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行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2 Nov 2024 01:34:1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从建筑师到独立插画家:我去做有趣的事情,然后有趣的事情就来找我了 | 张小哈专访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2/4649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2/46498.html#comments Fri, 27 Dec 2019 02:54:39 +0000

本次采访接近2小时,剪辑成了大概半小时的音频,也是播客的第一期。大家可以直接在公众号收听,也可以去喜马拉雅收听。喜马拉雅的ID也是:非科班设计 欢迎大家关注。第一次尝试音频的形式,后期也会陆续找一些有意思的设计师,来分享他们的故事。


跟张小哈认识三年了,今天来聊聊这个有意思的女孩。从三年前在知乎看到她发的关于VR的插画,到今天她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毕业五年,张小哈从设计院的建筑设计师,到互联网的UI设计,再到现在的独立插画师,中间还做了个叫“薄荷小屋”的民宿。这个爱画画的女孩是如何在建筑行业衰落的大环境下,通过不断的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的?



 张小哈 

自由设计师,插画师

公众号"啊哈时刻”原创系列漫画作者

上海新天地、上海大悦城签约设计师

优设网、翼狐网签约讲师

视觉中国签约插画师

dribbble人气设计师,behance标签


2012 年,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交流,环游欧洲,热衷于收集有趣的地图。

2014 年,西安交通大学建筑系毕业,进入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担任建筑设计师,并创作了第一个个人项目《啊哈,西交大》原创插画地图。

2015 年,创建“啊哈时刻公众号”开始系列漫画的创作,个人独立项目《建筑师之夜》APP 的 UI 设计,转行进入互联网成为 UI 设计师,设计了“薄荷小屋”等五个民宿。

2018 年,离开公司,开始做自由插画师。跟出版社签约了个人绘本合同,参与“上海大悦城”“歌德学院”等多个项目的设计。

2019 年,出版个人漫画绘本《创造力的形状》。


  热爱是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  


逗砂: 插画这件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小哈: 我是 2014 年毕业进入建筑设计院工作,男友雨叔问我,有没有什么业余时间想做的事情?我想到我特别喜欢收集地图……

大三在欧洲时,每去一个城市都会收集当地地图,这些地图是我从欧洲背回来的最重的东西;大四我在深圳实习时,买了一个负波普出的“深圳怪诞地图”,脑洞很大的插画蕴含很多对城市的思考,我经常会拿出来回味一下。我觉得这些地图做的特别有意思,所以当时就想到了做一个插画风格的地图。

小哈环游欧洲的照片

逗砂: 西交大地图这个算是你第一个建筑之外的独立项目?

小哈: 对的,当时我对插画一窍不通,只能自学。设计上,我认为地图作为一份纪念品,不应该只提供信息,而应该呈现人的记忆与情感。在制作时,我强调了人在其中的活动与行为,希望看到它的人,每次拿出来,都能发现新鲜有趣的事物,产生共鸣。

2014 年 11 月我开始自学 ai 软件,到 15 年 4 月完成。因为学校每年 4 月会有樱花祭的活动,所以我定下目标:2015 年 4 月前一定要完成。

画完后,我在印厂印了 1000 份,找了学校的商店合作,樱花祭时自己也摆了摊。但是销售情况一般,西交大是理工科学校,男生比较多,我发现他们不是这类文创产品的用户。

但同时,收获也很多,通过绘制这份地图,我从不会到熟练掌握软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我第一次体验到了一个产品从设计、制作、销售的全流程;另外,我宣传了这个地图的内容,那时已经注册了“啊哈时刻”公众号,所以我就把这个项目的截图发在公众号里了。

《啊哈,西交大》手绘地图

逗砂: 15年你已经开始在“啊哈时刻”上发布插画了?

小哈: 是的,我同时也把这个地图发布在了知乎上,有被很多校友看到。学校招生办联系过我,想尝试把地图做成新生入学的礼物;西安电视台找到我,想在新生季采访,这些都是从没意料到的合作。


  薄荷小屋 

逗砂: 除了画插画,你还做了个民宿的项目。可以聊一下么?

小哈: 我的一位同事自己做了一套民宿,一次吃饭的时候他跟大家说,你们也可以做一个改造的民宿。恰好我们的邻居想要重新装修房子并租出去,我们便问他:能不能把房子租给我们,并交给我们来装修?

逗砂: 我对你们的薄荷小屋印象还挺深的,当时在知乎的回答里特别的靠前,改造前后对比也很刺激。

小哈: 小屋是上海的一室户老房子,采光很差。因此设计都围绕着“让空间显得更明亮宽敞”这个理念。我们先拆掉了不承重的隔墙,让采光最大化;我设计了一面薄荷绿的墙,让空间显得更明亮;家具也选用了轻盈的木质杆件元素。

其中,我对小屋里植物墙的设计是比较满意的,用较低的成本得到了很有创意的效果,客人们也很喜欢这面植物墙。那时 Airbnb 刚入驻中国,我们的民宿性价比高,设计有记忆点,上线之后预定效果不错。因此,我们后面陆陆续续又改造了 4 个民宿。

低成本的植物墙设计

逗砂: 5个其实挺多了,你们在时间上怎么安排的?可以照顾的来么?


小哈: 我和我男友是分工的,我负责设计,他负责和施工工人、客人沟通,另外还有一个打扫的阿姨。我们一起利用业余时间做这些工作,虽然运营效果很好,但做客服需要较多时间,这些民宿租约到期后,我们就陆续停掉了。我很怀念这段经历,不但让我们体验了设计运营一个民宿产品的全过程,也让我们认识了很多喜爱设计与艺术的朋友。


  一次转行 

逗砂: 15年你从设计院出来,是为什么决定离开建筑行业呢?

小哈: 15年我和男友一起合作了《建筑师之夜》APP ,这个产品是让我有转行想法的一个契机,也成为了我离开建筑行业最后的纪念。

逗砂: 其实经常有人会问我,自学的时候,没有项目的时候如何积累第一个项目,我觉得你经历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

小哈: 是的,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去平衡多方利益;比如国家的规范制度、城市周边关系、地产方的盈利等等。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是不可能我自己做一个虚拟项目发布出去,说这是我的一个建筑设计作品的,而网站、APP是可以的。我和男友合作的“建筑师之夜”APP,上线之后就成为了我第一个作品。

“建筑师之夜”让玩家用游戏的方式学习建筑知识,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也回顾了在建筑系度过的美好时光。

《建筑师之夜》

逗砂: 转行找工作的过程中有遇到什么问题么?

小哈: 转行的过程共用了 3 个月,虽然现在回想起来是相对顺利的,但当时被不断拒绝的感受是非常痛苦的。

离开设计院后,先是去了解互联网设计有哪些岗位,阅读书籍去了解相关职位,明确自己想做的岗位,去招聘网站上看需要的能力和条件,然后针对性的去自学软件和理论,最后做了作品集。

第一个阶段大概用时 2 个月,就去投递作品集了,第一波投递之后反馈很少,但还是获得了几次面试机会,虽然最后被拒绝,但有的面试官给我提建议,有的面试官给我鼓励。后来根据建议,重新优化了作品集,在离职三个月后,找到了转行后的第一份工作。

逗砂: 我感觉你16年爆发式的量产,发布了很多作品。

小哈: 无论是本科学习建筑,还是在建筑设计院工作,都处于学习工作强度非常大的状态。在转行后,我的业余时间被释放出来,有更多时间精力去探索新的领域。




  漫画及插画风格 

逗砂: 你在公司应该是UI吧,但是我看到你私人作品基本上都是故事性的插画,这是为什么呢?

小哈: 2016 年初的业余时间,我开始想在公众号发布内容。当我发布到第三篇 VR 科普的那篇漫画时,在粉丝只有 600 的情况下,阅读量在几天内就突破几万,这是我没有意料到的。

VR来了,5年后你可能在虚拟世界里做设计

逗砂: 是不是就是因为这个,会给你特别大的动力去继续做下去?

小哈: 是的,因为那一篇,关注我的朋友很多,他们给了我很大的反馈与鼓励,我也不好意思停更了;另一方面,那段时间我的表达欲也非常强。脑海里经常会浮现出一些有趣的画面,让我很想把这些画面的灵感记录下来。

逗砂: 我发现你开始的画风和你现在尝试的已经开始有点不一样了,现在也开始尝试C4D了吧。

小哈: “啊哈时刻”的漫画风格起源于之前做的地图,也和我之前的建筑背景也多少有些关系。

首先是小人的表情,我想用一个具象的表情来表现“啊哈时刻”这个抽象的瞬间,这一刻,应该是在强烈好奇心驱使下,在某一件事物上不断探索与积累,然后发出“啊,原来是这样啊”的那一刻。

张小哈在‘啊哈时刻’公众号的漫画形象


场景的表现风格我选择了上帝视角加轴测图,也是建筑表达的常用方式。当人站在高处时,很容易看清事物内在的联系。轴测图比透视图更抽象,当表达方式更抽象时,更容易从现实世界跳脱出来,看到我所想表达的东西。

逗砂: 你知道你这个画风特别像现在流行的2.5D风格,但是你用这个画风2014年的时候这个风格还没有火起来。

小哈: 当我转行到互联网后也很喜欢 2.5D 风格,并且那时也接触到了 C4D。建筑的背景让我喜欢三维与空间感;另外,做建筑时经常会画分析图。我觉得漫画和分析图很像,只是在分析图的叙事基础上,结合了更生动的情节与更有想象力的画面。

“啊哈时刻”风格的漫画

逗砂: 因为你建筑的背景,你的风格在其他人看来还是很特别的,有自己的个性在里面。

小哈: 是的,我后来才意识到我的风格还挺特别的。另外,小人采用了组件化设计的思路。

逗砂: 你这个又跟现在的sketch组件化插画莫名的吻合了。

小哈: 组件化的思维在建筑里很常用,比如门窗墙体等构件,互联网产品也有组件化的思维。这种组件化的思想用在插画上,我觉得有很 多好处。一方面减轻了工作量,一方面可以统一风格,还可以通过不同组件的组合传达出思想和信息。

逗砂: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用组件化的思维去画插画的?

小哈: 2015年开始的。

逗砂: 是不是很神奇,你做的这些2.5D也好组件化也好,在几年后都变成了主流。

小哈: 是的,当时在我画“啊哈时刻”的时候,确定风格后,就没有再花时间去研究风格了,主要是把它当成传达内容与思想的方式。但是这两年我对风格又有了新的理解,我学习了 C4D,也研究了其它的画风,体会到了插画风格上其它方面的乐趣,包括质感、肌理和光影等。


 成为自由插画师 

逗砂: 2018年初你离开互联网公司做了自由插画师 / 设计师,为什么会做出这个选择呢?

小哈: 16 年当公众号发布第 3 篇漫画时,有出版社编辑希望和我合作,但当时我觉得的产出量是不够的,也没有成体系,就暂时搁置了。从那时开始,内心就埋下了绘本的种子。18 年年初,机械工业出版社的编辑刘晨找到了我,希望和我合作绘本。同一时间,我的同事也介绍了和上海大悦城的合作项目……

逗砂: 你是怎么看自由职业的?

小哈: 我画了一个系列插画,把它命名为“流浪在地球外的日子”,表达了我做自由职业时的状态:有点孤独,但也不止于孤独。做自由职业后,开始在 dribbble 上发布作品,因此认识了许多喜爱设计和插画的朋友,他们的作品都很优秀,虽没见过面,但都会给彼此鼓励,就像插画中宇航员在地球外认识的朋友一样。

流浪在地球之外的日子

逗砂: 你觉得自由职业之前在公司上班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小哈: 如果是从设计的工作内容来说,没有特别大的区别。区别更多在于其他方面:首先,做自由职业时,我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去学习和创作自己的作品,这个过程中能感受到进步;另外,除了设计,我需要做更多设计之外的工作,比如项目报价、项目排期,跟客户沟通。沟通是我近期觉得最需要提升的地方,也看了很多关于沟通的书来学习。

逗砂: 我看你写到后面还有三联生活周刊和歌德学院的合作,这些都是18年后的项目么?还是之前就有。

歌德学院的未来之家项目

小哈: 从我开始做公众号后,就已有一些间断性的合作,18年后,随着时间与作品的积累,有了更多品牌方的合作。上海大悦城的项目,机械工业出版社的邀请,这两件事也是一个契机,让我想集中注意力,专注做一段时间绘本。

逗砂: 你说的这个绘本就是最近出版的《创造力的形状》么?这本绘本大概花了多久呀?

小哈: 是的,在这本书里,我用脑洞漫画的形式解读了20个设计案例,比如三宅一生、安藤忠雄、深泽直人等等。并从洞察、简化、突破、融合等 6 个角度阐释创意的诞生过程。希望让读者用更有趣轻松的方式了解设计。

其实我之前的计划是半年完成这本书,然后继续去上班,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计划还挺激进吧。后期的工作量,是我在计划时没有想到的。我以为画完内容,我的工作就结束了。

张小哈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合作的绘本《创造力的形状》

京东,天猫,当当有售


而实际过程中,18 年的 7 月我画完了全部的内容,但在 7-10 月,我一直在处理排版、字体、序言、章节封面这样的细节,出版社也要审核,进行补充修改,直到今年的 3 月份,内容才全部确定。内容确定后要跟排版师不断沟通,做视觉测试,打板验证,5 月份排版完成。这之后还有纸样的选择、封面与腰封的设计与审核,整个流程很长。

这其中还有一个字体的问题,因为字体有版权,我不想用跟漫画风格不符的可商用字体,自己做一套字体又时间成本太高。后来我找到一个无版权的可商用字体,它是起源于一个日文字体,很多汉字是缺失的,缺字时我只能用已有字的偏旁部首去拼,或按它的风格来制作。

其实每个项目都是这样,在做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逗砂: 不过这些困难你都想办法克服了,那小哈你对未来有什么计划么?

小哈: 有几方面吧 :

1.最重要的一点,还是继续坚持与积累商业设计项目与个人的插画漫画创作;

2.和翼狐网、优设网有课程的合作,备课时也想梳理下我的知识与经验;

3.因为做绘本,公众号已停更一段时间,想去思考下内容未来的方向。

逗砂: 很期待啊,我发现你14年开始一直到现在,虽然很折腾,但是一直在不断的进步。

小哈: 一方面,在欧洲独自旅行的经历对我影响很大,让我有了独立思考、自我探索的意识;另一方面,做地图这件事,让我发现我可以打破原本的思维和能力边界,因此一直在不断学习和尝试新的东西。但我也有反思,这样精力会比较分散,也希望未来能够专注一点。

公众号

啊哈时刻

ID:ah-ha-moment

微博

张小哈的啊哈时刻

豆瓣 / 知乎

张小哈

访谈 编辑|逗砂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2/46498.html/feed 2
在香港 | 从规划到地产,选择困难症的弯道之旅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6/4473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6/44730.html#comments Tue, 25 Jun 2019 01:58:53 +0000 “ 先行说是最贴近年轻人的认知分享平台,我们每个人因自己位置、眼界、经历的不同,在信息、经验、认知、思维上会存在差异,我们希望通过先行说这个平台来帮助弥补这些信息的空白,通过展示先行者的脚步,看见另一种可能的人生选择。”


第一季 我们关注的是建筑设计及地产行业



分享人:李智杰


李智杰

90后

地产新兵

2018年7-9月

招商蛇口海外发展事业部设计管理岗 

新故乡投资公司发起人之一 
乡村发展智库“新故乡”发起人之一


引言


我几乎尝试过每个需要缓慢行走的弯路,终于在研究生毕业时看到我的同龄人的背影。

高考复读过,本科毕业后GAP过,创业失败过……  这些雅思作文的热点话题,我似乎都经历过。90后的我在面对焦虑、迷茫、自我怀疑时的思考可能也是你正面临的问题。希望我的经历能给面临选择的你一点启发。

关于我:

艺术生,编过程,画过图,创过业,所以···我也不知道自己是被音乐艺术生耽误的程序猿?还是被代码打乱阵脚的规划师?

一个喜欢和各类数据打交道的可持续主义者, 香港理工大学可持续城市发展学硕士荣誉毕业,现就职招商蛇口海外发展事业部设计管理岗。在港期间毕业论文送选香港测量师协会硕士生创新毕业论文。曾获得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省奖,以半个程序员半个城市规划工作者的身份自居。一直在思考和尝试各种数据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生阶段一直努力将城市数据与运筹学算法的结合。现在热衷于地产金融以及Fin-tect的知识,另外海外实习接触了工程管理和地产金融,所以在杂而不精的道路上一路撞着南墙。

伊丽莎白陪读记


本科毕业你需要知道的二三事

1.1 找到你想要的毕业生活(关于Gap year、工作和念书的碎碎念)

有人说大学毕业需要gap year 来认清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而我因为自身的原因不得不gap这一年,毕业后在家的一个半月里,感受过推掉心仪学校offer的心痛,也体验过闲赋在家的内疚。当我从安乐窝里挣脱出来之后,有幸接到了知名的企业文化专家的邀请,与他共同创业,负责可研、村庄规划以及农宅设计。因此如果你想试错,不妨用一点时间把你理想中的事情尝试一遍。

刚走出学校的我懵懂的进入了设计院工作。半年的画图同时穿插着周末去偏远地区寻找项目。我在设计院的日常工作是画总图,尝试各种各样的分析图;我创业的项目需要努力开拓市场,然而日常是自己和小伙伴贴钱去偏远的地方调研,努力找机会给别人做咨询。大半年里事情都不顺利,最后我决定停止工作,放弃创业。


总而言之,我所面临的问题:想工作但找不到满意的,想读研怕自己考不上,想出国担心没有钱,想创业又没勇气…… 最后选择了尊重我的初心:港校。

一年后,在研究生毕业面临再一次失业的时候,终于得到真·大佬解惑:刚毕业面临的迷茫中,工作不满意,一方面是没有进很满意的公司,也有可能是公司满意薪资不满意,或者职位不满意,当然也有所有的都不满意。如果只是对薪资和岗位不满意,请放下对薪资或者岗位太大的成见,这个社会对应届生最残酷也最友好,有无限的可能,但也一定需要付出些什么来收获经验。刚去公司,可能不会接触高大上又核心的业务,但是务必去找一个愿意带你成长的人,你的阅历将成为你的底气。

在我看来对于工作的选择无非平台、薪资、工作地点以及工作内容这个选择,请你根据自身情况给这四点排序,然后去找目标公司。结合一些已经工作的大牛给我的意见,我认为刚毕业的你们主要应该关注平台和工作内容,好的平台和工作内容能让你成长。

考研,这个没有太多的发言权。难是肯定的,但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考上,别人说再多也没多大用。

如果你需要时间来考虑自己究竟适合什么,不妨用一点时间试试你理想中的工作以及创业等等,这就是gap year的意义所在,不要担心追不上自己的同龄人。

1.2 尊重创业

请不要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创业,尤其不能抱着找不到工作就创业的想法。如果创业:(1)请务必事先对即将闯入的行业有充分的了解;(2)请务必明白金钱的时间价值和时间的金钱价值;(3)请务必对自己创业失败做最坏的打算。以自身为例,因为高估了自己面对复杂社会的能力,一度在创业阶段出过各种幺蛾子,甚至花光了自己最后的积蓄仍然没有办成一件小事。所以,请用谦卑而敬畏的去面对现实。

1.3 关于留学,你不得不知道的是

留学择校其实是个有意思的博弈,存在着所说的学术鄙视链,也有人对某个地点有莫名的向往。而我把留学目标放在香港和新加坡,原因有两个:1.学制短,学费低 ;2. 离家近,华人多 。

至于英、美、澳这些国家或者学校的选择,我想你既然关注这个话题,那应该有相应的了解,都有强势的学科,水与不水不置可否。我的学习生活总结下来就是,老师上课告诉你需要学那些东西,给你书单,给你大纲,自己去实践。不同的国家、地区的学术氛围不同,归根到底,你学到了多少,是你自己用了多少功。

1.4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方向的选择,鄙人总结如下:1.专业相关 2.有前景 3.有排面 4.喜欢(排名不分先后)。有前辈警告:当你选择在大方向进行转变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受虐的准备,无论内地的研究生还是留学的研究生,最扎实的都是大学这四五年学来的知识,可能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是最新的,但专业的思维肯定是最扎实的。一但转到完全陌生的领域,你要面对的是上课和你瞪眼睛的老师,下课和你争论不休的teammates,以及毕业后对你专业结构怀疑的HR。我的指导老师告诫我们,用最长18月的时间学会一个完全陌生领域的知识和将知识运用自如是两码事。 


留学生活


2.1  我听不懂

我在香港的第一节课是基于ArcGIS的应用,老师用平而慢的语调在讲台上说了2个小时,期间我的焦躁无数次战胜了睡意,因为,我听不懂!每个单词我都知道,但是当它们连在一起的时候,你会发现它们是你最熟悉的陌生单词。对于完全不熟悉学科及课程,我只能说,焦躁全程陪伴着我,甚至会让刚开学的我怀疑自己是不是给雅思或者托福送钱了。

这个情况持续了有半个学期,当适应了每门课出现率最高的词,我发现,研究生的课程是本科课程的深入、延伸或者补充,哪怕是没接触过的课程,当我理解后,对以有的知识会有很好的补充,甚至,很多课程就是留在当地工作的实际操作方法。

体育馆=考场?

2.2  善用学校资源

学费虽然高,可以利用的资源也很多。比如在港校,非本地学生每个月可以领到星巴克的咖啡券,免费的洗牙服务,免费的眼科检查服务,免费的x光片,每个月免费的体测等等等等,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学校资源对你学业和就业的帮助。

就我所知,香港的高校都有就业发展协会,这个部门能提供不限于简历修改,求职信的写作,模拟面试,就业指导等方面的辅导,肯定比在一些微信公众号上花几千上万改的靠谱。其次他们会提供专业模拟面试,根据不同方向制定问题,模拟真实面试环境,并且提供面试思路。当然如果有必要,也可以预约类似无领导小组的面试。

另外,这个部门的staff会根据专业,兴趣推荐一些有意思的公司(校企合作之类的)。此外,学校的图书馆资源,也需要充分利用,这其中会有我们感兴趣的大数据资源,比如香港的地产成交情况等等(这里只针对港校)。最重要的!香港八校联合图书馆卡,这个在香港八所学校的图书馆可以免费办理,在学生证生效期间,你可以用这张卡出入八校的图书馆,借书,用电脑,找资源都可以。

每天都能在大神设计的建筑下走来走去


2.3  安全第一

选择留学大概是你离家最远的一次经历,你要面对人生地不熟的独自生存,要面对语言不通的窘境,也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请在留学的日子里每天提醒自己一边,你是来念书的,不可否认我们需要吃喝玩乐,但这些都建立在你能完成学业的情况下。因为语言、文化甚至教育背景的原因,你可能需要非常努力,学起来都会很费劲。

所以留学的日子,请你确保自己完成学业之后,去参加party,去旅行,去玩游戏等等。你可以尝试本土的圈子,但请你保护好自己(这句话男生女生都适用,尤其在有些国家和地区)。


关于深造


我在读研开始是冲着继续深造——读博这条路冲刺的,因为不想放弃自己引以为傲的算法,以及好不容易补起的数学、统计学等等。所以选课开始,我就成为一个铁头娃,找严厉的导师,还要自定课题!

在这里加一句,读博有风险,选择需谨慎。如果真的有这个计划,请在没有来学校的时候就做好准备,提前看好老师,发邮件附上你的proposal、简历和文章等材料,然后看能否做一个兼职的研究助理或者教学助理(混个脸熟,同时方便老师了解你的研究能力,学术背景)。请一定开门见山的谈论你想读博,因为有的老师会在这一学年里考察你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做研究,比如所有考试全A,论文发表等等。如果本科学校的任课老师和海外学校的老师有合作,可以尝试让内地的老师推荐你,这种方式可能会稳妥些。最后一种方式就是,不断的写套磁信,去找那个看中你的伯乐。


3.1 论文是个硬骨头,请做好磕掉牙的准备

如果你也希望读博深造,走向人生巅峰,迎娶··· 咳咳说远了,那么请你务必选择写一篇大论文(港校的课程一般以授课制为主,有些专业可以不选论文以选修课补齐论文学分)。如果你想在研究生阶段留下点成果,可以选择论文或者一个project(不同专业可能情况不同)。不过入学的时候,老师就会对论文难度示警,一个是难,另一个是你不知道会遇到怎么样的指导老师。不建议所有的人都选择论文,这是一件比考三门选修课还难的事情,所以如果没有必要,请选择三门自己喜欢的课程。

通常香港的论文或课程设计,都是一篇完整的英文论文(特殊专业除外),具体哪些要求根据学校和专业要求不同,会用turnitin查重,并且会永久保留在学校的图书馆里,让后来的学弟学妹们看,所以如果不想成为污点,就请认真对待。有的论文2学期,有的3学期,根据老师和个人进度可以调整,不过选定之后,过了课程的调整期就不能放弃了。

论文的学分很高,一般6-9学分,相当于2-3门课,所以对最后的绩点影响很大,认真选题,认真准备,认真写以及认真答辩。一般独立完成后没有逻辑硬伤没有抄袭,老师不会抓着不放。我的论文完成度还算不错,被supervisor按创新论文推送到香港测量师协会发表,论文也拿了A+,更厉害的是室友的论文被推送到美国工程师协会发表,前段时间和藤井光院士同台演讲了。


3.2 从RA 到 PhD

提到读博,RA是个绕不过去的坎,research assistant 意味着你是老板课题的打工仔,为研究成果付出过那么老师的论文也不会忘记带上你的名字。很多老师收PhD对于已发表的论文有严格的要求,那么RA就是积累自己发表论文的最佳途径,RA做着做着,就可能会有拿到PhD名额,身边的很多同学选择这种方式。自己的RA之旅走到一半,就选择了进入职场。

PhD的压力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楚的,首先是毕业论文,一个完整的学术论文,从入学的那一刻开始努力,其中的某个章节或者一部分想法会投递到一些期刊发表。


从学校到职场

我的老师给我规划的读博路线是:2年RA+2年MPhil+3年PhD,前后加起来要8年,所以我选择赚钱糊口。但是房地产或者设计的就业,香港和内地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向,下面会详细来讲。

 

4.1 实习&海外实习真的有用吗?

这里只了解香港和美国的实习,所以就以这两个来举例子。香港的短学制以及高强度的课程,让学校和移民署对授课制的研究生实习有非常严格的控制。授课制的研究生在有课程的学期里,只能参加校内实习(part-time的RA或者TA),在课程没有完成的暑假,可以参加校外实习,但必须由公司给学校发正规的实习协议,学院审核通过后会给你一份证明文件,配合移民署随逗留签发给你的NOL你才可以合法实习。

从项目眺望办公室


回归正题,无论海外还是内地的实习,只要不是为了一个实习证明的签字,那么都是有用的。如果你有在内地实习过或者工作过,那我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以我在香港地产实习为例,内地的房地产市场的一直是以香港和新加坡作为样板来发展的,从住宅商品化,到保障房再到房产税以及未来的地产金融。我在香港实习了2个月,接触过香港的竣工验收,报建,强排设计等工作,因为全公司只有我一个实习生。只能说在一个各项制度都很完善的成熟房地产市场,你所接触到的工作更系统,更有前瞻性。

当然能实习的前提是,你在暑期(6.1-8.31)之前没有修完自己所有的学分。通常5月31日,一年制的授课制研究生就完成所有学分,学校就不再为你提供可以实习的证明了。我能实习是因为我选了论文,所以有第三学期(也叫summer term),而我又完成的比较早,就等统一答辩,所以program leader了解情况后给我开了证明。如果是一年半或者更长的学制,那就找到实习的公司,再联系学院,试一试海外实习吧,你会收获:更成熟的房地产、设计或者咨询的经验,以及和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同事共事的经历,真的很难忘。

 

4.2 留港工作 or 当个海归

A.针对地产

通常而言,香港地产的工作人员都是有3-5年的咨询、施工或者设计经验的人转到地产,因为香港的测量师、建筑师以及工程师的牌(对应内地的证)是需要实际项目经验来提问的,因此普遍具有很强的工作经验。无论在哪里,职业规划非常重要,例如咨询到地产投资,施工到工程管理,设计到设计管理,这样的工作结构需要3-5年的详细职业规划。

当然香港的地产也有各自的管培生,只不过竞争会激烈到怀疑人生,比如港大的博士,哈佛,伦敦政经的等名校的对手。  此外,留港工作需要主动去是适应广东话和英文的办公,因为工程方全都是讲广东话(不要排斥!香港的local都可以把普通话讲得很好,你没有理由和借口学不好广东话!)。

另一个选择是直接回内地进入房地产市场,虽然管培生的竞争也很激烈,但是因为公司多,市场大所以机会更多,也不会出现那么夸张的博士来和你竞争。

此外,在校期间,我们的老师或者实习领导会给我们传达,先去设计院之类的技术岗位锻炼几年,然后再进入地产。不可否认的是,一线的工作能提供很好的经验,但为什么地产公司还是会直接从应届生里培养设计、工程的人才,而不是全都从设计院,施工单位挖人呢?一步到位和曲线救国,都是能让你走上这条路的方式,根据自己的喜爱去选择,不要受到别人的影响。

B. 其他的工作

我的实习就在招商蛇口响应“一带一路”建设而出生海外发展事业部,以香港和深圳为大本营向沿线国家传播中国声音。从实习开始,我就在香港上环的办公室里,体验到了和优秀的人共同工作的乐趣,这里有清华学长投身建设,有哈佛大佬带队投资,也有顶级的博士们组成管理团队。


如今的地产,身已步入暮年,却有年轻的团队以及互联网持续输血,一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虽步履维艰,但负重前行。不得不说的是香港传统行业非常专业也非常多: 金融、律师、医生、地产、咨询·······之所以把金融放在第一位,是因为香港的地位,国际金融中心,也是我们国家和国际市场接轨最完全的地方,君不见我们有了A股上市,但依然有大批的企业赴港上市。因此尽管有很多看空香港的新闻,真实的香港还是需要亲自体会。内地工作的选择就更多了,互联网、汽车制造等一系列的工作机会,看文章的你应该比我清楚,就不一一列举了。


香港的视角

5.1 生活在香港

对于有些人而言,香港是寸土寸金,遍地黄金的城市;也有人觉得这是一个对内地人非常不友好的城市,高物价,高房价,棺材房等等。可以说这是一个极度矛盾的城市,有钱人能在这里买到全世界所有的东西,而穷人可能住在劏房里只有一席之地。这里一顿普通的快餐,在深圳可以吃同等质量的三顿;这里一间卧室的租金,在深圳可以租到2室1厅的豪宅。

5000港币/月=不足4平方米的房间,唯一的安慰是海景

5.2 价值所在

这一点大概是我体会最深也最不想分享的一点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归根到底围绕的都是钱,不同的行业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说法,例如投资、利润、收益、负债等等。每一个词你肯定都不陌生,当有人能明白这些不同名词背后数字的关系和意义的时候,财富的层次就被划分出来了。为什么华尔街的人用“骗”或者吹牛的方式就能一夜暴富,而你累死累活的加班画图,只能拿让人心酸的工资呢?

前段时间,一本名叫《韭菜的自我修养》火了起来,看完只有感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金融、投资这些知识的重要性。在我大学期间,学校也开设了工程经济学,项目可行性研究这些的会接触到投资、金融以及经济的这些课程,但是自诩“设计师”的我眼里只有画图、模型、空间这样的专业知识,而收益率,金钱的时间价值这些所谓的选修课的内容,我是不屑于去看的。

来到香港,我的必修课里最难的课程叫Financeand Investment 。别的课程中,我可以用3万个城市相关数据证明这个城市多么有活力,但在这门课上,我甚至没办法判断我今年投资100块,3年后别人返还我180块我是赚了还是赔了。然而这个知识,只是香港的初中生,高中生必须要懂的知识。

所以无论哪个行业的朋友看到这里,我都真心的希望你能放下对金融或者经济的偏见,认真去学习这方面的内容,当你懂了这些后,你可以在读新闻的时候分析出美联储加息,会给股票市场或者期货市场带来怎么样的波动;或者央行降准,会给你的存款或炒股带来怎么样的影响,然后结合你看到的新闻,你会发现,自己变成了一颗有修养的韭菜。


5.3 不要在意年龄,你只是还没到该发光的时候

因为要切题,所以也要提一提年龄和同龄压力(peer  pressure)。我周围很多和我一样大的朋友已经在香港给自己奋斗了一套房子,也有比我年龄小的同学,已经身居要职。最开始我是拒绝提到年龄和阅历不等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但久而久之就发现,有的人埋头拉车,有的人抬头看路,但走的最远的一定是抬头看路后继续低头拉车的人。

慢慢来,比较快。



END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6/44730.html/feed 1
建筑的本质就是脂肪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2/42891.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2/42891.html#comments Fri, 21 Dec 2018 09:54:41 +0000

在我很小的时候,一个青涩的初夏,邻居家的姐姐把我带到了她的房间。

我们关上了灯,躺在床上,一起……

看起了《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时至今日,我依然忘不了那个场景。

在昏黄的电影里,若隐若现,熊熊燃烧的卡路里。

那座宏伟的泰姬陵幻化成柔软的咖啡色城堡。当温度上升,国王和王后四面楚歌,被淹没在浓浓的巧克力海洋里,死得多么豪壮而幸福。从此我便爱上了泰姬陵。

我,想成为一名建筑师。

而那个满口奶油、在巧克力工厂里一根草都不放过的胖子,在我的脑海里一直无法抹去。

往后余生,他将是我的偶像。

甚至听到德芙“牛奶香浓,丝般感受”的口号时,我都会回忆起那个夏天。

时间来到8012年,邻居家的姐姐早已嫁人。

我也忘记童年时的梦想。

在没有机器轰鸣、静寂无声的设计工厂里,我做着日复一日的数字模型重组的工作。

这一年,建筑行业笼罩着一种悲观的气息。

有时候我会努力思索着当初是怎么喜欢上建筑的?后来我发现,有钱又有梦想的设计师,一个个都开起了火锅店和蛋糕店,他们总算回忆起了建筑师的本能。

我们都是为了成为吃建筑的人才成为建筑师的呀。

昨天我又乘着地铁的最后一班车回家,昏昏沉沉的我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

已知

人类=水+蛋白质+脂肪+糖类-衣服

甜品=水+蛋白质+脂肪+糖类

衣服=外壳

建筑=人类的容器

容器=外壳

所以

建筑=“水+蛋白质+脂肪+糖类-外壳"+外壳

建筑=甜品

我从地铁上一跃而起,我觉得这个猜想能够可以轰动世界,甚至改变建筑思想革命。

突然,卫报跳出一条消息,宣称英国正在创建“姜饼城”。我看了一下建筑师名单,我知道我刚刚冒出来的惊世骇俗的想法没有希望了,因为大师们已经提前我一步发现了这个真理。

©Luke Hayes

“姜饼城”的计划已经实施了三年了,啊,三年不上网的我原来落后了世界这么久了。

这是一座什么神仙城市?它的四个街区都是有烘培材料组成,上面分布着六十多座建筑,包括了电影院、博物馆、体育场馆、高层办公大楼、花园和房子。

©Luke Hayes

建筑师们受了一些限制,它们不能率先使用小苏打,一种能帮甜品变硬的材料。在追求食品效率的今天,没有小苏打怎么行呢?然而,用最原始的姜饼材料打造最坚硬、安全的建筑,才是这座城市最富有魅力的地方。

真是令人热血澎湃。

它们使用糖果棒作支撑,用融化的糖果当玻璃,把姜饼做成建筑的表皮。这些材料塑造了一个工业化的旧城区,那儿密集着像中世纪一样的街道,各种铺满奶油的路线。

城市里还有一座巨型的岛屿,霍普金斯的克韦尔桥从旁穿过,而那个岛屿上还驻扎着两个响亮的名字。

 Hopkins Architects ©Luke Hayes

诺曼福斯特事务所,据说是这个世界上最成功的事务所,烘培功夫也是首屈一指。但他们现在犯了一个大错误。

他们用了机器人、代码和激光制造了自己的姜饼建筑。尽管前卫,但背叛了食物的灵魂!

“我们大力在创新和传统之间取得平衡,希望我们没有过度夸大布丁的作用哟!”从这样油腻的发言里,我仿佛看到了那位建筑师在伦敦的雾气中半遮半掩的欲望。

Foster + Partners  ©Luke Hayes

扎哈哈迪德事务所,这个世界上最会耍酷的事务所,制造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建筑,现在他们的大炮终于轰进了甜品界。

它们的建筑占据了岛屿的大片领域,高耸、酷炫、甜腻,时时刻刻都在撩拨着业主的胃。2018年冬季,伦敦又到了白色相簿的季节。

他们缺了一些姜饼人,可能我们就是姜饼人。现实才是一场梦。

去年的时候,有很多“姜饼城”里的建筑倒塌了,听说出现了结构性的问题。看到这里我陷入了沉思,那又如何呢?建筑不都是用来吃的吗?

关上电脑,我叹了一口气。

姜饼城市打破了我的幻想,我觉得我这辈子再也没有机会颠覆建筑界了。

未来当一个建筑学子开始设计时,他首先联想到的一定是国外的姜饼,令人悲哀的一件事。

我为自己拥有太多的社会责任感而充满了自责。

这天晚上,我又去那个熟悉的煎饼果子店吃煎饼。突然我想到,姜饼那毕竟是国外的文化,我们天朝自有国情在,你有你的姜饼城市,但我有我的煎饼城市呀。虽然很油,却不是很腻。

想到这些,我觉得建筑师之路逐渐清晰了……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2/42891.html/feed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