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31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0 Sep 2024 01:15:2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甲方预算有限!在建筑师的努力下,他们花300万在丽江古城造了一个客栈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3/39659.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3/39659.html#comments Fri, 30 Mar 2018 15:18:56 +0000 廿六院记 | Triangle Hotel | TAG

 

640.webp (26).jpg 

 

缘起 / Background

 

廿六院位于云南省丽江大研古城内,位于古城东入口南侧,与丽江古城管理局隔街相望。

 

基地被文华巷斜切成近似等边的三角形,天生尺寸局促。

 

640.webp (27).jpg 

基地位置

 

业主是一对外地来丽江开客栈的夫妻,之前承租经营一个8个房间的小客栈,规模小、客房条件落后,在低价客栈竞争日发激烈的丽江越来越没钱赚,多方凑钱希望盖一个档次较高的客栈,做中端客群的生意。

 

640.webp (28).jpg 

基地原状

 

因此,非常有限的预算就成为项目设计的大前提,怎么在这样别扭的一个基地内,给业主设计出一个以后能让他们的客栈更有竞争力的房子就成为了核心挑战

 

半建筑学 / Half Architecture

 

设计尚未开始,我们就受到了来自古城管理局和本地纳西族施工队的双重压力。一方面,古城管理局要求古城内所有新建房舍必须使用木结构,并且建筑风貌必须遵从纳西族地方民居样式,这在当地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更是要共同遵守的不成文的地方建设法规。用木头做结构就会提升土建造价,而且要让木构建筑在隔音、防潮、密封等多方面满足现代居住要求又要追加造价。 

 

640.webp (29).jpg 

纳西民居

 

另一方面,在与施工队的沟通中,我们了解到丽江古城的客栈大多数没有建筑师,基本是由本地的纳西族、白族施工队包揽设计、施工,以及运营许可办理等一条龙服务。简单而言,他们不确信设计的价值,也倾向尽量规避复杂工艺可能引起的施工问题。后来工程中合作的施工队与业主最初沟通时,也曾直接表示不需要建筑师,他们可以直接把房子很漂亮地盖起来,花设计费的钱太冤枉 

 

640.webp (30).jpg 

纳西竖房子

 

实际上,对我们这些在城市里只设计过钢筋混凝土或者钢结构等现代建筑的建筑师而言,关于传统木结构建造,我们也确实对自己心存疑虑,而且按照施工队所言,他们很有可能不会按照设计施工,两方最终对立起来导致项目无法推进。为了规避这样的情形,我们重新调整了应对传统建造的策略,实际上地域的多样性很大程度上正是由工艺的多样性造成的,只是这些传统工匠们还是在按着传统的规制盖房子,但现代生活的需求在变化,就显出传统的落后了。那么,我们能否利用现代建筑学的优势去解决传统工艺没有解决的问题,同时带着工艺一起往前走? 

 

640.webp (31).jpg

木结构框架

 

于是,我们提出“半建筑学”(Half-Architecture的模式,即建筑学仅用于解决功能核心问题,比如户型、布局等,而将剩余工作的判断权交还给本土工艺,使本土工艺有机会在现代建造中应用、迭代并进化。好在负责我们项目施工的木姓师傅,本是木工出身,熟悉纳西族世代相传的大、小木作做法,只要在设计中加以限制和引导,相信他们对于建筑的不同理解能够指向更有特点的建筑空间营造。 

 

640.webp (32).jpg 

概念草图

 

内与外 / Orientation

 

传统的丽江客栈多采用围合内院的布局方式,所有客房面向内院开设门窗,交通由环形廊道串联,行走于廊道和在内院中交谈的客流都会给客房带来噪声,客房、廊道和内院三者间的相互干扰极为严重,房客的私密性无法保障。

 

640.webp (33).jpg 

丽江传统“内向型”建筑空间

 

640.webp (34).jpg 

私密性在“外向型”布局中得到提升

 

于是,我们决定采用“外向型”布局,让原本拘谨的用地最大限度的对外开放,让每间房间都有独享的私密空间。并且把本与客房黏在一起的走廊剥离出来,与客房隔开,减少行走噪声的干扰。独立的走廊自然地把原本整个内院一分为二,使内向的客房分别朝向两个独立的庭院,最大化地减少建筑内部的相互干扰,并利用景观将内院营造成安静的共享空间。

 

640.webp (35).jpg

“外向型”布局

 

640.webp (36).jpg

首层平面图

 

640.webp (37).jpg

二层平面图

 

640.webp (38).jpg 

方案模型

 

房子与院子 / Courtyard

 

保守估计一个房间在丽江一年将至少给业主带来6-8万的收入,因此业主对房间数量的精打细算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土地面积是一定的,房间多了自然院子小了,院子小了品质就差了,这似乎成了一个不可解的矛盾。尤其当这个矛盾落到这样一块奇形怪状的基地上时,问题就变得越发棘手。在和业主的协商中,我们尝试了多轮平面布局,并经过精细的尺寸调整,最终在房间和院子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屋顶与房价 / Roof

 

下一步是要提升房间的品质,设计引入6个基本单元,即两层各63.3米开间的南向客房,错落有致地占据基地的斜边,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基地的利好朝向,并通过斜边给每个房间安排了一个三角形阳台

 

客房单元

 

640.webp (44).jpg 

三角形阳台

 

640.webp (45).jpg

二层空间示意

 

大多丽江客栈都是在一个大双坡屋顶下横向分割出一个个房间,这种室内空间使人仅仅感受到是住在一个“房间”里。为了利用设计提升房间的商业价值,我们改变了屋顶形式,南向每个房间拥有一个“人”字顶,使居住的空间感受从“房间”变为“房子”,单元空间变成了此间住客的专属空间,这就从消费体验上大大抬升了房间的价值

 

家庭套房

 

640.webp (49).jpg 

带阳台的标准大床房

 

同时,建筑的形象也被连续的“人”字顶重新塑造得精致有趣,提升了建筑的整体形象。

 

640.webp (50).jpg

南侧立面单元

 

640.webp (51).jpg

南侧沿街立面

 

施工 / Construction

 

在确定平面格局的基础上,将建造完全交付于本地工匠。工匠根据本土施工经验量化平面,在外地工房完成计算、下料、加工、标号等工序,并运送至施工现场,选择良辰吉日开工。

 

640.webp (52).jpg

木构件编号

 

640.webp (53).jpg

窗框制作

 

640.webp (54).jpg

木框架完工庆典

 

木结构施工不借助任何机械设备,全凭人力和经验,在一周内完成了结构主体。虽然学习过古代建筑史,了解过传统木结构施工工艺,但当亲眼目睹木框架被十几个壮汉立起来,亲耳听到榫卯嵌入时木槌的敲击声时,我们这些纸上谈兵的建筑师还是被深深地震撼到。 

 

640.webp (55).jpg

土建施工

 

640.webp (56).jpg

屋顶施工

 

640.gif

竖木框架

 

640 (1).gif

水池施工

 

真实与隐藏 / Material

 

首先是因为没钱,或者说造价有限,因此我们决定尽可能让土建的材料最终也作为装修材料呈现出来,以避免反复包来包去导致的材料费用的重复投入。再者,这栋房子天生就被规定为木结构,那我们就应该将计就计,把木结构的美感作为内装亮点呈现出来。因此,土建材料的真实暴露就这么被确定了下来。

 

640.webp (57).jpg 

 

墙面采用本地青砖,砌砖师傅坦言很多年没有砌青砖了,一般用的是混凝土砌块,砌得不整齐也没关系,后期腻子抹平就行了。到了我们这,要求砌青砖,而且是清水砖不抹腻子,让砌砖师傅一筹莫展。虽然最终清水砖墙的平整程度和灰缝控制没有达到预期,但白色乳胶漆粉刷后,这些瑕疵反而在白色统一的背景下增加了故事化的细节,说不定砌砖师傅愁眉苦脸的记忆在多年之后还会被这些细节所勾起。

 

 

一般盖房子管道线路都是藏在墙壁里、吊顶里,最终外饰面一包就全都消失不见,但既然我们选择裸露土建材料,就摒弃了最终遮羞的那层外饰面,那么怎样收拾这些明线就成了大问题。还是由于投入有限,空调选择的是一拖一的VRV,因此有非常多的空调管道,而且走道不吊顶没法藏管子,所以我们不得不将空调设备管线辗转腾挪地集中压缩在走道和室内玄关区域,在不超出冷媒传输的有效距离内优化空调管线的布置。室内更为复杂的强弱电走线,多数通过床和电视机背板解决线路的水平和垂直走向,屋顶照明和消防管线则利用了木结构自身的视觉死角逐一解决,完成复杂的管线排布后,真实材料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呈现了。

 


将土建与装修两个过程优化整合的方式最终被证明有效降低了项目造价,结算时,整个土建、硬装、软装、设备、人工等全部费用加一起,一共300万人民币,折约3000/平方


 

一个门厅和两种材料 / Lobby

 

砖和木是整栋建筑最基本的材料构成,是这栋建筑的骨肉灵魂,因此我们希望在门厅——这一给住客带来第一印象的空间内将其叙事性呈现。

 

640.webp (65).jpg 

 

门厅为两跨进深,第一跨没有天花吊顶,木结构的梁裸露出来,照明为一组序列的射灯,强化出木结构的序列逻辑;第二跨为石膏板吊顶,照明为紧贴墙壁的灯槽,内装T5管,光线顺着灯槽洒在凹凸肌理的白色砖墙上,将砖细腻的砌筑美感呈现出来。

 

640.webp (66).jpg 

 

空间中心的一根木柱成为了整个空间的灵魂,它没有修饰处理,斑点和裂纹都真实呈现出来,而这些恰恰是自然,是这些有机的建筑构件带给这个建筑的灵魂。

 

640.webp (67).jpg 

 

水与房子 / Water

 

场地内需要一个消防水池,既然是水池,自然最好能兼作景观水池,算来算去只有内院有地方挖这个水池,按要求消防水量需要挖一米五深,这样就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距离地面二十厘米的深度处又浇筑了一层混凝土板,板上开洞设置水池检修口和连通口,混凝土板上撒上深色卵石,形成没有安全隐患的浅水,水池四周设置排水槽,以白色碎石填充。水槽找坡汇聚到排水管,雨天水量过盛可自行排走。

 

一层空间示意

 

640.webp (70).jpg 

客房-庭院剖面

 

连续人字顶每两坡之间为排水槽,排水槽向外找坡排入南侧古镇水系,主入口上方的排水槽保证雨水自由落下,并恰好落入庭院地面的水沟,经由入口院墙上设置的缝流入古镇水系。一道雨水流经建筑的不同部分,建筑细节被水的流线逐步展开。

 

640.webp (71).jpg 

入口立面-庭院水槽构造

 

懂管理的构造 / Detail

 

丽江是云南旅游出行的交通中心点,去往香格里拉、大理、腾冲、西双版纳等地各方向的游客往往会返回丽江休整后再次出发,因此很多丽江客栈的中庭扶手都被挂满晾晒的衣服、鞋帽、游泳圈等杂物,客栈经营方出面管理往往会造成双方的口角,进而影响客栈在网络预定平台的评分,这种事情往往会不了了之,但确实非常影响整个内院空间品质。

 

因此,我们先是在客房内预留了晾晒衣物的杆件,而后在整个内院走廊砖砌镂空的扶手上部都加装了钢槽,钢槽内填土种上绿植,这样既避免了客人在扶手上晾晒衣服,又为公共空间增添了舒适的有机绿色,可谓一举两得。

 

 

 结语 / End

 

一个房子对建筑师来说是一次设计,对业主来说是一桩有风险的商业投资,怎样利用设计在有限的投资下创造最大的商业效益,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因地制宜、切实有效地以务实的方式落实设计,梳理建筑学与传统工艺之间的关系,并将细节设计与经营使用行为相关联,是我们在这栋小房子里的核心探索与尝试。

 

640.webp (74).jpg 

 

项目信息

建筑师:素米建筑|TAG

地址:云南·丽江

建筑面积:1027㎡

建成年份:2018年


感谢 TAG素米建筑 授权分享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TAG-NYC

qrcode (2).bmp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3/39659.html/feed 7
2018威双: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3/39657.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3/39657.html#comments Fri, 30 Mar 2018 14:57:05 +0000 640.webp (10).jpg


2018威双: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


3月29日,由北京国际设计周主办,意大利驻华大使馆、国际慢食协会大中华区分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支持的第16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平行展中国城市馆发布会在意大利驻华大使馆举行,在百余名来自建筑、设计、企业、地方政府的嘉宾以及媒体的见证下,中国城市馆发布了“穿越中国·构建共同体”的展览主题,并宣布将于5月26日至11月25日双年展期间在威尼斯建筑大学特隆宫展出。

640.webp (9).jpg 

2014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城市馆 穿越中国-北京

 

640.webp (11).jpg 

2016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城市馆 穿越中国-理想家

 

意大利驻华大使馆经济商务处参赞德玛睿,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副主任王昱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执行主任陈冬亮,国际慢食协会秘书长保罗迪克罗切(Paolo Di Croce),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城市馆策展人毕月、柯卫、陈安华、SlowFood慢食农创中心设计师Momo Andrea DestroMomo Andrea Destro、主宾城市策展人吴文一,来自主宾城市苏州市姑苏区政府的各位嘉宾以及支持“慢村共建计划”的各界力量:国际慢食协会大中华区分会执行秘书长石嫣,福建省建瓯市市委书记邱毅,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旗委书记霍锦炳,著名主持人、慢食传播大使曹涤非,海尔金控现代农业事业部总经理、北京轻厨CEO夏欣等嘉宾出席了发布会。

 

640.webp (12).jpg 

2018威双发布会现场(图片来自深度苏州)

 

为表达大家对“慢村共建计划”的支持,从意大利远道而来的保罗秘书长特地带来了由国际慢食协会主席卡洛·佩特里尼撰写并亲笔签名的《慢食运动》中文版《慢食,慢生活》一书并赠与霍锦炳书记。

 

640.webp (13).jpg 

保罗赠予霍锦炳《慢食,慢生活》


从城市到乡村 构建共同体

 

中国城市馆是继中国国家馆之后另一个由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官方认可的国家层级的展示平台,自2014年首次亮相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城市馆‘穿越中国’平行展项目一直得到了国内外城市管理者以及建筑业界的高度关注。两年一次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让我们得以用‘两年’这个‘尺度’,衡量城市的发展方向与速度;用‘两年’这个‘跨度’,检索值得关注的规划、建筑、以及城市。与此同时中国城市馆将与国际慢食协会合作,将各地政府、建筑师、企业参与的优秀的慢村共建案例进行集中呈现。通过来自全国多个城市的案例展示,中国城市馆将让世界看到,中国不仅有做增量的速度,更有盘活存量可持续发展的耐心和信念。

王昱东在发言中介绍到。

 

640.webp (14).jpg 

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副主任王昱东

 

作为本次中国城市馆的主宾城市,苏州也在尝试通过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这样的有影响力的世界建筑与城市发展专业平台,将中国城市与乡村围绕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经验分享给世界:我们也期待以中国城市馆为起点,加强与北京国际设计周在园区、产业领域的合作,通过创新设计改善民生、保护文化、活化历史,引领城市创新。”主宾城市苏州方面代表表示。

 

640.webp (15).jpg 

主宾城市策展人吴文一与苏州城市代表互动

 

谈及文创思维,不仅限于城市更新,创意设计就好像一条隐形的线,可以将城市与乡村纳入在一个发展的共同体中来。保罗秘书长在发言中说到:我们选择‘共同体’作为核心关键词并非偶然,它意味着把人聚在一起,把经验放在一起,意味着‘开放的’和‘包容的’。我们也将带着这个愿望来探讨慢村。”在本次中国城市馆的展览中,将展出以文创运营思路推进的“慢村共建计划”内容,并以此展示乡村振兴的多种可能路径以及我们共同的家园图景——慢村。

 

640.webp (16).jpg 

保罗秘书长发言

 

目前参与到“慢村共建计划”中的乡村北至内蒙古南至广州纵贯南北,且争取未来10年可以有1000个村落参与到该计划中来,堪为“穿越中国”;正如陈安华所言:“慢村共建计划始终强调‘共建’的力量,希冀围绕扎根于我们内心共同的情感——‘乡愁’,将城市与乡村相连,结合‘物产、人文、环境’三个维度,保护并发展乡村的‘原物产、原住民、原风貌’,构建公平的城乡关系,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作为“慢村共建计划”的总规划师,陈安华与建筑师柯卫联合策展中国城市馆的慢村展览部分,展览将以参与该计划的慢村食材、物产展示为主线,讨论“城市与乡村的关系”、“食材与空间的关系”等内容。意大利著名建筑师、前米兰市副市长斯坦法诺·博埃里先生的慢村设计作品——四川成都安仁慢村规划设计也将在慢村共建板块呈现。


振兴着的慢村是城市对乡村的感恩与回报

 

“慢村共建计划”是在2017国际慢食全球大会期间,由来自全球90个国家的600名代表,面向全球共同发布的乡村振兴计划。该计划旨在为所有民众、特别是农户,构建尊重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乡村发展模式。

 

在高速的城市发展中找到属于中国的慢村显得尤为重要,慢村共建计划有机链接城乡,可以说是城市对乡村的感恩与回报。”保罗秘书长在发布会的发言中谈到,“慢村”不止在村落之内,还将“生长”城市的不同角落,也许是城市高楼的屋顶,也许是写字楼里愿为共建慢村贡献力量的年轻人。

 

640.webp (21).jpg 

发布会由孙群秘书长与中国城市馆“穿越中国”项目总监谢丹女士主持

 

但除了城市的助力,乡村自身可持续发展规划也至关重要,由此意大利建筑师Momo Andrea Destro为密云的贫困村——长城脚下的西白莲峪村设计了一个农创中心,以期通过这样灵活的点状布局方式,得以让乡村产生自发的“生产能动力”。

 

640.webp (22).jpg 

SlowFood慢食农创中心设计师Momo Andrea Destro发言

 

内蒙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也希望以落户农创中心的方式加入"慢村共建计划",“通过与慢食协会Slow Cheese及西贝集团项目结合,引入欧洲奶酪优质的制作工艺到正蓝旗来,与内蒙奶食制作的手工艺人互相交流,并通过建立元上都皇家奶食的新标准,让元上都的奶食能更多的被世界所知晓。”霍锦炳书记在发布会上谈到。

 

640.webp (23).jpg 

霍锦炳书记发言(图片来自深度苏州)

 

当我们谈及城市发展时,似乎总会避而不谈乡村在这其中的贡献,仿佛城市与乡村总是对立的两面,总在“敌进我退”的博弈中彼此制约。但构建共同体的融合思路,以及在此基础上思考、探索的“慢村共建计划”带来了一种城乡之间之间可循环、可持续更新的路径:“慢村共建计划得到了众多机构的支持,如海尔金控、北京轻厨会推出一系列地标性食材的众筹计划以支持慢村发展;成都的香格里拉酒店将直接从全球首个慢村——成都大邑安仁采购食材;中信书店将在即将竣工的广州白云机场T2航站楼开辟一个机场里的慢村,届时在那里我们会看到众多岭南的特色食材和农业传统。”

 

640.webp (24).jpg 

在孙群秘书长的总结中,我们看到,无论是立足城市的轻厨、香格里拉、中信书店还是广州白云机场,无疑都代表着“城市端”,而“食材”、“慢村”、“农业传统”等则都在透露着同一个身份信息——“乡村端”,而将二者相链接的“慢村共建计划”所在努力的事业,便是构建这样一个城乡之间互相沟通、谅解、融洽互助的“共同体”——“一个走向未来的命运共同体”。

 

640.webp (25).jpg 

 图片来自深度苏州



感谢 SlowFood慢食 授权分享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slowfoodlife

qrcode (1).bmp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3/39657.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