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间分割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0 Sep 2024 01:15:2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伊朗经典建筑元素“四拱顶”的现代重组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7/4494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7/44940.html#comments Fri, 12 Jul 2019 07:40:05 +0000 a1.jpg

对于许多历史建筑的参考仍然在当代的建筑项目中使用。无论是古老的建造技术,材料的使用,还是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历史仍然给予我们无尽的启发。

伊朗 NextOffice建筑公司通过模糊了建筑室内外之间的界限,并利用历史悠久的伊朗建筑元素创造了当代的Guyim拱顶之家。

c1.jpg

早在几千年前,Chartaqi或Chahartaq(四拱顶)结构就是伊朗建筑的杰出元素。它在世俗和宗教建筑中就有着许多目的不尽相同的运用,其由四个拱加之覆盖其上的穹顶组成。The office在这个项目中的主要挑战则是找到一种方法来扩展Chartaqi的结构系统用以在创造一个立方体量的同时又对空间进行分解。

调整大小 10_10.jpg

具有立方体形状边界的体量如何将空间分隔成子空间?这些穹顶形结构对创造室内的公共和私人区域能够有力回应吗?这种双重特征方案有哪些特点?

e1.jpg

由拱廊形成的操纵板被转换成类拱顶状结构。在底层,相邻的半拱顶体量创造了封闭和半封闭的空间。基于这些结构之间的关系,三个半拱顶在立方玻璃立面内以背靠背的形式放置于室内空间,为厨房,沾泥物品存放室(入口附近)和客房创造了空间。半拱顶元素间的“流动”空间转变为房屋内部的公共区域。这些未固化的空间与花园产生直接联系。

f1.jpg

在一楼,三个半拱顶相互面对,在卧室附近形成一个凹陷的庭院,反映了这一楼层的隐私和亲密感。

基于Chartaqi结构系统,组装在彼此顶部的半拱顶结构将结构载荷从一个楼层传递到另一个楼层。该系统形成了一种混合空间形态,介于立方体和拱顶形元素之间。

h1.jpg


设计图纸:

调整大小 12_Guyim_Vault_House_Drawings-3.jpg

▲ 总平面图

调整大小 14_Guyim_Vault_House_Drawings-1.jpg

▲ 一层平面图

调整大小 15_Guyim_Vault_House_Drawings-2.jpg

▲ 二层平面图


调整大小 16_Guyim_Vault_House_Drawings-4.jpg

▲ 剖面图A-A

调整大小 11_Guyim_Vault_House_Drawings-5.jpg

▲ 剖面图B-B

调整大小 13_Guyim_Vault_House_Drawings-6.jpg

▲ 气流分析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7/44940.html/feed 3
怎么在100平米的建筑里做出100个房间?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9/4177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9/41778.html#comments Sat, 15 Sep 2018 02:31:30 +0000 非标准拆房部队

哪里不会拆哪里

学建筑

so easy

这是拆房部队拆的第39、40座建筑

我们总说甲方有钱很任性,

但其实建筑师任性起来更可怕。

虽然建筑师一般没什么财力,但他们有脑力啊。

甲方如果任性,最多弄100个100平米的房间;

而建筑师要是任性起来,那可是能在100平米里面做出100个房间来的。

当然,就算是任性,估计广大吃瓜群众还是得问一句:

吃饱了撑得吧?搞这么多房间那不和蚂蚁洞一样吗?还怎么住人?

但我要说的是,

这还真不是建筑师吃饱了撑得,而是为了让那些吃不饱的人能够吃撑了。


任性1号

SANAA设计的牙医诊所

这座牙医诊所位于日本冈山县的居住区内,面积仅150平方米,从外形上开看真的是——形貌平平啊。就算是妹岛阿姨的无脑吹,也夸不出个花儿来啊。

然而我们再来看内部空间:

只能说你阿姨还是你阿姨。 

按照甲方牙医先生的要求,诊所需要一个大等候室,六个治疗区域,最好还有消毒室器械室等一堆五星级诊所的配置。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间独立的院长办公室。当然,按照日本人一贯的调性,要是再有个枯山水小庭院那就更完美了。

嗯,虽然诊所面积不大,但牙医先生的梦想很大。

这堆杂七杂八的功能算下来,至少需要18个独立房间。

150平米/18,每个房间最多8平米。

于是,妹岛阿姨决定任性一回,用她的建筑智慧而不是建筑常识来完成这个设计。

Step1 画圈 

妹岛决定将这个建筑设计成圆形,这没什么问题也没什么道理,就是建筑师自己的主观选择。

但问题是,我们都知道圆形平面比方形平面更难布置房间,空间利用率更低,还有18个房间呢,怎么办? 

桥豆麻袋,为什么圆形更难布置房间呢?

因为房间还是方形的啊!

所以,妹岛阿姨的建筑智慧就体现在圆形平面里同样使用同心圆来划分房间。

这叫保持设计逻辑的一致性。

Step2 相切 

同心圆式的平面看着很美好,但使用起来就很不美好了。

比方说院长先生想回自己办公室,要先后穿过接待室、治疗室还有器械室,就算院长愿意多活动活动,患者们也不愿意看个牙还要被参观啊。

所以妹岛阿姨继续智慧开挂,让同心圆们相邻相切。

道理其实很简单,如果两圆同心,周围的空间会过于死板。圆心偏离一测后,外侧的空间会自动分为导向空间和停留空间,也可以理解成异形走廊和圆形功能房间。

Step3 变形 

正圆形虽然能够很好的治愈强迫症,但会造成局部的面积浪费,所以还是需要进一步的按照人的使用尺度变形为类圆形。

同时也调整某些弧度过大的墙,使内部空间更便于家具摆放。

Step4 打洞 

相切后的圆形还是有短板,那就是在相切的交点处会产生一些过于狭窄的消极空间。

妹岛阿姨于是又双叒的大开智慧光环,在相切处开洞口,正好抵消了这些狭窄空间。同时由于这些开口的存在,空间中不同部分彼此产生了行为上的连接和视觉上的互通。

最后再对空间内部分隔和设备摆放进行具体的设计,并在最中心的院长办公室旁边设置了一个枯山水庭院,满足了院长先生的最后一个要求。

看一遍完整过程

彩蛋

bug在哪儿?

通过改变空间划分的逻辑,智慧女神妹岛在150平米的建筑里游刃有余的设计出了18个符合使用需求的空间。

但还有一个问题,就算妹岛改变了空间逻辑与空间形态,可她改变不了事实上的既定空间面积啊——再这么变化也只有150平米啊,为什么会觉得空间很大、不局促呢?

下面知识点来啦!

拿出小本本记好了——

我们对于空间面积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对空间体验的感知。也就是说,同样面积的空间,给我们体验越多的空间越显大。

最明显的是我们自己家里装修前和装修后。毛坯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会觉得房子小,装修完摆上家具发现其实还挺大的。主要就是因为装修后对空间的体验变多了。

最经典的是宜家的迷宫平面。通过强制性的单行线设置和不同种类商品的视觉冲击,最大限度的保证了顾客在卖场的停留时间。

妹岛也同样把握住了人们的这种体验感知的心理,从而通过增加动线长度的手法来刺激人们获得更多的空间体验。相同面积下,同心圆布局的动线长度是常规方盒子布局的两倍多。

那么,问题又来了。

增加动线长度这一招最适合用在什么空间?

提示:

什么空间对动线的要求高于对功能的要求?

对呀,就是商业展示空间啊。


任性2号

META-工作室设计的“悬浮毛毡”展厅

这是一个300平米的服装品牌展厅设计。

作为建筑内部的展厅,平面形状是不可能改变了,就是一个规整的矩形,连出入口的位置也被固定了。

按说在这种情况下,面积又不大,空间上一般很难有什么突破了,大多数设计师也都是在布展方式和内部装修上做文章。

但我早告诉你了,建筑师任性起来是很可怕的。

150平米都能搞出18个空间,现在有300平米,你猜会有多少空间?

Step1 网格 

很明显,这个空间的基础是一个网格体系。

那么这个乱七八糟的网格是怎么来的呢?

不要忘了,我们今天的知识点是加长流线。

一般情况下,我们进入一个房间,大概也就是转一圈就出去了。

建筑师就是把这个“转一圈”的流线变成“转一大圈”从而生成网格。

然后在这个网格基础上加墙,就不会对流线设计产生干扰。

展示空间的布局,大体上分为中间的大展示空间,和四角的小展示空间。加入的墙体中,比较厚的的为实墙,薄的是毛毡,不同的材质区分了空间不同的重要性。

Step2抬升 

将展厅四角进行抬升,内部墙体也随之抬升,但高度保持不变。这就使墙体下方产生了不同的空隙,从而划分出空间的私密等级——越靠近中心私密性约高。

Step3 减墙 

减墙这里有两步,一是根据流线,减除阻挡流线的部分墙体,同时根据墙体是否围合,确定了空间中的行走和停留空间。

第二步就是根据视线,在墙体中剪出类似于窗的小洞口,让参观者在这个空间中游览的时候,视线透过毛毡剪切/弯折形成洞口,不断转换看与被看的角色。

最后处理屋顶和地面。

屋顶还原了最初的网格体系,而地面根据墙体抬升辅以台阶。

完整过程

美国孔子爱默生说,智慧的可靠标志就是在平凡中发现奇迹。 

在资本的裹挟下,建筑师的智慧好似都在用来平衡各方利益关系。疯狂的建设速度里,建筑师没有性格,只有性别;设计不产生价值,只产生费用。

可我相信大多数建筑师心里还是明白,做设计是为了钱,但不是只为了钱。如果有机会,还是想任性一回——让设计的智慧去展现智慧的设计。

最理想的建筑大概就是既不用卑躬屈膝的去阿谀奉承,也不必正义凌然的去扶贫济困,只是为那些普通而平凡的生活创造超乎想象的惊喜与满足。

本文感谢大师姐林雅楠的文字编辑和指导

本文所有分析图与动图全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9/41778.html/feed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