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档案馆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0 Sep 2024 01:15:2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文化艺术中心 / 天津大学设计总院·顾志宏工作室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5/5351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5/53514.html#comments Wed, 22 May 2024 14:10:19 +0000

既当代又中国的创作追求,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许多当代中国建筑师探索与追寻的方向,本项目希望能够在既当代又中国的中国文化建筑创作和文化传承发展方面做出一点探索与实践。

项目用地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中国牡丹之乡的菏泽市郓城南湖新区核心区。拥有三千年历史的郓城被称为“中国好汉之乡”,是水浒故事的发祥地,拥有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本项目作为郓城的文化艺术中心,是由大剧院、群众艺术中心、档案馆与科技馆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文化建筑群。

如何在拥有如此深厚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的鲁西南土地上创作一个具有当地地域和传统文化内涵的当代文化建筑群,是建筑师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建筑师试图在本项目中既不割裂历史,也不盲目复古,而是从大文化传承的角度去思考,探索如何在当代建筑创作语境下更积极、得体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当我们建筑师思考如何传承的时候,需要首先思考我们真正希望传承的是什么?建筑师希望避免从那些狭义的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形式的角度去传承,而是把视角拓展到大文化的角度,去寻找中华民族的性格共性、审美共性、文化共性。这些共性可能体现在美术、文艺、器物、哲学、思想、生活习俗、观点等各个生活方面,用更加含蓄和内敛的方式,去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然而,文化传承也并非只是一个文化共情的大概念,在本项目的创作中,建筑师希望更清晰地把握在地性的时空特征。时间——郓城是具有三千年历史的著名宋代水浒之城;空间——郓城作为鲁西南的民间艺术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和独特的气质韵味。这样的特质会体现到风俗、器物、艺术气质上。因此,在大文化传承中把握时空特征,一方面不能太实,符号化具象化地集中在建筑上;一方面又不能太虚,笼统地讲传承中华文化。而是应该从某些方面把笼统的说法转化为更能把握的文化基因,从笼统的大中华文化中因地制宜地、精确地把握时空在地性。这种时空在地性一定是抽象内敛的,精神层面的。郓城文化艺术中心的建筑颜色使用中国红和中国灰的碰撞,朴拙与明快颜色的对撞,在建筑交叉丰富的空间中,形成强烈的碰撞关系,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感受。它既有现代的中国艺术范儿,也是中国传统审美所追求的境界。就如宋代园林一般,朴素的灰色、黑色、原木色,配上一种鲜亮的颜色做点缀。它不像明清宫廷风给人华丽的感觉,而是朴拙的美,展现了民间的、水浒文化的、奔放激昂的美,是山东郓城历史底蕴的一种时代展现。

当代建筑空间承载现代使用功能,无法刻意的、符号化的、简单的理解传承。整个艺术中心建筑体型全部是现代体型,具有强烈当代性和未来性,没有一点是为了迎合传统而形成的。建筑师避免采用传统建筑的形式,而是更多的从文化内涵,从大文化的角度,用现代的方式去展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整体建筑群朴素、厚重、利落,体现了一种朴拙的气质和豪迈大气之美,也正是当地宋代水浒历史文化的一种体现。同时,建筑界面不同于西方文化那种清晰的几何界面,而是用丰富的空间渗透关系形成的框景、流动的室内外、半室内外的一种空间的转换关系,实现了中国人审美中的内涵之美,也是中国很多器物中所体现的文人雅士的趣味之美。

文化中心建筑群的不同建筑通过不同的表情表达不同的文化意味。档案馆更凸显厚重的历史气息和当地几千年历史沉淀的感觉。群众艺术馆则是通过活跃的颜色碰撞,带来令人激昂的氛围与艺术范儿。在科技馆的设计中,突出了一种朦胧的科技美,形体上几个巧妙的、切削的、转折的斜面,体现了东方文化从变化的角度认识世界,立面飘逸、现代的穿孔板材质,加上渐变的肌理,形成一种朦胧的“纱”的感觉,既体现了探索科技奥秘的神秘感,又有东方文化那种朦胧感。在这组建筑群中,不同的建筑既体现了各自不同的功能和文化内涵,通过院落广场组织在一起,又形成了一个丰富现代的建筑群。这个群体的丰富性来源于它的功能本质。建筑师没有刻意的为了展现文化,而损失其本身应该表达的空间魅力和功能本质,同时流露出丰富的、耐人寻味的空间趣味和文化内涵,这也是中国传统艺术一直追寻的真是内敛的文化精神。

总之,我们希望郓城文化艺术中心既当代又中国。结合千年古韵的优雅气息与鲁西南民间的朴拙奔放之美,蕴含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追求并耐人寻味,是一个可以引起深深的文化认同和共鸣的当代中国的文化艺术建筑群。


项目图纸

△首层组合平面图

△二层组合平面图

△三层组合平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山东省菏泽市郓城文化艺术中心

项目位置: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

设计方:天津大学设计总院·顾志宏工作室

设计团队:

总负责人:谌谦

主创建筑师:顾志宏

工程主持人:崔旭辉 吴放 张益勋 张大昕 王磊

方案设计团队:天津大学设计总院·顾志宏工作室

施工图设计团队:天津大学设计总院设计九院和设计五院

业主:郓城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施工单位: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约6.5万㎡

项目设计&完成年份:2016年-2023年

摄影师:魏刚、直译建筑摄影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5/53514.html/feed 0
湖北省档案馆新馆 / 中南建筑设计院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3/52145.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3/52145.html#comments Mon, 13 Mar 2023 14:08:27 +0000

从古至今的甲骨、篆刻、竹简、缣帛和纸张,记录了悠久的历史,成为人类文明的瑰宝。如今,档案馆作为保存记录社会发展历史的重要场所,满足人们对“资治”、“存史”和“文化传承”的需要。湖北省档案馆新馆坐落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花山生态园花山大道以东,总建筑面积60053㎡。

荆楚风韵与档案特色的融会贯通
建筑整体配色采用荆楚建筑常用的红黑色调,裙楼流畅的曲面屋顶与古代青铜器的造型有异曲同工之妙,具有浓郁的浪漫神秘的荆楚风韵。裙楼连续完整的铺展开来,形似摆满卷宗的书案,空灵古朴。方正的档案库房犹如一枚精致的玉玺印章,采用层层垒叠的档案卷宗纹理,高度契合了档案行业特质。整体建筑将古朴的荆楚风韵用现代的手法进行演绎,与档案特色融会贯通。

外墙材料与立面设计的虚实结合
塔楼石材幕墙通过不同厚度的樱花红石材组合拼接,使得建筑立面神似“卷宗堆叠”的肌理感。对不同凹凸的石材组合成单元板块,并对单元进行编号排布,在实现随机效果的同时,又能便于施工控制。

裙楼采用里层为铝合金中空玻璃,外层加一层仿石材穿孔铝板进行遮阳,既达到立面纹理的效果,又满足室内的采光通风需求,从外看与石材纹理浑然一体,从室内往室外看透如一层窗纱。

模糊空间与复合功能的灵活运用
裙房主入口前设置一个17mx46m的巨大灰空间,是传统建筑屋檐的抽象表达,具有模糊内外的空间属性。尺度巨大的灰空间,恢弘浪漫,大气磅礴。在平时是入口主大厅的前序过渡空间,完成了室外喧嚣环境到室内宁静文化氛围的自然转换,同时又是主大厅外部一个遮阴的大门廊,避免了阳光对主大厅的直晒。在举办活动时又可以成为一个半室外的活动场地,举办档案相关展览、展会、开幕式、学术报告、青少年演出和各类宣教讲演等活动。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五层平面图

△六-十四层平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细部大样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中南建筑设计院

面积 : 60053 m²

项目年份 : 2022

摄影师 :赵奕龙

厂家 :  武汉弘美达幕墙建材有限公司, 湖北拓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耀皮玻璃集团

主创建筑师 : 张颂民、杨江峰

设计团队 : 张颂民、杨江峰、吴柄江、万青、李黎、鲁举安

结构设计 : 龚展宇、葛翔、舒晓玲、池碧波

给排水设计 : 李冬梅、栗心国、余蔓蓉

暖通设计 : 叶欣、刘华斌、张迪

电气设计 : 容浩、王彦、陈繁

估算 : 余祥文

幕墙设计 : 王书华、童超华

室内设计 : 李伟

景观设计 : 沈业豪

照明设计 : 邓世超

施工方 :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委托方 : 湖北省档案馆

地点 : 武汉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3/52145.html/feed 5
嵩县三馆合一建设项目 / 王晖建筑工作室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11/51779.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11/51779.html#comments Tue, 29 Nov 2022 14:35:02 +0000

嵩县三馆合一建设项目位于伊河对岸的新城。在不足9000㎡的基地上,承载了博物馆、档案馆和规划馆等主要功能,地上建筑面积1万㎡,容积率高达1.14,对于文化建筑来说用地极为局促。同时这幢建筑又是县内第一座综合性文化设施,发挥着保存、展示嵩县的历史记忆与未来愿景的重要作用。

自然
对人类而言,自然环境的山水特征是亘古不变的存在,构成了世世代代的心象记忆。当地的“嵩县八景”就是这种共同记忆的结构化呈现,其中伊水秋声、七峰叠翠是新城所依傍的近水远山,因此,以抽象的方式回应周边的自然山水是让这座建筑锚固于此地的直觉选择。

山与水的二元关系
设计中将“山”与“水”的二元关系与体量的虚实、空间的开合、功能逻辑等整合考虑,运用几何形体的组合获得一种较为抽象的表达。博物馆、档案馆等功能空间在外部构成了“山岳”,公共空间的玻璃顶如溪流从山体间奔涌而下,在两个方向分别覆盖了共享大厅与档案馆门厅。

溪山行旅
进入博物馆大厅后观者处于山体的包围之中,可以抬头透过屋顶看到高处的层峦叠嶂,以及屋顶下悬挑的巨石崔嵬。拾级而上,如在山谷间溯溪流行进,时而山重水复、曲折尽致,时而峰回路转、别有洞天。古人溪山行旅的意境与林泉高致的情怀,或能在游走中体验一二。

“远山无脚”
 “远山无脚,远树无根,远舟无身(只见帆),这是画理,亦造园之理”(陈从周《说园》)。三馆的底层体量虚化,四周环以柱廊和玻璃,将山体托举于其上,凸显群山的巍峨高远,与“远山无脚”的画意相合。

传统“三合院”
嵩县当地传统民居一般为三合院,由正房和东西厢房(当地称“厦房”)构成,院落尺度相对宽敞,在冬季能获得更好的日照。三馆的空间布局可以看作一正一侧、一大一小两个三合院的组合,两个大厅是有玻璃顶的“庭院”,均直接进入,呼应了当地民居格局。

副阶周匝
沿街两面的底层向后退进形成连续柱廊,类似于古代建筑的“副阶周匝”。柱间的宽高比控制接近√2,根据清华大学王贵祥、王南等先生的研究,这是中国古典建筑最常用的比例之一。正面共享大厅及柱廊先前凸出半个开间,宛如 “抱厦”。如流水泄下的玻璃顶在主入口形成雨棚,柱头和屋面之间用钢构件比拟传统的“斗栱”,避免了钢结构屋面的单薄感。

“斗栱”的形式探索
日本建筑大师对斗栱形式的提炼早已闻名于世,采用单一类型构件叠合的手法充分体现了日本文化所追求的洗练和极致。三馆在斗栱的设计中探索了另外的方式,继续坚持“二元论”,把“斗”和“栱”进行各自独立的提炼,再按照传统逻辑进行组合。最终完成的钢结构柱头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保持了传统斗栱的构成关系。

现实问题之“城市”
三馆用地处于周边高层建筑的包围之中。尽管自身用地局促,三馆仍努力在沿街面进行退让,形成前场空间。底层4米宽的柱廊为市民提供了随时可以利用的半室外活动空间。为避免对街道形成压迫,三馆的体量从道路交叉口沿对角线方向呈前低后高布置,让城市街道空间显得更为开阔。

现实问题之“空间效率”
要在1万平米的容量内容纳博物馆、档案馆、规划馆和会议厅等多种空间,三馆的平面设计非常紧凑,公共空间以及楼梯、电梯、卫生间等尽可能共享使用;人流量大的规划馆布置在底层,2-3层为博物馆,二者围绕共享大厅布置;3-5层为开放度较低的档案馆,在西北侧有独立的门厅,会议人流使用档案馆门厅,避免与公众人流相互干扰。

现实问题之“材料与结构”
主体部分采用浅色石灰石,底层檐口和柱廊采用深色花岗岩。石灰石板以三种尺寸进行拼贴,强化了整体的水平感和质朴自然的格调。为了实现虚与实、轻与重的对立统一效果,三馆的结构设计付出了很大努力,如以直径60公分的钢管混凝土柱承托大厅上方巨大的悬挑体量,大厅采用轻盈的张弦梁以避免玻璃顶棚的结构过于厚重,等等。

被动式绿建技术
为了降低大面积玻璃屋顶在夏季的温室效应,除了采用三层带镀点Low-E中空玻璃以外,在大厅屋顶的下端和上端设置了电动可开启百叶窗,利用热空气向上流动的原理,通过自然通风将屋面下的热量带走。

求解最大公约数
嵩县三馆的设计将地域文化拆解为自然、传统与现实的三个方面,努力寻求三种“函数值”的最大公约数。这种方法论希望所形成的建成环境,能够针对现实问题采用适宜的应对策略,回应人们对于延续文化传统与纪念性价值的期待,并映照出潜藏在吾乡吾民内心深处的原风景。


项目图纸

△手绘图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五层平面图

△地下一层平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斗拱分析图

△斗拱分析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 王晖建筑工作室

面积 : 8796 m²

项目年份 : 2022

摄影师 : ZY Studio

厂家 :  STAD

主创建筑师 : 王晖

设计团队 : 王蓉蓉,朱明,曾雨婷,秦阗怡,叶佳成

各专业主要负责人 : 蔡辅奎(建筑),杨国松(结构),易远山(给排水),朱家泉(电气),张剑(暖通)

合作设计院 : 天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室内展陈设计 : 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委托方 : 嵩县住房与城乡建设局、档案局、文广新局

地点 : 洛阳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11/51779.html/feed 0
法国曼恩卢瓦尔省档案馆扩建 / Magnum architectes & urbanistes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11/51781.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11/51781.html#comments Tue, 29 Nov 2022 14:52:44 +0000

环境
严格的场地限制和功能要求往往会导致单一的建筑作品。该项目地处法国曼恩-卢瓦尔省省会昂热的城市中心,位于一个封闭的城市地块上,由位于现有存储设施两端的两个互补附加部分组成。

手法
曼恩-卢瓦尔省档案馆的新增部分既建立了一种独特的存在感,又同时与周围环境进行怀有尊重的对话。项目外形顾及了其所处的基地语境,并受现有锯齿屋顶线的启发,采用了纯净优雅的外墙语言和材质。建筑师通过对现有极简主义建筑的重新诠释及其立面朝向天空的动态姿势,将项目的敏锐大方展示。

扩建项目的首要部分是一个整体性的单体。其标志性的紧绷线条和尖锐角度自主入口望去依旧可见。而扩建的第二部分则位于原有建筑后方,采用了相似的建筑语言,但同时也有意地退入背景。

项目将精致的物质性和微妙变化包裹,继而定义了体量整体的简洁性。立面的凹陷条纹偶尔让位于平坦或脊状的建筑表面产生了独特的光影效果。有人会将其视作一种抽象而简约的装饰,而另一些人则可能将其解读为一本书中对各种纹理所表达的诗意隐喻。项目所需的大约 150 块预制混凝土板(约  1640 平方米)由当地专家为项目专属量身定制。而制作所需的骨料也都是精心挑选和混合所得,使颜色尽可能接近卢瓦尔河谷沿岸著名的当地石灰石。

室内
当今的存储方式正在不断发展,而存档的纸质记录对紫外线辐射以及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高度敏感。建筑师在设计时主要考虑了三点问题,即空间和使用者舒适度的优化、存储纸质文件的耐用性保证以及空间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为解决这些问题,建筑师将每个扩建部分设定为六层,遵循严格且合理的平面布局,最大限度地提高存储的线性米数并同时减少水平流线循环。

建筑师在设计垂直流线时考虑了未来的加建可能。项目还同时简化了日常工作流程,继而为所有中间区域腾挪空间,以获得充足的自然光照。建筑师选择预制板材料以保证一定的隔热效果和有效的建筑物湿度控制。建筑的内部装饰保持了原始和简单的风格,以展现建筑物的存储功能和技术能力,同时确保存档的纸质文件仍是空间的关注焦点。


项目图纸

△基地示意图

△平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爆炸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Magnum architectes & urbanistes

面积 : 2540 m²

项目年份 : 2022

摄影师 :François Dantart

厂家 :  Reckli, SORIBA, samodef-forster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11/51781.html/feed 0
广西贺州市.平桂档案馆——简洁至上 / 广西中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2/4863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2/48638.html#comments Wed, 16 Dec 2020 09:50:14 +0000 a1、东立面主入口_调整大小.jpg

广西贺州市.平桂档案馆,位于贺州市平桂管理区新落成的文体公园内,公园地面以下几百米深的地方,为荒废的煤矿采空区,经整治后,场地将作为市民公园使用。

公园规划总用地面积,为247776.96平方米,用地东临公园西路,西邻工业大道,南接公园南二路,场地内部高差复杂多变,用地内部除了一期的体育场、游泳馆、图书馆、羽毛球馆外,还有二期的档案馆和博物馆。其中档案馆建筑面积,约为2189.85平方米,层数三层,功能包括服务大厅、查阅、会议、档案库以及档案管理用房。

在总体布局上,需要安静的档案馆与博物馆,布置于公园用地的北面,北临规划路,两个场馆之间,为文体公园内部交通道路及景观轴,档案馆主入口朝向东面,与一路之隔的博物馆,形成空间上的相互呼应。

b1、总平面(彩色)_调整大小.jpg

△ 总平面图

根据场地特征和功能要求,档案馆平面设计成钝角的L形,由两层高的入口门厅和三层的档案主楼构成,向南和向西面伸展的两翼,与城市和内部道路之间,形成了完整而良好的界面。设计构思,来源于在桌面上打开的档案卷宗。

c1、鸟瞰图_调整大小.jpg

△ 鸟瞰图

建筑规模不大,功能也极其简单,如何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塑造建筑的空间感,形成丰富的空间体验,并寻找到属于建筑自身的独特的建筑语言,成了设计面临的一个问题。

设计采取了两个应对策略,通过带洞口的巨大的白色框架,将L型布局的高低两个体块,结合为一个整体,框架相互穿插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光影和透视效果。为了营造出独特的空间感,两个白色框架的端部,与建筑主体脱开,在形成环形通道的同时,也扩展了建筑自身的体量,并赋予建筑独特的空间感,以及强烈的光影效果。

为了遮挡南方炎热的阳光,建筑采用出挑较大的屋檐,屋檐的边缘高度,和构架墙体的厚度一致。为了达成这一效果,结构采用了反梁和变截面梁的处理方式,排水管则隐藏在室内。

二层高的门厅,其屋面为露台,露台上敷设了木塑板,为三层的办公,提供了一个可以鸟瞰周围风景的户外活动空间。

考虑到档案馆相对安静的特点,建筑伸展出去的两翼,在西南侧,围合了一个内敛而又不失活力的庭院,同时在动静关系上,通过庭院,将档案馆与西南侧的体育场从空间上分隔开来。

建筑采用简洁、纯净、节制的现代风格。朝向东西方向的门厅,采用玻璃幕墙和垂直的木色铝合金遮阳构件,在提供给门厅良好采光的同时,也保证了视线和周围景观的贯通。

三层主楼外立面的设计理念,来自于档案卷宗在书架随机排列的启发。考虑档案保存、防护以及技术用房的功能需求,外立面并不需要有太多的采光窗,设计采用三种不同宽度的木色铝合金竖向板,和灰色墙体以及垂直条窗一起,在楼层板之间交错排列、组合。这些立面的处理方式,一直延续到室内门厅的墙体,在统一的形象之下,构成虚实对比和变化丰富的立面肌理。

建筑的外墙,还采用了大尺寸的黑色铝合金板,黑色铝板的使用,灵感来自于当地煤矿的启发,通过黑色铝板的使用,暗示这是一个煤矿地区的博物馆,而黑色的铝板和白色的大框架墙体,又构成了强烈的反差与对比。


设计图纸

m2、一层平面_调整大小.jpg

△ 一层平面图

m3、二层平面_调整大小.jpg

△ 二层平面图

m4、三层平面_调整大小.jpg

△ 三层平面图

m5、屋顶平面.jpg

△ 屋顶平面图

m6、东立面图.jpg

△ 东立面图

m7、南立面图.jpg

△ 南立面图

m9、西立面图.jpg

△ 西立面图

m90、北立面图.jpg

△ 北立面图

m8、西南立面图.jpg

△ 西南立面图

m91、1-1剖面图.jpg

△ 1-1剖面图

m92、2-2剖面图.jpg

△ 2-2剖面图

m93、3-3剖面图.jpg

△ 3-3剖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广西贺州市.平桂档案馆

设计方:广西中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非亚建筑工作室)

公司网站:http://www.gxzsjzsj.com/

联系邮箱:84353569@qq.com

设计时间:2014

竣工时间:2018

项目负责人:谢建华

主创建筑师:谢建华,黄海帆,唐昆燕

建筑设计:谢建华,黄海帆,童庆华,谢聪

结构专业负责人:马凯

给排水专业负责人:欧盛初

电气专业负责人:钟欢

暖通专业负责人:邓端敏

项目地址:中国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

建筑面积:2189.85平方米

摄影版权:谢建华,周君勇

客户:广西贺州平桂管理区

施工单位: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主要材料:涂料,铝板,铝型材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2/48638.html/feed 4
砌筑的历史:宁波城市建设档案馆 / DC国际 · c+d 设计研究中心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1/4845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1/48454.html#comments Mon, 16 Nov 2020 09:59:30 +0000 a1 城市街角的形象_调整大小.jpg

△ 城市街角的形象 ©山兮建筑空间摄影

华夏文明,历来注重对历史的记载与保存。档案馆作为收藏与保存历史资料的专门机构,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的兰台。其后经唐宋的甲库、架阁库、到明清的皇史宬,历代都有充实和发展,始终是国家层面十分重要的文化机构。

作为档案馆的一种类型,城市建设档案馆保存的是城市建设的资料,收藏的是“筑城史”。如何以建筑的语汇,表达出城建档案馆的这种文化属性,是设计之初,摆在我们面前的最重要的问题。

b1 隔岸相望_调整大小.jpg

△ 隔岸相望 ©山兮建筑空间摄影

“砖砌”作为设计概念

城市虽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载体,但“筑城”却是一种营造活动,一种物化累积的过程。“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东西九筵,南北七筵……”;《考工记》上对于“筑城”的法则描述,计量单位甚至精确到尺,可见其对于物化营造的重视程度。

回望整个筑城史,我们希望找到一种朴素而有代表性的建造方式,来实现对于筑城历史的外化表达。而“砌筑”无疑是最恰当的选择。一方面,它作为最传统的建造手段沿用至今;另一方面,它代表着物化累积,逐渐发展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也正是城建档案馆需要收藏的内容。

c1 立面说明2.jpg

△ 立面说明

一般而言,“砌筑”的动作,是将某种砌块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堆垒,从而形成一个整体性的事物。于传统建筑而言,砌块通常以砖、石为主。而本项目以“砌筑”来喻义“筑城”。那么砌筑的对象,首先应该是空间本身,即将空间作为砌块。这就需要将档案馆建筑的功能空间进行解构、分类与重组;并进一步将其或公共、或私密、或开放、或封闭的属性外化,形成大小不等、虚实相异的“空间砌块”,有序地砌筑在恰当的位置上。

老子说:“凿户牖以为室”;我们更像是:“砌空间以喻城”。 

筑城的历史,我们也希望在这座建筑上可以被直观地阅读到。为此,我们选择了当代城市建设活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材质:混凝土、石材、面砖、玻璃、金属板等;将其随机错落地附着在“砌块”表面,造成某种无序杂乱感;如实地展示出城市当下的状态。

f1 不同材质的砌筑_调整大小.jpg

△ 不同材质的砌筑 ©山兮建筑空间摄影

我们从天一阁收藏的古铭文砖中得到启发,将宁波城历史各时期的行政名称,以篆书转译的方式,压印在“砌块”上,形成隐晦却又可读的纹饰系统。此外,为了增加玻璃砌块的质感,营造朦胧的内部光影效果,我们将《考工记》中最早关于城市建设和《园冶》中关于园林营造的文字段落,以活字排版的方式,镜像印刷在建筑底层与空中的两片玻璃幕墙上。玻璃材料因此变成一种可以被解读的肌理,提示着建筑的功能与文化属性。

△ 立面说明

△ 文字作为信息与肌理 ©山兮建筑空间摄影

△ 印在立面上的《考工记》©行知影像

“砌筑”作为营造法则

建筑而言,被使用的虽然是空间,但营造的却是实体。“砌筑”作为最传统的营造手段,其本质可以理解为基本单元模块的组合,这种组合遵循着最直接的力学原则。如果由此反观整个传统营造体系,那么包括木构系统在内,都可以被广义地理解为“砌筑”系统,整个营造史也就是一部砌筑的历史。

因此,在本项目的实践中,我们希望“砌筑”不仅仅是作为“筑城”的文化隐喻而存在。它作为营造逻辑的意义更为重要。于是,我们设计了一整套当今建造技术条件下的“砌筑式”营造法则,并付诸实施;整个过程也算是对传统营造体系的一次致敬。

△ 砌块分类

△ 砌块的虚实反映空间的属性 ©山兮建筑空间摄影

首先是结构。

整个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为了实现结构的“砌筑”,我们将整建筑的混凝土结构进行模块化切割,三层以上的结构构件,包括梁、楼板、柱、楼梯等,全部采用预制装配式施工。混凝土构件在工厂预制并养护完成后,到现场只需要做相对简单的浇筑连接。施工的精度得到提高,施工的周期大幅度减小。本项目也因此成为宁波地区公共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的一大突破。

i1 透明的服务大厅与上部的办公_调整大小.jpg

△ 透明的服务大厅与上部的办公 ©山兮建筑空间摄影

然后是围护外墙。

区别于常规的加气混凝土砖,本建筑外墙采用的是ALC墙板,预制装配施工。ALC板长度可以覆盖整个层高,具备保温性能,无需再做附加的保温面层,施工变的简单。外墙装配式施工的另一大好处是,几乎不需要进行湿作业,也不需要搭建覆盖整个建筑立面的脚手架维护网,工地变得整洁,施工过程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也大大降低。同时,我们可以清晰地记录下施工的整个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过程中的问题。“砌筑”的过程实时地呈现在城市环境中。

△ 服务大厅的入口引导 ©山兮建筑空间摄影

△ 抬高的服务大厅拥有更好的视野 ©山兮建筑空间摄影

包裹着各种建筑材质的“砌块”,同样采用了工厂整体预制GRC模块,现场吊装的施工方式。为了确保“砌块”的尺度和肌理效果达到预期,我们不厌其烦地去工厂通过1:1的样品推敲细部,并在现场挂样后,坚持完善意见,最终达到理想效果。原先的设想是4m X 8m的“砌块”整个吊装,如同真实的“砌筑”;但最终由于交通运输的限制,只能切割成小块,到现场再拼装。尽管如此,当第一块“砌块”开始吊装,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砌筑”这个朴素的建造动作带来的震撼力量。

从“筑城”的文化隐喻,到结构的模式搭建;从墙板的拼合,再到“砌块”的吊装;“砌筑”作为一种营造的逻辑,在城建档案馆这个建筑的实践过程中,贯彻始终。

△ 主立面形象 ©山兮建筑空间摄影

△ 档案接收入口的形象 ©山兮建筑空间摄影

△ 档案接收厅 ©山兮建筑空间摄影

△ 服务大厅 ©山兮建筑空间摄影

△ 建筑功能

筑一座城,藏一部筑城史。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场“砌筑”的实践,来理解建筑学作为空间、作为文化;更作为营造、作为“器”的存在。

△ 西接新城 ©山兮建筑空间摄影

△ 东望远山 ©山兮建筑空间摄影

设计图纸

△ 一层平面图

△ 二层平面图

△ 三层平面图

△ 五层平面图


△ 立面图1

△ 立面图2

△ 立面图3

△ 立面图4

△ 剖面图1

△ 剖面图2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宁波城市建设档案馆

设计方:DC国际 · c+d 设计研究中心

公司网站:www.dccd.com.cn

联系邮箱:dc@dccd.com.cn

项目设计 & 完成年份:2015.03—2017.05

主创及设计团队:董屹、贺玮玮、章甲、张春伟、汤洁

项目地址:浙江省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

建筑面积:23688㎡

摄影版权:山兮建筑空间摄影;行知影像;小流影像

合作方:宁波市房屋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客户:宁波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1/48454.html/feed 3
如场地升起的巨石——青浦区档案馆 / UDG联创设计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3/4715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3/47150.html#comments Wed, 25 Mar 2020 02:16:20 +0000 0_调整大小.jpg

“他们已经得出了把信息保存一亿年左右的方法,他们强调,这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可行的方法,它就是——”罗辑把拐杖高举过头,白发长须舞动着,看上去像分开红海的摩西,庄严地喊道,'把字刻在石头上!'”

——刘慈欣《三体·死神永生》

0 (1)_调整大小.jpg

如场地升起的巨石,

承载着岁月的洗礼。

若斧凿的痕迹刻录着真实。

草长莺飞的百草园里,

感受着四季变幻,时光流逝,

从静默的永恒里,

获得反思的力量。

0 (2)_调整大小.jpg

用地面积:15620 ㎡

建筑面积:17671 ㎡

建筑高度 :24m

建筑密度:50%

容积率:0.96

设计理念

开放性 · 在地性

现代档案馆已经从保存档案文献的 " 保密机构 " 转变为公民享有档案公共信息资源的信息中心,服务民众,提高民众化素质等要求使得档案馆从封闭走向开放 。

0 (4)_调整大小.jpg

▲ 主入口处

档案馆是与所在行政区域或国家历相匹配的标志性建筑,已成为衡量一 个城市国家文明程度,管理水平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一。作为文化性公共建筑,档案管承载了体现一个地方区域特征,文化内涵的精神诉求。

开放 互动

打破库房般封闭建筑形象,为各种开放活动提供实质性的建筑空间, 突破传统档案馆封闭、冷漠的界面,创造出多样的开放性空间与公用景观,使其融入城市生活,营造可感知的城市界面。

0 (3)_调整大小.jpg

▲ 建筑东南角形象

通过对檐下灰空间、中庭、屋顶平台、沿河景观等开放空间的打造,增加公众的参与度, 获得丰富的空间体验 。并将原先一些内部使用的报告厅 、会议室、餐厅等置于一层,使内部功能也具有对外的灵活性 。

0 (5).jpg

▲ 下沉庭院

室内外设置可以灵活划分的展厅、具有多功能的媒体室、可以做文化交流 、教育的会议及培训室 ,以及鼓励市民参与的景观场地、设施。

0 (7).jpg

▲ 建筑与下沉庭院

在地性 | 地域特征+融入基地

对在地性的思考在本设计中有两个方面:对项目所在地域特征的表达;对建设基地周边环境的回应。

0 (6)_调整大小.jpg

▲ 沿河立面

青浦档案馆作为城区景观核心中的重要建筑,在创新与继承地域建筑风格中做了 一些探索。借取江南建筑色彩以 灰、白 、黑为主的色调,局部辅以亮色。通过对材料的质感 、色调的选择及多种材肌理之间的搭配, 形成 透明、半透明 、不透明的视觉效果,来表达江南地域建筑文化的层次感 、朦胧感 、多义性 。

0 (8).jpg

▲ 总平面图

总图布局

建筑的基本几何形态来源于基地的形状。通过丰富的形体组合;檐下、中庭、庭院,屋顶平台等空间的精巧组织  创造出积极回应环境,富有场所感的建筑。

0 (1).gif

▲ 建筑生成

融入“地景建筑”

采用大斜坡等营造地景的手法,将建筑锚固于基地上。通过对屋顶花园、庭院、沿河景观平台以及室内绿化的精心设计,将对周围自然景色的体验贯穿于人们的游走中,让档案馆谦逊地融入自然环境里。

0 (9).jpg

▲ 总平布置、立面处理与基地关系

办公用房位于北侧,可以享受优越的沿河景观。其中二层会议空间可达首层屋面延伸形成的观景平台,南向及东向背水面 、库房位于东南侧,隔绝了沪青平公路的噪音。

0 (10).jpg

▲ 大台阶与建筑

立面造型

象征 · 材料

表皮设计源于对建筑精神内涵诉求的表达和对内部功能的逻辑推导。档案馆是记录历史资料的载体,其饱经岁月洗礼之痕 迹、记载文化发展之沉淀,应呈现的抵御时间的永恒感、历史厚重感 。设计采用石材——这个于人类共同记忆里记载不朽,刻录光荣与真实的材料作为档案馆内涵的象征。

0 (11)_调整大小.jpg

▲ 如一块巨石般的建筑造型


象征 | 永恒+厚重

1. 时间巨石、层叠书架

档案馆建筑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档案库房,设计将库房及其相关技术 用房功能的功能体块进行堆叠,产生外部形体如巨石般稳固的形象。石材百叶及石材外墙的表面肌理暗喻了古代记录历史的竹简。

0 (12)_调整大小.jpg

▲ 记载不朽,刻录真实的石头

主体部分幕墙采用极富质感的青色毛面石材幕墙与石材百叶,裙房部分以落地玻璃为主,局部功能需要的地方外挂横向宽窄变化的石材百叶。

0 (13)_调整大小.jpg

▲ 主楼表皮展开图

2. 材料 | 功能逻辑

库房区域为竖向肌理的毛面石材表皮,点缀竖向灯带,办公区域为落地窗外包竖向石材百叶,并在相交处做过渡处理, 保持整体完整性,同时又对应了各自的功能。办公用房为落地窗,外挂石材百叶,与库房封闭空间的石材表皮形成统一的表皮肌理的同时,满足不同功能的使用需求 。

0 (14)_调整大小.jpg

▲ 石材百叶

档案馆办公部分西侧立面采用落地玻窗外加石材百叶的处理方法。一方面满办公室采光要求,同时也能很好地享受到西侧城市生态绿轴的景观资源。另一方面外挂遮阳石材百叶也能有效的起到被动式节能的功效。

0 (15).jpg

▲ 立面石材效果

室内设计

光影 · 细节

光影 | 光阴之庭

通过功能的复合叠加,对档案馆进行紧凑集约设计,同时仍然注重内部空间的趣味性与体验感。在建筑内部打造狭长型的通高中庭——光阴之庭 。不仅解决了大进深建筑的采光问题,同时也能改善室内微气候。

图片1.jpg

▲ 长条形中庭

中庭成为光的容器,采用白色、木色等浅色为主,让使用者更好地感受光影的变化,感知时间的改变。成为对历史、岁月、记忆的一 种诠释。通过光线变化的第四维来感知时间的存在 。

0 (17).jpg

▲ 中庭局部

细节 | 再现江南

并采用具有江南意向的离瓦挂板内饰面,通过对青浦这样 的江南水乡的记忆重拾,吸收白墙、花格窗、离瓦这样代表江南意向的建筑元素,对其进行抽象,解构,重塑,用现代的材料进行表现,运用于光阴之庭,既再现地域环境的氛围,又是充满现代感的。

0 (18)_调整大小.jpg

0 (19)_调整大小.jpg

▲ 建筑室内

0 (20).jpg

▲ 小庭院

时代性

设计坚持设计与建造的当代性,采用了当代技术成熟的钢筋混凝土框架 结构,造价经济。主要使用石材、玻璃、金属等现代材料,采用标准化模块设计尽量工厂预制,现场装配,减少现场消耗的同时节约建筑造价。


0 (21)_调整大小.jpg

▲ BIM模型

本项目全专业采用BIM技术,建筑专业实现了全BIM的正向设计出图,保证了项目的室内外效果的实现。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青浦区档案馆

项目地点:上海 青浦区

建成时间:2019年

建设单位:上海青浦区档案局

设计单位:上海联创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建筑团队:上海联创 如是建筑设计部

施工图:上海联创 都市综合设计研究院 设计七部

BIM团队:上海联创 都市综合设计研究院 BIM研发中心

结构团队:上海联创 结构二部

机电团队:上海联创 机电一部

景观团队:上海联创 景观设计部

室内设计:上海联创 都市综合设计研究院

幕墙设计:上海联创 都市综合设计研究院 设计七部

施工单位:上海禾日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建筑摄影:章鱼见筑

图文编辑:联创研究院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3/47150.html/feed 0
一组具有雕塑感的盒子:上饶城市规划展览馆、博物馆和档案馆 / 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5/4443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5/44436.html#comments Fri, 24 May 2019 03:03:04 +0000 a1_feature.jpg

▲ 建筑全貌

上饶是一座正在发展中的内陆城市,同其他大部分内陆城市相同,城市建设都处在更新换代,高速扩张的进程中。多个相对小规模的城市文化建筑组成一个规模较大的综合建筑是在这种背景下非常典型的一种建筑类型,是建筑师在面对城市化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课题。

b1_建筑屋顶鸟瞰_.侯博文.jpg

▲ 建筑屋顶鸟瞰  摄影:侯博文

博物馆用地位于上饶市中心城区城市中轴线东侧,占地约4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2000平方米,包含博物馆、城市规划展示馆、城建档案馆。城市主轴线由北向南将行政中心、市民公园、创业公园及景观山体联为一体,并一直延伸到信江。城市广场尺度宏大,其外是高密度的城市建筑群,形成了高密度与零密度的鲜明反差。博物馆基地长达360米,横亘于两种不同密度的空间秩序中,建筑需要用怎样的特征才能与这两者对话是最大的设计问题。

c1_02_位于城市中轴线东侧的上饶三馆_.侯博文.jpg

▲ 位于城市中轴线东侧的上饶三馆  摄影:侯博文

c2_建筑全貌_.侯博文.jpg

▲ 建筑全貌  摄影:侯博文

设计首先避免了追求建筑体量的整体式布局,由南至北依次布局城建档案馆、城市规划展示馆、博物馆三个建筑体量,根据使用人群、面积、方式,三个体量大小不一、东西错落布局,在基地两侧的城市广场与城市道路方向形成若干尺度不同室外空间,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设置了不同的内容和景观要素,从而明晰了人群进入建筑和游玩的方式。另外这些室外空间形成了城市道路与中心广场之间的过渡,丰富了城市中心广场的尺度感和功能性,给恢弘的城市中心广场赋予了市民的气息。

d1_沿广信大道看建筑全貌_.侯博文.jpg

▲ 沿广信大道看建筑全貌  摄影:侯博文

d2_东南向人视_.侯博文.jpg

▲ 东南向人视  摄影:侯博文

d3_博物馆和城市规划展示馆_.侯博文.jpg

▲ 博物馆和城市规划展示馆  摄影:侯博文

d4_城建档案馆南向_.侯博文.jpg

▲ 城建档案馆南向  摄影:侯博文

d5_博物馆东南向_.侯博文.jpg

▲ 博物馆东南向  摄影:侯博文

d6_博物馆东方向次入口_.侯博文.jpg

▲ 博物馆东方向次入口  摄影:侯博文

d7_沿广信大道看规划展示馆_.侯博文.jpg

▲ 沿广信大道看规划展示馆  摄影:侯博文

d8_规划展示馆主入口_.侯博文.jpg

▲ 规划展示馆主入口  摄影:侯博文

d9_景观水院_.侯博文.jpg

▲ 景观水院  摄影:侯博文

建筑体量呈现明显的雕塑感,建筑形体是在不影响内部空间使用的情况下利用幕墙外挑,通过倾斜的表皮来消解其长方形的格局,呈现出倒置的椎体形态,增强城市广场方向的视觉感受也减少对东侧城市道路的视觉压迫,而且增强了从周边城市高层建筑俯瞰视角下建筑的完整性。倾斜的墙面同时给建筑外部空间带来了更强的限定性和场所感,建立了属于自身的富有张力的空间秩序,呈现出一种具有动态的张力,形成了都市和城市广场所呼应的地形感。

e1_.大鲸互动.jpg

e5_.大鲸互动.jpg

e6_.大鲸互动.jpg

e2_.大鲸互动.jpg

e4_.大鲸互动.jpg

▲ 建筑的雕塑感  摄影:大鲸互动

从建筑表皮的建构来看,在有限的造价下,三个大小、形状略有差异的形体外墙均采用了横向的金属格栅。金属格栅采用了接近铜的颜色,暗合上饶本地历史悠久的采铜工业,金属格栅间距均匀布置,与门窗洞口的模数一致。转角处幕墙与建筑体量脱开较大,形成了明显的镂空,阳光可以从缝隙中透出,给建筑增加了更加生动的视觉感受。针对建筑外轮廓的不规则性,BIM辅助设计贯穿了整个设计流程,指导施工选材和空间定位。

f1_建筑立面_.侯博文.jpg

▲ 建筑立面  摄影:侯博文

f2_沿广信大道建筑立面_.侯博文.jpg

▲ 沿广信大道建筑立面  摄影:侯博文

建筑内部空间的策划由于展览内容的不确定,对空间的兼容性和可变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未来使用内容、频率、人群的差异对空间进行整理,经济上才能降低能耗及运营成本,这也是采用三栋相对分立的建筑的原因之一。对于每栋建筑,公共空间与交通体被限定出来整体设计,展示空间则尽可能以大空间的方式以保证未来运营的灵活性。

g1.jpg

g2.jpg

▲ 模型

设计图纸:

调整大小 23_00总平.jpg

▲ 总平面

调整大小 旋转 调整大小 24_01_平面.jpg

▲ 平面图

调整大小 旋转 26_02_立面.jpg

▲ 立面图

调整大小 25_03_剖面.jpg

▲ 剖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事务所: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

地址:上饶市,江西省,中国

类别:展陈建筑

主创建筑师:戚威, 龚桓

建筑设计:王亮、范新我、陈艮林

施工图设计合作: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陈隽隽、邱静、孙雪然

建筑面积:42000.0 m2

项目年份:2017

摄影师:侯博文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5/44436.html/feed 5
不锈钢板与铝板的反差,消隐于世界中 —— Bussy Saint George 档案馆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9/4181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9/41814.html#comments Wed, 19 Sep 2018 07:46:03 +0000 这是一个由 Dominique Perrault 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扩建项目,该项目的主要用处是保存那些来自巴黎地区大学和研究中心,以及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各种文件。

通过 Dominique Perrault 设计后的 CTLES 更加突出在这里特征。在布局方面和建筑风格方面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有序排列的建筑物和室内通道形成了该场地的基本结构。

也维持了原有建筑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新增加的建筑部分是一种自然的延伸,但与原建筑是分离的,以避免影响原有的建筑结构。

为确保档案能够得到妥善保存,并方便用户让文件易于存取,该项目制订了三大功能原则:其中两个筒仓建筑用于保存文件收藏品,位于具有自然光线的中央画廊处,其外墙是根据所有技术要求进行设计的。

从施工和表现力上来看,该扩展项目与Perrault设计的其它建筑都很类似。并且再次以金属作为唯一材料,延伸部分覆盖着不锈钢板;其光亮程度与原始铝板的单调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图纸

038_DCE_PLN_R-1.jpg

楼层平面图

038_DCE_CPE_AA-A0.jpg剖面图1

038_DCE_CPE_BB-A0.jpg

剖面图2

DAR_038_DCE_PLN_CPE_AA-1_100_A0.jpg

剖面图3

DAR_038_DCE_PLN_CPE_BB-A0.jpg

剖面图4

组合图1

组合图2

组合图3

组合图4

组合图5

组合图6

AD_127_ESQ_Schemas_Acces.jpg

组合图7

AD_127_ESQ_Schemas_Flux.jpg

组合图8

细节图1

细节图2

细节图3

细节图4

细节图5

细节图6

细节图7

细节图8

细节图9

 

项目信息

建筑师:Antonini + Darmon Architectes

地址:法国,比西圣乔治,Le Génitoy

建筑面积:10000.0 平方米

项目年份:2017

摄影师:Pierre l'excellent, Julien Lanoo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9/41814.html/feed 3
“神秘”建筑,消隐在丛林之间——Bussy Saint George档案馆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9/3693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9/36936.html#comments Thu, 07 Sep 2017 08:16:52 +0000 这是一个对多米尼克·佩罗(Dominique Perrault)建筑事务所设计项目的一个扩建,该建筑主要用来保存巴黎的大学图书馆、研究中心、以及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各种文件。

多米尼克·佩罗设计的CTLES更突出场地中建筑的特征,在布局和建筑风格方面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有序排列的体量和建筑间的通道组成了场地的基本结构,也维持了原有建筑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扩建的建筑部分是一种自然的延伸,但与原建筑是分离的,以避免影响原有的建筑结构。

为确保档案能够得到妥善保存,并方便用户存取文件,该项目遵循了三大功能原则,其中两个筒仓建筑用于保存文档集,文档集被储存在光线柔和的中央长廊,建筑外墙符合现有的技术要求。

从施工方式和建筑外观上来看,该扩建项目与Perrault设计的原建筑很类似。并且以金属作为唯一材料,扩建部分覆盖着不锈钢板,其亮丽的表皮与原始铝板的单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图纸

形体生成

功能分区

平面图

大样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Antonini + Darmon Architectes & Rmdm Architects

地址:法国,比西圣乔治,Le Génitoy

基地面积:10000.0平方米

项目年份:2017

摄影师:Pierre l'excellent, Julien Lanoo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9/36936.html/feed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