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编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0 Sep 2024 01:15:2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第三空间文化学习中心 / Studio Saar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7/5363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7/53636.html#comments Wed, 03 Jul 2024 11:37:51 +0000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与客户 Dharohar 密切合作,这是一个非盈利组织,旨在实现乌代布尔第三空间的愿景——这是乌代布尔的第一个学习和文化中心。我们的目标是超越家庭或学校,创建一个可达、开放和包容的场所。

第三空间被设计为一个可以培养终身学习者的目的地,人们可以聚集在一起创造有意义的联系,获得新的体验,或者追求长期爱好。一个主要挑战是容纳多样化的用途:它不仅仅是一个博物馆,一个创客空间,一个电影院或者表演空间、攀岩墙,甚至更多功能。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我们围绕一个环绕中央庭院的风车形回廊布局了主要功能。

最大的挑战是将多项活动整合到一个连贯的空间中。为了克服这一难题,我们决定将主要的社区活动置于中央庭院。同时,入口、走廊和庭院等经常被建筑设计所忽视的空间被设计成为灵活的空间,用于表演和社区聚会,使所有活动都能在同一个屋檐下举行。

最大的挑战是将多项活动整合到一个连贯的空间中。为了克服这一难题,我们决定将主要的社区活动置于中央庭院。同时,入口、走廊和庭院等经常被建筑设计所忽视的空间被设计成为灵活的空间,用于表演和社区聚会,使所有活动都能在同一个屋檐下举行。

最后,为了确保“第三空间”能够尽可能地满足多种用途,我们借鉴了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在《建筑模式语言》中提出的“模式”,这些模式有助于为整个体验带来秩序。

在建造“第三空间”时,我们专注于使用能够适应该地区恶劣气候条件的当地材料,并有助于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砌体墙由附近矿山的废弃大理石碎石和石灰砂浆构成,而大理石粉尘——一种大理石开采和加工行业的副产品——被用作混凝土的替代水泥,从而制成了一种颜色较浅的混凝土,这种混凝土能更好地反射阳光,有助于建筑的自然通风。

为了减少浪费,我们再次利用从外立面切下的大理石作为地板材料,并将金属废料重新加工成门和隔墙所用的铰链。使用的白色大理石是本地生产的,同样,屋顶上使用的陶瓷砖也是以碎片的形式拼接而成。屋顶设有竹编遮阳篷,以提供防晒功能。我们选择竹子作为材料,而不是使用寿命长的铝制遮阳篷,从而提供了一种低碳、经济且可生物降解的解决方案,与更坚固但长期有害的材料相比,这种解决方案更为环保。

“第三空间”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如何与所有合作者一起工作。我们共同学习和开发了许多元素。从与 Webb Yates 工程师共同创造的建筑遮阳篷,到与 Sarnar 共同发明的立面固定装置,以及需要测试抗震性能的大理石幕墙,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建筑设计方面,我们从拉贾斯坦邦的建筑遗产中汲取灵感,并将其以当代形式重新诠释,将多种用途融入一个连贯的建筑中。“第三空间”的一个关键特点是中央庭院,它受到当地建筑遗产 havelis(一种传统住宅形式)的启发,主要空间都围绕其组织。这个庭院作为灵活的展览、表演和会议空间,四周环绕着通道,为所有学习和活动空间提供了清晰的路线。

在建筑入口处,游客会看到“ Baori ”,它受拉贾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的梯井启发。这个广阔的露天公共空间由看似随意的立方体组成,形成可以奔跑、跳跃、坐卧和放松的台阶。


项目图纸

1720005704888961.jpg

△负一层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五层平面图

△六层平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Studio Saar

面积: 20100 m²

项目年份: 2023

摄影师:Edmund Sumner, Ankit Jain

主持建筑师: Ananya Singhal

景观顾问: Studio Saar

结构工程师: Webb Yates Engineers, AMI Engineers

电力顾问: Secure Meters Ltd.

暖通工程师: Anjaria Associates

主承包商: Sarnar Buildtech

地点: 印度,乌代布尔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7/53636.html/feed 0
松阳县大岭根公厕 / 有氧建筑 + 元坤设计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2/5324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2/53248.html#comments Tue, 20 Feb 2024 08:11:22 +0000

项目背景
村口,不仅是一个村落的出入口,更是村落的标志性空间,承载一定的集体记忆。在松阳县大岭根村,有一栋存在多年的公厕占据在村口空间,比邻水域。我们得到机会对此公厕重建,希望不仅能够提升公厕空间品质,更为村口空间塑造场所精神。

虚实相生
厕所往往被设计的相对封闭,我们打破这种固有的空间观念。将厕所分为内外“虚实”两个空间层次,“实”为如厕单元空间,相对封闭以保证隐私;“虚”为盥洗空间,半封闭的界面既分隔了内外空间,又保证空间的通透性,实现与自然的互动。

犹抱琵琶半遮面
半遮半掩的面具,掩饰住了内部的粗粝。架空的做法,打破了厕所封闭的界面,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竹竿编织的幕墙做法使得“面具”是可呼吸的,内外关系进一步变得朦胧暧昧。

近水高台浮光盒
以原有河岸挡土墙作为台基,连绵高台之上漂浮着一个“盒子”。钢结构悬挑使得体块架空,实现举重若轻的漂浮感。盒子超脱于地面,又融于自然,落在水中成为倒影。夜暮降临,“盒子”开始散发影影绰绰的光芒,像一个灯塔伫立在水边高台,守候寂静的村庄。


项目图纸

△基地示意图

△平面图及剖面图

△爆炸图

△分析图

△分析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有氧建筑, 元坤设计

面积: 47 m²

项目年份: 2022

摄影师:蔡万成

主创建筑师: 蔡万成

设计团队: 蔡万成

委托方: 松阳大岭根村

地点: 丽水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2/53248.html/feed 0
春武里 / 方糖设计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0/5293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0/52934.html#comments Fri, 27 Oct 2023 08:04:20 +0000

“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我们深处在其中,却不知道自然在那里终了,艺术在那里开始”。我们的项目坐落于西双版纳傣族文化的摇篮,告庄,这片土地孕育了丰富的民族传统和大自然的神奇。两栋建筑用一条中央廊道隔开,在廊道的两边,左右业态各不相同。左手边是SPA馆,右手边是餐厅,廊道在连接两边的同时也使各自的两个空间都具有私密性。

春武里室外
空气赋予清新,植被赋予生命,石头赋予原始力量。看似质朴,殊不知这一切都是自然给予最华丽的装裱,也是我们与自然相融的纽带。户外餐厅的主设计灵感来自于当地热带雨林中平常的两片树叶,然而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叶子,却如泉水般源源不断,生生不息,用每一次的吐纳维持着整个雨林的平衡与和谐。

“取形于自然”的理念,从自然界原本存在的形态中汲取灵感,向大自然学习,将其融入到建筑设计中,我们采用看起来相同的材料,只进行少部分设计美化,减少人工雕饰感,这样做能够让建筑物有更自然、和谐的气息。在楼梯外的延伸空间,我们选择采用版纳传统的竹编古法技艺,为这个空间创造了一种与自然深度连接的机会,仿佛将内外世界融为一体。这里不仅有独特的观景体验,还有自然的治愈力量。

我们在为人类设计体验空间的同时,我们并没有去驱逐甚至破坏“原住民”的家,我们将小鸟的住所艺术化保留了下来,每一处设计细节,都尽可能尊重自然,融合自然,将建筑本身化作雨林的一部分。小庭院内:庭院以树木或红砖环绕,模糊了室内与室外的边界。这个迷人的庭院让您感受到与自然的连接,身临其境的去品味这份宁静与美好。

春武里室内
在餐厅内部,小木桥与青石板巧妙分布,被繁茂的植被环绕,这为顾客创造了一份期待与神秘的感受。我们选用了大量木制和竹制家具,这些元素共同营造出一种沉浸式的感觉,仿佛置身于茂密的从林之中,这将为顾客带来独特而难忘的用餐体验。

我们所探索的,是空间、身体与自然同频共振的奇妙体验。静谧的极简之美:SPA馆以极简主义为灵感,将空间简化到极致,创造出一种深度的平静感。在这里,繁杂的世界将被静默代替,让您在纯粹的环境中找到宁静。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分析图

△分析图

△分析图

△分析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方糖设计

面积: 1700 m²

项目年份: 2023

摄影师: 聿空间摄影

厂家:  哲也, 慕凯风, 罗衡石业

主创建筑师: 罗斌

项目文案: 项目文案:张洪铭,周曾妮

地点: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0/52934.html/feed 0
一个民宿建筑带火了一个“网红村”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1/43027.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1/43027.html#comments Fri, 04 Jan 2019 03:42:36 +0000 四川崇州有个村子——道明竹艺村,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的所在地,一个曾经没落过但又开始兴盛的竹器之乡。

改变,源于一栋名为“竹里”的建筑民宿,民宿火了之后,连着村子也成了“网红村”,一到周末,城市里的人们纷纷驱车来到这里。

甚至今年夏天,这栋建筑还亮相当代国际展示艺术的最高展会——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竹里的名字取自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诗《太平时》:

竹里房栊一径深,静愔愔。
乱红飞尽绿成阴,有鸣禽。
临罢兰亭无一事,自修琴。
铜炉袅袅海南沉,洗尘襟。

陆游是崇州的文化名片,他曾在蜀州(今崇州)做通判时,曾造访道明的白塔禅院并写下了诗句。

从空中俯瞰,左边8个圆形小建筑是房间,每间房都是独立存在的。

右边是大堂和餐厅。青瓦屋面呈环形,这个创意来源于太极图无限符号∞,代表着融合与无限。


进入大堂,整个建筑大量运用了原木、竹艺和落地玻璃窗…即使在室内,屋外的美景也一览无遗,中间的圆形镂空做了中式景观。

院子以倾斜而下的瓦屋面为背景,框定出了高耸的树木,纯粹的天空。

无论哪一个角度望出去,看到的都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曲线之美,设计之美在这儿被诠释的淋漓尽致。

竹里每间房间都是独栋,错落有致的分布在小山丘上。沿着林间的清幽小径,便来到树林掩映中的房子,这可不就是“竹里房栊一径深”。

房间的设计呼应着竹艺村的竹文化,外立面都是用竹子手工打造,充满了质感。

青瓦房、竹墙,树林,天空,自然的元素在这儿和谐共存着。

房间是圆形的,中间是露天景观,有些是荷花,有些是树景。

荷花在池塘里,池塘在院子里,院子在房子里。是不是很有趣?

转一圈发现,原来整个房间是对称的,围绕着中间的景观,床与客厅隔景相望,房间里每一处都逃不开荷花的那片绿,那处景。

墙上开了扇长窗,窗外的绿意映入房间。内置布置满满的中式风格,木质的桌椅,简约的落地台灯添了一些时尚设计感。

“晴天悠闲漫步,雨天喝茶听琴,走进竹里,人都冒着一身的仙儿气呢!”

白天的竹里风声竹影,自带仙气,夜晚的竹里仿佛又进入了另外一层境界。

树林变成了黑黑的影子,房子里透着暖黄的灯光,空明流转,万籁俱静,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

除了这样一个建筑特别美的民宿,村子里还有博物馆、书院、茶馆、酒馆等,白天在村子里随处溜达,每一处都是惊喜。

丁知竹

丁知竹,是竹编非遗传承人丁春梅家的竹编展厅和现场教学厅,里面陈列着精美的竹工艺品,还可以现场学竹编。

三径书院

民居小院改成的书院,古香古色,从门口看就很有对称的美感。

书院里面有很多国内作家和诗人的著作签名本,闲适的下午,清茶一杯+好书一本,耳边有风不知时日过。

遵生小院

农家小院的感觉,该怎么形容这里呢,与其说是一个可以做花朵刺绣、中药香囊、手工唇膏的手作体验馆,不如说它是一个极具生活美学的民居小院。

屋里有人在体验做工艺品,屋外就是一副时间停滞的样子。坐在葡萄架下,久违的亲切感从心里溢出来。

因为一处极具建筑设计感的民宿,竹艺村成了“网红村”,竹编这样的有些没落的非物质遗产因而被越来越多的人们熟知。

民宿,不仅仅是为人们提供一处他乡的居所,更是一种生活美学的表达,有时也成了点亮一个地方的艺术,一种文化的传承,有了更为深远的意义。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1/43027.html/feed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