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0 Sep 2024 01:15:2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清水茶坊 / Behet Bondzio Lin Architekten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0/52865.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0/52865.html#comments Mon, 09 Oct 2023 14:19:15 +0000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已经学会根据当地的自然法则进行高效的建设,就像植物和动物自己调整栖息地和基因,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自己,确保物种繁衍。但同时,我们也忘记了如何与大自然共生共荣。

适应性
清水山上的茶馆位于海拔 700 米的斜坡边缘。它使用了竹子,是南亚使用了数千年的建筑材料。大多数竹子在一年之内就能长到 6 米高。它细长的树干可以极度弯曲,以抵御台风等强风的袭击。竹子可以弯曲,以减少风的阻力,并将雨水导入山坡。它还可以切成两半,形成天然的屋顶瓦层,为茶馆遮风挡雨。所有连接处都用简单的金属绳绑扎,施工/组装时间不到一个月。

可持续性
竹子在台湾很容易得到,一年内就能长到最高的高度。然后,它将达到理想的强度和柔韧性,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它传统上经过熏烟以干燥并抵抗白蚁,作为建筑材料至少可使用五年。这使得它成为一种非常低碳足迹的建筑材料。

整体主义
这座茶馆让我们感到兴奋的是以整体主义的方式与大自然合作。利用周围的材料建造一个庇护所,在风声、光影、河水声和雨声中品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茶道是家庭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为社交聚会增添了深度和意义,而且有助于提高对烹制和供应草药的独特性的鉴赏力。这不仅仅是一种消费。

建筑是有皮肤的生物,需要阳光和通气的保护。在设计结构和屋顶时,我们仔细考虑了这些因素。今天,我们所能获得的最迷人的进化飞跃是我们对微生物过程的进一步了解。我们可以非常准确地了解物种是如何适应极端天气的,并将它们千年来的聪明才智应用于建筑表面。然而,我们首先需要尊重自然。欣赏大自然对我们可持续生活质量的价值,了解大自然的脆弱性。我们需要与大自然合作,保护大自然,并发展交织在一起的轨迹,以确保我们的生活。


项目图纸

△轴测图

△总平面图

△平面图

△剖面图

△立面图

△结构示意图

△细部大样图

△细部大样图

△细部大样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Behet Bondzio Lin Architekten

面积: 57 m²

项目年份: 2018

摄影师:YuChen Chao Photography

项目团队: Behet Bondzio Lin Architekten

主创建筑师: Yu‐Han Michael Lin

施工团队: IUE SHAN STUDIO

景观设计师: Behet Bondzio Lin Architekten

地点: 中国 台湾南投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0/52865.html/feed 2
勐巴拉可见泽栖帐篷酒店 / 捷仕建筑规划设计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8/52641.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8/52641.html#comments Wed, 02 Aug 2023 14:45:02 +0000

可见泽栖帐篷艺术酒店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海县勐巴拉高尔夫度假区内,紧邻悦椿spa,高尔夫球场。建筑师通过版纳特有的灵动生物幻化成一座座的现代帐篷酒店建筑。酒店落位于水泽岸边,犹如隐在水边的灵性动物泽栖而居。总面积1300㎡,酒店一期为18间客房,分“水映萤火”与“螺中洞天”两个户型。

特色酒店餐厅:“炫彩雨林”
酒店餐厅仿生像形,但不辨其形,似虫,似龙,更显神秘。建筑面积200㎡,设前台、简餐、酒吧。夜宴礼毕,电音骤起,餐厅变酒吧,帐篷之下,流光溢彩。变幻的光彩使建筑有了鲜活心跳。

特色客房一: “水映萤火”
客房紧邻湖畔,建筑面积60㎡,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结构模糊了室内外界限,人与建筑、自然完美融合在一起。由玻璃幕墙跟防腐木围合的空间,引入了充足的自然光线,同时也保证了卫生间的私密性。华灯初上,帐篷之下,内透灯火;帐篷之上,闪烁荧光。一点点,一闪闪,恰似万千夏日萤火之虫。

特色客房二:“螺中洞天”
客房造型犹如海螺。建筑面积70㎡但尺度可容一家之大,超现实与奇幻想。


项目图纸

△手绘图

△手绘图

△手绘图

△总平面图

△平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轴测图

△平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轴测图

△立面图

△立面图

△轴测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捷仕建筑规划设计

面积: 1300 m²

项目年份: 2018

摄影师:寻美摄影

主创建筑师: 蔡捷

委托方: 西双版纳星逸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地点: 西双版纳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8/52641.html/feed 0
九寨沟景区沟口立体式游客服务中心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5/52361.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5/52361.html#comments Sat, 13 May 2023 11:55:58 +0000

项目概况
九寨沟景区沟口立体式游客服务设施建设项目位于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沟口。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米,总用地面积8.996公顷。建设内容包含游客服务中心、国际交流中心、荷叶宾馆改造、林卡景观、白水河和翡翠河驳岸加固、立交桥及引道建设等。作为景区标志性建筑及门户,项目建成后,将为每天最多4.1万人次游客提供交通接驳及保障性服务。该项目建设单位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陕西建工第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进行勘察设计施工项目承包,庄惟敏院士作为总承包项目总负责人全面把控。九寨沟风景区作为重要的自然遗产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其生态基因库种类十分丰富,自然环境十分独特。地震过程中,损坏倒塌的建筑不可避免的对景区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旅游业作为九寨沟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为当地百姓安居乐业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支撑,灾后不及时恢复重建,势必让当地以旅游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百姓生活陷入困境。

设计理念
由于工程处于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风景名胜区范围内。设计立意与九寨沟自然山水形态呼应,建筑内外充分体现藏文化内涵,造型舒展流畅,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是富有深厚文化底蕴、集各项管理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环境建筑”。
师法自然,融入九寨天堂的山水胜景;
取意人文,体现川藏特色的文化底蕴。

利用场地原有地势,西侧的山边比东侧的翡翠河畔高6米左右,设置了平台层与西侧场地标高持平,作为游客的主要出发层;平台下层比翡翠河水位略高,作为游客主要的到达层;在游客高峰时段,平台层和平台下同时作为出发层,游客可快速进沟游览。在出发层可以饱览沟口的三山两河,成为进入景区的前奏。集散中心充分利用原场地高差,既避免了地下水位过高给施工带来的诸多困难,又造就了平台形象的亲近感。

入口设计
景区入口的“罩棚”承载了九寨本身的文化传承和积淀。九寨慧眼状的LOGO已经享誉世界,作为一种自然和人文交融的符号,具有很强的标识性和认同性。其次,建筑本身不是对符号单纯的模仿,通过树状柱悬挑出来的结构造型和和连续的地势引导,在空间上体现出和环境山体的呼应,在功能上最大限度的把空间留给游客。

大罩棚采用三颗开花柱顶起跨度38米的大型不规则形态单层网壳胶合梁木结构,这在国内实属首次。罩棚西侧为坡度小于8%的坡道,游客沿坡道缓步走上平台上层集散、换乘,罩棚拱形起伏如山形的屋面采用九寨沟当地的石板瓦,结合罩棚前象征九寨的水、形似藏文元音的符号,形成了最具地域特色的标志性入口。平台上层的罩棚下为入口检票区域。该罩棚由两道钢结构空间曲梁封边,以费马螺旋线分格的胶合梁作为共同受力结构体系,跨度41米,由集散中心平台上缓缓涌起,以自然、舒展的框景将连绵起伏的群山揽入画境。

平台下的集散空间有6000多平方米,考虑让这个空间既自然又让游客心理感受不压抑,将原本单调的立柱跨距拉大,以拱形钢梁解决跨度增大后的受力问题,形成六个方向的连续拱,当六个方向的拱汇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开花柱——一种力学和美学相结合的、富于自然特色的结构形式,这种钢结构柱不需要额外的装饰,结构即是建筑,受力即是装修,既表达了力学之美,又节省了装修投资。36棵开花柱托举起平台下的集散空间,象征着一年四季九寨沟的美景,又一次用建筑语言向自然致敬。开花柱丰富的柱头形态为集散平台下空间平添了富于韵律的美感,在实际运营当中,即使数千人进入该空间,游客也不感觉压抑、低矮,反而成为了沟口最具特色的半室内空间。

展示中心
展示中心位于游客集散中心东侧。屋面与智慧中心连续,盘旋的造型如同植物即将舒展的幼苗,和自然环境高度融合,又象征藏地“法螺”,将九寨沟自然美景传达世界。展示中心内部采用了3%坡度上升的连续展陈模式,自集散中心螺旋向内盘旋上升,主体结构采用细钢柱密排,首层以透光率高且没有镀膜的超白玻璃作为维护体系,游客在沿坡道观展过程中,外侧即可以看到清澈的翡翠河奔流汇入白水河,将自然景色引入到展陈之中,是对自然的内在尊重。

展示中心玻璃全部采用超白中空双夹胶钢化玻璃,数量超过450块。其中,单曲面玻璃单块最大面积16㎡、重1800kg。现场安装时,施工人员将每根钢管的电脑定位座标提前用全站仪三维空间定位,再用激光经纬仪配合跟踪测量,使用一台25吨吊车和一台75吨吊车协同吊装。而56块双曲面玻璃的加工安装则是难点中的难点。每块玻璃都需要根据不同曲度四次制模才能合片成型,每块面积9.6㎡、重1200kg,安装倾斜度更是达到了70度,加工难度大、工艺尤其复杂。

建筑材料
智慧中心、展示中心、两个罩棚的屋面面层均选用了一种自然的建筑材料——石板瓦。做为风景名胜区的游客集散中心,最重要的功能是要为瞬时大量游客提供舒适的集散广场,本次设计游客主要的出发广场有1万多平方米,这么大的面积采用什么形式的铺装就成为了最影响游客体验的细节。广场铺装的纹饰设计以“九寨星空”为主题,采用不同材料、不同尺寸的自然边小料石来打造星轨的流线感、随机感,黑白灰不同深浅的颜色更丰富了星轨的层次,以此在呼应建筑主体轮廓曲线的同时,星轨的流动性也对游客进入景区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

景观设计
游客中心东侧为林卡景观。该部分由 朱育帆教授团队设计,林卡景观以水为母题,在翡翠河东南岸打造“藏地林卡”。创造了丰富的水景观体验,同时,通过保留现状植被,塑造疏林草地景观,再现林卡风光。疏解沟口集散广场高峰期间游客聚集压力的同时,为游客和周边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场所。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面积: 30650 m²

项目年份: 2018

项目总负责人: 庄惟敏,霍春龙

技术负责人: 盛文革

建筑专业: 庄惟敏,霍春龙,刘霄,尹国栋,高歌今,丁峰,温奇晟,孙中轩,孙瑜珠,龚士玉,章雯娟,郝晓旭

结构专业: 陈宏,刘湘,江波,许锦燕,王晓鹏

给排水专业: 刘玖玲,崔艳辉,石庆红,王春香

暖通专业: 刘建华,李冰,牛晓元

强电专业: 徐华,徐丹,张红霞,刘路

弱点专业: 郭红艳,刘力红

绿色建筑: 刘加根,杨涤非,赵洋,陈帅元

景观设计: 朱育帆设计团队

交通设计: 段进宇设计团队

标识设计: 秦庆新设计团队

室内设计: 王祖明设计团队

夜景照明: 张昕设计团队

建设单位: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地点: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5/52361.html/feed 0
Aman 清真寺 / Nakshabid Architects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8/51287.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8/51287.html#comments Sun, 31 Jul 2022 07:48:12 +0000

孟加拉,一个温暖潮湿的三角洲地区,性质复杂,是多种文化和宗教的家园。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的人们带着他们自己的哲学、信仰和独特的生存技巧来到这片土地,与现有的文化和人民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丰富而多样的文化。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这里的气候也相当复杂,独特。这两个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掌控了这个地区的建筑。这里的建筑对新思想和新技术的适应也与众不同。

人们适应了新的意识形态、新的技术、文化和仪式,并与现有的意识形态相融合。他们对于新的形式欣然接受,但改变了其特征。这里的气候影响它表现出这类天性。控制光照和提供交叉通风是指导空间布局和形式属性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周边的半室外空间确保了室内空间的光照被削弱,减少了太阳的眩光,同时也为在外墙上布置大开口提供了空间,使室内空气流通。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加上文化和遗产的影响,成为这个地区建筑的标志。

清真寺——日常祈祷的圣地,本身就带有鲜明的特点和特征。这个地方宁静而具有精神性,它的空间使个人接近神圣的实体,它的形式有自己的特质和优越性。清真寺的设计过程始于通过创造平静和安宁的环境来展现神性的化身这一想法。为了坚持简单和单一性,我们选择了一个纯粹的形式作为主要部分,同时试图探索超越它所带来的限制。

单一的几何形体描绘了在设计方法和形式表达上纯粹性的意图。由该形式创造的单一空间内容纳了祈祷大厅,其规模和意义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这个巨大的形式在结构上由两个交叉的拱门支撑,这有助于在不打断空间连续性的基础上,创造超出预期的单一体积的空间。纵横交错的结构使人印象深刻,它创造了悬在祈祷大厅上的一个无形的圆顶的形象,是清真寺建筑象征。

建筑的外墙十分坚实,整体而粗野,可以减少周围工业的噪音和太阳的眩光。外墙的三角形图案的开口能够使阳光渗透到内部,使整个环境更有灵性和崇高感,更具神秘感。这些三角形图案是对传统外墙细节的复制,形式非常简单但意义重大。

建筑体被圆形的半户外空间所包围。这个露天空间是主厅内光线和空气的来源。建筑的底部空间开放,将室内和周围环境连接起来。可操作的玻璃门允许空气通过室内,使空间保持凉爽和舒畅。圆形的半户外空间被高墙包围,以阻挡熙熙攘攘的重工业外环境的细微影响。半户外周围的景观逐渐倾斜,使建筑体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这种上扬的景观创造了一个下沉式庭院,建筑群坐落其间。在繁华和嘈杂的工业活动中,这个庭院依旧保持平静和安宁。作为一个整体,该建筑形式给出了一个新的形象,或者说开发了一种新的清真寺语言,它更多地是一种转变,简单但独特,大胆又同时融于环境之中


 项目图纸 

△基地示意图

△总平面图

△平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分析图

 项目信息 

建筑设计: Nakshabid Architects

面积 : 7789 m²

项目年份 : 2018

摄影师 :Maruf Raihan

主创建筑师 : Bayejid Mahbub Khondker

建筑团队 : Shibaji Bagchi, Samiul Alam

结构设计 : Engr. Monayem Hossain

室内设计 : Nakshabid Architects

景观设计 : Nakshabid Architects

地点 : 孟加拉,Narayanganj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8/51287.html/feed 1
坡道环绕建筑,鹄沼-Y之家/ KANIUE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2/50563.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2/50563.html#comments Wed, 09 Feb 2022 15:59:37 +0000 调整大小 1_kugenumakaigan-002.jpg

鹄沼Y之家坐落在日本湘南地区的海边。它是一个有着简单结构的5层高住宅,其主要架构由混凝土和钢网框架构成,并有着一条长达150米、跨越6层的钢制坡道环绕着建筑。

15_kugenumakaigan-004.jpg

2_kugenumakaigan-021.jpg

当业主与建筑师第一次沟通时,业主就提出无论如何都希望可以到达房屋的最高点。因此,在考虑了业主本身的日常生活方式和住在海边的决心后,建筑师决定为其打造一个引人注目、轻盈、大方的建筑,以此通过合适的设计手法,表达住户所期待的生活方式。

此外,该项目临近大海,而场地本身原有的建筑则在这样的环境下幸存下来。因此,建筑师认为“重新诞生”的建筑需要足够大胆。于是,他通过镀锌钢斜坡和与之相配的 1.5m高钢网栏杆,将建筑包裹了起来。而这一简单的斜坡既不是电梯也不是楼梯,因此在设计时,建筑师着重考量、确保了坡道的安全性。

这一简单的斜坡还可以以其他方式诠释:虽然这一将内部向外拓展的空间可以从地面延伸至屋顶,但这一元素也让建筑的所有开口都需要是大型推拉窗,由此,在这样的设计下诞生的建筑则在上层空间中创造了复杂却流畅的内、外部连接。同时,坡道扩张了每一层楼板的范畴,并其周围构筑了阻挡阳光直射的“屋檐”。而钢网架扶手也兼具了安全性和隐私性:在保护坡道上行走的人们同时,也阻挡了来自地面街道的视线。

建筑整体以及内部的各个空间由同质的结构组成。在这样“单一”的框架下,每一层的空间都有着相同的本质和不同的特征:一层和二层的空间较高,三层区域没有墙体,四层空间如隧道一样,五层区域则蕴含了东方美学。跨越6层的斜坡则在沿建筑上升时,将这些空间交织在一起,由此在平整、均匀布置的设计中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扭曲”。

同时,这个斜坡让住户可以看到建筑物的每个角落。通常,1.5米高的外墙会阻断围合空间内与外的视线联系,并会遮挡日益老化的结构,因此住户对房屋情况一无所知,而建筑物的使用年限也会进一步地缩短。但在鹄沼Y之家中,坡道在每一层始终位于视线范围内,因此在坡道上来来往往的住户可以清晰地看到、检查建筑各处。

在维修过程中,高层建筑往往需要搭建高脚手架,因此维护工作有着较高的成本。但是在鹄沼Y之家中,斜坡即是脚手架。而建筑师的设计目标就是创造这样一个简单且不复杂的架构,让业主在这样一栋建筑中生活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建筑。


项目图纸

10_kugenuma-y.jpg

△平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设计:KANIUE

面积:102 m²

项目年份:2018

摄影师:Koji Fujii, Nacasa&Partners Inc.

厂家:Toto, YKK AP, Eurohouse, KKDS, T-form

主创建筑师:可见公一,植美雪

合作者:ASA, 铃木明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2/50563.html/feed 1
西藏妇儿医院 / 八作建筑设计事务所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1/50485.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1/50485.html#comments Wed, 19 Jan 2022 10:37:41 +0000 17_远看西藏自治区妇产儿童医院2——李奔跑.jpg 

序言

说到西藏,第一印象一定是多彩。正如经幡的五彩,是天空的蓝、云朵的白、炽焰的红、碧水的绿与大地的黄;长久的历史中人们将其赋予建筑、服饰及饮食,成为文化的重要特征。这所海拔最高的医院是青藏高原的第一所真正意义的儿童医院——西藏自治区妇产儿童医院。

 

舞动的哈达
从空中看西藏自治区妇产儿童医院像两条吉祥的哈达在舞动——舞动的哈达;(在藏民族文化中,敬献哈达是一项传统又崇高的礼节,哈达代表了吉祥、祝贺的寓意。)舞动的哈达南北两翼分别是儿童综合楼和妇女保健综合楼(儿童吵闹、好动又是患者,产妇则需要安静和闲适而且不是病态,适合南北分开),中央多彩的大楼是共享的医疗核心组团。新落成的西藏自治区妇产儿童医院采用国际先进的理念,拥有国内先进的医疗设备配置,赋有地域的文化特色。

 

阳光

南北两翼旋转22°角,争取充分的阳光。屋顶的采光可以确保室内充足的阳光(不需要开灯)。

 

多彩

错落颜色的穿孔板灵感来自于藏文化的多彩,这个多彩既是室外景色的框景,又是室内处处的抵景。大厅里的三种颜色,深蓝代表海洋,绿色代表森林,浅蓝代表天空。儿童部分用绿色,可以使得他们更加安静;产妇部分用橙色,可以使他们更加温馨。(色彩系统贯穿未来物品和文件管理)。

 

结语

一座文化的,妇儿喜欢的,先进的西藏自治区妇产儿童医院正在给青藏高原带来新的气息。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项目资料 

建筑师:八作建筑设计事务所

面积:88617 m²

项目年份:2018

摄影师:Bo Lv, Benpao Li

主创建筑师:王淼、张曙辉

设计团队:石岚、贾若天、杨志强

施工方:北京城建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合作方: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点:中国,拉萨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1/50485.html/feed 2
阿里巴巴杭州软件生产基地二期 /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12/50343.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12/50343.html#comments Thu, 16 Dec 2021 13:43:35 +0000 调整大小 16_feature.jpg

阿里巴巴已投入使用的一号园区位于杭州市滨江区,随着集团快速成长,集团需要增加高品质自主研发空间。二期园区将成为一期园区的补充,满足研发功能需要,以建筑艺术的形式体现阿里巴巴特色,传承阿里巴巴企业文化。

城市的生长——园区肌理和谐统一

一期园区总图布局中,建筑的扭转形体活泼生动,二期力求统一协调并延续建筑体块扭转的建筑形式,同时规划景观道路和架空连廊步道,如同蜿蜒生长的大树根系,和自然生长的树枝筋脉,舒展而自由。一期、二期园区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形态相互呼应。

总体规划
项目主体建筑包含园区入口东的综合服务大楼,及四栋建筑办公建筑。建筑体块的扭转契合基地不规则地貌,围合出共享中央广场。建筑形体采用外高内底的手法,总体呈现坐北向南,山环水抱的格局。建筑内设置的中心庭院,既满足了建筑内部采光的需求,也形成了组团内的公共共享空间。

调整大小 2_DJI_0016_拷贝.jpg

多方位的景观步道系统设计

园区在入口处实现人车分流,地面层以中心广场为集散区域,辐射状的路网为员工与访客快速到达目的地提供了条件。二层精致细腻的环廊环绕建筑,折线形的造型将建筑联系在一起,满足了连通性和平面灵活性的功能要求。

绿肺生态——打造多层次生态景观花园

“绿肺”的引入是将具有城市尺度的湿地和城市界面的关系,让园区具有自我调节微气候和小环境的能力。打造“公园办公”的理念。利用蜿蜒曲折的建筑形体把场地自然地分割为大大小小的室外环境,散落在建筑群中间的绿化景观被设计为菱形的岛屿,变化多姿,提升了产业城园区的空间品质。

调整大小 14_CF012163_拷贝.jpg

阿里巴巴二期园区方案力求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以建筑形态实现企业特色,承载企业文化,探索新的途径,为企业员工营造新型工作环境,与城市协同发展,与城市实现共存、共融、共赢。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5层平面图

△6-11层平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造型理念图

△设计理念图

 项目信息 

建筑设计:ZIAD

面积:244308 m²

项目年份:2018

摄影师:Dachou Wang

厂家:墙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耀皮玻璃集团

设计团队:姚之瑜,张瑾,秦洛峰,朱余博

结构设计:冯永伟,楼卓

设备设计:马慧骏,王皓,汪新宇

地点:中国,杭州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12/50343.html/feed 0
人民美术出版社新址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10/5005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10/50056.html#comments Wed, 13 Oct 2021 07:57:53 +0000 1_feature.jpg

人民美术出版社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人文精神的国家美术出版权威机构。其办公新址坐落于繁华的东三环双井,地块周边是林立的商业与居住建筑。项目从城市的角度着力解决具有文艺属性的办公建筑与城市的商业、居住环境的积极对话与融合;在较为局促的用地上提高利用效率并保证交通的顺畅;满足周边建筑的日照和视线要求。

©郭淼

©郭淼

针对不同的城市界面,设计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为了降低对用地西侧住宅的日照及视线遮挡,建筑在西侧以退台的方式形成具有韵律感的体块,从而营造出丰富的轮廓线,也为出版社办公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室外休憩与交流空间;在东侧面向三环路的立面,考虑到快速干道城市界面的特点,造型简洁、方正,加强了出版社的主入口提示性;

©郭淼

©郭淼

为了更好地应对气候,立面设计积极考虑被动优先的原则,建筑南侧采用了横向机翼形遮阳板,北侧采用与之呼应的横向构图,降低了其北向酒店及住宅的视线干扰,而东西侧则以有较大进深的竖向窄窗和竖向遮阳板提高遮阳效果。

©ACF域图视觉

©ACF域图视觉

在首层南侧面向街道的区域,设置了独立小型美术馆入口,入口附近设置了公共性较强的空间,在条件成熟时结合美术馆纳入展览、书店、咖啡等更具有城市融合性的功能。鉴于用地紧张,小型美术馆设在地下一层,设计通过下沉庭院和通透的直跑楼梯,将地下与首层贯通融合,同时也将自然光线和参观者顺利引入美术馆。

©ACF域图视觉

©郭淼

建筑立面采用环保的并富有肌理的再造石作为主墙材料,竖向窄窗的构图借鉴了篆刻图案特征,以上下随机错落的方式形成既厚重又生动的表情,体现出中国传统美术与现代技艺的巧妙结合以及新时代的人文精神。厚重的暗红色再造石以其竖向构图和肌理与轻盈的深灰色金属遮阳和玻璃分格,形成明快的虚实对比,呈现出温润儒雅的气质,成为该街区既有特色又有融入感的地标。

©郭淼

©郭淼

©ACF域图视觉

©郭淼

项目图纸

△环境分析图

△方案生成分析图

△总平面图

△首层平面图

△地下一层平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设计: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面积:14000 m²

项目年份:2018

摄影师:Miao Guo, ACF

主创建筑师:薛明,王军

设计团队:路莹莹、刘艺、张格明、杨忠凯、刘亮、王晓静、金海升、姜新超、李翠玲

甲方建筑师:邢玉昆、邱高

Client:Beijing, China Resources Land Limited

结构设计: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施工方: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地点:中国,北京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10/50056.html/feed 1
Xaverius学院附属幼儿园 / META architectuurbureau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10/5002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10/50026.html#comments Thu, 07 Oct 2021 16:04:11 +0000 1_FI.jpg

META受Xaverius学院委托,要在两条街道之间的区域设计一栋L形建筑。长长的走廊贯穿整个建筑,连接了各个空间。走廊一侧的庭院花园为建筑提供充足的光线,使孩子们可以看到季节变换。几年前,为了解决空间不足的问题,Xaverius学院才决定扩建了这个校园。

11_007_XAVERIUSCOLLEGE_BORGERHOUT_META_BEELD_FILIP_DUJARDIN.jpg

他们获得了许多相邻的地块,都处在被Stenenbrug,Collegelaan,J.Posenaerstraat和Xaveriusstraat包围的街区中。学校决定拆除残旧的现有建筑,并建造一座全新的幼儿园。“光线充沛的回形走廊是学校的交通干线。提供庭院花园景色的同时,它让孩子们能在室内感受到季节和光线。”META的Eric Soors为Xaverius学院设计了一个L形的建筑,从Stenenbrug(标致汽车车库旧址)一直延伸到Xaveriusstraat。前Hendrickx舞蹈学校的大型练习室现已被操场和幼儿园教室取代。

3_034_XAVERIUSCOLLEGE_BORGERHOUT_META_BEELD_FILIP_DUJARDIN.jpg

走廊作为幼儿园的主要通道。学校在Xaveriusstraat的新主入口被其立面所强调,这一块的立面就像是新学校的大门,能让人们看到内部的操场。这样的大门能让学前儿童和来访者轻松认出,同时也位于旧学校大门的视野范围内。“设计一个学校不只是简单地规划教育建筑布局。学校是孩子通过玩耍认识世界和社会的地方。因此,校园建筑必须考虑这种特定环境和儿童的成长来设计。META的所有决定都优先考虑这一出发点。”META的尼古拉斯·德布特(Niklaas Deboutte)说道。

2_018_XAVERIUSCOLLEGE_BORGERHOUT_META_BEELD_FILIP_DUJARDIN.jpg

在L型体量中,一条长长的走廊串联了所有空间,就像一个回廊。走廊的一侧,它和教室、多功能厅被服务区分隔开,其中包括厕所、储藏室和其他辅助空间。走廊的另一侧则向一系列庭院花园开放,这些花园都由Landinzicht Landscape Architects设计。花园将日光引入走廊,也使人们的生活与季节呼应。

14_kleuterschoolXaveriuscollege_018_website.jpg

这座全新的建筑就像一个安全的避风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处在Jozef Posenaerstraat, Xaveriusstraat和Stenenbrug的中心。Dirk Dobbeleers,Xaverius学院附属小学主管。

16_036_XAVERIUSCOLLEGE_BORGERHOUT_META_BEELD_FILIP_DUJARDIN.jpg

浅色的理性的立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整个建筑体量都是单层的,除了Stenenbrug上的部分,因为那里已经遵循了社区规定的屋檐限高。META将体育馆设在最高层(三层),让它成为街上最容易看到的部分。行政办公室和员工室设在体育馆下面,位于二层。立面理性、规整的结构遵循了建筑内部功能布置,使它们能从外部看出来。META选取了浅色的材质色调:白色釉面砖和抛光灰色斑点预制混凝土。Xaveriusstraat上的建筑立面由现场浇筑混凝土制成。 


项目图纸

△区位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四层平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META architectuurbureau

面积:2256 m²

项目年份:2018

摄影师:Filip Dujardin

厂家:AXIOMA, Duravit, FSB Franz Schneider Brakel, Ploegsteert, SPRANGERS, UrbaStyle

设计团队:Niklaas Deboutte, Eric Soors, Willem Baalbergen, Axel Cayman

客户:Xaverius College

工程师:Tractebel Engineering

景观设计:Landinzicht

主施工方:Franki Construct

地点:比利时,安特卫普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10/50026.html/feed 4
下妻市立下妻中学 / 三上建筑事务所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9/49955.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9/49955.html#comments Thu, 16 Sep 2021 15:15:59 +0000 1_1.jpg

这所学校很适合“地区中心”这一略显平凡的注解。它作为下妻市中心学校,亦是许多担负该市建设人们的母校。学校与下妻市特色景观砂沼相邻,可在其前方眺望到紫峰、筑波山的两座山峰。

4_4.jpg

教学楼为3层直线型建筑,楼体全长超过100m。1层设有排列着间隔为1.8m的细水泥柱构成的假想界面,3层则是分成三段的混凝土结构的块状凸起。

通过2层部分的凹进,我们打造出了一条强调正门-砂沼-筑波山呈直线分布的轴线。

11_13.jpg

我们于面向正门道路的教学楼西侧的山墙面设置了出入口,并在出入口前方架设有一面折板状的大型屋顶。它既起到了每天早晨迎接学生上学的目的,同时还实现了与现存体育馆的一体化效果。

就目前而言,这个大屋顶仍隐藏在体育馆的阴影处,而它的真正价值将会在拆除旧体育馆后体现出来。


项目图纸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及屋顶平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设计:三上建筑事务所

面积:3818 m²

项目年份:2018

摄影师:Koji Horiuchi

主创建筑师:益子 一彦

业主:下妻市

结构设计:三上建筑事务所

施工方:佐田・塚田・鈴木・下妻JV

地点:日本,下要市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9/49955.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