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na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0 Sep 2024 01:15:2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建筑针灸——诗文馆 / DnA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9/5000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9/50006.html#comments Wed, 29 Sep 2021 03:55:15 +0000 DJI_0863.jpg

DJI_0009.jpg

张玉娘

张玉娘(1250年-1276年),字若琼,号一贞居士,浙江松阳人氏,出身官宦。工书善画,尤擅诗词,时人以汉之班昭比之,后人将她与李清照,朱淑贞,吴淑姬并称为“宋代四大女词家”之一。著有《兰雪集》二卷存世。

1.jpg

鹦鹉冢

松阳县城西屏街道官塘路,古时是一片枫树林,如今,这里成为县城中两条道路的交叉口,三角形的场地周围,简单修建栅栏保护,几棵高大的枫树下杂草丛生,有一口古井,名兰雪泉井, 几步之遥,一方低矮简陋的条状墓碑插入土里,这便是县里仅存的关于张玉娘的遗址——鹦鹉冢。

调整大小 鹦鹉塚.jpg

DJI_0984.jpg

诗文馆

松阳诗文馆选址于此,结合鹦鹉冢的遗址保护,以期重续当地的历史文脉和诗文传承。

建设场地作为追思园,保留原有的遗址和树木。设计中最大的挑战是场地兼具城市道路的边角零碎和重要历史文化遗址的矛盾。应对的策略是通过围墙强调场地的边界和场域感,形成和城市道路隔离的独立场所。从北侧主入口开始,墙体延伸进追思园,沿着树木的位置连线,勾勒一条内旋的回路,将参观者逐渐带入到场地中心树荫下的遗址空间。延长的路径,以及路径的宽窄变化,调节参观者的行走和行为方式,酝酿从周边喧闹的城市环境到追思空间的转换。

围墙具有变化的透明度。透明度渐变,是根据路径的需求设定的。

axo-gradient-01.jpg

刚进入追思园时,透过正对的边界透明墙面仍然可以看到外面的道路和人群,右侧的曲线墙面则完全遮挡墙后的内容。一棵高大的枫树提示前进方向,两侧墙体透明度逐渐变化,街道视觉开始模糊而内部遗址空间开始显现;路径宽度变窄,也提示参观者空间氛围的转换。

三角地端头的一组枫树下,空间放大,向外的视觉受到遮挡,而内部的遗址空间则全景展现。

绕过透明曲线墙体后,到达路径的终点,树旁的古井和鹦鹉冢遗址;周围墙体通过多重透明度的叠加,完全遮蔽城市,围合出一个停留的追思空间。

围墙的白色石材基座,根据场地周边微妙的高差,对外作为街边缓冲的绿化种植槽,对内成为休息座椅。竖向石板刻有诗词,如同展开的书页,直观的把张玉娘诗文呈现出来。白色砂石地面和基座连成一体,提供独立于城市的界面,衬托纪念性的场景。

作为城市边角零碎地块的追思园,通过景观设计和视觉转换,围绕场地树木和文化遗址,重新建构了一个戏剧化的空间秩序,提供舞台场景般的空间经验。

调整大小 _B9A0443.jpg

项目的另一个挑战则是,诗文馆建筑必须遵循场地原有民房的边界范围,体量较小,需要容纳展览和研讨办公等功能,并且满足公共文化建筑的消防疏散等规范要求。依照场地原有的建设边界,把诗文馆从地面提升,既扩大追思园的面积,也和地面园林互为对景,分别构成竖向和水平向的空间延展。唯一落地的两个疏散楼梯,兼做结构核心筒,在每层平面划分不同空间层次。东向墙面尊重隔壁邻居要求设计为实墙,可以作为室外绿化爬藤墙面,也是室内空间的展示墙面。其他三面则通过玻璃墙自然采光并向城市开放。

调整大小 psection.jpg

建筑立面玻璃延续追思园的透明渐变,在室内空间形成和城市街景微妙的过滤,也给日落时的树冠投影提供一层底色。

室内的展览陈列,还原一代女诗人在宋末战乱的时代背景下,悲情忧患的生命际遇,以及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临窗俯瞰追思园,白色砂地作为画幕底色,张玉娘鹦鹉冢遗址掩映在树荫下,是这个千年古城跨越时空的追忆与回响。

调整大小 _B9A0595low.jpg

调整大小 f1f6b582b04d543e83914370975f76a.jpg

诗文馆建成后由松阳当地的兰雪诗社管理运营。诗文馆也是松阳多年实践“建筑针灸”在城市语境的一种尝试,通过微尺度的文化建筑植入,重续城市中被忽略的文脉,激活城市边角空间,还原松阳千年古城的文化纵深,也给周边社区提供了积极的文化活动空间。

项目图纸

△区位图

△一层平面图

△二-四层平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结构示意图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松阳诗文馆

项目地址: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城环城西路中段东侧

项目功能:文化

项目委托人:松阳县博物馆

设计单位:徐甜甜/DnA_Design and Architecture

照明设计:清华大学 张昕工作室

结构体系:钢框架剪力墙结构

设计时间:2017.09-2017.12

建造时间:2019.02-2021.02

项目用地面积:534㎡

建筑面积:628.72㎡

摄影师: 王子凌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9/50006.html/feed 0
豆腐工坊 / DnA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7/4777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7/47778.html#comments Wed, 15 Jul 2020 07:09:46 +0000 a1.jpg

蔡宅村位于松阳县大东坝镇,四面环山,石仓溪穿村而过。这里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尤其以各种豆腐产品为特色。从前,传统家庭作坊制作的豆腐因为环境条件的限制无法达到食品认证的标准,因此销路并不广泛。

b1.jpg

豆腐工坊的建筑与村庄环境融为一体,顺着地形原有的趋势,从村口绵延向上。工坊在村级成立了原材料和加工户的合作社,使得传统豆腐制作工艺的品质得到了提升。工坊的整体运营由合作社完成,村民成为了直接受益人。现在也有不少农户加入了合作社,收入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工坊的车间功能按照生产的工艺流程沿地形阶梯向上。在空间上由原料准备区,磨浆区,煮浆区,炸制区,摊晾区及品尝区等六个功能区组成。

△ 剖透视图

工坊内的所有生产空间的设计以及设备的选用都达到食品安全检测的标准,保证了豆腐产品的质量。从而工坊的产品能够在大城市的超市中售卖,这也使得村庄的整体经济水平得到了提升。

建筑的一侧设有供游客参观的通廊,游客可以顺着楼梯按顺序观看到豆腐制作的整个过程,最后到达最顶端的品尝区。这里不仅可以尝到新鲜出炉的豆腐,也能欣赏到溪水对岸历史村落的美丽景致。工坊整体采用木装配结构,在实现现代工坊生产目的的同时,也与村庄内传统的榫卯结构房屋相呼应。

f7.jpg

工坊不仅作为生产空间,同时也是蔡宅村传统文化和工艺的展示空间。前期,工坊已经接待了几批学校小学生,参与体验豆腐的传统工艺制作。

设计图纸

m1 _site_axonometric.jpg

△ 场地轴测图

7_axonometric.jpg

△ 轴测图

m2 _master_plan.jpg

△ 总平面图

m3 _GF_plan.jpg

△ 一层平面图

m5 _elevations.jpg

△ 立面图

m6 _sections.jpg

△ 剖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豆腐工坊

项目地点: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大东坝镇蔡宅村

项目功能:工坊

业主:松阳县大东坝镇蔡宅村股份经济合作社

设计单位:北京DnA_ Design and Architecture建筑事务所

主持建筑师:徐甜甜

照明设计:清华大学 张昕工作室

结构类型:装配式木结构

建筑面积:1211 m2

占地面积:1211 m2

设计时间:2017.08-2017.12

施工时间:2018.01-2018.12

摄影师:王子凌,姜晓东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7/47778.html/feed 0
水文博物馆 / DnA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6/4763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6/47634.html#comments Thu, 18 Jun 2020 05:50:20 +0000 a1.jpg

松阴溪是松古盆地最重要的水系资源。松阴溪水利历史悠久,水利工程消除农田旱灾及水患,保证当地的农业灌溉水运、渔业、 粮食增产、居民日常用水等需求。

b1.jpg

位于松阳县城外横山区块白沙湖堤坝及发电站西南侧的水利博物馆,功能原为松阳县河道堤防和水库安全监测中心,包括监测大厅,水利部门办公,食堂,档案资料,防汛物资仓库等。2016年结合松阴溪景区创建,将此项目扩大成松阴溪绿道上的水文公园,成为提供文化及休闲服务设施的关键节点。

c1.jpg

水利博物馆的建筑功能在原有基础上重新调整,将监测,档案资料,食堂三部分原内部使用功能对外开放,档案资料扩大作为水文历史展厅,监测中心可以提供参观和教学,食堂对外营业作为休闲餐饮以及青少年活动区。

建筑体量以不同的形体区分表达功能属性。公共功能以类似水利设施的弧形体量展开面向主要公共景观,办公服务设施则以长形建筑体量位于西侧服务入口和南面后勤广场。

d4.jpg

不同弧段的公共体块,强调体量感,如同水利设施的构筑物, 进一步将建筑表皮转化为圆形剧场,增加户外活动层次,通过步行路径到达屋顶花园远眺周边景观。由此产生的室内,在空间形态,序列,围合,以及自然采光,都形成特定标识。建筑的内外进一步拓展重叠成兼具室内功能空间和室外活动场所的构筑物。

地面景观则延续水文公园的水环境,与水利博物馆的不同功能体量交汇,形成一系列的水庭院。线性或弧形步道在水面上交错,以微型堰坝或廊桥的形态结合地形高差,重现松阳水利各种构成元素的空间体验。

依托白沙湖水电设施的水利博物馆和水文公园,通过功能定位以及空间体验的多元性,展现松阳地方水利文化及生活形态,也成为县城和乡村交汇、城乡共联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

设计图纸

m1 _site_axo.jpg

△ 总体轴测图

m2 _axo-exploded.jpg

△ 爆炸图

m3 _水文-Master_Plan.jpg

△ 总平面图

m4 _水文-Ground_Floor_Plan.jpg

△ 一层平面图

m5 _水文-First_Floor_Plan.jpg

△ 二层平面图

m6 _elevations.jpg

△ 南立面图&北立面图

m7 _section1.jpg

△ 剖面图1-1

m8 _section2.jpg

△ 剖面图2-2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博物馆

项目地点:丽水市,中国

建筑师:DnA

面积:6746 m²

项目年份:2019

摄影师:王子凌

主持建筑师:徐甜甜

照明设计:清华大学 张昕工作室

业主:松阳县河道堤防和水库管理处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6/47634.html/feed 2
独山驿站 / DnA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6/4753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6/47534.html#comments Fri, 29 May 2020 06:14:44 +0000 独山&松阴溪

独山坐落于松古平原的松阴溪南岸,又称“百仞云峰”,是古时松阳十景之一。2016年开始的松阴溪景区规划,将独山作为两岸60多公里的绿道的一个重要节点, 串联起沿线的松阳田园风光。

b1.jpg

独山驿站

独山驿站位于松阳母亲河松阴溪畔的一块下洼湿地,面向独山,作为松阴溪景区的关键节点,规划功能定位为游客资讯服务以及水上运动中心,包括专业运动训练和休闲水上活动设施等,三角形湿地区块也将改造成船只的停留小港。

c1.jpg

由于场地的特殊性,独山驿站将成为松阳门户驿站,既是县城和乡村的交汇处,也是当地居民与外来游客的交集场所。

设计上将周边区块统一考虑,功能的多样性通过水面上的螺旋形展开,分为近端中心的游客功能以及远端的运动员训练空间。东西方向的直线廊道贯穿螺旋体量,形成直接交通路径。由于水位不同而形成的“C”型坝面向独山,围拢船只停留港湾,同时也成为游客以及观光电瓶车的步道。建筑功能和景观廊道/坡道等互相融合,通过水面上起伏的户外游廊路径,展现山水景观的持续转换视角。

项目采用木装配结构,作为低碳建造,以及与传统木构建筑对话。螺旋形成的弧型空间导引使用者进入,玻璃墙面交替变化的渐变透明度则构成另一层次的空间转换。游客从入口处进入,视线仍然停留在室外的山水景观,随着弧线空间导引以及玻璃透明度变化,逐渐将视线收回转换到内部庭院的绿化景观。玻璃的渐变透明度也在多雨的季节形成雾气般的立面形象。通过空间形态和立面转换,形成山水之间层次丰富的内外空间交替。

f95.jpg

螺旋中心上升到二层的多功能圆形空间,通过屋顶的孔状开口, 不同时间可以在地面上形成不同的光斑。以黄铜片标注的二十四节气各个时辰的光斑位置,成为这个圆形空间的时间装置,和周边景观共同构成自然与时间的对话。

g1.jpg

设计图纸

32_site_axo.jpg

△ 场地轴测图

10_Dushan_Leisure_Center-Exploded_Axo.jpg

△ 爆炸轴测图

14_sun_path_diagram.jpg

△ 太阳轨迹分析图

33_Master_Plan.jpg

△ 总平面图

34_Ground_Floor_Plan.jpg

△ 一层平面图

35_First_Floor_PLan.jpg

△ 二层平面图

36_Roof_Plan.jpg

△ 屋顶平面图

39_elevation.jpg

△ 立面图

37_section.jpg

△ 剖面图

38_detail.jpg

△ 节点详图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文化中心

项目地点:丽水,中国

建筑事务所:DnA

面积:1647 m²

项目年份:2018

摄影师:王子凌,韩丹

主持建筑师:徐甜甜

照明设计:清华大学 张昕工作室

业主:松阳县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6/47534.html/feed 0
双螺旋的DNA结构—法德驻孟加拉国达卡大使馆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0/4197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0/41974.html#comments Mon, 08 Oct 2018 07:22:18 +0000 法德驻孟加拉国达卡大使馆的共同愿景使设计团队有机会在一座建筑中展现以二元性和统一性为主题的设计构思。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协同和配合最终形成了一种“永久式发展”的正式理念。这种双螺旋的DNA结构体现了法国和德国作为现代欧洲的“政治和经济引擎”的动态关系。

CUSM_PAN_157a.jpg

-_FEatured_Image.jpg 

本次项目的大使馆是一座功能综合的建筑物,内部设置有接待基地、申根签证发放部门、安全服务部门、技术支持部门和停车场,同时还设有鉴定法院、法国和德国大使办公室以及单独设立的IT服务部门。基于这种“共同点”设计的大楼充分表达出了二元性的理念。

CUSM_APP0261.jpg

8000平方米正方形地块的一个限制因素是,为了减轻炸弹爆炸对道路的可能影响并保证建筑内部人员能从各个方向迅速撤离,建筑对场地进行了较大距离的退界处理;较低的楼层距离街道较近,内部用作签证办理部分和技术部门,塔楼内则设为外交官办公室。这与阿德的中世纪城堡很相像,还有界墙仿佛防御城墙一般。

CUSM_APP0342.jpg

由此产生的花园根据莫格尔花园的传统被划分为查尔巴格。这个概念为官员和行驶车辆形成了正式的到达庭院,随后在外交官和大使的落地门廊后开辟了“荣耀庭院”,为文化部门举办休闲活动在户外咖啡扩展空间设置了“咖啡露台”,为贸易委员会设计的商业咖啡厅面向学园庭院打开,还有用于举办招待会、鸡尾酒会、花园聚会和国庆庆典的正式花园。

CUSM_APP0634a.jpg 

巴里达拉的外交区是一个郁郁葱葱的绿色地带,有好几座层高较低的使馆建筑坐落在大花园里,这种设计手法是六十年代达卡最流行的设计传统,当时达卡是一个花园城市。在这一带,也会有一些引人注目的建筑物,如英国高级专员公署、美国大使馆和韩国大使馆等。

CUSM_PAN_36a.jpg

大多数的建筑都是由清水砖墙砌筑而成,使用的砖块是南亚最好的一种,即来自三角洲的有丰富丝纹的红砖。于是设计团队在这种材料中看到了巨大的潜力,能够将城市肌理融合进来的同时做出一些创新。

CUSM_PAN_120b.jpg

在这个方案中,不分前后,没有左右,也没有顶部和底部的区分。每个体量在各个侧面都获得等量的展露机会;连续性由围绕中庭彼此面对的两个楼梯保证。


图纸

SITE_PLAN.jpg

总平面图

EAST_ELEVATION.jpg

东立面图

SECTION_1-1.jpg

剖面图1

SECTION_2-2.jpg

剖面图2

01_concept_(1).jpg概念分析图

DETAIL.jpg

设计细部

LOUVER_DETAIL.jpg

百叶窗细部

BRICK_DETAILS.jpg

砖砌体细部

9b7e7d57d419309e195734210f1d51b4f4d1164251c5b-GXZmCG.jpg

砖墙交接大样

 

项目信息

建筑设计:Stephane Paumier Architects

项目区位:孟加拉共和国,达卡

主导建筑师:Stéphane Paumier, Atika Jain, Ashwin Bhargava, Sagarika Suri, Gayatri Eshwaran, Gargi Roy, Chinmay Kumar Mohanta, Hugo Badia-Berger

建筑面积:6635.0平方米

项目时间:2017年

项目摄影:Amit Pasricha

制造商:Toto, Shakti Hormann, Trilux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0/41974.html/feed 1
来自艺术界的抽象片段 — 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6/40577.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6/40577.html#comments Sun, 10 Jun 2018 05:50:11 +0000 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是中国河南省内最大规模的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发和生产创新创业基地。其创新性、前沿性与无止境的发展,都是设计师考量的重要因素。

项目位置

自由漫步的曲线通道作为生命轴线,将医药园的南北两区相连。椭圆形态的展示中心位于轴线正中央,与中央景观一体化设计,错落有致的层次感和品质感成为先于园区建设的标志性建筑,与南面的国际会议中心及孵化中心形成园区的主广场;与北面的模数化中试产品形成圆与方、自由与严谨的鲜明对比。

园区鸟瞰图

螺旋不规则的曲线造型在轻柔收放间,赋予展示中心以静谧的力量,也借助建筑语言致敬现代生物医药产业最重要的源始密码——基因DNA。

展示中心外观

螺旋百叶

展示中心

展示中心的空间核心引用双螺旋结构,衍生出与中央景观相结合的垂直空间。外部通过金属百叶从地面水景盘旋而起直至屋顶平台,内部通过螺旋坡道有机地串联整个建筑,形成生命步道,为各楼层之间建立起连贯而方便的内部流线。三个不同功能的椭圆向着不同方向旋转,形成了多样的趣味空间。室内外的连续曲线同时组成双螺旋结构,满足了各个方向的视觉需求。螺旋百叶凝聚成为一个有机的结构,束缚住三个椭圆,行成了无穷连续的可塑形式。

室内螺旋楼道

室内螺旋楼道

建筑首层为展示空间,大面积的落地玻璃幕墙更好地连接了室内外视野。二层是灵活多变的办公空间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透过玻璃隔断形成与中央空间的视觉延续。三层餐饮空间是整个建筑的最高点,户外的观景台也提供了一个可欣赏整个园区的视角。

室内中庭

室内会议空间

外活动平台

在大面积玻璃幕墙衬托下,金属铝板制成的百叶型材,使得展示中心更具科技感。每个百叶截面设计为梭型,运用穿孔铝板的材质,使得建筑整体更加轻盈,随着阳光的角度而产生不同的光影效果。每片梭形百叶都向螺旋的方向旋转了30°,巧妙地隐藏了端头的灯槽,弧形的受光面使灯光产生了一种韵律美,加强了建筑的整体流动感。

展示中心夜色

展示中心入口巧妙地设计了圆形水景,呼应双螺旋DNA的建筑形式,通过连桥可以进到由水景与二层的悬挑结构形成的主入口。夸张的悬挑结构增加了视觉的层次感,水中的倒影随风波动,与建筑交相辉映。

展示中心鸟瞰图+LOGO

展示中心使设计意念回归到生物医药的原点,也使建筑回归人性魅力,获得向上延展的生命动势。无穷变异的曲线之美,让建筑看起来仿佛没有天花板,一直蔓延到云端,也诠释了设计师在建筑灿若星河的创造中,永远向前的初心。

展示中心

展示中心


图纸

首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维思平建筑设计

地址:郑州航空港区,郑州市,河南省,中国

主创建筑师:吴钢、陈凌、谭善隆

设计团队 :孙哲、翁晋藩、赵明虎、陈鹏、李东辉、郭建龙、李龙、张泽杨、崔巧雅、李玉杰、肖宜鹏、王璐、于菲

业主:兴港投资集团航程置业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4872.0 平方米

项目年份:2017

摄影师:锐景摄影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6/40577.html/feed 0
理性和意外的碰撞,徐甜甜的宋庄艺术公社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7/35701.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7/35701.html#comments Wed, 05 Jul 2017 09:21:07 +0000 位于通周区,北京东部郊区,宋庄是中国最著名最大的艺术社区。第一批艺术家搬到这里包括岳敏君和方力钧,1990年代初,他们被另一个在北京西北部圆明园附近的社区赶了出来。十多年来这些艺术家抛弃了他们的政治理念,生活和工作在共产党的管理之下。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宋庄艺术家正在急剧扩张人口在2008年达到了4000。

1_stringio.jpg

过去几年,随着艺术家人口的增加和艺术家工作和生活空间的需求,在宋庄的许多建筑都被利用起来了。20单元的艺术家公寓面临着鱼塘,这就是针对这种需求当地开发了户外的储物间住宿。

2_stringio.jpg

如此复杂的反映了另一种生活和工作模式:艺术家生活在他们的工作室,不一定工作,还有同伴间的交流。工作室或工作空间是他们的客厅以及沙龙和展示空间。另一方面,他们也发明户外空间不同的活动和艺术表现。

3_stringio.jpg

工作和生活的程序性要求定义了高度和几何两种体积:6米的高度为工作和3米高度为生活,一个简单的矩形框为工作室和一个复杂的几何形状包括了卧室,厨房和厕所。生活空间参杂着工作空间不论在同一层或到楼梯的上层。外观是覆盖了深灰色混凝土并且在水平面上涂了橙色,这样就能反映出这里的工业和村庄的特性。

4_stringio.jpg

6_stringio.jpg

8_stringio.jpg

9_stringio.jpg

10_stringio.jpg

13_stringio.jpg

20单元在这个场所看起来就像被叠加起来一样,对场地在之前使用门外储存间的做法心存敬意。这样就建立了一个富有表现力的结构具有独特的空间质量与一系列次要的空间作为空白的画布由艺术家去施展他们的活力。建筑物和孔隙的相互作用,光与影的变化,是一个让艺术家和游客 在户外的社区空间 不断探索和实践的催化剂。换句话说,这种复杂的结构将成为生活艺术创作和展览的一个另类博物馆。

5_stringio.jpg

7_stringio.jpg

11_stringio.jpg

12_stringio.jpg

图纸:

18_stringio.jpg

总平面图

19_stringio.jpg

地下室平面图

17_stringio.jpg

一层平面图

16_stringio.jpg

二层平面图

15_stringio.jpg

三层、四层平面图

14_stringio.jpg

五层平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DnA

地址:北京,中国

总建筑师 :Tiantian Xu

大纲:住所/艺术工作室

客户:私人

设计年份:2007-2008

场地面积:1,400 sqm

建筑面积: 5,300 sqm

摄影师:Unknown photographer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7/35701.html/feed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