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站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0 Sep 2024 01:15:2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Preston 平交道拆除项目 / Wood Marsh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5/5350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5/53508.html#comments Mon, 20 May 2024 09:36:46 +0000

贝尔站和普雷斯顿站是维多利亚州平交道拆除项目的一部分。这些车站是梅尔达线铁路整体重建的两个关键部分,消除了4个平交道,并提供了相当于3个墨尔本板球场的休闲社区空间。与Tract Consultants合作开发,这片位于高架铁路下方的绿地配备了改善的设施和连接设施,包括景观美化、聚集空间和共享路径。

贝尔站的立面参考了周围列入文物保护名录的住房。 Darebin市的屋顶景观被抽象成了一个三维图案,形成了混凝土立面。 倾斜的图案使立面生动起来,其中包括能够将有色光线过滤到双层高的站厅空间的多彩玻璃窗户。 这些颜色取自照亮邻近的Darebin艺术与娱乐中心的色调,减少了站厅内人工光线的需求。 贝尔站的开发包括设计一个可作为洪水蓄水池的公共露天剧场。 与Darebin艺术与娱乐中心毗邻的这个双重用途的空间使现有的社区资产得以延伸到车站开发项目中。

普雷斯顿站的设计反映了邻近的普雷斯顿市场的影响。立面被设计成一系列黑色垂直褶皱,类似于市场摊贩使用的条形码。这些褶皱填充了从普雷斯顿市场的农产品中提取的鲜艳颜色,以将市场的活力延伸到车站内部。这种活力随后延伸到了车站的内部;覆盖物延伸到了站厅内,窗户将有色光线过滤到这个空间中。此外,普雷斯顿站的设计也考虑到了未来普雷斯顿市场的发展需求。

在整个项目中,色彩和形式被用作营造场所的工具。梅尔达线被赋予了淡紫色的标识。因此,粉红色和淡紫色的支柱和特色照明被用作市政标志。作为建筑环境中不自然出现的颜色,这些标识物增强了车站的显著性。两个车站立面的图案、有色覆盖元素和照明使建筑物能够成为营造场所的机制,并将铁路作为公共建筑的一部分来庆祝。两个车站的设计都提倡环境意识,体现在车站的可持续性认证中,包括符合铁路项目的最高ISC和6星绿色建筑要求。

该项目以城市设计和市政区域为特色,包括绿色空间和原生种植场地,以促进和充当生态网络。车站周围和内部设施的增加提升了用户活动和活跃度。这种活跃性通过增加网络周围的被动监视来保证安全。用于公共设施的这些空间还提供了更方便地进入之前被铁路走廊阻挡的街道的流线。贝尔站和普雷斯顿站都纳入了土著设计倡议,以创造有意义和包容的空间。这些包括各种景观和城市设计元素,例如周围景观中的聊天圈空间以及两个车站的土著设计元素,如高架铁路屏幕图案和电梯图案。该项目促进了文化学习的机会,并作为一个功能性的社区空间。

两个车站的规划都仔细考虑了项目,以确保它们能够有效地运作。例如,贝尔站的规划考虑到了建筑的四个角落的功能,使得宽敞的站厅保持不受限制。此外,普雷斯顿站的楼梯允许站台两端上下车,将乘客平均分布在站台和列车上。作为到达和离开的市政场所,该项目将当地社区与更大的墨尔本区域联系起来。通过这样,它提供了安全和公平的通行权。该项目展示了如何重新构想交通基础设施以振兴周边地区。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剖面图

△一层平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Wood Marsh

项目年份: 2024

摄影师Peter Bennetts

Lead Architects: Wood Marsh

地点: 澳大利亚,普勒斯顿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5/53508.html/feed 0
用一叶屋顶整合的交通枢纽/BIG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5/49385.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5/49385.html#comments Thu, 27 May 2021 04:07:58 +0000 BIG近日公布了韦斯特罗斯旅行中心的最新设计,将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整合于同一栋建筑内。轻量起伏的屋顶将各种功能体块串联在一起,给韦斯特罗斯这座瑞典城市打造了全新地标。

建筑师将各类交通相关的功能块组织在一个清晰的符号下,包括汽车终点站、旅行服务、自行车库、室外自行车停放区、出租车等候区、商业零售空间、餐厅、办公室、活动及展览区域等。

项目意在同时满足旅行者的快速通勤体验和来访者闲适缓慢的参观步调。

 

”我们借助 '一片屋顶' 这一轻量元素将旅行者聚集的同时,确保该旅行中心与周边都市肌理的对话关系。

我们邀请、聚集并保护来到此处的每位通勤者。

流线是韦斯特罗斯旅行中心的核心,不仅是交通流线和通勤者轨迹,更是当地市民穿梭城市间的一条快速通道。"

——BIG建筑事务所

建筑抬起的屋顶角落标志着旅行中心的入口。贯穿屋顶的之字形线条将围绕建筑四周的柱网连接,以解放内部空间。

屋顶额外的线条切缝满足了透光和通风的需求,打造了一个通透开放的室内环境,消解了内外空间的隔阂。

旅行中心的系列台阶将建筑与周围的都市肌理串联,给市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会面聚集选择。

建筑师设计了独立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以让通勤者可以顺利穿梭在铁轨之间。


”韦斯特罗斯旅行中心用一片屋顶打造了一个连续统一的都市景观,以社会基础设施的角色,把通勤者流线和当地市民生活串联在一起。

我们希望设计一个迎人、温暖且通透的交通枢纽,满足社会经济需求的同时,重新定义城市基建设施的未来景观。“

——比亚克·英厄尔斯

△设计过程示意图

旅行中心标志性的屋顶将整合太阳能系统,提供建筑70%的能源需求。

△屋顶结构分析图

此外,该项目还配备了地板采暖和制冷,以及雨水回收设施,以更好地实践当代的可持续设计理念。该项目预计于2022年开始施工,完工于2025年。

△功能划分


技术图纸


△设计过程示意图


项目信息

项目面积: 16963 平方米

委托人: 韦斯特罗斯市政府

项目合作: Tyrens (结构及岩土工程), Kragh & Berglund (景观设计), Rambøll (项目管理), Rambøll (可持续设计协调), Sweco Architects AB (地方配合建筑师), VAP (交通规划师), Afry (El.), Brandprojektering AB (消防安全顾问), Kadesjös (通风设计顾问), PQ Projektledning AB (电缆管理顾问), Structor Riskbyrån AB (风险管理), WSP (造价估算)

项目负责人: 比亚克·英厄尔斯, David Zahle

项目管理: Kamilla Heskje

设计总监: Marie Lancon

设计团队: Aileen Koh, Allen Dennis Shakir, Anders Bruntse, Anders Holden Deleuran, Dalma Ujvari,Federica Fogazzi,Geetika Bhutani, Ida Linnea Elvira Maria Lujak, , Laura Wätte, Marius Tromholt-Richter, Yunus Alperen Basak

BIG工程师: Indoom climate; Jesper Kanstrup Petersen (BIG E) , Natasha Lykke Lademann Østergaard (BIG E)

竞赛阶段:

设计总监: Kamilla Heskje

设计团队: Oscar Abrahamsson, Nicolas Millot, Camila Luise de Andrade Stadler, Gwendoline Eveillard, Franck Fdida, Giedrius Mamavicius, Andre Enrico Cassettari Zanolla, Camila Luise de Andrade Stadler,Cristian Teodor Fratila,Geoffrey Eberle, Ioana Fartadi Scurtu,Ipek Akin,Johan Bergström,Laurine Louisette Marie Alard,Luca Pileri,Magnus Garvoll,Malgorzata Mutkowska, Margarida Jéronimo,Martino Hutz,Megan Fiona Cumming,Ola Sobczyk,Ovidiu Munteanu,Peter Mortensen, Rasam Aminzadeh,Rihards Dzelme,Shin Saeki,Sofia Fors Adolfsson, Tyrone James Cobcroft,Yu Xun Zhang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5/49385.html/feed 1
日本最美的车站都在这里了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5/40183.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5/40183.html#comments Sat, 12 May 2018 15:42:49 +0000

去年某日,刷屏的豆瓣文章《全国高铁车站外形盘点》展现了一幅震撼的中国高铁建筑类型学的画面。文中列举了近年来修建的148座高铁站房形态,在极速发展的高铁建设大潮中,高铁站成为当代中国严肃审美的见证。

640.webp (30).jpg

《全国高铁车站外形盘点》中的插图

作者Anacharsis在文章开头说道,

虽然从哈尔滨到昆明,全国没有两座站房是完全一样的,但是设计思路却用一只手就数得过来。

写完本文之后,我感觉自己的辨别力已经崩坏,即使是丑绝人寰的楼也已经完全麻木,所以还是留给诸位看官自己判断为好。

自2003年开通第一条高铁以来,我国高铁总营业里程近1.2万公里,占世界总营业里程的一半;在建高铁规模达1.2万公里,超过其他国家总和。享受便利的同时,我们亟须反思一下目前的问题。人民网就总结道,

尽管我国高铁建设正在大跨步前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高铁站点区位偏远的情况比较普遍,特别是中小城市存在较多异常偏远站点;另一方面,中小城市与高铁站点配套的公共交通服务较差。

那么,美好的车站建筑应该是什么样?

泥工觉得这个日本网站可以给你答案:铁路建筑师协会。

640.webp (31).jpg

铁路建筑师协会(鉄道建築協会,Association of Railway Architects)

铁路建筑师协会成立于1952年,作为公益法人开始活动(2012年成为一般社团法人),致力于推动铁路建筑设计的发展,开展了调查研究、技术开发、出版交流、演讲表彰等众多活动。

自2009年至今,在交通部铁路局的支持下,每年颁发“铁路建筑师协会奖”以表彰会员建筑师的优秀作品。

640.webp (32).jpg

铁路建筑师协会官网截图

纵观所有获奖作品,可以清晰地看到日本铁路建筑的典型特征,大致可概括为:

1. 站城一体,高强开发
2. 功能复合,开放宜人
3. 重点车站,明星加持
4. 民族形式,地域表达

以下,泥工将按这些特征选取一些优秀案例与各位纸友分享。

640.webp (33).jpg

站城一体(Integrated Station-City)的概念来自日建设计,当然少不了他们的作品。

640.webp (34).jpg

日建设计与美国建筑师赫尔默特·杨(Helmut Jahn)合作设计的东京八重洲车站,尽管位于老车站旁边,但他们希望用新的设计来定义东京未来的新城市空间。位于车站两侧的玻璃塔楼形成一个由八重洲通向丸之内壮观的城市大门,车站入口则位于焦点位置。在夜晚,两座大楼内部灯火通明,异常夺目,使东京站在城市景观中化作灯塔。

234米长的华盖顶棚由间隔18米不同高度和角度的钢骨架支撑。车站的轨道和站台被抬高,为的是能从西边(丸之内)或东边(八重洲)的人行道进入车站,并穿过首层零售店,进而到达出发列车处。

640.webp (35).jpg

640.webp (2).jpg

640.webp (36).jpg

640.webp (39).jpg

二子玉川坐落于东京人口最多的世田谷区,是东京中产阶级很喜欢的安居地。在2016年“最想住的地方”排行榜里,二子玉川还第一次挤走了涩谷、中目黑和中野这样的强敌进入了前十。

二子玉川站是东京急行电铁(东急)田园都市线沿线的主要车站,亦是东急大井町线的终点站。二子玉川站综合开发基于“从城市到自然”的开发理念,重视设施的方便性和舒适性,1期开发在毗邻车站的地块设置了由商业设施和写字楼构成的复合设施,在附近地块开发了超高层高级公寓。2期开发了商业、电影院、健身俱乐部、屋顶生态植物园等,植物园同时作为儿童教育基地使用。

640.webp (42).jpg

640.webp (3).jpg

640.webp (45).jpg

大阪站改造项目作为第五代大阪站,于2011年陆续开业运营。增建的北大楼是一栋集商业、餐饮、娱乐、健身、办公于一体的综合体,主楼高约150米,28层,裙房11层,高78米,地下三层,总建筑面积超过21万平方米。新建的大型玻璃屋顶跨越铁轨,并给整个车站带来更多新的开放空间,现在成为大阪的城市地标。

640.webp (4).jpg

640.webp (46).jpg

640.webp (5).jpg

640.webp (6).jpg

顺便打个广告,日建设计的作品展“DRAWN TO ARCHITECTURE”正在进行中,有兴趣朋友可以前往。

640.webp (47).jpg

“DRAWN TO ARCHITECTURE”展览海报

640.webp (7).jpg

640.webp (8).jpg

640.webp (48).jpg

“DRAWN TO ARCHITECTURE”展览内景

除了日建设计,还有一些案例同样精彩。

640.webp (49).jpg

新宿站交通结点整治建设项目旨在改善新宿站南口的交通状况以及提高地区价值,同时新建的超高层建筑JR新宿米瑞纳塔、文化设施LUMINE0、商业设施NEWoMan共同构成了新宿新的城市地标。

640.webp (58).jpg

新干线的名古屋站将成为城市的门户,基于“步行网络系统”和“公交幸福终点站”计划的城市设计而决定建设了多座超高层复合用途大厦。

640.webp (9).jpg

640.webp (10).jpg

640.webp (11).jpg

640.webp (60).jpg

640.webp (59).jpg

武藏小杉站的改扩建项目改善了已有基础设施的便利性,车站与商业的一体化开发也提高了车站的附加值。

640.webp (66).jpg

车站不仅仅只是车站,还是市民中心、商业服务、图书馆等。

640.webp (67).jpg

2011年,与九洲新干线一起开业的JR博多城市站成为这里的新地标。受到基地和高度的诸多限制,新车站高效利用了轨道上空空间,创造出便捷的空间体验。

640.webp (70).jpg

640.webp (12).jpg

640.webp (73).jpg

由于旧热海站已不满足抗震设防要求,急需一座新的车站取而代之。新的车站长约140米,是一座和商业设施一体化开发的复合建筑。建筑将大海与天空表现在立面上,内部空间展示了车站和城市的联系和开放感。

640.webp (13).jpg

640.webp (14).jpg

640.webp (78).jpg

岩见泽复合站舍是JR集团的第一个公开建筑竞赛,内藤广作为评委会主席,最终中标的设计来自于西村浩。同时,该项目还获得了2009年的Good Design奖和2010年的日本建筑学会奖。岩见泽复合站舍在满足交通通行的同时,还成为城市复兴的场所和见证,人们可以在通透的建筑空间内举办活动,建筑立面选用的红砖和旧轨道都在传达着铁路的集体记忆。

640.webp (84).jpg

640.webp (15).jpg

田园都市线多摩广场站以巨大的共享空间容纳了不同的使用功能,旨在追求车站与商业设施的融合,将车站打造成为独具魅力的城市玄关。

640.webp (16).jpg

备中高梁站前复合设施作为地处市中心的铁路和公交综合枢纽,必然成为人流集聚的中心。对每个到访这里的人来说,除了享受交通便利,可以顺便感受多样的城市服务。车站成为紧凑型城市设计的榜样。

640.webp (17).jpg

640.webp (92).jpg

640.webp (18).jpg

640.webp (97).jpg

2015年12月,仙台市地铁东西线开幕的国际中心站,在地铁站上部设置了“市民活动中心”,形成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车站作为地区的中心,人们在此聚集、活动、交流、休息等,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车站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潜力。

640.webp (19).jpg

640.webp (5).jpg

以高架桥抗震加固工程为契机,将城市的剩余空间转化为商业店铺,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并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体验。现状虽然有些许店铺,但界面相对封闭,活力不足。新的设计重新整合了外部空间,将四栋建筑物的轴线分散来改变流线,营造出回游性的热闹空间。

640.webp (6).jpg

640.webp (20).jpg

640.webp (10).jpg

重点车站为追求别样的设计品质,会邀请明星建筑师参与设计。获奖项目多是小型车站和地铁设施,包括安藤忠雄的东急大井町线上野毛站、东急东横线涩谷站,隈研吾的高尾山口站、内藤广的旭川站、土赞线高知站、高山本线高山站,千葉学的敦贺站、安田幸一的东急大井町线绿丘站等。

640.webp (12).jpg

安藤忠雄,东急大井町线上野毛站

640.webp (13).jpg

安藤忠雄,东急东横线涩谷站

640.webp (21).jpg

隈研吾,高尾山口站

640.webp (15).jpg

640.webp (14).jpg

内藤广,旭川站

640.webp (16).jpg

640.webp (22).jpg

内藤广,土赞线高知站

640.webp (17).jpg

640.webp (23).jpg

内藤广,高山本线高山站

640.webp (18).jpg

千葉学设计的敦贺站,除了作为车站的站务服务,同时还是敦贺市的市民活动中心,可以满足游客中心、店铺、举办公共活动的需要。建筑沿袭了市民记忆中的木质老车站的形象,一边用象征现代的玻璃来表达历史与未来的融合。

640.webp (25).jpg

640.webp (24).jpg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日本的车站设计还非常注重自身特色的构建。有的车站在现代的外观下融合了日式的建构表现,有的车站则尊崇传统建筑的形式作为车站的形象。

640.webp (26).jpg

金泽除了最负盛名的美术馆之外,车站也极富特色。金泽站曾入选了美国著名旅游杂志Travel + Leisure的全球最美的14座车站之一,而且是日本唯一入选的车站。

640.webp (25).jpg

640.webp (30).jpg

作为新门户的熊本站,希望以出挑的大屋顶、城门形象的柱子等象征熊本历史风格的建筑语言迎接每一位来此的客人。

640.webp (31).jpg

640.webp (26).jpg

640.webp (34).jpg

已有80年历史的大宫公园站迎来了改造,坂仓建筑研究所将车站和一个画廊空间整合在一座传统大屋顶的建筑中。

640.webp (39).jpg

户越银座站用木材共同制作了车站的主体结构以及座椅家具等,温暖的包裹着整个候车空间。

640.webp (40).jpg

640.webp (27).jpg

640.webp (43).jpg

同时作为游客中心的汤本站在服务方面煞费苦心。除了利用温泉热的地暖设备外,游客在站台上就可以享受足浴,这可能是全球独一份。此外,还有历史图片的展示和手工的站名指示牌。

640.webp (47).jpg

640.webp (28).jpg

车站运用了传统町屋的建筑形态,正面的格栅以及室内的吊顶都使用了当地的山武杉,表现出与人的亲近感。

640.webp (51).jpg

看了这么多别人家的车站,现在可以想想我们自己家的。最后,引用一段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住建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刚发布的《关于推进高铁站周边区域合理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新建车站选址尽可能在中心城区或靠近城市建成区,确保人民群众乘坐高铁出行便利。高铁车站建设要规模适当、经济适用,切忌贪大求洋、追求奢华。

泥工无观点,就是觉得对于车站来说,建筑形象不重要,能解决问题才是最好的形象。

扩展阅读

www.aran.or.jp


 感谢 纸上建筑IPA 授权分享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ZSJZ_IPA

qrcode.bmp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5/40183.html/feed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