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混凝土结构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0 Sep 2024 01:15:2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融入松林中的圆形木屋 / Mobius Architekci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4/49151.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4/49151.html#comments Fri, 09 Apr 2021 09:35:21 +0000 circle-wood-house-przemyslaw-olczyk-mobius-architekci-poland-designboom-1.jpg

Mobius Architekci建造了一座“圆形木屋”,这是一座覆盖着Okume木的圆形住宅,木屋融入了波兰的松林之中。这个总部位于华沙的工作室,在创始人Przemyslaw Olczyk的领导下,设计了这座像一棵巨大树干的圆形住宅。400平方米的木屋外部是一个悬挑的椭圆形结构,将车库和开放的温泉融合在一个圆形体量中。

circle-wood-house-przemyslaw-olczyk-mobius-architekci-poland-designboom-2.jpg

这座圆形木屋隐于伊扎贝林(Izabelin)的松林深处,椭圆形的体量,材质和色调使其有机地融入了周围的自然环境。钢筋混凝土结构覆以来自非洲的优雅的、无结的okume木板,与自然的直接接触意味着这座木屋会随着天气、时间和年月的推移而发生改变。

circle-wood-house-przemyslaw-olczyk-mobius-architekci-poland-designboom-4.jpg

Mobius Architekci创始人兼项目主创Przemek Olczyk说:“我将这座木屋看作巨大树干的一部分,通过减法做设计,就像在木头上凿出口袋状的房间和舒适的、半私密的玻璃壁龛,居住其中就像不断地在树林间漫步。木屋使用了大量的玻璃,以模糊室内外的界线。场地提供了自由,或者说与自然和建筑交流的亲密性。”

circle-wood-house-przemyslaw-olczyk-mobius-architekci-poland-designboom-7.jpg

“圆形木屋”是为一位艺术爱好者兼收藏家而打造,其不希望远离被坎毕诺国家森林公园包围的自然环境。内部空间令人联想起一座对自然之美很敏感,并与之和谐相融的私人美术馆。高耸的中庭为室内引入了日光和森林景色。宽敞的玻璃和精选的天然材质也加强了房子与周围景观的联系。

circle-wood-house-przemyslaw-olczyk-mobius-architekci-poland-designboom-5.jpg

Mobius Architekci在室内设计了一部像绸缎一样、雕塑般的白色楼梯——作为木屋的艺术元素自我生长。其它房间以与天然材质的复杂游戏和对细节的关注为特色。巨大“树干”上切出的壁龛清晰地划分出各部分的功能,确保了私密性和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联系。

circle-wood-house-przemyslaw-olczyk-mobius-architekci-poland-designboom-9.jpg

circle-wood-house-przemyslaw-olczyk-mobius-architekci-poland-designboom-3.jpg

circle-wood-house-przemyslaw-olczyk-mobius-architekci-poland-designboom-10.jpg

circle-wood-house-przemyslaw-olczyk-mobius-architekci-poland-designboom-large2.jpg

circle-wood-house-przemyslaw-olczyk-mobius-architekci-poland-designboom-11.jpg

circle-wood-house-przemyslaw-olczyk-mobius-architekci-poland-designboom-12.jpg

circle-wood-house-przemyslaw-olczyk-mobius-architekci-poland-designboom-13.jpg

circle-wood-house-przemyslaw-olczyk-mobius-architekci-poland-designboom-a.jpg

circle-wood-house-przemyslaw-olczyk-mobius-architekci-poland-designboom-b.jpg

circle-wood-house-przemyslaw-olczyk-mobius-architekci-poland-designboom-c.jpg

circle-wood-house-przemyslaw-olczyk-mobius-architekci-poland-designboom-d.jpg

circle-wood-house-przemyslaw-olczyk-mobius-architekci-poland-designboom-e.jpg

circle-wood-house-przemyslaw-olczyk-mobius-architekci-poland-designboom-f.jpg

 技术图纸 

circle-wood-house-przemyslaw-olczyk-mobius-architekci-poland-designboom-g.jpg

△ 一层平面图

circle-wood-house-przemyslaw-olczyk-mobius-architekci-poland-designboom-h.jpg

△ 二层平面图

circle-wood-house-przemyslaw-olczyk-mobius-architekci-poland-designboom-i.jpg

△ 屋顶平面图

circle-wood-house-przemyslaw-olczyk-mobius-architekci-poland-designboom-j.jpg

△ 剖面图

circle-wood-house-przemyslaw-olczyk-mobius-architekci-poland-designboom-k.jpg

△ 手稿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圆形木屋

建筑师:Przemyslaw Olczyk Mobius Architekci

总建筑面积:400平方米

项目年份:2020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4/49151.html/feed 2
白井屋酒店 / 藤本壮介建筑事务所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1/4843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1/48430.html#comments Wed, 11 Nov 2020 09:00:02 +0000 a1 Shiroiya_Hotel_Green_Tower_2_©Shinya_Kigure_调整大小.jpg

藤本壮介于前桥市的新作“白井屋酒店”旨在成为当地的艺术和美食胜地。前桥市距离东京仅需两小时的开车时长。酒店建筑和室内设计均由藤本壮介操刀设计的,而客房的创意设计则是由设计师Michele de Lucchi,Jasper Morrison和Leandro Erlich完成的。项目核心宗旨希望给当地居民和来访游客提供一个休憩之所,以更好地享受酒店所提供的艺术和美食服务,以及周边的自然环境。

白井屋酒店共包含两个部分:遗迹塔和绿色塔。遗迹塔,顾名思义,指的是场地上现存的1970年代落成的建筑。而绿色塔是建筑师藤本壮介新扩建的内容,旨在模拟四周的起伏景观。建筑师将既有建筑的楼板移除,将粗糙的混凝土表面暴露在外。艺术家Lawrence Weiner的作品更是给“遗迹塔”增添了些许趣味。Leandro Erlich在室内创作的名为“灯管”的作品,为住户提供了和建筑空间的交流机会。

“遗迹塔”内共包含17个房间,每个房间都采取了不同的设计主题。意大利设计师Michele de Lucchi和英国设计师Jasper Morrison选择用木材来诠释各自的设计概念。

d1 Shiroiya_Hotel_Leandro_Erlich_Room_1_©Shinya_Kigure_调整大小.jpg

藤本壮介选择继续坚持“绿色塔”的设计理念,关注于极简和绿色生态这两个概念的呈现。Leandro Erlich则尝试用管道来定义整个空间氛围。当地艺术家Hiraku Suzuki和Ryan Gander的艺术品也相应地布置于客房空间内。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酒店,更新项目

项目地点:MAEBASHI,日本

建筑师:藤本壮介建筑事务所

面积:2565 m²

项目年份:2020

摄影师:Shinya Kigure, Katsumasa Tanaka

建筑+室内设计:藤本壮介

客房设计:Michelle de Lucchi, Japer Morrison, Leandro Erlich, Sou Fujimoto

照明设计:Hiroyasu Shoji

纺织品:Yoko Ando

室内设计协调:Tomomi Nagayama

标识和艺术指导设计:nanilani

餐厅策划:Hiroyasu Kawate (Florilege)

植物设计:solso

业主方:Shiroiya Hotel Inc.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1/48430.html/feed 1
波鸿铁路博物馆,工业感与历史特质的表达 / Max Dudler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2/46892.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2/46892.html#comments Wed, 19 Feb 2020 05:31:57 +0000 a1.jpg

铁路博物馆选址临近波鸿德国矿业博物馆和2001年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关税同盟煤矿工业区。博物馆是当地工业文化纪念碑网络的一部分,旨在通过旧时的矿井、储气罐、铁路设施等记录当地矿、工业历史。与此同时,新建建筑将作为未来铁路科技的实验室,新地标引人注目的砖砌塔楼则标示出博物馆的入口。

b1.jpg

重新组织的博物馆空间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建立联系。Max Dudler 将其看作一个面向未来的实验室,通过馆内收藏的众多展品讲述当地辉煌的铁路史并向公众传达地区的历史特质。建筑的接待空间反应了博物馆丰富展出内容和创新展览方式的新理念,更是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新铁路时代的建筑宣言。

c1.jpg

单层砖砌建筑融入到博物馆所在的场地之中,唯有入口塔楼高耸直上,引导访客游走其间。沿流线上行到博物馆平台,周边铁轨的动感被勾勒在眼前。单一材料的表达手法强调了建筑的存在感。混凝土、钢材和水泥这些常用于历史工业建筑的材料呼应老铁路大楼和鲁尔(Ruhr)本土材料的运用,充分探索了重工业的当代建筑表达。

外观庞大的塔楼用于辐射信号,同时也是博物馆的大堂,为访客提供了一个狭长的视角一窥博物馆的内部空间。视线尽头是一扇大窗,室外铁轨线性而无尽的景致在此处收入眼底,创造出奇特的视觉体验。塔楼的水平轴线也反应在纵向空间,完全的虚空向天空敞开,将访客的视线向上延伸。

f1.jpg

去博物馆场地的路上,访客途经被拉伸的廊道,这个新建的展览空间正展出它的第一件展品。建筑内部同样采用了工业元素,粗糙、裸露的混凝土墙和暴露在公众视野的技术装备进一步突出了空间的线性关系。象征着老枕木的特制橡木家具则与混凝土的冰冷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

e2.jpg

波鸿达尔豪森(Bochum-Dahlhausen)铁路博物馆创立于1977年,是德国最大的同类博物馆之一。馆内收藏有120多件展品,最早的可追溯至1853年,生动地展示了周边约 46000m² 地区铁路系统的发展历程。然而技术革新不只记录在旧时的马车和火车头,更反映在水塔和带有转车台的车库等各式保护建筑上。新接待大楼是博物馆新运营理念下的产物,支持升级版的更新颖的展览方式,吸引访客共同续写地区的文化历史。

g1.jpg

项目图纸

m1 -LP-2000.jpg

▲ 总平面图

m2 -GR-OG00-500-MEHR.jpg

▲ 一层平面图

m3 -AN-SÜD-500-MEHR.jpg

▲ 立面图

m4 -AN-NORD-500-MEHR.jpg

▲ 立面图

m5 -SC-02-500-MEHR.jpg

▲ 剖面图

m6 -SC-01-500-MEHR.jpg

▲ 剖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博物馆

项目地点:波鸿,德国

建筑设计:Max Dudler

面积:897.0 m²

项目年份:2019

摄影师:Stefan Müller

厂家::Keramag, Grohe, GEZE, FSB, Domoferm, Lightnet, Inotech, Dormakaba, Bega, Neko

项目总监:Simone Boldrin

项目经理:Roberto Aruta

竞赛团队:Kilian Teckemeier, Katharina Laekamp, Guido Porta, Roberto Aruta; Jörg Jakubczak, Niklas Bahners

客户:Stadt Bochum

施工监理:Vervoorts & Schindler Architekten BDA

结构工程师:ZPP Ingenieure AG

电气管理:ISW Ingenieur GmbH – Schmidt & Willmes

建筑物理:ZPP Ingenieure AG

防火顾问:Hagen Ingenieurgesellschaft für Brandschutz mbH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2/46892.html/feed 0
安吉山川乡居 / 上海善祥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2/46502.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2/46502.html#comments Fri, 27 Dec 2019 05:11:53 +0000

七间房是一家运营了八年的乡村度假酒店品牌,秉持“自在,本真乐趣”的品牌哲学。第一家店从云南大理双廊的洱海边开始,一期是七个房间,于是以“七间房”命名,经过多年来的运营和发展,已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特色和风格。这是位于浙江安吉县山川乡的山村里的一家店,取名“山川乡居”,名称直接点明了这家店是在山村里的地域特点。用地是村里兄弟二人的宅基地,原有旧宅面积和质量无法满足酒店的使用,拆除之后进行了重建,内容包括建筑、室内和景观的一体化设计。

▲ 项目区位

设计之初,业主提出如下要求:

不希望设计成中看不中用的“极简”风格,为了装逼而牺牲舒适与便利,避免做成太多从媒体上看高颜值,住进去并不舒适的酒店。这一点设计师也有同感,不少追求“极简”风格的设计不但没有达到极简的艺术境界,反而给人冰冷、不便的无聊和简陋感,好的建筑空间应该是“中看也中用”。

体现当地特色。安吉如今是全国闻名的生态和旅游县,尤其是著名的国际电影导演李安拍摄的《卧虎藏龙》,主要取景地之一就是安吉的大竹海,让安吉的竹子名气更大了。另外习主席在安吉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如今不单是安吉发展的方向,也是全国各地山区发展的榜样。绿水青山吸引了大批度假酒店、民宿来安吉开设,融入当地山水环境,体现当地风土人情。

根据当地宅基地面积指标,总建筑面积不得超过870平米,建筑檐口高度不得超过10米。建筑背后是约7、8米高的陡坡,在与陡坡保持合适距离的情况下前面庭院尽量留大,与宅前村路的距离也会远一点、静一点。实施过程中经过调整建筑背后的陡坡又往后挖了一些,做了石砌护坡。以上因素促成建筑空间必须紧凑,不能有太多非实际功能空间的炫耀。

e1 总平.jpg

▲ 总平面图

详细的功能有如下要求:共规划了大小不同的11间客房,从底层开始,包括入口客厅、餐厅、开放式厨房和吧台、咖啡阅览室,2间带有竹篱小院的客房。二层有5间客房。三层有4间客房和一间茶室。施工期间业主又在楼顶增加了一间小的阁楼作为个人打坐的小禅修室。


▲ 一层平面图

▲ 二层平面图

▲ 三层平面图

建筑后山坡上有一棵据说是安吉县最大的红豆杉树,高度约十几米,大家一致认为应该与建筑融为一体,并设计了一个钢制天桥从三楼后廊直接走到大树下的平台,从一楼后院也做了台阶折绕而上,在树荫下小憩情趣盎然。大树像一位老者静静地守护者这个院落,同时也被这个院落所尊重。

根据业主方上述要求,设计师也制定了如下策略进行回应和实施:

现代建筑设计鼻祖之一密斯·凡·德·罗提出了著名的“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设计哲学,这也是极简主义设计所追求的目标。但是对现实中很多设计项目来说“少未必多”,一是很多项目未必能做到“少即是多”,二是大多数项目需要的并不少。因此,本项目也并没有刻意去追求“少”的风格。

美国建筑师文丘里提出 “少就是乏味(Less is a bore)”的设计哲学,与“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相对应。但现实中又有好多建筑空间装饰过度,不但耗费了大量资金,而且并没有产生功能和美感,有些甚至给人庸俗不堪的不良感受,设计师称为“多未必少”。因此,本项目也并没有把装饰作为重要手段,不过,建筑空间一点不装饰也是不可能的,对装饰的控制是一个重点,至少不能过度。建筑外观和室内采用了竹子这一安吉重要的元素作为装饰,恰到好处,算是项目里用的最多的装饰。

对地方特色的表现也经过选择。通常每个地方都会有诸多保存或丢失的文化脉络和元素,这点安吉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也丢失了很多。比如当地农村建筑已与传统发生脱离,大量瓷砖房为主,这对前来旅游、住宿的城市人来说毫无吸引力甚至厌恶。当地粉墙黛瓦的传统民居还能零星看到一些,于是设计师把这一传统意象融进了新建筑中,当然,并不是去仿古,也不去强调土气。

当代设计手法与生活方式的融入。本项目采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如今是一种最普遍的建造方式,这种方式产生的空间特点当然符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本项目的空间格局就是在这种结构特性的基础上划分的,平面布局简单明了,仅在局部空间稍作错落形成一些变化。建筑立面也是一个长方体块为主,横向的阳台及局部廊檐断续形成了一些凹凸关系。还有它所形成的视觉特征也是本项目的重要特征之一,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一些自然肌理也保留了并没有去掩饰,更没有去贴上什么装作洋气,很多人称之为工业风。

以上几点共同构成了本项目作为一个乡村度假酒店的重要特征:自然质朴。做到以上这几点就能成就一个不错的小酒店,并没有去自我负担或标榜“中国风“或“国际化”这样的宏大命题。

k1.jpg

虽然建设过程不算很顺利,但是由于建筑、室内和景观三者一体化的设计保证了项目一气呵成的整体气氛,尤其是在设计期间建筑、室内及景观同时构思,不分内外。在实施期间,设计也根据业主要求和现场情况做了些相应的变更和临场发挥,有些没想到的好效果,也有些难免的不足之处。比如院墙、门楼等部位也有些尺度和材质没有完全按照设计实施,分寸火候略有欠缺。软装配饰也有些物品过于追求精致反而有点腻味,失去了些许朴素质感。

0.jpg

都说设计是一门惊喜与遗憾并存的艺术,那生活又何尝不是一门精彩与遗憾并存的艺术呢! 

项目图纸

005 正(东)立面.jpg

▲ 正(东)立面

006 背(西)立面.jpg

▲ 背(西)立面

007(侧)北、南立面.jpg

▲ 侧(南、北)立面

008AB剖面.jpg

▲ AB剖面

009 1F书记咖啡室内立面.jpg

▲ 1F书记咖啡室内立面

010 2F客房室内立面.jpg

▲ 2F客房室内立面

011 3F茶室室内立面.jpg

▲ 3F茶室室内立面

012 3F客房室内立面.jpg

▲ 3F客房室内立面

013 阳台护栏详图.jpg

▲ 阳台护栏详图

014 室内楼梯装饰详图.jpg

▲ 室内楼梯装饰详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七间房乡村度假酒店安吉分店建筑、室内及景观设计     

建设单位:上海七间房乡村度假酒店管理公司

坐落地点: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山川乡马家弄村梅石头自然村   

总建筑面积:870㎡

设计内容:建筑、室内、景观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局部钢楼梯

设计单位:上海善祥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www.sxarchi.com

设计主持:王善祥

设计团队:王善辉,龚双艳,李哲,计滨,胡锦涛,黄国峰

结构设计:陈小飞

水电:麻理    

建筑施工单位:浙江安吉陈兴华施工团队

装饰施工单位:上海畅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景观施工单位:浙江安吉石艺园林景观      

主要材质:混凝土、钢型材、纸筋灰涂料、小青瓦、木材、竹材、玻璃、石材、水磨石等

造价:约650万RMB

摄影:熊伟(主要摄影)、Isaac Zhang、王善祥

竣工时间:2019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2/46502.html/feed 0
英国Nithurst 农庄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2/4632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2/46320.html#comments Mon, 09 Dec 2019 02:53:42 +0000 a1.jpg

Nithurst 农场是一座为 Adam Richards 建筑事务所创始人新建的家庭住宅。这座建筑位于一片开阔地带,坐落于南唐斯国家公园内一名农场工人的小屋原址之上。这座建筑由混凝土结构建造而成,并覆盖着一层厚砖质表皮以及黑色锌质屋顶。

▲ 总平面图

这座建筑的轮廓呈阶形上升,自北立面一单层高的入口升至三层楼高的塔楼,并从南立面看起来呈网格状。拱形砖窗开口及其深处的窗槽给建筑的长向侧立面带来了韵律,并与此同时展现了墙体的厚重感。砖墙表皮的光泽强调了由建筑轮廓的阶梯状形态所呈现的动感;拱形砖窗开口四周被染黑的砖块则创造了一种随着空间移动的错视效果。

对这座建筑的期待随着进入入口后而变得神秘:访客从农场的院子进入一个四周都外露着混凝土墙的昏暗的门厅,这个门厅向着一个4.5米高的厨房、餐厅、和家庭活动室方向打开,并洋溢着一种受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及帕拉第奥所作的巴巴罗别墅平面图影响的特质。内部混凝土结构的墙体和天花板像刚从模子里取出一般,被故意潦草地保留与矫饰的砖立面形成巧妙的对比,并通过选择白色的木蜡油松木地板、再生石、剑麻地毯和黄铜家具使环境变得柔和。

▲ 一层平面图

在这个开阔的空间里一共包含六座内部混凝土塔楼,其中每一座都容纳了一个如衣帽间、书房、和食物储藏室的次级房间。建筑平面沿南北轴呈锥形状,由此营造一种错误的透视感,旨在增强抵达作为这座房子里最重要的目的地的朝南起居室的旅途感。一段昏暗的、曲折的走廊则增加了进入一间光线充盈的、装饰着当现代艺术品和挂毯藏品的房间的到达感。

e1 _Nithurst_Farm_Mezzanine_Floor_labelled.jpg

▲ 一层夹层平面图

塔内的楼梯通向位于二楼的儿童卧室和客房。两扇大门冲着一座通向主卧房的气派的中央楼梯打开,开阔的乡村景色作为沿楼梯上行的奖励,通过朝南的全高式窗户一览无余。呈镜像布局的卧房/更衣室通向一个共用的卫生间,其中鹅独立浴室则控制着可见的横跨开阔农田的景色。

这座建筑看起来既古老又现代——建筑沉甸甸的、有触感的材质将它和周围的农场建筑相连,与此同时,建筑阶形的抽象概念引人联想起极简主义的雕塑作品。建筑所受的影响范围从范布勒的建筑形式到俄国电影艺术家塔科夫斯基,他的电影《潜行者》启发了这座建筑营造的目的地感。Nithurst 农场包含着诸多层次的引用与结合,层层递进预示着整体,在增强建筑寓意的同时创造了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

▲ 立面图

▲ 立面图

项目图纸

m4 _Nithurst_Farm_First_Floor_labelled.jpg

▲ 二层平面图

m5 _Nithurst_Farm_Second_Floor_labelled.jpg

▲ 三层平面图

m3 _Nithurst_Farm_Elevations_labelled.jpg

▲ 立面图

m9 _Nithurst_Farm_Section_A-A_labelled.jpg

▲ 剖面图A-A

m10 _Nithurst_Farm_Section_B-B_labelled.jpg

▲ 剖面图B-B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独立住宅

项目地址:英国

建筑师:Adam Richards Architects

面积:397.0 m2

项目年份:2019

摄影师:Brotherton Lock

厂家:Bette, Ibstock, Weinerberger Bricks, Velfac, Spark and bell, VMZINC, Crosswater

客户:Adam and Jessica Richards

结构工程师:Structure Workshop

服务工程师:P3R

主施工方:Garsden Pepper

工料测量师:MPA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2/46320.html/feed 0
OpenAsia 集团总部,两个核心筒吊起的桥梁办公楼 / G8A Architecture & UrbanPlanning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8/4518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8/45186.html#comments Thu, 08 Aug 2019 02:33:59 +0000 a1_G8A_the_bridge_Studio_Periphery_01.jpg

这座桥体现了越南城市空间和社会经济景观的设计方案。OpenAsia Group由几个奢侈品牌的团队组成,其建筑位于仓库和物流服务大楼之间,神秘地矗立在河内老城中心。

b1_G8A_the_bridge_duy_thanh_nguyen_02.jpg

该方案设想办公大楼是由两个混凝土核心筒吊起的一组平台;其中之一包含循环路径和主要服务,另一个提供所有文档,即所谓的“记忆墙”。

在其中可以找到一个没有任何柱状结构的开放的空间,两边向大窗户敞开,从而在每层楼都创造了通畅的全景房间。建筑的特殊性从这种空间感而来,开放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罕见的开放空间,与高密度的周遭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大规模的办公区域体现了协同性和透明度,为未来的使用提供了最大程度的灵活性。

在这里,G8A提出通过改变结构和视觉孔隙度来分散密度的方法,建筑的无门入口似乎是人行道的延伸,其南北通畅性为开放平台创造了可能。立面被自动放置在凹槽中,以吸收周围建筑的潜在建设,预计未来几年将进一步增长。入口侧的网格和建筑后部的绿色立面电缆带来了被动式遮阳,并创造出亲密感。

在建筑后部,开放的垂直空间有利于场地的采光和通风,在周遭的杂乱中进行软性过滤。一进入建筑,我们就会看到体现 OpenAsia 理念“原材料到精品的转化”的物质线索。混凝土的棕褐色纹理在轻色调和青铜的精细抛光细节方面的广泛应用,传达了将粗糙转化为珍贵,将棕褐色转化为抛光的理念。

▲ 剖面图

▲ 立面图

用户从定义的流通区域移动到全景开放的工作空间,创造出另一种对比感。在这里,G8A将“可持续破坏”的理念应用于河内老城的城市密度。这一概念之前是在Hao-Lac高科技园区产生的。该理念提出了高适应性结构体系的创造,强调了建筑坚固的基础结构本质。优先考虑气候问题的答案,空间关系,外骨骼的构造逻辑,以及允许适应未来强烈的身份表达。

g1_G8A_the_bridge_duy_thanh_nguyen_01.jpg


项目信息:

建筑事务所:G8A Architecture & Urban Planning

地址:Hanói, Hoàn Kiếm,河内,越南

类别:办公设施

建筑面积:400.0 m2

项目年份:2019

摄影师:Khoo Guo Jie (Studio Periphery)

合作方:Atelier VUUV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8/45186.html/feed 0
纯净而原始——葡萄牙桑巴住宅 / spaceworkers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6/4471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6/44716.html#comments Mon, 24 Jun 2019 03:11:04 +0000

该建筑位于一块原始的地方,其目的是在保留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造一间不破坏环境的现代住宅。

项目基地是一个长方形,更加稳固,上部是一个纯粹的钢筋混凝土体积。窗户是静心设计的,可以欣赏到周围的绿色景观,尤其是对面开阔的梯田。这座建筑原始的材料,充分的反映了当地的乡村生活。

因此,居民住房多采用混凝土的建造,纯净,原始,与大地为伍,只等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变老……这反映了农村的生活。

室内空间:

设计图纸:

调整大小 59_11CSP_PLANTA_TERRENO___COBERTURAS.jpg

▲ 总平面图

调整大小 60_11CSP_PLANTA_NIVEL_1.jpg

▲ 底层平面图

调整大小 61_11CSP_PLANTA_NIVEL_2.jpg

▲ 二层平面图

调整大小 62.jpg

▲ 立面图

调整大小 64.jpg

▲ 立面图

调整大小 63.jpg

▲ 立面图

调整大小 65.jpg

▲ 立面图

调整大小 7_11CSP_pormenor.jpg

▲ 建筑细节

项目信息:

建筑事务所:spaceworkers

地址:佩纳菲尔 , 葡萄牙

类别:独立住宅

首席建筑师:Henrique Marques e Rui Dinis

合作建筑师:Rui Rodrigues, Sérgio Rocha, Rui Miguel, Vasco Giesta, Pedro Silva

面积:1177.0 m2

年份:2014

摄影师:Fernando Guerra | FG+SG

厂家:Jofebar, Ofa, Kerion, Uponor, panoramah!®, Acor, Rubi Ceramic, QUICK-STEP, Spectrolux, Serralharia Fernandes Graca, Viroc, Unibeton, Roca, Geberit, Sika, Leds-C4, Duravit, Fabri

工程:Lino Correia Engenharia

财务总监:Carla Duarte – cfo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6/44716.html/feed 0
Tirrases公共发展中心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5/4444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5/44448.html#comments Fri, 24 May 2019 08:30:39 +0000

▲ 一层平面图

该中心作为一个新的聚会与社会互动场所,旨在推动 Tirrases 地区人类的发展。它位于 La Cometa Building 和 Las Mercedes Pedestrian Walkway 之间,是一座三层建筑,拥有儿童图书馆、教室以及工作间。

b5.jpg

项目与场地相关联,并鼓励对内部空间进行灵活使用,通过中心区域的组织,拥有充足光线与广阔视野。具体使用空间通过内部庭院、外部广场以及作为小型圆形剧场的阶梯相互平衡。

c1.jpg

c2.jpg

c3.jpg

c4.jpg

c5.jpg

整个项目基于对场地的理想化使用和经济资源最大化。建筑采用了优质材料,以期拥有低维护成本和长期耐用性。

d1.jpg

设计图纸:

调整大小 8_Centro_de_Desarrollo_Humano_de_Tirrases_-_Planta_02_-_Luis_Diego_Barahona.jpg

▲ 二层平面图

调整大小 25_Centro_de_Desarrollo_Humano_de_Tirrases_-_Planta_03_-_Luis_Diego_Barahona.jpg

▲ 三层平面图

调整大小 26_Centro_de_Desarrollo_Humano_de_Tirrases_-_Corte_01_-_Luis_Diego_Barahona.jpg

▲ 剖面图1

调整大小 27_Centro_de_Desarrollo_Humano_de_Tirrases_-_Corte_02_-_Luis_Diego_Barahona.jpg

▲ 剖面图2

调整大小 11_Centro_de_Desarrollo_Humano_de_Tirrases_-_Corte_03_-_Luis_Diego_Barahona.jpg

▲ 剖面图3

项目信息:

建筑师:Luis Diego Barahona

项目位置:Calle 41, Los Yoses Sur, San José, 哥斯达黎加

项目经理:Municipalidad de Curridabat

执行机构:Fundación Costa Rica-Canadá

主要合作方:Karina Vindas

结构工程:FSA Ingeniería & Arquitectura

机电工程:FSA Electromecánica

财务:Ministerio de Vivienda y Asentamientos Humanos y BANHVI

奖项:Premio Diseño Urbano Construido en la Bienal Internacional de Arquitectura Costa Rica 2018 y Premio ALPU (Categoría Arquitectónico Construido, otorgado por la Asociación Latinoamericana de Planificadores Urbanos en la BIACR-2018)

面积:2558.0 m2

项目年份:2018

摄影师:Roberto D’Ambrosio, Oscar Abarca, Ingrid Johanning

厂家:Atlas Schindler, Expocerámica, Construtec, Extralum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5/44448.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