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0 Sep 2024 01:15:2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金昌蒙德斐尔.幼儿园 / 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2/52019.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2/52019.html#comments Tue, 07 Feb 2023 15:59:07 +0000

近日,由零壹城市担纲建筑、室内一体化设计绍兴金昌蒙德斐尔.幼儿园正式落成开园。项目按照中国幼儿园建筑的最高标准设计,包含了18个班级,建筑面积达 16512㎡。项目坐落于高密度的老城区,周边来自各个年代的住区林立,萧绍运河从场地东南方静静流过,倒映出老城淡泊宁静的生活气息。项目容积率高达1.3,是一座罕见的“高密度”幼儿园。如何让一座四层的高度的幼儿园亲切、和蔼,承载让孩子们接触自然、释放想象力的愿景,是这个项目最大的挑战。

“教育不是装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普鲁塔克

“绿野仙踪”
设计团队围绕“探索”的主题提出了“绿野仙踪”的设计概念,将建筑分为六座白色“小屋”,小屋们面朝河流,围坐在一块起伏的“绿毯”之上,“白屋”和“绿毯” 巧妙地将部分建筑隐藏,创造出多维度的立体活动空间,将建筑隐匿于自然之中,再现绿野仙踪的天真烂漫。

绿毯式的生态乐园
绿野仙踪来自丰富多彩的自然。想要在容积率高达1.3的土地使用强度下同时满足多绿化、更适合孩童尺度的建筑绝非易事,建筑体量被拆解成六个圆润Q弹的双坡小房子,小房子们环抱着大庭院呈U形布置,绿毯穿过庭院和二层空间,形成一座座绵延的草坡,给孩子们以包裹式的安全感。建筑呈现出多样却又和谐的整体感,主体以白色为主,内侧辅以源自太阳的暖黄、火红点缀其间,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和活力,为孩子们定制专属的小房子唤醒小朋友们对校园的认同和归属感,场地也由此变为孩子们的乐园。不同于常规的对称双坡设计,每个小房子的屋脊进行了有趣的偏转,实现了微妙的双曲面不对称双坡屋顶,让建筑造型更加灵动富有童趣,同时,建筑檐口、开窗都做了圆润的倒角处理给孩子们以温润的亲近感。不同于常规的对称双坡设计,每个小房子的屋脊进行了有趣的偏转,实现了微妙的双曲面不对称双坡屋顶,让建筑造型更加灵动富有童趣,同时,建筑檐口、开窗都做了圆润的倒角处理给孩子们以温润的亲近感。为了实现建筑从屋面到立面的一体化效果,选用了白色铝板为屋面主材料、一体板为建筑立面的主材料,同时创新地将往常水平向的拼缝改为垂直向以实现不同材料间的拼接。

中心的花园面朝河流,天气晴朗时,绿意盎然的花园与河面的粼粼波光相映成趣,吸引孩子们来到户外感受真正的大自然,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在草坡隧道里捉迷藏、滑滑梯,为这片小型的生态乐园带来一片片欢声笑语。在校园里,孩子们不仅可以接触多样的植物、花卉种类,还可以在小池塘里养泥鳅、沿河后院养小动物等,在与自然的互动中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网。

多向度的互连空间
绿野仙踪由多向度的立体活动空间构成。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应是由“通过探索环境时所获得的经验的”结果,不同于层与层之间明确划分且独立的做法,垂直绿化的草坡将建筑划分为上下两个层次,再通过楼梯、连廊等将内外上下贯通,进一步弱化体量的同时形成多层次的开放空间,孩子们可以经由草坡上的楼梯到达二层的户外连廊,或是下课后快速到达中央的大庭院玩耍。

六座小尺度建筑由彩色玻璃的连廊相连,上下交错的连廊不仅丰富了立面的变化,也增加不同体块间的交流体验。光线穿过彩色玻璃,形成富有童趣的空间感受的同时加强空间引导性,孩子们透过彩色玻璃观察窗外的世界,感知和往常不一样的景致。屋顶活动空间是地面室外活动的小尺度延伸,承载了因天气、时间、场地等客观因素影响后的活动,除了可以自由活动外,屋顶空间还可以提供多种泛学习活动,如:种植、阅览、观星、展示、表演等。从地面的景观花园到屋顶的游乐场,孩子们可以自主规划其所需的相应活动空间,自在地去探索、发现,在探索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增加运动量。

主题化的场景营造
绿野仙踪来自主题化的室内场景营造。饱和度较高的色彩从建筑贯通室内,多元的大面积明亮色块搭配温暖的原木色被运用在各个空间,简单高效的划分使用功能,孩童喜爱的元素如圆拱、倒角等随处可见,内部空间的功能结合幼儿人体工程,以场景化的方式塑造个性化的教学空间。每天清晨,家长们将孩子们安全送达地下接送区,孩子们经过晨检后再来到一层门厅。一踏入门厅,便仿佛坠入“奇幻森林”。明快而多层次的绿色、温暖又大面积的木色,视线穿过门厅可以望见中央的大花园,每天上学都变成了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

从孩子们的视角出发,校园里本身就是一场森林奇遇记,喜爱的滑滑梯、趣味装置会在某个转角不期而遇,为孩子们准备的玩耍空间随处可见。与此同时,细节处的设计如适宜儿童身高的栏杆扶手、阳角处的圆润处理,都在默默地为孩子们的探险之旅保驾护航。文化活动空间是孩子们重要的交往场所,篮球馆、小剧场、亲子餐吧、绘本馆和游泳馆设置在建筑一层的主动线上,仿佛一场“梦幻巡游”,是孩子们最初的社交启蒙。小剧场可容纳200人,是孩子们日常及表演活动的重要场所,空间采用了灵活可收纳的座椅以适应差异化的活动需求,高饱和度的色彩做出的多层次吊顶与舞台设计调动空间氛围,激发孩子们的表演欲。游泳馆是孩子们在炎炎夏日下最爱的去处,与千篇一律的游泳馆不同,蒙德的游泳馆由粉蓝色的渐变瓷砖满铺空间,连续的拱形吊顶、门洞激发空间的趣味性,打造夏日梦幻的氛围,水花四溅,孩子们嬉笑打闹的声音不绝于耳。

作为先行实践多元化课程的国际幼儿园,“探索未来”是教学空间的主题,多元化的学习如双屏交互学习、情景动画课堂,以及艺术形体训练等在各个教学空间展开,孩子们在这里汲取多元的知识,迈向更广阔的未来。基本的教室单元包括了活动区、午睡区以及配套的饮水区、衣帽间及卫生间,活动区的家具可以灵活变动,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拓展和兼容各种学习场景,同时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及自理能力。从建筑到室内,材料的选择几乎都选用了A级环保材料,安全防火,为教室带来了良好的热惯性,并且有助于打造亲切温暖的室内空间。

结语
绿野仙踪是零壹城市在高密度城市中又一次全新的探索,为城市更新中的教育建筑提供了范例,设计团队在两年间不计其数地走访工地、工厂,确保了设计最终以高完成度呈现,是零壹城市在教育建筑领域的又一里程碑。


项目图纸

△手绘图

△模型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

面积 : 16512 m²

项目年份 : 2022

摄影师 :吴清山, 上海本兮视觉

设计团队 : 阮昊、陈文彬;聂月亮、张晶晶、毛乙人、孔石峰、颜悦晨、龚子骏、唐慧萍、马广宇

室内设计 : 张磊、张晓敏、卫佳妮、喻嘉琦

软装设计 : 张秋艳、赵一凡 、柯安然

景观设计 : 杭州易顿规划建筑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配合设计院 : 同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幕墙设计 : 浙江屹立建设有限公司

灯光设计顾问 : 天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方(土建) : 浙江中勤建设有限公司

Construction Contractor Curtain Wall施工方(幕墙) : 杭州航大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方(一体板) : 杭州春河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方(室内) : 浙江正道怡心装饰有限公司

委托方 : 浙江金昌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地点 : 绍兴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2/52019.html/feed 3
衢州新华第二学校 / 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12/51801.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12/51801.html#comments Mon, 05 Dec 2022 14:00:05 +0000

近日,由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LYCS Architecture)担纲建筑室内一体化设计的衢州新华第二小学正式开学。项目按照最新的《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最高规格建设,总建筑面积约37,182㎡,可满足48个班级同时使用。项目坐落于快速城市化中的衢州智慧新城,学校南、北、西三面被住宅区环抱,往东连接衢州菁才高中 、衢州一中等学校所在的新城文教区,新华二小像文教区的一座“半岛”一样伸入居住区中。

板块交汇处的城市生态,嘈杂喧闹,交通繁忙。空间环境与心理行为往往是相互作用的关系,不管是板块交汇处的繁忙还是建设中城市的喧嚣,都有可能让孩子们滋生无助及不安全感。如何在城市里开拓独属于学生们的“避风港”,为他们带来归属感呢?

“大城和小院”
从“守护”这个初衷出发,零壹城市提出 “大城和小院”的设计策略,用大尺度的建筑围合出城市里孩子们的一座“大城”,用小尺度的屋子和游廊组合,让孩子们奔跑玩耍间,体验校园里充满趣味的“小院”。

“大城”
沿着应家山路往西,一座长约百米的现代风格的“大城”印入眼帘,白色斑马纹立面上“漂浮”着红色的水平向长窗和绿色的交通空间,简洁的灰白条纹真石漆和红色的窗框的组合,透露出灵动和童趣,打破了建筑体量给沿街立面造成的压迫感。西侧的仙霞路为交通次干道,与周边居民区相邻,所以“大城”入口,即校园主入口面向仙霞路打开,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来上学的孩子们。

进入学校,以主入口为轴线,往北为“动区”,风雨操场和各个运动场地隔绝交通主干道盈川东路的喧闹,配合行政管理,营造一个与社区分时共用的体育公园;往南为“静区”——教学区“大城”。“大城”总长约300米,呈U形合围,普通教室分布在南向的主楼中,音乐教室、劳技教室等分布在朝东主楼,水平通廊将他们连接起来,有利于实现多功能协调互通。U形主楼向外与城市形成边界,向内则围合出一座向心性的巨大庭院,塑造独属孩子们的微型公园“小院”。

“小院”
“小院”将流线网格旋转30度,与“大城”的U形流线互联,在一二层的线性走廊内编织出一座异质动态的庭院流线,将学生的流线从单线变为网络,尺度各异,交织连通,使得整体体验极具变化性,走廊既是是交通空间也是公共空间,大大提高了区域交通趣味性。奔跑在一层廊下空间,路过的校园空间不断变化,曲径通幽,廊桥不仅将各建筑体块有机组合,也是应对不良天气时孩子们玩耍的避风港。孩子们不再局限于隔壁班级的交友范围,而是可以偶遇来自四面八方的新朋友。二层户外游廊作为首层游览体验的延续,供孩子们在阳光下尽情奔跑,进一步扩大丰富了学生们的活动范围,与一层形成了垂直空间的互动,形成“双首层”。与旋转轴线相辅相成的还有在大庭院中置入的小盒子们,仅有两层楼高的小尺度搭配屋顶花园,对孩子们来说极具亲和力,是课间休闲的好去处。寓教于乐的教学空间如舞蹈教室、学生阅览室等分布其中。

小盒子和游廊将大庭院划分成大小不一的口袋公园,学生们在课间相聚公园,在自然景观中打闹放松,获得能量。一层的廊桥与口袋公园,二层的室外游廊,及三层的屋顶花园盒子,共同构成了校园里的立体景观空间,孩子们奔跑在游廊上,偶遇在廊桥下,相聚于公园里,环境给予孩子们的丰富校园体验也必将一直积极的影响着他们的行为。

新华二小的设计为未来的体验式校园提供了参考,虽然高密度城市化的脚步在不断的发展革新,但这片只属于学生们的领域不会变化。从7岁到12岁,从孩童到少年的成长转变,学生们在这里相遇、学习、成长,破茧成蝶,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项目图纸

△概念图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分析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

面积 : 37182 m²

项目年份 : 2022

摄影师 :吴清山

设计团队 : 阮昊、詹远;刘东元、郭艳兰、梁宜斌、章敬一、许梦佳、方晨、鲁先辉、石博仁、肖珂

室内设计 : 刘东元、鲁先辉、谢杰、郭艳兰、阮文娟、李洪慧、商丽、方晨、阮子鸣、谢炼淳、徐升、王丹璐、辛歆、王建红、刘东元

景观设计 : 刘东元、郭艳兰

合作方 : 天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方 : 浙江新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委托方 : 衢州市西区投资有限公司

地点 : 衢州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12/51801.html/feed 0
新零售→古城后“浪”江南赞 /零壹城市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8/49665.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8/49665.html#comments Fri, 30 Jul 2021 02:29:07 +0000 黄昏时分的临海古城,瓮城是孩子们的足球场,球撞向城墙,又弹回来,孩子们欢叫着,追逐着……可能他们根本不在意,刚才撞到的城砖,有可能来自宋朝……

鸟瞰

说起历史,1600多岁的浙江临海难免会有些凡尔赛,始建于晋的台州府古城墙,日本和尚最澄受戒之所龙兴寺,巾山上建于宋、元、明、清四朝的四座宝塔,紫阳街,(戚)继光街,骆宾王祠堂……最近,紫阳街上新开了一间小店,叫江南赞。

沿街视角

正立面 

江南赞店铺面积不大,由一座约200㎡的老房子改造而来,是浙江省古村落保护利用基金携故宫文创幕后推手之一的华胥氏文化,打造的文旅新IP“诗画江南”首店,其建筑、室内及软装由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一体化完成。

潮品展区

紫阳街至今依然保留着唐宋的里坊制格局,过去曾是临海的主要商业区,到现在也还有很多百年老店在此营业,可窄窄的街道不能通车,建筑古老又显得缺乏新意,古街在浮华鲜艳的现代都市包围中像个异类,越发的寥落苍老。

图源网络

2014年,一篇《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走红网络,这套”文化IP+流行元素“的玩法,将古老的历史用年轻的方式表达,让600岁的故宫焕发了青春,随后,一股新文创的浪潮席卷全国。这引发了设计团队的思考。

古城后”浪“

设计团队提出的设计概念是“浪”,通过在老房子内置入抽象形态的波浪元素,新旧对比形成超现实的艺术场景,传达一种乘风破浪、玩世不恭的年轻的精神态度,形成丰富多样、大气滂沱的趣味空间

连续的波浪元素贯穿空间 

落地窗将老街界面引入室内

同时浪的设计概念也与临海城外灵江中奔涌的浪潮呼应,正是因为江中的洪水,兼具防洪功能的古城墙才能在人烟稠密处历经千年而保存完好。

白色曲面元素延申至地面 

吞没式零售

浪的设计概念同样融入了设计团队关于零售建筑的思考,如何在寸土寸金的租金下,最大化发掘使用空间是零售店面临的老问题,设计师用浪元素,模糊墙体,楼板,地面,屋顶的区隔,打破层的概念,重构空间体系,将两层的空间变为连续的整体,带来犹如在巨浪间冲浪的独特体验,形成一种吞没式的购物体验。

犹如在巨浪间冲浪的空间体验

设计团队拆除冗杂的墙体,将原有的木结构和墙体等材料简单的暴露出来,在梁柱间置入犹如跃动的浪头翻涌的连续白色曲面,将设备管线、强弱电线路等隐藏其中,让视线可及处变得更加纯粹简约。

老建筑的木结构和墙体简单暴露 

曲面边缘用层叠设计减弱体量感,增强速度感,最后用线性灯带描边,灯光亮起,照亮了巨浪与木柱,形成强烈的视觉碰撞,新的更加夺目,旧的更加隽永,仿佛时空碰撞,令人耳目一新。

曲面边缘用层叠设计减弱体量感 

设计团队希望浪潮延续到地面,在尝试了金属,涂料后,选择了耐久的水磨石形成空间闭环,白色要素自然而然的将店铺区分为八大展区,每个展区都凸显出独特的个性 。

浪潮延续至地面形成空间闭环 

八大展区的展陈设计,设计团队以浪花为概念做了一体化设计,以金属,木饰面材质,设计了可上下调节的隔板,自由排列的支架,灵活机动的洞洞板等可变构件,适应零售店面商品种类繁多,换季更新的需求。

细节

细节

从一层走向二层,空间体验由浪下行走,变为乘浪而起,设计团队在空间的转换处设置拍照打卡点,将流线自然引向二楼茶座。

楼梯

流畅的楼梯曲线将人流引向二楼 

茶歇区 

茶歇区

设计团队将沿街面的门窗全部拆除,用黑色不锈钢框架配以大面积落地门窗取而代之,让原本昏暗狭小的空间变得明媚而通透,巨浪从二层喷涌而出,向古街注入现代气息,使店铺从紫阳街脱颖而出。

沿街视角 

沿街立面 

沿街视角

结语

江南赞现以开业,运营团队挖掘紫阳街的历史故事,设计开发了“戚开得胜”和紫阳真人两大产品系列,让紫阳真人和戚继光的大名重新在古城中流传。而零壹城市设计的古城后浪江南赞成为了新文创的助推器和麦克风,让年轻人回到古街,为紫阳古街注入了新的活力。


技术图纸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江南赞

项目业主:北京华胥氏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中国 | 台州 | 临海

建筑面积:200平方米

项目时间:2021年

设计公司: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软装设计)

摄影摄像:吴清山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8/49665.html/feed 0
金昌烟波飞鹭生活美学馆:100天让“头鹭奋飞” / 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5/49261.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5/49261.html#comments Fri, 07 May 2021 02:34:46 +0000 01_入口 l Entrance 摄影:吴清山 l Photographer:WU Qingshan.jpg

△ 入口 ©吴清山

“创新”、“优质”、“快速”是所有创造性工作的“不可能三角”,设计也概莫能外。

随着地产开发进入“高周转”时代,速度的油门已经触底,如何在快速落地的同时兼顾优质和创新,成为摆在设计师面前的鱼与熊掌,与其坐叹:不可得兼,真正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取舍。

02_北面人视 l North View 摄影:吴清山 l Photographer:WU Qingshan.jpg

△ 北面人视 ©吴清山

近日,由零壹城市建筑、室内、软装一体化设计的绍兴金昌·烟波飞鹭“头鹭奋飞”生活美学馆,历经约100天急速建造,已正式落成开放。

©吴清山

 01 烟波飞鹭,头鹭奋飞 

金昌烟波飞鹭是零壹城市对高密度城市与居住问题的全新探索。项目灵感取自萧绍运河上翩跹的白鹭,采用流线型为项目造型语言。

图片1.jpg

△ 独立住宅效果图

05_叠排效果图 l Multi-Storey Residential.jpg

△ 叠排效果图

图片2.jpg

△ 生活美学馆庭院效果图

延续“烟波飞鹭”的整体策划,美学馆采用“头鹭奋飞”为设计概念。水平挑檐与入口雨棚连成一道简洁有力的线条,蓄势待发的姿态为整个建筑带来坚韧的力量感和不可思议的艺术气息。

07_北立面 l North Facade 摄影:吴清山 l Photographer:WU Qingshan.jpg

△ 北立面 ©吴清山

建筑立面采用大面积落地玻璃,面向街道,开门迎客,满足生活美学馆的展示功能;对内则环抱水景,别有洞天。 

09_舒展的屋面曲线 l Stretch of the Roof Line 摄影:吴清山 l Photographer:WU Qingshan.jpg

△ 舒展的屋面曲线 ©吴清山

10_南面人视 l South View 摄影:吴清山 l Photographer:WU Qingshan.jpg

△ 南面人视 ©吴清山

 02 古典美学的表与里 

柔和的曲线与弧形倒角让建筑形态变得柔和而舒展,却让生产难度和预计工期不断增加,如何在尽量保持流线形态的同时,让项目快速落地?

11_设计师手绘稿 l Sketch©LYCS Architecture.jpg

对称布局

在美学馆现代的外表下,是古典的对称构图。流线造型消除了对称的机械僵硬,零壹城市用轻盈的方式重新诠释了古典美学。与此同时,得益于对称设计,非标准构件数量大幅缩减,施工难度降低,建造速度提升。 

12_北立面夜景 l Night View of North Facade 摄影:吴清山 l Photographer:WU Qingshan.jpg

△ 北立面夜景 ©吴清山

13_南立面夜景 l Night View of South Facade 摄影:吴清山 l Photographer:WU Qingshan.jpg

△ 南立面夜景 ©吴清山

层叠曲线

流线型挑檐的主要建造难点来自雨棚造型的双曲面,设计师通过简化分割,将双曲面转化为单曲面,从三维降至二维,既降低了施工难度,又展现出羽翅层叠的美感。

14_屋面曲线细部 l Roofing Detailed View 摄影:吴清山 l Photographer:WU Qingshan.jpg

△ 屋面曲线细部 ©吴清山

铝板在工厂轧制弯折,预制成型,现场焊接组装,减少人工环节,确保施工精度。 

15_ 屋面模块预制过程 l Making Process.jpg

△ 屋面模块预制过程

 03 谐形同调,白鹭归巢 

在建筑方案落定后,室内软装团队接过接力棒…… 不同于以上接力赛式的配合模式,美学馆尚在建筑概念阶段时,室内和软装团队已提前介入,丢掉接力棒,在建筑的延长线上全专业携手奔跑。

16_深度洽谈区 l VIP Negotiation Area 摄影:吴清山 l Photographer:WU Qingshan.jpg

△ 深度洽谈区 ©吴清山

美学馆平面延续对称布局:以沙盘区为中心,沿短轴连接主入口和园区入口,空间开放流动;沿长轴连接洽谈区、水吧,空间由动转静,趋于稳定私密。

17_ 入口门厅 l Entrance Hall 摄影:吴清山 l Photographer:WU Qingshan.jpg

△ 入口门厅 ©吴清山

门厅作为主厅的前奏,设计师适当压低了空间,并且以白色洞门作为软性分隔,形成框景。空间两端,软装布置了两组“鹭”主题的雕塑作品,相和互鸣,埋下伏笔。

18_从门厅望向展厅 l Looking from Entrance Hall to the Exhibition Hall 摄影:吴清山 l Photographer:WU Qingshan.jpg

△ 从门厅望向展厅 ©吴清山

19 _门厅的软装细节 l Soft Decoration Details 摄影:吴清山 l Photographer:WU Qingshan.jpg

△ 门厅的软装细节 ©吴清山

穿过门厅,来到两层通高的中心展厅,高度的错落转换,收放之间,豁然开朗。以沙盘为核心,圆角矩形荡漾出通高中庭,内收为层叠灯带,继续上浮分形,排列成薄膜顶灯,空间纵向延伸,几何交互统一。

20_两层通高的中心展厅 l Exhibition Hall 摄影:吴清山 l Photographer:WU Qingshan.jpg

△ 两层通高的中心展厅 ©吴清山

沙盘之上,中庭之间,200多只展翅飞翔的“白鹭”青云直上,相鸣而归,表达了“归巢”的美好寓意。 

21_沙盘区的白鹭阵列 l Soft Decoration Details 摄影:吴清山 l Photographer:WU Qingshan.jpg

△ 沙盘区的白鹭阵列 ©吴清山

沙盘区侧面的古铜色旋转楼梯, 是重要的视觉元素,指引动线从主厅走向洽谈区,扭动与断续中,丰富了空间层次。

22_从展示中心看向洽谈区 l Looking from Exhibition Hall to Negotiation Area 摄影:吴清山 l Photographer:WU Qingshan.jpg

△ 从展示中心看向洽谈区 ©吴清山

23_旋转楼梯 l Spiral staircase 摄影:吴清山 l Photographer:WU Qingshan.jpg

△ 旋转楼梯 ©吴清山

洽谈区选用Tocsconova的白色真皮座椅,点缀“鹭脚”椅腿和"树枝"灯具等线性要素,营造出舒适温暖又精致的空间氛围。 两侧卡座作为深度洽谈区,用夹丝玻璃移门隔出,兼顾了私密性和通透感。

24_洽谈区 l Negotiation Area 摄影:吴清山 l Photographer:WU Qingshan.jpg

△ 洽谈区 ©吴清山

25_洽谈区 l Negotiation Area 摄影:吴清山 l Photographer:WU Qingshan.jpg

△ 洽谈区 ©吴清山

深度洽谈区在白金主色下,辅以橙色桌面摆件,Poltrona Frau的灰色真皮沙发作为跳色,铺就简约轻奢的质感,墙面挂画选用白鹭主题摄影作品,画鹭点睛 。

未标题-1.jpg

△ 软装细节 ©吴清山

走出生活馆,由玖鹿景观设计的中央水景素雅别致:“飘带”流畅舒缓,仿若白鹭不经意间挥洒的浪花,与建筑融为一体。

28_中央水景 l View of Central Landsacpe 摄影:绎方摄影 l Photographer: Yifang Photography.jpg

△ 中央水景 ©绎方摄影

29_南面中央水景 l South View of Central Landsacpe 摄影:吴清山 l Photographer:WU Qingshan.jpg

△ 南面中央水景 ©吴清山

30_景观细节 l Detailed design of Landsacpe绎方摄影 l Photographer: Yifang Photography.jpg

△ 景观细节 ©绎方摄影

建筑,室内,软装,景观,概念的高度统一,成就了层层递进的空间体验,潜移默化的促进人们在其中交流,沟通,并将孵化出未来居民的身份认同与归属感。 

31_西北面人视 l Northwest View 摄影:吴清山 l Photographer:WU Qingshan.jpg

△ 西北面人视 ©吴清山

 04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在金昌生活美学馆项目诞生过程中,设计团队在坚持中取舍,在取舍中坚持。受益于一体化战略,理念同调,紧密配合,在最大化保存原创度和完成度的同时,大幅缩短了设计周期。

32_施工过程 l Construction Process.jpg

33_施工过程 l Construction Process.jpg

△ 施工过程

但设计终究只是建造过程的其中一环,项目的快速落成,离不开土建,幕墙,业主等团队的共同付出。感谢所有人的努力,让“头鹭奋飞”!

34_南立面 l South View 摄影:吴清山 l Photographer:WU Qingshan.jpg

△ 南立面 ©吴清山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金昌烟波飞鹭生活美学馆

项目业主:浙江金昌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中国 | 绍兴

建筑面积:1030平方米

项目时间:2020年

设计公司: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软装设计)

设计团队:

建筑:阮昊、陈文彬、林栋、黄皓、张磊、龚子骏、庄龙威、马广宇

室内:嵇涵、何昱楼、张鹏、劳哲东、周淼、王建红、辛歆

软装:张秋艳、赵一凡、柯安然

合作单位:汉嘉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幕墙顾问:上海熙玛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NCD Studio Pte Ltd 玖鹿设计

摄影师:吴清山、绎方摄影

影片:吴清山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5/49261.html/feed 2
蓝孔雀涅槃 | 杭州化纤厂旧址改造 | 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4/49101.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4/49101.html#comments Wed, 31 Mar 2021 06:58:14 +0000 01从连廊看向“小白楼”.jpg

△ 从连廊看向“小白楼”

杭州化纤厂旧址改造项目位于杭州市拱墅区蓝孔雀板块,包含杭实工发铭座办公园区和城市公园两部分,其规划、建筑、景观、室内及软装设计由零壹城市一体化完成。

 重生的契机 

位于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拱墅区是杭州传统工业区,聚集着杭钢、杭锅、蓝孔雀化纤厂等工业企业。蓝孔雀化纤厂是当时全国最大化纤企业之一,产品远销欧亚12个国家和地区。90年代,拱墅区由工业重地向城市生活功能转型。区内的高能耗、高排放企业相继关停转迁,蓝孔雀化纤厂原址逐渐荒废。直到2018年,杭州工发集团携手零壹城市启动改造项目,老厂房迎来了重生的契机。

02改造前的场地.jpg

△ 改造前的场地

 修旧如旧 

场地内有5栋遗留建筑,4栋厂房,1栋厂区宿舍,建于上世纪70-90年代,以混凝土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为主,外立面侵蚀严重,门窗大多已严重损毁。但透过斑驳的墙面,锈迹斑斑的窗框及极具年代标志性的屋顶,依然能让人清晰的感受到曾经这片土地上的工业气息。

03改造前的老厂房.jpg

△ 改造前的老厂房

04东侧鸟瞰.jpg

△ 东侧鸟瞰

遗留建筑经专业机构评估,地基基础大部分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可靠性要求,予以保留;承重结构略低于现行国家标准的可靠性要求,但经过加固修缮即可符合要求。围护结构大多受潮严重,已无法满足保温、隔热、防水等基本需求,需拆除并重建。

05已无法满足使用功能的维护结构.jpg

△ 已无法满足使用功能的维护结构

围护结构中,拱形屋顶、老砖以及“抓革命,促生产”字样的墙体等要素极具时代标志性,在施工之初,这些保留元素被小心翼翼的从建筑上完整的剥离、保留并做专业处理。

06被保留的墙体和拱形屋顶.jpg

△ 被保留的墙体和拱形屋顶

设计在立面上采用大面积的落地窗来满足室内办公空间对于光线品质的需求。竖向的窗框搭配简约的线条,古铜色的铝板与“修旧如旧”的墙体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工业遗存的原始粗犷中,点缀了现代办公建筑的精致感。

07简约的现代窗框.jpg

△ 简约的现代窗框

设计将新空间要素置入老建筑,给老厂房注入新的活力。在三栋旧厂房之间置入连廊以增强各功能空间的连贯性,满足现代办公的空间要求。连廊的材质与窗框一致,采用深灰色铝板来协调建筑的整体色调。

08连廊空间.jpg

△ 连廊空间

 整旧如新 

新园区即将以全新的角色融入现代城市,业主和设计师都希望它除了带给人们工业时代的记忆之外,还有更多新生元素被置入其中,使其需要满足现代化的办公需求,也更好地融入城市。“小白楼”前身为化纤厂的员工宿舍,作为场地与城市的连接载体,“整旧如新”的设计策略使城市界面的连续性得以实现。其设计在保留原始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对立面进行改造。

09小白楼改造前后对比图_Comparison before and after the Renovation of “Little White Building”.gif

△ “小白楼”改造前后对比图

“小白楼”的立面设计尊重原有结构的柱网模数,通过错动的开窗设计,为建筑增加了几分灵动,也在视觉上削弱了因原有建筑尺度造成的厚重感。开启扇的隐藏设计使立面的线条简约匀称,呈现的视觉效果更为整洁,在满足办公空间采光通风需求的同时,也提升了建筑的整体质感。

10小白楼北立面图.jpg

△ “小白楼”北立面

 “box in box” 

室内空间的设计与建筑设计同步展开,延续建筑“修旧如旧,整旧如新”的设计理念。设计采用一种“box in box”的方法:在原建筑框架结构(大box)内置入独立的各功能空间(小box),将现代化的办公场所置入老厂房。

11box in box 概念.jpg

△ "box in box"概念

12视线贯穿的会议室与接待区.jpg

△ 视线贯穿的会议室与接待区

13休闲讨论区.jpg

△ 休闲讨论区

设计将老厂房的拱形屋顶安装回原有的位置,室内屋顶的加固材料采用透明玻璃材质,使拱形屋顶在室内如“历史遗迹标本”般存在。

14二楼交通空间.jpg

△ 二楼交通空间

开敞办公区作为box之一,其混凝土结构完全裸露,和保留的老红砖形成独特的界面韵律。与之相邻的另一个空间则采用木饰面、仿铜不锈钢等现代材料组合而成。通过新旧材料的强烈对比来自然划分办公和休闲空间,营造同一空间内的跨时空体验。

15开敞办公区.jpg

△ 开敞办公区

16员工餐厅.jpg

△ 员工餐厅

 蓝孔雀涅槃 

画龙需点睛,“抓革命,促生产”的标语复位,保存下来的厂房老砖回归,原厂房的拱形混凝土屋面板被重新装回屋顶,在耗时两年的设计施工之后 ,蓝孔雀工业遗存公园已正式重新投入使用。跨越50年时空,历史印迹和现代生活交织在一起。以崭新的姿态回馈社区,融入城市。

17被保留的历史痕迹.jpg

△ 被保留的历史痕迹

18新旧材料的对比.jpg

△ 新旧材料的对比

19东侧鸟瞰.jpg

△ 东侧鸟瞰

20南侧鸟瞰.jpg

△ 南侧鸟瞰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蓝孔雀化纤厂旧址改造

项目业主: 杭州工发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项目地点: 中国 | 杭州

建筑面积: 5,831平方米

项目时间: 2018-2020年

设计公司: 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软装设计)

设计团队: 阮昊、陈文彬、唐慧萍、张磊、张秋艳、沈双双、劳哲东、马广宇、邓皓、辛歆 、王一如

合作公司:天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摄影师:吴清山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4/49101.html/feed 1
光的游戏:苏州虹美术馆 / 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2/4871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2/48714.html#comments Tue, 29 Dec 2020 01:58:08 +0000 虹美术馆坐落于精致典雅的苏州金鸡湖李公堤畔,是一个以儿童艺术教育与展览为主要功能的改造项目,其建筑、室内及软装由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一体化设计。

02_城市肌理丨City Texture©吴清山.jpg

△ 城市肌理

李公堤所在商圈是建设中的苏州CBD的核心区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沉淀以及多元文化的“灵魂输入”使李公堤商业街区成为苏州地区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之一。如何结合现状建筑的空间结构,对立面及室内空间进行理性的梳理和重组,给予建筑新的生命,在行色匆匆的城市为人们创造一场与艺术的奇妙遇见成为项目在设计之初就面临的最大挑战,这也是零壹城市对城市更新的进一步探索。

03_南面鸟瞰丨South Aerial View©吴清山.jpg

△ 南面鸟瞰

用“减法”形成丰富层次,实现空间重组

路易斯·康说「自然光给予了空间特性,也给予了建筑生命。建筑的生命由光的照射而产生。基于此,除非给予建筑生命,否则没有一个空间是真实存在的。」设计师的思考由此展开。在项目的整个设计中,可以说“光”参与了空间的创造与再组织。面对现状建筑,设计师决定保证原有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同时适当地减去不同尺度的矩形体量以形成丰富的空间形式和层次,给光创造多尺度和多维度的引入空间,使光影与空间产生无限的可能性。

01_从中庭看向展厅空间丨Looking into the Exhibition Space from the Atrium©吴清山.jpg

△ 从中庭看向展厅空间

激活各个空间的阳光中庭

现状建筑的结构较为方正,因而建筑面宽和进深的尺度过大,已有中庭的尺度无法满足室内空间的采光需求。设计师将原本的中庭扩大,各功能空间围绕中庭展开布置,顶部的U玻设计保证光线的充足引入。横跨三层的步行楼梯被置入其中,成为整个美术馆空间流动的灵魂。它将所有空间连接激活,同时也是美术馆内最为震撼的室内装置艺术。

04_改造前丨Before.jpg

△ 改造前

05_剖面透视图丨Sectional Perspective©LYCS Architecture.jpg

△ 剖面透视图

06_横跨三层的大楼梯丨The Large Staircase Spanning Three Floors©吴清山.jpg

△ 横跨三层的大楼梯

07_大楼梯将所有空间激活丨The Grand Staircase Activates all Spaces©吴清山.jpg

△ 大楼梯将所有空间激活

中庭顶部的玻璃有序排列,阳光透过天窗温柔地洒落,在洁白的墙面上自然形成明暗交替的斑驳光影。窗洞的设计运用极简线条的设计语言,将被U玻天窗过滤一遍的稳定光线引入各个室内空间,由此产生静谧的氛围带给人们天马行空的思维导向,引发无限遐想。

08_顶部天窗给中庭带来充足阳光丨The Skylight at theTop Brings Plenty of Sunlight to the Atrium©吴清山.jpg

△ 顶部天窗给中庭带来充足阳光

09_从三层俯瞰中庭丨Overlooking the Atrium from the Third Floor©吴清山.jpg

△ 从三层俯瞰中庭

内外之间缓冲的侧庭通廊

设计将建筑南侧一层、二层的侧庭打通,为内部封闭展厅与外部光线之间提供了空间流动界面。同时,立面大面积的半透U玻取代实墙模糊了室内外边界,使侧庭空间成为室内外之间的缓冲与过度,置身其中可以意识和感知到室外空间的存在。侧厅的设计运用极简的建筑语言,所有多余的装饰都被摒弃。直白裸露的钢架结构与最原始的建筑材料还原了结构本身的美。U玻材质与高窗的运用避免了日光对展厅空间的直射,光线被选择性的接受、阻挡和弱化。

10_改造前丨Before.jpg

△ 改造前

11_剖面透视图丨Sectional Perspective©LYCS Architecture.jpg

△ 剖面透视图

12_侧庭通廊丨Atrium©吴清山.jpg

△ 侧庭通廊

13_侧庭过道丨The Corridor of Atrium©吴清山.jpg

△ 侧庭过道

14_从展厅看向侧庭丨Looking at the Atrium out of the Exhibition Hall©吴清山.jpg

△ 从展厅看向侧庭

紧邻侧庭的展厅,由实墙围合形成近乎封闭式的空间,仅留一个门洞引入透过U玻的自然日光。经过双层过滤后的光线已经十分微弱。一墙之隔却泾渭分明的明暗对立空间,置身其中,仿佛通过时空转换的隧道,给人以恍惚的穿越感。而关于幻境与现实的思绪在人们心中妙不可言的发生,也淬炼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思考与安宁。

15_泾渭分明的明暗空间丨Distinct Light and Dark Space©吴清山.jpg

△ 泾渭分明的明暗空间

16_泾渭分明的明暗空间丨Distinct Light and Dark Space©吴清山.jpg

△ 泾渭分明的明暗空间

用光营造多元的展厅空间

与传统的美术馆不同,儿童艺术展示的空间对于环境和光照的要求相对更为宽松和灵活,其展陈形式也更为多样化。设计基于现场原有建筑的条件与周边建筑和景观的环境,通过光线的变化,营造了四类空间感受迥异的展厅。

17_剖面透视图丨Sectional Perspective©LYCS Architecture.jpg

△ 剖面透视图

建筑内外空间的柔和交织

南侧建筑的凹入空间昭示建筑主入口。简约的线条与灰白主色调是室内空间重要的设计元素。入口与中庭之间的隔段用 U玻替代了实墙,通透了空间并延伸了视线,竖向线条恰到好处的起到视觉分隔与时空交织的效果。

18_主入口门厅丨Main Entrance©吴清山.jpg

△ 主入口门厅

建筑西侧切割了三个相等的矩形体量,形成了室外景观平台序列。整片石墙被U玻取代,光线的强渗透性被过滤并透射到室内,整个展厅空间仿佛沉浸在一片温柔中。室外的景观与室内人们的视线被潜移默化的连接,内外的空间界限在视觉上变得模糊而柔和。

19_透过U玻引入漫反射光的展厅空间丨Exhibition Space with Diffuse Light Introduced through U-Glass©吴清山.jpg

△ 透过U玻引入漫反射光的展厅空间

20_透过U玻引入漫反射光的展厅空间丨Exhibition Space with Diffuse Light Introduced through U-Glass©吴清山.jpg

△ 透过U玻引入漫反射光的展厅空间

来自上空的一线之光

二层西侧的半通高侧庭使光线经过天窗渗透到室内,产生的光影与纯白墙面形成强烈的对比,仿佛在展厅内置入了一个流动的“光体块”。时间的变化为光影带来无限可能,打破了空间的定格,为空间创造了深度。当人们置身展厅在艺术品前或省思或交流的时候,光线似乎与时光一起始料不及的流过。

21_透过天窗引入漫反射光的展厅空间丨Exhibition Space with Diffuse Light Introduced through the Skylight©吴清山.jpg

△ 透过天窗引入漫反射光的展厅空间

22_透过天窗引入漫反射光的展厅空间丨Exhibition Space with Diffuse Light Introduced through the Skylight©吴清山.jpg

△ 透过天窗引入漫反射光的展厅空间

室内光井将公共空间向上延伸,洒落的光线与室内灯光不期而遇。光线的丰富层次为空间增添几分灵动与张扬。设计用素混凝土和白色涂料两种简单却反差极大的材料,给展厅空间与公共交通空间创造了视觉边界。

23_室内光井丨Interior Light Well©吴清山.jpg

△ 室内光井

展厅内的驻足远眺

为了能够观展的过程中适度的引入人与外部自然之间的视线连接,也充分的呼应美术馆所在的李公堤的自然景观,设计在部分展厅内置入落地玻璃将更多的自然光线引入展厅空间。大面积的实墙遮挡使光源的强渗透性得以收敛。窗框规范了光落地的范围并将人引导至此驻足停留、嬉戏玩耍。

24_一层东侧展厅丨The-Exhibition-Hall-on-the-East-Side-of-the-First-Floor©吴清山.gif

△ 一层东侧展厅

25_二层西侧展厅丨The Exhibition Hall on the West Side of the Second Floor©吴清山.jpg

△ 二层西侧展厅

边走边看的过道

作为美术馆次要空间的过道,设计师并没有过多地做隐蔽处理,而是将其打造为展厅的延续。交通空间围绕中庭展开布置,投影灯在过道白墙上映射出的绚烂光影,让人在不经意间已互动其中。过道串联起各个展厅空间,它保证了人们在观展过程中的连续性体验。

26_投影灯打造的彩虹过道丨The Rainbow Aisle Made of Projection Lights©吴清山.jpg

△ 投影灯打造的彩虹过道

27_从二层过道看向中庭丨Looking at the Atrium Out of the Second Floor©吴清山.jpg

△ 从二层过道看向中庭

作为室内空间表征的建筑立面改造

立面的改造以对应室内的空间功能为契机,通过不同形式与尺度的开窗形式来避免光线直射展厅空间,将光线自然过渡到室内,来均衡室内光影的强弱关系,满足不同的功能空间对于光的需求,并让光线与空间在不断交织中产生变化。

28_改造前丨Before.jpg

△ 改造前

29_街道视角丨Street View©吴清山.jpg

△ 街道视角

建筑立面采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石材进行拼接形成界面构成感,强化外立面与室内功能空间的对应关系。不同尺度和形式的开窗在立面上形成独特的节奏感,玻璃与石材结合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大面积的半透明U玻通透了室内外空间。

30_主入口界面丨Main Entrance©吴清山_调整大小.jpg

△ 主入口界面

31_U玻与墙面石材的融合丨The Fusion of U-glass and Wall Stone©吴清山.jpg

△ U玻与墙面石材的融合

△《光的游戏》影片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苏州虹美术馆

项目业主:苏州新虹艺教育集团

项目地点: 中国 | 苏州

建筑面积: 2000平方米

项目时间: 2019年-2020年(设计+施工)

设计公司: 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软装设计)

设计团队: 阮昊、詹远、张磊、张秋艳、劳哲东、赵一凡、柯安然

摄影师:吴清山

影片:吴清山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2/48714.html/feed 0
衢州智慧新城综合体项目方案“连绵山水” / 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2/4868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2/48686.html#comments Thu, 24 Dec 2020 02:18:18 +0000 01 总体鸟瞰_Aerial View.jpg

△ 总体鸟瞰

近日,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 (LYCS Architecture) 公布了由其设计中标的“连绵山水”暨衢州智慧新城综合体项目方案。该项目坐落于衢州市高铁新城,毗邻衢州体育公园,是一个总建筑面积为10万平方米,包含智慧服务中心、多元复合空间、科技孵化中心、大数据超算中心等四大功能区域的综合性办公项目。预计于2021年初进入施工阶段,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为该项目的合作设计方。

02 总图_Site Plan.jpg

△ 总图

尺度的微型城市

设计的初衷是在衢州大花园核心区建设规划的有利背景下,利用项目本身对于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公共属性,将空间打造成以城市公共活动为中心的模式。设计将四种不同功能互通互融集成为一个巨大的平台,实现对于衢州微缩城市大院的高位视角,弱化项目地块边界线,使景观绿化自然地渗入,让建筑“轻轻”的放在自然之上,将“城市大院”公开共享给所有市民和城市客人。

03 街道视角_Street View.jpg

△ 街道视角

04 内庭院_Inner Courtyard Landscape.jpg

△ 内庭院

步移景异的院落秩序

总体建筑形态以《考工记 •匠人》中的都城为蓝本,结合衢州村落,创造一个小尺度的微型城市。虽然各功能在其中各自独立,却紧密衔接成一个整体。设计将建筑体量打散后再旋转连接,打开部分围合体量以开放室外空间。建筑体量变化充分结合场地形态,呼应周边建筑与环境,并且在外部设置连续步道。坡道和动态连接底层,使被打散的建筑有序链接,整合成全新的整体。

高低串联的坡道创造出 " 景随步移,步移景异 " 的空间体验。在保证内部功能的良好衔接的同时,建筑最大化了每个功能部分的采光、通风和景观,形成水院、木院、书院三个中庭区域。并在其中置入空中步道,与斜屋顶呼应,打造多维度的视野,创造出了如园林般亦断亦连的精彩内部空间和外部院落。

08 夜景_Night View.jpg

△ 夜景

09 内庭院_Inner Courtyard Landscape.jpg

△ 内庭院

延绵起伏的城市天际线

建筑采用低层高密度的设计手法,塑造亲切的小尺度的建筑体量,带坡屋顶,营造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建筑景观。用连续起伏的斜屋顶统一建筑群,连绵起伏的体量创造出延绵的山景意向,模拟群山的天际线以衔接沿城市主干道的城市天际线。主入口处打开做出欢迎拥抱的姿态,坡屋顶的连续起伏展现出衢州生态山水的城市气质。

10 西入口人视_Seen from the West Entrance.jpg

△ 西入口人视

11 北入口人视_Seen from the North Entrance.jpg

△ 北入口人视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衢州智慧新城数字经济综合体

项目地点:中国, 衢州

项目规模:100,000平方米

建筑设计: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

设计团队:阮昊,詹远,段琴,袁嘉妮,赵晓琳,陈庆舜,马庆天,郑斯丹

合作单位: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项目时间:2020 设计,2021-2022施工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2/48686.html/feed 8
时空回廊——临海余丰里民宿 / 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5/4743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5/47434.html#comments Mon, 11 May 2020 06:41:47 +0000 00_四合院书馆 ©吴清山.jpg

△ 四合院书馆,摄影:吴清山

临海余丰里民宿位于浙江临海台州府城古镇的赤城路老街口,是一个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改造项目,由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从建筑、室内、软装到VI系统一体化设计。它的前身是一间百年老当铺,由一座具有100多年历史的四合院、两栋60年历史的砖混工业用房,以及两栋30多年历史的旧仓库组成。

01_主入口界面©吴清山.jpg

△ 主入口界面,摄影:吴清山

整个台州府城古镇仍然保留着大量历史古建筑,而作为项目所在地的紫阳老街还延续着传统的街坊生活方式,这里是临海千年古城的文化血脉,是古城遗址的缩影,就像是一个活的历史建筑馆。项目起初就提出了挑战:面对同时存在3种不同年代的建筑,跨越百年的历史,新改造的介入如何让旧与新、传统与未来的对话创造全新的居住空间体验?这不仅是这一项目的核心思考,也是零壹城市对新居住模式、城市更新的进一步探索。

02_改造前内庭院.jpg

△ 改造前

03_内庭院©吴清山.jpg

△ 内庭院,摄影:吴清山

时空回廊

并置不同年代建筑历史传承的“时空回廊”

设计以“时空回廊”是作为改造理念的主线,串联起场地现有清末民初、解放后和改革开放三个不同历史时代的建筑。这些老建筑虽已有些残败,但仍保留着在它们的年代,对于建筑美感和空间功能的理解,砖木间诉说着不同的历史故事。设计试图还原并且强化在这同一天地中历史时空的碰撞,让每一个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的人来到这里,都能找到触动内心的属于一个时代的理解。

04_改造前内庭院.jpg

△ 改造前

05_内庭院©吴清山.jpg

△ 内庭院,摄影:吴清山

06_内庭院 ©吴清山.jpg

△ 内庭院水景,摄影:吴清山

07_内庭院©王宁.jpg

△ 内庭院,摄影:王宁

面对不同年代的老建筑,保留其现有的外观并采用为其“量身打造”的改造策略。对于100年历史的四合院,修旧如旧,尽可能的还原属于历史院落的生气,在细节上保留曾经的“当铺记忆”,再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对于60年历史的两幢工业遗存建筑,保留一部分历史和工业痕迹,在整体建筑修缮的同时,通过局部加入当代空间感受和空间使用方式,产生一种戏剧化的空间对话。

08_屋顶花园视角©吴清山.jpg

△ 屋顶花园视角,摄影:吴清山

对于20年历史的仓库建筑,在保留建筑原有框架的基础上,进行较大幅度创新动作,从外观便以锈金属板特立呈现,让建筑在透出更多现代的气息。三种不同年代的交织,在内庭院环绕,展现出三种不同历史声音的“时空回廊”。

09_从建筑外廊看老城©吴清山_调整大小.jpg

△ 从建筑外廊看老城,摄影:吴清山

城市客厅

将民宿公共功能拓展为城市街道生活的延伸

10_咖啡吧©吴清山.jpg

△ 咖啡吧,摄影:吴清山

四合院的改造设计,在更多的保留现状的基础上加以修缮,让其作为民宿公区的同时,也打造为面向城市居民和游客开放的“城市客厅”。在内部选择局部空间进行一二层通高设计,作为或书馆、或众创空间、或会客、或咖啡吧等功能使用,也是设计中具有反差力的记忆点,让局部的改变完成四合院整体的复苏。

11_四合院书馆 ©吴清山.jpg

△ 四合院书馆,摄影:吴清山

12_四合院咖啡吧和餐厅©吴清山.jpg

△ 四合院咖啡吧和餐厅,摄影:吴清山

“城市客厅”把原来分裂开来的城市公共活动整合在一起,对内作为民宿的服务功能,提升居住的配套附加值;对外向城市开放,成为城市人群活动、聚会、交友、学习等聚集地。而同样重要的是,通过公共区域与民宿区域的分区管理,依旧保证民宿区域的私密性与专属性。

13_四合院楼梯空间©吴清山.jpg

△ 四合院楼梯空间,摄影:吴清山

14_四合院二层多功能厅©王宁.jpg

△ 四合院二层多功能厅,摄影:王宁

15_四合院会议厅的当铺记忆细节©王宁.jpg

△ 四合院会议厅的“当铺记忆”细节,摄影:王宁

居住对话

以使用者行为作为中心出发的居住空间体验

客房室内空间设计不再以传统酒店的“居住”功能为核心,而是真正站在使用者角度,突破使用功能禁锢,营造场景下的居住体验,将使用者行为作为核心出发点。空间作为身心经验的载体,以不同历史年代建筑的体验感受为主题,为每个客房量身定制身心之旅。通过设计把某一特定行为进行放大,用新的方式来创造人与历史空间的对话。

16_90年代建筑客房©吴清山.jpg

△ 90年代建筑客房,摄影:吴清山

四合院客房:“星空下”的历史畅想

老建筑原有的木梁柱结构自然、纯粹,为保留其本初的美感,设计首先将老建筑的木结构修复和直接裸露作为室内空间的自然划分和主基调,局部点缀既与之相和谐又增加现代氛围的家具。屋顶的木椽石瓦被打开一方天光,在引入自然光线的同时,营造将使用者带入“星空下”百年历史畅想的居住美感中。

17_四合院客房©吴清山.jpg

△ 四合院“星空下”客房,摄影:吴清山

18_四合院客房 ©吴清山.jpg

△ 四合院客房,摄影:吴清山

19_四合院客房©吴清山.jpg

△ 四合院客房,摄影:吴清山

60年代建筑客房:50%传统+50%现代

60年代建筑客房的室内呼应建筑的改造策略和氛围,在"一半"传统结构中注入"一半"的现代梳理,保留了具有历史质感的青砖和混凝土结构,将主体居住功能置入客房的中心位置,给使用者足够的空间留白体验。

20_60年代建筑客房©吴清山.jpg

△ 60年代建筑客房,摄影:吴清山

21_60年代建筑客房 ©吴清山.jpg

△ 60年代建筑客房,摄影:吴清山

22_60年代建筑公区©吴清山.jpg

△ 60年代建筑公区,摄影:吴清山

23_楼梯空间©吴清山.jpg

△ 楼梯空间,摄影:吴清山

90年代建筑客房:20%传统+80%现代

90年代建筑客房中的传统元素被选择性筛留,转变为局部的细节展现,大量木色空间包裹营造出更为现代式温馨的居住氛围,为追崇更加时尚简洁居住感受的使用者提供选择。

24_90年代建筑客房©吴清山.jpg

△ 90年代建筑客房,摄影:吴清山

25_90年代建筑客房 ©吴清山.jpg

△ 90年代建筑客房,摄影:吴清山

26_客房公区©吴清山.jpg

△ 客房公区,摄影:吴清山

27_首层总平面图©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jpg

△ 首层总平面图 ©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临海余丰里精品酒店

项目地点: 中国 台州 临海

建筑面积: 3,298平方米

项目时间: 2017-2018 年(设计) 2018-2019年(施工)

设计公司: 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软装设计、VI设计)

设计团队: 阮昊、詹远、何昱楼、张秋艳、嵇涵、杨莉、赵一凡、范笑笑、王浩然

合作景观设计: 章万清,林海

摄影师:吴清山、王宁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5/47434.html/feed 0
儿童画笔下的“童趣”空间—杭州未来科技城海曙学校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0/4211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0/42118.html#comments Thu, 18 Oct 2018 09:45:37 +0000  00_首图丨Cover©苏圣亮.jpg

©苏圣亮 

在现在的城市中,经常可以看到年纪小小却压力重重的孩子,传统的校园让学生们早早地进入了以成年人为模板的空间环境中。一所城市里的学校应该长什么样?面临教育类建筑,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的设计师思考的是如何通过设计来打破传统校园的概念,给予孩子们这个年纪应有的快乐空间。

01_南面鸟瞰丨South Aerial View ©吴清山.jpg

△ 南面鸟瞰 ©吴清山  

水泥森林中的理想家园

未来科技城海曙学校位于杭州西部未来科技城板块,是一个包括幼儿园和小学的综合性建筑项目,它的建筑和室内由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一体化设计。海曙学校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儿童的绘画语言,孩子们笔下的理想校园充满了亲切的尺度和欢乐的街道,设计师由此出发,将 28000 多平方米的体量打散成 15 个坡屋顶小房子,依照幼儿园、小学各年级不同的尺度与行为将建筑尺度逐渐变大,通过小体量的院落组合塑造一个体量亲切、尺度宜人的舒适校园。

02_孩子们笔下的理想校园丨Child Drawing ©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jpg

△ 孩子们笔下的理想校园 ©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 

03_绘画语言的东南鸟瞰丨Diagram ©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jpg 

△ 绘画语言的东南鸟瞰 ©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 

04_西面鸟瞰丨West Aerial View ©吴清山.jpg 

△ 西面鸟瞰 ©吴清山  

05_水泥森林中的理想家园 丨Ideal School In High-density Space ©苏圣亮.jpg 

△  水泥森林中的理想家园 ©苏圣亮  

建筑群体主要由教学楼、行政楼、体育馆、食堂等几部分组成,通过连廊、内院、不同开场程度的廊道将各个功能空间串联起来。而廊道、楼梯这些教室以外的空间不仅仅作为教室的连接,更是孩子们相遇的地方;操场、屋顶也不仅仅是字面体现的功能,而是孩子们沟通交流的空间。学校作为一个小尺度的社会,孩子们在里面通过亲身经历建立起自己的社会意识。

06_连廊是孩子们相遇的地方丨Exposed Stairs And Corridors ©苏圣亮.jpg 

△ 连廊是孩子们相遇的地方 ©苏圣亮  

07_连廊下空间丨Uder The Corridors ©苏圣亮.jpg 

△ 连廊下空间 ©苏圣亮  

 08_教学楼与连廊俯瞰丨School Building And Corridor ©吴清山.jpg

△ 教学楼与连廊俯瞰 

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尺度房子

这是一所能满足27 班小学和12班幼儿园各项功能需求的学校。幼儿园、小学由南到北分布,建筑高度也相应地逐渐变高,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活动和不同身体尺度对空间的需求,学生对于校园环境的感受也更加亲切。同时,富于变化的小房子打破了城市僵硬的建筑排布,丰富了建筑天际线变化。

09_丰富的建筑天际线变化丨Dynamic Skyline ©苏圣亮.jpg

△ 丰富的建筑天际线变化 ©苏圣亮  

 10_建筑按尺度需求逐渐变高排布丨Height-aligned Buildings ©苏圣亮.jpg

△ 建筑按尺度需求逐渐变高排布 ©苏圣亮  

小体量围合出各具特色的内院,而建筑体量之间又营造出有趣的街道空间。内院和街道的组成模式让教学楼建筑之间的连接围而不合,也使室外空间富有趣味和层次,为学生课余的活动空间创造了丰富的可能性,更加切合孩子的感受。

11_走廊和内院也是沟通交流空间丨Corridors And Courtyards Are Also Spaces For Communication ©苏圣亮.jpg 

△ 走廊和内院也是沟通交流空间 ©苏圣亮 

12_建筑体量间的街道空间丨Street Space Between Buildings ©苏圣亮.jpg

△ 建筑体量间的街道空间 ©苏圣亮  

幼儿园是独立的 U 型院落,像张开的臂膀给孩子们围合的安全感。院落中的彩虹跑道与建筑颜色相呼应,营造一个五彩斑斓、无拘无束和奇思妙想的空间。建筑的“小房子”形态被延续到室内,自己画笔下的形状在这里出现,使孩子们在对建筑的好奇中得到对家以外世界的美好初感受。

13_幼儿园独立的U型院落丨Independent U-shaped Unit Of Kindergarten ©苏圣亮.jpg

△ 幼儿园独立的U型院落 ©苏圣亮

14_半开敞式走廊丨Semi-open Corridor ©苏圣亮.jpg 

△ 半开敞式走廊 ©苏圣亮  

 15_幼儿园室内楼梯空间丨Stair Space Of Kindergarten ©苏圣亮.jpg

△ 幼儿园室内楼梯空间 ©苏圣亮  

 16_幼儿园教室空间丨Kindergarten Classroom ©苏圣亮.jpg

△ 幼儿园教室空间 ©苏圣亮 

小学分为南北侧两部分,分别对应低年级和高年级的教学空间。南侧教学楼在建筑形态上由四个四层的单元连接形成半围合的庭院,朝向中心步道广场打开,从入校由中心步道走进内院再到教学楼内部,也是引导着孩子们对校园空间的探索。北侧教学楼则整体体量较大,最高的建筑面向城市干道一侧,体块相对统一规整,呼应城市界面。

17_南侧小学教学楼内院丨Courtyard Of South Primary School Building ©吴清山.jpg

△ 南侧小学教学楼内院 ©吴清山 

18_南侧小学教学楼内院丨Courtyard Of South Primary School Building ©吴清山.jpg 

△ 南侧小学教学楼内院 ©吴清山 

19_教学楼走廊空间与内院相互渗透丨Corridor And Courtyard Interpenetrate ©吴清山.jpg 

△ 教学楼走廊空间与内院相互渗透 ©吴清山  

 20_北侧小学教学楼内院丨Courtyard Of North Primary School Building ©吴清山.jpg

△ 北侧小学教学楼内院 ©吴清山 

另外,设计时也有意的将建筑走道和公共空间进行放大。南北两侧的小学各教学楼与食堂楼通过连廊在一二层均相连,连廊东侧以坡度处理,自然过渡至一层并形成半围合的小尺度活动空间。架空的连廊在满足双层交通空间的同时,放大尺度的平台和廊下围合的庭院也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室外活动空间。

21_具备双层交通空间的连廊丨Corridor With Double-deck Transportation ©苏圣亮.jpg

△ 具备双层交通空间的连廊 ©苏圣亮  

 22_连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室外活动空间丨Corridors Create More Activity Areas ©吴清山.jpg

△ 连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室外活动空间 ©吴清山  

可自由探索的趣味屋顶 

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趣味活动空间,设计师采用双坡屋顶形式的建筑体量,根据每个屋顶空间的特质,结合相应的学生群体特点对其进行空间设计和活动规划,创造了许多的屋顶活动空间,可以让孩子们自由的探索和创意使用,如躲猫猫的游戏场、认识植物的种植园,听老师讲故事的小剧场,安静读书的阅览室、肆意奔跑的跑道等等。

 23_屋顶空间集合Roof Space Collection ©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jpg

△ 屋顶空间集合 ©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  

 24_屋顶小剧场丨Roof Theatre ©吴清山.jpg

△ 屋顶小剧场 ©吴清山  

25_屋顶游戏场丨Roof Playground ©吴清山.jpg

△ 屋顶游戏场 ©吴清山 

26_屋顶游戏场丨Roof Playground ©吴清山.jpg

△ 屋顶游戏场 ©吴清山 

27_屋顶游戏场丨Roof Playground ©吴清山.jpg

△ 屋顶游戏场 ©吴清山 

28_屋顶跑道与看台丨Roof Runway ©吴清山.jpg

△ 屋顶跑道与看台 ©吴清山 

29_在屋顶自由奔跑丨Roof Runway ©吴清山.jpg 

△ 在屋顶自由奔跑 ©吴清山  

30_在屋顶自由奔跑丨Roof Runway ©吴清山.jpg 

△ 在屋顶自由奔跑 ©吴清山  

富有辨识度的多彩山墙

在整个以浅灰和白色作为基调建筑群中,山墙成为海曙学校一个鲜明的识别特征。每个山墙面在形态、颜色和材料上都各具设计特色,这些以黄绿橙等明快颜色点缀的山墙面相互交错组合,丰富了轻松活泼的校园空间氛围,也增强了各个区域的归属感和辨识性。

31_山墙集合丨Gabled Facade Collection ©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jpg

△ 山墙集合 ©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

 32_山墙与楼梯空间丨Gables And Stairs ©吴清山.jpg

△ 山墙与楼梯空间 ©吴清山 

33_山墙与楼梯空间丨Gables And Stairs ©吴清山.jpg 

△ 山墙与楼梯空间 ©吴清山

34_明快颜色点缀的山墙面丨Colourful Gabled ©吴清山.jpg 

△ 明快颜色点缀的山墙面 ©吴清山  

在此基础上,将其中的五个建筑单体的立面以深红颜色呈现,让校园质感不失统一又富有节奏。孩子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山墙面去描述位置,形成孩子心中对于校园的有趣的认知地图。

 35_从体育馆内部看山墙丨Interior Of Gym ©吴清山.jpg

△ 从体育馆内部看山墙 ©吴清山 

整个校园及建筑以人的体量与场地、孩子们的成长和情感结合在一起。“小城故事”式的规划将让孩子们在童话般的小镇中穿梭徜徉。

36_总平面丨Site Plan ©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jpg

△  总平面 ©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杭州未来科技城海曙学校

项目地点: 中国杭州

项目面积: 44,900 平方米

项目时间: 2015-2016 年(设计) 2016-2017 年(施工)

设计公司: 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

设计团队: 阮昊、陈文彬、沈斌、尹勇、吴时阳、王继鹏、夏炜、吴涛、邓皓、蒋蕾蕾、李会、陈志林、范笑笑、陈杭君

参与人员: 葛霁雯、周桐、俞洲、宋国晗

合作单位: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摄影师:苏圣亮、吴清山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0/42118.html/feed 12
充满阳光与生命力的办公空间,上海宝业中心室内设计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7/40857.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7/40857.html#comments Tue, 03 Jul 2018 07:37:08 +0000

入口大堂©何炼

上海宝业中心是宝业集团在上海的总部办公楼,位于上海虹桥新中心商务区二期开发的一部分。场地位于公路、铁路和航运交通枢纽的交汇点,也是人们在高铁从南面进入虹桥火车站前能看到的最后一座建筑,赋予了项目作为重要的城市空间的地位。上海宝业中心的建筑与室内由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一体化设计,办公室内空间设计的初始点被安排在了建筑的一条延长线上,这条线贯穿室内室外,相辅相成为一体。建筑是室内设计中重要的基础,室内的设计还原了建筑的空间、建造和材料之美。

东南面鸟瞰©苏圣亮

鸟瞰©宝业集团

设计的挑战之处在于需要同时处理几对看似对立的矛盾:

1、总部公共空间的展示性与标志性;

2、办公空间的高效使用与人文关怀; 

3、空间意向的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新;

4、建筑空间的还原与室内氛围的塑造。考虑到这些挑战,设计延续了建筑设计的特点,将自然、技术、建造和人文关怀作为四个主旨,将不同功能区按照剖面布局设置这四个氛围主题,分别设计了入口大堂:还原阳光与生命力的室内庭院;首层:还原技术魅力的信息交流枢纽;办公层:还原建造与工业美感的都市开敞办公;地下一层:还原人文关怀的员工之家。

建筑黄昏景©苏圣亮


充满阳光与生命力的室内庭院

充满阳光的入口大堂©何炼

入口大堂是顶部有采光的四层通高空间,连着一部分会议室和展厅。设计以营造一个充满阳光与生命力的室内庭院为概念,围绕中庭空间设置了5条“巷道”,将一个大的平面空间分为6个由会议室、展厅和绿植围合成的空间小单元,每个巷道的尽端对着建筑的GRC窗户单元,将户外景观映入到室内空间。

顶部采光的四层通高空间©吴清山

入口大堂©何炼

中庭通高空间三个界面使用透明玻璃,每层间隔着悬挑三角形露台,员工可以在工作之余小步走到露台上休憩。结合位于中庭两侧的绿色树木和花草,阳光从顶部三角形网格采光顶照下来,创造了中庭里仿佛置身于充满活力的室外庭院的体验。这些原本在室外的元素被引入室内,模糊了室内外的边界,室内设计也结合在了整体的建筑之美中。

雕塑般的木楼梯©何炼

雕塑般的木楼梯©何炼

在中庭尽端,是连接一层到四层的极具雕塑感的木楼梯。木楼梯作为交通流线的灵魂,将所有空间连接激活,成为了独立于办公空间之外,人们乐于游弋其中的独特空间。使用者从一楼走到四楼的过程中,会途经每一层办公区,从而人为的创造出许多交流与沟通的机会。通过彼此间信息快速及时的交换,员工能够激发出无穷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木楼梯将所有空间连接激活©吴清山


还原技术魅力的信息交流枢纽

宝业中心首层的设计是对外开放与交流的展厅与会议室。“宝业的建筑世界观”开启展厅的入口,接待与展示的界面自然过渡衔接,展厅空间以科技与人文的结合、集成工业与传统的形式彰显宝业集团的形象。

入口大堂©何炼

公共走道的区域,用以现代感强的深灰色作为主色调,而在会议室相对私密的走道用木质材质为主,形成了空间的包裹感受,对不同区域空间进行了区分。

一层公共走道©吴清山

会议区域的界面,通电玻璃成为隔断的最佳选择。该材料通电时呈透明状态,断电的状态下呈现灰白不透明的磨砂效果。这样既保证了采光及空间内视觉的统一性,又给使用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一层会议室©吴清山


还原建造与工业美感的都市开敞办公

抽象的上海城市天际线墙面©吴清山

二层至四层是核心办公区域,其设计以建造和工业感为线索,在空间设计中以上海这座大都市城市天际线为设计元素,同时工业化的设计让办公空间体现了建造行业龙头企业的特性。

会议室©吴清山

办公层会议区的公共走道的墙面以两种不同的颜色木饰面组合成抽象的上海城市天际线,高低错落。这种两种材料拼接的方式同样用于办公层大台阶的休息空间,大台阶的地面是木地板与水泥自流平的错位拼接,给员工塑造了一个集阅读、休憩与活动的场地。

大阶梯休闲空间©吴清山

办公室公共走道的空间基调较之为开敞明亮,以白色为主基调,一侧为白色烤漆玻璃,另一侧将外立面图刻印在烤漆玻璃面上、内部打光后立面线条清晰的展现出来,塑造了富有未来感的空间。

办公区走道©吴清山

办公区走道©吴清山

会议室©吴清山

洗手间和公共走道©吴清山

在开敞办公区域,设计将空间所必需的设备管线、桥架等隐藏在居中的吊顶内,吊顶下空间相对较低的位置设置为茶歇和交流区。

开敞办公区©吴清山

为了体现建筑从无到有的建造过程,吊顶的材料使用了黑色玻璃、内部打光的做法,将吊顶内的管线布局图投射到黑色玻璃上形成透光面,这样吊顶的一条条透光线也是吊顶内部的管线布局。

茶歇和交流区©吴清山

开敞办公区两侧靠近窗户的区域保留了建筑的混凝土裸顶,使得空间适合作为对高度有一定需求的开敞办公,合理利用了原有建筑布局。在不破坏原有建筑外部意向的同时,室内空间设计很好地表现了主题。南侧的开敞办公区也是采用一半吊顶一半裸顶的方法,吊顶面的材料使用更具有实验性的透光混凝土,把工业材料和光结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空间效果。

核心办公层©吴清山


还原富有人文关怀的员工之家

地下一层打造为富有人文关怀的员工之家。这里集合了餐饮、休息、娱乐、文化、健身等功能,围绕着两个采光庭院展开,满足员工8小时办公时间的基础需求和8小时时间之外的生活需求。多功能咖啡馆是地下空间重点区域,作为员工休息放松的场所,这里定位为年轻包容、灵活互动,在休闲咖啡外还集合沙龙、课堂、派对为一体的集合咖啡馆。

下沉庭院©吴清山

整个咖啡馆分成三个部分。最靠外侧是“百变咖啡”,一个大空间通过隔板分成2个可开可合的区域,平时隔板打开,是休闲咖啡;隔板合上,可以上课、讨论。整个顶面和管线都暴露出来喷成深灰色,而精心设计的灯管、走线和和吊灯喷成蓝色,设计在其他管线的下方,仿佛悬浮在顶面。侧面的墙面用不锈钢框架搭成书架与展示,并与景观绿植结合。

多功能咖啡馆©吴清山

咖啡馆中间区域是吧台和卡座区,颇有工业感的成像混凝土包裹了吧台备餐空间,吧台内部为木饰面形成空间嵌套感;卡座区域用温暖的木饰面限定空间,沿窗设置休闲区并配以可移动家具,增加可组合搭配的效果。咖啡馆最里侧是“百变心情”区域,这是个非常灵活的供员工使用的空间,靠墙一侧设置可移动屏幕,对面一侧是台阶作为与涂鸦墙,靠边一侧是员工睡眠舱,这是一个给员工活动、讨论、午休的充满温馨感的专属区域。

咖啡馆吧台空间©吴清山

餐厅的设计将企业发祥地的吴越文化融入设计语言,材料上使用自然质感、还原员工在工作中经常接触的材料,体现企业建造文化。通过抽取绍兴民居屋顶天际线,以两种不同的颜色木饰面,拼贴出一幅抽象的江南水乡天际线贯穿墙面,行径其中可以感受到抽象画面背后的文化韵味。

餐厅包厢©吴清山

为了保证空间的高度和使用的灵活性,就餐部分采用裸顶的做法,在一侧休息区设置吊顶解决管线等问题,并因此将空间分成内外两部分:外圈接近户外,用青砖铺地创造一种户外延伸至室内的感受;内圈通过三角形定制吊灯限定整个就餐区域。

多功能厅©吴清山

多功能厅基于建筑的大空间,一面墙设置为白色烤漆玻璃和投影面,另外三个面和中央通过可旋转和平移的隔断设置,可以根据使用行为划分出不同的空间状态:隔断全都打开的时候是开敞的无柱大空间,方便全体员工的活动和会议;隔断全都关闭的时候空间被分为四个可以独立使用的小空间,进行培训、讨论等活动。隔断之间的软橡胶垫细节设计可以增强空间分开之后的隔音效果,而多功能厅的椅子是可移动和折叠式,便于不同使用时候的转换。

29_(GIF)隔断的设置让空间可分可合-Changeable-Space-©吴清山.gif

(GIF)隔断的设置让空间可分可合©吴清山

上海宝业中心的建筑和室内办公空间设计,对于零壹城市而言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项目。在建筑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充分解读宝业集团的企业文化,将自然、技术、建造和人文关怀作为四个主旨,并真正以人为导向,赋予每一楼层不同的空间主题,同时空间连续之中有变化。功能与情怀的交融让办公空间不再冰冷,而成为充满人文关怀、激发交流与思想碰撞的空间。建筑与室内的融合,在这里相得益彰。


图纸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五层平面图

地下一层平面图

地下一层咖啡吧平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上海宝业中心室内设计

项目地点: 中国 上海

建筑面积: 27,394平方米

项目时间: 2012-2016设计,2017建筑部分完工,2018室内部分完工 

室内设计: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

建筑设计: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建筑设计)

浙江宝业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施工图设计)

软装设计: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

幕墙顾问:迈孚希锘佰建筑结构技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幕墙单位:浙江宝业幕墙装饰有限公司(施工图设计)

机电顾问:零壹城市建筑事务所(水电设计)

上海信业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弱电)

上海麟祥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空调)

景观顾问:株式会社日本综合计画研究所

灯光顾问:上海翰远照明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VI顾问:杭州一间平面设计有限公司

摄影师: 吴清山(室内),何炼(室内),苏圣亮(建筑)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7/40857.html/fee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