎大厦采用一种系统化的设计方式,整合建筑的空间、结构、表皮与设备,建构一种具有前瞻性和通用性的空间组织方式,达成建筑的灵活性与可适应性。——李泳征,UUA联合创始人/主创建筑师

项目背景
双擎大厦位于浙江绍兴镜湖新区的核心位置,由两栋塔楼构成,分别是15层和21层,双塔之间由一个70米通高的玻璃中庭连接。

建筑采用结构外置方式,大幅减少了标准层的结构柱数量,创造出大面积的开敞办公空间,利于未来功能区的灵活划分。与此同时,外置的结构体系形成了对于力学的真实表达,并赋予了空间秩序。这种空间与结构的组合方式,构成了双擎大厦突出的艺术表现力。

整合式设计
双擎大厦的建筑形体基于一套1.5m x 1.5m的模数网格体系,由此定位和划分出空间、结构、表皮和设备这四个相互定义、互为依存的建筑系统,形成了设计团队之间的分工与协作界面。


空间与结构
双擎大厦采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混合体系,位于中央的混凝土核心筒与外部的钢框架共同构成支撑体系。从4层开始,南塔和北塔分别由2组和3组重复的结构与空间组团构成,每个组团包含有6个楼层。组团在南、北立面为4+2模式,包含一对四层高的立柱,支撑四个标准层;立柱底端的荷载通过一对双层高的斜撑传递给两侧的组合巨柱,而斜撑对应的位置设有共享空间以及户外露台。组团在东、西立面采用2+2+2模式,由3组对称的三角斜拉杆及吊杆构成,创造出无角柱遮挡的全景办公视野。

在两座塔楼之间,是70米通高的玻璃中庭,这是整座大楼的空间核心。中庭西侧布置有6个空中廊桥连接两座塔楼,在空间上将中庭切分为宜人尺度。

表皮与设备
建筑的细节与品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皮与设备终端的呈现,即以一种和谐的方式将两个系统整合在一套秩序之中。外部构架,作为本项目最具特色的部分,其覆板采用了亚麻纹理不锈钢板,可以柔和地反射周边环境,并与全天不断变化的光线产生互动。东侧主入口雨篷位于两座塔楼之间,27米宽15米出挑,创造出一种戏剧化的入口体验,将人引领至70米高的中庭。建筑的南、北入口通过双层通高且内退的玻璃幕墙形成引导性的入口空间。

中庭东侧采用索网玻璃幕墙,其竖索和横索两端的锚具和预应力保持装置被巧妙地隐藏起来,创造了非凡的通透性和简洁性。中庭西侧布置有6个空中廊桥,在结构上承担起玻璃幕墙的荷载。中庭顶部悬吊有吊顶系统,其云朵状吊顶板采用穿孔铝板,可以过滤日光,同时又集成晚间照明。吊顶板上方设有维护平台,工人可由此清洗上方的玻璃屋顶,或者穿戴安全装备到下方更换灯具。


项目图纸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双擎大厦:瑞丰数字金融中心|UUA

项目类型:建筑

项目地点:绍兴 . 浙江

设计单位:UUA建筑师事务所

合作设计院: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主创建筑师:李泳征

主持合伙人:李泳征,李其郅,Tim Mason

UUA设计团队:吕延锋,姜腾,徐亮,田园,卢倩,Jessie Millar

业主:瑞丰银行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起迄年月):2013年4月-2014年3月

建设时间(起迄年月):2016年9月-2021年6月

用地面积(平方米):12,000 ㎡

建筑面积(平方米):74,000 ㎡

幕墙顾问: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幕墙分院

室内+景观:CallisonRTKL

照明设计:栋梁国际照明设计中心

绿建顾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标识设计:正邦

施工总包:浙江宝业建设集团

幕墙分包:江河幕墙

精装分包:承达集团

摄影师:直译建筑摄影

视频版权:直译建筑摄影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7/51277.html/feed 1
云幔书屋 :内外无界的极致透明 / UUA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4/50872.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4/50872.html#comments Fri, 22 Apr 2022 03:32:00 +0000

△内外无界的透明性

01 地域与文脉:云为幔,田为梯

陕南小城汉阴,北枕秦岭,南倚巴山,凤凰山横亘东西,汉江、月河分流其间,境内大部分为浅山丘陵。秦岭北阻寒潮,南留水汽,造就了汉阴的亚热带湿润气候。乾隆年间“陕南大移民”的时候,湖南怀化吴氏家族来到了汉阴县凤凰山下的山谷里,他们带来了南方先进的农业理念和耕种梯田方法,经过十几代人的辛苦劳作,形成了陕南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梯田,距今已经有260多年的历史。每到五月插秧的季节,灌水插秧的梯田,水光潋滟,青苗点点,一派水乡风光。登高眺望,云端之下,层叠弯曲的梯田,是数百年来人工与自然结合形成的绝美地貌。

△浅山丘陵中的梯田

02 启发与转译:云幔之下亲近环境的台地书屋

云幔书屋最初的构想源于我们对当地自然气候环境,以及先民生存智慧的感悟。云雾下的梯田成为设计之初对这个小城的美好印象。

△云雾下的梯田印象

书屋的天花悬浮着散发白色柔光的云幔格珊,云幔之下是线条柔美的三层退台式阅览区。建筑采用360度全景玻璃幕,室内的阅览空间自然过渡到室外的水面与公园。

△云幔吊顶、退台、水面与公园

△360度全景玻璃幕

建筑的首层刻意下沉0.75m,使得窗内的桌面与窗外的水面以及草坪形成共面的延伸感。透过玻璃,人们与自然产生交流,每一点感受,每一点诗意,都是人与建筑和自然的协奏。

△下沉空间与水面的延伸 – 室外视角

△下沉空间与水面的延伸 – 室内视角

03 结构与空间:方圆之间清晰的建构逻辑

建筑主体由一个类椭圆形的玻璃体与一组网格式遮阳构架组成。玻璃体的透明性依赖于恰当的技术实现方式,为此建筑采用悬挂式玻璃肋玻璃幕墙体系。

△网格构架下的透明玻璃体

单片玻璃的平均尺寸为1.5m宽 x 7.7m高,玻璃片顶部通过隐藏式夹具悬吊于屋顶结构,在视野范围内最大限度减少非透明构件的使用,削弱建筑的体量感,整体形态轻薄透明。

区别于传统图书馆的闭合空间,这座玻璃建筑将人们从封闭性中解放出来,将天、地、光、景引入室内,同时也将室内的场景展现无遗,让人们时刻感受着光影的变化与时间的流动。

△通高单片玻璃创造出极致的通透感

△感受夜灯初上的时间流动

在玻璃体量之上,是网格式的遮阳构架,过滤直射的阳光,为室内空间以及室外庭院提供更加柔和的光照体验。

 △柔和的室内光照

遮阳构架的立柱阵列与横梁网格赋予建筑一种秩序感,同时也构成了由公园到建筑的缓冲地带。

△公园到建筑的过渡空间

04 室内功能布局:开放的文化食堂

室内空间犹如一片云幔浮顶的梯田,三层楼板逐级而上,形成了梯田状的阅读平台。

△建筑轴测图

室内空间采用明确的几何对称形式,产生空间焦点,塑造出强烈的神圣感和仪式感。

△空间的中轴线

首层设有咖啡吧台和儿童阅读区,增加了图书馆的服务人群的广度。

△咖啡吧台

△儿童阅读区

作为空间主体的三个阶梯状阅读平台,由一部大台阶连接,形成导向清晰的空间递进。在云幔天花的庇护下,形成了开放感与层次感并置的空间体验。

△逐步抬高的三个阅读平台

△首层阅读空间

△中间层阅读空间

△顶层阅读空间

05 整合式设计:模数下的精密整合

建筑的平面布局基于一套5.4m x 5.4m的网格体系,由此生成建筑的柱网、屋顶遮阳构架、玻璃幕墙的类椭圆形外轮廓与玻璃分格、室内空间布局以及天花和地面的分格。严谨的几何框架将浪漫化的视觉意向转化为可建造的生产逻辑,实现感性与理性的整合,这也是UUA一贯坚持的设计原则。

△几何模数控制下的建筑平面

△几何模数控制下的建筑形体

06 结语

破圈,环境友好的文化庇护场所 从设计意图上讲,云幔书屋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封闭的知识壁垒形象,追求建筑外围护结构的透明性与无物感,在满足物理舒适性的前提下,将室内场景曝露于环境之中,营造在自然中阅读的轻松与趣味。

△建筑夜景展现出的透明性

从建筑建造层面上讲,UUA基于工业化的预制建造逻辑,关注技术路径与材料特性对于设计概念的助力,达成技为艺所用。

△ 一种透明、轻盈、外向、自然的建筑语言

云幔书屋以一种透明、轻盈、外向、自然的建筑语言,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文化建筑体验。对于如何表达公共建筑的“公共性”,也是一次有意义的探讨与实践。

07 技术图纸

△纵剖面

△横剖面

△首层平面

△顶层平面

08 动画视频

△方案动画©UUA

 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安康 . 陕西

项目规模:1,000㎡

建筑设计+室内设计:UUA建筑师事务所

主持合伙人:李泳征,李其郅

项目团队:贺文博(项目建筑师),邓亮,赵胜利(项目室内设计师),方泓博,吕延锋

项目业主:安康博元

设计日期:2020.11-2021.12

施工日期:2022春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4/50872.html/feed 1
南宁市双定循环经济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UUA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4/5086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4/50868.html#comments Thu, 21 Apr 2022 23:50:54 +0000

△南宁市双定循环经济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UUA

巨量的生活垃圾曾经是令人头疼的现代城市问题。然而随着对垃圾认识的深入,新的处理思路给了城市生活垃圾“放错位置的资源”的新身份。垃圾处理讲究“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节约资金、节约土地和居民满意”等准则。而垃圾焚烧发电就是这样一举多得的理想方式。

△南宁市双定循环经济产业园鸟瞰 ©UUA

双定循环经济产业园为一座新建的垃圾处理设施,位于广西省南宁市远离城市的双定镇。随着南宁的城市发展,现有设施对城市垃圾的处理能力已经明显不足。在建的双定循环经济产业园未来可以协同处理各类垃圾以及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是南宁市垃圾处理系统的重点项目。其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即是“协同处理”链条中的最重要一环。

△南宁市双定循环经济产业园主厂房人视 ©UUA

01 新时代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垃圾焚烧发电厂并不是新鲜事物,只是近些年在国内才开始大力发展。初期由于有关知识的普及不到位,导致民众对于环境二次污染十分担忧,从而出现邻避效应,甚至抵制新建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情况发生。实际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垃圾焚烧发电厂已经可以实现很高规格的排放,废气、废液、废渣都可以得到妥善的处理。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原理图

△发电厂内部的工业之美 ©UUA

然而要想大力推行垃圾焚烧发电,不光要有先进的技术,广泛的宣传和良好的形象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现在新建的垃圾焚烧发电厂都希望改变民众心目中对传统工业建筑杂乱、肮脏、丑陋的固有印象。

△发电厂园区环境 ©UUA

通过对体块、建筑外围护、主要构筑物(烟囱)等形象的优化设计,从视觉上实现工业建筑的“去工业化”;通过材料、肌理、颜色、光效等建筑手法,将艺术气质与创意感受导入工业建筑。同时注重融合参观展示的功能,提升厂区的景观环境。全面采用公建化的设计思路,拉近其与大众的距离,创造共生环境。

△从入口望向发电厂可见景观水池中的倒影 ©UUA

02 城市、自然与文化

UUA秉承对大众负责的建筑应该充分考虑其所在地域特点的原则。我们认为一座建筑必然会与它的体验者发生某种精神层面上的关联。这种关联可以是历史的、当代的、或者未来的;也可以是人文的、科技的、或者自然的。我们希望抓住这种关联,建立人与建筑之间的情感共鸣,让建筑成为意义的载体。而正好南宁就是这样一座有着鲜明特点的城市。

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城市。被中外游人盛誉为中国的"绿城";是多民族聚居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同时地处喀斯特地貌区,峰丛、溶洞、瀑布、石林,气势磅礴。

△“绿城”南宁的城市风貌

如此多姿多彩的南宁为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语料资源。城市风貌印象、自然景观印象以及历史文化印象也共同构成了体验者对地域和建筑之间情感关联的期望。UUA希望借此可以打造一座能够打破邻避效应,让民众可以接受甚至喜欢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使得先进的处理技术可以顺利的发挥作用。

03 回应与反省

满怀信心的设计团队虽然已经看过很多广西的资料图片,但是到达项目场地的时候还是被大地的秀美所震撼。建设场地处在一片农林用地包围之中,临近地块只有一座水泥厂,而北侧则是茫茫的喀斯特峰丛,一眼望不到边际。

△场地现状 

然而在场地正北侧有一山坳明显有人工处理过的痕迹,继续向北赫然出现一片被水泥厂采矿削平山头的台地。这一片裸露的台地在满眼绿色的环境之中甚是扎眼。这在UUA的设计团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巧合的是,根据工艺设计,厂房的主立面200米宽55米高,正好与这一处山坳形成南北对位关系。考虑到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厂房建筑的体量与背景山脉的体量基本相当。

△建筑主立面与被削掉的峰丛的透视关系

借此契机,UUA试图对自然环境和场地记忆做出回应,在视觉概念上补全因人类破坏而削平的山脉,进而引发人类对自身行为的反省。

04 建构的艺术

△峰丛形态的幕墙与背景山形 ©UUA

UUA将地域性丰富的语料词汇,结合场地提出的尖锐问题通过立面设计一并做出回应,赋予建筑以意义。

峰丛形态的主立面以象征性的手法将背景中被破坏的山体进行了修补。并且糅合了民族文化和山水印象于整个建筑设计之中,让建筑成为景观环境塑造的参与者。

△峰丛-山水的立面印象 ©UUA

UUA的设计试图营造山水相依的意境,消除发电厂工业属性所带来的隔阂感,利用白色带形铝板包裹建筑高耸的体量顶端,通过角度的偏移,形成柔和起伏的群山和倒影,与喀斯特峰丛景观相呼应,并尝试补全被破坏的壮阔景色。

△织锦-编织的肌理 ©UUA

通过强调立面上丰富的竖向线条元素,将织锦这一概念融入设计之中,使得方案概念兼顾了文化与自然两个层面。让整个建筑以一种与自然相融合的形态,拉近与公众之间的距离。

△几何控制-四组三角函数曲线合成 ©UUA

峰丛形态是由四组三角函数曲线合成得出的,通过函数控制,保证曲线的曲率变化均匀,使其具有良好的视觉形态,也为后期深化工作提供了详细的数据支持。

铝板幕墙采用镜面和哑光两种铝板格栅相间布置,形成强反射与弱反射的交替节奏。以峰丛的曲线为基准线,设定每条格栅的长度,并且通过格栅的单向弯折来实现宏观上的三维曲面效果。这样的建构方式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玻璃幕墙外侧增加三角形彩釉玻璃格栅,并用镜面不锈钢包边,强化幕墙线条感。

△幕墙细节 ©UUA

△潋滟水光

广西的水,蜿蜒曲折,明洁如镜,与千姿百态的奇峰共同组成了山水相依的自然景观。建筑以流动的白色环带环绕建筑,模拟蜿蜒的流水,同时增强水平向的舒展性。配合种植植物加强发电厂绿色,环保的直观感受,令到访的公众产生亲近感与好奇心。

△蜂巢 ©UUA

裙房水平带状幕墙之间,我们增加了蜂巢元素,借助蜜蜂和蜂巢来隐喻这一过程:蜜蜂采集花粉,带回蜂巢,酿成蜂蜜。就像垃圾车穿行于城市收集垃圾,带回工厂,转化为宝贵的能源。

△幕墙细节 ©UUA

建筑裙房部分各种功能空间分布较多,需要开窗面积较大,因此采用横向铝板幕墙,为室内采光带来良好的条件。很好的呼应厂房立面的峰丛形象。

△建筑入口 ©UUA

△烟囱的细部处理 ©UUA

△园区垃圾焚烧发电厂整体建筑形态 ©UUA

05 结语

特点鲜明的地域环境往往可以激发建筑师对于建筑精神层面意义的想法。承载着社会责任的大型项目通常也需要大胆而慎重的设计手法。环境所提出的问题更是期待一个巧妙而有效的解决办法。然而好的设计并不只是概念和想法的堆砌,更是将想法和概念高度还原落在实地的手段。让我们共同期待南宁双定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落成!关注UUA,和我们一起持续关注项目进展。

△2021年5月4日施工现场


 项目信息 

建筑设计:UUA建筑师事务所

项目地点:南宁 . 广西 . 中国

项目规模:54,000 sqm

项目业主:南宁建宁 康恒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团队:李泳征,李其郅,王发路,贺文博,吕延锋

主体设计: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计日期:01/2020 – 01/2021

建设日期:06/2020 – 建设中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4/50868.html/feed 0
老牌工业城市的新生地 : 大连37相 / UUA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4/5085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4/50854.html#comments Tue, 19 Apr 2022 01:02:09 +0000

△大连37相文创园

大连既是沿海开放城市,也是老工业基地城市,肩负着东北对外开放和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双重任务。作为东北的经济旗帜,大连现存大量的工业遗产,如何避免粗放式的大拆大建,而是通过恰当的保护和再利用,赋予老工业园区新的功能,成为亟待探索的方向性模式。大连37相文创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启的城市更新实践。

01 历史: 七零年代旧时工业的记忆

△项目原状

大连37相文创园位于大连西岗区长红街37号。原有厂房始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历经了大连老无线电厂、辽无二厂、昀华科技等多次转变,承载了50年的风霜洗礼,留下了一座占地约六亩的,在护坡坎的台地上的废弃厂区。建筑位于半山之间,北望海港,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是那个曾经蓬勃的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印记。

02 新生:大连工业遗产更新的示范

建筑设计以大连标志性的山海之间的地域特征展开,塑造了一个具有山海特质的现代简约的文创园,为大连的城市更新树立了一个范式。

△项目鸟瞰图

项目基地背靠烈士山,北望大连湾,毗邻大连市人民政府,项目区位优越。沿着市井小路爬坡而上,建筑东北角高高矗立在护坡之上,初见犹如雅典卫城坡道之上的帕提农,有着强烈的体量识别度。

△建筑东北角高高矗立在护坡之上‍

03 改造策略:建筑地标化,业态复合化,场所人性化

改造策略立足场地现状,平衡于理性与感性之间,以综合性的逻辑判断和多层次的情绪感知为项目改造赋能。UUA以创造一个活力的文创园区为目标,将建筑更新为城市的区域性地标建筑,复合业态的载体,文化价值呈现的媒介,同时也是一个面向公众开放的、有活力的城市节点。

△A:保留原有工业厂房的整体框架和门窗洞口,拆除陈旧的原有外墙装饰及门窗。

△B:更新门窗系统,达成美观与节能的双重需求。

△C:引入新的模数体系,控制波浪形穿孔铝板幕墙的布局,形成秩序与变化相结合的新建筑形象。

△D:增加三部室外疏散梯,满足新功能布局下的疏散需求。

△E:停车楼,屋顶花园的,园区景观绿化的介入,增加了园区的舒适驻留感。

(一)建筑地标化:用共情的元素符号叙事

建筑语言提炼与叙事

山地、丘陵、半岛、海洋,独特的地理资源以及城市形态,造就了大连山海之城的城市印象。建筑改造的第一直觉就源于这个城市的地理特征,UUA基于建筑的现有体量,从海浪与风帆的形式中抽象提取设计语言,并加以理性的加工和表达,使得城市精神与建筑印象有了一个充分的契合,构建起建筑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赋予建筑新的视觉想象。

△地标化的建筑形象

△海浪与风帆的意象

此外,通过挖掘原有建筑结构所蕴含的秩序性, UUA构建了一套叠合于旧有秩序之上的新立面模数网格体系。这种新旧之间的派生关系,不仅在建构层面上将新的幕墙系统贴合于旧有结构秩序之上,同时也暗示了建筑在时间维度上的延续性与命运变迁。

△模数化的幕墙系统

幕墙形式生成

建筑整体由白色冲孔铝板包被,基于模数化立面网格,形成了一系列形态起翘、冲孔率渐变的铝板组团,使人联想到波浪的涌动,亦或层叠的风帆。在起翘铝板的侧端,采用条纹渐变的彩釉玻璃,叠加出更为细腻的层次。在建筑的东南角,两个方向的“浪涌”由此交汇,形成了建筑的制高点与视觉核心。

△东南角制高点

(二)业态复合化:基于复合业态的空间重构

复合业态是保证园区活力的重要前提,每一种业态适合不同的目标市场,从而通过资源合理配置和资源共享,互为导流,获得合力效应。

大连37相文创园融合了传统办公、众创办公、餐饮、阅读、艺术教育、时尚工作室等组合业态,各个业态之间有区隔有联系,空间设计营造出一种开放的通透感,使得自然光可以在各区之间游走,视觉上也更显开阔,亦能观赏室外景观。

△项目业态分布图

△室内空间:书吧、时尚工作室、会所

△室内空间:众创办公、共享会议室、办公走廊

(三)场所人性化:打造宜人的驻留场所

园区内包含南庭院、北庭院和屋顶花园三部分景观,三个分区之间通过户外通廊和室外楼梯互为通连。

△南庭院由建筑群围绕,是整个园区的交通核心

△北庭院位于主楼与护坡坎间的狭长地带,更为私密

△屋顶花园设有运动场与户外休闲烧烤区,北望海港,视野开阔

04 细部与材料

△典型细部墙身节点-1

△典型细部墙身节点-2

△典型细部墙身节点-3

05 小结与期待

大连37相是一个有温度、有深度、有精度的城市更新项目。

她承载了五十年的时间积淀,见证了大连由工业之城向文化之城转变的阵痛;

她力在挖掘老城区的新梦想,以针灸的方式激活社区;

她连接了新旧大连的城市精神,一种山海汇聚的多元包容。


 项目信息 

建筑+室内设计:UUA建筑师事务所

设计团队:李泳征,李其郅,邓亮,姜腾,贺文博,吕延锋,方泓博,张家欣,陈寰宇

项目地点:辽宁省大连市

项目规模:5,300㎡

项目业主:大连三十七相文旅科技产业园(集团)有限公司

配合单位:大连松岩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幕墙深化+工程:上海华艺幕墙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照明工程:大连路灯设计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时间:12/2020-03/2021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4/50854.html/feed 0
兰花阁 :‘城市山谷’中的滨河商街 / UUA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4/50852.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4/50852.html#comments Mon, 18 Apr 2022 15:55:09 +0000 640.jpg

△‘兰花阁’滨河商街鸟瞰图 ©UUA

城市山谷,九流渡畔

01 启发性的场所

绍兴市为平衡杭州、宁波两大区域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决定大跨度推进城市发展。2002年于老城北侧成立镜湖新区,坐拥国家级湿地公园,定位‘城市核心、生态绿心’。目前绍兴市行政中心已经迁入,多家重点企事业单位、体育文化设施、院校、商业中心以及住宅区等均已入驻,新区初具规模。镜湖区域水系盘错,生态环境极佳,绿意盎然的基地环境具有启发性。

△镜湖国家湿地公园

本案位于镜湖新区核心地段,毗邻金融办公区,与绍兴市行政中心和文科中心隔河相望,位置重要且敏感。项目在功能上定位于中高端商业配套,以服务型商业、餐饮和精品酒店为主要业态;在建筑规模上强调低密度、低高度和景观化,以一种柔和的姿态嵌入到城市之中。

02 探寻诗意

△场地鸟瞰 ©UUA

场地位于一个由周边建筑围成的‘城市山谷’之中

场地位于一个由周边建筑围成的‘城市山谷’之中,故取义‘空谷幽兰’为建筑赋形,以此来解读场地环境,并契合绍兴种植兰花的传统。

△灵感意向:梅瓣兰花

建筑的主体形象采用5座错落有致的‘兰花阁’,结合充满流动感的建筑裙房以及场地景观,形成了优美的俯视形态,为周边的高层建筑提供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鸟瞰图 ©UUA

优美的屋顶形态,形成一道靓丽的俯瞰风景

‘兰花阁’的外立面采用穿孔板竖格栅,寓意兰花垂叶,除了营造出朦胧的美学效果之外,还起到对室内遮阳,对周边环境过滤自身玻璃光污染的作用。

△‘兰花阁’的外格栅 ©UUA

对室内遮阳,对外过滤自身光污染

△周边建筑形成刚柔并济的关系 ©UUA

03 几何建构

几何建构是对建筑形态的一种技术性回应。无论是五座错落的‘兰花阁’,还是动感的裙房,UUA希望将这组建筑以一种柔和的方式嵌入到城市空间之中,呼应江南水乡蜿蜒曲折的地理形态。

△屋顶平面图 ©UUA

设计的难点在于协调地下车库的规整轴网与地上建筑的自由形态。UUA采取的方式是在地库轴网的基础上,用直线和相切圆弧的方式绘制出地上建筑的轮廓,形成看似随意,实则理性的几何控制。

△建筑外轮廓的几何控制 ©UUA

在地库规整轴网的基础上,用直线和相切圆弧的方式绘制出地上建筑的轮廓

五座‘兰花阁’分为3大2小的两种尺寸型号,亦是通过严格的几何控制得出楼板控制线、玻璃幕墙控制线、和外格栅控制线。

△小号‘兰花阁’©UUA

楼板边缘线、玻璃幕墙和外格栅的几何控制

04 细节的精细化

基于几何控制线,UUA对建筑幕墙进行细化设计,在设计层面确保建筑的高完成度,为后续的施工图单位和幕墙公司提供详细的深化设计依据。

△小号‘兰花阁’的建筑形态©UUA

△小号‘兰花阁’的外格栅 ©UUA

外格栅每60度为一组,每组包含S-1至S-10十种外格栅型号,通过反复镜像,实现‘兰花阁’的起伏形态

△以编号S-1的外格栅为例 ©UUA

穿孔样式+截面构造

△小号‘兰花阁’的幕墙大样 ©UUA

△裙房的幕墙大样 ©UUA

05 创造亲水空间

从城市角度出发,UUA充分考虑周边建筑及景观资源,在城市道路和河流之间建立多条通廊和广场,形成一种空间的相互渗透,更有利于创造一个亲水的城市氛围。

△亲水轴线示意 ©UUA

△轴线广场 ©UUA

06 重塑岸线

场现状岸线近乎于直线,枯燥乏味。为了增加滨河空间的活跃度,UUA对现状河岸线进行调整,塑造出内凹外凸的动感岸线。凸出现状河岸的部分采用架空平台,保留现状河堤,避免填河造成的工程代价。

△现状岸线 ©UUA

△架空的动感岸线 ©UUA

在河岸南、北两端,各设一处圆形的游船码头

07 滨河慢行

依据片区的大规划,本案沿河设置了3米宽的滨河慢行道。慢行道全程无台阶,满足散步、慢跑和骑行的需求。慢行道在南、北两端通过桥下栈道连接到临近地块,形成连续的运动空间。滨河慢行道重新定义了本案的公共空间,倡导了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建成后将会吸引更多人来河边休闲健身。

△雨中漫步 ©UUA

△桥下栈道 ©UUA

08 项目模型

△项目模型 ©UUA

△项目模型 ©UUA

09 总结展望

UUA的核心理念可总结为‘诗意的建构’,设计灵感来自于对‘诗意’探寻,意图建立人与建筑之间的情感共鸣;在追求形式的过程中注重建构的合理化,通过整合式的设计,独到的空间创新,以及深入的细节追求,实现建筑的高完成度。

△滨河全景 ©UUA

目前,‘兰花阁’滨河商街项目正处于建设阶段,未来建成后与瑞丰双擎大厦一到成为城市最具标志性的区域。建筑的最终落成,极大的提升城市品质与区域地块价值,成为绍兴市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


 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绍兴 . 浙江

项目规模:26,371㎡

设计团队:李泳征,Tim Mason,李其郅,邓亮,吕延锋,贺文博,王发路,杨波,姜腾

项目业主:镜泽地产

合作单位:绍兴中和建筑设计院

设计日期:07/2018-05/2019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4/50852.html/feed 0
​博元体验中心:模数化的整合式设计探索 / UUA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4/5084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4/50848.html#comments Mon, 18 Apr 2022 10:45:51 +0000

△博元城体验中心

由UUA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安康博元城体验中心,以全新的视角展示了3.0版本示范区的一种可能性。展示馆试图通过建筑设计中举重若轻的模数化设计,给人带来良好的空间体验,同时有效地控制了室内外效果、项目整体完成度、以及施工造价和周期。

△模数体系下的建筑,幕墙,室内一体化

建筑以开放、流动、移步换景的空间设计,创造出一种宁静和放松的氛围,同时构建了一个轻松而有品质的、开放性与环境交互并重的建筑空间理想模型。

△轻松而有品质的空间理想模型

建筑的首层在西侧临街面和南侧主要入口面处设计了大出挑的檐廊空间,使得整个体量在水平方向延展。檐下的灰空间使展示馆在空间层次上更加丰富,同时为二层创造了大面积的景观露台。入口处宽阔的薄水面景观水池映射出建筑的倒影,既完善了视觉层次,也营造了更为静谧的景观体验。

01游线

三重叠加的建筑室外体验


△移步换景的空间游线

园区由西门进入,门头和迎客石榴半遮半掩,形成了一个半透的玄关,给予来者满满的期待。

△门头和迎客石榴半遮半掩

建筑的西立面形成第一个景框,将简约大气的建筑送入眼帘。室内核心的吧台透过落地超白玻璃投射入眼帘,形成建筑外部体验的第一重高潮。

△园区由西门进入

△ 建筑西立面景框

右转进入庭院,缓缓的坡道沿着建筑前的无边水面向上延伸,建筑逐渐呈现,倒映于水中。行至西南转角处,整个建筑映入水中。此处视线刚好跨过无边水面,一览建筑最佳角度,形成第二重空间高潮。

△建筑逐渐呈现并倒映于水中

继续沿园路前行,可以看到建筑南侧外廊形成一个扁平的景框,将室内通透的空间框于其中。逐步深入庭院,建筑形体及内部通透的空间有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一般,豁然开放的宽阔水面也立即展开在眼前。建筑与倒影最终拼合为一个完整的景框,极具纵深感,形成第三重室外空间体验的高潮。

△极具纵深感的景框

02景框

镜像的完型

△外实内虚的景框

整体建筑形态就像一个盒子,与景观水面生动融合,打造出一个外实内虚的景框。外部石材幕墙形成一个框,内部玻璃虚且透,形成一个长条的展示面,建筑内部吧台、洽谈区一览无余,展示了一种开放的建筑态度。

△反射与通透的建筑室内细节

建筑用简单的形体关系,通过平衡穿插以及虚实、比例、色彩、质感处理,形成了一个有丰富度的构成。两个方形盒子的冷静穿插,形成了实——虚——实的过渡;再通过无边水面的镜像拼合,建筑借助水面成为几何完型。

△ 通过水面形成几何完型

03开放性

空间的黑白灰以及流动空间

建筑以开放的姿态,展示出室内的景致,同时室内的视线又通过外廊景框框定,建立看与被看的关系。建筑的内外部空间则由动线联动。至此,视线、动线均通透流动,形成独特的空间和视觉感受。

△室外的视线通过外廊景框框定

△ 室内的视线通过玻璃景框框定

04 一体化

建筑室内整合式设计

室内空间的一体化设计,保证了建筑品质的高完整性。建筑设计从外到内的统一,能够实现模数化的体系化控制。精品源自细节,建筑通过模数化的控制,实现建筑室内墙、顶、地及家具的对位。

△建筑室内一体化

△室内比例的统一与变化

△建筑室内墙、顶、地及家具的对位

建筑内外连续的开放空间与流动空间,结合建筑本身的通透性特点,使得建筑形态与景观环境一气呵成,叠水景观拾级而下,室内外一体化设计的建筑形象犹如框中画,呈现出了一个高完成度的设计作品。

△建筑与入户景观水面的相互融合衬托

05模数化

标准化,精细化与完成度的控制方法

为实现快速搭建及降低造价的目的,主体结构采用钢结构,同时采用模数化的控制手法,室内外统一以300mm的基本模数和1200mm大模数控制幕墙体系的搭建及室内空间的设计。在一个大模数体系的控制下,建筑大中见小,品质细节独到。

△首层建筑三维模数控制(1.2M模数)

△首层平面模数控制

△首层室内墙地三维模数控制(1.2M模数)

△首层天花模数控制

△首二层墙顶三维模数控制(1.2M模数)

△二层平面模数控制

△二层建筑三维模数控制(1.2M模数)

△二层天花模数控制

△吧台区

△吧台区

△洽谈区

△洽谈区

△VIP室

△儿童活动区

△整合式设计控制

△整合式设计控制下的中庭效果

玻璃幕墙一层每2400mm、二层每1200mm作为一个构造单元,在此单元中设置内凹的竖向长条开窗带及大面积玻璃幕墙。

△隐藏于模数下的玻璃开启扇处理

内凹的长条开窗带在立面上呈现出规则的韵律感,形成丰富的光影效果,同时协调了与室内柱网和墙体的关系。

△开启扇形成立面统一变化的节奏

△隐藏的开启扇形成了纯净的立面效果

06 高完成度

细节与效果的高度呈现

建筑的细部完成度取决于理性的构造推演。建筑在工程层面的图纸细节控制,配合建筑室内的一体化设计理念,促成了高完成度的精品工程。

△模数控制下的细部

△幕墙与结构交接构造

△方案效果图(左)VS完成实景照片(右)

△方案效果图(上)VS完成实景照片(下)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摄影©何炼)

07结语

建筑室内一体化的整合式设计,在模数化的控制下,有效的实现了精细化与完整性,同时有效的控制的建造周期与成本,项目在有限造价的情况下,实现一体化设计的高完成度。


技术图纸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东立面图

△北立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地点:安康,中国

项目规模:1,600㎡

项目业主:安康博元实业

建筑设计:UUA建筑师事务所

室内设计:UUA建筑师事务所

标识设计:UUA建筑师事务所

UUA设计团队:李泳征,李其郅,邓亮,姜腾,赵胜利,陈立业,吕延锋,杨波,虞楠,马凯,王胜男

景观设计:上海水石景观环境设计有限公司第四事业部

项目管理团队:李进、洪健、罗来超、王西宁、张弦、刘佳、吴永刚

建筑摄影:金伟琦,何炼(单独标注)

项目年份:  2020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4/50848.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