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抽象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2 Nov 2024 01:34:1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扭转塔和螺旋站,上海海上的生态基础设施 / HCCH合尘建筑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2/5311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2/53116.html#comments Mon, 25 Dec 2023 14:15:45 +0000

扭转塔和螺旋站是上海临港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两个点位,相隔10公里分布于岸线。他们展示了基础设施作为点景建筑的可能性:强功能、非公共的构筑物,在生态环境跟踪监测之外,也可以通过自身功能和技术元素的外显来吸引公众目光,达到广泛意义上的科普展示作用。从建筑本体角度来说,它们也试图探讨,在极有限的可操作范围内,如何用极少的形式语言和要素挪腾,寻找经济又有趣的结果。

滩涂之上:扭转塔
扭转塔是一个碳通量监测和潮位信息警示两个功能结合的生态监测基础设施。前者通常为细高钢架方塔,包含多个标高的平台以放置和取回监测设备,提供空气监测、气候变化和鸟类观测及数据采集存储功能。后者通常为混凝土圆柱,通过顶部照明提示海洋潮汐动态、发布风暴潮警示。原本两者计划分两个点位建设,后业主决定将其合二为一,高度20米,起到区域范围内标志物的作用。

我们为合二为一的标志塔加入了上下两端“扭转”的动作,暗示构筑物结合了两种功能,并便于向不同朝向悬挂探测设备,内部通过狭窄的工作楼梯联系。钢结构主体四周由竖向金属百页包裹,在一望无际缺乏参照物的海滩上,呈现出模棱两可的尺度感。只有走近时,钢楼梯才在百页间时隐时现。

塔的起始平面是一个3mx2m的矩形,扭转了25度后,平面缩小为2mx2m。塔顶的百页内嵌了4米高的LED灯带,用于潮位警示。灯带以下是碳通量监测区,海平面以上6米和12米高的位置各设有一个安装了碳通量监测设备的观测平台。

海的尽头:螺旋站
螺旋站是一座离岸200米的生态监测站,提供水文、气象、水质等基本监测、检测功能。螺旋站仅可通过长达20跨的栈桥到达,像是独自漂浮于海上的空间站。任务书给定的平台尺寸为11米*11米,主体功能和形态都必须落在此范围之内。其他设施包括,栈桥、防撞保护设施、通航警示标志、潮位观测井、水质采样孔等。

海上监测站的默认形制为矩形混凝土盒子,通过室内外楼梯连接检测平台、一二层和屋面。屋面上立有气候监测塔。测站离岸较远且海上风大,我们建议通过体量上明确的大动作来实现远观时的景观标志性,且避免增加任何多余的装饰构件。测站采用直径8米的圆形平面。垂直流线被抛到建筑外围,成为2米宽、从桥面一路盘旋上升至屋面的凹廊。它像一条长长的缎带,一头连接着栈桥和陆地,一头甩在空中指向立于防撞墩上的气候塔。工作人员拥有毫无遮挡的室内、均质的面海视野和极方便达到的屋面作业平台。

扭转塔和螺旋站通过极少的动作和最直接的功能重构,改变了基础设施的常规范式,使成为滩涂之上和海的尽头的抽象雕塑。


项目图纸

△区位示意图

△螺旋站轴测图

△螺旋站轴测图

△螺旋站轴测图

△螺旋站轴测图

△扭转塔轴测图

△扭转塔轴测图

△扭转塔轴测图

△扭转塔轴测图

△扭转塔模型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合尘建筑

项目年份: 2023

摄影师: 朱清言

设计团队: 陈昊、胡琛琛、王宇玲、郑琦、侯一达

合作设计院: 上海友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地点: 上海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2/53116.html/feed 1
阜宁县益林镇穆沟村新型社区 / 南大设计院周凌工作室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3/52159.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3/52159.html#comments Thu, 16 Mar 2023 09:39:55 +0000

建设背景
穆沟村地处里下河平原中部,坐落于江苏省盐城市益林镇。穆沟新村项目是对江苏省于2020年启动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响应,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解决乡村空心化的现象,建立新时期城乡一体化的关系。项目规划将穆沟村老村的建筑进行政府集中收储管理和新功能的植入,并在老村西侧250米处打造新村,进行回迁安置房的建设,一期外迁户共38户。

水乡地貌的延续
新村的规划布局尊崇“最大程度保护地貌”的设计理念。穆沟村水系发达,村内水系、水田、水塘与村庄布局在相互关联和影响下逐渐形成老村聚落独特的湖荡地貌特征。新村结合现状湖荡将安置房分别嵌入,采用谨慎介入自然的改造,保留“水-田-村”一体化的地貌特征和原地貌的场景感。

水网组团状聚落肌理的延续
穆沟新村采用类型化的空间组合模式,将五种不同户型,按照4户为一个院落组合,6-10户一个组团,以公共院落为中心组合布局,使之以组团状的形态自然生长,形成从单体-院落组合-组团-聚落的生长模式。

水乡风貌的延续
穆沟新村是新型水乡聚落,是现代化的乡村,采用当代设计呈现传统语言,强调新老村之间的衔接。新村通过抽象几何实现对当地形式语言的现代转译,采用深灰色瓦屋面与泛白的青砖墙体形成线、面、体几何化的强烈对比,描绘出传统苏北水乡民居的神韵与意境。

总结
新村的建设坚持新村落、新聚落、不离土、不离乡的原则,从民居形态-院落组合-组团-聚落肌理四个层面延续传统聚落的地貌特征、风貌特征、空间特征、尺度特征,使新村较好地融合于老村与自然之中,塑造村民熟悉的村庄环境,为苏北水乡地区广大农村新乡村聚落的设计实践做出了有意义的尝试。


项目图纸

△基地示意图

△总平面图

△建造前

△总体鸟瞰图

△总平面图

△平面图

△平面图

△立面图

△户型图

△立面图

△村庄立面图

△分析图

△分析图

△轴测图

△轴测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南大设计院周凌工作室

面积 : 5356 m²

项目年份 : 2021

摄影师 :侯博文

主创建筑师 : 周凌

设计团队 : 周凌、杨丹、夏子涵、方茗、张尊、周芳芳

结构设计 : 张安、王健

景观设计 : 张暄悦

施工方 : 江苏晟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地点 : 盐城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3/52159.html/feed 4
江姐故里红色教育基地 /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2/52089.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2/52089.html#comments Mon, 27 Feb 2023 09:37:48 +0000

在建设本项目之前,很少有人知道江姐是自贡人,随着江姐故里的打造,自贡的城市定位也用江姐故里作为首句,可想而知,这个项目对自贡的意义。江姐烈士就义时年龄较小,留下的实物并不多,所以江姐更为人们熟知和牢记的是她的艺术形象,红岩、红梅、红星几乎成了与她深深关联的精神符号。而这些,恰恰就是设计的灵感来源与逻辑出发点。

概况
项目围绕江姐故居展开建设,故居位于自贡大安大山铺江家湾,背山面塘、翠竹环抱,环境清雅,是典型的川南村落的形态。片区规划用地面积400余亩,包括修缮江姐故居、修复红梅雕像广场、修建江姐纪念馆三处重要场所,其中纪念馆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

选址
随着对故居片区功能的重新梳理,顺理成章的将故居的展览内容搬迁到新的纪念馆,恢复故居的原真性,业主最初所设想的一些商业性思考也就与之产生了本质冲突,必须进行调整。统一思想后,决定在故居正东方低洼丘陵区域建设纪念馆。山顶上的雕塑、故居、纪念馆自然形成了向东的轴线,与最初设想的面向东方的美好寓意完全一致。江姐的雕塑经过重塑后面向东方,自轴线望去大致形成三个标高,错落有致,意境悠远。

立意
谷地一侧的陡坡铲去部分后,将纪念馆轻轻地放在轴线上,与山势融为一体。对环境尊重的同时,尽可能压低主要建筑的高度,对营造轴线层层抬起的趋势十分必要,而这种地景建筑的设计逻辑,也为将来塑造从地上生长“红岩”创造了条件。建筑呈五星的趋势,在中央裂开,巧妙的让开了轴线上的视线通廊,向心的形态产生的力量感凝聚在中央广场上,为人们进行吊唁等纪念活动提供了场所。发散的各个体量或高或低的搭接在四周,与地面、与山体融合在一起,在这些体块的那些倾斜面上组织各种路径,有效的将人流组织到各个方向,增加了建筑对整个区域的控制,这也是放射状布局的优势。

塑形
为了让抽象的红岩充满力量,采取了刀削斧剁的手法来塑造形态,将大的体块干净利落的劈成若干小块后,自然形成一些裂缝,这些裂缝从建筑的立面延伸到了屋面,形成了很多自然的光槽。阳光挤进缝隙后,在室内和一些灰空间形成了丰富的光影效果,强烈的明暗对比也让体验者产生了江姐身处渣滓洞向往光明的那种精神感受。建筑的外皮有时候是剥离开的,为上山或者去屋顶的台阶提供了一些场所,这些逼仄的空间与中轴上宽阔的纪念场地形成了强烈对比,象征着崎岖的革命道路和美好的精神愿景。俯在地上的组群形态的确是与环境相融,但是建筑的纪念性仍然需要更强烈的提示,轴线上高耸的构筑物解决了这个问题,从基地的各个方向观察建筑,都会被它吸引,所以特意采用了材质的对比增加了对比度,形体的错落有致,偶尔带一点凌厉的气息也与江姐刚毅的性格暗合,在前侧水面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选材
材料选用贯彻了红岩精神的延续,采用了可塑性较强的 GRC 高强混凝土大板作为面材,通过反复推敲,塑造了不同肌理的表皮质感,板的表面用斧剁凿痕,保证了质感;通过工厂预制加工,缩短现场安装时间,节约工期。

融合
方案不论从立意、布局,还是从形态演化与用材,均牢牢扣住思维主线,最终形成了一组能充分体现江姐精神的建筑群落。项目在江姐烈士牺牲日落成之后,各方群众自发前来进行各种纪念活动络绎不绝,也从侧面印证了项目氛围营造的成功。


项目图纸

△项目分析图

△总平面图

△平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SADI

面积 : 12374 m²

项目年份 : 2021

摄影师 :404NF STUDIO

厂家 :  东莞市华创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中瓴华汇新材料系统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自贡华洋建材有限公司

项目总负责人 : 李纯

主创建筑师 : 柴铁锋

项目经理 : 索奇峰、杨志锋

方案团队 : 高锐、何青松、尹喆、丁鹏宇、李致远、罗杰、李川东、周晟东

建筑团队 : 贾毅、涂舸、程谦、柴征、邓韵琴、许鸿阳

结构团队 : 张堃、赵仕兴、纪鹏、唐彭、马方旭、赖红、宁科豪、余力

景观团队 : 郁颂庆、何嘉希、王梦休、方文沛、杨羽峤,胡恩源

给排水团队 : 肖波、王家良、刘鹏、钟于涛、陈银环

暖通团队 : 陈志伟、邹秋生、廖建、陈舒婷、黄书晨

电气团队 : 程永前、胡斌、余硕、张龙

智能化团队 : 张学川、杨松、魏雯

绿建团队 : 付韵潮、曾丽竹

展陈团队 : 北京清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剧场内装团队 : 四川中测建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施工方 : 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混凝土顾问及施工单位 : 中瓴华汇新材料系统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委托方 : 自贡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地点 : 自贡市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2/52089.html/feed 1
回艺术中心:潮汕村落里的艺术涅槃 / AD艾克建筑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1/51911.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1/51911.html#comments Thu, 05 Jan 2023 13:29:40 +0000

© 张超建筑摄影工作室

回艺术中心由未来愿景创办,是汕头最新设立的商业艺术机构与管理咨询团队。艺术中心坐落于十一合艺术村的主要干道上,曾经沉寂的村落,人们出海下田,靠天吃饭,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民们陆续搬出旧屋,在新分配的土地上建起几层楼高的方块状楼房,这是一个时代变迁的印记,旧屋与新房穿插构成,艺术中心的出现为艺术村的形象增添了艺术色彩。

© 张超建筑摄影工作室

01 设计的边界

在设计中,我们试图探讨项目本身的边界,在建筑之外,设计的边界将从城市与社会去发声,是一种自我审视的姿态。跳出建筑的传统定义,从城市和社会的角度去思考,融入终端消费市场、走进大众生活的艺术化空间和内容,承载设计应有的价值和温度。

© 张超建筑摄影工作室

△项目视频 © 艾克建筑

村落的建设一直是在没有规范的规范中发展,设计师谢培河从小在新溪镇长大,见证了这种村落在不和谐中发展成一种畸形的和谐,在传统的潮汕民居中一栋栋独立的盒子正在不断的吞噬传统的居住美学,形成一种变异的秩序。作为一个设计师我想我有这个义务去为这种变异做点什么,也想重新来激活和定义这些奄奄一息的土地,这个过程的变化是设计的意义。

建立新的秩序与商业目的,重构新社区的架构。

© 张超建筑摄影工作室

02 未见留白

在空间设计中,留白是一种形式,一种无为,一种利他,一种精神。在这里设计师所说的留白是一种看不见的留白,是一种商业手段与商业计划,设计师希望突破功能的束缚。底层逻辑是一种婚礼宴会功能,基于婚礼对时间的严谨性,场地必定会出现许多空窗期,对功能的留白可以产生更多的定义,这是一个多元的艺术场景,商业与艺术的复合体。

© 张超建筑摄影工作室

© 飞行映画

建筑的功能是一种假设,我们想构筑的并不是被固定的空间结构(这里所说的是功能与行为)。我们只是在设想人参与了联系后,建立场所的相关性是自由的多种可能性。这样设计又可以在商业计划里回归纯粹。

这是一种无度的理智。

© 张超建筑摄影工作室

© 飞行映画

03 建筑的立场

以抽象几何为基础,艾克建筑又一次极简艺术派设计语言的传达,吸引人们不自觉的想要到处走动。内庭与外院让人停留与聚集,传统的院落用当代的形式呈现,空间里与外、建筑与环境、建筑与人都在产生互动,打造一个以人为中心的艺术空间。

© 张超建筑摄影工作室

我们希望复杂的世界变得纯粹,设计师谢培河想突破建筑本身,更多的是参与空间的人与场地对周围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悄无声息的。

© 张超建筑摄影工作室

04 外向性

设计除了物体本身,物体对周围的作用也是设计过程值得去思考的,天际线的突破是设计中的计划又略带意外的一个结果。建筑的力量可以集中在一条弧线上划破平静的天空,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同时让平庸的村落变得具有唯美与艺术感。

© 张超建筑摄影工作室

© 飞行映画

© 张超建筑摄影工作室

05 自由与规范

每一天空间的形态让光与影在丰富的变化中产生各种自由的形态,这是一种变化的美,自由是光让空间让人变得更加的期待。而这些自由是被提早设定的,这是一种规范的自由。光的轮廓烘托物体的力量,这次我们对光的理解并不是神性,而是一种自然的力量与变化的力量。自然光的形状通过影来传达。

© 张超建筑摄影工作室

06 亲民美学

设计从方案到落地这个过程一直是我们行业所讨论的,而能够更接近设计状态的呈现是我们所追求的,将一个普通的钢结构与大白墙设计好是我们设计的原则,极简美学是没有距离感的。宽容带来的丰富感,平淡却丰盈。

© 张超建筑摄影工作室

© 飞行映画

△活动场景 © 未来愿景


项目图纸

△模型展示 © 艾克建筑

△模型展示 © 艾克建筑

△平面图 © 艾克建筑

△施工现场 © 艾克建筑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回艺术中心

设计机构:AD ARCHITECTURE∣艾克建筑设计(www.arch-ad.com)

官方邮箱:office@arch-ad.com

总设计师:谢培河

设计团队:艾克建筑

项目地点:广东汕头

占地面积:4000㎡

建筑面积:1600㎡

主要材料:外墙漆、花岗岩、地毯、瓷砖

设计时间:2021年8月

竣工时间:2022年12月

项目摄影:张超建筑摄影工作室、飞行映画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1/51911.html/feed 0
上海图书馆东馆 / SH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10/5153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10/51536.html#comments Fri, 30 Sep 2022 09:35:40 +0000

中国上海——上海图书馆东馆,全球人口第三大城市的新地标和文化目的地,现已开幕。由 Schmidt Hammer Lassen Architects(以下简称为“SHL建筑事务所”)设计的上海图书馆东馆是世界上最大的新建图书馆之一。作为一个以艺术、文化和科技驱动知识分享的平台,上海图书馆东馆是当代图书馆飞速发展的成果体现。与此同时,它致敬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太湖石——由此,文化遗产在空间中得到传承。“设计这座对上海市民充满重要意义的文化地标,我们的理念是‘从书籍到交集’—— 一个能够将人们聚集在一起的空间。这是城市对市民的馈赠。” SHL 建筑事务所董事、设计总监 Chris Hardie 说。

林中璞玉 
自晋朝起,太湖石就深受古代文人学者的喜爱,并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太湖石“皱、漏、瘦、透”的形态是中国古代哲学“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体现。上海图书馆东馆的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和功能划分都能让人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中式园林中的奇山异石:建筑主体就像一块被雕琢过的玉石,漂浮在一片翠绿的树冠之上;内部空间犹如太湖石般相互连通,是人们探索和分享知识的源泉。

“上海图书馆东馆的设计重新诠释了中华文化中一种重要的美学符号,对建筑师来说这是一次非常珍贵的机会。”项目建筑师林婧说道:“古时候,学者们聚集在太湖石周围观察它们的竣削的孔穴、斑驳的纹理和奇特的造型,凹凸曲折、玲珑透空的石头在不同角度下呈现不同的画面,让人浮想联翩。今天,读者在图书馆相互交错的空间中行走、阅读、思考,也将获得类似的启发和体验。”

图书馆的外观以含蓄的手法向印刷术致以敬意。建筑外立面的抽象图案选自 15 张大理石纹路的照片,通过数码打印玻璃技术被“装订”在图书馆“封面”。光线穿过这些打印而成的半透明玻璃立面,照亮了内部空间——就像读到一本好书,点亮了心灵。

以人为本
上海图书馆东馆不仅拥有大量藏书,每年还将为 400 多万访客举办 200 余场讲座和上千场的各类学术活动。在这个 11.5 万平方米开放、灵活和互联的空间里,知识通过各种形式被传授和分享。

宏伟的中庭空间使用竹子、橡木和水磨石营造出开阔而温暖的氛围,热情地欢迎到访的读者。不同楼层不同位置的中庭空间层叠交错、盘旋而上,七个楼层从视觉上被连接在了一起。首层大厅就像一个社区集市,有书店和咖啡厅,还可以举办各类活动和展览。“图书馆是众多社区的精神支柱,已然成为我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将其称为‘第三空间’——图书馆是一个介于家和办公室之间的高度个人化的场所。”Chris说道。

从外部看,图书馆似乎“漂浮”在两个功能体块之上:其中一个包含了五座报告厅、展览和活动空间,另一个则为少儿阅览区,有内庭院和户外游乐空间。体块顶部是户外景观阅览区,挑檐能够保护读者免受雨淋。读者在学习知识之余,还可以欣赏到上海标志性的陆家嘴天际线和市区内最大绿地——世纪公园的全景。“上海图书馆东馆的定位是新一代的智慧复合型图书馆。这里不仅是‘藏书楼’ ‘借阅室’,更是开放的文化艺术空间。”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说:“展览、讲座、音乐、艺术、科技体验甚至进入上图东馆本身,就是一种‘阅读’。”

艺术连接社区
艺术家在设计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十位来自全球各地的当代艺术家,包括徐冰、谷文达、申凡、郑重宾、艾米莉·弗洛伊德、倪有鱼、刘文瑄、普拉默&史密斯、马兴文以及杨振中,为馆内创作了多件场域定制的永久艺术作品。由国际艺术公司与艺术制造商 UAP(Urban Art Projects)策划并实现,上海图书馆东馆艺术项目以“中国文化发展中不断演变的文字载体”为脉络,这些作品将在公共空间中发挥更深远的意义——激发读者、鼓励交流、赞美知识。

UAP 创意总监 Dane Currey 表示:“上海图书馆拥有具前瞻视野的公共艺术愿景,即创造一系列无与伦比的艺术作品,以充分匹配这个致力于学术研究、公共教育和档案储藏的知识殿堂,这也是我们的核心目标。”他率领团队完成上海图书馆东馆艺术项目的策划与交付。“在这段从艺术概念出发、不断尝试到最终实现的旅程里,能够见证馆方及建筑师的不懈努力,与艺术家并肩完成全新创作,对我们而言,这是莫大的荣幸。”


项目图纸

△项目模型图

△基地示意图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五层平面图

△六层平面图

△七层平面图

△手绘设计图

△手绘设计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SHL

面积 : 115000 m²

项目年份 : 2022

摄影师 :田方方, RAWVISION Studio, Chris Hardie

厂家 :  Kvadrat, avarte, 北玻股份

设计总监 : Chris Hardie

设计团队 : 陆蓉、林婧、Simon Persson 、Bartek Winnicki、冯晔、刘思聪、邓思颖、董良、何晓舒、孟醒、赵琦、吴曌、胡岚清、刘雪薇、朱方舟、Morten Schmidt、Lukasz Piotr Truchalski、Trushit Vyas 、Steven YN Chen 、Morten Nielsen 、Sebastiano Cattiodoro 、Steven Morten、Tade Godbersen 、陈超、毛蓓宏、贾娴静、盛佳、陈思

合作艺术家 : 徐冰、申凡、谷文达、郑重宾、杨振中、倪有鱼、刘文瑄、马兴文、艾米莉·弗洛伊德、普拉默&史密斯

业主 : 上海图书馆

室内设计 : SHL

合作建筑师 :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 : 澳派景观设计(深圳)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结构顾问 : Schlaich Bergermann Partner

机电顾问 : Buro Happold

可持续设计顾问 : Transsolar

标识设计 : 2 x 4

灯光顾问 : Leox

立面顾问 : 和甲幕墙设计DHD,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 DS-Plan

施工方 :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地点 : 上海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10/51536.html/feed 2
方.fun 兴隆湖儿童艺术中心 / 相对建筑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8/5139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8/51396.html#comments Thu, 25 Aug 2022 08:44:22 +0000

以兴隆湖为景,环形底座微介入,白色的建筑在湖畔形成了一个纯粹的界面,与环境有机结合。作为一个艺术空间存在于成都,儿童艺术中心补充了对于儿童和艺术休闲功能的需求,同时我们希望在纯粹且富有活力的儿童艺术中心中创造一种独特的艺术氛围,启发孩童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艺术在兴隆湖畔自由翱翔。

这是一个圆与方的孩童世界,我们选择了至上主义中的基本元素。方形,满足儿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圆形是方形的自转,代表着运动,与儿童好动、探索的天性不谋而合。在方与圆中扯破天蓬,想象自己在无边的宇宙中自由飞翔。

对于颜色的选择,我们希望儿童的世界不是单调的灰白色,而是带有色彩的,丰富的,有温度的一个趣味空间。所以,我们选择了至上主义中的红色作为室内的颜色,热情活泼而且充满想象力;蓝色铺满屋顶,作为对于天空翱翔的幻想;大面积的白色则是对童真简单和纯粹的保护,整体的效果既简洁又抽象,释放孩童无穷的想象力。

在功能流线上,我们设置了三条流线。即休闲、展览及办公流线。在功能布局上,展览空间与咖啡办公分成了两个体块,将儿童与大人的空间区分开,留给孩子一个独一无二,纯粹而有趣的世界。

运用同样的设计语言,在展览空间及商店区域大面积的开窗,将室外景观引入室内,展览空间面朝湖泊,晓看朝阳,与环境相融。商店区域的开窗延伸了孩童玩耍的视线,增加视线层次,形成空间深度感。

环形底座加上围合式的建筑,给孩子提供了安全感,且在不同的圆上加以点缀,艺术雕塑,喷泉,游戏场地等,营造艺术氛围广场,吸引游览人群的驻足停留。孩童拥有了活动游乐区域的同时,增加游览趣味性。


项目图纸

△区位分析图

△总平面图

△地下一层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流线示意图

△立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体块生成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REL ARCHITECTS

面积 : 1903 m²

项目年份 : 2022

摄影师 :存在建筑, 梁文耀

主创建筑师 : 靳洪铎

设计团队 : 靳洪铎, 王新娜, 王婷婷, 尹进, 向悦

施工图设计 :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李蕾, 彭雨轩

委托方 : 成都天府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师 :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 : 相对建筑,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施工方 : 成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地点 : 中国,成都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8/51396.html/feed 1
‘半成品’建筑:圣基尔达,维多利亚傲娇中心 / BAU+Grant Amon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7/51275.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7/51275.html#comments Wed, 27 Jul 2022 15:11:36 +0000

2017年,一项支持婚姻平等的全国调查促使澳大利亚议会通过了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法案,这是 LGBTQI+群体争取平等的重要里程碑。同年,非营利机构Victorian Pride Centre获得维多利亚州政府的支持,建造澳大利亚首个专为LGBTQI+人群而设立的活动中心——维多利亚傲娇中心,随后为选址在St Kilda区Fitzroy街的该项目举办了一场公开的建筑设计竞赛。

2018年1月,BAU Brearley Architects+Urbanists (Melbourne-Shanghai) 和Grant Amon Architects凭借优秀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成为竞赛的优胜者。

傲娇中心不仅是LGBTQI+群体的活动中心,也为其他群体提供会议和活动场所。建筑内设有共享办公空间、健康和福利中心、书店、剧院、档案室、屋顶露台和一个艺术画廊。咖啡厅、屋顶活动馆和社区花园也将于2022年陆续完工。

为了不断完善设计方案,BAU和GAA邀请目标群体和当地土著居民参与研讨,从而使设计团队对当地的认知更加全面充分。我们最终的设计愿景是将傲娇中心打造成澳大利亚向包容性社会前进的重要标志,并使其成为一个充满人文关怀、令人感到安全的场所。在这里,人们也将更有勇气去追求自由、平等与包容。St Kilda的文化精神和LGBTQI+人群不断寻求改变的想法为傲娇中心的概念设计搭建了基础框架。

St Kilda开放的性别文化吸引了大批LGBTQI+群体聚集。在对St Kilda历史文化进行大量研究后,我们将其特有的异域风格、丰富的艺术文化、超现实主义和一系列当地传统文化,抽象地融入傲娇中心的设计。Fitzroy大街、海滩、浴场、月神公园、卡塔尼拱桥、滨海拱顶、歌舞厅和其他历史遗迹,都是我们的灵感来源。

建筑空间由虚拟的巨型管道拉伸而成,空间抽象且稳固持久,不仅最大化建筑外壳,还创造出兼收并蓄的建筑空间和井然有序的拱门形态。为了处理这些虚拟的巨型管道,我们推演了城市问题,并从傲娇中心任务书中提取及增添细节。内部功能对管道的影响越多,建筑的形式和空间就越多样,最终塑造成一个包容且丰富的惊喜之作,并诞生了一种不断变化、始终处于前进的感觉,展现LGBITQI+群体为争取平等、自由而进行的不懈斗争。

 VPC业主说:“VPC建成后,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参观。随着自动大门滑动打开,人们会发现这栋建筑将Fitzroy大街的街景与室内的礼宾台、傲娇画廊和会场无缝衔接在一起,引导人们直达中庭,并通过中庭感受到这栋建筑的热情,成为社区的一部分。中庭不仅是演讲者的讲堂、现场DJ的舞台、摄影爱好者的取景地,同时也是可以让人们冷静思考的地方。丰富多样的纹理和材料,提供了触觉体验,为用户和游客创造了舒适和安全感。而且,这栋建筑给人带来一种无限可能的感觉,这在LGBTIQ+空间里是必不可少的。”

维多利亚傲娇中心意图超越传统用途和空间,挑战规范和阶级制度,创造灵活且不断发展的项目。交通流线围绕椭圆体中庭设置并向外发散,巨大的天窗为中庭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线,大台阶不仅连接着上下空间,也是表演舞台和非正式圆形剧场,多样化的设计使其成为建筑中心的动态焦点,清晰易读。

结构性与非结构性的构造简单明了,哪些结构不能改变,哪些可以随意改动,全部一目了然。

我们将室内的原始结构混凝土和裸露的设备管线与暖色系材料相结合,如木材、彩色陶瓷和天鹅绒窗帘。这些共存进一步加深了包容美学的概念。

建筑中还设有一些类似于巷道门店的小型工作室。这些工作室的‘门面’采用了木质框架,墙壁上悬轨道和轨道照明,让人们在这温馨如家的地方舒适自如,表达真实的自我。

环境可持续设计

建筑环境可持续性记分卡(BESS)工具已被广泛的应用于测试基准性能。 下面的汇总表突显了该项目取得BESS打分系统的最高级别“卓越级”。BESS的打分系统是测量一系列设计中采用的ESD具体措施,其结果等同于绿建5星或更高水准。

BESS评估类别项目分数  

运行管理100%  

节水50%  

节能85%  

雨水收集100%  

居住环境质量33%  

可持续交通50%  

废物处理66%  

城市生态环境62%  

创新100%  

总分71%  

团队在ESD上采用了以下关键原则,并以此作为设计方案的基础:

-          尽量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包括水和原材料。

-          尽量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建筑材料的能耗和生态成本。

-          尽量减少运营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能源消耗、废物产生和污染物排放。

-          保持舒适的内部温度,同时尽量减少能源消耗,全年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

-          创造健康的环境,减少胶水、密封剂和油漆中有害挥发性化合物的使用,并防止灰尘和其他外部空气污染物。  

-          提倡可持续的、综合的、便捷的出行方式。  

-          可持续环保的设计,避免过度建造并简化维护需求。

-          促进城市生态。  

截止到2022年7月25日,VPC已荣获:

2022年澳大利亚建筑师协会维州公共建筑最高奖-威廉·华尔德奖

2022年澳大利亚City of Port Philip设计与发展奖-公共建筑奖、室内设计奖和可持续发展奖

2021年澳大利亚ARCHITEAM大奖-最高建筑金奖及商业、社区和公共建筑类别奖

2021年DRIVEN x DESIGN 墨尔本设计奖公共建筑类别金奖和最佳设计荣誉称号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地下一层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夹层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分析图

△分析图

 项目信息 

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BAU建筑城市设计事务所(墨尔本-上海)与Grant Amon建筑师事务所

建成日期:2022年1月19日

地点: 澳大利亚,墨尔本,圣基尔达,菲茨罗伊街77-81号

年份: 2017-2022

客户: 维多利亚傲娇中心

建设投资: 3500万澳币

建筑面积:6200㎡

功能项目: 公共共享办公空间、多功能剧院、FM94.9电台、画廊、医疗诊所、6间共享会议室、带有酒吧的屋顶露台、社区花园、书屋、咖啡屋、儿童游乐房、租户公用办公空间、4间茶室、澳洲同性恋档案馆、墨尔本同性恋电影节举办场地、LGBTQI+服务机构的办公空间等。

BAU竞标团队:James Brearley, Steve Whitford, Jens Eberhardt (Partner in Charge), 陈志勇,

BAU施工图团队:James Brearley, Steve Whitford, Jens Eberhardt (合伙人), 陈志勇, Prague Unger, Adrain Coleiro, Manny Houdek, 李旭丰

GAA竞标团队:Grant Amon; Stephen Herbst; Estelle Peters; Karen McMull

GAA施工图团队:Grant Amon; Stephen Herbst; Tony Trajikoski; Yiyang Xu; Bruno Rabl; Junbo Qu; Roberta Caione; Millicent Baddeley.

地方委员会:菲利普港市政府

城市规划师:SJB规划

项目管理:Case Meallin / Bates & Co

工料测量师:Slattery

结构工程师、机械工程师、液压工程师、电气工程师、立面工程师、交通工程师、消防服务、消防工程师:WSP

声学工程师:Resonate

ESD顾问:Hip v. Hype

建筑测量师:Checkpoint建筑测量师

景观设计师:BAU建筑城市设计事务所(墨尔本-上海), Thompson Berril景观设计

建造商:Hansen Yuncken

照明顾问:Schuler Shook

结构概念工程师:Peter Felicetti

材料商:中庭预制-Shape Shell,预制混凝土立面-Auscast Constructions, 吸声灰膏- Fade Australia

建筑拍摄:John Gollings

VPC开幕记录:演讲拍摄Luke David、观众拍摄Anne Papadakis

图解:BAU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7/51275.html/feed 4
万叠云山 :万科云谷项目示范区 / Wutopia Lab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7/5117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7/51176.html#comments Mon, 04 Jul 2022 05:00:33 +0000 调整大小 01.jpg

“我生活过的时刻哪里去了”—佩索阿

Wutopia Lab为徐州万科设计的万科云谷项目示范区A Living Theatre Mount于2022年元旦前落成开放。

调整大小 15.jpg


Stages—人间喜剧

“我没有力气做垃圾桶,也没有资格做许愿箱,我只想做一个普通人,被别人安慰与疼爱。”—巴尔扎克

我接到邀请设计的电话时,正在山里堪地。在断断续续的信号中我了解到这块地是在江苏最北的三线城市(有时被归到二线)的旧城和新区的边界上。甲方否定了原来的方案,希望我能在狭长的交界处能创作一个不一样的示范中心。

历数一个城市的宏大历史是建筑师的陈词滥调。比如刘邦故里、汉文化发源地、交通重镇、煤矿能源基地,还有决定性的淮海战役。但这些叙事掩盖不了城市的失落和焦虑,也模糊了普通人具体的生活和喜怒哀乐。

在信号断开的时间里,我快速思考了一下。我想在这个边界上设计一个能够展示普通人不同生活状态的建筑。你在一个日常平庸的街道上能够看到不同的普通人展示不同的生活场景,没有宏大叙事,无非感动自己的家长里短。每个场景都是一出舞台剧。许多舞台剧构成了建筑。这个建筑应该就是一个剧院,任何普通人都可以成为这个剧院不同舞台的角色。城市的雄心不重要,重要的是满意并愿意分享的自家烟火气。在哪一些城市不是必须而是合适与否的问题,尤其在智能手机时代,每个人都可以跨越地理距离的约束而表达自己。

调整大小 08.jpg

信号恢复后,我对负责设计的孙总说,我想在新旧城边界上创作一组舞台,主角是普通人。表演的是他们自己的生活万象。他说好的。

09.jpg

Hills –无意成山

“每个人都有15分钟的成名时间”—安迪沃霍尔

调整大小 18.jpg

但现场是这样的,虽说是“示范区”,但我们拿到的实际可建设用地限制非常高。在满足各个规划和消防条件后,建筑退界线内的狭长梯形建筑用地面积约为500多平米,结构限高不能超过三层,同时要包含两套样板房展示功能示范区总建筑面积也才1000多平米。这个小型的示范区中心其实没有多余的建筑面积作为舞台来给你表演了。

我并不想回到完成功能布局后披一件立面的老路上。当功能和立面失去关联后,什么样的立面都可以。最后建筑师沦为化妆师而疲惫于不断为甲方提供不同的方案直至耗尽双方的体力和耐心。当然我也不会放弃舞台的构思。

调整大小 17.jpg

我们重新分析了万科销售中心的功能需求以及流线组织并给了一个新的分类方法。我们把交通和公共交流空间合并定义为一个流动的贯穿三层的喧闹的大空间。而影音厅、沙盘区、办公、样板房、茶室、咖啡、会议、洽谈、签约、VIP接待,室内花园等房间作为安静的小空间独立成盒子形体并按照流线依次plug在大空间上。你可以在外立面上看这些层层堆叠的盒子,并在盒子的空隙中看到那个流动的喧闹的主体大空间的一部分。

调整大小 19.jpg

然后,我把这些盒子参考台口开设大窗或者带有阳台的大窗。一组不占有建筑面积的舞台变出现在立面上了。立面上的盒子不再单纯的是个盒子,而是一个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一幕”的舞台。不同舞台可以展示不同的人的不同日常。它们堆叠组合在一起,这个示范区就成为展示普通人日常生活的纪念碑。

调整大小 21.jpg

堪地的时候,夏夏在平常没有识别度的界面远处注意到了陡然出现的一线山体。这个出人意料的具体的自然的青山成为我们设计的上句,就此我们通过垂直流线组合盒子堆成一个抽象的人工的白山作为万科云谷示范区的形象。

为了避免3层的结构限高规定使这座“山”被拦腰截断而变成平顶山,我们在屋顶上继续用盒子收分堆叠,在视觉上形成一个完整的“山”。原本每个盒子就是一个平台,客人可以拾阶而上到达顶峰,这个时候便可以四下凭望,一览形胜。但因为“可上人平台”和“不上人屋面”直接影响结构限高判定,以及建筑面积判定还有严格的造价控制,最后塑造山顶的盒子只能变成构筑物。尽管无法从地面踱步到山顶但也完美地把屋顶的设备给遮挡了。

示范区这座山有两部分组成,建筑本体和建筑附加的消防楼梯以及屋顶上的构筑物。前者通过铝板和玻璃塑造出了实的体积,而后者用穿孔铝板创造了虚的形体。虚实相辅相成地构成了凡人生活的纪念碑山。

Monuments:凡人宣言

“抵达了一个山峰,从那里能重新回忆起我所忘记的”—佩索阿

“这是一座山,也像一朵云。”甲方在接受了方案后评价到,“让人想起了数据之云。”甲方通过这把示范区和城市定位“高科技之城”给联系起来也点了项目的题。这样,作品因为多重解读而具有了传播性。建筑通过诠释和神圣化普通人的日常而创作的形象被读者主动赋予了城市象征意义而变成了日常性和纪念性的双重宣言,一个纪念当下和未来的每一天的常人的“理想生活之山”。万叠云山。

“再见,玛丽娅!人生只有一瞬间”—佩索阿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屋顶平面图

△东立面图

△南立面图

△西立面图

△北立面图

△剖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万科云谷项目示范区

设计公司:Wutopia Lab

主持建筑师:俞挺

项目经理:黄河

项目建筑师:夏彦茗

设计团队:徐蕴芳、林建明(实习)

结构顾问:缪滨海

施工图单位:江苏久鼎嘉和工程设计咨询公司

施工图设计团队:曹振国、陆洋、张旭冉、宋舫、张露  

开发单位:徐州万科企业有限公司

甲方设计团队:孙春生、李鑫、郜妍蕊、佟景海、朱娜、徐筱建、祝逸

景观设计:深圳小大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照明设计:bpi

建筑照明顾问:张宸露、尉诗羽 

地点: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软件园路

面积:1169平方米

建成时间:2021年12月

材料:铝塑板、穿孔铝板等

摄影:梁俊豪

视频:梁俊豪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7/51176.html/feed 0
溧水华侨城展示中心 / 上海日清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6/5111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6/51118.html#comments Mon, 20 Jun 2022 14:36:35 +0000

项目背景

项目基地位于南京市溧水区宝塔路东侧,一干河(秦淮源之一)北岸,极目远眺周边自然环境优美。未来整个周边片区将规划为南京特色文旅中心,本项目作为整个规划展示区的首开项目,既承担着展示大区规划的目的也要满足未来对于社区功能转变的要求。

Site analysis.jpg

©区位图

设计初衷

项目伊始,面对空旷的场地,我们逐渐陷入了思考,对于溧水人民来说,他们需要什么,是永寿寺塔下金陵灯会,还是合院中阳光沐浴的四世同堂;是对于一干河滋养的深厚情愫,亦或者城市街巷的蜿蜒曲折。在新的城市建设中,我们希望以空间演绎的形式将溧水人民对于生活场所记忆再现的同时展现我们对于溧水未来城市空间的期待。

Impressions of the city.jpg

©城市印象

概念诠释

· 静物即风景

寻常的物体经过创作者精心的构思摆布呈现出特定的空间结构,聚焦静物,这种构图的美感展现出一种微缩的景致。

analysis (1).jpg

© 景物风景©️VilhelmLundstrom

· 放大的风景

跳脱旁观者的全局视角,以一种局部的思维介入静物风景之中,放大的静物成为了环境中的景物,而静物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则成为了人游历风景的巷道。

analysis (2).jpg

 ©巨物化的静物提供了可参与的空间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引入了静物几何的设计概念,几何是描述城市空间形态的最干练的结构语言,以局部的角度进入城市,再以全局的角度从中跳脱,以抽象概念的方式表达城市的真正形态。设计将永寿寺塔、合院、一干水渠和江南街巷抽象为放大的静物,通过空间上的组合形成一种语义叠加的风景,熟悉的事物以一种不熟悉的形体重现,像而不像,引发着人们对于记忆的联想。

©原型提炼

©静物化的建筑

· 静物与空间

随着静物几何体的介入,空间随之生成,如果将空间以均质网格来定义,那么巨大的几何静物则像是一个个楔子插入到空间之中,静物的形状压迫影响了空间网格,产生了网格密度上的变化,空间因此流动了起来,静物体的边界在平面网格里明确定义空间的方向,在三维界面中则定义空间的膨胀与缩减。

analysis 1.jpg

©⼏何体介⼊均质空间后对于空间流动性的影响

· 空间的游历

空间的流动造成了建筑内外均可被“通过”与“游历”,设计中通过对动线的拉长与起伏,将三维空间中的静物串联起来,漫步建筑,身体在建筑空间中进行运动,在这个过程中,人与建筑产生了空间场所上的互动。

analysis.jpg

©拉⻓的路径将独⽴的⼏何空间串联交织起来

在空间游历的过程中,相同建筑元素以不同方式及视角出现并叠加,空间产生了现象上的透明性,犹如行走在一副立体主义绘画之中。交错的线条与叠加的几何元素的解构与重组打破了空间的边界,造就了充满惊喜的空间与光影,区别于传统建筑的空间形式,创展中心以一种抽象几何叠加的方式展现了当代建筑的抽象艺术审美。

效果图

©⻦瞰

调整大小 3571.jpg

©沿街效果

©正⽴⾯实景

©⼴场⼊⼝

©东侧⽔渠夜景

©南侧⼊⼝台阶

©室内⼤堂

©室内神性空间

◎展览空间©️梁⼭⼀千度视觉

◎室内细节

建筑草图

©功能与空间

©宋照⻘先⽣⼿稿

结语

对于溧水居民来说,老城区的历史风貌及溧水人的生活记忆是这座城市的宝贵财富,是新城区规划项目中不可忽视的珍贵资源。设计以抽象化的静物几何形态,将溧水城市独特的城市记忆元素转译至新建筑之上,以空间演绎的形式对具体的街巷及建筑的语义及形象进行抽象组合,再现溧水人对于蜿蜒街巷及潺潺河水的生活记忆,同时诠释溧水未来城市空间的全新样貌。

而建筑也因此成为了城市记忆中的一隅。展示中心以这种方式,焕发了城市新的生机,使其以新的形态为这座城市带来新的风貌。在这种创新的设计模式之下,以点扩面建筑带动周边老城的文旅、社会资源向新规划区的现代化模式靠拢,使其成为溧水向新规划发展、变迁的印记与纽带。在保持现有老城风貌不变的情况下,作为首开项目的展示中心将化作溧水古城向现代规划发展的新坐标,为其注入新能量,带来新的城市记忆。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南京溧水华侨城展示中心

项目位置:南京市溧水区宝塔路东侧(一干河北岸)

业主单位:南京溧水华侨城实业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上海日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总负责:宋照青

设计负责人:初子圆

设计团队:赵晓雪 高娃 李登舟 邢云帆 梁皓

效果图表现:徐睿鹏工作室

视频及图表绘制:赵晓雪 王茜

建筑摄影:梁山 一千度视觉

设计时间:2021年1月

设计周期:2个月

项目完成年份:2021.10

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地上约2500平方米,地下无

建筑材料:GRC,混凝土纤维板,仿清水混凝土涂料

建筑施工图设计: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幕墙设计:旭密林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泛光设计:旭密林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室内设计:上海傲石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室内施工图设计:上海傲石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室内施工单位:泰兴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上海日清景观

景观施工图设计:上海日清景观

幕墙施工:泰兴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景观施工:泰兴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6/51118.html/feed 3
魔幻现实主义的装置:降临 / Wutopia Lab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1/50529.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1/50529.html#comments Fri, 28 Jan 2022 07:13:50 +0000

“我们曾仰望星空,思索我们在星辰中的位置;

而今我们只会低垂头颅,忧虑污泥中的身躯。”—-《星际穿越》

调整大小 DSC_9137-编辑-CreatAR.jpg

Wutopia Lab 受TOPYS委托联合大界机器人在上海万象城星空广场上以3D打印方式落成了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装置,降临。这也是是Wotopia Lab的一个城市微空间复兴计划的一次尝试。

调整大小 未标题-4-CreatAR.jpg

星空广场夹在万象城背面和北侧停车库之间,广场上还有个地铁出入口。变成一个纯粹的交通场地。TOPYS希望邀请Wutopia Lab在这里创作一个能激活社交性并激活星空广场的装置。由于星空广场下方是地铁,地面楼板承重只有3.5KN每平米。那么这个装置要求轻,不易老化,容易维护,安全,防水,施工简单尤其不能在地面上做开凿固定的施工。TOPYS同时希望这个社交装置在满足功能性上要有昭示性。预算50万。

调整大小 未标题-1-CreatAR.jpg

技术和艺术

我站在星空广场中央,觉得有些迷惑,这里场所感剥离了我熟悉的一切,不是上海,我仿佛站在任何城市中某个模糊的地点,甚至不在2021年当时那个点。这个感受激发了我关于科幻小说里关于未来某种可能性的探讨。我决定在一个模糊的场地里模仿马格丽特或者罗兰·艾默里奇那样植入一个明确的帕拉图体去重新明确一个模糊的场地。它还要具有预算允许的最大体积,在上海不确定的日光下,我选择了黑色。我决定设计一个轻的巨大的黑色的BDO。

调整大小 DSC_9331-编辑-CreatAR.jpg

我联系了大界机器人,经过讨论,采用3D打印技术可以创造出一个3*3*7的极限体积。重量只有650公斤(相同体积的水要63000公斤)。不过轻有轻的烦恼,容易不稳定。大界经过计算,加入钢结构(同时也是楼梯)稳定基座,总重量最后为两吨。符合9平米的楼板只能承受3.15吨的要求。于是大家同意用机器人3D打印一个ABS黑色BDO。我称它为《降临》

调整大小 DSC_9152-编辑-CreatAR.jpg

“从我记事时开始起,我就开始仰望天空,

你知道我最吃惊的是什么吗?那就是遇见你。”—-《降临》

调整大小 DSC_9173-编辑-CreatAR.jpg

BDO降临

降临在广场上的黑色BDO是一个象征主义装置,它同时具有神性和人性的表达。沉默黑色的长方体内部是一个抽象的喀斯特山洞,你需要探索,攀登然后看到一个黄色的天坑,阳光从这里照耀在你的头顶,你会在那个时刻有些恍惚而思考自己的存在于这个繁杂都市的意义。这个时刻,降临的黑色BDO就是这个世俗城市的神圣空间。

调整大小 DSC_9174-编辑-CreatAR.jpg

有趣的是,黑色长方体又是可以被分解的,隐藏在里面的黄色会被剥离出来而闪耀。分离的体块不严格地限定了一个世俗的场所,人世间的欢愉在这个临时限定的场所里飘荡。这个分解的黑色方尖碑就是这个世俗城市的欲望空间。

黑色BDO内部灵感来自于《underland》这本书,而外部灵感则来自于星际之门,一个可以让我们短暂由此而到达一个退避现实的工具。它是3D打印而成,似乎是人做,其实是也不算是人作。重要的是它的降临,会激活一个边缘的公共空间。

“路?我们要去的地方不需要⋯⋯路。”—-《回到未来》

调整大小 DSC_9176-CreatAR.jpg

机器人打印的BDO

《降临》是通过大界机器人打通设计端及工厂端,实现设计建造互联的ROBIM平台,结合了参数化设计、空间打印数字化建造技术而3D打印出来的。所谓空间打印技术又有别与传统的FDM打印,能够快速制作出异形的空间体量。实现建筑师独特的标志性的设计语言。3D打印技术是实现自由形态的增材制造技术。其中打印材料的短固化性能是实现空间打印的基础,灵活的机械臂在空中画出预设的形状并瞬间降温凝固,得到空间结构。生产制作中也充分发挥了六轴机械臂广阔的自由度,以最大化最高效的制作尺寸,并云端发单制作文件,无人自动化生产。最后工厂用了1.5个月以改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打印了BDO,花了一周在现场安装完成。

调整大小 DSC_9181-编辑-CreatAR.jpg

“未知的未来在我眼前展开。面对未来,我生平第一次感到充满了希望。

因为如果一台机器、一个终结者,都能懂得人生的价值,或许我们也能。”—-《终结者2》

调整大小 DSC_9195-编辑-CreatAR.jpg

可以进入的纪念碑

编织ABS最后创造了一个半透明黑色BDO。黄色的天坑在日光下隐约可见。到了晚上又像一个巨大的灯笼。这个沉默不语的装置用戏剧性语言如哑剧边表达了建筑师所有想传递给这个城市和居民的信息和观点。它就是一个可以进入的关于未来的临时的城市纪念碑。

 “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和微不足道,但同时又是何等的稀有和珍贵!这种愿景告诉我们,人类属于某种比我们自身更伟大的东西,那就是,我们不是宇宙中孤独的一员!”—–《超时空接触》

调整大小 DSC_9203-编辑-CreatAR.jpg

调整大小 DSC_9349-CreatAR.jpg

调整大小 未标题-2-CreatAR.jpg


 项目图纸 

△尺寸示意图

△建筑模型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降临

设计公司 :Wutopia Lab、RoboticPlus.AI

主持建筑师 :俞挺

项目设计师 :濮圣睿 梁喆

数字化建造 :上海大界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赖冠廷,梁喆,陈融升,季建华,徐子杰,陈司亘,吴薇,张智椒,张正宇,曹锃杰,邓财斌,聂佳康,庞胜,王妍婧

委托方 :TOPYS

摄影师: CreatAR Images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1/50529.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