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滨水景观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Sat, 09 Nov 2024 15:14:50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鬼才建筑师Heatherwick新作:哈德逊河小岛公园/Heatherwick studio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5/49369.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5/49369.html#comments Tue, 25 May 2021 09:29:15 +0000 英国设计师Thomas Heatherwick在哈德逊河使用132根混凝土立柱支撑起了小岛公园(Little Island park)和表演场地,该项目在纽约现已正式开业。

Heatherwick Studio与全球工程公司Arup和总部位于纽约的景观设计师MNLA共同建造了这个占地2.4英亩(9712平方米)的公园。两座桥将小岛公园与大陆相连。

该公园位于曼哈顿西侧的切尔西,靠近高线公园的南端。超过540米的小径蜿蜒穿过公园,环绕着各个观景点和表演空间,其中包括一个圆形剧场,其舞台后侧被河水围绕。

小岛由蘑菇状的水泥圆柱支撑,水泥柱的不同高度构成了起伏的平台。根据Heatherwick所说,设计的想法来自观察从水中探出的从前54号码头的桩子,也提供给鱼繁殖的场所。

Heatherwick说:“通常,墩是由结构性桩柱组成的,这些桩柱直插于河床,再用平板将其覆盖以形成平面。但是,我们受到了这些桩柱,以及能够承受极端河流条件的土木工程结构的启发。”

△ 地质剖面图

△花坛剖面图

每个桩柱可以承重350吨,它们被打入水下61米深的岩石中。小岛的预制混凝土构件使用39种不同的模板在北部州制造,然后通过驳船运输到现场。

现浇混凝土平板板连接所有的预制构件。桩柱的顶部由预制的“花瓣”制成,形成了六米宽的填充土壤的容器。

MNLA为该项目选择了400种植物和100种树木,并且策略性地种植了长青植物,以阻止大风在公园肆虐时击打到行人。还有草坪提供给游客夏天晒日光浴的场地。

由刺槐(一种纽约产的硬木)制成的台阶在小山般的景观中上下起伏。排列成堆的岩石让人们可以爬上爬下,提供了比小径更有冒险性的选择。

小岛公园有3个表演场所,场内设有圆形剧场和木制长椅,可容纳700名观众。小岛圆形剧场可容纳700名观众。还有一个可容纳3500人的中央空间,以及一个更紧密的、可以容纳200人语言类舞台。

为了不使公园的景观被破坏,表演场地所需的所有后台设施都建在码头下方,可以通过其中的一座桥进入。

小岛现已向公众开放,可以免费获得定时门票。Heatherwick花了八年的时间实现了这个项目。该项目最初名为Pier 55,于2014年首次被提议,并得到了媒体大亨Barry Diller和他的妻子,时装设计师黛安·冯·弗斯滕伯格Diane von Furstenberg的支持。该工程于2016年开始,但在一年后因为当地示威团体进行法律游说而中止。但是该项目在有了小岛公园这一新绰号后由2019年重新开始。


技术图纸

△ 平面图 春

△ 平面图 夏

△ 平面图 秋

△ 平面图 冬


项目信息

建筑设计: Heatherwick Studio

景观设计: MNLA

结构、土木工程、机械: Arup

圆形剧场、后台、休息室设计: Standard Architects

照明设计: FMS

空间导向系统设计: C & G Partners

灌溉设计: ICI

摄影:Timothy Schenck,Adrian Gaut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5/49369.html/feed 8
江阴市滨江公园 中国,江苏 / BAU建筑与城市设计事务所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5/49255.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5/49255.html#comments Thu, 06 May 2021 04:49:29 +0000  简介 

江阴坐落于水运繁忙的“黄金水道”长江之畔,目前正致力于将其部分工业码头改造为高密度的生活-工作区。这一改造项目的第一阶段正是沿着江边再造一个长达4公里的公共区域。该项目业主通过邀请竞赛抉择最佳设计,BAU的方案脱颖而出。

 设计目标:

(1)重建本土生态系统长廊

(2)保留当地的诗意工业特征

(3)保存当地历史风貌

(4)引入符合新时代趋势的休闲设施

(5)连接外部区域形成城市公园网络

a1.jpg

 柔和边界与生态长廊 

不断涨落的长江潮水滋养了江阴滨江区域丰富的生态文化。滨江公园的建成对该地区的微生境而言,不仅是一种修复与还原,还是进一步的提升与扩充。江河边缘的复杂性通过岩石固定得以加强与稳固。一条由当地绿植贯穿的长廊连接了整个项目,将东边的鹅鼻嘴山与西边的生态长廊串联一体。

 后工业时代的诗意 

在长江日夜不息的冲刷中,经久磨损的广阔码头已被染成棕色。立于码头,远眺无边江面,迎面而来的是宏伟江流与磅礴庄严之势。作为扬子江造船厂的原址,滨江公园承载了江阴船舶制造工业的历史,因此我们在设计中保留了其最原始而野蛮的框架结构。围绕码头进行的干预措施使原有工业环境的巨型规模、健壮性和清晰度得以保留。当未来这片区域遍布植被与丰富的景观时,充满活力的工业码头必将为居民提供一片逃离世俗繁杂的休憩地。

 历史的延续 

重写——船厂公园

发达的水运和便于储存货物的开阔平坦地势使这片江边码头成为天然港口区,不过在改革开放后,码头东面曾建造为设施齐全的船厂。如今的设计不仅保留了该区域的历史痕迹,还从生态、流线及规划等层面对其进行了提升。最终呈现的结果便是一份当地历史与环境的复杂重写本,容纳各式公共空间并支持兼收并蓄、多种多样的户外活动。

区域内留存的历史痕迹包括:船舶的下水滑道、龙门起重机及其轨道、船厂建筑、防浪堤、中式园林、被树包围的小道及其他众多文物。其他层面则包括:联结(步道、自行车道、水上木板路、场地内外视野的延伸以及新区域的路径等都使城市与水系的联系更加紧密);休闲(运动场及滑板公园);娱乐(船型的儿童探险游乐场和老年锻炼区);社交(开阔广场、游客中心与大型展览馆);休憩(小亭子、座椅、野餐桌和船型解说台);生态(雨水花园、水边栖息地及生态长廊)。

©曾江河

三个历史港口

江阴的港口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公元618-907年)。研究揭露了当地三个历史港口的位置:黄田港,据说其形成于近2000年前,如今被开发成港区的主要公共活动空间,地面铺装上则加入了对长江的解说地图。韭菜港的最新版本是修复后的工业港,一个被设计成起伏山丘的餐厅为居民提供了远眺台。鲥鱼港,曾是当地知名鱼市,历史可追溯至16世纪,通过新的景观设计,这里建立了广场、公园和鲜鱼餐厅,并提供与鲥鱼港相关的信息和解说。

 休闲新时代 

自改革开放起,中国迈入高速发展期已近50年,中国国民也不断探索多样的休闲娱乐活动。从稚嫩儿童到年迈长辈,滨江公园的景观设计为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提供了适宜的娱乐场所,这也使其成为江阴最大的乐园。公园内,一条4公里长的慢跑跑道连接了数十个户外运动场和健身器材场所;另一条更为随性的小径贯穿其间,将数个大型儿童游乐场、一个滑板公园和大量老年运动设备联结。考虑到广场舞的广泛流行,我们还在公园内设置了多个舞蹈广场。此外,大量凉亭、游戏桌、野餐草坪、帐篷都在这里有所归属,未来还将有其他多样的活动空间。这将使当地居民进入一个新奇有趣的健康娱乐时代。

©曾江河

 新兴的公园网络 

滨江公园内的自行车道是一条20km自行车环路的起点,这条环路贯穿江阴市,沿途连接了市内已建成或处于规划中的线性公园。公园间的这种连接也是一种生态上的联结,一片广阔的生态系统网络正在涌现。人行步道沿着长江水岸延展,东面设置的栈道带领人们通往陡峭的山崖。

滨江公园的设计同时也是码头区域与城市建设区的连接。滨江环流与城市环流结合,景观路径自街道轴线向外延伸,各式各样的广场与城市-河流景观长廊正沿这条轴线分布,在江阴市内构建了一片新兴的公园网络。

j1.jpg

 设计图纸 

01 overall masterplan.jpg

△ 总平面图

02 masterplans ship building park + shiyu port park.jpg

△ 船厂公园、鲥鱼港公园总平面

03 masterplans jiucai port park + huangtian port park.jpg

△ 韭菜港公园、黄田港公园总平面

 项目信息 

项目情况:2020年竣工

地点:中国,江苏省,江阴市

年份:2012-2020

客户:江阴市规划局

建设面积:36.7公顷(船厂公园:7.6公顷、鲥鱼港:6.9公顷、韭菜港:7.2公顷、黄田港:15公顷)

建设投资:3亿6千9百万人民币(船厂公园:3000万、鲥鱼港:5900万、韭菜港:7000万、黄田港:21000万)

类型:公共绿地,体育公园,滨水公园

功能项目: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城市花园、生态湿地、公共绿地、工业遗迹保护、广场、应急码头、儿童游乐场、极限运动场、网球场、篮球场、门球场、乒乓球场、足球场、室外游泳池、室外剧场、慢跑道、自行车道、景观亭、音乐喷泉、商业及服务配套建筑,以及游客中心。

BAU项目组成员:

方案主创:James Brearley

景观设计:

项目组长:黄芳

项目组成员:Robin Armstrong、王粲、熊娟、李淑芸、卢颖宏、方旭杰、陈燕玲、王晨磊、黄俊彪、刘小博、Lisa Ann Gray、Alexander Abke、王天葵、罗莉、程业典

建筑设计:

项目负责人:蒋涵

项目组成员:Steve Whitford 、Joseph Tran、张旭、高卫国、倪玮、侯慧麟、Tatjana Djordjevic、李福明、王克明、李冬冬、杨泰、莆棱烽、郭林

施工单位:江苏大自然环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常熟古建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吴林园林发展有限公司

配合设计院:江阴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景观施工图:江阴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3D渲染:BAU

摄影:夏至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5/49255.html/feed 0
2021年3月春招 | CLD会筑景观:江岛新天地滨江商业生态公园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2/48941.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2/48941.html#comments Mon, 22 Feb 2021 08:09:09 +0000 003-riverside-commercial-eco-park-china-by-collective-landscape-design-960x640.jpg

△ 改造后的公园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新年伊始,你的工作、实习有着落了吗? 已联合国内多家优质事务所开展一场“ ×顶级事务所直通25+高校线上春招”活动。活动即将开启,为了帮助大家深入了解参与活动的每一家事务所,我们将以专题的形式为您展示其作品。见作品,如见其“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CLD会筑景观是参与本次春季校招活动的事务所之一,本文为您展示的是其于2018年底完成的位于江苏南京的江岛新天地滨江商业生态公园景观设计项目。(点击公司官网,了解更多:http://www.cldgroup.cn/

项目基地原本只是用作江心洲的防汛堤坝,如今成为一座具有活力的沿江公园。我们在既有的堤坝基础上,修复生态缺陷,改善沿江风貌,注入新的休闲活动功能,将这片在过去几十年里无人问津的土地发展成了江心洲重要的资源。

002-riverside-commercial-eco-park-china-by-collective-landscape-design-960x640.jpg

△ 场地原貌

从生态隔离到生态修复

在过去几十年里,为了岛内的农业安全,工程师建造了由抛石、混凝土植草格、格梗构成的斜坡状防汛堤坝。但是这样单一的地表构造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阻断了滨水带生态物种交流,同时使得暴雨季节里大量的地表径流无法下渗,而是直接流入江中,削弱了驳岸的雨洪调节能力,对长江的水质也造成了威胁。

004-riverside-commercial-eco-park-china-by-collective-landscape-design-960x640.jpg

△ 混凝土植草格

005-riverside-commercial-eco-park-china-by-collective-landscape-design-960x640.jpg

△ 修复后的植被

008-riverside-commercial-eco-park-china-by-collective-landscape-design-960x640.jpg

009-riverside-commercial-eco-park-china-by-collective-landscape-design-960x640.jpg

△ 跌级草台

认识到了这些生态缺陷,我们希望通过景观设计手段加以改善。在堤坝坡面基础上,利用现有的植草格的孔隙,覆盖一层新的种植土层,这样就有了更多植被品种生长的条件,进行植被修复,在坝顶的商业建筑两侧,我们片植了两片水杉林向南北侧延伸,与相邻的场地融合,这也是岛内最常见的植物特征。同时,以现有的混凝土格梗为基础,面向江面形成新的台阶状的地表形态,采用规整的方式铺植草坪与当地最常见的河岸植被。这样就大大增加了雨水下渗的机会,既防止了水土流失,同时也形成了雨水滞留净化系统。

007-riverside-commercial-eco-park-china-by-collective-landscape-design-960x640.jpg

006-riverside-commercial-eco-park-china-by-collective-landscape-design-960x640.jpg

△ 草台入口

我们在叠级草台上分层种植了细叶芒、芦苇、矮蒲苇、狼尾草,同时保留了原有的所有柳树,恢复了历史上杨柳依依,芳草萋萋的沿江风貌。

012-riverside-commercial-eco-park-china-by-collective-landscape-design-960x640.jpg

010-riverside-commercial-eco-park-china-by-collective-landscape-design-960x640.jpg

△ 草台细节

从防洪到居民的日常

原本的堤坝坡度为1/2至1/3,在这样的坡度上居民很难获得可活动的空间。为了解决这样的困局,项目团队设计了不同特征的三层沿江带状空间。连续的坐墙与草台定义了靠江一侧的漫步道,中间一层则提供跑步、骑行的空间,亦是江心洲环岛防汛道路,同时引入极限运动场地。最上一层空间通过注入儿童活动功能及外摆休憩功能与商业建筑产生联系。

013-riverside-commercial-eco-park-china-by-collective-landscape-design-960x539.jpg

△ 沿江带状空间

014-riverside-commercial-eco-park-china-by-collective-landscape-design-1-960x1440.jpg

△ 连接坡道

015-riverside-commercial-eco-park-china-by-collective-landscape-design-960x640.jpg

016-riverside-commercial-eco-park-china-by-collective-landscape-design-960x640.jpg

△ 跌沿江散步道

017-riverside-commercial-eco-park-china-by-collective-landscape-design-960x640.jpg

018-riverside-commercial-eco-park-china-by-collective-landscape-design-960x640.jpg

019-riverside-commercial-eco-park-china-by-collective-landscape-design-960x640.jpg

△ 防汛道路

021-riverside-commercial-eco-park-china-by-collective-landscape-design-960x640.jpg

△ 极限运动场

防汛道路同时被赋予了举办马拉松及环岛自行车赛事的功能,连续的坐墙不仅在日常中提供休憩,在比赛时也提供更多的位置供人们观赛。

022-riverside-commercial-eco-park-china-by-collective-landscape-design-960x640.jpg

023-riverside-commercial-eco-park-china-by-collective-landscape-design-960x640.jpg

020-riverside-commercial-eco-park-china-by-collective-landscape-design-960x640.jpg

△ 公园融入生活

026-riverside-commercial-eco-park-china-by-collective-landscape-design-960x640.jpg

△ 道路绿化

024-riverside-commercial-eco-park-china-by-collective-landscape-design-960x640.jpg

△ 坡道细节

025-riverside-commercial-eco-park-china-by-collective-landscape-design-960x1261.jpg

△ 商业拓展空间

历经近五年的时间,江心洲公园正一点一点地融入居民的日常。从原本荒芜的堤坝蜕变成富有活力的公园,人们在公园里跑步、耍太极、骑行、玩轮滑,在树下乘凉,孩子们在游戏场攀爬、追逐,一家人可以在这里感受城市对自然的关怀,时光的流转,还有江心洲未来发展的方向。

027-riverside-commercial-eco-park-china-by-collective-landscape-design-960x539.jpg

△ 公园鸟瞰

028-riverside-commercial-eco-park-china-by-collective-landscape-design-960x539.jpg

△ 公园夜景

029-riverside-commercial-eco-park-china-by-collective-landscape-design-1-960x587.jpg

△ 景观总平面图

030-riverside-commercial-eco-park-china-by-collective-landscape-design-960x390.jpg

△ 场地剖面图

031-riverside-commercial-eco-park-china-by-collective-landscape-design-960x366.jpg

△ 雨水净化系统示意图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滨江商业生态公园

项目名称:江岛新天地

设计方:CLD会筑景观

建成时间:2018年12月

主创及设计团队:张浩青、付杨、倪恺、刘琨、官静娴、陈玲玲

项目地址:南京,江心洲

建筑面积:3.2ha

摄影师:张海、席琦

业主: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单位:PINHOLE DESIGN

水利顾问: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建设单位:棕榈园林

合作品牌:KOMPAN,南京蓝卡极限运动场地建造有限公司

如果您对本次3月春招活动或对CLD会筑景观感兴趣,欢迎留言,或添加微信:jzxy-yz。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2/48941.html/feed 1
2021年3月春招 |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上海民生码头水岸景观及贯通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2/48882.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2/48882.html#comments Mon, 01 Feb 2021 11:20:57 +0000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2021年已悄然过去一月,而春天也即将到来。在阳光正好的三月, 将联合国内多家优质事务所开展一场“ ×顶级事务所直通25+高校线上春招”活动(敬请期待)。为了帮助大家深入了解参与活动的每一家事务所,我们将以专题的形式为您展示其作品。见作品,如见其“人”。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是参与 2021高校线上春招活动的事务所之一,本文为您展示的是该建筑事务所于2018年完成的上海民生码头水岸景观及贯通项目。通过本文,您将了解到:

1. 艺术+日常+事件”的改造主题是如何实践的?

2. 旧骨新壳、旧基新架、新旧同生的改造策略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3. “三线贯通”的形态、结构及表现方式是怎样的?

4. 景观、设施节点的营造有何特色?


以下为作品详情

自2016年民生艺术港概念规划集群设计、2017年城市空间艺术季和浦东滨江水岸全线贯通、到2018年的民生码头整体绿化及灯光提升和目前仍将持续进行到2019年的民生轮渡站改造(详情请点击),这是一个极具公共性与历史感的滨水空间,也是一座自带流量和充满活力的景观基础设施。在经过了近两年的景观改造和贯通工程,项目已成为上海最新的城市水岸地标。

b1 _民生贯通_航拍贯通01_田方方201712_调整大小.jpg

△ 贯通航拍

作为上海市的重大战略,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规划是一个承载历史、面向未来的宏伟愿景。而通过对这个愿景的具体描绘,在满足三线贯通、衔接街区、市民活动、和生态环保的前提下,民生码头的改造提供了黄浦江东岸从杨浦大桥以西往陆家嘴方向的第一个重要都市型休闲水岸开放空间节点。

c1.jpg

△ 贯通西段

民生码头水岸空间东侧起于洋泾港桥,西侧贯通民生轮渡站,设计以“艺术+日常+事件”为主题,采用“旧骨新壳、旧基新架、新旧同生”的策略,自东向西规划依次为林木绿坡区、滨水步廊区、中央广场区、架空贯通道等多种活动空间的叠加,使整体流线的规划组织可以适应日常及庆典两种不同活动的空间需求。

△ 总体爆炸轴测图

△ 概念模型

基于城市空间的整体性和延续性,通过在标高5.2米的低线慢步道,坐落在标高7米的防汛墙以上的中线跑步道,和逐步起坡到最高点11米的架空高线骑行道,“三线贯通”的总体设计创造了丰富多样的行进路径、驻足空间及游赏体验。

△ 民生贯通航拍

△ 贯通桥

△ 贯通桥

工业水岸有它自身强大的视觉魅力,而不需要进行过多的装饰与设计。但原有的防汛墙却不可避免地形成了街道与水岸的阻隔和城市空间的割裂。设计从剖面入手,结合对地形和基础设施的细致分析与推敲,用绿坡、步道、台阶、和广场等不同方式将场地的高程关系重新组合,新旧糅合,实现了场地空间、景观和动线的连续性,大大的改善了人们进入水岸空间的体验感。

f1.jpg

△ 建造过程

场地东段起始于从洋泾港桥下来的两个引道。靠陆域侧是一个有百分之四坡度的自行车道,平行于水岸线的笔直的进入到防汛墙标高以上的堆坡。靠水域侧是一个直径12米的半螺旋步行台阶,供行走于桥上的人们能徐徐回旋下降到码头上,在行进的过程中以近270度的环形视野,远眺浦江两岸和陆家嘴三件套的壮美景致。

△ 贯通东段

以筒仓形式为灵感,由模块化金属树箱组合而成的江岸树阵,结合白玉兰、重阳木、香樟、乌桕等乔木和多种草本花木的种植,让市民可从林中穿行、感受到树影婆娑。高差错落的地形、光影交织的树林、与江风嬉戏的人群,日照晚霞中的水洗石座椅和丝网栏杆,与黄浦江上穿梭的船舶和对岸城市天际线共同形成了丰富、灵动、有层次的景中景 。

△ 贯通东段

k3 _民生贯通_贯通东段09_田方方201807_调整大小.jpg

△ 贯通东段

民生艺术广场位于民生码头的中央位置。设计结合了防汛墙标高而形成可举办各类活动的开放式滨水空间,这里是供民众汇聚、驻留与拍摄黄浦江东岸向陆家嘴金融区和饱览浦江两岸的城市天际线的全新视点,也成了自开放以来可供市民休憩、游走、跳广场舞和进行其他即兴活动的最佳场地。广场上的大台阶与穿插于其中的绿植小平台互相辉映,通过数条斜坡道可走向码头。沿江处保留在原位置的系船柱,水洗石矮墙,和灯光形成有历史感的人文景观。

△ 贯通中段民生艺术广场

在西段的码头面岸边景观,设计通过铺装的整合保留了原塔吊的运输轨道,但对设计塔吊的位置进行了调整,在保留其历史意味的同时,赋予其拥有贯通景观的标识与指引的新价值,并为以后的发展和改造预留空间。

j2.jpg

△ 西段塔吊

码头上的树箱和座椅设置延续了东段的树阵空间,提供人们逗留和休憩的场所。陆域以富有微地形的绿化植栽及步道供人们快慢穿行于其中。

△ 西段树箱和座椅

m2.jpg

△ 西段螺旋坡道

骑行和跑步贯通道从民生艺术广场架设到转运站连接民生轮渡站区域,从7米的防汛墙标高一路爬升到11米的轮渡站顶部广场标高。原场地上的混凝土构架与新建的钢结构步道互为融合并相互支撑,两个极富戏剧性的螺旋坡道将西段地面景观与之相接,满足人车上下疏散流线需求的同时,亦提供了到贯通桥底部漫步道的游弋观景。通过原结构加固和新增加的玻璃顶面,原有的工业运输物流流线被转化为城市景观的人流流线。

△ 西段眺望陆家嘴

△ 贯通桥底

258仓库前的廊道桥在现有跨度内加入大坡道连通转运站及257仓库前的廊道。

△ 贯通桥

其中,通过对转运站的原始结构和面层肌理最大程度的保留,芥末黄涂料的面层喷涂做法不费力气的赋予了原有空间一个全新的穿行体验。在行走于整体近400米的架空贯通道中,浦江景象如画卷般一一展现。

o3 _民生贯通_贯通桥段16_田方方201712_调整大小.jpg

△ 贯通桥

这是一个融合当代城市与后工业景观的转化过程,是一个激活水岸断点与强化游憩体验的景观基础设施,也是城市建设中最独具特色的空间营造策略。

△ 贯通南段

△ 贯通桥

△ 贯通西段

△ 民生轮渡站

△ 东段夜景

△ 西段夜景

△ 贯通中段

△ 贯通桥

z -民生码头总体区位_调整大小.jpg

△ 民生码头总体区位

z1  -栏杆模块化设计.jpg

△ 栏杆模块化设计

z2  -树箱设计.jpg

△ 树箱设计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景观设计

项目地点:浦东,中国

设计方: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面积:27191 m²

项目年份:2018

摄影师:田方方,章勇

结构顾问:和作结构建筑研究所

灯光顾问:十聿照明设计公司

水工及结构设计:上海中交水运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上海市水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园林绿化建设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上海东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主持建筑师:刘宇扬

项目建筑师:王珏,吴亚萍,陈卓然

设计团队:陈晗,俞怡人,陈薇伊,林璨,和亦宁,贺雨晴,左尧

ps. 如果您对本次线上春招活动或对刘宇扬建筑事务所感兴趣,欢迎留言,或添加微信:jzxy-yz。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2/48882.html/feed 0
光影流转,蜿蜒隐匿于自然丛林的度假别墅/Abraham John建筑师事务所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1/4244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1/42440.html#comments Thu, 15 Nov 2018 15:00:45 +0000 4_ABA--Edmund_Sumner-0006.jpg棕榈树别墅以19座高耸的椰子树而命名,这些椰子树在这块土地茁壮成长数十年,是这个别墅的设计的主要概念来源和场地边界。这栋有着四间独立卧室的度假屋可以俯瞰周边的田野和季节性的溪流景观。

50_AJA_VIP_Axometric.jpg住宅隐匿于景观中,棕榈树别墅看起来几乎像村庄一样自然融入,位于80年历史的椰子树之间的几间小体量,几乎看不到接近主要道路的点。场地内的历史悠久的树木使得整个房屋的能够与周边环境融合的十分恰当适宜。

46_ABA--Edmund_Sumner-0034.jpg设计理念与过程

建筑工作室的设计方法是将建筑与自然联系起来。 

通常,对于设计一个常规的地块内的树木的处理方式是砍伐一空,以维护场地的完整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将建筑物在树木间精心设计布置,不会破坏周围环境,施工期间也没有砍伐过一棵树。

35_ABA--Edmund_Sumner-0075.jpg因此,建筑的结构是碎片化的分布而不是一整个体量,让人联想到古老的果阿村庄,但同时又完全是现代的。例如,底层的每间卧室都像一个独立的家,有配备的浴室,后花园,前花园和内部庭院,两侧是红土墙。这些独立的体量与露台通过过廊和桥梁相互连接,建筑自由蜿蜒地穿过树木,游泳池和花园。

5_ABA--Edmund_Sumner-0044.jpg

建筑设计采用了热带沿海国家果阿的独特的地方特色和建筑材料,露出的当地红土石墙,倾斜的屋顶和由100年历史的再生柚木制成的屏风,而景观设计则由当地的热带物种组成(大多数不同类型的棕榈树,保持其一年中都可以有着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

52_AJA_VIP_Plan_Level_1.jpg

不同角度的屋顶为该地的气候性季风做准备,同时突出了建筑断断续续的美感和碎片化的状态。封闭于每个单元的间隙屋顶分别收集雨水,同时进一步将建筑物视觉融入郁郁葱葱的景观中。

28_ABA--Edmund_Sumner-0052.jpg内部空间和外部之间的界限模糊,巨大的开放空间连接每个起居空间

51_AJA_VIP_Conceptual_Diagrams.jpg



虽然建筑内一切都是开放性,洒满了光和新鲜的空气,但房子仍然具有非常高的私密性。红土墙壁保证了每个房间的热量和起到遮掩的视觉效果,保持隐私同时面向最佳的北方视野景观。

6_ABA--Edmund_Sumner-0039.jpg另一方面,北立面打开时,大部分镶嵌式的落地玻璃窗延展到田地,同时不增加太阳能的增益影响。

由于红土墙的建材特性,开放的北面立面和开放的内部庭院,房屋创造并设计为对其选址具有环境责任,可以在私人住宅的同时保持可持续性,尊重当地的地理环境。

16_ABA--Edmund_Sumner-0126.jpg

主要入口处设计了一段戏剧性的渐近空间,在入口处达到空间的高潮点,人们在行走的过程逐步扩大视野 - 首先是一些粗旷裸露的红土石头,然后是游泳池的一角,花园,最后是广阔无垠的田野。一侧是天花板的客厅,内部花园和外露的砖石墙。另一边是一个开放式厨房和餐厅,设有一个酒水吧台,人们可以俯瞰着宽阔的露台和游泳池(三个不同的水体由柚木桥和树岛景观隔开)

18_ABA--Edmund_Sumner-0101.jpg无边游泳池与别墅完全融为一体,将半私人区域与私人区域分开。

26_ABA--Edmund_Sumner-0077.jpg

卧室毗邻游泳池,地板上有一个狭缝窗口,可以将水波涟漪反射到天花板上。所有较低楼层的浴室均设有内置下沉式浴缸,可供客人欣赏毗邻的庭院景观。最后一间卧室设有宁静的室内外浴室,光线和阴影营造出不断变化的景观场景。

53_AJA_VIP_Plan_Level_2.jpg

楼上设有家庭活动室,化妆间,顶楼花园和精致的主人套房。主卧套房内还包括一间卧室和一个开放式图书馆,一个带窗户的“天桥”将卧室与步入式衣柜和大型主浴室隔开。楼上的景色不仅包括北面的露天场地,还包括南面的“果阿丛林景观”,放眼望去周围是相邻村庄当地的红色瓷砖屋顶。

图纸

微信截图_20181115230943.png

轴测鸟瞰图

AJA_VIP_Conceptual_Diagrams.jpg

概念分析图

AJA_VIP_Plan_Level_1.jpg

一层平面图

AJA_VIP_Plan_Level_2.jpg

二层平面图

54_AJA_VIP_Plan_Level_3.jpg

屋顶平面图

55_AJA_VIP_Section_A.jpg

剖面图

56_AJA_VIP_Section_B.jpg

剖面图

57_AJA_VIP_Section_C.jpg

剖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亚伯拉罕约翰建筑师事务所 

地点PenhadeFrança,印度 

设计团队Abraham John,Alan Abraham,Anca Florescu,Neha Gupta,Niranjan Fulsundar,Vatsal Mistry

总建筑面积610.0平方米 

项目年份2018年

照片埃德蒙·萨姆纳 

结构顾问BL Manjunath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1/42440.html/fee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