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赫尔佐格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2 Nov 2024 01:34:1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妈,你缝衣服的样子真像一个建筑师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1/42412.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1/42412.html#comments Tue, 13 Nov 2018 12:58:29 +0000 俗话说得好: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

虽然妈妈们会对你时尚炫酷的渲染效果图不明觉厉,但这并不妨碍她们依然把你同样时尚炫酷的破洞牛仔裤给缝个结实。

但是,

你以为母上大人只是嫌弃你穿的像个乞丐才给你缝裤子吗?

错!

母上们明明是嫌弃你天天熬夜、月月吃土,活的像个乞丐才出手给你缝裤子传授你一招设计秘笈的!

看来你还是一头雾水,为了避免你继续被嫌弃,拆房部队就来给你演示一下这招老妈们的压箱底武功:

穿针引线设计法。

比如,赫尔佐格和德梅隆的

维特拉展厅。

我发现这对好基友真是贵圈的宝藏男孩了。不但数学贼六,出手就是1+1=5,竟然还会做一手细致的针线活。

这个建筑的造型简直令人费解到发指的地步了。

为什么会这样?

主要就是因为运用了

穿针引线设计法。

划重点:

这个设计方法最主要的特点就和妈妈们缝衣服一样,每一针都有明确的落点,最后针脚长什么样无所谓,把破洞补好就行了。

而维特拉展厅要缝补的就是四周的景色。

因为它位于一个神奇的地方—维特拉厂区。

维特拉厂区是由起源于瑞士的高端家具公司—-维特拉家具(vitra furniture)建立的,这家公司不仅家具品味很高,还非常热衷于收藏建筑。自家厂区的建筑几乎全部由当代最有名的建筑大师设计。包括扎哈·哈迪德早期的代表作维特拉消防站,弗兰克·盖里的维特拉设计博物馆,SANAA的维特拉工厂,安藤忠雄的维特拉会议馆等等, 可以说整个厂区就是一个小型的当代建筑展。

在维特拉展厅设计之前,多个大师的建筑作品已经落成——真·五花八门:玩空间的玩空间,玩造型的玩造型,玩概念的玩概念——

所以,作为一个后来者,还有什么好玩的呢?

高智商好基友再次出奇制胜。

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决定——

玩视野!

既然你们都那么美丽那么牛逼,就让我成为你们的最佳观赏点吧~

但是通常一栋建筑只有四个立面,最多只能看到四个方向的风景。

当然如果建筑是不规则体,看到的方向可能会多一些,但也多不到哪儿去——要知道,在这个建筑中,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可是设计了整整23个不同的视野方向。

穿针引线设计法具体操作:

 起针 

人流从厂区内道路进入接待大厅,然后通过商铺的楼梯抵达二层。这条流线将贯穿所有体块。这就是起步的第一针。

首层的五个功能块在排放上并没有什么内在逻辑,各自都是为了朝向不同的景观:展厅朝向厂区内部,最大的商业大厅面向莱茵河,商铺,接待和咖啡厅这些相对休闲的功能则面向厂区外的山林。

 第二针 

人流从商铺抵达二层,通过Z字形流线穿过整层展厅。

二层的展厅是两个体块,依然各自为了最好的景观存在:一个指向弗兰克·盖里设计的维特拉设计博物馆,另一个指向安藤忠雄设计的维特拉会议馆;同时另一侧的视线都指向莱茵河。

就像缝衣服的“回针”一样,建筑师在中间斜插了一个体块,将首层的两个体块与二层串联起来。“回针”可以使针脚更牢固,与首层联系更强,同时也避免流线的单一冗长。

在“回针”的地方建筑师设计了一个大台阶,作为公共交流与休息的节点。

 第三针/第四针 

抵达三层,人流的视线首先被引向厂区内的一处景色,然后回头会看到远处的山林,经过体块交错处后又被引向了SANAA的维特拉工厂,顺着旋转楼梯抵达四层,就可以看到远方的莱茵河。连续的流线通过不断的折返,使宾客的视角不断变换,极大的丰富了参观的体验。

 锁针 

到达顶层宾客可以远眺整个厂区以及周边风景。设计师也最后“锁针”,将针脚绕回到起始的位置,锁住所有的体块。宾客通过一部贯通五层的电梯,直达首层出发的接待厅。

当然整个过程也可反过来,宾客可以坐电梯直达5楼,从那里开始回转向下一路参观。

整个建筑共由12个体块组成,每个体块方位均不相同,这些方位都是根据周边景色的视野方向确定的。12个体块共形成24个框景,因为其中斜插的体块只有一面有窗户,因此参观者在这个建筑中一共可以看到23个不同视角的风景。

彩蛋1:为什么做成小房子形状?

可以看到所有的体块均为小房子形状,这是由于该建筑是为了展示维特拉品牌的家居产品,设计师通过传统房屋的符号性轮廓强化家居的尺度与氛围。

而从建筑本身的角度讲,小房子形状是设计师针对项目特点的个人选择,如果我们把它换成长方形、三角形或者别的什么形,都不影响设计的根本。

彩蛋2:体块交错的地方怎么处理?

体块交错部位不同的处理形成了建筑内部丰富的空间。

1、去除相交部分,使上下空间连为一体

2、去除下体块屋顶,上下空间视线相通

3、去除上体块楼板,利用下方坡屋顶做大台阶

所以,你学会了吗?

拆 房 部 队 敲 黑 板

1、典型西方逻辑思维:如果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正确,就认为结果正确。

2、让使用者看到最美的,而不是你的设计里最美的。

3、如果竞争太激烈,那就和裁判一组。

本文感谢大师姐林雅楠的文字编辑和指导

本文图片[1] [2] [3] [4][5] [7]

来自http://www.treemode.com

[9] [10] [11] [12] [13] [14] [15] [16][17] [18] [19]

来自http://www.ideamsg.com

[6] [8]

https://www.vcg.com/

其余分析图与动图全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1/42412.html/feed 10
大概只有建筑师这种数学白痴,才会搞出1+1=5的空间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1/4235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1/42358.html#comments Thu, 08 Nov 2018 07:06:10 +0000 建筑师数学烂已经是老梗了,吐槽都吐不出新意。

但是,作为一名资深画图狗,

我还是坚定的认为:

所有吐槽我们数学烂的,

你们就是嫉妒!

赤裸裸的嫉妒!

我们数学烂怎么了,谁让我们本科高等数学只学上册?

我们数学烂怎么了,谁让我们考研不考高数?

最重要的是,就因为我们数学烂,才会给甲方弄出这种1+1=5的空间大酬宾,真真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我知道有人要说了,什么1+1=5,不就是加一送三吗?

只要我有钱有地,别说加一个房间了,加一层送三层都行,想做多高做多高,想盖几间盖几间。

然而现实是,你没有钱,也没有地。

即使你有钱,还有上位规划限高容积率来控制你。

所以说,在这种既限地又限高的建筑中,想要加一个空间,就能多出来n个空间,真的只有建筑师的数学能力才能算出来。

 比如,东京的Prada旗舰店

这个旗舰店位于东京表参道——

划重点:表参道。

江湖人称“烧钱街”,观光客逛了会流泪,设计师看了要沉默。限地限高就是不限高消费。这里不仅聚齐了Dior、Tod’s、Parda、LV、Chloe、Cartier、D&G等等各种打劫钱包、剁手吃土的奢侈品店,更要命的是这些店铺几乎都出自名家之手,什么MVRDV、伊东丰雄、妹岛和世、安藤忠雄、Herzog de Meuron、青木淳、桢文彦、隈研吾等等都扎堆儿来盖房子——打麻将都能凑好几桌。

而这个让Prada享受到1+1=5空间大酬宾的方案,便出自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之手。

Prada虽然不缺钱,但是缺地啊——都是奢侈品,谁也不让谁,能有个落脚的地方已经不错了;更重要的是,prada还缺新意啊——都是大师作品,满身艺术细菌,这个时候就只能靠数学用智商取胜了。

 Step1:削形体 

虽然是要在一个这么密集恐惧症的街区里做设计,但建筑师还是在基地旁边留出了一个公共广场——不知道是不是为我们这种没钱进去的画图狗,留一个拍建筑的好去处。

那么剩余的空间,便要遵守各种城市限高的规定。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阴影控制规则”:这个建筑不能影响周围建筑以及街道的自然光线。

最保险的做法,就是根据限制条件去塑造形体。

 Step2:加表皮 

在各种限制下,形体最大也就这么大了,花样什么的就别想了。

既然形体搞不出花来,那就只能在表皮上做文章了。于是两位好基友开始试验各种表皮。

然后他们最终选择了这种↓

这个表皮不仅简洁好看还能承重,当然,让结构师沉默流泪这种事儿咱们就不说了。

但是还有个问题,表皮的分格尺寸是怎么确定的呢?

为什么分格不能大一点或小一点呢?

难道是结构师算出来的?

还是仅仅为了好看?

你先猜猜看,我们一会儿再公布答案。

 Step3:切空间 

形体和表皮确定后,剩下就是收拾内部空间了。

加楼板,建筑被分成7层。

加垂直交通和小的附属房间。

交通核和附属房间都做成管状,提供功能空间的同时也是建筑结构的一部分,再结合建筑表皮的结构作用,使建筑的其余空间成为一个无柱大空间。

同时,这些垂直的管状空间也是店铺展示空间的一部分。

 Step4:1+1=5来啦 

服装店总的来说有两大主要功能:展示和试衣。现在展示空间已经足够了,那么试衣间放哪里呢。

如果你认为随便找个角落塞下试衣间就完事儿了,那就大错特错了。

对于服装店的顾客体验来讲,试衣空间比展示空间更重要——道理很简单,试衣服和看衣服的人,谁买的概率更大呢?

所以,舒适自然并让顾客闪亮登场的试衣间是服装店最具戏剧性也最令人期待的空间设计。

而在这个案例中,问题还要更复杂一点——因为面积实在太紧张了!

虽然试衣间很重要,但毕竟是一堆黑房间,放哪儿都挡光,还把好不容易搞出来的无柱大空间切的七零八碎,这让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奢侈品牌颜面何在?

A、切楼板

所以就要打破现有的垂直空间体系。

切出楼板的同时,又增加了新的空间,使整个建筑内部不再是七个割裂的单体,而是相互流动的空间。

B、楼板之间的试衣间

切楼板所形成的两层通高空间,就是最完美的试衣间。

是的,试衣间就加在楼板之间。

划重点:之间。

这让试衣间在满足使用尺度的同时又不遮挡阳光,并且可以为上下两层空间服务。 

C、1+1=5

原有空间加入四棱锥状的试衣间后,又出现了三种新的空间。

正是1+1=5。

第一种,如下图中所示的黄绿色空间。

试衣间与相连楼板所形成的一个斜坡空间,成为服装店的展示空间,提供了又一种不一样的展示可能。

第二种,是试衣间下方的蓝色空间。

这个空间是正常层高与两层垂拔空间之间的过渡。同时因为试衣间底部的三角形凸起,形成了欲扬先抑的空间节奏,放大了两侧空间的心理体验。

第三种,便是切楼板形成的绿色垂拔空间。

垂拔空间直接与试衣间相连,这与传统的服装店将试衣间放置在整个空间的最内侧是完全不同的。如此一来,顾客在试衣间中换完衣服,就直接走进充满自然光的垂拔空间中——新衣服让整个世界都明亮了起来——此时不买,更待何时?

彩蛋1:试衣间为什么长这样?

试衣间为什么要设计成这种四棱柱的形式呢?

乍看上去并不好用,施工也比较麻烦,能不能用长方体或是圆柱体代替呢?

答案当然是不能啦!

首先,设计成四棱柱的空间,与其它形式的空间相比,自然光线进入室内的阻挡最小。

另外,这一个四棱体还自然分割出了三种空间:一个交通空间,和两个不同尺度的空间(站立空间和坐的空间)。

彩蛋2:表皮为什么这样分格?

现在公布之前问题的答案。

表皮虽然在很早就确定了形式,然而分格的尺寸一直没有找到确定因素去控制。

但根据上一个彩蛋,我们已经可以发现端倪。分格尺寸的确定是逆推的:从人的使用尺度——确定空间的尺寸——进而确定表皮的分格尺寸。

另外表皮里还藏有一个高科技彩蛋。

因为表皮维护了两种不同的空间:展示服装的公共空间和试穿服装的私密空间。所以人们在进入试衣间时,触动楼梯踏板,就会让试衣间所对应的表皮玻璃变成不透明的形式,保护隐私。

拆 房 部 队 敲 黑 板

1、1+1=5的空间其实就是在空间中加入异质体后其他所有空间都顺应发生了变化,这和喝豆浆配油条、喝咖啡配面包的道理一样,科学说法叫保持设计逻辑一致。

2、楼板与楼板之间是空间,空间与空间之间不是楼板,还是空间。

3、空间的重要性是由使用者的心理期待决定的,不是由使用功能决定的。

所以,你学会了吗?

本文感谢大师姐林雅楠的文字编辑和指导

本文图片【1】【3】【4】

来自于百度图片

【2】【8】

来自El Croquis129 HERZOG&MEURON2002-2006

【5】【6】【7】

右侧实景照片来自El Croquis 129 HERZOG&MEURON2002-2006

其余分析图与动图全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1/42358.html/feed 12
Herzog & de Meuron的体块狂想曲 — 维特拉家居博物馆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9/4164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9/41646.html#comments Tue, 04 Sep 2018 03:10:00 +0000 近年来,维特拉校区已然成为一座建筑博物馆,这里有许多著名建筑大师的作品:弗兰克盖里,扎哈,西扎,安藤忠雄等。

该校区建筑群的最新建筑则是维特拉家居博物馆,由赫尔佐格与德梅隆合作设计而成,是一座为家居系列设计展览而建一系列斜顶房子堆叠而成的建筑。

2004年1月,维特拉推出了家居藏品的设计计划,其中包括设计经典款以及当代设计师的重新设计制作的产品。作为一家以前主要致力于办公室家具和商业客户的公司,维特拉创建了家居藏品计划,并为此开展了新的目标群体:对设计感兴趣的个人客户。

stringio (3).jpg

由于没有内部空间可供在德国莱茵河畔魏尔小镇的Vitra校区展示家居系列,该公司于2006年委托巴塞尔的建筑师赫尔佐格与德梅隆设计了这座家居博物馆。由其显眼的地理位置和引人注目的外观,它不仅增强了已经闻名遐迩的维特拉建筑群,而且成为了维特拉校园的地标级重要建筑。维特拉家居博物馆位于场地北侧,与该地区的另外两座建筑相连,其一是盖里于1989年设计的维特拉设计博物馆和安藤忠雄在93年建成的会议馆(1993)。该地块充足的空间足以使新建筑与维特拉设计博物馆和相邻的建筑保持良好的距离,为建筑物前面的果园草地延伸腾出场地,同时这也是当地景观的典型特征。

stringio.jpg

维特拉家居博物馆的设计概念融合了两个主题,这些主题也在赫尔佐格与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设计的其他作品中反复提及:住宅原型与堆叠体量。因为五层楼的建筑体量主要设计目的是为了陈设家具和物品,所以这里的设计想法变得尤其的适合。由于室内空间比例和尺寸的因素影响, 建筑师选择了普通的“家庭尺度”来陈列设计产品的手法,让陈列室能够使人联想到熟悉的住宅环境。具有陈列空间作为一般特征的个体“房屋”被视为抽象元素。除了少数的空间之外,只有山墙的末端采用玻璃材质,而建筑的结构体量似乎是由某种力量挤压形成的。

stringio (2).jpg

在共有五层楼的建筑内,个别地方有着高达惊人49英尺的悬臂梁挑出,十二间房屋的楼板与下方的山墙交错纵横,形成了一个三维体量——第一眼看过去像是混乱的房屋随意堆叠而成。

外部木炭色调的表皮统一了结构的整体性,并将其联系到周围的景观之中。就像一个垂直而富有层次感的微缩城市一样,维特拉家居博物馆是校园的门户建筑。木板地板界定了一个开放的中央区域,在其周围围绕了五个建筑分区:一个会议区,一个用于维特拉设计博物馆中椅子收藏的展览空间和一个商铺,一个带接待区的大厅和衣帽间以及带夏季户外露台的咖啡厅。

stringio (6).jpg

电梯将游客带到第四层,作为展览的流线的开端。当人们走出电梯,房间北部的深处的玻璃可以欣赏到Tüllinger山的壮丽景色。而在另一端的玻璃前面凹陷以形成一个外部露台,人们可以观赏到巴塞尔的全景视野。当人们穿过房间的各个路径时,可以发现房屋的方向取向几乎并不是随意而成,而是由周围景观的景观所决定的。

stringio (7).jpg

内部空间的复杂性不仅来自各个房屋的角度交叉,而且来自第二个几何概念的整合。所有的楼梯都融入了宽阔,蜿蜒的有机体量之中,象征着昆虫在建筑物的各个楼层之间穿行的隐喻,有时人们也会在各个房屋之间发现迷人的视觉关系,有时会有意的遮挡部分景观。内墙以白色为主,更方便家具展示的功能。

stringio (1).jpg


建筑的面积长为为187英尺,宽177英尺,69.8英尺高,并且高于维特拉校区的其他建筑。其设计目的不是为了建造一个水平建筑,尽管这是产品设施的常见类型,而是想创造出一个占地面积小的垂直导向的建筑结构,并从多个方面给出一个整体的概述:包含周围景观和工厂建筑的概述以及家居系列设计两方面。

就像内部和外部空间相互渗透一样,这两种形式也是如此:从外部感知的正交多边形和有机的结构组织在内部产生一系列关于空间营造的惊喜共同塑造了一个“秘密世界”(赫尔佐格与德梅隆(Herzog & de Meuron) 这样形容),并且具有暗示性,有着迷宫般的场所特征。

stringio (5).jpg

维特拉家居博物馆享有两种不同的白天和夜晚景致。在夜晚给人的外观感觉截然相反。在日光之下,人们为博物馆外面的独特景观着迷,但是当夜晚降临时,建筑内部设计的照明从内往外传播光亮,而其建筑结构的似乎在其中消解了。房间变得开放性极强; 玻璃山墙的两端变成了天然的展示柜,照亮维特拉校区和周围的乡村。

stringio (4).jpg


图纸

stringio (8).jpg

概念分析图

stringio (9).jpg

概念分析图

stringio (11).jpg

概念分析图

stringio (12).jpg

概念分析图

stringio (10).jpg

模型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赫尔佐格与德梅隆

地址: Müllheimer Straße 59, 79576 Weil am Rhein, 德国

主创建筑师:赫尔佐格与德梅隆

摄影师: Iwan Baan

厂家: Sto, Sky-Frame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9/41646.html/feed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