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 - -Archcollege - //m.stpapt.com - 为全球建筑师而打造的高品质平台 Fri, 25 Jun 2021 16:13:29 +0000 zh-Hans hourly 1 https://img.archcollege.com/wp-content/uploads/2024/10/logo@1x.webp?x-oss-process=image/resize,m_fill,w_64,h_64 茶馆 - -Archcollege - //m.stpapt.com 32 32 清水茶坊 / Behet Bondzio Lin Architekten //m.stpapt.com/52865.html //m.stpapt.com/52865.html#comments Mon, 09 Oct 2023 14:19:15 +0000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已经学会根据当地的自然法则进行高效的建设,就像植物和动物自己调整栖息地和基因,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自己,确保物种繁衍。但同时,我们也忘记了如何与大自然共生共荣。

适应性
清水山上的茶馆位于海拔 700 米的斜坡边缘。它使用了竹子,是南亚使用了数千年的建筑材料。大多数竹子在一年之内就能长到 6 米高。它细长的树干可以极度弯曲,以抵御台风等强风的袭击。竹子可以弯曲,以减少风的阻力,并将雨水导入山坡。它还可以切成两半,形成天然的屋顶瓦层,为茶馆遮风挡雨。所有连接处都用简单的金属绳绑扎,施工/组装时间不到一个月。

可持续性
竹子在台湾很容易得到,一年内就能长到最高的高度。然后,它将达到理想的强度和柔韧性,可以用作建筑材料。它传统上经过熏烟以干燥并抵抗白蚁,作为建筑材料至少可使用五年。这使得它成为一种非常低碳足迹的建筑材料。

整体主义
这座茶馆让我们感到兴奋的是以整体主义的方式与大自然合作。利用周围的材料建造一个庇护所,在风声、光影、河水声和雨声中品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茶道是家庭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为社交聚会增添了深度和意义,而且有助于提高对烹制和供应草药的独特性的鉴赏力。这不仅仅是一种消费。

建筑是有皮肤的生物,需要阳光和通气的保护。在设计结构和屋顶时,我们仔细考虑了这些因素。今天,我们所能获得的最迷人的进化飞跃是我们对微生物过程的进一步了解。我们可以非常准确地了解物种是如何适应极端天气的,并将它们千年来的聪明才智应用于建筑表面。然而,我们首先需要尊重自然。欣赏大自然对我们可持续生活质量的价值,了解大自然的脆弱性。我们需要与大自然合作,保护大自然,并发展交织在一起的轨迹,以确保我们的生活。

项目图纸

△轴测图

△总平面图

△平面图

△剖面图

△立面图

△结构示意图

△细部大样图

△细部大样图

△细部大样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Behet Bondzio Lin Architekten

面积: 57 m²

项目年份: 2018

摄影师:YuChen Chao Photography

项目团队: Behet Bondzio Lin Architekten

主创建筑师: Yu‐Han Michael Lin

施工团队: IUE SHAN STUDIO

景观设计师: Behet Bondzio Lin Architekten

地点: 中国 台湾南投

]]>
//m.stpapt.com/52865.html/feed 2
福州茶馆/如恩设计 //m.stpapt.com/49515.html //m.stpapt.com/49515.html#comments Fri, 25 Jun 2021 03:48:26 +0000

△福州茶馆

福州茶馆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约翰·汤姆森(John Thomson)镜头里的福州金山寺。英国著名摄影师约翰·汤姆森是历史上最早到访中国旅行的摄影师之一,用影像向西方传递了东方的风景与文化。在摄影集《福州与闽江》里,汤姆森记录了1871年他沿闽江逆流而上的传奇旅程,并用相机捕捉到了这座罕见的建于河流之中的古寺。古老的庙宇静静地栖息于河流中的浮石之上,这个画面成为了福州永恒的记忆。

△约翰·汤普森,《岛塔》,1871

△一楼

如恩用福州的历史文化作为画笔,将这座茶馆描画成了一件城市文物。茶馆内的古代木结构是一栋清朝古宅,典型的徽派建筑。其上充斥着丰富的装饰木雕,复杂而精美。如恩将木结构包裹于新建筑结构之内,成为茶馆的点睛之笔。近年来,城市的快速发展逐渐侵蚀着传统文化与文化认同。在此背景下,福州茶馆的设计不失为一例独特的历史传承。

△一楼

茶馆被设想为休憩于岩石之上的房屋,连绵山丘般的铜制屋顶高架于夯砼墙体之上,且与室内木结构的屋顶线相呼应。设计所采用的主要材料为夯砼,既表达了对当地传统土楼民居的现代致敬,也强调了原始的凝重感。走近建筑时,观者可以看到茶馆的两幅图像:建筑物的直立轮廓,以及周围水池中的倒影。

△建筑外立面

进入茶馆,踱步于一楼的古建筑中,观者仿若游走于明与暗,轻与沉,细与拙之间。光线从天井窗投射到内部结构深处,照亮了这座弥足珍贵的清朝古宅。覆铜桁架将金属屋顶提高了半米的高度,又将自然光影从侧面引入到了室内。走到夹层楼时,古建筑原本的面貌才清晰地得以显露。身处于此,观者环绕在历史之间,赏鉴精湛的木雕工艺。

△一楼

△二楼夹层楼

茶馆在地下一层设有接待大厅、下沉式庭院和品茶室。圆形接待厅的顶部为一楼室外的露天水池。阳光透过水池底部的圆形玻璃投射到地下的接待厅,光影浮动,令人着迷。

△露天水池

△负一楼

技术图纸

1624601818929419.jpg

1624601818798422.jpg

1624601818602930.jpg

△平面图

△总规划图

△草图

项目信息

地点:福州

时间:2021年

客户:阳光城集团福建大区

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

主持建筑师:郭锡恩,胡如珊

资深主持设计师:  Scott Hsu

设计团队: Jorik Bais, 李奕男, 胡云清, 黄永福, James Beadnall, Ivana Li, Jesper Evertsson, Du Shangfang, Bingmiao Li, Evelyn Jiang, Junho Jeon, Ath Supornchai, 辛海鸥, 黄惠子

摄影&影片:陈颢

]]>
//m.stpapt.com/49515.html/feed 1
别有洞天的茶世界:THÉ LATITUDE茶岚地 | NA-DECO //m.stpapt.com/43861.html //m.stpapt.com/43861.html#respond Tue, 26 Mar 2019 06:20:14 +0000

茶岚地位于夫子庙步行街内,是NA-DECO那漠含风设计和THÉ LATITUDE茶岚地携手打造的南京首家风味茶精品店,不同于传统中国茶行,THÉ LATITUDE茶岚地更加强调“世界茶”概念,在世界各地精心挑选好茶,并结合欧洲先进的调茶工艺制作出口感温柔而精致的风味茶。精品店的室内设计具有独特的异域风情,告别中国茶行的古板印象,为当下的年轻人提供更时尚而优雅的购茶体验,更愉悦地了解“世界茶”。

店铺形状狭长,举架很高,而宽度仅三米,易使人感到逼仄压迫,设计师主要运用拱顶来调整空间尺度,并在墙面与拱顶交界处使用镜面,严丝合缝的切割与安装工艺使拱顶在不知不觉中向两侧延伸,使室内的上部空间变得“豁然开朗”,并制造在墙壁之外仍“别有洞天”之感。

拱顶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位于土耳其卡帕多西亚的石洞古迹,顶面与墙面参照石洞的样子选用了米黄色(Beige)灰泥,具有柔和的颜色和丰富的肌理,配合暗藏式的照明,给空间奠定了经典基调。

销售空间分割为两个区域,前区陈列当季热销茶品,内区陈列经典茶品以及茶具等。

两个区域中央分别放置一个黑色六边形中岛,用来陈列一些限量的礼品套装,并能够有效地引导人流。

右侧主货架悬挂在墙面上,将小空间内的陈设处理地很轻盈,货架选用古老的胡桃木色,整体线条简洁明快,金属条镶嵌于接缝处,抽屉上配有经典悬挂式拉手,门板上用斜向排列的半圆形木条进行装饰(直径两厘米的,每条之间相隔两毫米,角度为45°),由经验极为丰富的工匠手工制作完成,效果准确精致,不仅是室内设计的品质表现,更是THÉ LATITUDE茶岚地打造百年品牌的匠心所在。

主货架巧妙融合了怀旧与现代,这使得上面所陈列的产品也有了自己的性格,宛如饱经岁月后看起来淡定而美丽的女子。

在雇主与设计师的共同商讨之下,紫色成为了THÉ LATITUDE茶岚地的品牌色,不仅用于部分产品包装上,而且大胆地使用在了室内空间。紫色所代表的自信、浪漫、经典非常契合品牌所倡导的“优雅地喝茶”的新风尚。

地面小砖上定制了具有东方味道的祥云图案,层层叠叠的弧形正好呼应着上方连续延伸的拱顶,从门口铺一直铺设到内区边缘,使空间更增添了一份温暖和异域。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悠久的喝茶历史,但时下喝茶的习惯主要集中于中老年男性,THÉ LATITUDE茶岚地用独特的茶品形式以及设计语言,希望将喝茶的习惯渗透到更年轻的消费群体中,让中国茶文化更多元、更有趣。店铺开业后,我们欣喜地收到客户的反馈,消费者中,年轻女性与外籍人士为主要构成部分,这与我们定位年轻市场、传播中国茶文化的设计初衷甚是相符。

设计图纸: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THÉ LATITUDE茶岚地
项目地点:南京
项目规模:60㎡
设计公司:NA-DECO那漠含风设计(www.nadeco.com.cn)
设计师:哈达、张宇帆
主要材料:灰泥、胡桃木、花砖
完工日期:2018年12月
摄影师:哈达

]]>
//m.stpapt.com/43861.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