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折叠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0 Sep 2024 01:15:2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上海新境地•新二绿地&市民中心 / UA尤安设计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0/52893.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0/52893.html#comments Tue, 17 Oct 2023 09:30:35 +0000

高境公园市民中心是一个旧建筑翻新项目。该项目位于上海市宝山区高境镇,相邻于一个废弃的铁路货运站,毗邻贯穿上海市中心的北洋铁路支线。该场地被交错的道路交通切割,形成了城市结构中被忽视的、废弃的空间。

建筑的逻辑
在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旧建筑进行围合。我们将地球表面的自然状态抽象为建筑的初始封闭表皮空间,将旧建筑进行折叠、扭曲,严密地包裹起来。表皮由内外两个界面组成,在旋转的过程中,内外空间可以相互转换。

大地上的生长
封闭后形成的内部包裹空间是整个展览空间的实体部分,实体和公园的生成一气呵成,原始的混凝土地面被打破,从自然地表生长、扩展,实体的第五个立面是公园界面的延伸和放大,屋顶公园的坡台垂直界面自然形成了下方展厅的线性采光窗户。

路径的连接
屋顶的路径重新塑造了原始场地的公共空间,建筑底部的贯穿路径连接了原本被建筑物切割的零散城市空间,新的形体是对城市开放公共空间的积极重塑。建筑的屋顶设计有向北和向南的坡道,营造了一个以屋顶花园为中心的三维交通系统。该系统通过立体交通连接了城市公园、建筑和街角广场。

第五个立面
为了尽可能多的空间焕活成为公园活动的延展界面,我们将屋顶视为设计中公园界面的延伸和放大。这种方法旨在激活原本消极的城市空间,释放出一个能够停留和放松的场所。

光之空间
屋顶叠起的层次,将天窗巧妙地镶嵌其中,在屋顶的表层空间成为屋顶花园剧场自然起坡座椅区,并成为内部展览空间的重要光源,未来内部空间中的展览和活动可以与不同方式的光相互作用,形成新的空间体验。


文化的烙印
用有生命力的竹子肌理对撞原本基地的混凝土记忆,艺术漆则沿用上海传统里弄外墙肌理处理手法,增添市民中心的情感记忆。两种立面材料和建筑形体完美结合形成围合的建筑空间,并诉说着不同的建筑语言。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场地分析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材质示意图

△材质示意图

△材质示意图

△材质示意图

△分析图

△流线分析图

△分析图

△分析图

△分析图

△分析图

△分析图

△剖透视

△细部大样图

△细部大样图

△细部大样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UA尤安设计

面积: 1029 m²

项目年份: 2023

摄影师:CreatAR Images

厂家:  Shanghai Taishen Trading Co., Ltd, Shanghai Xinlin Building Materials Co., Ltd, Taicang Gold Inlaid Yu Metal Products Co., Ltd, Zhejiang Yuzhe Lighting Co., Ltd

建筑设计:UA尤安设计•事业九部

景观设计:UA尤安设计•UT优塔规划•景观事业部

项目指导: 余志峰、贺炜

建筑主持设计师:崔阳

建筑设计团队:  陈璇、徐梅、王鹏 北区团队:薛平东、王先耀、沈翼强

景观主持设计师:禹超瑾

景观设计团队:郭辉、田三梅、邓佐松、黄献、何传龙、张妍、李强、刘治赞、万南杰、史鹏、周杰斌

照明设计: AET以太照明

施工图设计: UA尤安设计综合设计部

委托方: 上海市宝山区高境镇政府

地点: 上海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0/52893.html/feed 0
江苏园博园珍宝博物馆 / 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5/5098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5/50986.html#comments Thu, 19 May 2022 11:27:41 +0000

江苏园博园珍宝博物馆(以下简称珍宝馆)位于江苏园博园园区最北侧,功能为传统和民间艺术及工艺品展示,建筑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5500平方米。珍宝馆位于园博园边缘的地块有着极具冲突的周边环境——北侧紧邻京沪高铁线,不断有高铁穿梭而过;南侧隔河相望为VOCO园博村酒店,是静谧宜人的小尺度村落感公寓式酒店。城市和村庄在这个边缘地块碰撞。

折叠,原本是地质学中的概念——地壳运动挤压岩层产生褶皱,形成折曲变化的肌理。项目所在地隶属于汤山-方山地质公园,其著名的六大地层剖面是地质教学实习的经典剖面。建筑从文脉上承载在地性的记忆,并由此引出“折叠”的设计理念,设计从地域、场地、路径、材质等多方面入手,思考建筑与场地的关系,规划参观与漫游的路径,融入场所记忆和时间性,折叠概念的运用将这些思考串联成为外在形态简约、空间内容丰富的整体。

位于园博园区域的中国水泥厂等曾经蜚声业内,近年来因为城市扩张及生态保育已经关停搬迁,通过园博园的建设进行生态修复是可持续的发展策略。水泥厂生产对于矿山的开采,使得园博园的地形中心平坦低洼,外围山势环绕,珍宝馆基地位于园博园的北侧边缘,地处山脉与高铁线之间的狭长绿带,规划用地长190米,宽75米,限高8米。

面对地形及设计条件的挑战,建筑师采用了“重”的策略,将建筑沉入场地,与大地相融。在建筑成为土地的片段的同时,折叠形成了丰富的屋顶/地面形态。自由折线将屋面/地面从东到西划分成高低不同又相互嵌套的三个部分,东西两端微微抬起,人行步道从不同的方向楔入起翘的体量;中部的之字形自然衔接入口广场和屋顶花园。

展厅的主体位于地下一层,开阔的下沉庭院、折曲的片墙、景观式的台阶步道将首层地面自然地引入地下;同时,首层外墙上的大小洞口使得周边环境从四面延伸至建筑内部,场地在建筑中延展。

建筑和场地联系体现在快和慢二种“被看”的关系之中,从北侧京沪线快速穿梭的高铁上鸟瞰,蜿蜒的锈红色折墙、深浅变幻的光影、线性排布的绿植,是大地画布上的自然笔触,建筑的第五立面自由开放,向天空打开。景观台阶构成的漫步动线从下沉庭院开始经过数次折曲一直延伸到二层屋顶,高视点的折曲与平坦开阔的大地融为一体。

珍宝馆的南侧是村落式布局的VOCO园博村酒店,建筑群落化、小尺度,采用坡屋顶造型。在园博村酒店的街巷望向珍宝馆,呈现眼前的是一条窄长红色山体般的背景。长约200米的外墙上,仅有克制的洞口和一条细长的高窗;墙体中间平缓两端微微高起,和周边起伏的山形有着若即若离的关联。不同于开放而丰富的第五立面,珍宝馆与大地连接的四个立面是刻意弱化低调的,简洁但充满力量,如同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富有张力的锈钢板雕塑。

珍宝馆的体量近乎完整长方,仅在东北和西南两处切角内凹,形成切角的两个体量高低错叠,消解了大体量的压迫感,使得近距离的观看更加细腻。设计对于“场地建造”的呈现是立体的,从高点、近点、远点等不同视角建立空间和大地的“联姻”关系,建筑在充分表达自身特点的基础上与场地自然融合。

珍宝馆有内和外两条动线,对内是观赏展品的参观动线,对外是漫步屋顶平台的游览动线,两条动线共同构成连续的莫比乌斯圈。在方正的形体内引入“折叠”的概念,一方面可以将动线充分延长、有效引导,内外交叠;另一方面折叠在空间上弱化了层的概念,将地下一层、首层以及屋面层联系在一起,形成连续的漫步动线。

珍宝馆的主入口设置在东侧的花田路上,L形矮墙穿越洞口将人流自然导入,矮墙将通道分成二个部分,一侧是入口坡道,另一侧为通向地下一层展厅的楼梯。主流线进入珍宝馆的方式充满仪式感和神秘感,空间序列从深邃的门洞开始,缓慢步入明亮的前院,前院是展厅的序曲,空间经过一系列起承转合,到达展厅主入口。L形矮墙在面对建筑前广场投射出张力的同时,“进入”这个行为就已经被纳入空间漫游的计算。门厅一侧向上折曲的墙面和隐约可见的台阶暗示着一条通往屋顶的路径,进入门厅的人流和参观完成从屋顶花园返回的人流在这里发生的交汇,预示着一段连续的被设计的路径的开始,至此,“进入”才真正完成。

内环参观流线在经过首层门厅及展厅后,通过大台阶到达地下一层主展厅区域,参观完主展厅经由东侧直跑楼梯回到门厅。外环流线始于地下层西南角的景观台阶,向西至首层庭院,再折返向东拾阶而上到达首层屋面,通过折墙引导游览屋顶花园,最终回到入口门厅前院。漫游路径的设定使得参观者自然跟随空间的引导,漫步并体验建筑上下、内外之间的空间转换、感受园博园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地壳运动挤压形成了岩层,园博园区域岩层以黄白、青白为主,辅以暗紫和灰红。园博园1号入口“天堑”处保留了岩层原始断面,那种经过历史沉积留下的红不张扬、不耀眼、却充满力量。事务所在园博园的另一个项目——一号出入口游客服务中心,采用现场山体开凿的红色石块,通过石笼墙收集并记录时间“折叠”留下的痕迹,表现场所营造过程中人类回归自然的根本愿望。

园博园区域前身是采石矿坑和工业厂房,工业遗存是这块场地的独特记忆,地质岩层和工业遗存二元性,期待建筑被赋予一种独特的材质,表现场地的时间性。耐候钢板形成珍宝馆的外立面质感,融合了岩层和后工业的红:色泽上类似岩层的锈迹红褐色,在质感上有着工业化的硬冷和粗粝。耐候钢板的使用使得“现在”的珍宝馆,有了“之前”的记忆和未来融合自然的生长性。

耐候钢板的内侧,面向内院采用整面金属格架,格架下方的藤蔓正悄然萌发、攀爬,展现蓬勃的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不久之后,绿色藤蔓将充满整个内院。过去,人们在这里开石开矿生产,矿坑宕口是大地的伤疤;现今,我们重新审视这块土地的建设和发展,生态修复绿色发展成为可持续进步的重要议题;未来,锈钢板会跟随时间与环境相融,绿色的藤曼会爬满每一寸格架,珍宝馆终将和大地融为一体。

地质折叠成就山水,空间折叠造就序列,时间折叠修复自然。“折叠”在珍宝馆的设计中具有多重性,折叠是场所记忆的凝练,通过时间性要素修复过去并与未来连接;折叠是几何画笔,用折曲的墙体在场地刻画,构筑建筑与自然相融的大地景观;折叠也是操作方法,在有限的空间内放大路径体验,消弭“层”对于建筑的限定,形成连续的空间序列。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设计: 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

面积 : 15500 m²

项目年份 : 2021

摄影师 :侯博文, 田方方, 王恺

主创建筑师 : 张雷,戚威,李晨星

建筑设计团队 : 李晨星、王亮、章程

室内设计团队 : 马海依、曹仪、黄荣、陈英杰、彭明星、濮思睿、骆甜甜

景观团队 : 赵敏、姜志远、连浩

撰文 : 李晨星, 张雷

业主团队 : 李威, 王重旭

施工图设计 : 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地点 : 中国,南京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5/50986.html/feed 1
泰国曼谷充满童趣的幼儿园空间 / Plan Architect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2/50535.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2/50535.html#comments Sat, 29 Jan 2022 07:37:43 +0000 调整大小 18_DJI_0023.jpg

肯辛顿学习空间是属于孩子们学习空间的一种新概念,包括了学习空间,游戏空间和自然空间。该项目位于曼谷郊区,周围环境比较普通。因此,平面布局意在创造一种独有的氛围。

学习空间主要区分为教室和体育馆这两个主要功能。房间的设计让其富有多种功能和不同尺寸,希望每种功能都融入自然环境,自然光线充足,窗外绿树成荫。

调整大小 5_DJI_0039.jpg

选择带有中庭的椭圆形,使所有房间的两侧都可以看到自然景色。房间大小的变化对应不同的功能要求。较宽敞的部分位于建筑物的前部,用于运动综合区,而较窄的部分则位于后排人不多的位置,用作教室。

设计成这样的形状是希望能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并鼓励他们去获取知识。带状的连续平面从地板延伸到屋顶,使建筑成为孩子们都想探索的巨大游戏框架。

在建筑物内部,多种多样的空间被创建,去满足每种独立的的功能需求。 以适应每个单独的功能。健身房下的半开放空间设置为游泳池,从墙到天花板的平滑连接表面,尾部带着一点绿意盎然,创造出了像洞穴一样的空间,为孩子们带来了冒险的感觉。专为健身服设计的无柱大空间,功能灵活,且能为孩子们提供自由自在的游戏空间。建筑物较为狭窄部分的教室使自然更加贴近,让所有孩子都能在树丛中学习。

就像丝带一样从地板到天花板折叠的特色空间为孩子们创造了不寻常的感觉,其坡度和曲线形状意在刺激提高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下层曲线部分是与接待处和咖啡厅相连的自由活动空间。为了与第二层相连添加了倾斜面。它也有着带有游戏功能的滑梯,网状树从地面延续到天花板,穿透到第二层。不仅如此,在斜坡面下方还设计了儿童躲猫猫的空间。对于上层的曲线部分,是一个可以作为孩子们表演和开家长会的礼堂,可作为座位的台阶沿着建筑的形态分布。

在丝带状结构的外部,从地面到顶部被无间断的连接起来,为奔向阶梯屋顶花园的孩子们提供了玩耍的通道。通过多个渐变步骤,该空间被设计为能同时用于不同类型游戏的空间。整个空间被有意的设计成为一个轻松又有趣味的地方,同时与周围的绿色大自然氛围融为一体,成为一个坐落在大自然中的学习和游戏的地方。


项目图纸

△基地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屋顶平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剖面图

△一层功能分区

△二层功能分区

△三层功能分区

△屋顶功能分区

△一形体生成图

 项目信息 

建筑设计:Plan Architect

面积:4000 m²

项目年份:2020

摄影师:Ketsiree Wongwan

厂家:SCG, SK Kaken, TOA, WDC, WILLY

主创建筑师:Wara Jithpratugs, Premprajak Teyarajkul

客户:Kensington International Kindergarten

结构工程师:Prawit Phanwiroj, Arthit Petchsasithon,Nattapon Wathanamunkong

地点:泰国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2/50535.html/feed 0
自学CAD,为“柜族”而建造,民间大叔发明可折叠的房子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2/4644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2/46440.html#comments Fri, 20 Dec 2019 08:43:33 +0000

记得《哆啦A梦》中有一集

讲的是哆啦A梦和大熊

用来自22世纪的特殊纸张

造了一座可折叠的房子


image.png

而现实中,不用等到22世纪

中国安徽一位50岁的草根大叔

就发明出了一套

折叠别墅


这位大叔名叫

陈俊虎

是一位民间发明家

因为自己以前打工时居住条件很差

便设计出一款

让农民工提高生活质量的“折叠别墅”

这种折叠别墅只要700元一平

十分钟就可以搭建完成

甚至可以直接在网上下单

快递就会驮着你的房子来找你了

大叔设计的折叠别墅

可以定制中式、欧式等各种装修风格

还可以铺上木地板

房子内有门有窗还有电路

卫生间和浴室更是标配

还自带干湿隔离

不过话说回来

这样的房子安全性可靠吗?

大叔说:“害,憋担心!”

折叠房屋都是

钢架结构体系

折叠时会有螺栓固定好

不会轻易塌陷

并且在安装时

配有很深的根基

通过打桩将房屋牢牢地固定在地上

沿海地区也可以放心

面对疾风!!!

除了折叠别墅

大叔还发明了

“寝用折叠床”

“病人专用折叠床”

实用型专利证书已get了50多本

而最让日站君钦佩的是

大叔并不是

建筑设计科班出身

只有初中学历的他自学成才

还自己学会了拍摄和剪辑

真可谓活到老学到老

而大叔对于设计、发明的初衷

还要源于自己的妻子

几年前,妻子因为车祸半身不遂

至今也无法与人正常交流

于是大叔便为妻子发明了折叠床

为了能在身边照顾妻子

大叔还回绝了国外专家合作办厂的邀请

“一日夫妻百日恩

她能够选择我 我一辈子都感恩她”

大叔和他的“折叠别墅”经媒体报道后

网友们都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还有和日站君一样的画图狗

流下了羞愧的泪水



还有网友担心

“是不是以后得交个停房费?”


而令日站君最为感动的

还是大叔对打工者们贴心的考量

回顾现在的“城市集装箱”

不仅室内简陋阴暗

上不了厕所也洗不了澡

但有些人为了生计

不得不蜗居在集装箱里

这些人被称作“柜族”

却过着和贵族截然不同的生活



一线工人们作为最常见的“柜族”

在集装箱里一住就是整个工期

不仅半夜在集装箱里被冻醒

吃喝拉撒还要跑去外面

简直无法想象


正如大叔所言

“希望农民工朋友有个别墅住”

也希望所有在外辛劳的务工者

在经历了疲惫的一天后

都能有个温馨的住所

未来,希望大叔的“折叠别墅”

广泛运用到社会、灾区等各个方面

给更多的人带来便利

也期待未来咱们国家

出现更多更好的发明造福人类!

文中视频截图来自@浙视频、@新安晚报

版权归其所有

-END-

END -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2/46440.html/feed 4
一室阳光,Code Space代码空间 / Full Scale Studio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11/38007.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11/38007.html#comments Fri, 17 Nov 2017 08:13:22 +0000 “高效且友好的工作环境应该是可以充分地沐浴在阳光中,并且能拥有良好的视野。”应甲方的请求,营造一处宽敞明亮的工作环境,因此光线便是这次项目中团队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1507517687223_MG_4677.jpg

雇主是一家软件设计公司(编程),他们希望打造属于自己的办公室,并营造一个舒适的社区环境,供专业人士分享工作方面的知识与经验。融洽的工作氛围有助于新入职人员能尽快融入新的工作环境。

在建筑内部整个工作区域被划分成咖啡厅、会议室、软件设计办公室和交流合作区,其中供工作人员交流学习的地方占据了建筑的大部分空间。除此之外还有一家图书馆、一间食品储藏室和供举办各种活动的自由活动空间。整个建筑坐落在狭长的地带,与素贴山双龙寺相映衬。

1507517676529_MG_4219-HDR.jpg

设计团队想尽可能地缩减建设工期和预算,他们以一种网格式结构着手设计能尽量地让设计能进展得更顺利。紧接着,设计师又赋予每个空间以不同的功能,将他们逐一安排到各个空间布局中。建筑的前侧将被设计成咖啡厅营造一个亲切的入口,咖啡厅的前方布置了一片充满绿意的中庭空间。穿过入口处的咖啡厅就来到了交流合作区和建筑尽头的办公室。停车场在建筑的前后,自然和阳光得以充分地融入室内环境。

考虑到屋顶的排水以及为了避免阳光的直射,建筑的总体形式和室内空间都由折叠式顶板组成,并和墙体相连。另外,设计师又在适当的区域设置虚空间将自然光线从北引入到室内,以满足业主最初的要求。屋顶的构成和形式是模仿素贴山双龙寺的建造样式使得办公楼和周围环境形成对话。

1507517681629_MG_4444-HDR.jpg

图纸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屋顶平面图

东立面图

北立面图

西立面图

南立面图

A-A剖面图

B-B剖面图

C-C剖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事务所:Full Scale Studio

项目地址:泰国清迈

项目类型:商业建筑、办公楼、教育建筑、图书馆

状态:已建

年份:2017

尺寸:0-1000平方英尺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11/38007.html/feed 5
夏威夷,同一屋檐之下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10/37549.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10/37549.html#comments Tue, 17 Oct 2017 13:38:21 +0000 该住宅位于夏威夷,那里的风景让笔者十分眼红,心想网络如此发达,在哪里生活和工作都一样,拥抱美丽的自然和吹着风看星星才是王道啊。

从房屋的后侧面看向海面,现在车库变为帆车间

毛伊岛是度假胜地,有力的北风和完美的波浪可谓是冲浪者的天堂。欧洲帆板设计师Robert Stroj在这里成立了他的工作室。当他和他现在的妻子相遇并探索当地的时候,他们很快坠入爱河并在这里定居了下来。业主花了三年时间找到完美的场地。如今,这对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儿子还有一条狗儿快乐的生活在此处。

鸟瞰

北侧

后侧,屋顶上吊下的秋千

白天从屋顶望去

屋顶遮蔽下的露台

完美的海景,绮丽的悬崖,强风还有原生态景观等等条件摆在习惯于密集城市的欧洲建筑师面前,挑战迎面而来。最终,建筑师制定了一个“同一个屋檐下”的改建。几栋小“房子”布置在同一个大屋顶之下,每个“房子”都是U型布局,开口面向海景活山峦。屋顶下面一共有五个单元,一个是车库,剩下一个是工作室。厨房,起居,餐厅,起居空间就位于这些“房子”间的流动空间内。

这样的设计式的住宅拥有可持续性并能做出类型的变化,比如可以变成一个迷你的旅馆为三对夫妇或者三个家庭提供住宿。每个“房子”都拥有绝对的隐私。此外概念也允许车库等服务空间化身为车间和工作室。

住宅对这个家十分重要,这栋建筑同时还扮演着社交场所。夜幕降临,厨房餐厅中的香味四溢,客人们围聚在这里展示手艺和品尝美食。因此,这栋房屋的中心是厨房和餐厅。


厨房,壁炉,客厅

客厅

东北外观

大而坚固的屋顶对应着这里强劲的海风和充足的日照。房屋的面积是下方“小房子”面积总和的两倍,因此“房子”间的流动公共面积等于“房子”面积总和。建筑实现整体交叉通风,并不需要安装空调。木质外皮的屋顶可以上人,其折叠的造型就像迎风而展的翅膀,同时也契合周围的景观。

从北看整个房子

屋顶夜晚视野

这栋建筑使用了当地的技法与原生材料。比如墙面上的石膏就渗进了有海滩上的沙子,室内外的关联因此更加紧密。同时地板,天花,屋顶使用了IPE木材。虽然建筑师并不能到现场监督施工,但是业主以他极大地热情参与到房屋建设中,让这个家得以完美的呈现。

从客房看出去、材料细部、屋檐下室外空间

屋顶

北侧



图纸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MAUI roof house

项目地点:美国,夏威夷,毛伊岛

设计师:dekleva gregorič arhitekti

建筑工作室:dekleva gregorič arhitekti

项目团队:Aljoša Dekleva u.d.i.a., M.Arch. (AA Dist),Tina Gregorič

u.d.i.a., M.Arch. (AA Dist), Flavio Coddou dipl.arch., Lea Kovič u.d.i.a.

客户:Robert & Drazena Stroj

基地面积:10000 ㎡

建设面积: 450 ㎡

使用面积:263㎡

设计时间:2004-2005年

建成时间:2011年

摄影:Cristobal Palma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10/37549.html/feed 3
折叠的家,让你带家去旅行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7/35979.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7/35979.html#comments Wed, 19 Jul 2017 07:13:56 +0000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7/35979.html/feed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