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色体量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Mon, 11 Nov 2024 01:14:0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波多黎各白色“烟囱”住宅:一半封闭,一半外向 / FUSTER + Architects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1/4875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1/48758.html#comments Thu, 07 Jan 2021 02:58:25 +0000

住宅位于波多黎各东南海岸郊区,其设计主要基于以下理念:房屋在远离郊区街道的一侧是内向的,而在东边面向大海的一侧是外向的。因此,建筑结构呈现出不同层次,从定义立面的白墙到由细长钢柱支撑屋顶定义的开放空间。房屋下沉半层,以进一步实现该目标并适应场地高差。

住宅采用被动通风和照明方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正立面也以“热气烟囱”为特征,同时可兼作天窗。这些元素与盛行风向相反,以产生使空气连续循环的吸气效果,同时照亮室内空间。

c2.jpg

住宅位于飓风玛利亚在波多黎各的登陆地附近。为了免受此类破坏性气候事件的影响,在窗户外侧和部分露台上安装了像窗帘一样易收缩耐飓风的帆布状材料。在某种程度上,当它们关闭时,仿佛是艺术家Christo的作品,完全封闭并定义空间和形式。

d4.jpg

这种材料也使光线温和渗透进室内。通常,飓风百叶窗在许多建筑中是不受欢迎的构件。该解决方案将此元素作为主要建筑空间表现的组成部分。

e1.jpg

住宅采用绝缘混凝土系统(GCT)建造,具有较高的热阻,这使建筑制冷设备极为高效。在波多黎各的热带环境中,大多数混凝土结构都不设保温措施,因此极高热量可由此传递。房屋所用石膏是一种结构砂浆,在墙内包含连续的保温层。地板由抛光裸露混凝土制成,由于在此气候下无需保温,是唯一不设保温层的结构元素。住宅布局紧凑,但仍感觉宽敞,部分原因是因为空间向露台开放,鼓励户外生活,并将住宅与外部连接起来。露台上的小型无边泳池将远景与地平线相连,将海洋连接进房屋内部,另外还可兼作蓄水池。

f1.jpg

7_Casa_Flores_-_Floor_Plan.jpg

△ 平面图

18_Casa_Flores_-_Top_View.jpg

△ 平面图

20_Casa_Flores_-_Elevation.jpg

△ 立面图

19_Casa_Flores_-_Section_A.jpg

△ 剖面图A

8_Casa_Flores_-_Section_B.jpg

△ 剖面图B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独立住宅

项目地点:NAGUABO,波多黎各

设计方:FUSTER + Architects

面积:2915 m²

项目年份:2020

摄影师:Jaime Navarro

厂家:AutoDesk, Ecológica Carmelo

主创建筑师:Nataniel Fúster

设计团队:Heather Crichfield, Luis R. Albaladejo, José Pagán

客户:Carlos Flores

工程师:José Green

顾问:Rafael Parés, Taller 34, Inc & Redcon Construction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1/48758.html/feed 1
越南“林中住宅” / Nguyen Khac Phuoc Architects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0/48182.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0/48182.html#comments Sun, 27 Sep 2020 03:48:09 +0000 a1.jpg

位于越南Tu Son小镇的“林中住宅” 坐落于一块狭小的场地,被分割成5×15米的地块。这片区域正在经历高速工业化及城市化发展。场地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来自交通的灰尘和噪音;工业区带来的副作用等。

这座住宅为一对夫妇和他们十几岁的子女而设计。建筑主立面正朝西侧。功能包括3个卧室和洗手间,起居室,厨房,车库,储存室,娱乐室,礼拜室和洗衣房。业主想要一座可以提升他们生活水准的住宅。

b1.jpg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提出了给房屋内插入2个空间以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案。第1个空间作为主入口,创造了一个灰空间隔离尘烟;其形态的构建用来避免直接射进的自然光。

第2个空间坐落于住宅的中心,起着平衡自然的关键点作用。在这个空间里,自然以其本身的特征元素出现,比如树丛,自然光,风和雨水。

c1 _24.diagram.jpg

△ 分析图

c2 .section.jpg

△ 剖面图

中心位置的楼梯和大堂联系着所有空间。当在这种空间中行走时,人们或许会感到他们在树上行走。

一个花园朝中央空间开放,联系着起居室,厨房和餐厅。业主在卧室中便能感受到自然光线,树木和风雨。房屋内任何一个空间,业主都能直接接触到自然光线。

“林中住宅 ”建立在其独特的背景下。在如今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情况下,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让客户重获自然的生活环境,从而让生活变得更好。

设计图纸

m1 .location.jpg

△ 区位图

m2 .plan.jpg

△ 平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独立住宅

项目地点:TỪ SƠN,越南

建筑师:Nguyen Khac Phuoc Architects

面积:75 m²

项目年份:2016

摄影师:Trieu Chien

厂家:A&Fdesign, Clavie Vn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0/48182.html/feed 4
巴黎百个社会住房计划 / SANAA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3/4717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3/47174.html#comments Fri, 27 Mar 2020 03:32:42 +0000

Maréchal Fayolle公寓集群位于巴黎第16区。与传统的公共房屋不同的是,建筑群由四个不规则形状的“流体”白色塔楼组成,提供了一百余套社会住房公寓。五层楼高的建筑群与周围环境柔和地融为一体,与周边社区形成和谐的邻里关系。

四栋公寓从地面上以纯白的细柱架空,在改善低层用户视野的同时也最大程度地提升了公寓的安全性。架空的一楼设有自行车存放区及通往高层的楼梯,入口采用简约的混凝土和金属网围合而成。SANAA以设计流体公寓综合体的方式,匹配周边现存建筑的体量及规模,以从容地融入社区。

c5.jpg

c2.jpg

建筑的窗户散落在立面上,为流线型外观增添了现代气息。公寓内部采用了耐用的油毡地板和略微弯曲的墙壁,房内布局从单间公寓到四房公寓不等,可满足不同类型的使用者。除此之外,建筑之间的绿化使社区与临街的公园连贯起来,为公寓居民营造了室外活动的场所。

本项目由SANAA与本地公司Extra Muros合作进行建筑与景观设计,为‘巴黎人居计划’的一部分。巴黎人居管理着巴黎及周边地区的12.4万套社会住房。根据法律规定,到2025年,25%的住房必须是社会住房,市长安妮·伊达尔戈(Anne Hidalgo)宣布,到2030年,巴黎的住房数量将增加到30%。

项目图纸

m1 _SANAA_2018_Apartments_Fayolle_ground_floorplan.jpg

▲ 一层平面图

m2 _SANAA_2018_Apartments_Fayolle_typical_floorplan.jpg

▲ 标准层平面图

m3 _SANAA_2018_Apartments_Fayolle_elevation.jpg

▲ 立面图

m4 _SANAA_2018_Apartments_Fayolle_sections2.jpg

▲ 剖面图

m5 _SANAA_2018_Apartments_Fayolle_section_detail.jpg

▲ 剖面细节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社会住房

项目地点:巴黎,法国

建筑设计:SANAA

面积:2127.0 m²

项目年份:2018

主创建筑师:妹岛和世,西泽立卫

设计团队:Yoshitaka Tanase, Lucy Styles, Louis-Antoine Grego, Johanna Meyer-Grohbrugge, Hiroaki Katagiri, Nobuhiro Kitazawa, Takashi Suo, Guillaume Baron, Riccardo Cannatà, Margot Aurensan

委托方:Paris Habitat

本地建筑师:Extra Muros, Michel Levi, Antoine Saubot

结构设计:SAPS/Sasaki & Partners, Mutsuro Sasaki, Yoshiyuki Hiraiwa, Ayumi Isozaki, Hideaki Hamada

结构工程师:Bollinger & Grohmann Ingenieure

机械工程师:BETOM Ingénierie

环境顾问:EDEIS

预算顾问:Bureau Michel Forgue

景观设计:Extra Muros + SANAA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3/47174.html/feed 5
“简易改造”:精炼元素的空间意义 / 合木建筑新工作室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3/47052.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3/47052.html#comments Thu, 12 Mar 2020 03:00:27 +0000 a1 -封面-园区南侧远景_调整大小.jpg

▲ 园区南侧远景

项目位置在北京东五环外,属城市边缘地带。所在文创园区的前身为某化工厂。厂区肌理稀疏,建筑之间的距离较大,构筑物和建筑体量多为简单的几何形体。改造对象位于园区东南侧,属于园区体量较小的建筑,与南侧两个白色的工业罐体围合出一个小型广场。

▲ 场地平面图

▲ 鸟瞰

b3-园区东南视角_调整大小.jpg

▲ 园区东南视角

▲ 与罐体形成小型广场

建筑现状为单层建筑,占地160平米,檐口高度为5.8米。高耸的空间尺度,及破损屋面洒下的光感,强烈地吸引着我们,激发了对未来空间的想象;同时我们了解到,园区的定位是将生产性的厂区转换为社区性的文创园,两者合力促使我们将其承租下来作为工作室使用。希望通过设计使孤立的单体对环境氛围能做出积极的回应,使建筑内部与外部社区和外界自然产生多样的空间联系。

▲ 原建筑东北视角

▲ 原建筑东南视角

▲ 原建筑室内由西向东

因是租用的空间,造价控制和简便施工是设计之初的重要考量,分空间操作和材料选择及相关构造设计两点来说明,我们是如何在有限的预算下审慎地打磨设计来达成高品质的工作空间。

设计以最小的动作和最少的元素增加,来调整空间以及人的行为感知。锯齿形屋顶延伸向天空,顶部天窗让阳光洒入室内,光影变幻;建筑四周面对的环境氛围各不相同,四面外墙不同的开口,及雨篷下灰空间和花园带来的空间层次给人停留、交往创造可能性,将原生产性用房转变成社区性建筑。

▲ 园区南侧远景

▲ 东面小花园

▲ 东立面

▲ 天窗

▲ 雨棚

▲ 阳光洒在北侧墙面上

室内一面通高的主隔墙将内部空间做南北划分,北侧高耸的大空间,非日常的尺度有利于人的状态转换,放大的人均空间体量给思维以自由天地;南侧划分为两层,近人的尺度空间靠近小广场一侧,主入口也放在这一侧,表达了期盼交流的基本立场。

▲ 主空间

▲ 室内夜景

▲ 办公空间夜景

▲ 二层会客空间夜景

休息区设在入口处,设置了横向大窗和窗台桌,供临床工作或休息;窗外有出挑雨蓬形成檐下空间;一个窗口,内外两侧不同高度的水平板设置,给对话创造了情境。建筑西侧是园区过道,做了横向展窗,行人路过可看到前景的展品,及空间深处的工作场景。窗高度的设置,需要走近稍微低下头,伴随着脚步就会慢下来,为“看”创造情境。

外墙与屋顶整体呈白灰色,与两个白色罐子在一起,像是由几何体形成的一组“素描静物”,随着日升日落,形成丰富的物体与光影的组合图景。

▲ 茶歇区

▲ 二层办公空间

▲ 西面长展窗

▲ 东南面夜景

▲ 东立面夜景

材料及与之相关的建造方式、人员组织、设备工具、工艺技能等,成为我们挖掘设计潜能的出发点。材料选用普遍的低造价工业建材,方钢、瓦楞夹芯板、聚苯颗粒夹芯板、水泥纤维板等,这些材料在城市边缘地带被大量使用。

▲ 西侧通道视角

▲ 西立面

建筑新增加的元素,皆是轻钢骨架加围护板材的构造系统。简明的构造设计,使得小型的施工队伍,使用简单的设备工具,以手工操作为主便可完成建造工作。

项目图纸

m2 -Master Plan.jpg

▲ 总平面图

m3-Plan-F1.jpg

▲ 一层平面图

m4-Plan-F2.jpg

▲ 二层平面图

m5-section A.jpg

▲ 剖面图

m6-section B.jpg

▲ 剖面图

m7-Sectional Perspective.jpg

▲ 剖透视图

m8-Exploded Axo.jpg

▲ 爆炸轴测图

项目信息

建筑设计:合木建筑工作室 | Atelier Heimat

项目位置:北京市朝阳区豆各庄1号幸福七和文创园

设计团队:刘文娟、张东光、马迪

建筑面积:210平方米

建成时间:2019年9月

摄影:合木建筑工作室 | Atelier Heimat

联系方式:office@a-heimat.cn

总体施工:北京大乐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屋面施工:北京百信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3/47052.html/feed 0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 OPEN Architecture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3/4703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3/47038.html#comments Tue, 10 Mar 2020 04:04:26 +0000 a1 _城市森林和项目鸟瞰_INSAW_Image_调整大小.jpg

▲ 城市森林和项目鸟瞰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是全球为数不多的油罐空间改造案例之一。曾服务于上海龙华机场的一组废弃航油罐,经由OPEN建筑事务所6年的改造而重获新生,成为一个综合性的艺术中心。其所在的上海西岸本身是近年来相当活跃的文化艺术聚合区,油罐艺术中心自2019年3月开幕以来,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参观者,成为了上海新晋文化地标和世界当代艺术图谱上的热门目的地。

c1_城市森林_Credit_INSAW_Image_调整大小.jpg

▲ 城市森林

油罐艺术中心室外是向公众开放的公园,室内则是丰富的展览和活动空间。新建建筑低调地消隐于地景和公园之中,这不仅是对工业遗存的尊重,也是对都市人渴求自然的回应,更是对建立一种新型艺术机构的探索。这是一个无边界的美术馆,人们可以在艺术、自然与城市之间自由穿梭;这也是一个没有完成时的美术馆,空间的灵活性使它可以适应各种需求,不断发展变化。

整个项目谦逊而包容,吸引人们来此亲近自然、感受艺术。美术馆建筑不再是一个“物体”,以高冷的姿态拒人于千里之外,相反,不设围墙的空间随时欢迎任何人的进入和体验,不管是散步、慢跑、遛狗,拍照打卡或是草地野餐。这种设计反过来也激发艺术中心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运营模式——对外开放一年来,除了举办过数场高规格的艺术展览,油罐还成为了艺术节、书展、时装周、人工智能大会等各式各样活动的举办场所,不拘一格、丰富多彩,为周边社区及城市带来蓬勃的生命力。

▲ 面向活动广场草坪的5号油罐平台

▲ 城市广场平台

营造一个可生长的“大地艺术”正是设计的核心。在这件占地将近5公顷的大型作品中,大地是被绿意涂抹的画布,建筑如珠玉点缀其间。五个油罐由覆土绿化的新地形——“超级地面(super-surface)” 串联起来。临近公路的1、2号罐相对独立,全部位于超级地面之上;3、4、5号罐则有一半位于超级地面之下,三个罐之间形成开阔的半地下公共空间,包含艺术中心门厅、展览空间、报告厅、咖啡厅和艺术商店等,隔着通透的落地玻璃面向下沉式广场。公共空间吊顶的大量天窗,则引入来自“超级地面”之上的自然光,那里,一个高低起伏的公园呈现着四时不同的景观。三个罐的入口护坡由10-25mm厚的钢板围合,层叠呼应着原始罐体的曲面结构,部分台阶则被改造为咖啡厅的座椅。

▲ 鸟瞰

▲ 超级地面

e3_超级地面上方起伏的公园_Credit_WU_Qingshan_调整大小.jpg

▲ 超级地面上方起伏的公园

▲ 超级地面之下的开放空间

从西侧的龙腾大道到东侧的黄浦江边,室外公园的参观路径是多样的,邀请人们自由地漫步其间。如果沿着逐层下降的“阶梯水景”,人们将进入“城市广场”,凉爽的喷雾使得它成为夏季最受欢迎的乐园,而喷雾的平面形态呼应着被拆除的一个油罐。贯穿基地南侧的是一大片“都市森林”,在城市中引入自然的回归;东侧为一片开阔的“草坪广场”,它提供给人们奔跑、休憩的空间,也可以成为室外音乐节等大型活动的观众席。

f1 _从超级地面看阶梯水景_Credit_OPEN_Architecture_调整大小.jpg

▲ 从超级地面看阶梯水景

m 景观构成分析.jpg

▲ 景观构成分析

整个地景中散落着艺术装置,以及两个独立的小建筑,用于举办艺术活动和小型展览。一间被镜面不锈钢包裹的“无影画廊”掩映在都市森林之中,若隐若现;靠近黄浦江边,一座拥有连续锯齿形天窗的“项目空间”则以其鲜明的几何形态与白色的油罐形成强烈反差。

g1_城市森林中的反光廊_Credit_INSAW_Image_调整大小.jpg

▲ 城市森林中的反光廊

五个油罐的改造策略各个不同。1号罐被规划为两层高的Live-house,置入了一个鼓型的内胆,来围合出一个声学性能适合演出的场所;2号罐被设计为餐厅,内部挖空了一个圆形的庭院,屋顶被改成了可以欣赏江景的平台;3号罐的内部空间被完整保留,为大型的艺术、装置作品提供一个拥有穹顶的展览空间,仅在顶部装有一扇可开启天窗,在需要的时候引入自然光甚至雨水;4号罐内部置入一个立方体并分为三层,成为适合架上作品装挂的、相对传统的美术馆;5号罐做了体型上的加法,一个长方体体量穿越罐体而过,形成两个分别面向“城市广场”和“草坪广场”的室外舞台。油罐罐体最大程度保持了工业痕迹和原始的美感,只新增了一些圆形、胶囊形的舷窗和开洞,形成外立面独特的表情,同时给罐内营造了朝向公园和黄浦江的优美框景。

▲ 阶梯水景

▲ 艺术中心主入口

▲ 通往3号油罐的坡道

▲ 坡道细节

▲ 3号油罐内部

▲ 大厅和通往4号油罐的坡道

▲ 4号油罐入口

▲ 4号油罐的画廊空间

▲ 5号油罐入口

▲ 结合座椅的台阶

▲ 面向黄浦江的开口

▲ 1-3号油罐轴测图

▲ 4-5号油罐轴测图

独特的油罐艺术中心定义了新时代的都市艺术机构,它将城市公园与艺术展览、大地景观与建筑空间、工业遗存与创新未来,都天衣无缝地融合起来,并以开放友善、谦逊包容的姿态融入城市生活中,深受公众的喜爱。一个无边界的美术馆发挥着它的无限可能,同时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一种平等、共享的人文精神。

▲ 油罐局部

▲ 项目空间局部

项目图纸

m1 一层平面图.jpg

▲ 一层平面图

m2 二层平面图.jpg

▲ 二层平面图

m3 剖面图.jpg

▲ 剖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美术馆

项目地点:上海,中国

建筑事务所:OPEN建筑事务所

面积:10845.0 m²

项目年份:2019

摄影师:吴清山, INSAW Image, 田方方, 陈颢, JJY Photo

主持建筑师:李虎,黄文菁

设计团队:叶青,罗韧,Victor Quiros,周亭婷,陈修远,李振涛,赵耀,卢笛,贾瀚,张译文,史程昱,周小晨,黄中汉,陈逸岚,崔雨柔,杨骐,戈灿,高琪,Stephanie Lee,金波安,张浩,王莽原,闫迪华,张畅,Tomas Kowalsky,蒋思敏

合作设计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合作设计院团队:孙逍阑,张馨培,佘翔(建筑);余金鑫,于发杨(结构);唐振中,武攀,孙晓峰,周东(机电)

景观设计:OPEN建筑事务所 + 北京易地斯埃东方环境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照明设计:上海明驰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建设方:上海西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3/47038.html/feed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