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型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Sat, 09 Nov 2024 15:14:50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看看西建大学妹设计的“”场所精神“”幼儿园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3/5332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3/53326.html#comments Fri, 15 Mar 2024 14:44:02 +0000 0.jpg

幼儿园设计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本科|王摇光

导师|李建红

xhs|ALKAID_YG_arch(Alkaid)


哈喽朋友们,我是西建建筑学专业大二的学生,很高兴受邀撰写这篇课设笔记。

在一年的专业课学习后,我发觉设计不应止于满足建筑三要素、任务书硬性要求等等,我尝试将“人”的需求提升到“社会”问题层面,致力于当下社会突出问题的解决。

本校的课程安排也别有新意,给我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下面来详细看看吧。

阶段一:单一空间设计训练

整体效果 模型照片

相较于大多数院校,我们在假期就完成了幼儿园案例的解析,学期正式开始时每个同学汇报自己的成果。这为教学周节省了大量时间,且在聆听汇报时的收获会比独自分析更多。

紧接着,我们并没有立即给幼儿园设计开题,而是先做了体型为12x8x8(长x宽x高)的幼儿绘本馆的练习设计。

通过行为活动的认知与观察,寻找相对应行为活动的空间载体。尝试用抽象的杆件、板片、体块等要素划分空间,获得容纳丰富行为活动的空间形式。在确定空间组织的基础上,以人体尺度(包括幼儿尺度及成人双尺度)为依据,具体讨论层高、走道、书架、家具尺寸等设计细节、空间的界面形状以及开洞方法,并研究内外空间的形式变化与互动,内外界面的洞口设置以及特定光线设计。

这一步训练占据整个学期的1/4,在深入认识使用功能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方面至关重要。我也在其中了解了特定使用者(幼儿)的生活规律、行为特点、心理特点:

·趋高性

·专注力欠缺

·精力旺盛

·探索欲强烈

二草阶段

在一草二草阶段生成针对以上几点的应对逻辑:

·丰富高差

·阅读为主 滞留游戏空间多样

·足够长的回环流线(支路2)

·视线遮蔽:转角

 视线交流:通高

建模推敲三草

终期成果展示

爆炸轴测 模型照片

阶梯上三层 阅读空间

阶梯的双重功能——交通&滞留

景观

天井采光下的阶梯和阅读空间

阶段二:幼儿园建筑设计

任务书概览:拟建幼儿园一所,设6个日托班,接收3~6岁学前儿童,建筑规模2200m²(±10%)。

(内容可根据教育模式的变更做调整,增设多功能部室:如奥尔夫音乐教室。)

室外场地组成及要求:

◇室外活动场地以硬质地面为主。

◇全园共用活动场地要求布置集体活动场地、长直跑道。

◇绿化景观:含树木、草坪、小品、种植园地及小动物饲养场。

◇室外场地要求有良好的朝向,避免大量人流穿行。

① 切入:社会问题

基于城市土地供给的日渐紧张,以及教育类配套控制成本的压力下,现在的小学幼儿园用地都呈现出容积率高、覆盖率高的状态,而这类建筑又呈现流线复杂、日照要求严格的特征,导致建筑在形态、间距等因素上呈现出同质性高的现象。



1. 同质化现象普遍存在

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教育理论的视角来理解,特别是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方面。众多幼儿园通常遵循标准化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导致教育缺乏多样性和个性化。

教育中的同质化会阻碍儿童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这也可能限制他们接触不同的观点和经验,影响其全面发展。

2. 人员密度高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中国幼儿园的高密度可能反映了更广泛的社会趋势,如城市化和幼儿教育需求的增加。也可以从教育政策和资源配置的角度进行分析。人员密度高可能导致教室过度拥挤,对每个孩子的个别关注有限。这可能会影响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质量,潜在地影响孩子的情感健康和学习成绩。

3. 教育空间僵化

僵化的教育空间可能源于对学习环境和教学法的传统观念,以及空间和资金有限等实际制约因素。这会限制儿童的探索、创造和身体活动,而这些对儿童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它还可能导致被动的学习环境,阻碍儿童的自主性和自我表达。

4. 文化背景的弊端

考虑到中国教育的文化背景,包括社会价值观、历史传统和政府政策,例如,儒家强调一致性和死记硬背的价值观可能会导致教育实践中的同质化和僵化。文化因素会影响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并影响利益相关者对潜在解决方案的态度。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可能需要对文化动态和教育者、政策制定者和社区的合作努力有细致的理解。

前期案例分析及场地调研

结合欲解决的社会问题和案例,我开始了一草设计。

一草阶段第3稿

开始,借鉴案例组织形式,我尝试用体块(功能体块)和线性的板片(交通流线)来构建建筑与场地的关系。

一草阶段第7稿

在明确采光问题、流线问题等之后,深化原方案,各个功能块、廊道,服务空间、被服务空间,出入口等已初步明晰。

② 调研:场地分析

总平面图

·地理区位

场地位于中国陕西省省会西安市鄠邑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家属区内。北侧及东北侧已有建成住宅楼,西侧预留场地为养老服务用地,南侧比邻交通主干道。在场地南侧及东南方向植有大片草地,视野开阔,可远观南山秀美景色。

由场地南向看

·风向

通常该地区的风型受到东北、西南风的影响。设计时将考虑风的模式,以优化自然通风并最大限度地减少风对结构的影响。

·温度

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天炎热潮湿,而冬天寒冷干燥。考虑热舒适策略,建筑朝向、遮阳装置和隔热,以调节室内温度,减少加热和冷却的能源消耗。

·降雨量

全年降水夏季降水较高,雨热同期。考虑雨水管理策略,如适当的排水系统、雨水收集和透水表面,以减轻洪水风险并优化建筑设计中的用水。

结合场地,至此,实用性已基本得到满足,但同学的一席话猛地警醒我,“你的方案似乎不像一个幼儿园。”果然旁观者清,身边同学能够帮助我发现自己忽略已久的问题。于是我着手解决幼儿心理上主观感受的需求。

·景观资源

该地区景观资源多样,南山之境拥有农田、丘陵和河流等。我从自然景观中汲取灵感,以山为屋、以川为径、以谷为庭、以木为蔽。通过对场地敏感的设计方法来利用和改善自然景观,致力于建筑环境的整体宜居性和美学吸引力。

概念设计

一草阶段第8稿

一草阶段第10稿-确定坡顶形式

二草阶段第4稿-确定平面布局

三草阶段第1稿-定稿 功能与构造

 终期成果 以山木川谷为形体的剖面设计

③ 终期成果:六班幼儿园

场地精神:大自然的宁静交响曲

场地的精神是建筑叙事的基石,受到自然环境的启发,编织出宁静与活力的和谐融合。坐落在青翠的秦岭怀抱中,这个地方体现了一个宁静的避难所,邀请孩子们沉浸在大自然的慷慨馈赠中。

缓坡屋顶与南山遥相呼应,与自然地形巧妙融合,在保持场地固有美的同时培养归属感。从枝繁叶茂的庭院到蜿蜒曲折的小径,每一个元素都反映了对场地精神的深切敬意,创造了一个庇护所,孩子们可以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茁壮成长。

儿童行为活动:培养好奇心和创造力

幼儿园设计理念的核心是通过有目的地参与环境,培养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建筑布局精心设计,鼓励动态互动和探索,为各种行为活动提供无数的空间。

幼儿园坐落在宁静的南山脚下,为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在激发求知欲的同时,促进了与自然的深刻联系。充满活力的游戏区域装饰着自然元素,掉落的原木和河石,邀请孩子们释放他们的想象力,通过非结构化的游戏培养创造力。

从充满芬芳花朵的感官花园到点燃奇迹的互动水景,每个空间都经过精心设计,以满足儿童探索的多方面需求,创造一个沉浸式的环境,激发快乐,好奇和无限的发现。

形体生成&首层平面图

形体布局:场地成正方形,考虑最大用地效率和活动教室采光需求,建筑体块呈三条状均匀放置,且走廊全部安排在教室北侧。再用廊道和服务空间连接三个体块,生成S型布局,同时,这种布局既满足了教学单元必要的国家标准与规范,也自然围合出前后庭院,分别用于儿童放飞自我的运动区(北侧)与自然互动区(南侧)。设计放大并强化连接教室的过渡空间——走廊,除了作为教室、庭院、楼梯间的衔接外,走廊呈超广角透视状,进而延伸成科学发现室、美工室、建构室、展示厅等功能部室。

入口设置:由于幼儿园主要服务人群是东侧闸机出入的大学职工家属,学生入口及教职工入口均设置在东北角,方便接送和滞留。

功能区划:三组教室均匀分布在场地中,使得每个班级拥有易于到达且开敞的户外活动空间。在调研中,不少幼儿园老师反应由于音体室距离教室远,不变管理,导致老师带领孩子们前往音体室的意愿不高,从而使其失去作用。设计将这一功能体块布置在西侧居中位置,使得距离它最远的教室也只有50m步行距离。

单元活动教室组合 平面图

单元设置:在活动教室的设计上,考虑到每个班级实际到校人数很可能较少,无法满足特定活动需要,尝试将同级的两个班级联合设计。教室内则通过尽量消除空间的物理隔断,通过模块家具形成自由的玩耍与休息的场所。一层授课区域完全分区,呈对称布置,二层活动空间有联通,两个班级可合并游戏。同时,在出口设置上,班级可从一层南向出口直接进入建筑前空地,或从二层北向出口直接进入二层平台。

单元活动教室 爆炸模型照片

④表现:图纸展示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3/53326.html/feed 1
山东建筑大学17级工艺美术馆模型成果展示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8/45392.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8/45392.html#comments Thu, 29 Aug 2019 03:40:53 +0000


…………………………………………………………………..

事件介绍

introduce


工艺美术馆设计作为二年级最后一个设计作业,同时也是建筑入门阶段的一个总结,而成果模型又是一个具备展示和收藏意义的实体,是不是还有点里程碑的意义?

场地

地点丨开放教学区

人物丨建筑学2017级


建筑学2017级

工艺美术展示中心成果模型在线展


                                                          


DESIGN

建筑学2017级



个人成果模型在线展

                                                         


DESIGN

建筑学2017级

NO.1

建筑17级 闫文豪

Grade2017 YEAR2019


NO.2

建筑17级 索日

Grade2017 YEAR2019


NO.3 

建筑17级 王智超

Grade2017 YEAR2019


NO.4 

建筑17级 李森

Grade2017 YEAR2019


NO.5 

建筑17级 郑翔中

Grade2017 YEAR2019


NO.6

建筑17级 张砚雯

Grade2017 YEAR2019


NO.7

建筑17级 郑春燕

Grade2017 YEAR2019


NO.8

建筑17级 秦智琪

Grade2017 YEAR2019


NO.9

建筑17级 杨凌云

Grade2017 YEAR2019


NO.10

建筑17级 刘杰

Grade2017 YEAR2019


NO.11

建筑17级 孟泽

Grade2017 YEAR2019


NO.12

建筑17级 陈昱陶

Grade2017 YEAR2019


NO.13

建筑17级 陈培宇

Grade2017 YEAR2019


NO.14

建筑17级 李鸿健

Grade2017 YEAR2019


NO.15

建筑17级 赵元馨

Grade2017 YEAR2019


NO.16

建筑17级 孔菲

Grade2017 YEAR2019


NO.17

建筑17级 李国尚

Grade2017 YEAR2019


NO.18

建筑17级 徐化超

Grade2017 YEAR2019


NO.19

建筑17级 陈禾林

Grade2017 YEAR2019


NO.20

建筑17级 张小涵

Grade2017 YEAR2019


NO.21

建筑17级 邱兴铮

Grade2017 YEAR2019


NO.22

建筑17级 焦伟泉

Grade2017 YEAR2019


NO.23

建筑17级 张骋

Grade2017 YEAR2019


NO.24

建筑17级 刘长明

Grade2017 YEAR2019


NO.25

建筑17级 王铭川

Grade2017 YEAR2019


NO.26

建筑17级 胡家浩

Grade2017 YEAR2019


NO.27

建筑17级 陈树欣

Grade2017 YEAR2019


小编注:

仅收录模型答辩参与拍摄的部分模型,未能彰显全貌,排序依据色彩分类,欢迎喜欢。


-THE END-


稚筑


*开始学习建筑*

编辑/volcano/

图片/April/

作者:山东建筑大学17级

官方微信:稚筑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8/45392.html/feed 6
他徒手盖房的视频播放量过亿!吸粉133万,小白看了都知道怎么盖房了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7/4506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7/45060.html#comments Fri, 26 Jul 2019 01:56:06 +0000

_0.gif


 微缩盖房 

Mini house

最近,微博上一条徒手盖房子的视频点赞和转发量超过了 6 万,4 千多评论直接给它送上了微博热搜 ▽


好奇的我也点进去瞧了瞧,这个叫 ARQ 的团队真的太厉害了,一共才 13个视频,总播放量竟然过 1 亿!短短几个月就吸了133万粉丝 ▽

视频里面全都是用按比例缩小的、实打实的建筑材料,施工流程和还原度获得了专业网友的一致好评,打地基、水泥浇筑、铺地砖的精细程度也是让人直呼:「不扶墙就服你!」 ▽

真有这么神奇吗?小编于是顺藤摸瓜去油管上兜一圈,刷完了他们所有系列视频。

我的天,还真是从地基开始盖,然后用绑扎钢筋支模浇筑混凝土…,看完别说你还不会盖小别墅!

第一步,如何给房子打地基?

先修整一下你要用的这块地皮,也就是平整场地,按照建筑尺寸进行放线,定位墙体

_9 (1).gif

然后开挖土方,做一个混凝土独立柱基础地基 ▽

_10.gif


他用非常简易的工具弯折、制作箍筋,徒手绑扎钢筋 ▽

_11.gif

注意看!还用素混凝土做了垫层 ▽

_12.gif


接着就可以浇灌混凝土基础了,灌注后拿小铁棍戳一戳,算是振捣密实 ▽

支模,再往里浇注混凝土「如果他浇筑混凝土的时候,预留了水电管道那我真是要给跪了!」 ▽


拆模,梁就造好啦 ▽

_15.gif

然后用木板支模,进行浇筑混凝土 ▽

_16.gif


还原的真实度也是感动了网友 ▽

第二步,砌外墙。

基础施工完了,接着开始砌外墙,砖用的还是空心砖,超级 mini,据说某宝有卖

瞧这根细小的迷你水平线,简直太精细了!

_19.gif

中间预留了窗框的位置 ▽

_20.gif

再来造个小门小窗吧,还能动的那种 ▽

_21 (1).gif

第三步,顺着捆扎好的钢筋柱子加盖二层。

你以为只盖一层?那就太没搞头了!下面是二楼楼板的盖法 ▽

_22.gif


先在绑扎好的钢筋支模上铺砖,什么?居然是楼板泵送砼 ▽

_23.gif

楼层之间用啥连接?不如…造个楼梯吧 ▽

_24.gif

楼梯下方地坑还用小珠子做垫块,让底模板和钢筋保持一段距离,专业说法叫混凝土保护层 ▽

_25.gif

把钢筋支模搭在木板上,再浇筑混凝土,一截一截的插上木板控制台阶间距「说实话,没看这段视频之前,我完全不知道楼梯竟是这么盖的」 ▽

_25.gif

混凝土初凝后楼梯就成型啦 ▽

_27.gif

来个工地全景,到这,工程算是完成了1/3 ▽

_29.gif

接着加盖二层墙体,这里只是简单的砌了单面墙,但手法和流程同样很精细 ▽

_32.gif

_33.gif

做好柱子和外墙 ▽

_35.gif

第四步,屋顶防水。

这里真的要给博主点赞了,这屋顶防水和保温层做的…,amazing! 

_37.gif

还铺上了迷你红瓦,手艺真的精湛 ▽

_38.gif

再来是外墙施工,抹灰还真是一丝不苟啊喂! ▽

_39.gif

刮大白,完了还得打磨一遍,工程量可不小呢 ▽

_41.gif

完工!陶土花盆和人字拼地砖,连楼梯扶手和亚克力顶棚都做了,典型细节控!

到这,相信你一定跟我一样,打心眼儿里佩服这小伙 ,他用真材实料造的小别墅可比那些用硬纸板、胶水、泡沫塑料粘起来的微景观模型牛逼多了!

这种把普通人完全不懂的建筑过程,变成硬核视频的 DIY 精神也是他们的频道这么火的原因之一。

_45.gif

有网友表示知识量巨大 ▽

话不多说,这里有完整版视频,赶紧戳进来看~

gif 图由一起设计制作

视频来源于: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lwM3g-F6AkdIZqNBlrPww

//

撰文丨Lilith

本文由一起设计原创撰写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一起设计」 专注于设计的新媒体品牌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7/45060.html/feed 5
毕业季丨微展厅 · 2019届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6/4452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6/44526.html#comments Mon, 03 Jun 2019 03:48:30 +0000



看展小地图

展览院系:
展览地点:7号楼2层

艺术内心,实验求索。


—— 院长  朱锫



>>>毕业创作<<<



01/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学生姓名:柏筱玥

论文:德国教堂建筑师鲁道夫·施瓦茨的思想与设计实践


问题

空间到底为谁而建造?

我们的时代还需要永恒吗?


方法

格子 现代再现理论

以格式塔理论为依托,从实地调研、文献梳理、案例分析、比较分析四个步骤进行研究。



▲   建初寺佛教文化中心设计

南京/3000㎡


德国现代教堂建筑师鲁道夫·施瓦茨回溯空间的本质,强调场所的精神性。空间不仅仅是承载事件的客观存在,更是参与行为发生的环境场。人的行为在特定宗教环境中产生心灵感知,当统一的空间表达与人的精神感知发生同构时,人与空间的精神场域就产生了,也即建筑的意义所在。


 — 王小红



学生姓名:陈栋

论文:中国当代高等美术院校校园规划设计研究

— 以央美和国美为例


问题

高等美术院校校园公共空间多重性探讨?


方法

文献研究 实地调研

案例研究 对比分析



▲   小营校区校园规划设计

北京/20000㎡


中国当代高等美术院校自1998年到2018年的20年时间中,相继完成了新校址的规划设计和校园建设工作。高等美术院校校园规划设计在校园规划设计的共性特点之上,有着不同于普通高校校园规划设计的个性,一北一南的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作为不同设计理念、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环境下的研究范例,为其他高等院校的规划设计与发展提供了参照。


 — 王小红



学生姓名:付玮玮

论文:意大利建筑师艾多阿尔多·吉尔纳尔地域主义建筑研究

— 以埃尼(EIN)山地度假村为例


问题

我国当代具有地域特色的山区度假村建筑设计手法是什么? 


方法

格子 现代再现理论

理论研读:基于地域主义国外与国内建筑学的理论研讨。

案例分析:首先对建筑师艾多阿尔多·吉尔纳尔(Edoardo Gellner)和其设计的埃尼(EIN)山地度假村的网站以及网络文献进行翻译和整理,之后更深入的对有关艾多阿尔多·吉尔纳尔的一些著作为本论文进行研究的资料来源,包括有关艾多阿尔多·吉尔纳尔的专著、论文与评述。

对比研究:通过阅读和对比过去与现在、国外与国内的地域主义实践设计案例,并结合艾多阿尔多·吉尔纳尔建筑设计手法,提出建设新思路。


三种方法同时进行,以地域建筑理论为理论基础对艾多阿尔多·吉尔纳尔的埃尼山地度假村进行研究,综合地域主义各种建筑理论的优势,得出山地地区的建筑设计手法。



▲ 彝乡新居·李芳村彝族文化旅游小镇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

云南·楚雄/13835㎡


现代主义建筑之路如何与地域文化结合,20世纪中叶意大利山地建筑师艾多阿尔多·吉尔纳尔面对这个课题做了众多探索,将阿尔卑斯山传统民居特征融入埃尼山地度假村。反观当代中国重视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成为身份认同的必要,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历史悠久,不同地域传统聚落民居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是设计者取之不尽的建筑源泉。


 — 王小红



学生姓名:刘琪

论文:中国未来走班制中学教学空间配置研究

— 以北京十一学校为例


问题

推广走班制的时代背景下中学教学空间配置如何与之相适应? 


方法

文献研究 实地调研

统计分析 归纳对比



▲   走班制初中校园建筑设计

北京 朝阳/24000㎡


教育随着时代发展,人的全面培养成为首要问题。在推广走班制的教育背景下,中学校园建筑教学空间配置面临着更新与适应的挑战。将十一学校作为范例进行走班制教学空间配置研究,从教学软件到空间硬件的不同方面展开调研和分析,逐步揭开第一个吃螃蟹人的谜团,为今后走班制中学校园设计提出参考。


 — 王小红



学生姓名:邵宇

论文:空间体量设计理论指导下的阿道夫·路斯独栋住宅分析


问题

在设计手法多样化的当下再次讨论阿道夫·路斯的建筑有何意义?


方法

本次研究20%匣子,80%格子,在阿道夫·路斯及所处时代背景研究的语境下,用建筑学的方法分析“空间体量设计”在阿道夫·路斯住宅内的具体内涵。



▲   空间体量住宅设计

北京/18000㎡


针对现代主义发展初期的理论,我们还停留在标签化的认识阶段。阿道夫·路斯的“空间体量设计”理论极具开创性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用三维方法来解决平面问题的建筑空间设计理念的产生,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背景和艺术发展密切相关。聚焦于“空间体量设计”理论的视角下对阿道夫·路斯的住宅进行剖析,能够拓展从根本上理解现代主义建筑的时空观和新视觉理念。


— 王小红



学生姓名:陶然非

论文:浅析1960~1970年代佛罗伦萨激进建筑团体


问题

佛罗伦萨激进建筑团体的批判性思想,以及他们之间的差别与内在联系?


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图解与学科交叉等研究方法,并对20世纪下半叶西方思想文化领域的谱系进行梳理。



▲   “富国里-3.0”社区综合体设计

北京/9380㎡


陶然非同学始终对社会发展与艺术思潮的关系存有思考研究的内在动力。他试图从艺术思潮的内在分析中理解建筑领域乃至社会进程的轨迹与规律,从而对如何确立自身的价值有一个深层的思考。六十年代是一个思想多元而丰富的时代,陶然非同学依从自身驱动去选择性研究意大利部分建筑团体,在宏观的社会艺术格局中,寻找其存在价值与影响,对自己的发展以及对审视所指客体新角度,都具有一定价值。希望他在这个课题中沉浸而深入。


 — 崔鹏飞



学生姓名:王小龙

论文:重回个人感知-对建筑废弃空间的现场阅读


问题

我们应该如何从个人感知视角审视建筑废弃空间?


方法

本文以“匣子”方法,透过视窗对建筑废弃空间现场阅读,探寻其形式特征与象征再现。



▲   废墟的重构—五华山建筑废弃空间设计

甘肃省玉门市/28000㎡


王小龙同学本科修读雕塑,对建筑废弃空间有着本能性的敏感。因此在此研究课题中进行了全方位的投入。建筑废弃空间的存在,调整了建筑空间本身的状态,又出现了意识中的前后两者合一与分离的复杂性与暧昧性。如何用理性的,以及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去梳理这一复合状态,是王小龙同学研究课题的重点与难点,也是论点的立足点,希望他可以在研究的投入中,将其层次感素描清晰。


 — 崔鹏飞



学生姓名:张安翔

论文:虚构中的现实

— 利布斯·伍兹建筑理论


问题

空想建筑师的虚构叙事如何映射到现实情境中? 


方法

“FFE共治区”以框子的方法在现实中虚构了一处跨空间跨时间的场所,营造了一种异质共存的自由空间。


▲   FFE共治区

北京通州铝厂/90000㎡


房屋的存在形式或许只有一种,就是建造物化后的实体,当然房屋本身可以被看成是所有被物化后的建筑存在形式之一,那么建筑的其它存在形式有多少?这可能是无法回答的问题,比如卡尔维诺的小说《看不见的城市》,比如希区柯克的电影《后窗》,再比如利布·伍兹(Lebbeus Woods)的批判性建筑画……我和张安翔同学都不能肯定这是否能成为建筑学专业硕士的论文的题目。不过,既然是建筑学这样一个边界模糊的学科,做点感兴趣的研究,也就是学习的目的了。


—周宇舫



学生姓名:赵思远

论文:城市居住社区更新下的儿童活动空间


问题

居住社区中的儿童活动空间对未来城市公共空间的影响与意义? 


方法

文献分析法

实地调研法

综合研究方法

空间与人的行为关系:

  通过比较不同年龄段人群与公共空间的功能需求之间的关系,用对比、比较的方法得出更为适合符合现代城市中既满足城市中成人的基本需求空间,又考虑到为整体社会儿童健康发展的优秀的儿童公共活动综合空间。


▲ 居住社区儿童活动空间改造

望花路东里/6000㎡


儿童是社会的未来。赵思远同学从儿童的活动入手来思考居住社区的公共空间,用跨学科的方式来梳理和激发社区更新。这些方法和取向也都是近年来城市更新话题中值得讨论和研究的话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和更新城市公共空间,从人群、地域、互动和认同感几个社区的重要因素来重新理解和塑造社区的文化与相应的公共空间。在设计角度,学习国内外成功的案例,无论是商业的还是非商业的案例,跨界跨学科的趋向是成功的关键;每个社区的地域性与文脉语境亦是考虑的重要因素,而所谓的批判性的思考,正是这种“自下而上”的研究设计所必须持有的态度。


 — 何可人



学生姓名:郭鹏

论文:条件与问题-舒马赫对“参数化主义”的理论建构


问题

今天的建筑学如何在效率与公平之间确定自己的位置? 


方法

论文写作:匣子+格子

论文写作部分为五个研究方法对应文章的五个章节。第一个方法是个体叙事,对应论文第一章,以本人亲身参加这次课程的体验进行主观的叙事,并以此提出研究对象、背景与意义;第二个方法是福柯谱系学的方法,对应论文第二章,追问帕特里克·舒马赫(Patrik·Schumacher)的著作《建筑学自组织系统》(The Autoposis of Architecture)的社会学基础,即德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尼可拉斯·卢曼的“社会学自组织系统”相关理论;第三个方法是翻译与文本阅读,对应论文的第三章,舒马赫的参数化主义理论背后有着一套逻辑清晰缜密的理论系统,这套理论的基础主要反映在舒马赫的专著《建筑学自组织系统》以及诸多分开发表的学术写作中,第三章将通过翻译与文本阅读整理出舒马赫参数化主义理论系统化的建构系统及逻辑;第四个方法是案例研究,对应论文的第四章,研究参数化主义的实践,即通过计算机算法的结合以教学和设计的方式呈现的内容。由于扎哈建筑事务所的实践案例涉及现实世界的真实物质建造时,设计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条件更多,因此并不能完全反映舒马赫的思想,但是舒马赫的教学案例及部分相对独立的设计案例却基本能够完全体现其思想与设计之间的联系,所以第四章案例研究以舒马赫不同阶段在AA DRL的教学以及ZHA的部分独立设计案例为主要分析对象;第五个方法是理论批判,对应论文的第五章,通过对理论的批判性思考,总结了舒马赫参数化主义的历史贡献,当代建筑学理论产生的特征、规律与方法,批判性的反思理论的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关系和参数化“主义”的危机。


设计研究:框子

在对意大利设计师皮尔·维托里奥·奥雷利(Pier·Vittorio·Aureli)的部分建筑学理论研究上,对位于北京的世界公园进行了改造,以设计研究的方式去理解另一种建筑学理论(与参数化主义相反的,以社会公平为视角的)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政治意义。   

“您给我一天,我给您一个世界”曾经是北京世界公园的主题标语。贾樟柯在影片《世界》中叙述的也正是这座主题公园。电影中的赵小桃坐在单轨列车上打电话说她要去印度。赵小桃说的印度是世界公园的微缩景点,她在公园里跳舞,为游人表演。她的男朋友成太升正在埃菲尔铁塔上执勤,是世界公园的“守护者”。他们都住在公园里,一起工作,吃饭,游荡,争吵。他们在这座城市里幻想,相爱,猜忌,和解。这是2003年的北京-城市压倒一切的噪音,让一些人兴奋,让另一些人沉默。这座公园布满了仿建世界名胜的微缩景观,从金字塔到曼哈顿,只需十秒。在人造的假景中,生活渐渐向他们展现真实:一日长于一年,世界就是角落。

然而伴随着消费空间的升级,公园慢慢没落。曾经在世界公园中模仿异国特色活动的工作人员也慢慢走出人们的视线。将世界公园进行改造,为他们的替代者“文化工人”提供新的居所是对当下公园周边开发模式的挑战。公园中丰富的室外空间很难在高密度城市中找到,这为集体公寓性质的办公园区带来了基础设施的福利。在这个曾经的世界公园中,人们不再通过微缩的世界图景了解世界、而是以此抵抗着全球资本化以及商品化的浪潮。同样,新的世界公园不再交织着生产者的现实与虚幻,渴望与焦虑,而是将他们的生活方式变成建筑,让他们可以生活/工作/游玩,彼此在这个时代中居住在一起,共同塑造一个新的“世界”。

这种居住方式也许可以成为一种范式-绵延的建筑穿越大量基础设施,破坏了周围的别墅以及高尔夫球场,这是对少数人占有大量社会资源的抵抗,同时也是对基础设施成为资本工具的批判,新建的公寓用于生活与生产,生活与工作的边界在其中被打破,独立的私人空间与共同生产的公共空间共存。最后,此设计以研究的方式呈现,在后福特主义灵活多变的社会生产条件下,以社会公平的视角重新审视住房、工厂以及公园三者的关系。



▲   “如何生活在一起”:从世界公园到主体生产之地

北京世界公园/1848120㎡


 郭鹏在研究生期间主要关注的不是物质性的建造,而是理论性的争鸣。他在展览中呈现的论文写作与设计研究,从塔夫里的建筑意识形态批判角度看,折射了西方当代左派与右派建筑理论争论的缩影。左派理论思辨呈现在郭鹏对意大利建筑师皮尔·维托里奥·奥雷利(Pier Vittorio Aureli)思想的理解与引用,并反映在对北京世界公园——一个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空间的批判性改造上;右派理论思辨呈现在郭鹏对德国建筑师帕特里克 · 舒马赫(Patrik Schumacher)参数化主义理论(Parametricism)所根植的社会学理论的批判性解读上。两个关注点的共同时代语境,就是2008年以来全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之后,建筑学领域所产生的两种回应——在追求公平的左派立场与追求效率的右派之间,建筑学应当怎样调整它的问题视域与范式转型,以及此刻的我们,应该怎样选择?


 — 韩涛



02/ 城市与乡村


学生姓名:初登辉

论文:基于整合思想的城市地铁车站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 以上海地铁1号线和2号线为例


问题

当代城市地铁车站公共空间如何与城市空间系统整合?


方法

个案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法

对上海已建成的城市地铁车站公共空间进行量化分析,从而较为全面的研究城市地铁车站的公共空间。在基于整合思想分析各种影响元素,分析其对整合城市公共空间的作用和实际效应,试图从不同的城市地铁车站公共空间案例中发现其内在空间和功能关系的共性。



▲   上海市地铁南京西路站片区规划改造设计

上海市南京西路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140000㎡


城市地铁车站公共空间整合的意义:地铁公共空间就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因此整合城市地铁车站公共空间就是为了更好的整合城市公共空间,以此使地铁车站公共空间可以和城市空间在不同的城市要素层面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每个独立车站的公共空间除了满足交通空间的需求外还应具有自己区域的空间特质。


 — 苏勇


城市地铁公共空间整合的意义:“地铁公共空间”作为城市中使用最频繁的公共空间之一,已经渗透到了城市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城市居民必不可少的公共场所和最具活力的城市空间。它不仅要满足地铁使用者便捷的交通出行需求,而且还要满足他们日益增加的对零售、餐饮、文化、旅游、交流等的多样需求。


 — 吕品晶



学生姓名:郭怡欣

论文:1.5产业视角下的农村社区更新模式研究

— 基于寿光农村建设的探索


问题

中国产业型农村如何自我更新并回应一系列经济与社会变革? 


方法

在研究思路方面,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论文主思路。

在具体研究方法方面,通过资料分析法、实地调研法等多方面多维度的进行系统分析。



▲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1.5产业农村社区更新模式研究

山东省寿光市东斟灌村/5476亩


“面对农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农村社区更新设计与规划理论必须从实践中来,回到实践中去,在思维与实践之间,协调农村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依靠理论思考与实践创新,构想和描绘农村未来社区建设新的发展方向。”


 — 吕品晶



学生姓名:宋颖

论文:基于建筑类型学的徽州廊桥空间研究 


问题

乡村中建筑空间的发展如何适应乡村整体环境的改变? 


方法

建筑类型学:以调研为基础,对徽州廊桥空间及其构成与被构成要素进行具有“层级性”的研究,并提出应用与发展策略。



▲   水竹坑村廊桥空间改造与村民活动中心设计

安徽歙县水竹坑村/面积780㎡


村落是由多种类型的建筑和空间组成的有机体,这些组成要素的集合形成了复杂而多样化的乡村景观。生产发展和生活改善的过程都对乡村建筑、空间和景观产生巨大影响,以某一类建筑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建筑类型学的乡村建筑研究,可以为乡村发展中的建筑适应性更新提供策略和方法。


 — 吕品晶



学生姓名:张村吉

论文:武陵山区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木构民居发展研究


问题

务川龙潭村新建木构民居如何满足村民的现代生活需求? 


方法

实地考察、调研记录,梳理当地木构民居发展脉络、空间特色,结合村民行为需求进行设计。



▲   务川龙潭村木构民居再设计

务川龙潭村/面积详见户型


传承和发展传统民居文化的宝贵遗产在今天意义重大。对民居结构特征的实地考察、调研记录和历史梳理,是对传统民居进行在地优化设计的基础。如何在维护村落整体风貌的同时,又满足村民对现代居住空间的需求,值得深入研究。


— 吕品晶



学生姓名: 胡昕 

论文:巨构群城市

— 理想城市视角下的积极老龄化社会人居重构


问题

面向贯穿整个21世纪的超级老龄化挑战,城市应如何建设? 


方法

交叉学科研究法

主副轴线索研究法

数据实证研究法

逻辑反向推理研究法



▲   巨构城市

长三角/20-50K㎡


必须时刻注意国际理论动向和实践动态,有选择地吸收借鉴;而在设计实践中则必须结合国情和环境条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论文要有前瞻性,设计要有实用价值。

 

做学问也要实实在在,切忌“口若悬河”与“花拳绣腿” 。


 — 韩光煦



学生姓名:孔秋实  

论文:以地图术(Mapping)为方法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

— 以望京阜通地铁站C出口为例


问题

如何用mapping的方法研究城市公共空间? 


方法

地图术(Mapping)源自古老的地图学和地理学,又结合现代技术,是集合了匣子和格子的方法论。


▲   北京遇上奥胡斯

望京&奥胡斯/25万&12万㎡


读研究生的目的是要学会研究。研究不同于学习,尽管研究过程中离不开学习。通过研究可以帮助人建立新的思维形式,这种思维形式决定着人的创新能力的提高。所谓思维形式就是要建立新的概念,有了新的概念才有可能形成研究思维。新的概念的形成首先就要学习,接下里就是结合自己的时间建立概念,这样就有了论点,之后就是基于论点针对具体的研究对象进行判断,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推理建立新的标准。说来似乎简单,但学会研究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衷心期望孔秋实同学通过论文写作能对研究有一个深刻认识,并以此为基础勇于批判,勇于创新,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


 — 程启明


如何用Mapping (制图术)来研究、表达和设计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有意义和有创意的方法,并且是一种适合当代复杂的大城市更新与发展的研究和设计手段。我们所关注的城市的公共空间,物质性的所在仅仅是个没有灵魂的躯壳,而人群在空间活动的轨迹、对色彩与材质所产生的情感,对一个场所空间触发全部感官的记忆,以及时间在空间的表达与影响,都是赋予公共空间意义的重要因素。孔秋实同学从人文主义的城市与建筑策略出发,用mapping的方式来记录、表达、演绎,进而来设计这些赋有意义的城市空间,尤其是针对那些“不可记录”的因素—相关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的映射,对流逝时间的追忆,是对常规的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前期策略的一种挑战,也是具有创意和艺术性的方向。


— 何可人



学生姓名:孟修一

论文:控制与引导

— 新加坡两级城市规划体系研究


问题

如何构建更为灵活与积极引导型的城市规划体系?


方法

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法:

相关理论文献综述与评析通过阅读文献全面了解关于新加坡城市规划既有理论,系统整理并总结相关理论的发展脉络,借鉴有益的成果,分析、总结其不足之处。

实证研究通过对新加坡城市的调查研究,以定性分析为主,并探索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城市规划策略。



▲   惠州市水门桥区域整体设计

惠州市惠城区/75600㎡


城市研究与借鉴:以城市这一复杂多样化的文化/物质对象为研究主体,进行无止休的讨论,这一过程触及对人与人,人与物核心关系的本质追寻。在关心地球整体生态的价值体系里,城市作为人类的终极居所,需要更多围绕如何构建它与人类更好关系的研究讨论。以新加坡城市规划体系为借鉴,旨在从当前优秀的城市样本中探寻其进步与发展的机制,发现其外在表现与运作机制的密切联系。这一研究恰如任何关于城市的讨论,复杂而深邃。


 — 李琳



学生姓名:李亚先

论文:基于协同共享理念下的社区公共空间再生与社区营造研究

— 以北京花家地地区为例


问题

如何通过协同共享的理念促使社区公共空间的再生?


方法

本文以北京花家地地区社区营造的情况为实证案例,并从国内外案例中总结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性和结构,用于指导未来的共享空间实践。



▲   发声—花家地社区公共空间再生设计

北京/3000㎡


社会资本:作为建筑、规划类学科的基础以及终极目的当然要落在空间层面。但是如何达到这个目的,有多种学科的解构以及多重角度的表达。作为“能够通过推动协调的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的信任、规范和网络”的社会资本,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引起了广泛的认识和研究,人们在注重有形资本研究的同时,开始注重无形资本,尤其是人力资本以外的无形资本的研究,并从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对社会资本做出了不同的阐释。社会资本可以定义为:“建立在信任和互助协作基础上的社会关系网络,是可以提高社会效率的共享资源或者‘生态环境’”。 “社会资本”是一个可以用来解读空间现象的理论和概念,这个概念的核心内容是“信任、网络和规范”。


从共享到共治:在城市空间更新过程中,往往要协调好居民、设计方、政府三方的关系,其中设计方往往可以(也应该)成为居民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共享理念可以在社区公共空间营造、社区精神打造、社区环境创造等不同的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通过共享,可以建立信任;通过信任,可以赢得支持。从而避免更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类矛盾并取得更好的效果。从上述需求出发,需要在设计过程中找到合适的方法,一方面让专业的设计方案能被没有专业背景的居民理解,让他们了解到方案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有效地收集到设计方案直接相关的居民们的意见,他们往往能从生活经验给出中肯的实施建议,最终达到共治。这是李亚先同学论文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 虞大鹏



学生姓名:党田

论文:自主营造模式下的北京白塔寺地区更新研究


问题

北京老城居住街区院落如何更新?


方法

通过实地考察、案例分析、文献梳理的方法探究自主营造模式的运作模式与老城现状背景下的可行性。


▲   自主营造模式下北京白塔寺地区院落更新设计

北京/480㎡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永恒话题。在大都市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域内的城市更新涉及到空间环境形态和生存方式的保护,同时也必须考虑新的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冲击。当下北京老城传统胡同居住区域面临着产权复杂、居住密度高、建筑质量差等问题,自上而下的规划建设瓶颈显现,无法顾及原住民的切身利益,亟需提高原住民自我更新意识,激发自主营造创新改造的动力。


白塔寺传统胡同居住区域自下而上的自主营造更新,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专家教育和行政政策引导,提高原住民的主人翁意识和生存环境品质。无论是居住环境还是生存方式,都是在尊重原住民自身的关注点,不追求造型创新,也不刻意空间形态表现,形与质相统合,一树一木、一砖一瓦都是原住民的真实需求。


—丁圆



学生姓名:周梦

论文:公共艺术视角下的中国乡村建设研究

— 以山西和顺许村为例


问题

普通乡村在面临内生动力不足的困境时,该如何实现乡村振兴? 


方法

乡村作为一个多维度的综合话题,内部社会关系的有力编织是其发展的基础。“框子”式的研究作为乡村振兴的理论支持,构建起乡村“格子”式的发展方案。

▲   南京市高淳区下城乡总体规划及乡村设计

南京市/600公顷&20公顷


乡建是近年来中国社会最热点的工作之一,也是规划和建筑学科讨论最多的命题之一。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展开,中国乡村再次呈现快速变化的图景。是好,是不好?作为规划和建筑领域的学者、学生必须直接面对,自我拷问,努力求索。乡村不仅是农业生产的场地,也是大部分城市人的故乡和精神回归之地。


面对中国过去乡村规划出现的诸多问题和误区,周梦同学的论文和毕业创作将艺术,特别是公共艺术引入乡村建设的规划与设计思考,试图对过去乡村建设,特别是乡村规划中出现的问题作出自身的解答。论文以山西许村为主要研究对象,也使论文的讨论更具针对性,更为集中。


 — 何崴



03/ 遗产保护与更新


学生姓名:宋裕军

论文:张家口火车站地区城市更新设计研究


问题

冬奥背景下老火车站地区如何弥合与城市多维度的关系?


方法

历史形态的叠加造就了现实的多维度语境,而它们即时的再衔接就谓之更新。这种更新既是弹性的,也是活性的。


▲   张家口城市设计交流中心设计

张家口/3000㎡


苏格拉底的教学用“追问”而不是“传授”,他与学生们的讨论被柏拉图记录下来成为《理想国》一书,就像孔子的学生记录下孔子的言论成书《论语》。中世纪欧洲的经院哲学用辩证法,从正反两面列举理由和意见来辨析基督的教义,如今藏传佛教的寺院经师也保留了辩经的方式训练僧生。理想的教育模型是以有组织的知识和可操作的方法作为相辅相成的基础,在此之上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意愿和动机,包括毅力、执念和自律。老师要评估学生已有的知识,以此为基础,为学生搭建脚手架,让其进入更深和更高一层的学习和思考,从而发展出自己的知识树,让其拥有选择、表达、自省和反思的机会,反馈机制优于评价机制。毕竟,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 傅祎



学生姓名:路一平

论文:剑川白族传统合院民居传承更新研究


问题

地方传统建筑作为地方文化的物质化存留对当代与未来具有何种意义? 


方法

通过结合建筑人类学研究方法,对剑川当地民居进行比较性研究,以发展的视角看待其在当今环境下面临的变化和其对未来的意义。



▲   剑川白族传统合院民居更新研究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


有一种遗产的概念,是指父辈留下的东西,后代有责任继续传承下去。遗产保护本质上是对变化的管理,据此对待遗产的价值判定,也就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扩展到了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正是因为剑川白族合院民居的建造活动和匠作技艺在社会影响和文化传承上的活态性,对此进行研究,在当下就特别具有乡土文化保护的意义。路一平的研究借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结合历史与当代、文献与田野、物像与意义、专业研究与大众传播,在她的研究里,建筑不是作为物质文化和环境适应的“化石”证据,而是作为反复重写的“羊皮纸”,建筑成为社会现场的文化介入,参与到社会关系的重构,建筑具有了能动性和交互性


 — 傅祎



学生姓名:王思远

论文:基于共生思想的北京四合院更新研究


问题

当代文化建筑如何表达场所特质并建立人与环境的关系? 


方法

使用黑川纪章的共生思想作为核心论据,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由点及面,对一个区域的人、建筑等问题提出共性,从而根据四合院的实际情况提出影响四合院现状的要因。并且对于四合院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解决手法提出理论论据,结合黑川纪章《新共生思想》与院落矛盾进行罗列分析,通过“圣域”、“建筑混血”、“灰空间”对四合院显著性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针对四合院现实所存在的问题,结合以往经验和国内外案例提出三点解决措施,总结传统四合院的现代性的认识,结合设计对四合院在当今存在的前置条件、存在的可能性、社会中存在的意义等基于前面的研究做出结论。



▲   更新·复甦

北京/10000㎡


学会研究对于艺术创作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对黑川纪章的共生理论的学习,结合自己的实践逐步建立起自己关于建筑的认识,并以此作为论点对北京的胡同更新的方法及措施展开研究,选题很好,且基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提高了认识。可喜可贺。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坚持以研究的态度对待一切,不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取得更大的成绩。


 — 程启明



学生姓名:陈扬

论文:北京地区山地汉传佛寺建筑空间研究


问题

山地宗教建筑如何建立建筑与场地的关系并表达宗教性? 


方法

在针对北京地区山地汉传佛寺建筑空间的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图解分析法、比较归纳法和跨学科研究等方法。



▲   山间禅院

金山岭/2700㎡


由于北京独特的政治地位导致北京地区山地汉传佛寺的寺院规模、空间布局和建筑形制等各方面均明显有别于其他地域的山地佛寺,对于这种特殊性的追溯使得研究存在意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汉传佛寺建筑的影响因素众多,研究不仅停留在对宗教性的表达和建筑设计手法的总结,更要解析其文化遗产存在的核心,最终传承并运用到当代建筑创作实践之中。


 — 王小红



学生姓名:黄畅

论文:静坐山斋月,清溪闻远流

— 避暑山庄清溪远流清代乾隆盛期原貌复原设计研究


问题

遗失的古代历史建筑如何在当代语境下呈现? 


方法

根据现场遗址勘测,结合历史文献,相互比较,分析园林建筑群之间的写仿关系,将资料进行综合性的整理。



▲   承德避暑山庄清溪远流清代乾隆盛期原貌复原设计
中国 承德/2600㎡


黄畅:时代特征:清溪远流始建于康熙晚期,其建筑风格承继了康熙时代提倡的俭朴规整。清溪远流的整体规划显示出山地园林中很高的规制,布局紧凑,结构简约,手法洗练;空间布局以东西两个跨院组合铺展,并通过竖向设计的错落创造丰富的园林空间层次,以磴道和月台体现山地园林的空间特点;细节做法质朴大方,反映出所处时代的治国理念。


探寻本源:在古代文献档案时有矛盾错误的情况下,虚拟复原研究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就是遗址勘测获得的数据资料。黄畅数次去遗址测绘,将现场遗留的全部砖瓦柱础编号,进行详尽的细部研究,并结合文献图档寻根溯源,探索清代营造法式与避暑山庄本地做法结合的园林建筑营造做法。


数字还原:清溪远流的虚拟复原研究在视觉呈现上,将数字模型制作的影像动画与传统界画绘图元素并置,在制作“数字界画”和数字动画的同时,课题组还以手绘界画方式同时对清溪远流进行表现,在数字媒介平台上传达传统图像信息,既反映出中国古代山地园林中所积淀的历久弥新的艺术美感,又在现代数字技术语境下对清代盛期园中园的空间视觉感受进行了令人身临其境的虚拟呈现。


 — 吴晓敏



学生姓名:李蕙

论文:惭他仁者乐,渠在近中求 —承德避暑山庄山近轩清代乾隆盛期原貌复原研究


问题

传统历史建筑如何在当代产生影响? 


方法

遗址勘测调研;历史文献图档收集、整理、分析、提取;二者结合,相互验证,互为补充。


▲   承德避暑山庄山近轩清代乾隆盛期原貌复原设计

中国 承德/5000㎡


实事求是:皇家园林虚拟复原的研究对象不仅包含建筑群的形式组合,更有建筑与地形及有机环境的融合。山近轩建筑群分布在东西八十米的地界上,高差达二十余米;四层台地上分布着大小殿座游廊共约六十八间,布局自由灵活,多向轴线组合。并且园中遍布假山,其道路系统既有山石蹬道又有山洞暗藏,十分复杂多变。李蕙克服重重困难多次前往园林遗址进行细致的勘测,获得了复杂遗址的大量一手详实数据资料,是她着手虚拟复原的前提、基础和设计依据。


史海钩沉:山近轩目前仅存部分台基遗址,面目不清。虚拟复原需从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御制诗文、图档、文物中挖掘相关线索,寻找凤毛麟爪与蛛丝马迹,逐渐还原山近轩的历史原貌;通过反复研判比对所能找到的图档资料与基址现状之间的异同,剖析琢磨文献记述中的隐藏的意义,不断探寻与接近这座园中园在历史上带有温度的真相。关于山近轩历史全貌比较完整的记录,实际上是课题组陈东老师偶然中在一幅刺绣上发现的。


精益求精:在复原设计中高度忠实于遗址现场获取的数据,辨别与纠正历史档案记录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去伪存真,尽可能地提高虚拟复原设计的准确度;经多方努力后对其中由于种种原因实在不能确凿认定的部分,李蕙亦在有依据的前提下提出了具有可能性的复原建议,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 吴晓敏



学生姓名:李梦祎

论文:最是天家回首处,清音阔起五云端——避暑山庄清音阁清代乾隆盛期原貌复原研究


问题

避暑山庄清音阁建筑群的历史文化、使用功能、建筑艺术与技术是怎样的?


方法

清音阁戏楼的复原研究采用整体的思路进行,一方面是戏曲文化与建筑空间的联动性,一方面是建筑文化与时代背景的融合性。



▲ 避暑山庄清音阁清代乾隆盛期原貌复原设计

承德/18975㎡


文脉研究:历史建筑不仅是对某一时间点或时间段的营造方式的记录,也是那个时代内包含政治、文化、生活方式的全息投射。清音阁建筑群修建于康乾两朝,大戏台既满足帝王听戏、庆寿的需求,也是盛世万国来朝等外交活动的载体。作为曾令天家回首的三层戏台,清音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并不限于建筑本身,它的复原需要同时展开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综合研究。


复原手段:历史建筑的虚拟复原,需要依据大量的遗址调查、文献考究、图像整理和扎实的建筑史知识及经验积累。清音阁于上世纪毁于火灾,但仍有历史照片留存于世。李梦祎运用自己独到的工作方法,通过将虚拟复原数字模型与不同角度的历史照片反复进行动态比较,精细校对与认真修正虚拟复原成果,使数字模型尽可能地接近和再现历史照片所展现的历史原状。


艺术再现:传统建筑、园林常与书画并置,文人、画师、匠人共同参与营造,这既是中国的营造传统,又为当代留下了艺术与技术联合的榜样。清音阁的实体形象已经逝去,仅余模糊的片段在绘画和照片中,视角与准确度均极为有限。在李梦祎以数字模型方式虚拟复原清音阁建筑群、并制作“数字界画”的同时,课题组以手工界画方式同时对清音阁进行表现;未来课题组将从各个方位和角度制作多幅清音阁建筑群的界画,以视觉传达和数字影像的手段使之全方位复活,并艺术化再现。                                                                                 

 — 吴晓敏



04/ 室内与风景园林设计


学生姓名:周泉

中国大型游轮客舱空间研究


问题

适应中国游轮游客的客舱空间组织是什么样的?


方法

文献综述:阅读关与游轮历史及设计的相关文献,建造技术驱动设计方法的改变,游轮设计演变具有强烈的市场导向。中国游轮客舱空间应适应中国市场。

实地调研:问卷调查,行为观测与访谈。设置问卷导向问题,归纳主数据,整理图像记录,形成图表。得出中国游轮出行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代际出行为主,内向型交往方式,希望客舱能满足多人居住需求。



▲ 住在海上―游轮客舱空间组织与设计

海洋量子号游轮 /49000 ㎡


建筑是在陆地上的船,船则是在水上的建筑,远洋轮船是对陆地的暂时逃离,是一种有着复杂系统的社会模型。一百年前柯布西耶认为远洋轮船是实现一个按新精神来组织的世界所迈出的第一步,他同时指出了为普通人建造普通住宅的迫切需要,作为一种新时代审美的礼赞,柯布西耶以马赛公寓向远洋轮船致敬。一百年后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在我国“海上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动下,在全球游轮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版图上,中国自主研发的大型游轮产业迎来了发展的契机。在大型游轮这样的社会空间里,中国人有着自己的消费习惯和出行模式,周泉调查研究了目前在中国运营的国际大型游轮之后,提出客舱空间的组织与设计向住宅学习的创新思路。


 — 傅祎



学生姓名:李斯锐

论文:非正式学习视角下的大学校园景观探究


问题

非正式学习视角下的大学校园景观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内容?如何去考虑?


方法

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与观察法、问卷调查统计方法。



▲   中央美术学院南区校园景观设计

北京/101000㎡


大学校园既要注重空间环境的舒适性,又要关注师生教育和活动的特殊需求。环境优美的校园可以激发师生教学的热情,促进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放松惬意的环境中更好地学习知识。


相对教室、实验室、工作室等正式教学和创作的教学空间,在校园户外环境中更多融合可以激发师生在业余时间进行教学交流的自主学习和创研功能,丰富校园景观空间的设计细节,提高环境品质。在非正式教学功能里面,可以从鼓励自发学习的设施、带有试验性的教学功能、和实践性的自我探索空间等多种方式出发,美化环境,提高舒适性和环境品质,促进校园景观环境的综合利用。


— 丁圆



学生姓名:孙霄

论文:基于生态恢复观念的采矿废弃地景观重建规划与综合设计策略研究


问题

探讨城市该如何走出“棕地”阴影?


方法

针对国内的废弃地景观设计实践,对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采矿区废弃地改造案例进行实地勘察,并进行系统分析和横向比较,找出共性和个性。 


▲   白云鄂博锡铁矿坑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包头市白云鄂博锡铁矿区/189600㎡


采矿业对自然地形地貌和地质环境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特别采矿结束后废弃的矿坑造成了地表塌陷、地表地下水系污染、土壤植被破坏等生态问题日益威胁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指引下,依靠自然修复净化能力和适当的人为环境干预,重新焕发矿坑的活力。


白云鄂博稀土矿坑公园景观规划设计遵循自然修复的基本规律,通过生态修复技术和景观规划设计方法,传承和挖掘矿坑工业遗迹的文化积淀,从而形成具有生命活力和场所精神载体的公共户外活动设施。


 — 丁圆



学生姓名:冯小敏

论文:轨道交通公共空间集成化设计研究


问题

如何通过集成化设计方法解决轨道交通公共空间现有问题? 


方法

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实例研究法、分析归纳法作为主导,此外还运用了比较、总结研究法和交叉学科研究法,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为相关论点提供依据 。



▲   济南市轨道交通R3线—龙洞站公共空间集成化设计

济南/3350㎡


空间设计师一生都要在项目中,从经验回馈与创造创新中寻找自己的落脚点。这是一个极其微妙而无法言说的共识与创作过程。而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当下,城市轨道交通空间设计这一课题,更需要从过往经验与最新审美价值中,找到新的设计突破点,去做理论梳理与总结。


 集成化设计概念正是在巨大的设计事例归纳总结中寻找一种叙事方法和多系统结合的美学原理。


 在当下的城市空间设计中,这种设计手法的总结与理论化的研究,是非常难得的理论基础研究与实践结合的突破点。


 — 崔冬晖



学生姓名:宋珂

论文:新型实体书店室内空间设计研究


问题

新型实体书店的室内空间如何发生变化?空间如何被优化?


方法

实地考察法、案例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层次分类法。



▲   798艺术区 BOOK GALLERY室内设计

北京/400㎡


书店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传播的场所:它不同于课堂或者图书馆,比之前者,书店的学习是主动的;比之后者,书店又比图书馆多了些香火气,少了些神圣感。宋珂同学的论文和毕业创作都围绕新型实体书店展开。新型实体书店是近年来中国社会的一种特殊产物,随着传统实体书店被网络书店冲击、取代、没落;到新的、基于新思维、新商业模式的实体书店的重新兴起、昌盛,甚至成为“网红”和打卡之地,新型实体书店已经成为一种必须被关注、被研究的空间主体和类型。


宋珂同学敏锐的捕捉到这一新兴的空间命题,并加以研究。在较为系统的收集、整理第一手资料的工作之上,宋珂同学对现有实体书店的空间及其形成的内核进行分析,希望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缘由。此外,一种对新型实体书店的再批判也是论文和毕业创作中试图去体现的。所谓“再批判”不是简单赞美,也不是简单否定,而是从后工业文化的视角,冷静的分析之,试图找到新型实体书店室内空间对于过去、当下,乃至未来的意义。


 — 何崴



学生姓名:刘晓宇

论文:城市碎片景观空间更新研究


问题

当代城市公共空间如何表现出城市碎片化趋势?


方法

城市碎片景观空间的研究是关于“格子”与“框子”研究方法伦的探究。



▲   北京市天坛东门地铁站周边景观更新

天坛东门地铁站/21000㎡


城市碎片空间:经历了城市大发展进程,城市公共空间呈现出一定的碎片化趋势,这些碎片化空间由于以往并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相当一部分空间都成为“失落”空间。我们认为,当前除了应该关注传统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我们更应该关注这些碎片化的微小空间和零散空间,从而以风景园林为视角,去织补城市和修补城市。


空间发展背景:随着城市建设进入由增量转向存量的阶段,渐进式的微更新成为城市更新和改造的主要模式。以公众参与为基础、微小社区空间和公共空间设施为改造对象的局部更新方式,成为激发城市活力,提升建成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新方式。


风景园林策略:风景园林是一门综合学科,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风景园林关注室外空间与社会生态的关联性,以问题为导向,以景观基础设施为途径,以空间设计和多元介入为手段。本论文和设计不但涉及风景园林本专业范畴的问题,而且希望以风景园林为视角,搭建和探索风景园林与城市以及建筑具有关联性的综合解决策略。


 — 侯晓蕾



学生姓名:常祯

论文:室内空间地面中的图案运用研究


问题

地面图案与室内空间具有怎样的关系?两者如何联系?


方法

文献研究法、实例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实地考察法。



▲   北京妫河建筑创意区阅读中心室内设计

北京/1800㎡ 


图案是传统空间美化装饰的一种常规表现手段,而随着当代审美的转变在室内空间中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以“地面”为载体研究图案在现代空间环境中的应用,是期望能够重拾“图案”为当下设计服务。


这就需要我们探索新的图案与空间共融的设计方法来适应新的时代,将地面图案装饰运用得更加灵活多变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并降低材料成本,仅利用带有图案的地面材料即达到提升空间品质的效果。


— 邱晓葵



学生姓名:黄健

论文:室内空间动态化设计研究


问题

当代室内空间动态化设计、空间、人三者的关系? 


方法

设计中利用比较法与总结归纳法,对动态性的设计进行归纳和分析,分析室内设计中“动”与“静”的空间形态 ,总结室内空间动态化设计、空间、人的关系及相互的关联性。



▲   北京妫河创意园学术报告厅
北京妫河/1800㎡


空间大多是静态的,而让空间真正能动起来就十分具有挑战性了。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动态的空间设计及其应用越来越普遍,它给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也让空间使用更加灵活多变。   


动态化的室内设计研究就是更多的探讨空间中能“动”的因素,在设计中主动利用“动”使得空间产生更多变化,达到丰富空间的效果,为未来的室内设计提供一份“动静共生”的空间参考。


 — 邱晓葵



学生姓名:杨昊然

论文:室内空间界面中“虚”与“实”的关系研究


问题

如何以空间界面虚与实的视角为出发点设计室内空间? 


方法

以中国传统的整体观与辨证观为核心点,探究具有辩证关系的“虚”与“实”两者,以形态的相对论方式研究其变化,衍生出具有室内空间虚实美学的基本法则和方法。



▲   虚实之辩—北京妫河建筑创意区室内设计

北京/1800㎡


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空间也不例外。有关室内空间界面中“虚与实”命题的研究,着重于探索事物都具有相反属性的两个方面的对立和统一关系。充分探讨室内空间界面的虚实形态关系,对研究合理的运用“虚”与“实”的形态,利用“虚”与“实”的创作技巧营造空间,使得空间最终以虚实并存的形象存在,能提升室内空间整体的秩序和美感,为今后的室内设计美学创作理论提供依据。


 — 邱晓葵



学生姓名:潘文

论文:基于康复景观理论的医院环境改造设计研究

— 以北京市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例


问题

北京市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环境现状问题有哪些?如何设计符合中国国情的大型综合医院康复景观?


方法

将康复景观理论与北京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环境的现实情况相结合。在理论研究、现场调研、改造设计三者间建立科学链接体系,最终找到适应我国国情的大型综合医院设计策略。



▲   北京友谊医院景观改造设计

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95号/94000㎡


当代风景园林学呈现出生态、科技、数字、人文等多向度发展态势。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康复景观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欧美国家再度引起重视,并形成了以循证设计为基本研究方法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我国对康复景观的研究起步较晚,且以园艺疗法相关研究为主。大众对康复景观的认知也非常有限。潘文同学论文以北京市三级甲等综合性医疗环境为基本对象,在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康复景观理论为指导的改造策略,旨在通过提升医院环境品质而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健康福祉。


— 吴祥艳



05/ 造型基础部



学生姓名:赵宁

研究方向:艺术形态研究

指导教师:王兵

作品名称:嬗变

作品尺寸(cm x cm): 77.5 x 106cm

作品材料: 版画纸、水彩纸、综合材料、水彩


▲ 作品名称:嬗变

作品尺寸(cm x cm): 77.5 x 106cm

作品材料: 版画纸、水彩纸、综合材料、水彩




学生姓名:范彤宇

研究方向:当代艺术审美研究

指导教师:陈曦




作品名称:《花语》

作品尺寸:直径40cm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作品名称:《花语》

作品尺寸:边长30cm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主编 | 吴琼

编辑 | 何逸凡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6/44526.html/feed 0
模型风效果图第二期 | VFR构建写实白模质感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5/4440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5/44404.html#comments Tue, 21 May 2019 10:05:06 +0000 hello小伙伴们~又到了每周一的制图教室时间啦,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一篇干货满满的手工白模风效果图教程~

©洪宸

去年6月份,我曾撰写过一篇使用Vray for SU 渲染手工木质模型的教程:

模型风效果图制作请查收

©洪宸

因此在本次教程中,我们将在VRay for Rhino平台中尝试一下另外一种不同风格的手工模型渲染——白模风格效果图





STEP 1

图纸分析




模型风图纸是指通过三维软件建模和渲染器渲染,在电脑中绘制出一种类似于手工模型制作的效果。相较于真正的实体模型制作结合后期拍照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模型花费,也便于我们根据表现结果对于方案本身进行实时的修改(当然这里只是针对表现,实体模型制作本身在建筑教育中的作用还是不可替代的)。

而在目前各大事务所和效果图公司之中,Penda公司无疑是这种画风的佼佼者。在Penda官网上几乎每个方案最后都会有几张这种模型风的效果图,而其中经常出现的紫色小人也成了Penda事务所的标志之一。

通过观察我们最终制作的范图以及Penda公司制作的一系列图纸,大家可以总结出模型风图纸的几大特点。

1:打光

不同于真正鸟瞰视角写实渲染中模拟自然环境的光照(太阳,环境光等等),模型风图纸营造的是一种类似于studio模型拍照室的室内灯光效果,环境大部分都是较为明亮的白光,模型本身的阴影也非常柔和。

2:材质

不同于其他表达方式,模型风的材质非常简单,基本就是我们平常制作模型的那几种材料,木材,PVC,泡沫,玻璃,金属陪景人等等。

3:模型尺度

当然除了模型特有的打光和材质外,模型感的体现还需要借助特有的模型尺寸表现出来。比如在上面这些图纸中,除了本身的建筑模型外,金属小人,垫在下面的CAD图纸,散落的木条等等,都提示着读者这是一张模型尺度的效果图,模型感也应运而生。






STEP 2

模型准备




本次绘制图纸的原设计属于BIG, 项目名称为HISTEFOS MUSEUM, 项目链接如下 (https://big.dk/#projects-kis

通过在BIG官网中观察图纸,我们可以使用Rhino迅速的将模型主体和周边的环境的建立起来。

模型本身的建模很简单,属于基本的Rhino建模操作,在这就不再赘述了,但是在建模过程中有几个事情需要小伙伴们注意一下。

1:导入的Su素材要根据材质进行Join mesh操作

相较于SU和3dsmax,rhino并没有一个丰富的免费模型库供大家使用,这也就导致了我们在使用VFR渲染时经常要借助其他软件的陪景素材,比如大家经常会从3dwarehouse下载SU的陪景素材供VFR渲染使用,就像本文中的树木和小人。

而很多童鞋在进行这样一个配景素材导入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自己的Rhino模型在导入SU文件后变的非常卡,并且大部分情况下自己导入的SU文件并不是特别复杂。那么出现这种模型卡顿的情况在很多时候是因为大家并没有对导入的Mesh进行join mesh操作。因此在本例中,各位童鞋导入树木和小人之后要进行的第一个操作就是根据相同的渲染材质join mesh.这可以大大加强你建模的流畅度。

2:布置陪景的时候巧用对齐操作

童鞋们可以看到在本次模型中出现了大量的陪景素材,那么对于很多Rhino初学者而言, 将这些导入的SU素材准确放在对应的楼层上是一个相当费事费力的事情.(Mesh模型移动时不宜捕捉端点)

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小伙伴们可以借助Rhino强大的对齐工具进行解决。

就如同在PS,AI和ID中我们可以使用对齐工具进行图片对齐一样,在Rhino中我们也可以使用对齐工具快速进行元素的布置,比如在本例中我们可以在right视图中讲小人快速下对齐到楼板,再在投影模型下透视图中将其移动到理想的位置。

3:局部的倒圆角操作

因为真实世界中模型面不可能百分百90度垂直交接,并且很多时候交界处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磨损,因此在建模过程中我们可以对模型交界面处进行简单的倒圆角操作(或者在后期渲染使用edge贴图)来增加其写实性。





STEP 3

打光与渲染





模型风效果图是一种类似于studio模型拍照室的室内灯光效果,因此我们在渲染器中的打光只要按照我们实际给模型拍照时的打光方式就可以了。我个人最习惯使用的是一种叫做三灯打光的打光方法。类似于下图中对于模特的拍摄,拍摄时有一个主光源进行主要照明,一个辅光源补充照明,一个补光源柔化阴影。

模型中的实际安排如下图所示下图,当然具体灯光位置的微调和灯光强度的设置还是要结合VRay RT实时渲染进行不断调整。

之后就是材质环节,因为这次我们将采用白模风格,所以最主要的材质就是白模材质。这里我们可以使用官方材质库里面的foam材质。

因为在整个场景中大部分模型都将采用foam材质材质,为了避免后续赋予材质一一选择的麻烦,大家可以将选择的foam材质设为替代材质。

之后只需要将其他几个非白模的材质简单设置一下即可。(注意要设为不可覆盖

水面材质

金属小人

VRay无限地面用了一个简单的灰色

上述材质要设为不可覆盖

之后调整渲染参数我们就可以点击渲染啦。

渲染参数





STEP 4

后期处理




白模风格效果图的后期处理非常简单,进入PS使用camera raw进行简单调整即可。

点击确定,duangduangduang, 我们的图纸就出来啦。

好啦,今天的教程就到这里了,有任何问题,可以通过我们制图教室的负责人加入我们的制图教室交流群,大家一起快乐地学习进步吧~


制图教室交流群

制图教室群二维码(QQ)

制图教室微信交流群由于人数超过100,无法直接扫码加群,

请大家添加下面两位主编任意一位的微信,我们将邀请大家进群共同学习~

洪宸


二七

声明:本文所用作品图纸源自网络

设计相关版权归LAC STUDIO所有

联合 Linking | 学术 Academy | 创新 Creation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5/44404.html/feed 0
“你的毕业展览布置的挺认真的,就是无聊了点”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5/4436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5/44360.html#comments Thu, 16 May 2019 04:01:25 +0000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受,每次我们看建筑/景观/室内等专业的毕业展,虽然觉得作者的工作量的确挺大,设计做的很巧妙,做的设计也挺用心的。但是每当走到我们专业的展示区的时候,就没有耐心仔细看下去。观展体验远不如工作量不如我们大的平面设计类专业

建筑专业方向展览

平面设计专业方向展览

虽说建筑等专业重视的是空间方面的设计,但是这毕竟这是一次毕业设计,不仅展现了大学四年/五年的专业学习成果,更有可能因为你的优秀的毕设,而被知名设计所的大佬所看中,然后就轻而易举的拿到offer(特别是一些知名院校,来看展的业界大佬特别多)。因此,如何让你的毕设脱颖而出,变得有趣,展示形式很重要

一般毕设展览需要有这几样展品:1.展板/文本 2.模型 3.必要的草图,等一些装饰

展板/文本自然是我们最需要花时间做的部分,这在昨天的文章《如何排A1展板》中已经做了详细的解读,今天就不赘述;今天我们重点讲的是模型和一些其他元素的展示方向

其实单从观看体验来说,小编我自己是更爱看模型的,因为模型给人的感受最直观,展板和文本需要凑近仔细研读,在那么多展品面前,可能我并不会仔细的去看展板,因此模型做的好,整个观看体验会好不少


01

不要用太俗的材质

首先如果你是一名稍有美感,有一定设计感的同学,在做模型的时候千万不要买这种现成的模型材料;首先这些物件是现成的,老师一看就知道是你再某宝上买的,有偷懒的嫌疑,显得没工作量;其次,某些材质的颜色过于艳丽,会使你的设计看起来碎,没有重点,更没有设计感

所以作为一名有灵魂有思想的设计师,有很多模型的小构件还是需要自己做比较好,就好比一些景观树,这些并不是设计的东西,如果你做的太细致,会强了你的设计本身,但是你有需要表达他,这个时候就要人为控制他的细节了(通常大家的毕设场地都较大,所以树在实际模型中其实也是比较小的)

可以在CAD中的下载一些平面树的图块,然后使用激光切割机切割,最后喷漆

再或者你也可以自己买一些带有颜色的卡纸,随意剪成一些菱形

如果你要表达一些森林,或者大面积灌木带,一颗一颗的做树肯定是吃力不讨好的,这个时候你不妨试试铁丝网,或者有机板,减成云线的形状来表达

或者你的设计尺度较小,树也比较大,你也可以使用纸揉成树冠的形状,再喷漆


如果你觉得自己比较手残,去某宝上搜”满天星“,也可以买到上图中颜色比较素雅的树

同样的一个模型中的材质颜色最好不要超过三种,尽量保证以素雅为准,不是说素雅风格的模型一定是最好的,正确的,这种风格的材质不容易出糗,也容易突出你设计的重点,毕竟这个是设计模型,有一定的学术风格,不是物体是什么颜色就表达什么颜色,要在模型中体现自己的思考,强调自己的设计


02

试着让你的模型”站”起来

材质选择合适了,可能也不能够让你的模型变得有趣,毕竟也只是一个中规中矩的表现形式,那么怎么才能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国内的建筑方向的毕业展,模型和展板(图纸)总是分开的,且互相孤立存在的,而国外的毕业展总会让图纸和模型相结合,这样做的好处不仅可以让读者更好的阅读你的展板,而且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将场地分析模型贴在展板上,更加直观

简易的体块生成模型,贴在展板上


剖面图与剖面模型的结合

历史演变分析图的立体化

剖面图与剖面的叠加,直观易懂


03

分析图的模型可视化

最近有一种风气,分析图都追求酷和炫,越来越让人看不懂,这个时候你不妨把分析图做成模型,会不会更容易让人看懂一些呢?而且成本也不高

04

立体感的图纸模型

图纸只能是平面的吗?为什么我们不能通过材质本身厚度来丰富图纸的空间感呢?

如果你喜欢做拼贴效果图,不妨试试这种具有3D感的图纸模型表现吧,而且低成本

同样也可以把室内家具刻在亚克力板雕刻出来,贴在平面图上,更加直观

05


加点植物配景

如果你实在不想加一些额外的配景的话,可以在某宝上买一些创意植物挂饰,既可以增添氛围,毕业展后还可以自己使用

总之,做这些模型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吸引观看展览的人能够更方便理解你的设计;同时布展也是一项空间设计作业,也考验了设计师的设计能力,设计能力不仅仅是设计方案本身,图纸,表达,展现形式,未尝不是一种设计呢?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5/44360.html/feed 16
2019清华 大师课评图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5/4422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5/44228.html#comments Tue, 30 Apr 2019 08:27:19 +0000 和往年的人声鼎沸不同,今年的大师课“安静”了下来,在热闹之后,建筑还是要回归到自身。

代课建筑师和同学们的焦点也在从结果转向思考过程,从设计的“正确”转向思考的“正确”和人的“正确”。

先看看各组评图场景:(随机排序)


王昀组



王辉组


众建筑组


戈建组


景泉组


贾莲娜组


李冀组


齐欣组


赵扬组


刘晓都、王子耕组


崔彤组


因为场地很分散,每个场地只能待一会,所有的设计组都只能留个大概印象。我想把这个大概的印象传递给读者。



01

模型很重要!这相当于硬广!

今年很多同学使用了3D打印技术制作模型。


02

图纸表现力也很重要!


03

陌生感很重要

模型看起来很炫但又一下子琢磨不透在干什么,就能吸引你听下去。



04

空间推敲是设计重要部分!

在一个足够你把握的空间里进行细致的研究,不要在意外表是不是很炫!


05

模型很重要!这相当于硬广!

如果你写一本书表达的话

。。。那就再好不过了!


06

未来感也很重要!

(2016既视感——你确定这不是厂家推销管道材料吗?)

要是模型、图纸、和故事都很精彩,那就很感人了!

——哪怕建筑只是个小住宅!


她应该是今年的大BOSS了。

模型:

平面:

似乎看到了zaha:

为了讲解单体模型被“强拆”出来

(以上几张图来自李冀老师)


07

界面友好也很重要!

最最后:要是有个“愿意耕田的王子”带设计那应该是不错的!

老师们对课程的总结:



我们这次的题目是基于一个真实项目,在福建一个半岛做艺术聚落。

我们比较强调在过程中的学习,而不仅仅是要一个结果。课程开始阶段我们并没有给出明确任务书,中期之前我们把学生分成两组,要基于不同场地的理解提出概念规划和任务书。

这个阶段我们希望强调团队协作能力和从策划落实到体量的思考能力。

中期之后每个人再独自完善自己的单体设计。包括在福建的场地调研和在北京的艺术场馆运营调研,任务量对于八周的课程是很繁重的,留给自己设计单体的时间也是很少的。

庆幸的是清华的同学们在关键时刻能够顶住压力,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完成度。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认真态度确实让我印象深刻,是建筑系学生该有的样子,也希望他们有所收获。

——王子耕



(王辉老师戴上学生做的管道模型眼镜)


清华八周的设计课结束了,感谢陈瑾曦、车飞、韩涛、杨洲老师中期和今天来评图,张利老师现场巡察,也感谢胡越、周宇舫老师中期来。

今年回学校教书前,我犹豫过以前两次一直用的“公交站场上年轻人的微城市”课题要不要改下,最终还是坚定了下意志,不改。这次我更专注于一种教学法的尝试,即训练学生的意志力。

所以题目本身只是个抓手,练习的是学生从第一张比较盲目的现场感受画开始,如何把一个先验的概念通过感性、知性和理性阶段的综合判断,层层显影出来,并从中领悟康德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审美境界。

清华学生的聪慧和关键时刻的韧劲,还是很好地配合了这个称为“一条道走到黑”的意志力的训练,十个学生呈现了十种不同的探索路径,也反映了不同的性格,表现了不同的风釆。

studio是个有趣的实验室,很多老师实验的结果是作品,而我更觉得结果是“人”更有意义。

——王辉


 有机会在两次评图中细细体验了一个好课的诞生!对于学生,坚信自己的个人经验意味着一种新主体的可能性,并以共同生活的逻辑,在北京探索了一个反财产权的公交基础设施上的青年人微城市;对于老师,坚信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对于抵抗物质进化冷却时代的重要性,通过一个“一条道走到黑”的心理学暗示,以及从头至尾的康德式方法论贯彻,引导学生具体化为不同的社会学模特,借由微观身体叙事确定的现代性感知(其中涉及到:漂、柔软、庇护、晶体格式、模糊森林、管道计划、二次元脚本、集装箱、领域、群居等不同议题),并基于建筑学学科的语言或范式,最终嵌入到了新建筑类型的模型实验与场景想象中。

一个绝对意志与多样化提案之间能够如此结合,真是太受教啦!

——韩涛

 教学是个大话题,难点在于因材施教。好在建筑具有无数种发展的可能性。同学们个个优秀,不必按某一标准拼比,不要被“经典”所迷惑。

依照自身的脉动,开拓出独自的道路;就像要把握住场所的脉动,发展出独特的建筑。

——齐欣

 8周设计教学,我组8位同学做了三个设计,三个模型,画了十几张图。在他们身上充分展现出未来建筑家所必备的优秀潜质。

其实过程中我一直担心的是他们身体是否吃得消,但他们的积极回应及成果证明了每位同学的优秀。

——王昀

“建筑师教师”带着学生,有点像师徒关系,徒弟会向师傅学习,“像你”。其实,这是我害怕的。建筑设计教育的意义既不是让同学们变成标准“模件”,也不是师从某某,“像我”,“像你”,“像他”。

我想做的是:让每人成为自己。所以,教学的第一步是还原本真的自我,在回归天性游戏中去发问;第二步在老师答疑解惑中,以命题设计的方式让大家回到场地,做真实的建筑;第三步,老师教的“招儿”只是为了激活你潜在能量,每个人都会发光,最后设计的结果每个人都不样:群星璀璨!

——崔彤

“  10位同学找到了10位与自己有着内在联系的天才人物,进入他们的生活和思想,也以他们为镜子映射着自己。

用剩余4周时间来尝试以空间和居所的方式将人物投射到当今北京,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挑战极大,但同学们的努力已经发展出不同方向的独立个性、创造性,以及蓬勃的生命力,给建筑范畴的常识与惯性带来有力冲击,也某种程度上触发了同学们对自己更深入的理解。

——李冀

 这次的题目对于一个8周的时间确实过于复杂了,但同学们基本上做到了从现实繁杂的信息里梳理出自己的设计脉络,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和方案,而且9位同学的切入点与最终的设计很不一样,这个很可贵。


——何哲


总结

大三的大师课应该是同学们的一个重要转变期。绘图、渲染、模型等表达已经不是障碍,功能、流线、逻辑已经玩得很溜。设计到底应该走向何方?

各位代课建筑师给出了他们的提示,有从建筑的逻辑转向内心的探索,有从单体转向建筑的集群关系,有从建筑转向城市,有借助哲学,有转向设计与生活空间体验的关联,有不打算借助外部学科的知识而转向形体和概念的关系。我想这些既是各位建筑师想告诉同学们的又不是他们想说的,这些提示犹如指着月亮的手,他们希望启发同学们找到自己的道路。

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如何让旁观者注意到你的设计?如何比较容易的获得你的想法又不损失你设计的深度?也是你们需要考虑的。

也许你熬了很多夜、吃了很多苦、绞尽脑汁百般焦虑后依然没有在这次大师课中被注意到,没有关系,我为你点赞!你仍然要保持“世界舍我其谁”的状态!不要在心态上输掉,至少你为下一次设计积累了经验。

——杨扬

无预设建筑工作室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5/44228.html/feed 12
VFS简易模型渲染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2/43529.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2/43529.html#comments Mon, 25 Feb 2019 05:14:32 +0000 先上图

这是我模仿penda风格做的一张渲染图,也是第一次尝试用渲染模拟手工模型。penda的风格一直都是我非常非常喜欢和向往的,清新优雅,可读性强。

以下是参考图,出自penda的一个室内项目。


工具:su    vfs    ps


第一步:建模

显而易见这里的模型只有四种,底下的木板,金属模型,平面图,配景人


这是最初的建模,户型模型用的是平时的课程作业,边上的模型散落成随意摆放的样子。

然后就是要在其中加入平面图这一元素。

直接将要导入的cad图纸打印成pdf,拖进ps导出png,如下。

然后把这张png直接拖进su,调到适当的大小。放在木板上方0.001m处(避免重面)

第二步:调材质

材质的选择其实很重要,木头的颜色深浅,金属的色泽,都会影响成图的感觉。

然后调材质啊就是反射啊粗糙啊什么的,金属强一点,木头弱一点,配景人光滑一点。


木头给了很微弱的反射和粗糙,(如果要更写实的话其实应该贴张凹凸贴图,能表现出木头疤痕)

注意调高细分,红色 小人模拟光滑塑料的感觉。着重调了一下金属模型的质感,因为penda的图都有种粉粉的感觉,所以金属调成了粉紫色。

Glossiness连接了灰度贴图(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基本没看出啦,应该是灰度差异太小了)

第三步:打光渲染

关闭天光,然后上边打了个大片光源,默认白光,细分调高。

然后适当调了一下AO,这个就跟着感觉走了,怕不稳也可以单独渲AO再后期叠上去。

成图如下

第四步:ps后期

首先复制了一层以柔光模式叠上去有点质感 (要注意的是这一步把金属质感给叠没了我后来才发现)

然后就是对比度亮度调一调

适当加一些脏污显得更真实一点。

最后周边加了模糊,模拟对焦。

然后大功告成

不得不说距penda的风格确实还有很大差距,暗部压得太黑,整体不够清新。

还有penda的图不是su渲的,他们的项目至少建模应该是rhino,但是渲染的整体思路是一样的。

另外penda绝大多数图会微微过曝,擅长用很淡雅的木色,还有绘图纸纹理。金属略微反射到配景

人等等小细节拿捏的很微妙,很写实但不会刻意弄裂纹啊啥的,甚至能感觉出penda刻意让你意识

到这不是模型照片,效果很出众。

最后贴一下penda的官网和余神的模型渲染教程,启发良多。

http://www.home-of-penda.com/

教你渲染手工模型——你可能没见过如此真实的可视化

作者:李艺书前图无量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478522/answer/11521014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2/43529.html/feed 1
神还原!中国姑娘仅用3个月,将宫崎骏的动漫世界变成现实,逼真到泪目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1/43203.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1/43203.html#comments Sat, 19 Jan 2019 10:55:29 +0000 最近,象君的朋友圈

被一个中国姑娘刷爆了

她做了许多有趣的小玩意儿

贩售魔法的商店

书桌的一角

法式风情小屋

一盘可口的点心

是不是过于逼真?

为什么说是小玩意儿

因为它们其实都是微缩模型

是微博手艺人-souji-

一点一点做出来的

然而,她真正爆火

是因为圆了很多人的梦

我们小时候都幻想过

穿越到自己喜欢的动画片

或电视剧里去看看

可伸出手却发现遥不可及

但她却花3个月时间实现了

就这么将宫崎骏的动漫世界

搬进了现实


还原宫崎骏《哈尔的城堡》

跟着象君来看看souji还原得如何

看到最后

你可能觉得有点熟悉

原本空无一物

慢慢添了很多大件儿家具

帽子首饰层出不穷

头饰铺了整面墙

各种花色,应有尽有

粉色的小床

满墙的稀奇挂件

看来是个文艺女青年的闺房

东西虽有点杂

却从屏幕散发着

小家浓郁的生活气息

清晨

阳光悄悄爬进窗户

让人看清每一个角落

终于,主人公登场

嗒哒,是不是觉得分外眼熟

如果你是宫崎骏的粉丝

就一定知道这场景来自

《哈尔的移动城堡》

很多网友都问

这动漫电影被翻拍了?

才不是呢

这是souji亲手搭出来的微缩模型

体积只有0.28m³

据说

突然想搭建一个宫崎骏的现实世界

也是应了一位铁粉的要求

正好自己也是宫崎骏迷妹

所以尝试着还原

来看看这对比图

简直如出一辙啊

苏菲安静地坐在那

做着一顶顶小帽子

仔细看这帽子

和桌面上的小细节

还原得真到位

忍不住想走到她身边

静静看着她一针一线地做帽子

不得不佩服souji的功力

这是什么宝藏女孩呀

让人一秒穿越到

宫崎骏老爷子的治愈世界

别看这娃屋小小的

却足足花了她3个月的时间

毕竟作为细节控,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

电影里的房间稍显简陋

动漫房间

而她在还原的基础上

又添上了自己的手作品

整个屋子就更带着烟火气了

现实房间

房间的每一处都很有说头

把每个角落的小东西单拎出来

都能让人端详上大半天


如何做到“神还原”?

象君脑补了一下搭建娃屋的种种工序

默默献上了自己的膝盖

不得不佩服

souji这个宝藏女孩

好似掌握了十八般武艺

且样样精通

先是手工缝制

娃屋里的很多东西

都是她亲手缝出来的

一针一线缝出惟妙惟肖的样子

做小东西,其实很费神

总是要有足够的耐心

别小看这帽子

它们每一顶都不大一样

要从形状、打磨、上色等方面仔细琢磨

还要在花纹、肌理、质感上做出精确还原

帽子上的小物搭配也要好好研究

有一个地方出错,就要重新来过

被子上的花瓣

也是一片一片缝上去的

莫名有种“慈母手中线”的感jio

也许,正是因为心里有爱

才能做出这么美好的小物吧

看这少女感的小床

好想窝进去踏踏实实睡一觉


再来是黏土工艺

这一点点大的饼干曲奇

都是她用黏土和滴胶做的

象君看馋了是怎么回事

象君已经立了无数次flag

说要学用黏土捏点小东西

但一直打脸到现在,唉

接着是羊毛毡技能

这小狗狗长得真让人心疼

人靠衣装,狗靠毛装

souji平时擅长画漫画

细节控的她

连墙上的装饰画

也要自己上手才行

真的是神还原,没错了

连铅笔都如此迷你

想要做好娃屋

当然要会做家具

做旧的风格和整个小屋都很搭

追求极致的souji

连小小的把手都不放过

从质感到形态

一定要做到自己满意才行

前前后后修改了5天才顺眼

为了符合不同的光影效果

仅仅是墙面的颜色

就反复刷了3次才定好

做好这一切之后

再把娃娃请到屋里去

连男生看完都想要住进去

网友大呼,终于明白什么叫神还原了

画漫画,养娃娃,不混圈

souji的爱好有很多

她的微博签名写着

画漫画,玩cos,养娃娃,不混圈

偶尔为短篇故事画插画

更多时候在养娃

放眼望去她的微博

还有种宝妈的既视感

满眼都是娃娃

在南方,好不容易碰到下雪天

立马带着孩子出去撒欢

开学前一天

陪孩子赶作业

还是美术作业?

还有一个儿子叫毛猴儿

孩子听到了恐怕想打人

souji偶尔还玩玩cos

一秒穿越到宫崎骏的动漫里

《借东西的小人》

看起来是不是毫无违和感

忍不住也想要去

感受一下小人国的世界

史诗级小屋

然而象君还是最喜欢souji

做的哈利波特魔法小屋

仿佛真是哈利波特

一挥魔法棒给变出来的

实际上这是她最花费心思的一次

这满满当当的小屋子里

每一处都是souji的心血

看呀,这小小的行李箱

超迷你,但细节好到位

做旧的皮革还散发着年代的质感

这可不是现买来的道具

这都是souji亲手打磨出来的

因为常年做各种手工

她的手也失去了姑娘本该有的细腻

打开看看,行李箱里装的啥

各种让人惊叹的小细节

象君一眼就看到了多比的照片

还有霍格沃兹的咆哮信

连纳威天使的魔法植物也还原了

别小看这一堆书

每一本都是用收集来的

草本、布料和纸制成的

随手翻开一本

掉落出一张老友的照片

在小物上精雕细琢

在大件上更不含糊

比如窗框的颜色要反复确定

最后再给木门来个精致的雕花

写到这,也终于明白了

为什么微博上那么多人叫她“娃妈”

真的就很像一个老母亲

用心为自己的娃打造一个温暖的小家

想把最好的,都给他

也正是因为这样

微博上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

这个中国姑娘

用心造物,追求所爱

经过长时间的磨炼和积累

souji做起娃屋

也越来越顺手

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

深色森系屋

莫名觉得有神探夏洛克里的英式格调

住在这间小屋里,应该很窝心

公主风娃屋

一秒又穿越到爱丽丝梦游仙境中去

这是女生小时候都会有的梦吧

魔法商店

请问,我能把这个小哥哥带走吗?

不过相比庞大的娃屋

象君更喜欢屋里这些小东西

瓶罐用石粉黏土做

水果则是纸黏土

捏好之后再用丙烯上色

呆呆地看着它们

就觉得内心温暖又平静

每次做娃屋

从最初的构思、起稿、

制作、摆放等工序

souji都一丝不苟

很多网友大呼喜欢

也有网友说不知意义何在

甚至有人吐槽她做的娃娃有点恐怖

但souji认为:

“我不关注其他的

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已”

一切都源于热爱

希望我们能看清

自己真正的热爱

勇敢去做热爱的事

大胆地坚持下去

然后一个不小心

做到极致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souji-、@做个东西

参考资料:

《中国姑娘把宫崎骏的世界变成现实!造出10座童话小屋刷爆朋友圈,美哭一半人却也吓哭一半人!》-飞乐鸟

《宫崎骏的动漫世界被中国姑娘神还原,网友大呼:太逼真了、看完泪目》-美术之家网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1/43203.html/feed 1
如何一键生成整个地段的房子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1/43093.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1/43093.html#comments Thu, 10 Jan 2019 05:17:24 +0000

简单说说:

本文是一个诚意满满,从旧城CAD测绘线稿,识别老建筑标记,再生成坡顶小房子的 grasshopper C#工具。作为批量,大面积,生成地段模型的极佳工具。非常硬核,所以,历时长久远……

解释一下:最近消停,消极怠工,拖延症,所以好久没有更新。为了写这一篇公众号,甚是苦恼。从刚刚过去的去年10月初,就憋着这篇文章了。本来要发,结果出现了BUG。毕竟,为了做一个具有一定的普遍适应性的功能gh还是不太容易。最后还是下定决心在新年初做完去年本该做完的事情吧。感谢大家还关注着!

背景回顾

作为一个喜欢偷懒的建筑狗,怎么能不好好的利用Grasshopper做一些重复性高的工作呢?让我们想象如下画面:

月黑风高的,设计课前夜,思考着那地段旧城改造方案。忆,走街串巷,曲径通幽,坡顶小房,别有一番风味。要表现旧城风貌,美其名曰城市肌理,实为地段建模的各种坡顶小房。然,数GoogleEarth小房数,发现三两公顷几万屋顶,是以,卒……

好不易,得测绘CAD图纸,乍眼一看,规整的小房子,一个个矩形,看上去很像回事嘛!

简单思考,先搞个四边形生成小房子再说!

遂有

15分钟迅速搞定。

从一个四边形,直接生成坡顶小房。

还能随机高度,设定坡度,哎呀,真是不能再沾沾自喜。于是想下一步就把CAD测绘图中的方块选中输入进去即可!胜利在望

然而,现实是骨感的

CAD图粗看如西施,细看……混乱不堪,惨不忍睹,不忍直视。根本无法直接使用。遂,起意开发一gh电池,欲解决此问题。然而难度之大,旷日之持久,debug时间之长,版本更迭之多,让人崩溃。bug的点:

1. 重复的线,小碎线,不连续的线,不垂直的角,不闭合的矩形……

2. 动不动就几万条线要处理,再遍历几次……

3. 各种识别正方形的办法,我真的差点没有想导出图片然后cv一下再导回来。

终于认知到,建筑狗真的要做跨专业的事,还是各种基础知识薄弱,面壁我大学6年都学了什么???

然而,好的成果,都是时间堆出来的。经过我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可以放出来了!

加速的图,看上去是不是很爽?其实还是要算个两分钟的。

通过分片区搜索,来缩小解空间,提高搜索效率。加快运算速度,同时还能防止卡死,防止闪退,回避局部bug!哈哈哈哈,为自己机智开心一秒钟。

目标是识别区域中的方形的框框且内部有一条斜线的标记。经过n次反复实验,一个比较有效的算法原理如上图。

(10 < n < 20,具体记不清了)

最后,请看成果

(上半部分是CAD测绘图查找线稿的部分

(下半部分是四边形生成小房子的部分

(建议CAD导入Rhino后make2d处理一下

(我用的是Rhino6.10,低版本可能有问题。如果有,可以告知

当然,由于各种神奇的因素,还是有10%以下的房子不能识别。

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后台问我哦,也可以加我微信 wucl12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

1547720074436049.png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1/43093.html/feed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