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11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0 Sep 2024 01:15:2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2/24《每周一绘|12张必绘景观图纸》​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1/38775.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1/38775.html#comments Thu, 11 Jan 2018 02:53:05 +0000 01.gif


天天上P站看图

好看的图纸那么多,你会画的有几个?

是时候画一张属于自己的图纸了!


2017年末,优优课携手几名优秀的讲师一起策划了一期有趣的课程

邢周宇等几位超棒老师带着大家每周一绘

绘什么呢?


02.gif


优秀学员图纸鉴赏


03.gif

总平面图优秀作业 授课讲师:邢周宇


04.gif

分析图优秀作业 授课讲师:刘石琪


05.gif

鸟瞰图优秀作业 授课讲师:顾邵达


看到这么多优秀的小伙伴

还在绘图的路上这么努力着

你有没心动呢?


12张炫技图纸

风格图纸的技巧教学

全新上线


超过50%案例更新

最高返50%奖学金

第一期学员享受50%折扣


由点及面的高效学习

不聚小流无以成江海

不想愁画图

跟我们一起每周一练

赶紧上车!


  12张必绘景观图纸  


  每周一绘计划  


第二期开放招募



06.jpg


无论是建筑规划还是景观,我们都绕不开平面图这样的“技术型”图纸,怎么能把图纸做的既能够彰显你设计中的优势,有自带独特的气质自成一派呢?3节课搞定3种尺度景观类总平面核心图纸,画好这一张你已经成功一半了。


下载.gif

图片来自Pinterest


08.jpg

09.jpg


[ 直播时间 ] 2018/2/24

[ 本节讲师 ] 邢周宇

[ 案例来源 ] ©讲师个人作品



10.jpg

11.jpg


[ 直播时间 ] 2018/3/3

[ 本节讲师 ] 邢周宇

[ 案例来源 ] ©讲师个人作品



12.jpg13.jpg


[ 直播时间 ] 2018/3/10

[ 本节讲师 ] 邢周宇

[ 案例来源 ] ©讲师个人作品



14.jpg


分析图和效果图作为作品里的重头戏往往能够揭示设计师的思考过程以及设计的成果,不如试试用这些红破天际的分析图和风格各异的效果图吧!


15.jpg


不管是毕设还是作品集,这一张Mapping图的信息量远远地超过10张小分析图,如此炫酷的表达手法,你还不尝试一下么?


16.png


[ 直播时间 ] 2018/3/15

[ 本节讲师 ] 陈钱罐

[ 案例来源 ] ©Pinterest



17.jpg18.png


[ 直播时间 ] 2018/3/22

[ 本节讲师 ] 陈钱罐

[ 案例来源 ] ©讲师个人作品



19.jpg20.png21.jpg


[ 直播时间 ] 2018/3/29

[ 本节讲师 ] 陈钱罐

[ 案例来源 ] ©讲师个人作品



22.jpg23.png


[ 直播时间 ] 2018/3/14

[ 本节讲师 ] 陈钱罐

[ 案例来源 ] ©讲师个人作品


想要与众不同,又不知如何下手?这次我们将会教大家一些小众又奇特的绘图表达手法,让你的图纸变得有趣起来!



24.jpg


要逐步掌握模型处理与景观空间表达入门,明确各大景观要素的表达(例如:水、地形、天气氛围、构筑物等),layer风格的效果图必不可少,快get起来吧!


25.jpg


[ 直播时间 ] 2018/4/5

[ 本节讲师 ] 陈钱罐

[ 案例来源 ] ©讲师个人作品



26.jpg27.jpg


[ 直播时间 ] 2018/4/12

[ 本节讲师 ] 陈钱罐

[ 案例来源 ] ©讲师个人作品



28.jpg


拼贴是近年来最火的表达技法,想要把自己的图纸跟那些妖艳丑图区别开来的艺术+高逼格风,你尝试过了么?

这一期课程由谢菲尔德城市设计专业在读学霸,为你揭开复古拼贴风表现手法的神秘面纱。


29.jpg


[ 直播时间 ] 2018/4/21

[ 本节讲师 ] 郭卓君

[ 案例来源 ] ©讲师个人作品



30.jpg


排版是什么?

排版是信息呈现的方式。无论是图纸还是数据,最后的出场方式对于观众/读者的接受和认可是关键一步。它体现设计者的思维逻辑和信息整合能力,以阅读者的视角组织信息。任何方向的设计,只要出图,就必须布局和排版。


31.jpg 

排版的目的

有效整合信息。好的设计不会允许一个糟糕的排版,但如果方案本身没有那么有趣,好的排版依旧可以让人眼前一亮从而印象深刻,这是证明设计者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的有力途径。

 

排版的要素

阅读方式、纸张方向、配色、版式布局、对齐方式、边框及边距、字体字号等

[ 直播时间 ] 2018/4/28、2018/4/29两次课

[ 本节讲师 ] PANPAN


 

32.jpg


1.1识图:如何辨认什么是好的排版? 


33.jpg


好的排版并非盲目炫技,针对不同类型的版面,好的排版可以让阅读者在很短时间内知道这张图在说明什么信息,作图逻辑,具体细节就根据阅读者的兴趣来深入寻找,这个过程阅读者不会感到吃力和费劲,即使信息量很大,也能轻松发现整个版面的结构,整个版面留出适度空间给人透气。每个点、每条线都有存在的意义,不会有单纯因为觉得好看而无法解释的元素在不该出现的位置。

  

糟糕的排版信息分散而凌乱。我们会发现不善于整合信息的版面,会是不同类型的小图堆栈,整张图没有重点,同样设计者在作图时常会出现:有一块空白不知道放什么的困难。整个版面会显得冗长和拥挤,读图者也会对平铺的信息降低兴趣。

 

1.2作图逻辑和信息整合 


34.jpg


开始画所有的图之前,明确作图的目的尤为重要。大到每一个版面,小到每一个图纸中的小素材,先问自己这张图是为了表达什么信息?从整体到局部,串联所有相关信息,如果串联不起来,多考虑它们存在的意义。全面的分析不是谨小慎微,而是在不同维度和层面上考虑多种可能性,选择合适的表达形式去连接信息。同一张版面的信息之间一定是相互联系的,就像电池的串联和并联,思维逻辑也是同样的体系。 


1.2.1 技术图纸 

1.2.2 数据整合


下载_看图王.web.jpg


1.3参考网站/书籍杂志和资源包

常用国外参考网站及app/常用参考国内外书籍杂志/常用中英文字体、字号、indesign模板及配色分享



35.jpg


2.1 A1/A0展板图纸排版教学 

信息量大,需要更强的组织能力,宏观到微观思考,逻辑线和细节推敲,一个都不能少


2.2 A3/A4/正方形/不规则形作品集文本排版教学


36.jpg


明确表达重点,把握多页连续张弛有度的阅读节奏

 

2.3商业文本排版方法 


37.jpg


单页信息尽量单一,一张图说清楚一件事。使读者轻松并且清楚理解设计意图。翻页时的连续性和动态呈现

  

通过排版课程提升的不仅是审美能力,更着重的是方案表达的逻辑性。通过认识、判断、借鉴、应用的方法,在图纸表达准确有力的同时,设计者思路亦更加清晰。


除了图纸的绘制技能以外,我们还会教你很多出图的小技巧

老司机教你种种小技巧,让你“笨鸟”先飞直达终点!



带你飞的“老司机”都有谁?



38.jpg


1515573032124292.jpg

说了这么半天,怎么参与学习计划?


下单报名后

堂哥把你拉入学习群组

每周四或周六晚7点30分准时参加直播


1515573088546693.jpg

按时交作业,通通有赏

酷炫新玩法,学得越积极,学费越低


每周四或周六上课

下周上课前完成指定作业即有赏


课程原价899元/人

按时完成12张图纸返450元奖学金

按时完成6张图纸及以上返250元奖学金

我们鼓励大家好好学习

学得越积极,学费越低


1515573157952139.jpg

报名本期,下一期可享半价


12张图作为 2017年下半年的福利课程+实验性课程,第一期建筑绘图有100+学员,第一期景观绘图有50+参与了我们的课程。经过了几张图纸的磨练,我们来看看他们都经历了什么样的蜕变?


39.gif


每一份作业都是一个脚印

每一滴汗水都见证着你的成长

每一个进步都有人陪伴


福利来了,第二期课程相对于第一期而言,所有课程案例进行了50%以上更新

报名过第一期的学员报名本期课程仅需半价!(可参与作业批改,但是完成作品不返奖学金)

报名本期的学员报名下一期课程依旧可以享受半价折扣!

 

1515573230753895.jpg

这不仅仅是一套课程,更是一套绘图手鉴


课程结束后我们将会把每一节课程必会的知识点整理出来,集结成为学习手册(PDF电子版)。在复习的过程当中,只要遇到记不清楚的操作,直接打开手册,精确到秒定位知识点并查看原视频,“手把手“”学习软件操作,将节约出的时间用来练(yue)习(hui)。


 使用软件 


VRay,SketchUp,Photoshop,Illustrator,Indesign

软件小白我们给你准备了基础扫盲课,照样可玩转


 直播时间 


2018年2月24日起连续12周时间每周一次

每周四或周六晚上7:30-9:30 (每节课2-3小时)

共计30小时以上超值课程

专属课程教学QQ群以及微信交流群,提供课件下载,课程相关问题讲师在群内答疑

 

 授课方式  


-网络直播+课程视频-高清回放

(自课程结束起1年内免费收看,不限回放次数)


 课程价格 


课程原价899元/人

按时完成12张图纸返450元奖学金

按时完成6张图纸及以上返250元奖学金


 你可能要问 


Q:我没有软件基础咋办?

A:本课程对软件要求非常基础,学堂已经整理了基础软件扫盲,报名后进QQ群即可学习。

Q:有优惠吗?

A:有。不过本课程的优惠方式很特别。只要你按时完成12张图纸返450元奖学金,按时完成6张图纸及以上返250元奖学金

。你来学习,我来发奖。^_^ 


 报名方式 


报名前

欢迎咨询,咨询时请备注景观12张图

下单时

请备注您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付款后

客服会把你拉入专属课程教学QQ群以及微信交流群

 报名入口  2/24《每周一绘|12张必绘景观图纸》


 联系我们 


QQ在线咨询


【咨询QQ】

QQ:3166629768( )


【咨询微信】


堂哥

微信ID:jzxy-kf


资讯堂哥.jpg


学堂小姐姐

微信ID:jzxxt1314

资讯糖果.jpg



客服在线时间

工作日9:00-22:00,周六周日10:00-20:00

   

加入福利微信群请联系堂哥/堂妹微信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1/38775.html/feed 0
每日福利 / 一本书教你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去理解设计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1/38737.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1/38737.html#comments Tue, 09 Jan 2018 04:01:43 +0000 「每天理点材」:每日9点,遇见你的专属资料库  


学院新版块——每日资料正式上线。

人物素材、植物素材、材质贴图、常用模型、精致美图、建筑书籍等等等

每天9点,与你准时分享,尽在「 」。



今天小编要跟大家分享的书是

交往与空间

不知道小伙伴们看过这本书了吗?

读过这本书的同学可以在下方留言分享一下心得哦

《交往与空间》

作者:[丹麦]扬·盖尔

豆瓣评分:8.7(2674人评价)

1505291995129145.jpg

作者简介:

扬·盖尔,1936年生,建筑师、丹麦皇家艺术学院的 城市设计系高级讲师。扬·盖尔先生曾在爱丁堡、维尔纽斯、奥斯陆、多伦多、卡尔加里、墨尔本、珀斯、伯克利、圣何塞、瓜达拉哈拉、北京、长沙、东京等地的大学讲学,并在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和远东地区进行设计咨询。他出版的著作包括《新城市空间》、《公共空间·公共生活——哥本哈根1996》等,并获伊德拉(Edra)场地研究奖。为表彰他对城镇规划的杰出贡献,国际建筑师联盟向扬·盖尔先生颁发了帕特里克·阿伯克罗姆比(sir Patrick Abercrombie)奖,爱丁堡的海里亚特一瓦特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关于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的书,主要讨论了一些世界性的问题。交往与空间是一本(丹麦)盖尔写的关于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的书。

本书着重从人及其活动对物质环境的要求这一角度来研究和评价城市和居住区中公共空间的质量,在从住宅到城市的所有空间层次上详尽地分析吸引了人们到公共空间中散步、小憩、驻足、游戏,从而促成人们的社会交往的方法,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尽管欧美各国的具体条件与中国有很大不同,但本书所讨论的问题是世界性的,我们一定会从扬·盖尔先生的研究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促进我国城市规划和设计水平的提高。本书中文第四版是根据2001年的最新英文版翻译出版。


推荐理由:书中的内容不是很深奥,但是却可以教会你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去理解设计,让读者对公共空间和人本需求有更深刻的认识。


读者书评:

从小爱科学:人本主义建筑规划,可惜在天朝目前这个阶段并不适用。一是客观条件所限,中国人口密度太大。二是一切皆以经济性为导向,所以才会出现容积率6以上的小区。三是物质层面刚刚富足,尚未导致精神层面更多的需求。西方国家走过的弯路,我们不重走一遍绝不罢休。

豆豆LOOK:“如果能通过对城市及住宅区进行明智的规划设计,为户外生活创造适宜的条件,就不必为了使建筑物更加“迷人”和丰富而去刻意追求那些耗资巨大而又生硬、牵强的戏剧性建筑效果。”——这就是对此书最好的诠释。

Alan:城市设计和互联网产品设计在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去满足用户的需求。只不过人们可以选择互联网产品,但很难选择城市,因此城市设计对于人们的现实影响和长期影响要大得多。这本书生动地告诉了我们,城市设计如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甚至是社会心理。

苏觋:):不是那种恍然大悟的感慨,而是那种“嗯,就是这样”的感觉。内容怎么说呢,算是很丰富吧,有机会要买一本常翻,毕竟图书馆不是自家 后院··


冰糖花木鱼:交往与空间,突然觉得香港的唐楼住那么多人,他们不愿意离开的原因是因为邻居很friend。空间的尺度小,交往的频率高,社会生活多,生活也很多姿多彩。所以蜗居一处即可满足所有的需求。

Amiao:人才是设计里最重要的因素。一本触动人心的书,作者的很多叙述方式都能让人有一种宁静恬淡的心境,也许是一个词,也许是一句话,都令人心折。最感动的是作者在解释社会性活动时说的一句,“这既是作为旁观者来领略素不相识的芸芸众生。”

Alchain花生:从这本书认识到了我对欧洲那些中世纪小城无限向往的一个原因,那亲切宜人的尺度感把人的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的需求充分激发了,美和艺术往往不尽存在于事物形态本身。物质空间或物质条件对行为的影响总是比一个人所能想象的大得多。

懒超人:也许你看到,但从未细想,所以你总是look,不会notice。每一个让你感到愉悦或烦恼的街角也许就是成功或失败规划的结果。先问why,才有how。很好的一本书,字字有用,行行真理。

维根:非常及时的解惑!我正在怀疑却又说不所以然的那些关于城市和街道和户外社会公共生活的事,一下子有了准确和专业化的解释,现在觉得心里很舒坦 ……

南墅:出发点很好,字里行间充满对人的关怀,但也难逃时代的局限性。对于街道和广场、欧洲传统步行城市的一再推崇在我看来也是对都市发展中的一些必然性的回避。近些年来都市景观不断变化,城市综合体又给城市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模式。还有就是,中国传统的交往空间,与欧洲有很大差异。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吧。

没脚鸟:感谢push哥的推荐,我问他外行人如果想对这个学科有些基本了解,哪本书比较浅显易懂,他推荐的书单里有这一本。篇幅很短,但已经基本让我对城市规划背后的考量因素有了一个纵观全局的认识。平时会忽视掉的公共场所布局细节,现在都知道了其中的用意和逻辑。

银酒监舞:在相距20-25米的时候,人们才能相互看清对方,交流才变得有意义;相距7米以内,才能听清对方的说话;相距1-3米的时候,才能看清对方的各种表情,能够正常交流。对于宅男来说,这个距离内除了室友就是墙壁,所以宅男最后的下场不是单身就是同性恋。。。。。。。

树征:“这本书时刻提醒我们,建筑学不仅要满足景观方面的特殊需要,也要考虑到人们个人或群体的平凡、甚至是琐碎的日常需要。只有与这两方面完美地结合,建筑学这门非常实用的艺术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潜力,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另外,我们还必须记住,正是这些日常状况构成了我们生活与城市的主要内容,因而值得重视。“

该石头不太冷:边读此书边发感慨。太有同感了。我们在居住的社区如果和邻居很陌生,我们在办公室如果和很多同事很陌生,你都能从这里找到解释。当然对于SNS网站的设计者,这本书更是必备的,因为本书讲的就是:为交往制造可能。

作者/内容简介均来自百度百科

读者书评来自豆瓣

下面就是网盘链接啦

大家记得保存在电子书的文件夹中哦~

学院每次福利都只分享整理一种类型的素材


 获取方式


点击此处下载    提取码:pem7

备用链接          提取码:9nan


 你觉得喜欢这本书吗?

对每日福利的排版、内容有什么建议吗?欢迎留言告诉我们,让我们一起成长!

有什么想分享的素材,也欢迎联系我们,联系微信:jzxy-gtn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1/38737.html/feed 0
梁思成逝世46周年祭:能挽救千年的建筑,却没能救下老北京城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1/38769.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1/38769.html#comments Wed, 10 Jan 2018 14:55:31 +0000 360se_picture (2).webp (16).jpg 

本文转自公众号 | 世界华人周刊(微信号: wcweekly)

作者:荠麦青青

前日,1月9号是梁思成先生逝世46周年祭。

华哥说:46年前的1月9日,梁思成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人世。“50年后,历史将证明你是错误的,我是对的。”这是50年代初,他对北京市长彭真痛心疾首的预言。50年早已过去,他竟一语成谶。


洞烛幽微,发掘名人世界的人性之光

全文4377字,读完大约7分钟


上个世纪80年代,台湾作家龙应台访问北京后怅然写道:

“新建筑给我的整体印象是毫无个性、特色和美感,把古城温馨、传统的氛围破坏了,使老北京荡然无存。这些古迹属于整个中华民族,也属于我。我有一种被剥夺的感觉。好像趁我不在的时候,有人把它毁掉了。”

曾经的碧瓦朱檐,曾经的牌楼林立,曾经的古朴雍容,曾经的意匠神工,都已成为这个城市日渐模糊与远去的记忆。

360se_picture (2).webp (17).jpg 

老北京广安门大街

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摧毁里,曾以孱弱之躯拼力保护,以使其免遭一劫的梁思成,也已经离开我们整整46年了。

01

世人知晓梁思成,大多都是源于他和林徽因的爱情与婚姻。

但梁思成与林徽因一代建筑大师的身份以及贡献,却被湮没在风月无边的传闻中。

1924年,梁思成和林徽因一起赴美国费城宾州大学建筑系学习,梁思成先后获得了学士及硕士学位,其后进入哈佛大学深造。

360se_picture (2).webp (18).jpg 

年轻时的梁思成

此间,梁思成曾到欧洲漫游,当他发现国外许多建筑都受到妥善的保护,并有学者专门研究时,内心不由心潮起伏,意气难平。

反观当时的中国——一个有着几千年古文明的泱泱大国,留下了璨若星河的古建筑遗产,但在江山代际的更迭中,在无数的战乱和劫难下,早已是满目疮痍。

珍贵的龙门石窟、敦煌壁画,被盗卖被抢劫,无数文物流落异邦,大批古建筑危立在风雨飘摇之中。

360se_picture (2).webp (19).jpg 

龙门石窟佛祖也会摆pose,事实上,是佛祖做天上地下唯我独尊手印,大拇指被盗

更讽刺的是,当时国内学者根本无力从事研究,中国人想了解祖先的文化遗产,甚至要求援于国外的书刊及资料。

梁思成深感这是民族的耻辱,奋然下定决心:“中国人一定要研究自己的建筑,中国人一定要写出自己的建筑史。”从他立下誓言那刻起,便将毕生的精力倾注到这项事业上。

1928年,梁思成回国,在沈阳东北大学任教,并勇挑重担,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

360se_picture (2).webp (20).jpg 

梁思成与林徽因

02

无论哪一种文化体系,必然有其集大成者的精髓所在,建筑学也概莫能外。

梁思成清楚地知道这一点:“近代学者治学之道,首重证据,以实物为理论之后盾,俗谚所谓‘百闻不如一见’,适合科学方法。”

因此,他对中国古建筑的所有研究,绝不是埋首于故纸堆中,全都进行实地调查测绘,以达治学之道。

1931年,梁思成夫妇辞去了东北大学的职务,应聘到北京一个专门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私立学术机构“营造学社”,梁思成任研究部主任,林徽因做校理。

360se_picture (2).webp (21).jpg 

营造学社旧址

1932到1940年的8年时间里,梁思成和林徽因的足迹踏遍全中国200多个县,调查古建筑2700余处。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两个手无寸铁的知识分子长年累月在野外寻访古建筑,绝不是一件诗意浪漫的事。

且不说攀爬险仄道路的颠踬难行,还有四处流窜的土匪、为害一方的军阀,随时随地都可能对他们的生命造成巨大威胁,命丧荒野。

360se_picture (2).webp (22).jpg 

1936年5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在考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途中

梁思成腿有残疾,早已弯曲的脊椎也要常年穿一个铁马甲来支撑,每逢盛夏,便溽暑难耐,汗流脊背。

此外,恶劣的环境对他们也是一大考验。梁思成考察龙门石窟时,就曾写道:“我们回到旅店铺上自备的床单,但不一会儿就落上一层沙土,掸去不久又落一层,如是者三四次,最后才发现原来是成千上万的跳蚤。”

360se_picture (2).webp (23).jpg 

梁思成和林徽因考察龙门石窟

常年的跋山涉水,栉风沐雨,岂是寥寥几句就能描摹殆尽?

后人只能通过一张张发黄的照片以窥一斑:荒寂的郊野、偏僻的村落;深山古刹,纵横阡陌,都曾留下过他们风尘仆仆的身影。

03

1932年,一位日本考古学家发表了一份学术报告,称在大同以南大约50英里的应县小城里有一座建于11世纪的木塔,当地人称作“应州塔”。

梁思成知道后欣喜若狂。因为,那时中国还没有系统的建筑史学,中国古代建筑也没有系统的名录,甚至中国建筑发展演变的整个过程都还是一个悬而未解的谜。

360se_picture (2).webp (24).jpg 

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内西北佛宫寺内的应州塔

自从知道了有这座塔,他便开始寝食难安。对于塔的关心,成为他“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牵挂。

明代唐寅曾以思妇的口吻写道:“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那种辗转反侧,寤寐思服的“闺情”用在他对应州塔的惦念上毫不为过。

早晨洗脸时,他会说“上应县去不应该是太难吧”;吃饭的时候,他会说“山西都修有顶好的汽车路了”;走路的时候,他会忽然间笑着说,“如果我能够去测绘那应州塔,我想,我一定……”

1933年9月17日,梁思成一行辗转数日,终于来到了山西应县。

在应县木塔下,他双手颤抖地抚摩着塔的每一根木柱,每一寸肌理,双目灼灼,虔诚至极,就像一个忠实的信徒拜见高僧。

360se_picture (2).webp (25).jpg 

梁思成一行人考察应县木塔时的老照片

林徽因在《闲谈》一文中写道:“让我们来夸他一句‘有志者事竟成’吧,这位思成先生居然在应县木塔前边——何止竟是上边,下边,里边,外边–绕着测绘他素仰的木塔了。”

他拊掌而叹:“好到令人叫绝,半天喘不出一口气来!”

应州塔,因梁思成、林徽因而确立了它在中国建筑史中的重要地位。

04

有人说,如果在中国只看一座古建,那必须是佛光寺。而让它“重见天日”的就是梁思成和林徽因。

360se_picture (2).webp (26).jpg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庙

曾有日本学者断言:“在中国大地上已经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想去看唐代的木构建筑只能去日本的京都、奈良。”

尽管钦佩日本人的治学精神,但从民族情感上来说,梁思成却难以接受他们的臆断。

于是,梁思成夫妇二人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寻找中国唐代建筑的发现之旅。

一次在考察的途中,梁思成偶得一本画册,如获至宝,其中有一座叫“大佛光之寺”的寺院引起了他的注意。

360se_picture (2).webp (27).jpg 

梁思成按图索骥,第3次来到了山西。

1937年6月的一天,日已西坠,五台县向北的“官道”上,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带着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骑着毛驴,驮着背囊,迤逦而行。他们翻山越岭,数度周转,前往五台山。

不为寻幽览胜,不为礼佛参禅,他们专为佛光寺而来。

当时,这座隐藏在群山逶迤中的佛寺已破败不堪,寺院杂草丛生、香客零落。寂寞多年的寺院山门,为这几位神秘的远方客人訇然中开。

360se_picture (2).webp (28).jpg 

《史迹》图版24:大佛光寺全景(大正十一年九月小野玄妙氏照相)

梁思成进入“佛光真容禅寺”,看到肃穆庄严的大殿,凭借丰富的学识和经验,一眼就断定这是一座比他们以前所见更古老的建筑。

梁思成后来写道:“那高大的殿门顿时就给我们打开了。里面宽有七跨,在昏暗中显得更加辉煌无比……”

经过他们的反复勘察考据,发现殿内梁架上的题记和殿前石幢上的文字都表明这座大殿建于公元9世纪。

360se_picture (2).webp (29).jpg 

梁思成夫妇考察、测量佛光寺

至此,中国不存在唐代木构建筑的说法被推翻。这座被遗忘了千年的罕世瑰宝震惊了世界,也由此成为建筑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

当梁思成林徽因发现“中国第一国宝”佛光寺时,激动地在廊下泪流满面,把带来的所有罐头都打开了庆祝。

“很多年后,母亲还常向我们谈起当时他们的兴奋心情,讲他们怎样攀上大殿的天花板,在无数蝙蝠扇起的千年尘埃和无孔不入的臭虫堆中摸索着测量,母亲又怎样凭她的一双远视眼,突然发现了大梁下面一行隐隐约约的字迹,就是这些字,成了建筑年代的确凿证据……”

05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梁思成收到日方主办的“东亚共荣协会”的请柬,邀他出席会议。他不肯与侵略者沆瀣一气,立即带领全家长途跋涉来到昆明。

一年后,他们又搬到四川南溪县的李庄乡下,这时,“营造学社”的经费来源断绝,有时连工资也发不出。

360se_picture (2).webp (31).jpg 

营造学社在四川李庄的工作室,后为梁思成

林徽因患了严重肺病,长年卧床不起,他自己也得了脊椎软组织硬化症,步履蹒跚,行动不便,全家陷入了贫病交加的境地。

360se_picture (2).webp (32).jpg 

李庄时期病中的林徽因和两个孩子(粱再冰和梁从诫)

当时美国有好几个学校和机构邀请梁思成全家去美国工作和治病,但他表示:“国难当头,绝不离开祖国”。

在李庄时,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挚友、美国的费正清曾专程前往探望,费先生见到思成夫妇后百感交集。

他后来在《费正清对华回忆录》中写道:“二战”中,我们在中国的西部再度重逢,他们却都已成了半残的病人,但仍在不顾一切地、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致力于学术。

无论是在世道蹇难中,还是百病缠身时,都无损于他们对自己的开创性研究工作的热情。就是在抗战时期,梁思成仍抱病用英文写成了《图像中国建筑史》(点此跳转)

360se_picture (2).webp (33).jpg 

《中国建筑史》手稿

06

1946年10月,美国耶鲁大学聘请梁思成去讲学。

他带着《中国建筑史》和《中国雕塑史》的书稿、图片,将自己踏遍祖国大江南北,穷极十几年光阴结晶而成的研究成果,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珍宝展示在国际学术界面前。

360se_picture (2).webp (34).jpg 

1947年,梁思成(前排右二)在美国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中国顾问时的工作照

他以丰富翔实的数据、鞭辟入里的分析博得了国外学术界的高度赞扬。

360se_picture (2).webp (35).jpg 

梁思成和国际建筑大师们在一起

当时很多朋友劝他留在美国,但梁思成夫妇还是回去了。

作为建筑学的专家,他们面对那么多城池毁于炮火,无法做到置之不理、一走了之。

1948年在平津战役前,梁思成绘制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使北平古迹免遭炮击,妥善地保护了北京的文物和古城墙。

360se_picture (2).webp (36).jpg 

解放后,他担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一职,负责中南海改建,并组织和参与了中华人民国和国国徽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他被尊为建筑学界的泰斗。

360se_picture (2).webp (37).jpg 

梁思成卧病在床与林徽因商量设计国徽

投身于新中国建设的洪流中,他充满了豪情壮志:“差不多每天都在兴奋激动的心情中度过高兴愉快的一天。”

360se_picture (2).webp (38).jpg 

1952年9月14日,北京,建筑学家、作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清华园家中会见英国建筑师斯金纳。

但他的宏伟蓝图还未充分铺展开,一场方兴未艾的运动便开始了。

1953年5月,北京市酝酿拆除牌楼,对古建筑的大规模拆除亦呈“星火燎原”之势。

梁思成因提倡以传统形式保护北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为了挽救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不因政治因素毁于一旦,梁思成与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360se_picture (2).webp (39).jpg 

梁思成构想中的北京城墙立体公园

他为此痛心疾首,发出锥心泣血的呼吁:

“古建筑绝对是宝,而且越往后越能体现出它的宝贵!”

“拆掉一座城楼,像挖去我一块肉;剥去了外城的城砖,像剥去我一层皮!”

但他的大声疾呼被置若罔闻。

拆墙就在他和林徽因的眼皮底下开始了。巨型的推土机和铲车,轰隆隆驶过,曾固若金汤的城墙,曾巍峨而立的牌楼,在重性机械的冲撞下,碾压下,顷刻间成为断瓦残垣,古老的城池,祖先的遗迹,就这样灰飞烟灭。

360se_picture (2).webp (40).jpg 

正在拆除中的东四牌楼

还有什么能比捣碎这些伟大的名胜古迹能让身为建筑学家的他们更心痛的呢!林徽因未曾痊愈的肺病,由于义愤填膺而雪上加霜,终告不治,于1955年饮恨长逝。

林徽因去世的当夜,表示有话要对梁思成说,却被护士以夜深为由拒绝。

她先他而去,已赴黄泉的她不知道还有更大的劫难在等着梁思成。

雷霆万钧,横扫所谓“牛鬼蛇神”的十年浩劫期间,他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遭到批斗、游街,最后被赶出清华,下放到江西农场。

360se_picture (2).webp (41).jpg 

1956年,周恩来在中南海和梁思成(右二)等讨论科学规划

梁思成本来身体就不好,二十多岁时因在“国耻日”去参加示威游行,被汽车撞飞,这场飞来横祸最终导致梁思成左腿骨折、脊椎受伤,落下了跛足的残疾。并且因为脊椎病,他不得不长期装设背部支架。

病体支离,虚弱到不能站立和走动的梁思成,每到批斗会时,都要坐在一辆全清华最破的手推车上去接受批斗。

他形销骨立,如风中的残烛,在那些莫须有的罪名前,他无力亦无法为自己去申辩;在声色俱厉的批斗声中,他悲怆而又平静地接受着那个时代加之身上的狂风暴雨。

每次被批斗完,梁思成都面如土灰,气息奄奄,长时间缓不过气来。

他曾经绝望地对家人说:“抗战八年,我跋山涉水,先长沙,后昆明,再李庄。面对饥饿与疾病,我过关斩将,终于迎来了胜利之日。现在看来,我是过不了‘文革’这一关了。”

360se_picture (2).webp (42).jpg 

一语成谶!1972年1月9日,一代建筑学宗师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早在八十多年前,郁达夫就曾说过,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当曾经的中流砥柱成为一个民族的丰碑,当曾经的黄钟大吕成为一个时代的绝响,愿不能忘却的纪念成为镌刻的铭文:

赤子不凋,大师永存。

640.webp (95).jpg

世界华人周刊(wcweekly)版权所有  华哥编辑


1172x530 拷贝 2.jpg

 扩展阅读   《〈图像中国建筑史〉手绘图》


你最早听过梁思成这个名字是什么时候?你对梁先生有什么看法?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1/38769.html/feed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