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厅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0 Sep 2024 01:15:2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北京艺术中心 / SHL+Perkins&Will+北京建院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9/53802.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9/53802.html#comments Fri, 06 Sep 2024 06:58:37 +0000

城市副中心的“文化粮仓”

北京艺术中心矗立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畔,这座世界级的演艺中心由歌剧院、音乐厅和戏剧场组成,此外还包括小剧场和绿心露天剧场。每年,这里将举办近千场丰富多元的演出和活动。

北京艺术中心坐落于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北京的东大门通州区。该项目地处通州区的城市绿心文化组团,周边汇集了博物馆、图书馆以及公园绿地等一系列公共文化项目。北京艺术中心包含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小剧场,以及能够容纳各类表演和活动的绿心露天剧场。每年,这里将会举办近千场丰富多样的演出,内容从中国传统戏剧到歌剧,从管弦乐到舞台剧、舞蹈等,不一而足。

“我们总是把这个项目看作是‘文化的容器’。主创建筑师 Chris Hardie 说到:“这里曾经是为京城储备粮食的通州粮仓,现在我们要打造的是承载本土和全球文化的‘文化粮仓’,使其成为推动北京艺术文化发展的重要枢纽。” 

设计旨在用一种含蓄且具象征意义的诗意笔触,描绘出一个与环境和市民共生的文化艺术社区,连接场地的悠悠往昔与熠熠未来。位于绿心文化组团核心位置的表演艺术中心,被设想为京杭大运河畔的三盏由艺术点亮的灯笼。以歌剧、戏剧与音乐等三个文化容器雕塑般的体量,融合通州当地的漕运历史与文化底蕴,重新诠释了古代运河沿岸的通州古粮仓。建筑形态与古老粮仓的屋顶造型彼此呼应,也隐喻了徐徐拉开的剧院帷幕与运河上传统船只的风帆。一个共享的平台层串联起三座剧场体量,经由通往四面八方、平缓延伸的台阶,平台将剧院大堂的公共空间向外延伸,使剧院内部空间与周边景观以及大运河更为亲密地交织在一起。

“每座容器内的设计都各具特色且与其功能紧密结合,例如歌剧院的体型是结合声学要求优化的结果。”项目总监陈超补充到:“但三座容器又浑然一体,仿若水边的三盏灯笼欢迎大家前来。”

古今转换
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 5 世纪,延绵约 2000 公里,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几千年来,这条联通南北的水道犹如生命的脉搏,对于中国的文化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两岸仓房林立,商船往来穿梭。当货物自南方运抵北京,便会在通州的仓房中进行分拣与存储,再按需运送到北京城中。如今,全新的 “文化粮仓” 将反转古时从运河通向北京城的物流路线,反向吸引人们从城市来到运河岸边的文化新圣地。

项目的可持续设计策略关注人及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按中国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设计。外立面的穿孔三角铝板可兼做外遮阳设施,外墙热工性能较当地节能标准提升 20%。在高性能围护系统等被动策略之外,以地源热泵为主的区域能源系统做到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为 60%。在空调机组设置的空气净化系统,在公共区域设置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监测手段,确保了室内空气质量优良。建筑全部采用一级节水型用水器具。整个绿心公园进行了专项海绵城市规划,剧院的周边绿地和透水铺装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孔的“海绵“式景观,对雨水起到消纳、调蓄作用。绿地浇灌、道路及车库冲洗、卫生间冲厕 100% 来自市政中水,进一步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

绿心文化组团下方设有地铁站,加上地面四通八达的坡道和阶梯,公众可以轻松抵达剧院各观演空间。剧院、图书馆和博物馆在地下通过共享配套设施联系,设有停车场、商业、餐饮区,并点缀有下沉花园。连接三座剧场的平台层始终向公众开放,为人们提供一个漫步赏景之所,饱览通州与大运河的壮丽风光。“亲眼看到北京艺术中心周围人来人往,无数的分享和交流在这条历史悠久的运河边发生,我感到非常欣慰。”Perkins&Will 亚洲总监 James Lu 说:“这个项目展现了北京这座城市对艺术和文化的愿景及承诺。”


 项目信息 

建筑师: Perkins&Will, Schmidt Hammer Lassen

面积: 861112 ft²

项目年份: 2024

摄影师朱雨蒙

设计团队: Schmidt Hammer Lassen and Perkins&Will

地点: 通州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9/53802.html/feed 0
北岸礼堂 / 直向建筑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1/5296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1/52966.html#comments Mon, 06 Nov 2023 14:53:02 +0000

北岸礼堂是直向建筑继海边图书馆、礼堂和餐厅之后,在阿那亚秦皇岛社区的第四次建筑空间实践。与之前三次直面大海的场地不同,此次我们面对的是社区的友谊湾公共广场。礼堂位于广场中心偏北,临近食堂市集,西侧是公寓,南侧是酒店和商店。

我们想象,这座礼堂像是—个降落在广场上的精密“音乐盒子”。通过对声音、光和风的调度,我们尝试建立一种新的音乐厅空间类型。在剖面上,主要功能被上下分层设置,上层是天光音乐厅,下层是冥想圆厅。音乐厅的中心舞台下沉,从冥想圆厅仰望,像是一个悬浮的圆盘。环绕舞台的两排坐席可容纳48位观众,当演奏进行时,声音将会充满音乐厅,穿过坐席边缘的9个铜质传音孔,弥散到下方的冥想圆厅。音乐厅顶部设有一个可升降的圆形气枕屋盖,当天气适宜,屋盖升起,音乐厅将成为一个户外剧场。

位于首层的冥想圆厅高9米,弧墙与地面在墙角处留有一圈50厘米宽的开启扇,空气可上下流通,漫射的自然光同时从墙角和悬浮圆盘四周的缝隙渗入。由混凝土浇筑而成的座位环绕圆厅布置,形如躺椅,人们可自然后仰,感受音乐、自然光和风在空间穿透和弥漫。我们在这个坚实体量的东立面上设置了一个大窗洞,为观众提供了在散场过程中远眺海平面的机会。

礼堂位于社区中心,建筑平面轮廓的三个端面分别回应人流进入广场和大海的方向,而三段内凹曲线则对广场上的三组相邻建筑进行适度退让,共同围合出不同氛围、尺度的公共空间。建筑底层架空,形成了城市空间在地面层的穿透和连通,在建立广场开放性的同时,为人们提供了一处遮荫避雨的休憩场所。建筑北侧面向市集方向,设有一条平行于曲面墙的长坡道,连接广场地面层和架高的入口门厅,引导人们进入礼堂开启一场声音与空间的探索。


项目图纸

△模型图

△模型图

△基地示意图

△广场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屋顶平面图

△剖面图

△细部大样图

△手绘图

△手绘图

△手绘图

△手绘图

△手绘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直向建筑

面积: 455 m²

项目年份: 2023

摄影师: 苏圣亮, 存在建筑-建筑摄影, 陈颢, 在野照物所

主持建筑师: 董功

项目建筑师: 赵亮亮、刘世达

设计管理: 张菡、李锦腾

驻场建筑师: 曾子豪、谭业千

项目成员: 曾子豪、李莫非、张力文

结构设计: 马智刚、张岁平、张磊

机电设计: 祁旭东、张福军、王雅峰、刘晓杰、于维鹏

合作设计院项目建筑师: 林传玉

合作设计院建筑师: 姜岳

业主方: 秦皇岛阿那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合作设计院: 大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设计院

灯光设计: 栋梁国际照明设计(北京)中心有限公司

声学顾问: 黄展春剧场建筑设计顾问(北京)有限公司

标识设计: 北京偲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施工方: 江苏江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地点: 秦皇岛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1/52966.html/feed 0
塞尔维亚爱乐音乐厅 / AL_A 联合体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3/52179.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3/52179.html#comments Tue, 21 Mar 2023 14:17:53 +0000

在塞尔维亚新贝尔格莱德爱乐音乐厅的国际设计竞赛中,伦敦事务所AL_A 最终拔得头筹。这一项目将成为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Belgrade)的新地标,并且也是当地近十年来最大的文化投资。音乐厅位于新贝尔格莱德历史悠久的塞尔维亚城堡附近,并将囊括多个表演、排练、和创意空间,其中还包含了一个拥有1600个座位的交响音乐大厅。AL_A建筑设计团队、VDLA景观设计师、AFA工程顾问团队、以及当地建筑事务所Zabriskie合作,与协调声学及剧场设计的Arup一起,共同打造了新贝尔格莱德爱乐音乐厅。

在2021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与塞尔维亚政府、该国总理办公室、贝尔格莱德市和贝尔格莱德爱乐乐团合作,共同发起了这一新音乐厅的国际设计竞赛。竞赛共有来自15个国家的37个事务所参加,并经过多个阶段后,由建筑师、音乐厅专家、组织团体代表、Arup文化规划顾问共同组成的评审团最终选出AL_A为竞赛的获胜者。

贝尔格莱德爱乐音乐厅将成为塞尔维亚、乃至巴尔干地区(Balkan)最大的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对于塞尔维亚的文化和教育领域来说,这一项目为重要投资,同时也将帮助恢复贝尔格莱德的旅游吸引力。贝尔格莱德爱乐音乐厅位于塞尔维亚城堡附近的大片绿地中,其场地俯瞰多瑙河。项目意在利用这个绝佳的地理位置,使建筑面朝四周的景观开放。建筑干净的白色十字形体量为项目创造了多个潜在的户外空间,这些空间可以在未来被用作户外音乐厅、展览、或表演场所。

贝尔格莱德爱乐音乐厅位于可以最好传递塞尔维亚未来愿景的绝佳场地。建筑位于多瑙河畔的乌什切公园 (Ušće Park)的壮丽环境中,并叙述了一个强而有力的故事,即新建筑将通过改造和重建我们的城市以让它们成为更绿色、更美丽的空间。音乐厅将成为自然、建筑、音乐三者和谐共处的范式,也将跃升为塞尔维亚这一东、西部欧洲融合文化国家的代表。它将是来自各地、各文化、各年龄、各职业等的人们欣赏各流派音乐的相聚之所。——Amanda Levete,,AL_A负责人

AL_A是一家位于伦敦的国际建筑事务所。最近,他们与加拿大能源公司 General Fusion 合作,公布了世界上第一个磁化聚变电站的设计,该电站将在英国卡勒姆(Culham)建造。此外,该事务所将位于伦敦文化“动脉”展览路的旧锅炉房区改造为新V&A博物馆,并且还设计了位于葡萄牙的MAAT博物馆。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3/52179.html/feed 0
从广场走上屋面-布拉格伏尔塔瓦爱乐音乐厅 / BIG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5/51001.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5/51001.html#comments Mon, 23 May 2022 02:56:54 +0000 1_01-Bridge-1-scaled.jpg

布拉格市政府于近期宣布伏尔塔瓦爱乐音乐厅(Vltava Philharmonic Hall)国际设计竞赛最终由丹麦工作室 BIG 拔得头筹。这一全新的音乐厅旨在成为布拉格城市的焦点,并巩固这座城市作为欧洲文化之都的声誉。新爱乐音乐厅将以其简洁的体块在人们心中建立具有高识别度的形象,并将以其建筑之躯完美地融入伏尔塔瓦河河岸复杂的地形之中。游客们将被邀请至此,漫步于一系列由斜坡屋顶蜿蜒连接的广场之中,并从河岸走到屋顶,将布拉格历史悠久的市中心美景收入眼底。在本次竞赛中,西班牙建筑事务所 Barozzi Veiga 与当地工作室 Atelier M1 合作取得了第二名,Bevk Perović Arhitekti 和 Petr Hájek Architekti 分别获得了第三及第四名,Snøhetta 的设计提案则为第五名。

3_05-Square-scaled.jpg

据 BIG 建筑师及合伙人 Bjarke Ingels 所说,建筑的屋顶有着各自的棱角,它们或向上挑起或向下沉落,形成交错且相互连接的屋檐。而屋顶下方的柱廊则按照独特的律动排布,从而支撑着悬挑屋顶,并呼应了管弦乐队精妙合奏下的旋律。此外,屋顶下方表面将由波西米亚森林产的木材覆盖,温暖的木材将从室外渗透入室内空间,从而创造了更多用于聚会或艺术表演的非正式空间。

4_02-Roofscape-scaled.jpg

伏尔塔瓦爱乐音乐厅最终中标方案将共打造三个音乐厅:伏尔塔瓦厅、主音乐厅场馆以及有着更多功能的布拉格及霍勒索维采厅。布拉格厅中的座位将像松果瓣一样由中心向外放射排列,从而为厅内的每一位观众优化看向舞台的视野。此外,温暖的木材内饰则将让人们体验到亲密感,同时也让每个空间都可以拥有更加平衡的声学特质。

6_06-Aerial-scaled.jpg

伏尔塔瓦爱乐音乐厅将成为布拉格交响乐团(the Prague Symphony Orchestra FOK)及捷克爱乐乐团(the Czech Philharmonic)两个乐团的新驻扎地。爱乐音乐厅内的表演场地空间旨在适应各种活动,并将举办从大胆的当代风格音乐秀到戏剧表演及数字展览等多样演出。在后续的深化设计中,伏尔塔瓦爱乐音乐厅将最大化其室外空间的利用,并将向更广大的群体普及管弦乐队附属的教育项目。

10_03-Foyer-scaled.jpg

就个人而言,这一项目或许是我作为建筑师和丹麦人最重要的项目之一。丹麦建筑师 Jørn Utzon 是丹麦的民族英雄,他不仅在祖国完成了优秀的作品,也在地球另一端打造了举世瞩目的悉尼歌剧院。他向世界展示了现代建筑应当如何体现其姿态,并重振设计的传统,从而在国际风格中的‘现代盒子’设计浪潮下,仍旧可以在建筑设计中捕捉属于这片大陆的身份特征和属于世界的想象力。对于布拉格,我们试图想象一栋从与其同名的河流中汲取灵感的建筑,并将整座城市肌理中的三维复杂性凝聚在设计之中。——Bjarke Ingels,BIG创始人兼合伙人

伏尔塔瓦河爱乐音乐厅的国际建筑设计竞赛由布拉格市及布拉格规划与发展研究所(IPR布拉格)联名举办、宣布结果。本次竞赛共计有来自25个国家的115支队伍参赛,并有 5 家知名建筑工作室提前受邀参加本次竞赛。最终,评委会选出了 19 名入围者,并颁发了 5 个奖项。

伏尔塔瓦河爱乐音乐厅的最终设计提案展示了场地的潜力,并将成为新鼓-扎托里区(the new Bubny- Zátory district)的核心。由 Barozzi Veiga 事务所和 Atelier M1 事务所联合设计的第二名设计方案则提议打造一个更为紧凑且更具雕塑感的体块。由Bevk Perović Arhitekti设计的三等奖提案则通过层叠的玻璃幕墙模糊了建筑的外轮廓。而受邀参与竞赛的 CHYBIK + KRISTOF (CHK) 事务所和 Mecanoo 建筑事务所则将建筑用丝带包裹了起来,从而分离了各个音乐厅体量,继而在核心构筑了一个露天的圆形剧场。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5/51001.html/feed 0
山谷音乐厅 / OPEN建筑事务所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12/50319.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12/50319.html#comments Fri, 10 Dec 2021 04:00:35 +0000 1_chapel-of-sound-photo-by-jonathan-leijonhufvud.jpg

OPEN建筑事务所作品山谷音乐厅近日完工。经过4年的设计与建造,这座倍受期待的半室外音乐厅将于2022年春季正式投入使用。位于距北京市区约两小时车程的河北承德金山岭,建筑如同一块来自远古的巨石,降落在可以远眺长城的山谷。该项目由OPEN创始合伙人李虎和黄文菁主持设计,两位建筑师表示:“这是一座由声音出发、由内而外雕刻而成的建筑。我们称它为Chapel of Sound,希望人们可以‘看到’声音的形状,或者‘听到’寂静的声响。”建筑师希望这座音乐厅可以成为一处庇护所,建立人与自然的深层连接。在这里,人们能感知到阳光、雨雪和四季的变化,或者听到平常忽略掉的鸟叫虫鸣。

建筑包含一个半室外音乐厅、几处面向山谷的观景平台、一个朝向草坡的室外舞台和音乐家工作室等少量室内空间,既能承载室内乐、音乐节、舞蹈等不同形式的专业演出,也可用于独处沉思或社区聚会。北方山区的冬季人迹罕至,因此音乐厅只在相对温暖的季节开放,以避免大规模的能源消耗,这也让半室外成为可能 。

音乐厅中朝向天空和山峦的开洞,不仅是建筑的——将光线和风景一道引入空间中,更是声学的——它们承载着了吸声的作用,其大小和形状经过严谨的声学计算,与折叠的混凝土表面形成的反声面一起,为演出呈现最佳的音响效果。在没有演出的时候,人们可以坐在音乐厅里,静静聆听鸟叫蝉鸣、微风拂过,或是追寻阳光游走跳跃的足迹,欣赏大自然的交响乐。

建筑室内外连通,让耐候的混凝土成为了最合适的材料选择。整座建筑由深灰色混凝土浇筑,混凝土骨料混合了当地富含矿物质的岩石。立面分层的灵感来源于周围山脉的沉积岩,层层堆叠的方式和平整的切割则表达了人工建造的理性,而非对石头形态的简单模仿。建筑的形态是对场地的直接回应:上大下小的倒锥形的结构,既顺应着山谷的形态,也以最小的足迹轻轻地落在山谷底部,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少。同时,它也是音乐厅内部阶梯状观众席的外在表达。

结构工程师Arup与OPEN密切合作,完成了极富挑战性的结构设计:立面的层层悬挑,最远处达12米,如悬崖峭壁般扑面而来;结构由两层混凝土壳体组成,两层壳体之间在重要受力部位相互联结。无论是定制的不锈钢大门,还是青铜的标识牌、扶手,甚至手工打磨的卫生间铜镜,都以其温润的光泽和触感,与粗粝的混凝土形成强烈对比。

刚劲的线条突出了混凝土的力量感,无数折面让建筑在阳光的雕刻下有了金属的光泽。在室内洞穴般原始的氛围中,也充满了精心设计的细节。雨水可以从屋顶的洞口落下来,并沿着设计好的路径迅速流走,不影响大部分观众席。经由“峡谷”——内外两层混凝土壳体之间蜿蜒的楼梯——上至屋顶平台,眼前将豁然开朗。层叠的远山形成一幅气势磅礴的山水画卷,建筑置身其中,如同一只朝向天空的耳朵,聆听遥远寂静的空谷之音。

在建筑师的统筹和协调下,这是一次建筑师与工程师、顾问、建造者相互尊重密切配合的实践。建筑即结构、建筑即声学、建筑即室内,这是一个完全整合的工程设计。

8_The_building_nestled_at_the_bottom_of_a_valley_photo_by_Jonathan_Leijonhufvud.jpg


项目图纸

△手绘图

△剖面图

△剖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设计:OPEN建筑事务所

面积:790 m²

项目年份:2021

摄影师:雷坛坛, 朱润资, 倪楠, 直角建筑摄影

厂家:FLOS, Hafele, IKE STAR, Ikea, Lutron, Reckli, Reggiani, TARGTTI, VitrA

主持建筑师:李虎,黄文菁

设计团队:周亭婷,方冠颖,黄泽填,林碧虹,陈修远,蔡卓群,郭俊辰,唐子乔

委托方:阿那亚

照明设计:宁之境

剧场及声学顾问:黄展春剧场建筑设计顾问(北京)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广州土人景观顾问有限公司

标识设计:OPEN Architecture

结构机电设计:奥雅纳

地点:中国 承德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12/50319.html/feed 2
这届SU太优秀,一张纸建出一座音乐厅?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9/4552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9/45520.html#comments Thu, 12 Sep 2019 02:24:44 +0000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音乐厅的方案

东京音乐厅获奖方案
来看看长啥样

音乐厅项目坐落于东京的社区,设计的初始便从周边区域分析着手。基地周边毗邻明治路和狭窄的竹下路,是一个重要的城市中心地块。

除此之外,建筑师试图通过设计向日本传统空间的文化与历史致敬,将日本传统建筑的智慧运用到项目的结构形式和材料选择之中。

管音乐厅通常吸引的是对于音乐有着特殊喜好的人群,但来自伊朗的建筑设计公司Hajizadeh& Associates对此却另有想法——他们要将音乐厅献给城市的所有市民,而不仅是音乐爱好者。




资料来源:archdaily


看项目分析

还真像是一张纸被提起了4个角

接下来就看看怎样用“一张纸”建出它吧

还是先来看看吧友的作品



tanroy


1、把平剖面图片按同一大小叠到一块,找到四个角点与中间点的高度。

2、用【贝兹曲线】(SUAPP编号96)连接各个定点,画出轮廓线。

3、用【轮廓放样】(SUAPP编号202)封面,生成形体,再用【切片工具】(SUAPP编号279)生成切片得出台阶,然鹅,翻车了,想了很久发现是布线出了问题。


4、我们来观察下案例的模型图,中间有段明显的X形平段,布线时也应考虑。

5、考虑平段,原来一个面的一根【贝兹曲线】(SUAPP编号96)得分成两段来布,如下图所示(重点),同一颜色的线,段数得一致,否则切片工具生成出来台阶线不是直线。

6 重复步骤3,用轮廓放样封面,生成形体,再用切片工具生成切片得出台阶,这里切片间距和切片厚度得一致,这样方便后面处理成形体。


7、把切片的模型炸开,用【清理模型】中的合并共面(SUAPP编号20)简化形体,删除横线,得出干净的台阶形体。

8、再用贝兹曲线描出板边轮廓,用轮廓放样封面得出底板,这样带台阶的屋顶就生成了。


9、再用模型交错得出玻璃围护结构(注意玻璃面是斜的),细化分线,再用【线转方柱】(SUAPP编号271)得出杠件。

10、细化屋顶绿化,赋材料完成了。



e58312001

1、根据平面图描线。

2、用【超级推拉】工具(SUAPP编号94)拉成立体阶梯,用【贝兹曲线】(SUAPP编号96)工具画曲线做高度参考。

3、附上材质,拉出需要挖空的形体,用实体工具做布尔运算。


4、补上玻璃面。


shayu_007


1、根据剖面掌握各层层高,重点取得屋顶高度信息。


2、根据平面上剖切面的位置对平面剖面进行组合,【贝兹曲线】(SUAPP编号96对屋顶进行描线。两个剖面成垂直关系,SU中选装模型分别对齐红绿轴。


3、屋顶屋面线确定。


4、同理,找到屋顶地板线。


5、放样得到屋顶。


6、描出首层平面,推出室内主要分隔墙体。


7、平面拉出厚度,向上复制,同屋面进行模型交错得到楼板及室内大致分隔。外墙部分固定段数曲线,曲线放样,【线转圆柱】(SUAPP编号148)生成立面窗竖向构件。


风是外衣

1、CAD描边

2、梯步拉伸

3、描出屋顶下边缘

4、下边缘用【曲线放样】(SUAPP编号427)做出来

5、制作玻璃面和屋顶进行交错,玻璃面成组

6、玻璃面分别朝里移动一点

7、删除没用的部分

8、处理细节,完成



大家依然很厉害

这次可把小吧为难惨了

各种翻车

差点就交不了这次视频了


不过顽强的小吧还是硬着头皮完成了

毕竟答应了大家今天要公布啊

自己挖的坑自己来填

来看看小吧的翻车视频吧

视频录制—SketchUp吧弹指神通(真不想承认是我录的

音乐:K-391 – Fantastic (Remaster)



本文使用插件来自

SUAPP3.4中文云端插件库(专业版)

插件下载地址

www.suapp.me

更多视频教程欢迎锁定SketchUp吧

【讲吧】栏目

www.sketchupbar.com/video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9/45520.html/feed 2
斯蒂文•霍尔赢得捷克音乐厅竞赛,打造“盒中乐器”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7/4495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7/44954.html#comments Mon, 15 Jul 2019 09:02:05 +0000 1.jpg

斯蒂文•霍尔建筑师事务所(Steven Holl Architects)和Architecture Acts赢得了捷克共和国奥斯特拉瓦音乐厅设计的国际竞赛。该方案获得了七人评审团中的六人支持,拥有1300个座位,紧邻现有的文化之家,被设计为“一个完美的声学乐器”。

b1.jpg

这座新建筑是与Nagata声学公司合作设计的,将为该国领先的当代管弦乐团Janacek爱乐乐团提供演出空间。该设计通过将主厅靠近建筑后部的现有公园来屏蔽城市交通噪音,而长廊上的新入口可以上升至现有中心的顶部。新旧之间戏剧性的对比为这座城市创造了一个文化地标。

d1.jpg

建筑就像一个光滑的锌盒子里装着由混凝土和枫木制成的“仪器”,其平面为扩展的葡萄园式平面。该设计受到捷克作曲家Leos Janackek的影响,他的时间理论指导并赋予了内部几何学的秩序。隔音墙板有三种类型:“Znici”、“Scitaci”和“Scelovac”。

c1.jpg

该方案预计将于2023年开始实施。

e1_Model_1.jpg

e2_Model_2.jpg

▲ 模型

设计图纸:

10_2018-10-25a.jpg

11_2018-10-26-(Ostrava).jpg

▲ 概念草图

12_CLIMATE-CONCEPT.jpg

▲ 气候设计

13_STRUCTURE_DIAGRAM_-_PLAN.jpg

▲ 结构平面

14_STRUCTURE_DIAGRAM.jpg

▲ 结构分析

调整大小 OVA_SITEPLAN.jpg

▲ 总平面图

16_OVA-PLAN-2PP.jpg

▲ 地下二层平面图

17_OVA-PLAN-1PP.jpg

▲ 地下一层平面图

18_OVA-PLAN-1NP.jpg

▲ 一层平面图

19_OVA-PLAN-2NP.jpg

▲ 二层平面图

20_OVA-PLAN-3NP.jpg

▲ 三层平面图

21_OVA-PLAN-4NP.jpg

▲ 四层平面图

22_OVA-SECTION-AA_BB.jpg

▲ A-A 剖面和 B-B 剖面

23_OVA-SECTION-CC.jpg

▲ C-C剖面

24_SECTION_DD_COLOR.jpg

▲ D-D剖面

25_OVA-ELEVATION_EAST.jpg

▲ 东立面图

26_OVA-ELEVATION_SOUTH.jpg

▲ 南立面图

项目信息:

声学顾问:Nagata声学公司

结构工程师:西尔曼结构工程师

可持续性:TRANSSOLAR Energietechnik GmbH

剧场顾问:Theatre Consultants Collaborative 

交通:Fiala

消防:Petr Havlicek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7/44954.html/feed 0
李虎:“建筑是在表达希望”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4/4399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4/43994.html#comments Mon, 08 Apr 2019 01:52:45 +0000

李虎在UCCA沙丘美术馆 © 吴清山

序:近年来,我与许多中国的先锋独立建筑师会面,并参观了他们在中国各地的建成作品,这些经历让我对他们的贡献产生了一种理解,即具有地域敏感性、诗意性、并且很上镜,甚至是诱人的。然而,许多这样的项目可能会被混淆成是一个单一实践方向的事务所的设计作品。这些作品通常规模较小,而且建在远离城市中心的地方,因此可以让普通人从中获益良多。但是这些项目缺乏多样性和冒险精神。下面的对话节选自我近期对建筑师李虎的采访。这次采访打消了我的疑虑,并且让我对中国城市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李虎曾求学于北京的清华大学和休斯敦的莱斯大学,并与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共事了10年——最初是在纽约,而后负责其北京办公室以及在中国的几个重大项目。这段独特经历使他做好了充分准备,并和他的合伙人黄文菁创立了OPEN建筑事务所。自那时起,他们设计并建成了一系列十分出色的城市项目。基于这些项目,我们一起讨论了李虎的灵感来源,设计意图,以及为什么建筑可以给人希望。

北京当代MOMA © Iwan Baan

Vladimir Belogolovsky(下称VB)你和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有过非常紧密的合作。你能谈谈他对你的影响吗?

李虎我会刻意避免和Steven的作品有任何形式上的相似之处(笑)。但是他对我的影响有很多。首先,任何项目从一开始就需要有一个清晰而强有力的概念来推动,这样才不会轻易做出妥协。妥协总会有的——比如预算、时间等等。但如果你的想法很坚定,它就会一直坚持到最后。当然,我说的是真正的想法,不是只把东西做好看。每个项目都有十分重要的两端——最初的想法和最后的细节。Steven Holl总是说,“跳过中间的步骤”,比如装饰建筑立面。你从一个想法开始,通过关注肌理、材料和关键细节,最后以给项目带来人性化和某种意义上的精神品质的细节收尾。

深圳万科中心 © Steven Holl Architects

我从Steven身上学到的第二课,是成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重要性。要想在这个非常艰难的行业中生存下来,你必须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这意味着不要对你的价值观做出任何妥协。你可以拒绝一个项目,但不要妥协你的价值观。而后第三个影响——他像艺术家一样工作。

VB:你就是这样工作的吗?你认为自己是个艺术家吗?

李虎:不完全是。我们以不同的方式工作。我不是每个项目都以水彩画开始的。但对我来说,艺术家是一类做他真正相信的事情的人。建筑是一种表达方式,你在通过作品去表达一些东西。对我来说,这就是艺术。每个项目都必须与建筑师的想法和意图产生共鸣。

山谷音乐厅 © OPEN建筑事务所

VB:山谷音乐厅项目中,你的灵感来自于你从印度带来的一块石头。对我来说,这种见解相当别具一格,因为建筑师已不再公开承认他们有自发的,非理性的,或是偶然的灵感。这对你来说是一个典型的过程还是非典型的?

李虎:灵感是来自不同方向的。任何设计过程都是对想法的探索,而想法必须与形式配合。印度的那块石头是我从我们第一个项目的场地带回来的。2008年我们在印度设计的Metro Valley生态知识城,这个项目至今尚未实现。我总会在我们工作的场地收集一些东西——石块、贝壳、浮木。我只是捡起一些奇异的、特别的,没有特定用途的东西。我可以用它们做点什么,也可以不用。它们只是记忆碎片。所以那块石头是我们办公室架子上的许多物品之一。有时你瞥一眼某样东西,它可能就会激发出一个想法。

VB:这个例子证明了建筑设计是很自然的过程,可以向很多方向发展。

李虎:它证明了建筑设计既是有意的也是无意的,既是理性的也是非理性的。它从来没有简单到一加一等于二。所以有时候,设计过程可能会花费很长时间;而有时它又会进展得非常快。尽管如此,即便在想法来得很快的时候,我们也要再花几个月的时间来发展它。

山谷音乐厅形态演变 © OPEN建筑事务所

VB:所以,如果现在去看那块来自印度的石头和山谷音乐厅的最终形态,仍然可以认出它们的关联,对吗?

李虎:是的。(笑)。


UCCA沙丘美术馆 © 吴清山

VB:我们来多谈谈你的灵感吧。例如,你曾说你的沙丘美术馆,其灵感来自于孩子们在沙滩上挖沙。这个概念是如何发展的?

李虎那里有很多种可能性。但当你决定在沙丘里设计时,选择就变得有限了。就这个美术馆来说,有一天早上我醒来画了一幅草图,它与最终建成的建筑非常接近。这其中的一个灵感来自路易斯·康 (Louis Kahn)的一句话:建筑是由房间组成的社会。穹顶上有圆洞的万神殿是另一个灵感来源,还有自然石窟和洞穴,比如葡萄牙的贝纳吉尔海滩洞穴(Benagil Beach Sea Cave)。在我们所有的设计中,都能找到自然的灵感启发。而这些都是在我画那张草图之前研究过的。所以,这个项目中有很多灵感:在沙中挖洞,感受沙子的柔软和无形,以及探索最优的结构形式来抵御周围沙丘的压力,等等。

UCCA沙丘美术馆草图 © 李虎

VB:最初也没有什么特定的功能,对吧?

李虎:中国的很多项目刚开始都没有特定的运营方和明确的功能,不像在西方,所有的项目甲方都有庞大的管理团队,建筑师需要严格遵循由甲方制定的任务书,几乎没有改变它的空间。但是在中国,你设计时经常只有模糊的任务书、模糊的预算、模糊的运营方。因此,你从一个有趣的想法开始,并一直在发挥你的想象力。这种自由其实对设计非常重要。沙丘美术馆的设计很快就得到了甲方的认可,然后我们花了一年的时间,仅仅用来发展建筑形式。如果没有最后期限,我们可能还会继续做下去,因为还可以不断地改进。做建筑就是这样。

UCCA沙丘美术馆咖啡厅 © 李虎

VB你曾说现代城市应该给人提供一个“快乐的空间”。你还说,你的作品“试图给空间注入愉悦和诗意”。你能详细说明一下吗?

李虎我们一直在尝试创造有感情的空间。建筑不仅仅是楼房和物体——平庸的建筑或许有可能是这样,但是好的建筑是会令人感动的。我刚从巴西回来,在那里我参观了丽娜·柏·巴蒂(Lina Bo Bardi),奥斯卡·尼迈耶(Oscar Niemeyer),保罗·门德斯·达·洛查(Paulo Mendes da Rocha)的许多项目我觉得这些作品很美,富有诗意,开放包容,且具有精神性。这些建筑有着丰富的内涵;我确实和它们有很深的情感共鸣。我想设计具有包容精神的建筑,这也是今天建筑所丢失的品质。

歌华营地体验中心 © 苏圣亮

VB:你说过,“我们力图用建筑,以最简单有力的方式去表达我们的情感和反馈,去创造一种惊喜(spectacle),一种愉快、体验和感动。”这是你做建筑设计的终极目标吗?——创造“一种惊喜,一种愉快、体验和感动”?

李虎:最理想的情况下是这样的。一个建筑应该成为一种惊喜(spectacle)——不是因为它的奇特的形式,而是将它提升到艺术水平。如果你看沙丘艺术馆,在某种程度上,它消失了,并成为了艺术的谦逊背景。同时,它本身也是一种spectacle。因此,好的建筑应该是两者兼备的——既是一个框架或平台,可以有预见性地容纳将来要在那里发生的许多事情,也是一个有意义的、特别的、独树一帜的场所。建筑是如此复杂;以至于无法用一个词来概括它。

UCCA沙丘美术馆 © OPEN建筑事务所

VB:不过,当你尝试选用合适的词汇时,这也会促使你用最基本的方式来检验你的作品。你经常使用开放、联系和交流等词汇。你还会用其他什么词来描述你的作品和你想要实现的建筑?

李虎我会用希望这个词。建筑就是希望无论我们对自己周围的世界多么不满,当我们做设计时,仍会表达我们的希望。我们把它注入到我们做的每件事中。我们像艺术家一样工作,在建筑中表达我们所相信的一切。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 OPEN建筑事务所

VB:在评论中国的建筑现状,或者全世界整体的现状时,你这样说:“我们建房子建得太多、太快了。”关于这点你有什么看法?施工和设计过程的时间只会进一步压缩,建筑师应该如何适应这种现实?”

李虎:没错,我们的确建得太多太快了。建筑已经成为一种商品,一种政治宣传,一种经济动力,而不是一件通过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来服务大众的艺术品。特别是在中国,建筑业还没有准备好迎接这个挑战,建成的一些项目已经成为未来的遗憾。过去几十年积累的东西无法轻易重建,我们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之共存。

清华大学海洋中心 © Iwan Baan

VB:而且看起来很多中国的独立建筑师在做一些很好的项目时,完全放弃了他们可以在城市中发挥作用的想法。因此,许多建筑师回归到乡村去设计小型项目,这些项目实际上受到了国际媒体的鼓励和赞扬。而中国的城市建筑仍掌握在主流建筑师的手中。

李虎:我同意。这是个不幸的现实, 大多数情况下,在城市中心建造项目的机会都给了大型的商业设计公司和设计院,而不是中国年轻的独立建筑师们,他们常常没有机会来充分利用自己的才能,去参加更有价值、也更需要他们介入的城市项目。在城市里做项目当然更具挑战,但我坚信公共建筑的价值。所以尽管我们遇到过很多困难,仍努力在城市做设计。

VB:中国的建筑师告诉过我,要想做出好的作品,你需要遵循这两种模式中的一种。你要么开一家与建筑无关的成功企业,比如餐馆或酒店。或者你把项目分成两组进行优先排序,这样那些大型、平庸、但盈利的项目就可以用于资助那些小型的、实验性的、而且亏损的项目。你也会这样做吗?

李虎:这两种类型的建筑师都有很多,但我不会这么做。我不会是个很好的商人(笑)。我听说亨利·科布(Henry Cobb)有一次对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说,“你现在有前门和后门。但你要关上其中的一个,否则你一生都做不成什么有很大意义的事。”从那以后,盖里关上了后门。我从做建筑的第一天起就是这么做的。对我来说,一切都必须是理想主义的。建筑设计对我来说不是商业。你要么是个好的商人,要么是个好的建筑师。我想做的是我所了解的和最喜欢的事情。

清华大学海洋中心 © Iwan Baan

VLADIMIR BELOGOLOVSKY 是立足纽约的非盈利组织"策展人计划"的创始人,曾就读于纽约Cooper Union建筑系,出版过9部著作,包括《纽约:建筑指南》,《与名人时代的建筑师对话》,和《苏维埃现代主义:1955-1985》。曾策划过大量展览:Harry Seider(自2012年起),Emilio Ambasz (2017-18), Sergei Tchoban (自2016年起)作品世界巡展,哥伦比亚:变化(美国站,2013-15),第11届维纳斯建筑双年展俄罗斯展亭象棋赛(2008)。Belogolovsky也是德国建筑期刊《SPEECH》的美国驻地记者。2018年,他担任北京清华大学的访问学者。他曾在超过30个国家的大学和博物馆举办过讲座。

Belogolovsky 的著作,思想之城,将向建日筑闻的读者介绍近期他与最具创新力的国际建筑师之间的对话。自2002年起,他采访了超过300名建筑师。这些亲密对话将在策展人的近期展场上展出——包括以录音组成的特定装置,和发人深省的引述。


编辑:韩爽,莫因同;翻译:钱秦阳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4/43994.html/feed 0
造价 23 亿, 15 年建设, 这座城市新地标让人惊呼: 绝了!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1/43079.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1/43079.html#comments Wed, 09 Jan 2019 03:11:37 +0000


 卫武营艺术中心 

Kaohsiung Centre for the Arts

前不久,在中国台湾的高雄,有一栋意义非凡、造型前卫的建筑正式投入运营。

波浪状的屋顶看上去像一艘太空飞船、像起伏的海浪、像绵延的山,甚至远看还像一只悠游的「魟鱼」……它就是「卫武营艺术中心」

卫武营艺术中心的建筑体本身占地 30,000 平方米,面积相当于 71 个国际规格的篮球场那么大。

它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单一屋顶综合表演场馆」,里面设有半开放式广场、4 座厅院、排练和展览空间,甚至还拥有全亚洲最大的管风琴。


△音乐厅

整个项目耗资 23 亿人民币,在历经了反复推翻设计、重新构思的 15 年时间的建设之后,如今它终于正式开放,成为高雄的新地标建筑。

那么,花了这么多钱、这么多时间,

这个艺术中心到底盖成什么样了?


 01

特殊曲面的建筑外观

第一次看到这栋建筑,你就会被它奇特的外观所吸引,尤其是那波浪状的曲线屋顶 ▼

卫武营艺术中心由 Mecanoo 建筑事务所的创始人——法兰馨·侯班(Francine M. J. Houben)设计。


△法兰馨·侯班(Francine M. J. Houben)

建筑设计的灵感,来源于场地周围的「榕树」。她看到人们都在榕树下打太极、做瑜伽,进行各种活动,给她留下很深的印象。

榕树的外形非常特殊,根和树冠很美,整棵树不断增长形成一座屋顶。因此设计师将建筑的外形与榕树相结合 ▼

△设计概念图

她希望这栋建筑是地景起伏的一部分,因此将屋顶做成了「音波」的形状,既和榕树的树冠相似,又与音乐艺术的主题相结合。

△设计师讲解模型

包括底下的半开放式广场——榕树广场,也同样充满了曲线的形状 ▼


 02

极为困难的建造过程

这建筑的形状说着简单,但盖的时候困难重重。

整个项目采用的是钢结构的工法,而且为了呈现足够自然的曲线形状,设计采用了 3D 计算的方式,模拟出「自由曲线」的形状。

△结构拆解图

这样的设计,导致了几乎没有一根钢铁杆件是重复的,每一根杆件都要客制化加工。这无异增加了整个工程进行的难度。

好在高雄从前是一个钢铁重镇,在这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实力。

工程团队利用当时先进的模拟技术,找出了传统图面上无法预料的错误,再进行杆件的制作 ▼

在整个团队的努力下,终于成功搭建出了基本的建筑结构 ▼

这时候,有一个难题出现了,那就是建筑屋顶和榕树广场内的曲面钢表皮。

用当时的建筑手段,要想制作这种 3D 双曲面金属的表皮相当困难,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怎么办呢?

团队们在思考了无数种方式,突然灵感一现,决定与高雄的「造船业」合作。

对于造船业而言,处理自由曲面的金属表面是家常便饭的事情 ▼

于是,团队参观了造船制造货船的方式,并请造船的工程顾问分析了所有的曲面,结合建筑上计算的风力与地震力等等,最终制造出了所需要的钢板 ▼

利用这些钢版,团队也开始了榕树广场的钢表皮工程 ▼

屋顶也顺利开始动工,整个屋顶由 4560 片不规则形状的金属板片组成

而且据说为了达到最好的隔音、降噪效果,屋顶内部又有 10 层结构 ▼

最后,采用了先进的 BEMO 机器制作顶板,进行封板 ▼

屋顶最终成型 ▼

另外,在建筑的正面外部还有 2 个直角部分,并在这之上采用了玻璃帷幕 ▼

整个艺术中心的建筑建造,用了 2.1 万吨的钢材,相当于是 3 座法国埃菲尔铁塔,甚至还要更多。

无论是从钢结构、还是钢表皮来说,这样的施工难度,可以说是前所未见。

但也只有这样精益求精的建造与设计相配合,才能盖出这么美的建筑。


△建筑剖面图


 03

 最重要的「两厅两院」

终于来到一个艺术中心最关键的地方——表演场地。

在卫武营艺术中心,共有 4 座厅院,包括音乐厅、演奏厅、歌剧院和戏剧院。

而每一座厅院都有不同的「声学」需求与剧场技术,团队请到了声学家徐亚英和 Louis janssen 做指导。因此拥有了世界上一流的设计、氛围以及操作技能。

「音乐厅」共有 2000 席的座位,采用了阶梯式的葡萄园设计。

而且这个厅对声音的要求很高:2 秒的残响时间、中频 500 赫兹,因此体积要足够大 ▼

观众围绕着中央的舞台,以不同楼层的高度分布。

距离也很讲究,最远的座位离舞台的距离是 31 米——这是观众看到舞台上演员表情的极限距离,再远就模糊了。

这样的距离不仅视觉亲切、声音也亲切,音乐的直达声也很好 ▼

舞台中央的正上方,你可以看到一个帐篷形的天花板。这个天花板实际上是一个「反响板」,可以升降,用来让声音更为集中 ▼

舞台的墙面上还有「音效反射板」,一面是吸音纹路,另一面是反射纹路。

材质跟线条经过设计,能满足音乐家的特殊需要,调出最好听的音色,达到最好的音场效果 ▼

音乐厅内还有亚洲最大型、最先进的管风琴,9085 根管子通过可由电脑操纵的音栓控制,操作灵活、音域更宽 ▼

「演奏厅」是最小的厅,只有 470 席座位。这个厅主要是提供室内乐、独奏等小型表演 ▼

它的设计很特别,为了让每个观众都能看见钢琴家、演奏家,甚至是他们的双手,所以采用了不对称的设计 ▼

「戏剧院」则是有 1254 席座位,它的空间运用灵活,基于声学和设计,整个舞台提供多种形式的变化,特别适合传统戏曲的表演 ▼

前面 7 排的观众席椅子下有一个平台,在撤掉椅子以后,平台可以上升,与舞台结合,成为一个「突出式」的舞台,让演出空间延伸进观众席 ▼

整个室内的氛围被打造得具有神秘感而又有现代气质,座椅上的圆点呼应天花板上的光点,仿佛徜徉星空之下 ▼

「歌剧院」则是 4 个厅院中最大的,共有 2260 席座位,呈现出马蹄形 ▼

它的设计更偏向于传统,适合大型歌剧的表演。

并且据说舞台还可以根据表演的需求上下移动,也是比较灵活 ▼

有 2 个看台和一般座位,让大多数观众可以接近舞台。而且座椅采用了 4 种不同的红色,细节感相当好 ▼


 04

 榕树广场

再让我们走出厅院,回到外部空间。

「榕树广场」是一个半开放式的广场,处于中心各厅院之间,是这个艺术中心很重要的一部分。

充满美丽和谐的曲面、空间之间自然的连续性……就好像是真的在榕树底下乘凉,给人的感觉非常放松而且亲切 ▼


前面说到榕树广场的钢表皮工程,参考了造船方式,因此你可以在这里看到整个空间的细节都有着「船」的元素

比如船身上的洞 ▼

音乐厅、表演厅的标示也模拟船身。你甚至能看到高出海平面多少的数字 ▼

在这个广场内的各个角落,还有一些自由创意空间,这些空间会给不同的艺术团队来使用 ▼

而且广场是 24 小时开放,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这里休闲,或者在这上面举办一些特别的活动 ▼


 05 

户外表演场所

除了「两厅两院」,表演场所还有一个「户外剧场」

这个户外剧场是建筑的屋顶与地面相交的一个位置,同样是延续了曲面的设计,显得非常自然和谐 ▼

表演者可以在这个舞台上演出,而建筑前巨大的草坪,就是一个天然的观众席,可以容纳大约 2 万人

到了晚上,这里的灯光设计也能给人惊喜。团队设计出了一整套的灯光系统,让入夜后的榕树广场和户外剧场凸显另外的魅力 ▼


建筑内有许多不同的灯光装置,颜色繁多,甚至可以做全场的投影秀

特别的建筑外观、精益求精的厅院设计、半开放式广场的空间安排……

整个设计、施工、运营团队,都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让人们接纳它、真心喜爱它,更多的参与艺文活动 ,让这里成为所有人的艺术中心。


//

本文由一起设计原创撰写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1/43079.html/feed 2
或许,骨感的不是现实而是你的理想!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8/4139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8/41396.html#comments Wed, 15 Aug 2018 01:35:27 +0000 建筑师不配谈理想。

理想是甲方的,

你只需要负责加班就行了。


作为一个蛰伏在大学里的建筑工作室,我们日常性的精神分裂。

研究室里同学们和你聊的建筑与设计院里同事们和你聊的建筑根本就不像是一个次元的东西。然后呢,这两拨人还互相仰慕,这拨觉得那拨敦本务实、有钱可赚,那拨羡慕这拨意气风发、有理想可谈。

大概,作为建筑人,从初出茅庐的满腔热血到遁入职场的无奈逃离再到岁月蹉跎后的不甘追忆,就如轮回般禁锢住每个人的双脚,挣扎不得。

只是,如此就被轻易放弃的,还配称为“理想”吗?

我们总自嘲“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但你有没有想过,骨感的可能不是现实,而是你的理想呢? 

我们总把“理想”想的过于“理想”,就仿佛天边的白月光,不食人间烟火不染纤毫尘埃。任何一分的质疑、任何一点的阻碍、任何一丝的妥协都是对“理想”的亵渎,都是日后随波逐流、随遇而安、随俗沉浮的理由。

这不叫理想,这是幻想。

我们低估了成全理想需要付出的努力,再高尚的理想也变得廉价。

今天想讲的建筑师就是一直努力实现理想但却很少被认为是理想主义的建筑师,

确切的讲,是两位建筑师。

他们的组合叫“蓝天组”

这个组合也是日常精神分裂了。一方面他们自称“造云者”,作品疯狂大胆,被粉丝奉为解构主义的先锋;另一方面却又被默认为商业建筑师,至今也未获得包括普利兹克在内的什么主流建筑奖。

港真,无论是一味追捧蓝天组的叛逆先锋还是不屑一顾他们的商业圆滑,对于蓝天组来说都是不公平的,也容易教坏小朋友。

在非标准看来,

蓝天组当然是有建筑理想的,

但他们同时也在向建筑理想妥协。

蓝天组的三板斧:有头有脸还有理


1

有一个夸张炫酷的外壳

这是蓝天组呈现在世人眼前最具标签化的特征。他们几乎将所有关于建筑理想的努力都用在了这个方面。

“建筑必须是雄伟的、燃烧的、流畅的、坚硬的、有棱有角的、野性的、丰满的、微妙的、五彩的、欲望的、艳丽的、梦幻的、诱惑的……”

而所有这些都尽可能的展现在了建筑的外壳上。

我不说,你也懂。


2

有一个流线丰富的门厅

门厅部分的公共空间,往往是蓝天组表现得最为浓墨重彩的部分。而空间主角就是丰富多变的交通流线。

韩国釜山电影中心。其公共流线采用螺旋形和蛇形坡道进行组合,并悬吊于巨大的屋顶之下。

丹麦Aalborg音乐屋。门厅部分用一个呈椭圆形的环形坡道来组织交通。


3

有一群规矩排布的功能

在功能排布上,蓝天组并不刻意追求变化,而是更多的注重效率。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得出他们所使用的传统功能组织逻辑。

韩国釜山电影中心,主体部分采用传统的鱼骨式平面布局。

丹麦Aalborg音乐屋,主体部分是围绕着音乐厅的“C”字形平面。


即使形态复杂如法国里昂汇流博物馆,其平面的功能组织逻辑依然要采用直角坐标系进行控制。

知道了这三板斧,我们就开始正式拆解蓝天组在天朝刚落成的一个作品——

深圳当代艺术馆/城市规划展览馆

当代艺术博物馆与城市规划展览馆是深圳福田文化区总体规划的一部分。这一项目中包含两个相互独立的部门:当代艺术博物馆(MOCA)和城市规划展览(PE)。其中还包括多功能展览空间,观众厅,会议室等同时服务于两个场馆的附属设施。这是蓝天组在中国建成的第二件作品,可以让我们近距离的感受他们作品的魅力。


Step1 

规规矩矩的排功能

展馆的主要功能分为两部分——城市规划展览馆和当代艺术馆。两个场馆并非直接落在10m高的平台之上,而是漂浮于平台之上再被抬高了10m。这样做是为了保持10m平台尽量开敞,并且两个场馆被架空的部分可以分别作为各自的序厅。从其平面图上不难看出,其功能组织完全是按照直角坐标系所生成的。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两个场馆所展示的主题不同,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展览模式。

城市规划展览馆采用了开放式的展览方式,该部分的形态是开敞的三层平板。传统的城市规划展览馆往往采用中庭式布局,中庭部分设置整体城市沙盘,然后围绕中庭设置其他展厅。但是在这里,场馆是开敞的,参观者可以通过透明的表皮直接观察到外面的城市。设计师仿佛在告诉世人,深圳作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任何被封闭起来的展示都不如直接让人们感受这座城市的飞速崛起。这样做还有一个目的,三层平台可以通过旋转角度的方式形成层层退台式的形式,这极大的适应了建筑外表皮的形象。

而当代艺术馆则采用了封闭式的展览方式,该部分被设计成了一个大方盒子,其内部的气质与盒子外面完全不同。洁白的墙面是艺术品展示最好用也最不容易出错的方式。

在两个场馆中间是被称为“云体”的体量,这里面有咖啡厅,书店,艺术品展卖等服务性功能。“云体”极强的雕塑感,称为整个中心广场的视觉焦点。


Step2 

丰富多变的交通流线

功能分区明确,交通流线清晰是我们做设计的一贯追求。然而,随着当代建筑对于复杂性概念的引用,功能呈现出多意化,交通流线呈现出混乱化的局面。当然,这种混乱并不是真正的混乱,它还是要满足将人们准确送达目标空间的诉求。混乱的目的,是增加人们游走过程中的趣味性和多选择性。

因此,在这栋建筑当中,流线可以分为清晰流线和模糊流线两种模式。


1.清晰流线

城市规划展览馆的流线

城市规划展览馆从下到上有两条流线,一条是在公共大厅一侧的自动扶梯和楼梯。它可以将人们快速的送到规划展览馆的各层展厅。

另一条是隐藏在东侧的楼梯。它可以是人们在攀登的过程中,观看城市景色。


当代艺术展览馆的流线

去往当代艺术馆的流线比较清晰,楼梯和自动扶梯的搭配直接将参观者送到目标空间。


艺术馆的流线

去往艺术馆的流线是一个围绕交通核的圆形打坡道。该部分还配合了建筑的外立面的形式,用曲面将艺术馆包裹在内,同时也为坡道做出了退让。


2.模糊流线

“云体”的流线

该流线介于两个主要场馆之间,同时还联系着平台中间的艺术馆。在30m标高以两条坡道连接着两侧的展馆。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给两侧观展结束的观众提供一条专用的离开通道。 “云体”还承载了茶室,艺术沙龙等公共功能空间。是的在离开的过程中不至于乏味。

当然,如果参观者想不走寻常路的话,也可以在此处自后开发路线进行参观,这也正是此条流线存在的真正意义所在。


Step3 

夸张炫酷的外壳

在中国,此等规模的建筑所处的场地总会带有极强的政治色彩。严整的轴线,被切割整齐的地块儿,无疑为建筑师的freestyle带来了诸多限制。相信蓝天组在接到该项目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阅读厚厚的限制性文件。比如用地范围,建筑限高,还有为了与其他建筑协调,建筑的主体空间要被升高10m。面对诸多限制,蓝天组并没有抱怨骂街。作为“造云者”,他们将这些限制条件统统转换成了吹拂云端的清风。

首先要确定建筑的体量。

先确定建筑的建造边界,然后根据40m的限高拉起一个方盒子。

然后对形体进行扭转,将主要朝向转向两条轴线的焦点处。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建筑具有除了东西两个方向以外更多观看城市的视角。并且在旋转时是用平滑式的曲面将底面和顶面连接起来。这是蓝天组在形体交接时惯用的手法,甚至成为了其形式的生成原则。

最后将旋转的力量形象化。“若要判断一个力的性质,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看其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效果”。这是在我脑海中对高中物理力学部分所剩无几的知识点之一。整个形象以屋顶处的一个椭圆型作为旋转的发力点。将力量所产生的效果凝固在了建筑的表皮之上。使得建筑始终充满着扭转的力量感。

最后再看一遍建筑完整的生成逻辑

对于建筑师和建筑作品的解读,我们总有一个误会,仿佛一样好便样样好。然后再反观自己,同理可证,一样烂就是样样烂。

于是你很失望,你觉得理想永远也照不进现实。

可是你拿别人的理想怎么可能照进自己的现实?

何况还是ps美颜后的理想。

这也不能全怪你,因为在我们的教育体系里,

优秀=全A,

创造=颠覆,

以至于成为了建筑师的我们依然把全面建立自己的设计体系和打破现代主义传统当做终极目标和最高理想。

可是,难道你忘了吗?

当年那些踩着你的肩膀考进北大清华的,除了全优生,还有特长生啊——与其想在各个方面都把自己训练成强者,倒不如将其中一个方向走到极致。就像蓝天组一样,所谓“天空造云”的理想只转化为对建筑造型和公共氛围的营造,而其他部分则中规中矩,不出错就好。

建筑很复杂,现实更叵测,而理想要具体。

理想不是那些让你笑着醒来的事,而是让你在冬天的早晨离开被窝的动力;

理想不是每天yy的国宴名菜,而是通宵加班之后最想念的那碗牛肉面;

理想不是一举中标的鸟巢水立方,而是满足各方要求后还保留的小创意。

你要知道,能实现的才叫理想,不能实现的那叫幻想。

本文感谢大师姐林雅楠的修改指导

本文动图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

非标准建筑工作室著作权所有

允许转载,禁止修改和演绎

转载请联系微信:linxiaowu3513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8/41396.html/feed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