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念建筑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0 Sep 2024 01:15:2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CAA LAB丨未来人类居所】火星,我们来了!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6/49471.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6/49471.html#comments Wed, 16 Jun 2021 06:51:34 +0000 调整大小 1.jpg

CAA LAB由“只为明天设计”为核心理念的CAA 建筑事务所创立,是基于对建筑基础理论的多向思考而成立的研究与开发机构。CAA LAB曾开发出一款设计师应用的AR增强现实APP,现在基于已有经验,致力于可持续性、数字化、虚拟与现实、未来人类居所,四个关键领域的研究、创新与开发,将输出成果为实际项目提供策略性、前瞻性的理论支撑和解决方案,以适应可预见性的未来城市发展以及更深远的人类生存空间的需求。

CAA LAB一系列研究的开篇:“未来人类居所”之—火星生存。

1623823678943292.gif

△ 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软着陆(示意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首次透过一次任务就实现火星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也就此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实现探测器着陆火星的国家。

调整大小 3.jpg

△ 2021年5月19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任务中由导航相机拍摄,镜头指向祝融号火星车尾部 ©中国国家航天局

火星,一个与地球近邻、特性相似的星球,人类对其探测已持续50多年,即使星际跨越的探索充满着挑战与艰巨,但人类也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1960年第一个火星探测器的发射;1964年第一张探测器传回的火星表面照片;今年,美国“毅力号”及中国“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

△ 海盗1号传回的第一张火星表面照片,1976年7月20日 © NASA

1623824055887662.jpg

△ 恒心火星漫游者使用其双摄像头Mastcam-Z成像仪拍摄了2021年4月29日(任务执行的第68个火星日或溶胶)“圣克鲁斯”(Jerzero Crater内的一座小山)的图像 © NASA

如今,随着人类科技文明的快速发展,地球资源被快速消耗着……我们生存无数年的家园已几近饱和,人类从地球走向深空的不断探索试图为地球将会如何发展找到一个“答案”。

1623824105732868.jpg

△ 朱诺号探测器传回的地球照片,2020年10月9日 © NASA

1623824155434453.jpg

△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天问一号任务着陆区域高分影像图,由天问一号环绕器高分辨率相机于2021年6月2日,18时拍摄。(左图为着陆前,右图为着陆后)©中国国家航天局

火星是否可以成为人类下一个宜居星球?人类是否可以实现移居火星?此篇关于对火星移居可能性的相关梳理与探讨,亦是对未来人类居所的思索与研究。

1623824143242786.jpg

© CAA architects

“晶体太空城”是CAA LAB对人类在外层空间生存的未来城市构想:以人工智能数据为核心,通过AI控制调节,利用强大的引力吸积作用俘获周围物质能量,实现能量向物质的转化,完成矩阵式生长,从而建构一个模块化城市,为将来理想的人类栖息地提供另一种可能。

关键词:引力吸积,能量物质转化,矩阵生长,模块化

1623824462920324.gif

© CAA architects

探索浩瀚的宇宙对于人类将是一段永无止境的征途,这不单是航空航天的研究领域,国际上建筑行业的众多事务所及研究机构为探究宜居生存空间的未来走向,也纷纷做出了相应的努力与构想。

火星努瓦市 Nüwa

设计机构:ABIBOO 建筑工作室

关键词:城市,建筑,可持续发展

© ABIBOO STUDIO

ABIBOO STUDIO设计了一座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自给自足的火星城市——努瓦(Nüwa)。它是一座垂直的城市,位于火星悬崖之一的山坡上,抵御辐射和陨石的同时还能获得间接的阳光照射。

© ABIBOO STUDIO

© ABIBOO STUDIO 

ABIBOO STUDIO为Nüwa的居民创造了住房,社会和文化空间,规划方案可确保火星极端环境中的食物,能源,建筑材料和运输,是一种城市和建筑解决方案。

© ABIBOO STUDIO

© ABIBOO STUDIO

玛莎 MARSHA 

设计机构:AI Space 建筑公司

关键词:火星聚合物,垂直定向,栖息地

1623824573813099.jpg

© AI Space Factory 

MARSHA是AI SPACE FACTORY为四名宇航员执行火星任务设计,利用自主开发的一种“火星聚合物”建造的火星栖息地。

© AI Space Factory  

MARSHA与以往圆顶或密闭的半埋式结构栖息地彻底脱离,采用垂直定向的圆柱体,以获得更大的可用建筑面积与体积比,从而得到一个充满漫射光的通风、多层次的环境,创造高度适宜的居住空间。

© AI Space Factory 

© AI Space Factory 

© AI Space Factory 

火星科学城 MARS SCIENCE CITY 

设计机构:BIG建筑事务所和穆罕默德·本·拉希德航天中心

关键词:模拟城市,测试建筑,生活策略

© Bjarke Ingels Group 

“火星科学城”是由阿联酋穆罕默德·本·拉希德航天中心和BIG建筑事务所合作设计的空间模拟城市,它将作为一个“可行的和现实的模型”,模拟人类占领火星。

© Bjarke Ingels Group 

该城市的计划包括一个实验性的生活场景,一个团队将尝试在建造的环境中生活整整一年。同时火星科学城还将为研究人员和游客提供各种项目设施,同时为实验室空间配备先进的技术,使研究人员能够在火星特定的热量和辐射水平下测试建筑和生活策略。

© Bjarke Ingels Group  

© Bjarke Ingels Group 

冰屋 ICE HOUSE

设计机构:Clouds AO建筑办公室和SEArch建筑事务所

关键词:跟随水,地下冰层,垂直冰壳

© Clouds AO and SEArch 

在NASA确认了在火星上流水的证据后,SEArch和Clouds AO采用“跟随水”的方法来概念化,定位和构建其设计,利用大量的冰水为四位宇航员提供一个自主的3D打印栖息地——“冰屋”。

© Clouds AO and SEArch 

© Clouds AO and SEArch

SEArch和Clouds AO开采预期的地下冰层,以创造出薄的垂直冰壳,水冰通过充当辐射屏障来抵制传统生活在地面上的危险,双层半透明冰壳也为宇航员带来舒适性和幸福感。

© Clouds AO and SEArch 

地球和外层空间环境的紧凑和可持续设计

设计机构:Space-craft建筑事务所

关键词:可持续设计,空间解决方案,互动研究

△对火星开发应急避难所进行模拟测试  ©Tu Wien,HB2

Space-craft建筑事务所是一家专门为地球和外星环境提供紧凑和可持续设计解决方案的规划和研究实践机构。设计极简主义的功能性栖息地,构建复杂的空间解决方案,并研究极端环境下的人、植物、物体和空间的互动。

△为宇航员开发交互游戏 ©Space-craft Architecture

△宜居性研究 ©HI-SEAS,University of Hawaii

Space-craft Architecture提供功能,高效的空间,以灵活的方式处理未来的活动;同时为使用这个空间的人创造了一个愉快和适当的环境;表达建筑中居民和使用者的特殊性;强调使用高质量、可靠和可持续的材料和工艺。

△在空间站模型和模型之间进行制作  ©MoonMarsWorkshop2005

火星实验室 MARS LAB

设计机构:SAGA Space建筑事务所

关键词:模拟实验室,膜结构

©SAGA Space Architects

SAGA Space Architects与D-MARS合作在以色列内盖夫沙漠模拟一个火星居住实验室,模拟生活在红色星球危险表面的密闭空间的条件。SAGA希望帮助宇航员不仅停留于火星生存层面,而是像真正的外星探险者一样在火星上生活。

© SAGA Space Architects

© SAGA Space Architects

火星实验室的架构设计轻巧,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运输所需的燃料量。具有挠性的膜结构可以进行折叠、膨胀,以确保宇航员在室内的安全性。同时膜结构还具备氧气转化功能以提供内部人群活动所需。

© SAGA Space Architects 

© SAGA Space Architects

火星栖息地 Mars Habitat 

设计机构:福斯特及合伙人建筑事务所

关键词:模块化住宅,预先程序

© Foster&Partners 

Foster&Partners提出了在火星上建造模块化住宅。方案旨在人类登陆火星前,先遣送一批预先设置好程序的半自动机器人在宇航员最终到达之前完成定居点的建造。

© Foster&Partners 

© Foster&Partners 

© Foster&Partners  

该模块化住宅利用regolith(火星表面的土壤和岩石)建造出供4 名宇航员居住、科学研究、运动和生活的居所。

© Foster&Partners 

探索、开发、和平利用外层空间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与追求,中国与世界各国一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开展外空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为空间科学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共谋福祉。

1623825001390010.jpg

△ 印度洋上空271英里处的国际空间站的一个轨道夜间拍摄的。银河系延伸到覆盖着地球地平线的气辉之上,极光位于镜架右下角附近,2021年4月8日 © NASA 

CAA LAB作为中国本土成长建筑事务所的研发实验室,同样怀揣在地外行星构筑人类宜居空间的长期愿景。同国内外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事务所一道,共同开展“人类第二居所”的探索研究与创新开发,一起践行着人类迈向宇宙星辰大海这一伟大征途……

©CAA architects

CAA LAB TEAM

研究策略:刘昊威、Edward Ednilao

研究团队:王祎萌、李金泽、叶文杰、Joseph Kahaya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6/49471.html/feed 3
森林住宅,如巨石般厚重 / Marte Marte Architects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1/4871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1/48718.html#comments Tue, 29 Dec 2020 07:17:05 +0000 这座微型住宅由Marte Marte Architects设计构思,其巨石般的体量仿佛一座小型塔楼,稳固地矗立于林中空地上。从外部看,它是一座封闭、内向的体量,仿佛由一些石块相互堆叠起来。高大的混凝土墙体营造出内部受保护的生活氛围,低矮铁锈色的窗框围合的玻璃展现了自然环境中的不同景观。

marte-marte-architects-monolithic-tiny-house-designboom-1.jpg

Marte Marte Architects设计的这座微型住宅是一个底部为8m*8m、高三层的方体。由隔热混凝土打造的厚重墙体在每一层都创造了一系列不同大小的房间,由此产生的空间组合被深长的切口穿透。从这些狭长的开口可一览周边森林的风貌,仿佛一幅幅框景画。

marte-marte-architects-monolithic-tiny-house-designboom-3.webp.jpg

分置于三个楼层的起居室通过一部螺旋楼梯连接。入口层的中央是一个小型工作室,其上方楼层的三个房间构成了独特的起居室。这座加强防御的小住宅的休息厅位于顶层,包括三个卧室和一间浴室,这些空间围绕着三个深长的切口布局。

marte-marte-architects-monolithic-tiny-house-designboom-2.webp.jpg

浇灌混凝土层形成了房子粗野的外表,而内部则是光滑的混凝土墙和天花。钢框玻璃开口和固定装置与建筑材料相得益彰,每个楼层都以坚实木材作装饰。技术装置被减至最少,LED灯温暖、烛光般的光线洒满了室内。

marte-marte-architects-monolithic-tiny-house-designboom-7.webp.jpg

marte-marte-architects-monolithic-tiny-house-designboom-6-e1608294792258.webp.jpg

marte-marte-architects-monolithic-tiny-house-designboom-8-e1608294775524.webp.jpg

marte-marte-architects-monolithic-tiny-house-designboom-4.webp.jpg

marte-marte-architects-monolithic-tiny-house-designboom-5.webp.jpg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微型住宅

建筑师:marte marte architects

基地面积:8×8 m

高度:9.5 m

使用面积:95 m2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1/48718.html/feed 0
晶体太空城 / 刘昊威 × LEGO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2/4861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2/48614.html#comments Fri, 11 Dec 2020 09:26:27 +0000 晶体太空城,火星 Crystal Space City & the Mars_调整大小.jpg

“宇宙航天器不仅仅是太空中的运载交通工具,不远的未来,它们完全可能衍变成城市,无限生长,成为开启人类新文明的诺亚方舟。”

——刘昊威

“晶体太空城”是刘昊威作为第一位创意人,在与乐高中国合作的全球“乐造新世界”创意拼搭接力活动中设计的新作。

乐高玩具起源于丹麦,创立于1932年,至今已有88年的发展历史,现已成为我们心目中全球第一、最具价值的拼装玩具品牌。不光是孩子,成年人在乐高玩具的世界里几乎也可以找到他们所爱的一切。通过与超强IP合作,乐高玩具已然成为了从覆盖电影、电视剧、科技、城市、建筑,到人物等无所不包的产品。看似平平无奇的乐高积木,在拼砌搭建中能够碰撞出无限可能性。

△ 刘昊威 × 乐高丨创意拼搭视频

刘昊威认为:乐高玩具本身就非常有建筑概念,由一个个小小的立方体模块,就可以构成一栋建筑、一座城市、甚至一个星球。这个过程就像细胞生长繁殖一样,逐渐成长为一个生命体,形成群族……以此创作的“晶体太空城”,就是以原有的乐高玩具太空飞船为基础,再利用“晶状生长”原理塑造出的一个全新的未来之城。

晶体太空城飞离地球 Crystal Space City's Sperating from the Earth_调整大小.jpg

△ 晶体太空城飞离地球 ©CAA architects

探索太空在当下一直是热点和前沿话题。11月24日中国嫦娥五号的成功发射,且就在12月3日嫦五上升器月面点火成功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的起飞,这些对于我们带领人类移居新“地球”,走向深层的宇宙空间都极具里程碑式的意义。航天技术实现了将航天器送入太空,才有了对太空及地球以外天体进行探索、开发和利用的各种可能。太空研究中每一次新的发现与进步都不断刷新着我们对世界新的看法。“Design for Tomorrow”是刘昊威与其创立的CAA建筑事务所一直遵循的设计思想,并且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不断进行对未来城市和生存空间的设计构想与实践。而这些与乐高集团的“启迪和培养未来的建造者”理念不谋而合。

晶体太空城-设计分析图 Analysis Diagram_调整大小.jpg

△ 设计分析图

“晶体太空城”是在宇宙中孕育生长出的城市。其初始核心装置是位于底部的宇宙航天器,它的顶部是由AI控制的人造引力场下,被植入的微型城市数据模块晶状体种子,通过人工智能赋予它已知的数据序列,逐步繁衍、无限生长,最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未来太空城。宇宙航天器是整个太空城的重要载体,在实现能量供给的同时也提供动力,带太空城飞向宇宙,让人们可以停留在月球、火星,银河系乃至更遥远的宇宙太空。

晶体太空城与月球伴行 Crystal Space City Traveling with the Moon_调整大小.jpg

△ 晶体太空城与月球伴行 ©CAA architects

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方程E=mc²诠释了质量和能量这两种物理量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而这枚超强能量晶体就是在浩瀚的宇宙培养皿中通过AI控制调节,利用强大的引力吸积作用俘获周围物质能量,为己所用,完成在预定轨迹中矩阵式的物质生长,实现了从能量向物质的转化,从而构成一个理想世界。

晶体太空城,火星 Crystal Space City & the Mars_调整大小.jpg

△ 晶体太空城,火星 ©CAA architects

“晶体太空城”是一个由模块建构的城市,并将城市、绿洲和能源动力等有机结合。在其不断扩张的生态系统中再将各类排放物质进行回收加工,转化成可再生资源。通过不断自我调节形成一套自适应的独立再循环系统,脱离有限生存环境飞往太空,甚至宇宙中任何一个角落,她是一个可承载无限生机与希望的新诺亚方舟。

晶体太空城,米勒星球 Crystal Space City & the Miller Planet_调整大小.jpg

△ 晶体太空城,米勒星球 ©CAA architects 

当物理世界与虚拟空间产生叠加,当钢筋混凝土城市生长为有机生命体,当人类真正突破三维空间进入多维的宇宙……“晶体太空城”可能在不远的未来,为人类开创出一片理想的栖息地。它是被孕育出的一个生命混合体,在宇宙间自由穿梭,开启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晶体太空城

设计方:CAA建筑事务所

主持建筑师:刘昊威

设计团队:叶文杰、Joseph Kahaya

科学顾问:瘦驼

拍摄合作方:乐高中国

视觉表现:FANCY

设计时间:2020/10

文章底部-链接文章图片_调整大小.jpg

△ 未来城市三部曲(点击链接查看:https://mp.weixin.qq.com/s/dQmRVkFi1zOiZad3oE-9QA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2/48614.html/feed 7
概念设计:白玉莲花台(视频) / 张华教授工作室、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1/46722.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1/46722.html#comments Mon, 20 Jan 2020 06:49:35 +0000


项目信息

项目:概念设计

设计单位:张华教授工作室、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主创建筑师:张华

建筑设计:黄南北、王倩、孙晴雯、翟相涛、李倩、国青、暴奉奇

建筑面积:2.4万㎡

邮箱:a27403741@sina.com

网站:www.zhanghua-a.com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1/46722.html/feed 12
绝寒世界下零度运转 / 上海黎李建筑设计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1/4599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1/45990.html#comments Tue, 05 Nov 2019 04:03:18 +0000 沧海桑田世界千变万化,《流浪地球》就描绘了一种极寒世界,在极寒环境下人类还是需要生存、运转,那我们的办公场所是什么样子呢?如影片描述的那般在地下吗?不,那不是人类向往的地方,人类天生向往在广阔的天空下的自由,哪怕是极寒世界。在太多的科幻片中,看到未来的地球或宇宙都处于冰寒状态。由此,“零度运转”便产生了,黎李设计事务所设计的“零度运转”就是一座在极寒之地的办公场所。设计方案提供了办公与休闲,旨在冰天雪地之间创造崭新的工作室办公体验。

b1.jpg

主体由两部分构成,前半部分办公区域由不规则几何与圆弧形衔接,水泥、金属、玻璃…….结构拼贴,整座建筑就像一艘晶莹剔透停靠在这冷酷空境的未来之船。

c1 前.jpg

从建筑外面可以直通天台的设计对应的是从船体甲板直通顶层的设计,同时这种设计使得建筑整体由中间上天台部分墙体来打破呆板的组合结构,由此从正面,侧面,上方三个位面观察造型都有所特点。

后半部分作为休闲空间,其功能设计成26摄氏度恒温泳池。穿过云层雪线,光线透过玻璃、镂空的架构、纤细的金属板,投射在水泥墙面、地面上。交错的空间调子,高而窄、明亮隐入空无,赋予空间明、暗、明、暗、明的音乐韵律。

e1 后.jpg

建筑左侧延伸部分是设计师对空间的既定,空间,凿户牗,当其无,有室之用。你无法规划“空”,但通过画笔去勾勒它的边界时,“空”便产生了。左侧延伸与建筑前方矮墙就是我们对边界的勾勒。

天地绝寒调和出整体建筑的原始色调。裸露的外立面通过其与自然元素之间的联系伫立在基地上,而温暖的泳池是这冰天雪地之间唯一的温暖。绝寒之地的休闲办公奠定了我们设计的初始概念。

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渲染出一种纯净的背景氛围以供人们心静。当住未来的人们在此处工作的时候,会意想不到地收获了对大自然的惊鸿一瞥,身心的宁静。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1/45990.html/feed 11
在屋顶上面尽情玩耍,到达想去的地方 — 新Brygge岛小学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8/4138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8/41386.html#comments Tue, 14 Aug 2018 02:28:05 +0000 新Brygge岛小学位于Brygge岛、哥本哈根港口和Amager 公园绿地之间,是一所专门为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所设计的学校,特别注重学生的饮食和活动方面的品质。

学校对饮食和学生活动方面的特别关注使得理论教学与现实生活、观感体验和经验学习联系在一起。这种类型的教学方式也是新Brygge岛小学的育人之本。

由毗邻城市、港口和公园绿地围合而成的场地决定了该建筑的三角形造型。同时该建筑也将城市、港口和公园绿地作为灵感来源,从而进行自身材料和颜色色调的选择。

学生活动是该学校另一个十分重视的领域,因此学校建筑应当具有促进学生体育活动和游戏的功能。这一点由建筑的动态螺旋状的特别设计来实现——设计采用了楼梯主题元素,将学生引至位于屋顶的校园活动区域。屋顶空间向好几个功能空间开放,因此学生们不仅可以在屋顶上面玩耍,还能够走屋顶捷径到达想去的地方。最高的屋顶平台是运动场,跑道、跑酷场和封闭的球场等都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体育活动机会。

该学校的室内外空间彼此联系十分紧密。因此,每一间教室都有直接通向屋顶平台的通道。此外,学校的自然科学区还连接至一处屋顶平台空间。这处屋顶平台包含了一间生物学花园、专门为物理化学研究而开设的温室和用于烹饪课的园子,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学校生活。

鉴于食品质量是衡量一所学校品质好坏的重要因素,餐厅就成了该学校建筑的中心空间。这间双层通高的餐厅不只是食堂那么简单,也是连接学校所有功能空间的枢纽。这就使得餐厅成为了一个空间汇聚点,在多项学校活动中,学生们都在这里汇集


模型


图纸

总平面图

平面图

剖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立面细节图

分析图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8/41386.html/feed 3
架空的“甜甜圈”—探索自然、建筑与人类之间的新关系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7/4113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7/41136.html#comments Tue, 24 Jul 2018 03:22:56 +0000 该建筑通过其与自然元素之间的联系伫立在基地上。四棵大树和一个池塘奠定了我们设计的初始概念。正式的设计策略始于用圆形的建筑体块将一棵现存大树完全环绕起来,同时将其他的三棵大树嵌入圆形体量的周界,从而形成了甜甜圈似的凹状造型。通过这个方式,树木与建筑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图底关系。为了加强纯粹几何形状的效果,建筑师们将数个圆形或者类圆形的体量嵌入这个“甜甜圈”内,并赋予了这些嵌入圆形一些特定的空间功能,这种设计手法同时也创造出了一个环绕在建筑功能区周边的自由流动的交通流线空间。建筑不再局限于一个直角空间内,游客们可以在这里同时体会到自然的韵律和秩序,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渲染出一种宁静的背景氛围以供人们放松和治愈。当住户在住宅周边绕行的时候,意想不到地收获了对大自然的惊鸿一瞥,身心愉悦。

除了精心设计的空间体验外,无论是字面意义上还是造型上,建筑设计都在策略上尽可能地缩小其占地面积。为了保护基地上的植被,整座住宅都被架空至离地1.5米处的位置上,从而使野生动物能够自由地在场地上穿行。

每个功能区都根据其所需空间的大小,分布在与其功能相应的圆柱形空间内。由于住户对居住和心理理疗的需求相对较小,整个项目中的交通空间就变得十分富裕。雕刻般的室内走廊与较为私密的功能区相连,不仅为群体聚集提供了一种温馨的交流氛围,同时也为住户内省和独处创造了一个安静的环境。例如,在住宅的北侧和南侧各有一间桑拿房,卧室、水疗室(Spa)和厨房则位于两间桑拿房之间的空间内。建筑平面的开放性有助于在空间之间创建偶然的连接,从而在住户、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形成全新的相互关系。


模型


图纸

分析图

立面图

平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公司:UNITEDLAB Associates

建筑类型:住宅 › 私人住宅 

建筑状态:概念阶段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7/41136.html/feed 8
“乌托邦塑料”展览——未来的微型家园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8/36359.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8/36359.html#comments Tue, 08 Aug 2017 05:52:49 +0000 在法国南部,一个名为“乌托邦塑料”的新型展览上出现了三种具有科幻特征的微型住宅形式。这些不同寻常的结构,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它们在重要的塑料家具展览中作为展馆。其中包括:由georges candilis和anja blomstedt设计的“hexacube”; jean-benjamin maneval’“泡沫”;以及由芬兰建筑师matti suuronen设计的 “未来房子”。

20170808_132317_000.jpg

“乌托邦塑料”目前位于friche de l’escalette,一个坐落在马赛郊区历史悠久的石头遗址之中的雕塑公园。展览以matti suuronen设计的“未来房子”为中心,它在1968年首次亮相。这个结构总计60种碟形版本,目前遍布世界各地。它最初是一座度假屋,并且可以在实地之间进行转移。

20170808_132317_002.jpg

matti suuronen设计的“未来房子”于1968年首次亮相

另一个陈列的展馆是“六瓣泡沫”(“bulle six coques”),由法国设计师jean-benjamin maneval设计。另一个“泡沫”单元将在现场进行全面整修,游客们可以亲临现场展览实地监督其改造的进度。

20170808_132317_003.jpg

这个结构设计了60种碟形版本

friche de l’escalette在2016 年夏季作为一个公园对外开放,用于展览雕塑和可拆卸的建筑。据这个私营机构所称,它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地方的诗意”。

20170808_132317_004.jpg

“展馆—雕塑2号”,一座由瑞士建筑师兼艺术家max bill设计的雕塑

20170808_132317_005.jpg

“hexacube”由georges candilis设计

20170808_132317_006.jpg

这些不同寻常的作品,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

20170808_132317_007.jpg

这些结构在重要的塑料家具展览中作为展馆

20170808_132317_008.jpg

friche de l’escalette在2016 年夏季作为一个公园对外开放,用于展览雕塑和可拆卸的建筑

20170808_132317_009.jpg

据这个私营机构所称,它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地方的诗意”

20170808_132317_010.jpg

“乌托邦塑料”展览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8/36359.html/feed 2
天马行空的想象,对抗重力的光环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7/3610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7/36106.html#comments Wed, 26 Jul 2017 02:47:14 +0000 伦敦建筑事务所george king architects(GKA)最近的新作品“锈铁环”是一个直径长达30米的巨大标志性构筑物。该构筑物是为了向弗林特城堡致敬而设计的,通体使用黄锈斑驳的钢铁材料制成,坐落于威尔士迪河河口的岸边。

20170726_100743_000.jpg

“铁环”仅在两点处以微妙的形式与地面相接

这个雕塑象征着一个巨大的生锈王冠,它代表着中世纪欧洲君主政体和他们建造的城堡之间的关系。“铁环”设计成一种不稳定的形式,一半埋在地面之下,另一半则斜向上伸向天空,它显示着自古以来王权不稳定的本性。

20170726_100743_001.jpg

从入口处可以俯瞰迪河沿岸风景

“铁环”所在的弗林特城堡是中世纪时期王冠易主的地方。GKA事务所设计的这个“铁环”是经过多次在尺度方面的精心调试之后形成的最佳形态。从远处看,其造型醒目,就像一个巨大的远古遗迹,在迪河河口沿岸历经无数的冲刷。

就其不寻常的尺度、动态的造型以及环嵌的LED照明灯而言,它很快就能成为该区域标志性构筑物。“铁环”上还内嵌了一条步行道,可供游客沿圆周环绕一圈。

20170726_100743_003.jpg

外部夜景效果图,环道外部上的LED灯荧荧发亮

缓缓上升的坡道将游客带离地面,为人们呈现迪河河口和弗林特城堡的壮美景观。仔细观察还能发现“铁环”上人行道两侧错综复杂的雕刻信息。

从另一侧的内壁上看去,这条步行道把“铁环”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指南针,提供了其他城堡的名称和方向,详细描述了这些城堡的故事和传说,并进一步将它们与弗林特城堡联系起来,吸引游客们前往“铁环”上记述的那些城堡一探究竟。

20170726_100743_004.jpg

“铁环”的内部走道示意

图纸

george-king-architects-iron-ring-wales-medieval-monarchies-of-europe-wales-designboom-1.jpg


平面图及立面图

20170726_100743_006.jpg


细部分析图

20170726_100743_005.jpg

3D打印制作的模型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7/36106.html/feed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