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A尤安设计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2 Nov 2024 01:34:1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上海新境地•新二绿地&市民中心 / UA尤安设计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0/52893.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0/52893.html#comments Tue, 17 Oct 2023 09:30:35 +0000

高境公园市民中心是一个旧建筑翻新项目。该项目位于上海市宝山区高境镇,相邻于一个废弃的铁路货运站,毗邻贯穿上海市中心的北洋铁路支线。该场地被交错的道路交通切割,形成了城市结构中被忽视的、废弃的空间。

建筑的逻辑
在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旧建筑进行围合。我们将地球表面的自然状态抽象为建筑的初始封闭表皮空间,将旧建筑进行折叠、扭曲,严密地包裹起来。表皮由内外两个界面组成,在旋转的过程中,内外空间可以相互转换。

大地上的生长
封闭后形成的内部包裹空间是整个展览空间的实体部分,实体和公园的生成一气呵成,原始的混凝土地面被打破,从自然地表生长、扩展,实体的第五个立面是公园界面的延伸和放大,屋顶公园的坡台垂直界面自然形成了下方展厅的线性采光窗户。

路径的连接
屋顶的路径重新塑造了原始场地的公共空间,建筑底部的贯穿路径连接了原本被建筑物切割的零散城市空间,新的形体是对城市开放公共空间的积极重塑。建筑的屋顶设计有向北和向南的坡道,营造了一个以屋顶花园为中心的三维交通系统。该系统通过立体交通连接了城市公园、建筑和街角广场。

第五个立面
为了尽可能多的空间焕活成为公园活动的延展界面,我们将屋顶视为设计中公园界面的延伸和放大。这种方法旨在激活原本消极的城市空间,释放出一个能够停留和放松的场所。

光之空间
屋顶叠起的层次,将天窗巧妙地镶嵌其中,在屋顶的表层空间成为屋顶花园剧场自然起坡座椅区,并成为内部展览空间的重要光源,未来内部空间中的展览和活动可以与不同方式的光相互作用,形成新的空间体验。


文化的烙印
用有生命力的竹子肌理对撞原本基地的混凝土记忆,艺术漆则沿用上海传统里弄外墙肌理处理手法,增添市民中心的情感记忆。两种立面材料和建筑形体完美结合形成围合的建筑空间,并诉说着不同的建筑语言。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场地分析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材质示意图

△材质示意图

△材质示意图

△材质示意图

△分析图

△流线分析图

△分析图

△分析图

△分析图

△分析图

△分析图

△剖透视

△细部大样图

△细部大样图

△细部大样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UA尤安设计

面积: 1029 m²

项目年份: 2023

摄影师:CreatAR Images

厂家:  Shanghai Taishen Trading Co., Ltd, Shanghai Xinlin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Taicang Gold Inlaid Yu Metal Products Co., Ltd, Zhejiang Yuzhe Lighting Co., Ltd

建筑设计:UA尤安设计•事业九部

景观设计:UA尤安设计•UT优塔规划•景观事业部

项目指导: 余志峰、贺炜

建筑主持设计师:崔阳

建筑设计团队:  陈璇、徐梅、王鹏 北区团队:薛平东、王先耀、沈翼强

景观主持设计师:禹超瑾

景观设计团队:郭辉、田三梅、邓佐松、黄献、何传龙、张妍、李强、刘治赞、万南杰、史鹏、周杰斌

照明设计: AET以太照明

施工图设计: UA尤安设计综合设计部

委托方: 上海市宝山区高境镇政府

地点: 上海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0/52893.html/feed 0
现代生态复合城市综合体 / UA尤安设计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9/5141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9/51414.html#comments Wed, 31 Aug 2022 09:16:15 +0000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产城融合的需求日益突出,以“人”为本的产业园设计导向,也积极反馈着“人、社区、产业、城市”互为支撑的实际。产业园的空间塑造也逐渐走向高度立体复合。

▲项目区位条件

浪潮智能计算产业园位于济南历城区核心开发区域,基地西临唐冶中路、北临横四路,南靠横五路,同时沿唐冶中路的轨道交通4号线在建,地块交通条件十分优越。

▲场地现状分析

聚焦设计场地,场域周边多为新建居民区,人口大量导入,对商业需求大;办公市场大多是公寓、商墅产品配少量办公;缺少大型活动承载空间及休闲运动空间,已无法满足当下高新产业人才的生活、娱乐、交往及休憩的需求。因此,打破场域单一化运营格局,并赋予其复合型生命力是本次设计的重要着力点。

▲项目效果图

“双公园”规划策略

构筑城市新型活动中心

基于场域空间运营实际,设计以“双公园”为构想,根据场地关系合理处理出入口、建筑空间之间的联系,打造一个集邻里商业、高端商务、休闲运动于一体的城市活力中心,形成城市空间的互相渗透。

转译场地为南北双公园

团队首先大胆地将场地转译为一个占地约十万方的超级森林公园主力店,其次结合两地块功能属性,打造“北区设有体育公园,南区设有商务花园”两大独具特色的公园。

▲两大特色公园分析

落位建筑双属性围合空间

依据双公园设计理念及双地块的实际需求,设计采用围合式布局手法,且建筑高度从西向东逐渐降低,形成良好城市界面的同时,打开生态空间,并根据各自空间特色,塑造“北区的公共开放,南区的私密安静”,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建筑与空间围合分析

构筑连续性商业界面

设计通过商业空间的褶皱、退台、架空等手法,赋予建筑层次性空间,多维度激活商业空间活力。

▲商业连续性分析

植入空中跑道强化记忆点

北区公园结合运动主题,创造一个令人难忘的400米空中跑道,鼓励步行活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以空中跑道为纽带,串联办公、商业、酒店等多种业态,创造一个休闲开放的商业化生活场所。

▲空中跑道设计分析

塑造立体复合式层次空间

▲双首层设计分析

▲鸟瞰效果图

▲沿街透视图

“丰富性”产品策略

营造多样功能产业园区

园区产品结构上,设计在为建筑群附加“形象+生态”双界面的基础上,前置后期运营需求,提供涵盖超高层办公、总部办公和花园办公三大类办公产品,为客户提供多样性选择。其中,超高层办公是整个地块的形象标志;总部办公又分为“独栋”和“双拼”“三拼”三种形式;花园办公也分为独栋和双拼两种形式。产品空间可分可合,适合不同规模的企业灵活入驻。同时,匹配多样化的生活服务配套“商业、展览、运动、酒店”等,将园区打造成为一个现代生态复合城市综合体。

▲建筑业态功能分析

· 形象地标,双大堂+摆渡梯,提高上下效率。

· 产品方正、多样,电梯分区,平面划分灵活。

· 赠送空中花园。

▲超高层办公∣主要平面图

· 可分可合,独立性强,双大堂配置。

· 产品方正,平面划分灵活。

· 赠送空中花园。

· 超级大堂,百米挑空。

▲双拼总部办公∣一层、二层及标准层平面图

· 形象独立,可分可合。

· 独立大堂入口,独立阳光电梯厅。

· 交通核集中放置,空间集约,释放出标准层

  大空间,得房率高。

▲三拼总部办公∣一层及标准层平面图

· 可分可合,形象独立。

· 空间集约,得房率高。

· 独立电梯厅,独立卫生间。

▲类双拼花园办公∣一层及标准层平面图

“整体性”形象策略

注重视觉感观的统一性

园区形象塑造上,设计更是集各专业讨论之大成,在各专业的协调统一配合下,使得建筑整体性较好,给人以视觉观感的协调统一性。同时结合各业态的实际,构筑特色集合空间。

办公:高山流水 趣味丛生

整体造型寓意高山流水,绿色共享的空中露台随机分布在各个塔楼上,塔楼立面采用渐变手法,通过竖向杆件宽度的变化,强调塔楼的退台跌落的效果。

▲塔楼造型构思

▲沿街透视图

▲超高层大堂沿街透视图

裙房立面同样延续塔楼的退台的效果,同时增加巨型的伞形柱子增加项目标识感。

▲裙房造型构思

▲B2地块唐冶中路人行主入口透视图

▲商业人行入口透视

▲商业人行入口内部空间透视

公园:高效联动 绚丽多彩

北区体育公园,设置多个入口导入人流,引入400米健身跑道、球场等来激活园区活力。南区商务公园,设置南北两个入口,公园更多的是服务于园区内部的办公产业,注重花园的商务感与私属感营造。

▲南北公园设计分析

▲北区体育公园效果图

400M空中跑道的植入,串联起人们对开放空间的多样需求,为年轻人打造了一处放飞心情的港湾。

▲北区体育公园空中跑道效果图

展示中心:手法延续 浪漫梦幻

展示中心延续塔楼退台的造型,建筑表皮采用穿孔板结合灯光,为整个园区增加一抹浪漫与梦幻。

▲展示中心人视图

▲展示中心夜景图


 项目信息 

建筑类型:办公、商业、酒店

建筑面积:472 420平方米

开发业主:济南历城控股

建筑设计:UA尤安设计

建成时间:在建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9/51414.html/feed 0
工业遗存的保护与活用:宝地合肥钢铁五厂改造项目 / UA尤安设计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8/51345.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8/51345.html#comments Sun, 14 Aug 2022 12:36:57 +0000

01时光的演变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老的工业厂区,城中村临时建筑都在面临推倒重建的历史命运。作为合肥老工业基地的主城区东部,也将在保留工业建筑遗产的前提下,通过空间织补、多元功能植入、工业文明廊道建设,塑造一条包括创意休闲、文化展示、户外体验等多种功能的工业文明长廊,形成多元共生且极具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

▲合肥东部新中心及工业文明生长廊道规划

处于合肥工业文明生长廊道转折点上的合肥钢铁五厂,曾有过“十里钢城十万人”的工业化记忆,安放过合肥几代人的青春,如今厂区内一座座高耸的炼钢炉、灰色水塔与红砖烟囱直插天空,仿佛仍在诉说那段辉煌的岁月。它是合肥的地标、历史,更是合肥工业文化的缩影与象征。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一个关键性要素,成功的升级改造其老旧厂房,实现再利用,对合肥城市的产业升级来说意义重大。

▲合钢记忆

本次对合肥钢铁五厂厂区的改造设计也是希望在轰轰烈烈的城市更新浪潮中,能够携老厂区文化记忆造新产业发展基因,打造一座具有广泛知名度的城市级新兴产业园区,树立首开标杆,引领区域发展。

▲改造后日夜景鸟瞰

02 工业遗存活化利用

原合钢五厂内部现存老旧建筑7 栋,面积约 29000 ㎡,建筑结构清晰,空间高大,造型相对完整,外围结构则是上世纪80年代风格的老旧红砖,整个厂区遗留着突出的钢铁类工业建筑特征,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基地现状全貌

根据城市规划诉求需保留厂房面积大于20000㎡,改造后主要功能为科研办公及配套。为满足园区保留一定厂房面积的规划,我们并没有对厂区老旧建筑大拆大建,而是最大限度盘活存量空间资源改造工业厂房成其它用途建筑,发挥陈旧资源价值,同时对整个老工业基地做全面的升级改造。

▲基地内原始建筑现状

团队在对基地原始建筑进行详细的可利用性分析后,提出将建筑外墙保存完好,结构也较完好的1号楼、3号楼、4号楼、6号楼予以保留;2号楼原有建筑的三层为加建,墙体及结构状况都较差,同时考虑到未来园区规划布局,已不适合保留,做拆除处理;5号楼建筑外墙状况较差,但结构较完好,因此只保留结构部分,留作后期改造升级;7号楼不符合规划条件,做拆除处理。

▲基地内原始建筑保留策略

03 秩序重构场所再生

梳理场地,留存历史肌理

基地东侧为级别较高的二环高架,并有与高架相隔的城市公园绿地,同时合肥重点规划的工业文明长廊也从东侧公园绿地的右下方穿过,界面可利用价值最高;北侧沿和平路则是一条东西向的交通大动脉,视线较开阔;西侧和南侧为密集的老旧居民区,两侧视线都相对遮蔽,是展示面的尽端。此外,基地内部南北向的道路——幸福路,正好连接着南面居民社区与北面正在规划更新为文创产业园区的老合钢厂。

落位轴线,织补城市空间

设计从梳理基地主要展示面、上位规划与园区活动空间的关系入手,东西向打造工业文明发展轴,作为与上位规划的连接,它将工业文明长廊从基地东侧引入园区内部,从东向西分别形成东侧入口广场、工业时光展廊、演艺广场等节点,空间由外而内,形成尺度宜人且富有历史感的街道广场空间;南北向则打造商业轴线,考虑新业态下的园区空间需满足办公、商业、周边居民活动场地的多样需求,我们将这条轴线向南连接服务社区居民的生活轴线,向北串联基地内四栋主要改造建筑及南北向两个入口广场,形成一系列功能丰富的活动空间。

功能植入,构建多元体验场所

为了能创造多元场所体验,服务园区办公和社区居民,我们将1、3、4、6,四栋大跨度的工业厂房结构修复、立面更新、并植入不同的空间设施,使其转换成集科研办公,接待与展览为一体的多元空间;工业文明发展轴上,植入合刚历史展廊,交通、餐厅、物业办公等一系列空间功能,并在拆除的2号楼退让出来的广场空间上新建一栋富有工业文化特色的演艺中心; 园区商业配套则集中在了南北向的幸福路两侧的广场入口,未来这里将建设多样商业空间,链接和服务周边居民。

▲改造后基地全貌

园区东侧全新展示入口,通过建筑立面升级、植入入口形象、设置商业功能等打造园区与绿地、城市与自然、文化与活力、休闲与商业有机融合的多元复合型都市公园,为市民提供一个集文化旅游、艺术体验和科技创新于一体的文化休闲中心。

▲东侧入口展示

工业时光展廊则是以合钢历程与新中国伟大复兴结合来做展示界面,以景观艺术手法来展现时间、空间。诉说合钢的过去、现代与未来。拉近人与时代的距离,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合刚工业时光展廊

演艺广场主要由一座演艺剧场及配套的景观广场构成。演艺剧场设计以遗留的原始建筑的山墙为灵感,独具匠心的漂浮造型将原始建筑元素与现代设计特点完美结合。未来它也将定期举办演艺活动,为园区带来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演艺广场

04 新旧建筑穿插对话

合钢五厂留存的工业遗产尺度大,且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设计师在进行了大量的现场筛查评估后,为每栋建筑制定可利用计划。通过结构修复、立面重构、植入空间功能等方式,创造出一个个既保留工业空间特质,又兼具舒适与美学体验的现代办公空间。

改造建筑

厂区1号楼、3号楼、4号楼、6号楼为改造建筑。总体采取对原始建筑梁柱加固;屋架采取混凝土结构原样复建、外墙山墙部分进行完整保留,并保留红砖重新砌筑,升级形象 ; 屋顶则利用轻钢材料复建屋面;同时增加入口形象、植入一系列空间功能等手法进行总体改造。但具体到每栋建筑改造手法仍有不同。

▲基地建筑改造手法

 1号楼  在践行了总体改造策略之后,又将原建筑北侧偏跨取消,南侧增加偏跨;同时将原山墙进行修缮维护,东山墙与首层结合,以红砖幕墙增设入口;南面首层新建偏跨,增加檐廊,屋顶设置设备平台。改造后室内将也植入科研办公,接待中心等功能。

▲1号楼结构保留策略

▲1号楼立面保留策略

1号楼动图.gif

▲1号楼改造前后对比

▲1号楼改造后效果展示

 3号楼  北面首层按原始形式复建偏跨,增加檐廊,屋顶设置设备平台,东山墙首层结合红砖幕墙增设入口,并增设天窗。

▲3号楼结构保留策略

▲3号楼立面保留策略

3号楼动图.gif

▲3号楼改造前后对比

▲3号楼改造后效果展示

 4号楼  山墙底部保留红砖及竖向开窗组合;上部扩大开窗,增加室外平台,改造后室内植入科研办公,展览空间及交通空间等功能,优化空间。

▲4号楼结构保留策略

▲4号楼立面保留策略

4号楼动图.gif

▲4号楼改造前后对比

▲4号楼改造后效果展示

 6号楼  改造方式同样践行了总体改造策略,只是将原始建筑东山墙部分拆除,增设外挑空间;开窗形象升级,增设天窗,空间改造后室内植入科研办公,企业展厅,多功能厅,园区配套等功能,优化空间。

▲6号楼结构保留策略

▲6号楼立面保留策略

▲6号楼改造前后对比

▲6号楼改造后效果展示

改造升级建筑

5号楼  外墙状况较差,但结构较完好,为服务于园区的办公配套,同时营造工业文明展廊,我们保留了5号楼的结构部分,并做了较高程度的改建:首先将建筑北侧原有结构升级,做加高处理;南侧参考原有结构形式新建一跨,用于做露天记忆展廊,保留建筑老工业精神;屋架结构修复替换,并结合功能增加竖向结构;屋面采用轻质材料复建,增设镂空,制造光影,对原有砖墙同样进行保留红砖重砌处理,同时植入会议室及交通空间、顶部室外露天平台等功能。

▲5号楼结构保留策略

▲5号楼立面保留改造策略

5号楼动图.gif

▲5号楼改造升级前后对比

▲5号楼改造升级后效果展示

新建建筑

 2号楼  原有建筑为二层,三层为加建,墙体及结构状况较差,因此拆除新建。但为延续以工业遗存独特的审美价值,营造城市特色场地的设计理念,我们活化利用基地内工业遗产,提取其原4号楼的山墙轮廓,转化为新建的演艺中心的山墙面,产生体块轮廓,然后将对称体块推拉演化为不对称体块,再对其进行叠加变化、体块优化,最终形成一个面对中心广场的漂浮的厂房记忆符号,延续工业记忆同时与两侧的改造建筑呈现新旧场所的和谐统一。

▲演艺中心造型推演

▲演艺中心效果展示

保护与营造

老旧厂房是工业发展痕迹的展现者,是城市历史不断发展遗留下的最直观的产物。一个城市需要它的历史文化底蕴,将其与现代化建筑、历史遗迹相结合,营造出新旧对比的城市风貌,同时为市民留下更多的文化记忆。


 项目信息 

建筑类型:办公、商业

建筑面积:54359平方米

开发业主:上海宝地不动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UA尤安设计

建成时间:在建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8/51345.html/feed 0
生活化的轻禅设计: 靖安绿地明镜湾文旅小镇 / UA尤安设计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7/51229.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7/51229.html#comments Sun, 17 Jul 2022 09:14:22 +0000

项目位于以旅游业为主要产业的江西省靖安县,旅游资源丰富,客群基数潜力较大,交通通达性好。但其偏离江西省主要旅游线,辐射面限于省内,与同等规模旅游城市相比,客流量收入较低,缺少强有力的旅游名片。若要在此开发文旅小镇,设计须深挖其特色的环境因素。

△基地区位与周边现状分析©图片来源于网络

靖安是禅宗洪州宗派祖师马祖道一鼎盛时期的主要传法地,其修行学道的处所——宝峰寺与法药寺久负盛名,其所代表的禅文化具备能突破地域边界的传播性与体验性。团队深度探究马祖“参禅形式轻松化”的内核,以“生活化的轻禅”为主题构思明镜湾文旅小镇的开发设计。

如何在规划上阐释生活化场景?

如何在形制上彰显轻禅理念?

△生活化轻禅的主体构思

流动化的生活场景

团队以深厚的马祖禅宗文化为背景,剖析基地的基础客群与潜在客群,在规划设计上为项目植入流动化的本土生活场景,打造以文旅为主体、商业与康养为两翼的生活禅宗小镇,使游客时刻感受生活禅的魅力。

△生活化的空间业态关系 

以三阶九岸鲜活场地

设计依据小镇文旅、商业与康养并存的定位,规划设置首开启动区、商业区、民宿客栈区、禅养酒店区、户外停车区、住宅区等生活化的空间和业态, 并采用“三阶九岸”的故事线,加以重要节点的设计,使得生活化的禅意空间活跃形成小镇的主体人流动线,满足主题开发文旅小镇的“轻禅”需求。

△“三阶九岸”的故事线

明镜庭   作为小镇的展示中心,肩负展示小镇规划全貌的重责,一缕一丝皆细究深刻,从跨进空间的那刻,即能感知生活化的禅意。

△明镜庭空间关系效果图

△满院的静谧空间散发着悟与思©曾江河 

浮云阁楼  作为禅养酒店,沿街布置,城市界面完整,与商业街有机结合构成内院。

△着眼世间繁华,于光影斑驳间体悟养生禅 

马祖会馆  承接山门广场,基于规划严谨的主动线限定,设计运用简单却出彩的材料,低调地阐释着内在的禅意,成为既限定边界又打破边界的时间建筑象征。

△于水光倒影中享一隅安稳

禅佛中心  根植禅宗教义,汲取当地客家文化的精华,采用当地竹编艺术,将门内的清净与市井的嘈杂相融合,升华生活禅的境界,形成小镇的视觉中心。

△于光影间感知世界的轮回今生

日月谷  设计构思源于“马祖日面佛月面佛,即无对立相待之法,任云自在;谷取于融于山水,隐于尘世”,依山水而建,打造禅养、优雅、宁静,具有离尘感的世外桃源民宿片区。

△分割时间的喧嚣与霓虹,静享视野的宁静与空旷 

不二禅院  面向商业街位置打开,庭院与商业广场相互融合。利用传统空间围合庭院的形式,采用竹林景观切分庭院,隔绝城市对于住宅的干扰,打造一条便捷的回家流线。

△于遗世独立中递进禅佛之意

以环游体验界定街区 

在研究清水市前街道布局的基础上,设计环游动线,去化进深,提高趣味性。在街区肌理尺度上,关注人的体验感,从生活化角度出发:容纳人流聚集的广场界于20m-40m;主体街道界于7m-9m;起缓冲及引导作用的过度空间界于9m-16m;辅助人流通过的内部巷道,设计为4m。

△街道结构及趣味性空间©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开区一层平面图

△慢慢心路山门前

△静虑广场

△禅意之中不乏诗意©曾江河

△踏步山石上,尽享宁静中©曾江河 

亲民化的拙朴形制

明镜庭作为小镇的展示中心,设计凝缩小镇生活化禅修之旅的构思,整体体现东方禅的“清、净、合、美”。在形制上,整个建筑由曲面的屋顶、质朴的幕墙、融通的连廊、围合的院墙、禅意的门亭构成一个上下嵌套的关系,亲切怡人,形成一处不拘泥于形式的禅场所。

△明镜庭的形制体系 

呼应山形的曲面屋顶

大量呼应山形、层层叠落的曲面大屋顶的运用,蕴含着雅致和朴素的历史质感,给人以清爽、明亮之感。

△曲面屋顶,延续山之形©曾江河

△感受心灵的澄明与自由©曾江河 

质朴韵律的幕墙体系

幕墙立面采用自然界材料方竹格栅、石材、玻璃等材质,阐释禅意与佛性,富有韵律地舒展细腻的现代质感,演绎着中国山水的朦胧意境。

△不同材质合理组合运用,营造生活化的禅意空间©曾江河

△青青翠竹,总是法身©曾江河

当地古村门楣压顶、山墙砌法的新式衍用等,处处回应轻禅的构思,也在后期建成过程得以控制。

△本土化的技术运用,转译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形式©曾江河 

见证光影的融通连廊

连廊与围墙间隙种植竹子,面向庭院较封闭。竹子格栅渗透庭内台面、水面折射的斑驳光芒,洒在洋溢着笑容的脸庞。

△光影空间的变幻之美©曾江河

△昂首踏步向前©曾江河 

形似围合的无界院墙

院墙做出有“厚度”的竹墙,与建筑形成各种不同的院落空间。院墙顶部曲线式的切割,呼应山的连绵、屋顶的曲面。

△竹院墙围绕的禅场所©曾江河

△竹院墙展开图

△竹院墙效果图 

一空万有的禅意门亭

庭内入口最大化融合当地的竹子材质,使用禅意象征的空心柱,一空万有,于形简意切中,融入本真世界。

△一空万有,向外敞开,向内半通透©曾江河

△木柱解构示意

禅意生活 平常心是道

通过扁平化、通用性的空间模式延展禅修的境界,于一筑一物的描绘间,展示有无之间的世界;于建筑的空间关系和细部处理中体现出中国式禅意的智慧。花开见佛悟无生,轻禅吾心自平静。


 项目信息 

建筑类型: 文化展示中心、特色商业街、康养酒店、禅居住宅

建筑面积:505 066平方米

开发业主:绿地控股集团江西事业部

建筑设计:UA尤安设计

建成时间:在建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7/51229.html/feed 5
现代视角下的新唐风演绎:长春世茂莲花山文旅小镇 / UA尤安设计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7/51227.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7/51227.html#comments Sat, 16 Jul 2022 10:20:49 +0000

现代视角下的新唐风演绎

如何表达唐风?仿古是复原还是再设计?

之前大热的硬核国剧《长安十二时辰》在刷屏了一个多月后,终于落幕。除了烧脑式剧情,对于身处建筑行业的我们来说,惊艳眼眸的自然还有其高度还原的唐风场景搭建。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现实项目创作中,要如何表达唐风?仿古是复原还是再设计?不同项目的应对策略也相应不同,长春世茂莲花山文旅小镇就是带着这样的思考应运而生。

△鸟瞰效果图

项目位于长春市市郊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内,是定位文创、艺术、温泉、民宿、餐饮于一体的唐风度假小镇。在设计前期,团队研读大量史料、走访现存唐风古建筑及相关影视剧拍摄场地,发现:现存可考察、借鉴的唐风建筑对于本项目商业街来说并无可直接采用的复原对象,那要如何借鉴?

规划层面:商业街区肌理如何生成?

造型层面:唐风氛围如何营造?

△商业街实景图©章鱼摄影

街区肌理的适用性探究

唐代街区尺度的布局并不利于现代商业发展。在考察多个实际小镇案例之后,以人流动线节奏与现代商业街区甚为相似的京都清水寺街区为对标,从布局形式、街道尺度等方面入手规划街区肌理。

△街区尺度案例分析

组团式布局形式

依照我国唐风建筑而建的日本京都清水寺,其正门口的清水坂以建筑组团的形式形成一定街区空间,将其街区平面放大,发现其每60m左右设置节奏点的布局规律。

△清水坂(日本京都)街区尺度分析

结合项目商业街的用地现状,确定其街区肌理:街区长度约400m,每50m-60m形成一个建筑组团,并设置广场作为街区节点,控制商街流线节奏。通过路径单一的动线,保证较好的连续性,最大化的实现商业价值。

△商业街尺度与节奏

14.jpg

△首开区商业街一层平面图

围合感的街道尺度

设计以人的视觉舒适度为出发点,通过设置街道宽度7m-9m,两侧商铺高度4.5m-10 m,使得商业街具有很好的街巷围合感。 

△商业街街道比例示意图

△商业街效果图

唐风建筑的平民化

设计之初曾尝试选用现存的唐风宫殿式建筑造型组合形成商业街,但显然其组合形成的建筑体量、营造的空间氛围与商业街开放互动的属性不符。

△宫殿式建筑组合商业街效果图 

在考察唐风时期的出土文物和现存建筑之后,挑选等级最低的宫殿作为对标,着重从开间比例和屋顶举折坡度对其建筑造型作平民化处理,以确定商业街建筑的造型基础模块,并根据商业街文化属性,使建筑组合群体顺利落位。

选取相宜的开间比例

研究发现:唐风建筑的檐高H与间宽L的比例与开间数有关,开间数越小,建筑的檐高与间宽的比值越小。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开间比例示意图©《唐风建筑营造》

△敦煌莫高窟第427窟檐彩画开间比例示意图©《唐风建筑营造》

△檐柱与间宽比值随开间数而变化©《唐风建筑营造》

结合商业街多开间的属性,我们选取3开间作为一个跨度单元,通过多个单元的拼接组合形成一个建筑组团,形成檐高H/开间宽度L为根号2的比例,使每个单体的整体高度与宽度比例也控制在根号2的范围内。

△商业街立面开间与檐柱比例示意图

△商业街主要单体建筑东立面图

确定屋顶举折坡度

商业街的尺度近于民居,屋顶坡度不做变化更能使建筑表现接地气,结合《唐风建筑营造》一书中提出的“现代仿古建筑屋顶建议”,选择27°作为商业街屋顶的设计坡度。

△唐风建筑遗构举折角度表©《唐风建筑营造》

△商业街主要单体建筑屋顶坡度示意图

组合造型模块

确定好基础造型模块后,依据商业街比例尺度及节奏渐进的需求,延伸出5种造型模块形式,并在不同节点落位不同体量的建筑组合,形成商业街建筑群。

△5种造型模块形式

△建筑造型模块组合立面图

△建筑造型模块组合效果图

△商业街主要节点透视效果图

△商业街半鸟瞰实景图©章鱼摄影

△商业街街道实景图©世茂集团

△商业街局部实景图©章鱼摄影 

浸于研究 成于专攻

对于仿古类建筑设计,我们始终遵从尊重历史文化的初心,潜心研发。从资料的收集到创意的初成,各尽己思,群策群力。我们以人的舒适度和商业价值最大化为出发点,创造有节奏感和易读性强的商业空间,使现代工艺与古典元素发生碰撞,打造千年古风的活力再现。

 项目信息 

建筑类型:酒店、商业、住宅

建筑面积:124 889平方米

开发业主:世茂集团

建筑设计:UA尤安设计

建成时间:2019年7月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7/51227.html/feed 5
生长的长屋:九溪云舒・昆明九溪湖国际生态区体验中心 / UA尤安设计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7/51225.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7/51225.html#comments Fri, 15 Jul 2022 14:37:02 +0000

调整大小 2.jpg

△丛丛树木中的一抹亮色©章鱼见筑

九溪云舒位于昆明意思桥水库旁,为一弯青碧的湖水和茂密的山林所环绕,在那里可聆听鸟语虫鸣,也可看遍四季繁华。

△平静湖水旁的精致小筑©章鱼见筑

作为九溪湖国际生态区这幅原生态画卷中,要勾勒呈现的第一座房子,把迷人的景致引入己身,并为环境着色,给予访客独特的参观体验,成为项目的不二之选。设计运笔以“生长”的构思,使建筑与自然互为风景,实践山地建筑的情怀设计。

△设计构思-望

△让建筑在自然中“生长”

△在自然中若隐若现及顺应地势纵向生长©章鱼见筑

团队前置控制建筑为三层体量,设计顶层恰巧高于湖边树林,给予建筑从自然密林丛中“生长”出来的真实感,呈现山林之中的隐居状态。建筑入口搭乘现有道路被安排在顶层,拾级而下的空间环境,从远望到的湖景到目下的细水,给予访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之境。

△亲水性横向生长态势©章鱼见筑

设计南北两侧从坡地横向“生长”出来,对留白空间进行拉伸延展设计,以场所的人文关怀表达建筑之于场域的新生,回应周边丰富的水景资源。

△近距离亲水空间的营造©章鱼见筑

延展的留白向水而生的灰空间,或是露台,或是檐廊,赋予空间新的生命,形成建筑与自然的交互渗透、人与时空的自由融合。

△清晨拂晓时刻飞檐下的空间映光而亮©章鱼见筑

△日落时分束束之光溢洒檐廊©章鱼见筑

内部空间则通过中心的景观楼梯串联,促使访客顺着场地从顶层至底层,深刻感知由建筑空间至自然空间的层次性递进。

△人、建筑、自然自由交互渗透

木结构与屋檐一体化设计

△晨雾之中屋檐慢慢苏醒©章鱼见筑

自然界万物自由生长所含有的“木”属性,给予团队“以‘运用木结构和天然化材质’赋予建筑纯粹性亲人空间”的灵感。设计建筑顶层采用自然的木结构形式来呈现原生态的建筑面貌,且木结构与屋顶天窗及飞檐融为一体。从远处俯瞰屋顶,其似湖边轻舟一叶畅游于自然。

△木结构与天窗一体化设计©章鱼见筑

△木结构示意图

 自然光线透过天窗洒向建筑内部,也带来了极致的光影变化之美。室内设计木元素的一致运用,也深度契合建筑设计的木构系列构思。

△室内设计木元素的一致运用©隽执科技

同时,木结构体系的使用也为长达5米的悬挑屋檐的落地,提供着技术性支撑,保证了建筑的完成度与稳定性。屋檐下的装饰柱,也起到了拉结屋顶的作用。

△檐廊的装饰柱在形式与功能的统一下熠熠生辉

自承重式明隐幕墙打造

△自承重式幕墙体系©隽执科技

檐廊、露台、玻璃幕墙的组合,弱化了室内外空间的界限,使得山水景观自然延伸至建筑内部,并给予场所更加舒适、安全的观景空间。明隐幕墙框的交替运用,也层次性拓展了通高局限下玻璃幕墙的最大展示面,形成韵律感界面。

△夜幕下幕墙的整体性呈现©章鱼见筑

飞檐下建筑立面上,大量红雪松企口板与文化石等天然材料的运用,回应着大自然粗野与温柔并重的性格。

△天然材料赋予建筑灵动性质感©章鱼见筑

△材料墙身图

力与美的基座承载

△景观设计手法实现结构的视觉美观©章鱼见筑

建筑的底下两层采用钢结构,在保证其从场地中“生长”而出的悬挑之势的同时,也高质满足当地8.5度抗震的实际需求。同时,通过景观设计手法,采用跌水引导场地高差,并结合原场地树木将结构消隐于环境之中,实现了力与美的结合。

△力与美消融于自然©章鱼见筑

隐居于茂密的山林之中

面对优质景观资源与极限设计场地的共生,给设计带来一定局限性的同时也赋予其新的探索灵感。

团队历经“设计之初贪婪地汲取景观到后来越来越小心地对待环境”的心态转变,最终在全面勘察和全方位把控的基础上,实现了精致手法下建筑与自然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111.png

△傍晚时分的建筑之光照亮自然©章鱼见筑

 

 项目信息 

建筑类型:展示中心

建筑面积:2 683平方米 

开发业主:鹏欣集团|云南建投|云南一条龙

建筑设计:UA尤安设计

室内设计:曼图设计

景观设计:泛亚国际

木结构顾问:隽执科技

施工图设计:基准方中

建成时间:2020年12月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7/51225.html/feed 0
风正扬帆起 凌江尤可期:广州・广物鱼珠产城综合体 / UA尤安设计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6/5112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6/51124.html#comments Tue, 21 Jun 2022 13:43:05 +0000 我们以尊重场域环境为前提,

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空间温度,

期待在这片承载鱼珠历史,

见证广州发展的滨江片区扬帆起航。

项目位于拥有“城以港兴,港为城用”商都基因的广州市黄浦区珠江沿岸,属于第二CBD的中心地块,紧邻保利鱼珠港,身负沿袭“港口、码头、帆船”等在地性文化的属性。项目集综合甲级写字楼、五星级酒店、创意办公和精品购物中心于一体,为鱼珠片区提供了多元、时尚、活力的新地标。

△项目区位及鱼珠港历史文脉

△设计构思

设计延展“货运码头”的历史文脉,以“一叶风帆凌碧波”为设计构思,结合规划的交通站点及城市公园,形成视觉通廊,落位标志性塔楼;打造以购物中心为核心的裙房,并演绎骑楼文化,与相邻地块形成持续互动,形成高品质社区生态;以立体化花园的构筑,使得空间通透性最优,提升城市空间的公共性和开放程度,焕活区域生长力。

05-min (1).gif

△规划生成图

瞰江

以科技感打造标志性塔楼

「俯瞰江水碧波,远眺星依云海」

△高架方向塔楼效果图

△夜晚灯光效果©TS倘思照明设计

△灯光设计©TS倘思照明设计

塔楼设计以科技感为主题,打造更具标示性的风帆。通过对塔楼体量的拆分交错,进一步提升了塔楼的挺拔感,并形成统一的家族化脸谱。在塔楼立面处理上,沿主视角方向进行切割,形成梭型的建筑体量,消减超高层建筑对城市的压迫感。

△塔楼风帆构成逻辑分析

立面肌理采取“横隐竖明”的理念,塑造建筑的挺拔姿态。幕墙边框线条的加粗及其他材质的使用,使得建筑更具标识性,夜晚渐变式晕染的灯光开启,更为建筑的独树一帜夯实基础。

△幕墙近景效果图

△办公界面近景效果图©力思

在常规的高层办公项目中,自然通风与立面效果常常需要取舍,本案通过巧妙的设计,将开启扇隐藏到了立面穿孔铝板后方,很好的兼顾了立面效果的整体性与自然通风要求。这种模式增加了用户选择通风方式的灵活度,提高了使用者舒适度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建筑能耗。

△开启扇节点

绘境

以购物中心链接城市功能

「塑张帆远航之意,绘城市温度之境」

△商业联动南立面效果图

裙房设计在构筑滨江区域动态商务圈的全局思维下,以“未来方舟”为意向,通过斜向元素的运用,形成塔楼、裙房一体化立面。流线型的形体变化,使裙房更具动感,同时使塔楼形体更加轻盈且富有变化。

△一体化商业界面

△精致化商务办公界面

设计将建筑南侧采取骑楼形式的上位规划要求,延续至东西两侧及第三视觉通廊处,营造“北静南动”的城市场景,形成覆盖全地块的第六立面无雨空间。

△活力商圈无雨空间分析

△©迈丘设计

△连续式无雨空间引导人流动向

位于转角处的橱窗造型,通过古铜色渐变穿孔铝板结合灯光设计,营造出了“迎朝阳,送余晖,望星辰,依江水”的整体意境。

△橱窗设计效果图

△酒店主立面回应被看需求

酒店裙房通过一体化的动感曲线雨棚,将酒店落客区与骑楼无雨空间顺畅的联系在一起,入口处两层通高的柱廊设计,结合充满未来感的线性灯带,丰富了整个空间的氛围,成为了大堂空间的延续。

△酒店裙房设计效果图 

聚气

多层级花园构筑立体生态

「凝场域核心之气,与自然共生」

△中央U型广场效果图

场地内部的建筑与两条城市视觉通廊共同衍生的U型围合式共享花园,连通滨江公园,提高珠江景观的城市渗透性,形成看与被看的城市互动。办公、酒店、商业街区面等公共空间面向花园打开,强化连续性和步行舒适性,增加场地标识。同时,垂直方向上的屋顶空间,巧妙设计公共空间,承载商业交流、商务洽谈、酒会宴请的另一番精致。

△商业屋顶设计

△酒店屋顶设计 

精工

以精致细节实现高级品质

「精细化品控,匠心营造」

△办公入口场景效果图

项目从设计之初便定下了现代精工的基调,干净利落的竖向塔楼肌理,与流动顺畅的裙房造型共同演绎了静待起航的巨轮泊与江畔的整体意境。通过裙房的“实”与塔楼幕墙的“虚”展示了“虚实相生”的东方哲学。

△塔楼冠部节点图

△酒店入口节点图

△商业主入口节点图

施工现场图.jpg

施工现场

延长城市发展故事线

设计依托城市肌理脉络,延续场域对打造优质综合体集群的探索,以“未来化、科技化、生态化”的主题构筑家族群体形象,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树立区域标志。


 项目信息 

建筑类型:办公、酒店、商业

建筑面积:314 812平方米 

开发业主:广州物产美通贸易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UA尤安设计

建成时间:在建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6/51124.html/feed 1
以可感知温度充盈场所空间:徐州三盛·中城展示中心 / UA尤安设计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6/5111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6/51114.html#comments Sun, 19 Jun 2022 13:12:46 +0000

建筑温度的可感知性,在于其回应城市自然生发的每一帧。

作为三盛集团进驻徐州的首个项目三盛·中城的展示中心,基地毗邻成熟化商圈、规划居住区及配套商业街,交通通达性优越,其承担的责任不仅仅只是展示,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一定的形象性、话题性、原创性,来呈现三盛“有温度”的品牌理念。

项目区位及周边现状©纯点

展示中心手绘构思

展示中心实景©纯点

得益于项目所处的历史区位,设计赋予它一种既开放又具文化内涵的场所特质,进而在此基调之上演绎功能,组织叙事。

以使用者触角焕活原生场域

文化与空间的重构

设计以“研究使用人群的需求、回应城市自然生发的日常”为切入点,对人流的行为模式进行研究,衍生三角形体平面的构思,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立体空间极致造型的刻画、重点场所的表达。

平面视角下三角形体的初衍

规划层面回应城市人流来向©纯点

设计深度剖析场地三方人流的来向,引用“三花聚顶”的概念,就势形成三角形建筑空间,营造视觉及空间聚焦之所。在最大程度使得沿街立面享有最佳城市展示界面的基础上,优化三角形锐角区域,使其成为可远眺的观景空间,由此形成“以使用者视角进行规划”的布局形式,打造整个地块的活力中心。

以使用者视角进行的规划分析

立体维度中三视界面的刻画

造型层面精细刻画三视界面©纯点

设计依据规划剖析,通过将原始体块挤压、错位等,构筑回应场所的“三视面”, 同时形成大面积的绿化与观景空间,有利于空气流通、视线交流,以打造街区焦点建筑。

形体生成过程的示意图

空间体验上形式与功能的统一

空间层面承载日常情境©纯点

形体的错位造就可触式灰空间 错位设计不仅丰富着具有流动性的形体,也在层间形成了弧形联动的灰空间,构筑无边界的交流区域,增强与外部的互动性,承载更多美好情境。

层中灰空间实景©纯点

灰空间下与周边场地有效联动的示意图

由外入内的旋梯串联空间流线  旋梯由室外切入建筑主体,具有空间话题性,并成为第三维度串联平面与立体空间的洄游动线中的重要一环。同时,其采用纯白烤漆而铸就的纯粹式语言,充盈着视觉效果。

旋梯由室外切入建筑主体实景©纯点

同时,设计将层间掏空,利用旋梯与光影串联本无关联的平面,并以使用者的视角进行空间部署和能动形式,使来访者能在这个小建筑中感受到地域文化的自信。

旋梯与光影串联平面实景©纯点

旋梯形成的立体体验流线©纯点

无柱设计消隐建筑体量  建筑的无柱设计给予每层用书架堆砌整面墙体的空间,营造出强烈的文化氛围感,凸显其文化展示的主要功能。同时,书架的面墙呈现出的“有层次、无重量”的视觉感受,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隐了建筑体量。

室内书墙在视觉上消隐建筑体量©纯点

首层平面图

第五立面汇聚中庭之光   屋顶设置“中间垫高 四周微低”的釉点玻璃采光顶,不仅成为透亮中庭的光束之源,也前瞻性地解决天窗积灰、积水问题。

第五立面透亮中庭实景©纯点

中庭采光剖面图

光束透过采光顶洒向室内中庭实景©上海联思建筑设计

以精细控制实现高还原度落地

材料与形态的新生

团队在深度剖析实现设计效果的不同材质后,以超白玻璃的植入,实现悬浮之态的底层架空;以模数化幻彩穿孔铝板与LED灯的结合,演绎出主体幕墙白天与黑夜的不同光影变幻;以光电幕墙在展示窗口的运用,回应城市日常的每一帧。

超白玻营造悬浮之态

通透并悬浮的主视界面©纯点

设计一层层高达6.9m,并采用超白玻璃,与水景交融,构成建筑的悬浮之态。

剖面节点

幻彩穿孔铝板演绎韵律变幻

点亮场域的星点幕墙©纯点

主体幕墙采用幻彩穿孔铝板,大层面上,运用渐变设计,使得上下幕墙分别呈现上下至中、由下至上穿孔越来越大的韵律,构筑整体视觉效果的光影变幻,回应人视视线丰富性的需求。

铝板穿孔韵律感渐变近景©纯点

小层面上,铝板的穿孔采用建筑基本平面形状的模数化设计,实现元素运用上的原创与统一,构筑出强烈的造型标识感。同时,幕墙内侧植入的间时无规律闪动的LED灯,为幕墙增加星点,注入温度。

LED灯闪动效果图

穿孔铝板剖面节点及其与LED灯模数化结合的节点图

光电幕墙昭示文化之窗

主展示橱窗的光电幕墙©纯点

因就形体造型而成就的文化之窗,在面向十字路口的方向采用光电幕墙,回应城市日常自然生发的每一帧。

27.jpg

光电幕墙节点

延展肌理 保有温情

项目作为呈现徐州文化风貌的物质载体,不仅要在场所之下叙述好当下的故事,更应延续着历史的肌理找到古今共鸣,也要在生命历史长河的维度内,成为保有温情的未来记忆。 

 项目信息 

建筑类型:展示中心

建筑面积:2 380平方米 

建成时间:2020年07月

开发业主:三盛集团

建筑设计:UA尤安设计

地点:中国,江苏,徐州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6/51114.html/feed 0
山水间的“负空间”营造 :漓江文化旅游度假区塔山会馆 / UA尤安设计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6/5110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6/51100.html#comments Wed, 15 Jun 2022 15:07:10 +0000

如果你要让某些东西有存在的价值

你就必须跟大自然商量然后才开始设计

——路易斯·康

△坐拥山水的塔山会馆©夏强

塔山会馆位于桂林核心景区“塔山清影”内,东依穿山,南靠塔山,山水交融,风景如画,让人不忍破坏。项目也承载着漓江文化旅游度假区规划展览、文化展示、艺术展出、会务等多种功能。如何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同时,又与环境和谐相生则是项目的设计重点。

△负空间手法 

经过多方调研勘察基地现状,设计团队带着“不扰”的念想和大自然进行了商量。最终,保留“以景为先”的初心,以“不表现建筑•不遮挡风景”的负空间手法作为设计的出发点,使设计力消融于自然,打造与山水共融的“消隐”建筑。

△总平面图

环境为图的空间结构

△静谧小院©夏强

在基地营造一个灵魂“负空间”——静谧小院。简约的小院置身于风景中品味漓江山水,人能在小院内眺望自然风景,也能成为建筑中如画的风景。

△雨中静赏山脉的泰然风姿©夏强

△中式园林设计手法连接主展厅和餐厅©夏强

围绕着小院,在沿江面布置主展厅和餐厅。人们可近观穿山、塔山和漓江,与之共话。遥相呼应的怡人意境,使建筑与山水焕发新生。

△形成建筑围合空间©夏强

沿小院城市界面布置次展厅和后勤用房,亦可览穿山、塔山。顺势而为的建筑围合空间,造就风景的同时,也已自成风景。

呼应山水的体量消隐

通过在地性的研究,呼应桂林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从竖向尺度、横向尺度和建筑形体三方面控制建筑体量,使其消隐于自然环境。


与环境并立的竖向控制

经基地与周边环境的视线关系判断,设计将沿江面的建筑体量划分成两组体块,使建筑高度与现状植物树木并立;建筑基座选用桂林独有的槟榔石,融入地脉,浑然入风景。

△建筑高度与现状植物树木并立©夏强

△建筑基座选用桂林独有的槟榔石©夏强

折形坡屋顶的横向限定

结合桂林民居特色,以折形坡屋顶连接各功能区,设计屋顶连而断开,间留缝隙使景观渗透,前后错接,连绵入水。

△结合桂林民居特色的折形坡屋顶©夏强

△透过缝隙看风景©夏强

自然空间的形体延展

在沿江主展厅的二层,设置横挑大露台,露台嵌入现状古树间,并为古树退让空间。建筑的礼让姿态,给予自然与建筑深度交融的空间,让人们与环境有了更亲密的对白。

△横挑大露台©夏强

△顺着自然环境修剪建筑空间©夏强

△为古树生长保留空间©夏强 

回归建筑的精细落地

建筑在形制上呼应山水意境,其中细部元素提炼取自桂林山水的倒影和抽象自然风貌的神韵。

△叠彩抽象图案肌理分析

石材、金属、超白玻三种元素以简洁的形式产生极致对比,在环境与光影中浑然一体,营造出丰富生动的场景感,并通过对墙身节点和细部元素的施工控制,实现设计理念的精细化落地。

△剖面节点图

遵从自然 共存相生

对于度假区的自然景观而言,建筑的属性是辅助意境的表达,容纳人与自然交流的空间。塔山会馆就是在体现自身功能的同时,自由地呼吸、自然地入画,每一帧都在以现代建筑语言诠释中国传统山水栖居的时空意境。


 项目信息 

建筑类型:文化建筑

建筑面积:9 600平方米

开发业主:兴进集团

建筑设计:UA尤安设计  

建成时间:2018年10月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6/51100.html/feed 0
虚拟之筑的有机新生:南昌VR科创城VR展示中心 / UA尤安设计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6/5109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6/51096.html#comments Tue, 14 Jun 2022 14:47:03 +0000

特定设计主题的诠释,

在于对其属性的专研,

更在于创新意识下的全情投入。

南昌VR科创城VR展示中心,毗邻中央湖和中央绿地,坐落在九龙大道和科创大街交汇处,拥有优异的景观资源和城市展示界面,与九龙大道东侧的会议中心共同构建VR游览体验区。其作为定期更新介绍当前全球虚拟现实技术、产品、产业等最新发展态势的场所空间,及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孵化高地,拥有先进行业应用示范展示平台的重要地位。

△南昌VR科创城局部鸟瞰图

△沿街实景图©夏强

基于VR虚拟现实技术就是虚拟和现实相互结合,设计师即落笔于此,将虚实的交互运用到该项目的设计中来。设计期望通过极富前瞻性的设计力及充满专业化的落地控制力,紧扣场地虚拟与现实、未来与科技的特性,为其量身定制极具创意的作品,示范引领中国虚拟与现实技术的发展。

01曲面形体

螺旋上升的波浪

基于建筑是实体的,设计师巧借造型的设计,消解整个建筑体量以实现未来感、科技感的设计理念,回应VR前瞻性技术特性。

团队构思建筑形体从地面开始,呈螺旋上升的波浪状,形成连续的整体。由螺旋上升而衍生的留白空间也随之形成流动感变化,并于首尾交接处形成内凹场所,自然生成主入口空间。螺旋形体中的波浪状,依就不同的旋转轴,形成不同大小的摆动形式,增加立面的丰富性。螺旋表皮及衍生的留白空间虚实材质的运用,使建筑成漂浮状,虚化整个建筑体量,给予参观者亦虚亦实的沉浸式体验。

△螺旋上升的波浪构思

△广场界面螺旋上升的形体实景©夏强

△虚拟影像相互结合实景©夏强

02 技术创新

经济适度下的系统性控制

设计师聚焦设计构思的落地实践,通过具有专业性、技术性的参数化设计,化虚为实,促使复杂形体简单化,构建创新式三维波浪形体。同时,层次性结构的创新,助推表皮的高效施工及经济适度控制下高颜值的实现。

参数化表皮

二维平板构建三维曲面

为了进一步有效控制外表皮的韵律感、保证复杂造型的施工现场的可控性,设计通过参数化设计将不规则的金属幕墙解读、拆析为四个标准单元,在有序组合手法下构成三维造型。立面表皮的单元化可复制,也进一步的节省了材料。

△标准单元化分析

由于波浪弧度的不同,设计通过对表皮数据的分析整理,定出4个模数:侧面无折边,侧面折边100mm 、200mm、300mm。这样的分类控制,减少着侧面的折边铝板量,优化金属幕墙的折边面积,损耗率降低35.5%。幕墙的单元化设计及材料的标准化划分,最大程度还原了设计效果。

△表皮模数化分析

△波浪形体鸟瞰实景图©夏强

层次性结构

土建外挑支撑龙骨进深

为助推螺旋波浪状外表皮的完整落地,设计师在土建外附加与造型走向一致的龙骨,并在龙骨外侧装饰开缝的银色高光复核铝板,在节奏韵律的一体化之下,达成三维立体效果。

△结构创新设计构思

在不影响造型的前提下,土建层层外挑,控制了幕墙龙骨的悬挑进深,节约了成本。金属铝板分隔主要板材尺寸5.35mX0.6m,长度控制6m以内,便于运输;宽度0.6m,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材料切割的损耗。铝板分缝采用错缝的设计,避免现场施工误差大导致缝隙对不齐的问题。除转角处存在梯型板材,其他均为长方形标准板材,施工以及造价可控。结构采用24米大跨度,实现无柱布展。

△建筑结构标准段分析

△建筑结构转角处节点分析

△建筑幕墙局部实景©夏强

03 精细化工艺

新生建筑的规范化设计

40毫米极薄雨棚构造,7米大悬挑+24米斜柱+巨型玻璃天窗结构形式,融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椭圆形中庭,没有明确边界的广场、大厅、展馆、屋顶花园等,创造出现实与未来的交互之境。

在建筑入口上,设计天窗采用玻璃勒的形式,达到轻盈、通透的效果,与建筑内中庭大空间结合,赋予场所连续、流动的观展体验,达成造型与功能的高度统一。顺应建筑形体流动而形成的40mm极薄的入口飘板雨棚,凸显着建筑的细节品质。

△建筑主入口实景图©夏强

在消防救援窗及首层疏散门上,设计在不打破造型逻辑的基础上,利用错动的金属幕墙构成开启点。通过开启轴开启,立面上仅体现出开启缝隙,远观对整体效果无影响,满足消防规范上的硬性要求,弱化其对整体造型效果的影响。

△建筑消防救援窗设计分析

△建筑首层疏散门设计分析

在建筑第五立面控制上,设计师在设计阶段即与施工图、景观等设计单位进行协同设计,将空调设备VRV集合景观整体一体化设计。土建风井平面,贴临屋顶女儿墙范围布置,出屋面后结合女儿墙整体打造,保证了建筑第五立面,机电类风井设计完全融于屋顶景观设计中。

△建筑第五立面设计分析

以全新思考 筑无限可能

未来感不止体现在造型灵感之中,更存续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不断创新设计的理念与思考,将进一步推动引领当代、面向未来的建筑发展与落地。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1.jpg

△一层平面图

2.jpg

△二层平面图

3.jpg

△三层平面图

4.jpg

△四层平面图

5.jpg

△屋顶平面图

6.jpg

△立面图

7.jpg

△立面图

8.jpg

△剖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类型:展示中心

建筑面积:33 586平方米

建成时间:2021年10月31日

开发业主:绿地控股集团江西事业部|红谷滩城投

建筑设计:UA尤安设计

施工图设计:UA尤安设计

地点:中国江西南昌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6/51096.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