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Mon, 11 Nov 2024 01:14:0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富津度假小屋 / Atelier MEME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10/5391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10/53918.html#comments Sun, 27 Oct 2024 15:13:28 +0000

在为一位寻求逃离繁忙工作日生活的客户设计时,设计团队精心打造了位于富津的度假小屋,将其打造成一个自由与宁静的避风港。这座田园般的休憩之所坐落于东京湾附近的海岸线旁,提供着连绵不绝的海景视野。小屋坐落于一座平缓的小山上,在晴朗的日子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富士山的壮丽景色,而小屋的另一侧,则是郁郁葱葱的山峦耸立,茂密的植被几乎将这片土地环抱其中。我们深知大海与山峦的魅力,因此设计了一个空间,让人的目光自然而然地投向四面八方。

起初,设计团队考虑过设计一面蜿蜒的墙,或者通过调整开口的大小和位置来精心管理室内与室外的联系。然而,这种方法过于拘泥于边界,显得生硬且不自然。

为了重建建筑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设计团队将注意力转向了屋顶。设计团队将屋顶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都向地面延伸。在面向前院和停车位的一侧,屋顶大幅度延伸,创造出檐下宽敞的空间。山墙侧檐与二楼地板之间的空间被指定为开口。

在屋顶之下,设计团队打造了一个连贯的单室空间。上部结构,包括横梁、椽子和屋面板,被刻意暴露在外,与下部由传统建筑材料完成的地面和墙壁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进一步凸显了屋顶的动态特性。这些建筑手法创造了一个充满被拥抱感的空间,其开放性向各个方向延伸。这个空间让人得以窥见大海变幻莫测的情绪、山峦茂密的植被以及岩石构造的独特纹理。周围鸟儿的啁啾声和海浪的舒缓声为空间增添了一层舒适与宁静。

客户几乎每个周末都会来这座建筑,有时悠闲地望着大海陷入沉思,有时则与朋友们享受充满乐趣的音乐之夜。这座度假小屋预计将继续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与满足的空间,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项目图纸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剖面图

▲结构分析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Atelier MEME

面积: 95 m²

项目年份: 2020

摄影师:Shinkenchiku-sha, Takuya Shimosato

主创建筑师: Atsuyuki Yagi, Hiroyuki Kurashima, Masaki Okuno

结构工程师: Hiroki Osanai

地点: 日本,富津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10/53918.html/feed 0
Tondo 人行天桥 / OFFICE Kersten Geers David Van Severen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8/53782.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8/53782.html#comments Tue, 27 Aug 2024 00:59:33 +0000

Tondo 是一座连接布鲁塞尔市中心比利时联邦议会两栋大楼的人行天桥。这座桥被明确作为一个空间元素,而非纯粹的技术解决方案。它这座桥呈环状,悬挂在两栋大楼之间,因此以 Tondo 命名,即文艺复兴时期的圆形绘画。

宽敞的天桥步道联通两面外墙,这里不仅仅是一个走廊,还具备会客空间的功能。同时,“绕道而行”的设计使得两栋建筑楼层之间 90 厘米的高度差可以通过一个 4% 坡度的斜坡连接,方便轮椅通行。

面向城市的一面,这座桥以一种“封闭”的形象呈现,致敬了叹息桥的传统形式。桥上涂有镜面装饰板,映出了议会大楼18世纪的外观以及对面街道上的最新建筑,透过玻璃开口隐约显露出两栋建筑之间通道的景色。从结构上看,这座桥像一个坚硬的圆盘,其地板悬挂在屋顶上,几乎看不见任何结构:它就像两栋建筑之间的一座近乎虚无的悬浮展亭。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平面图

△剖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OFFICE Kersten Geers David Van Severen

面积: 110 m²

项目年份: 2020

摄影师:Bas Princen

设计团队: Kersten Geers, David Van Severen, Stefaan Jamaer, Bert Rogiers, Steven Bosmans, Enea Facoetti

结构工程: Bollinger+Grohmann

技术工程: HP Engineers

地点: 比利时,布鲁塞尔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8/53782.html/feed 1
中海顺昌玖里:统筹观下的城市焕新/ goa大象设计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8/5371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8/53714.html#comments Thu, 01 Aug 2024 12:30:48 +0000 调整大小 【01】风貌别墅实景 中海地产.jpg

△风貌别墅实景 ©中海地产

“最大化呈现城市历史风貌肌理,充分利用超高层建筑的视野优势,创造多赢的城市更新设计。”——袁源  goa大象设计总建筑师            

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顺昌路始筑于1901年。历史上,私营资本开发的石库门住宅与小型工商业结合,在这一地区形成了富有烟火气的“厂宅融合”格局,却在120余年的历史变迁中逐渐显得陈旧。

【02】顺昌路地区历史行号图 ©goa大象设计.jpg

△顺昌路周边历史行号图 ©goa大象设计

2016年以来,随着上海城市建设的焦点转向存量改造,顺昌路周边的大规模石库门里弄被划定为风貌保护街坊,提上了城市更新的日程。

调整大小 【03】位于中心城区的场地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goa大象设计.jpg

△位于中心城区的场地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 ©goa大象设计

统筹城市界面

更新设计由顺昌路两侧五个地块的整体规划开始。这一区域内拥有可观的历史建筑资源,既有上海美专旧址等文化地标,也有许多承载生活记忆的里弄。规划方案因此以历史建筑的公共性为出发点,将建国东路-顺昌路十字形轴线两侧的历史建筑转化为公共场所。

【04】规划设计的五个愿景.gif

△规划设计的五个愿景 ©goa大象设计

顺昌玖里所在的70#地块上,文物保护建筑散落在场地中,较差的可达性不利于展示公共价值。方案因此将三栋文保建筑鸿宁里、鹤鸣里和顺鑫里平移至街角,与新建建筑围合成商业街区。新旧共融的社区广场成为街区中具有精神归属感的公共场所。

【05】鹤鸣里148号住宅 goa大象设计.jpg

△鹤鸣里148号住宅 ©goa大象设计

【06】历史建筑平移后形成广场空间 ©goa大象设计.jpg

△历史建筑平移后形成广场空间 ©goa大象设计

延续里弄肌理

顺昌路项目五个地块上的既存历史建筑面积约15.09万平方米,需要全部予以修缮更新,新建高层建筑与低层里弄风貌的平衡因此成为设计的难点。

以顺昌玖里所在的70#地块为例,方案通过高层建筑高度与宽度的优化,以三栋超高层住宅取代了规划设计阶段最初布局的六栋高层建筑,为低层里弄让出了空间。由此,肌理保护范围从45%提升至70%;超高层住宅也获得了俯瞰历史街区的优良视野,风貌保护与开发收益实现共赢。

调整大小 【07】70#地块优化前后方案对比 goa大象设计.jpg

△70#地块优化前后方案对比 ©goa大象设计

石库门的新生

小规模私营资本开发造就了70#地块中参差拼合的肌理与“外市内坊”的典型里弄结构。然而,传统里弄建筑密度大,房屋间距小,采光较差,同时也缺乏必要的邻里公共空间,难以满足新时代居住者对生活环境品质的更高需求。

【08】肌理分析.gif

△肌理分析 ©goa大象设计

设计基本复建了行列式街坊,并通过优化巷弄高宽尺度提升了低层住宅的空间品质。

【09】优化后的巷弄尺度适应现代生活需求 ©goa大象设计.jpg

△优化后的巷弄尺度适应现代生活需求 ©goa大象设计

三开间面宽的庭院空间借鉴了历史上的里弄公馆形制,在复现经典格局的同时保证采光与舒适性,拓宽了对高品质生活的想象。

【10】高品质人居空间 ©中海地产.jpg

△高品质人居空间 ©中海地产

为了延续建筑多样性特征,建筑师充分研究里坊的建筑特点,设计了多样化的户型空间。

【11】多样化的低层住宅 ©goa大象设计.jpg

△多样化的低层住宅 ©goa大象设计

红瓦与灰瓦,红砖与青砖以及不同色泽的石材和水刷石等材料交替运用,在屋面和立面上营造出群落尺度的参差变化。

【12】先期建成的样板区表现了丰富的材质 ©陈曦工作室.jpg

△先期建成的样板区表现了丰富的材质 ©陈曦工作室

各种形式的门头式样、山花纹样与文字元素营造了丰富的空间观感。设计同时通过考究的拼花处理、砖砌节奏与砖缝变化寻求多样感受,延续了里弄空间自然而丰富多样的特质。

△先期建成的样板区表现了丰富的材质 ©陈曦工作室

再现烟火气

设计团队在低层建筑设计中基于类型学视角参考历史资料,将里弄住宅与沿街商铺的传统立面形式转译为现代材料与工艺语言,创造包含石库门住宅、高层住宅、商业和公共配套的混合居住社区。实现“延续城市烟火气”的设计愿景。

【14】充满烟火气的转角商业 ©goa大象设计.jpg

△充满烟火气的转角商业 ©goa大象设计

设计与建设过程中,中海地产在2021年与2023年两次举办城市更新主题展览,展现了顺昌路作为上海里弄街坊代表的历史文化底蕴,向公众普及了城市更新的意义。

【15】展览介绍了修缮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技法 ©中海地产.jpg

△展览介绍了修缮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技法 ©中海地产


项目图纸

【16】70#街坊总平面图 ©goa大象设计.jpg

△70#街坊总平面图 ©goa大象设计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中海顺昌玖里

项目地点:上海市黄浦区

业主:中海地产

建筑设计:goa大象设计

景观设计:太璞建筑环境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罗朗设计

室内设计:近境制作、HWCD、CCD香港郑中设计事务所、杜康生AUDI室内设计团队

施工图设计:上海中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历史建筑保护顾问: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上海章明建筑设计事务所

设计/竣工:2020/-

建筑面积:280,000㎡

摄影版权:中海地产、陈曦工作室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8/53714.html/feed 0
Seoripul 树屋 / Soltozibin Architects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7/5363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7/53638.html#comments Wed, 03 Jul 2024 13:03:35 +0000

Seoripul树屋位于瑞草洞,该地因Seoripul植物的丰富而得名。位于首尔教育大学和京釜高速公路之间的场地周围,有来自云涟山的水流。在雨季,附近的镇子常常雾气很大。虽然大部分江南地区的住宅都是公寓或综合楼,但该地块附近却布满了单户住宅,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房屋作为构成城市的最小单位,也是一个小城市和宇宙。共享的价值观聚集成一个镇子,镇子再聚集成一个城市。在第一次会面时,客户带来了一个纸板模型来解释他们的想法。这个模型有独立的楼层,看起来像是垂直和水平堆叠的积木。客户的解释也是像垂直堆叠的积木,讲述了家庭生活方式如何转变为独立的区域。

设计基于分配独立的区域空间和构成关系的密度。房子既没有客厅,也没有任何作为房子中心的空间。而是将公共空间分为大厅、图书馆等。连接和分割的空间聚集形成房子,房子成为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所房子呈L形布置,朝西南开放。南面和西面的高墙给人一种庭院房屋的印象和功能。临街的立面给人一种封闭的印象,但裸露的木结构和背后的花园给人一种对内部的幻想,并为景观增添了活力。

自由平面,自由剖面 — 堆叠的积木可能需要像拼图一样在未来进行改变。我们需要一种灵活的结构方法来适应这些积木和拼图。通常,形式是跟随功能的。但形式并不总是跟随功能。形式和功能各有其优势,有时功能也会跟随形式。Seoripul树屋采用了RC(钢筋混凝土)和木材的混合结构。

第一步是用氟聚合物完成的钢筋混凝土的坚固壳体结构,中空到两层高。第二步是由重木构成的二楼楼板的搁栅。从墙到墙连接的搁栅始终是自由平面的良好基础。一楼和二楼的轻木框墙是根据当前需求组成的,但可以随时重新调整。虽然灵活性不如墙体,但楼板可以根据后续需求进行调整。这使得在设计平面和剖面时具有自由度。由RC和木材构成的混合空间让用户体验到灵活的空间和材料及结构的独特性。


项目图纸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Soltozibin Architects

面积: 299 m²

项目年份: 2020

摄影师:Yoon Joonhwan

主持建筑师: Cho Namho

结构工程师: Doohang Structures&Consultants Co., Ltd.

机电工程师: Codam Technical Group

施工方: JIUMJAE

地点: 韩国,瑞草区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7/53638.html/feed 0
Tung Yuan 幼儿园 / office aaa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5/53512.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5/53512.html#comments Tue, 21 May 2024 08:17:49 +0000

Tung Yuen幼儿园是一座位于台中市郊工业区的两层混凝土建筑。总建筑面积为725平方米,这项工作旨在构建儿童对空间的认知和想象力。通过结构与元素、尺度与场所的不可分割的布局,学校建筑也可以回归到建筑本身的内向思维。

这座建筑位于校园的西北角,面向现有的6米道路,道路与现有建筑之间形成接近45度的角度。建筑的结构符合道路,而凹入的入口天篷则转了45度,与校园轴线对齐。

这个遮阳篷由一个45度的柱支撑,形成了二楼的活动露台。正立面构造为典型的古老房屋形状,带有双坡屋顶轮廓;它对应于现有建筑和附近的民宅屋顶。这个白色的抽象外立面成为Tung Yuen幼儿园社区的第一印象。

在二楼,有一个巨大的Y形柱支撑双坡混凝土屋顶。这个Y形柱由三根相同大小的柱交叉形成,与屋顶形成垂直关系。这种分叉柱结构不仅在视觉上呈现出受力传递的效果,还在物理上体现了大屋顶的重量感。柱子被涂成亮黄色,使其成为这个儿童学习场所中清晰可辨的建筑元素。


项目图纸

△模型图

△模型图

△平面图

△平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细部结构大样图

△细部结构大样图

△细部结构大样图

△结构示意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office aaa

项目年份: 2020

摄影师:Tze-Chun Wei

项目负责人: Tsai-Rong Ho

委托方: Tung Yuan Elementary School

结构工程师: Giant Home Engineering & Consultants

MEP工程师: Heng Shuen MEP Engineering

导向系统: Path & Landforms

地点: 台中市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5/53512.html/feed 0
减法屋 / FGMF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4/5338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4/53388.html#comments Sun, 07 Apr 2024 08:16:10 +0000

Casa Subtração 位于布拉干萨-保利斯塔(Bragança Paulista)的高端住宅区 Quinta da Baroneza,距离圣保罗市仅 90 公里。该住宅是为一对夫妇和他们十几岁的儿子设计的,战略性地坐落在一块方形土地上,充分利用了略微倾斜的地形,并提供了开阔的视野。FGMF 建筑师出于保护视觉效果的考虑,决定挖掘中心区域的地面,从而在地面上建造了一个带有照明庭院、车库和花园的地下空间,将房屋抬高到地面。

在处理该项目时,建筑师们决定挑战其作品中的主流逻辑,即他们所来自的圣保罗学派,将结构概念视为空间的创造者。因此,他们选择了一种 FGMF 作品中少见的策略:从两个高架裸露混凝土平面的理论构思出发,占据整个可能的土地面积,并尊重后退和该地区的其他适用法规。根据这些尺寸,他们研究了房屋的各种占用示意图,包括社交区、私密区、休闲区和服务区,直到找到看起来最合适的组织方式。

从平面之间的这种“占领”出发,他们研究了上下平面的各种切口,创造了人行道、地下花园穿过建筑的空隙和采光口,但始终保留了原始平面的界限–因此,住宅被称为“减法”,因为它是一个压制、切割平面的作品。在这种空间和美学构思之后,结构以一种非规则的方式启动,创造出一种非笛卡尔式的支撑,尽管很有效。通过这种精细的组织,大部分环境都与外部露台融为一体,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紧密相连。而房间和浴室则像一个个白色的小盒子,安装在石板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水平面上巧妙地布置空隙,与楼梯错落有致地设计在一起,巧妙地平衡了项目明显的水平性。这些空隙不仅提供了多重视角,还促进了住宅中人与人之间的视觉接触,无论是在客厅、泳池,还是在车库花园,当地的植被都在这里生长,并占据了部分空隙。事务所强调,挑战在于如何让传统的设计方案呈现出与普通设计大相径庭的外观,最终形成了一个内部紧凑、外部宽敞的合成住宅。

该住宅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面采用抛光混凝土饰面,砌体采用白色涂料,同时具有现代主义和简约主义的美感。泳池被巧妙地安置在第一块楼板上,是唯一打破派对组织平面边缘僵硬感的元素,它反射出柔和的光线,就像打破了裸露混凝土的主流,为环境增添了一丝宁静。景观设计被建筑师视为建筑的基本要素,从一开始就与建筑融为一体,与内外空间相得益彰。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负一层平面图

△屋顶平面图

△剖面图

△爆炸图

△日照分析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FGMF

项目年份: 2020

摄影师Israel Gollino e Fran Parente

主创建筑师Fernando Forte, Lourenço Gimenes, Rodrigo Marcondes Ferraz

协调员: Sonia Gouveia

合作方: Cintia Reis, Daniela Zavagli, Desyree Niedo, Felipe Fernandes, François Caillat, Juliana Cadó, Mariana Lazero, Rafael Saito, Victor LucenaCintia Reis, Daniela Zavagli, Desyree Niedo, Felipe Fernandes, François Caillat, Juliana Cadó, Mariana Lazero, Rafael Saito, Victor Lucena

实习生: Guilherme Braga

施工方: Z2 Mão de obra

结构工程师: RF Engenharia e Projetos

景观设计: Kalil Ferre

照明设计: Castilha Iluminação

室内设计: Giselle Macedo & Patricia Covolo

地点: 巴西,Bragança Paulista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4/53388.html/feed 0
南昆秘境高山书屋 / 城外建筑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2/5322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2/53224.html#comments Mon, 05 Feb 2024 05:07:05 +0000

山脚下的心灵驿站 ©潮声Anson

重塑场所气质

高山书屋位于惠州市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个海拔800m的山谷之中。项目基地紧贴着山脚,侧对着一片池塘,被群山所环抱。场地踏勘时,正处夏秋交替之际,满山的青翠倾泻而来,山谷里吹来的风,掠过池面丝丝冰凉。

场地原有建筑为双层坡屋顶砖木结构,屋檐最低点高度仅2.2米,其在环境中谦卑和近人的尺度,以及材料自身质感的彰显,都适得其所,这是我们初次到现场的深切感受。这些特征也成为我们一直想去保留的核心,贯穿在整个设计过程中。

场地原有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城外建筑

由于原有建筑体量已不能满足新的功能需求,经过谨慎评估,很遗憾地将整体建筑进行拆除重建。带着这份惋惜,我们设想延续原有建筑的气质,以人字屋面为原型,用高低不一的两个单元形成新的连续屋面形式,与墙体乃至地面连成一体。重复叠落的屋面使建筑体量得以极大地削减和弱化,让建筑嵌入山体之中,回溯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新建筑延续原有建筑与环境的对话关系©潮声Anson

书屋生成过程©城外建筑

从森林中探出的书屋©潮声Anson

如果说外部的整体化壳体是对原有建筑的抽象转译,那么书屋中央的木盒子则是对书架最原始形式的具像呈现。其以正方网格的形式,强化传统书架的意向,外部的山型壳体作为灰空间,包裹着中间的书架,两者之间的空隙用玻璃幕墙填充,通过透明的幕墙能够望到后山的树林,使书屋处于室内和室外之间。

被“山”型外壳包裹的木盒子©潮声Anson

书屋的不同朝向对应着不同的界面属性,正向的悬挑外廊漂浮于水池之上,是对场地原有建筑露台形式的延续,驻足于外廊之上,与路上过往的人隔水相望。朝道路侧为了隔绝噪音,采取全封闭的形式,仅开了三个大小不一的窗口,顶部的天窗为室内带来均匀的漫反射,而在人视角的高度位置,结合座椅和窗台开了一个矩形窗,让室内外的人通过这个长窗互为框景。书屋面向池塘一侧被高耸的树林所包裹,一个全玻璃盒子破屋面而出,以最轻盈的姿态漂浮于树梢之上。

悬浮于水池之上的外廊飘台©潮声Anson

面向道路的窗口 ©潮声Anson

破屋而出的玻璃飘台©潮声Anson

书屋主入口处延续场地原建筑低矮檐口的方式,净高仅为2米,以刻意压低的方式取得观赏自然的平和视角,也是进入内部空间前的欲扬先抑。同时延伸正向的外廊转至主入口平台,形成连续高度变化的转角灰空间,模糊室内外的空间界限。

连续变化的转角灰空间 ©潮声Anson

刻意压低的入口以达到亲人尺度©潮声Anson

大屋顶覆盖下的灰空间 ©潮声Anson

外部空间转化为内部空间

由书屋连续叠落的屋顶和中央插入的木盒子,自然地分割形成内部空间,木盒子内部是下沉式的活动区,由较低侧屋顶和木盒子围合而成的是开放阅读空间,而较高侧的屋顶和木盒子之间冗余的高度,自然的成为阁楼冥想空间。

书屋功能空间分析©城外建筑

用整体书架作为空间的分隔,嵌入到连续的屋面之下,首层为开放阅读区和下沉式活动区,围绕着中央楼梯形成环游路径,漫步其间,透过不同的界面和窗口,与周边的风景形成对话。

开向森林、天空和道路的窗口©潮声Anson

朦胧光影中的书架空间 ©潮声Anson

沿着书架中央的楼梯踏步而上,后山树景正对路的尽头,犹如行走在书山之中,所谓书山有路之意,再转角来到阁楼空间,正对着开阔的森林景观,高山书屋再现了林中登山的空间体验。

书架中央的楼梯 ©潮声Anson

楼梯尽头为开阔的森林景观 ©潮声Anson

书屋的二层是被连续坡屋顶包裹的阁楼空间,尺度上相比首层与身体更为相近。大小不一的天窗,全通透的落地景观窗,开向首层的长条洞口,行走或盘坐其中,天空、森林和活动的人,同时流动在空间里。

阁楼冥想空间  ©潮声Anson

连续屋顶和天窗 ©潮声Anson

“登山”路径的最后一站为破屋面而出的玻璃盒子,漂浮于树梢之上,置身其中完全被树林包围,以最小尺度的距离感受自然,达到空间体验序列的最高潮。

嵌入树林中的飘台 ©潮声Anson

漂浮于树梢上的玻璃盒子 ©潮声Anson

材料与结构

在材料上的选择,首要考虑的是如何在环境中,弱化屋顶和墙体一体化形成的体量压迫感,最终采用220*220mm的深灰色钛锌板金属瓦,能够在尺度和色感上与原有瓦片的相近,减小建筑体量,同时也是对传统瓦片的现代化转译。

在建筑方案前期,结构专业就介入同步推进方案的深化,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山型外壳轻巧的包裹着中央的木盒子,多轮讨论后决定采用钢结构,把空间中所有的柱子都藏在木盒子的书架中,同时把相关的设备管线也藏在书架之中,二层阁楼里的柱子则成组做成内凹龛墙,巧妙的消隐结构,达到最后的完整纯粹的空间效果。

施工过程 ©城外建筑

剖透视 ©城外建筑

钛锌板金属瓦屋面 ©潮声Anson

运营与大众反馈

南昆秘境民宿于2020开业运营至今,高山书屋始终是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网红打卡空间,在各大网络平台上都可见大众分享的照片,对于当下的流量现象,作为设计方更加关注的是,完全没看过设计理念和分析的大众,是如何使用这个空间,以及他们的感受和评价,而这些反馈正是设计的依据之一。

网络上大众的打卡图 ©城外建筑

夜幕下的书屋 ©潮声Anson


项目图纸

一层平面图 ©城外建筑

二层平面图 ©城外建筑

剖面图 ©城外建筑

墙身大样 @城外建筑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南昆秘境高山书屋

业       主:惠州市爱树文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设  计 方:广州城外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陈洁琦,林旺铭,沈莹颖,黄毅源,陈振辉

灯光设计:广州市恒光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团队:广东德信众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摄影版权:潮声@Anson

项目设计&完成时间:2019.10-2020.10

项目地址:广东省惠州市南昆山国家森林景区

项目规模:200㎡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2/53224.html/feed 0
神木中学项目 / 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2/5307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2/53070.html#comments Fri, 08 Dec 2023 08:11:05 +0000 神木中学

神木中学是陕西省重点中学,陕西省普通高中示范学校。项目位于神木市滨河新区核心地段,用地面积196647㎡,总建筑面积113205.11㎡,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04467㎡,可容纳60个教学班,3000名寄宿学生,322名教职工。

△学校西向鸟瞰

校园总体布局吸纳了传统书院“礼乐”布局模式,借助山环水抱的独特环境优势,以合院布局方式组织教学、文体、生活三大功能区,沿南北中轴形成序列丰富的多层级研学空间。从精神和形态层面充分展现了神木中学书院气质,层次丰富,古意深远。

△书院式布局

△学校西南向鸟瞰

模块组合、脉络延续

校园内的建筑与空间布局在秩序和自由的变换中实现,在中心轴线和城市道路轴线的控制下,教学、文体、生活三大功能区有序铺陈展开,标准单元模块通过比例与节奏的控制进行组合、抽离、嵌套,形成延续轴线脉络的合院式组团空间。教学组团通过共享院落的渗透,以综合教学楼为核心,以两侧高大的木色百叶屏风为界面,形成体现校园文化的礼仪广场。文体组团餐厅、体育馆、开放的运动场地和飘逸的看台与城市道路形成一条延续既有城市轴线的视觉连接。

△轴线控制·模块生成

△学校主入口人视图

△礼仪广场

△学校东北向鸟瞰

山水之间、林中书院

教学区的各组团形成六个文化院落,将传统的“六艺”与现代教学内容相结合,每个院落都独具自身的文化魅力;综合楼现代材料筑成的屋顶,近看有传统建筑的印象,远观则构成迭起的山峦,营造出具有山水意向的校园建筑。

△教学组团院落实景

△教学组团院落实景

△教学组团院落实景

△东向教学楼

乐学与乐游的复合空间

在传统教学功能空间的基础上,融入了学生阅览、艺术学习、专业实验、校园活动等功能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组团之间通过共享平台、院落、游廊、架空灰空间等多维度开放空间进行联系和组合,不仅成为了学生学习转换和课间活动的场所,也触发了学生们的非正式学习交流行为,丰富学生课堂内外活动,构建了新型教育模式下乐学与乐游的复合空间模式,激发学生的灵感和活力。

△教学组团共享平台

△教学组团室外剧场

△教学组团入口架空灰空间

△综合教学楼室外连廊和院落实景

教学组团内部在室内空间“收与放”的节奏中,形成了多样的共享交流空间,实现了人文社交的可能性,为学生提供多样的互动沟通、协作分享空间。

△教学组团学吧空间

△教学组团学吧空间

口袋空间、港湾泊车

校园前区设计是对外部环境与校园延伸功能的极致回应。城市排洪渠从校园主入口南侧穿过,充分利用排洪渠在其南北两侧分别设置了便捷的港湾式停车区以及结合水体空间、绿化空间、硬质空间延伸出供家长休闲等候的口袋公园区,同时主入口两侧的校园文化展廊兼具风雨廊的功能,为等候的家长提供遮风避雨的场所。

△学校南向鸟瞰

多维廊道、环巷交往

文体组团白色的参数化隔板构成体育馆和食堂的柔性连接空间,与周边廊道空间结合,形成了校园特色的里弄交流空间,为师生提供了独特尺度的环巷交往体验。多维廊道在太阳光下营造出斑驳的光影氛围感,呈现出现了建筑细部空间之美。

△文体组团实景

△多维廊道

林木悦动、国风校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综合楼作为校园视觉中心,将茂密树林的自然形态赋予其立面形象设计之中。综合楼顶部设置的多功能研学厅,通过下部 4 根伞状型钢束柱支撑,不但很好的解决了上部空间的结构问题,同时成为建筑溯源“杏坛讲学”的林木特质,并与立面形象表达的林木悦动契合可读。

△立面意向

△综合楼夜景

△综合楼立面细部

以古时竹简与陕北花格窗为意,教学组团界面以高大的木色百叶屏风为界,神木中学校训“静竞敬进”巧妙嵌入其中,形成古意盎然、静谧雅致的新型国风校园。并选用绿色环保、轻质高强的竹钢材料作为百叶材质,不仅可实现中轴旋转,又可达到防风、隔断、遮荫、休憩等多功能用途,为教学空间贡献了灵动多变的光影体验。

△教学组团格栅立面

绿色低碳、健康照明

教学空间采用健康照明技术措施,实现国内第一个国家健康照明标准指导下的应用示范案例。

采用被动式技术手段降低建筑能耗,综合楼顶部的多功能研学厅,结合结构斜交网格肌理设置采光屋顶和高侧窗,提高了研学厅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效果。

△综合楼多功能研学厅

△ 教学组团—合班教室

△教学组团—普通教室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教学楼一层平面图

△教学楼二层平面图

△综合楼一层平面图

△综合楼五层平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神木中学

项目类型:教育建筑

项目地点:陕西·神木

设计单位: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完整名单

主持建筑师:李昕滨

建筑:李昕滨、潘华、邹锦铭、马世文、范恩闯、王子瑜、陈继昶、赵丽、刘永挺、王妮

结构:廖云友、顾小睿

暖通:刘雨阳、张进

电气:付圆

给排水:王卫敏

景观:钟薇

业主:陕西省神木中学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2015年

建成时间:2020年

用地面积:196647㎡

建筑面积:113205.11㎡

摄影师:©章鱼见筑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2/53070.html/feed 0
江南园中园·中吴宾馆 / 简和建筑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1/5299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1/52996.html#comments Wed, 15 Nov 2023 15:25:46 +0000

从整理山水到江南造园,从场域精神到建筑意匠,这座以常州古称“中吴”命名的“国宾馆”级度假酒店,是设计团队探索建筑、环境、文脉整体性的一次尝试。

01 项目背景 · 中吴遗韵 不薄古今

640.jpg

常州自古水运发达,是“百越舟车之会”的重要交通枢纽,漕粮(即皇粮)的转运中心。皇粮浜地处西林,因当年漕运繁忙,人烟繁盛,故而得名。今日的皇粮浜地块东枕南运河,南依京杭大运河,北临中吴大道,西靠龙江高架,地理位置优越。

项目占地面积约400亩,含客房393间,位于皇粮浜湿地公园东北地块,城市近郊。正因为这样的历史及地理位置特殊性,作为城市宣传的重要窗口、文旅的新名片,中吴宾馆在按政府接待和对外商务要求设计建造的同时,也向大型高端度假式酒店看齐。

02 项目立意 · 山水礼国宾

这样一座新建的,既满足政务商务接待、又满足度假功能的高端酒店,应如何通过设计实现功能的和谐融合与切换?

建筑立意的出发点,总无外乎斯时、斯地、斯人。而常州这座城市,人文鼎盛和山水情怀是不可分割的中吴风土。既然山水林木为核心,那么园林便是空间塑造的重要手法。

03 布局规划 · 掇山理水 自在有序

凡造林园,讲求先理山水,后造园林。计成在《园冶》中将“相地”放在首篇,可见场地奠定了设计的基调。

项目基地西侧和南侧均为城市公园,其中有南童子河形成倒“T”字形的交叉河道,地块内以空地、水塘为主,地势平坦,西南角有一棵树形硕大的古香樟,树冠饱满,形态完整,是后续建筑布局需要着重考虑的场地因素之一。

江南造园有“无水不成园”的说法,设计团队便用水体去化整为零,将场地中部现有的水塘扩大为景观核心,并与童子河相通形成水系,自然地将空间分割为南北两大区域。

南侧贵宾接待部分,与湿地公园融为一境;北侧社会型部分和配套设施,面向中吴大道,靠近城市界面。这样的布局使得宾馆既满足了接待需要,又与自然环境相合。

山水大致成形后,便是造园的开始。

鉴于接待区有着各自独立安保和不能互视的要求,团队选择了一种“园中园”的空间组织策略,即每栋建筑单体都与其周边环境形成一座私属的小园林,这些小园林又围绕中心湖面共同组成一个大的园林,使各空间环境自成一体,又互相流通。在保证私密性的同时,也为室内起居空间提供了优质的外部景观。

在确定了布局原则后,场地中保留的高大的香樟便成为了整个设计的锚固点,即山水画中的落笔。设计将9号楼(最高规格接待楼)西端与其正对,建筑与古树在场地中形成对话,香樟也成为室内空间重要对景。

其他楼采用2~3栋楼为一组散落的方式,依据“成组布局,总体自由”的原则,沿中心湖面顺序展开。如5号楼和8号楼,从建筑体量到空间组织都有着明确的对位关系,配合景观空间的组织,形成相互照应的一组。

组与组之间、院落与景观之间的若即若离,相隔又相融,营造了“园中园” 的自在意趣。所谓自在不是无秩序,而是精心控制下的一种游刃有余。

04 单体设计 · 庭院深深 译说园缘

江南的文化基因,是精工细作,是步移景异,是和风细雨。

对于传统和地域文化的充分演绎是接待型酒店的一大特点。如何理解传统,又如何转译为新做法,体现新体验,是设计必须去思考的问题。

建筑设计的主题自然而然地定位于“江南建筑”,庭院与建筑相生相依, 曲径通幽,这也是江南地区典型的空间组织法则。

以9号楼设计为例,从东侧入口大厅进入,透过电梯厅可以隐约看到一个高敞的庭院,通过天光的引入,内部空间增添了光影变化和时间体验。主接待空间位于庭院南侧,拥有最佳的朝向和景观视野。

候见厅和主餐厅位于主接见厅两侧,空间布局严谨有序,满足了接待流程的需求。庭院的西侧设有宴会厅,北侧则设置了厨房和其他配套功能。庭院的布置不仅在空间上划分了公共区域和服务区域,还将室外空间与内部空间融为一体,相互依据、相互借鉴。

从地面到屋顶,建筑采用经典的三段式格局,但在内部空间的秩序上,通过多重轴线的控制,呈现出对称格局中的节奏变化。光影与形体的丰富解构了建筑的尺度,促进了与环境的融合。

建筑材料和细节的控制在细腻和庄重之间寻求平衡,浅色偏暖的石材体现了酒店在接待重要宾客时所需的沉稳气质,同时传达了江南的精致底蕴。铝板檐口、石材叠层窗框和花格窗等细节元素既传统又创新, 展现出江南的特色。

1号楼为宾馆主要的对外经营区域。严谨的空间轴线和体量布局,形成了与贵宾接待楼不一样的秩序和感受。

以钢结构和玻璃幕墙演绎的大堂吧,是现代建筑语言对传统中式建筑的全新诠释。

05 景观设计· 园中之园 开合有致

园林的空间感染力来自与空间序列中精心安排的节奏和变化,两湖、三岛、四园、五苑的格局,结合桥梁、景石与本地特色植物,营造开合有致、疏密得宜,景在境中、境从景出的景观结构。

造园师计成的处女座“东第园”坐落于常州,而今已不复遗存。设计团队为向其致敬,便通过《园冶》记载,在场地西南侧复刻“中吴园”。

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楼、阁、轩、斋、榭、舫、亭、廊地巧妙布置,所有院落与公共景观既区隔又相融,从而具有一种水陆萦迥、岛屿间列、小桥凌波的水乡气氛。

06 建设过程

从2018年春节前夕第一方土的开挖,到2020年9月整个中吴宾馆项目全部竣工,市政、建筑、施工图同步穿插进行,项目组设计代表长期驻场,协助业主进行技术管理。

过程中,亲赴石材产地和加工厂选择毛料;制作同比例木模比选铝合金花格;现场指导景观铺装和立面石材交接、收口做法,指挥大树栽种;内装阶段严格复核材料放样。

工匠精神的证明,隐藏在每一个值得被放大欣赏的细节中。

07 结语

传统和现代是建筑师们永恒的话题,而浸润山水情怀的东方美学,从不因时代变迁而逊色半分。在中吴宾馆项目中,设计团队谨以谦抑的态度和严谨的匠人精神,以期在传统的延续中编织出新的内容。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一层平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皇粮浜改造地块(中吴宾馆)项目

业主公司:常州晋陵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规模:133632.97㎡

竣工时间:2020年9月

方案设计:张旭、严峰、李铿、蒯冰倩

施工图设计:恽超、邱亦、朱友洲、刘恒、王建军、杨晓东、雷栋、王同乐、王涛、魏婧、朱加友、屠智琰、原慧智、范超、周玮

景观设计:常州市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

市政设计:常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幕墙设计: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内装设计: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标识设计:苏州伯诺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建筑外照明设计:常州市城市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室内灯光顾问:上海炽马照明设计有限公司

摄影单位:筑作视觉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1/52996.html/feed 0
遮荫空间,摊位乘凉:Chicxulub 广场 / Estudio MMX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0/52911.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0/52911.html#comments Sun, 22 Oct 2023 12:39:59 +0000

在墨西哥湾海岸的尤卡坦北部,有一个位于海边与普罗格雷索市紧邻的小镇,名为 Chicxulub Puerto。

Chicxulub 市场广场位于该镇的一个重要位置,被当地一些最重要的走廊所环绕。该地点的城市条件使其能够与该镇的一些最重要的设施、半岛的自然环境以及邻近地区相连接。

广场改造项目和市场建设项目被视为一个整体项目,根据方案及其与开放空间的关系进行排序。广场的用途是双重的,因此空间被划分为两个区域:北侧的广场是球场和植被及遮荫区,南侧市场区域的摊位结构产生了遮荫,使得人们可以在其中穿行和休息。在任何时候,不同的组成部分都能通过互补和过渡的开放空间相互衔接,并与周围环境相呼应。

Chicxulub 市场位于广场南面,由四个销售区和一个服务区组成,由一系列倒置的屋檐组成。屋顶通过天窗相互连接,保护着摊位的内部空间、主体之间的走廊区域和休息区。市场的每个区都有六个销售摊位(分为两边,每边三个)。服务区包括行政办公室、仓库、配电室、洗衣区、废物处理区和卫生间,也供广场使用。

这些体量的移位在场地的一个角落形成了一个通道广场,与邻近的商业门面相关联。同时,建筑体量的东西走向以及体量之间的分隔,使得建筑在道路、内部空间以及广场和庭院的景观空间之间具有渗透性。

广场围绕着一个中央花园展开,这里集中了最丰富的植被,并在开放空间中形成了遮荫空间、停留和休息场所,供人们参加集体活动。除了植被提供的遮荫空间外,还有一个有顶棚的球场,除了作为运动场地外,它还被纳入广场中,成为可以开展公民和社区活动的停留场所。


项目图纸

△平面图

△屋顶平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Estudio MMX

项目年份: 2020

摄影师:Dane Alonso

合作方: Lorena Núñez, Gerson Guízar, Amanda González, Ana Nuño, Francisco Martínez

地点: 墨西哥,Chicxulub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0/52911.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