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感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0 Sep 2024 01:15:2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从李焕英说起,回到八十年代的建筑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3/49057.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3/49057.html#comments Mon, 22 Mar 2021 09:58:19 +0000 “若干年后,人们将会为这一年代而怦然心动。”出版于1990年的一本书,《中国80年代建筑艺术》,开篇写着这么一句话。



大年初一,当《你好,李焕英》用最朴实无华的拍摄手法把最纯粹的亲情带到影院,我们似乎又体验了一次怦然心动的感觉。

_0 (3).jpg
△电影《你好,李焕英》海报

而这种感觉,在过去《芳华》、《归来》、《乘风破浪》,最近的《大江大河》《山海情》里重复地牵引着我们模糊的记忆。穿越的桥段从十年前为了满足我们对古代的想象,在这几年逐渐变成了对改革开放之后的怀念。
 
80年代,发生了什么故事?每天都在承载这些故事的建筑和城市又是什么样的形态呢?

_1 (3).png
△电影,李焕英》剧照

在讲述它之前,我们就不得不先回忆得再久远一点,50到70年代,中国的城市是什么样?
 
开国之后,中国建筑是排斥现代主义的。支援中国的苏联专家高喊“方盒子代表的便是资本主义”,于是1953年《人民日报》说,“以资产阶级思想为指导的设计原则一切服从于资本家追求个人最高利润为目的,设计人员受资本家雇佣,为实现资本家意愿而设计,资产阶级的设计思想是短视的,没有国家和集体的观念,又常常使保守落后的。”
 
所以,集体主义的工作模式、民族和复古的设计符号成了那时建筑界的主流。

中国式大屋顶在公共建筑上极其流行,不过因为集中力量建造时把控严格,造价也高,那时的大屋顶倒也充满了观赏性。今天我们还常常能看到一些新建的大屋顶,却已经不再像那么细致,而显得粗制滥造了。
 
_2 (5).jpg
△重庆西南大会堂,1954年建成,建筑师张嘉德

_3 (5).jpg
原南京航空学院教学楼,1953年建成,建筑师杨廷宝 

_4 (5).jpg
△北京站,建成于1959年,建筑师杨廷宝、陈登鳌主持,国家建工部第一建筑设计院和南京工学院合作承担设计。
 
可是这种复古的建筑在60年代中后期又变成了被批判的对象,象征传统和古典的东西都会被打上封建势力的烙印,中国建筑停滞不前,一些类似火炬、党徽等具象化的建筑成为了那时的象征。
 
也就是说在80年代之前,那个被称为“自律时期”的年代,为了塑造共同的民族信仰,中国城市里的建筑大部分时间并没有迎合西方现代主义的潮流。

中国跟随着苏联的脚步发展盛大、宏伟的革命建筑,它们外墙浑厚,材料粗野,建筑并不太高,但占地和体量总能带来震撼,洋溢着社会主义的集体意识。

也许中间出现一些更具有现代特征的代表作,但很快又被瞬息万变的社会意识所抛弃。
 
_5 (3).jpg
 北京电报大楼,1958建成,建筑师林乐义、张北平,北京电报大楼明信片 图/北京日报

时间到了我们今天怀念的重点,80年代。同形容那个年代的美好词汇“希望”“开放”“自由”一样。此时的建筑思潮也发生了美好且巨大的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城市里的建筑形式不再拘泥于纯粹古典的东西,也逐渐摆脱梁柱结构下厚重的墙体,它们越来越轻盈、越来越高、也越来越简洁。

这一切从对外开放联系最紧密的建筑开始,比如机场和饭店。

_6 (4).png
敦煌机场候机楼,刘纯翰设计,辛明华1987年8月7日 拍摄

当时的北京官员邀请了贝聿铭设计香山饭店,贝聿铭想带来的是既区别于苏联风格,又不同于西方现代主义的建筑,以此给当时处于迷茫期的中国建筑带来新的方向。

然而这个设想并没有完全实现,大多数时候,中国依然选择走西方的道路。

_7 (2).jpg

△香山饭店,贝聿铭设计,1982年建成


1983年,长城饭店落成,建筑的玻璃幕墙、共享中庭、电梯、餐厅等新的概念冲击着中国建筑,从此,这些配置成了中国高级酒店的标准模板。


_8 (2).jpg

长城饭店,1983年建成


_9 (2).jpg

建国饭店,1982年建成




_10 (2).jpg


碧螺塔,1988年建成,建筑师刘托设计,汽车之家网友 雄鹰王浚拍摄



_11 (2).jpg
华东电业调度大楼,1987年建成

社会欣欣向荣地朝着前方大步迈进,那时人们对城市的想象同对国家的想象一样,只有未来没有过去。

然而,这些“开放”和“欣喜”并不是今天我们对八十年代过度憧憬的原因,也不是我们对那时的建筑心动的理由。

从改革开放到今天,在不断西化的过程中,城市、建筑、资本、互联网共同塑造的生活却逐渐剥夺了我们的情绪。面临各种现代焦虑的人们,越来越试图回归最初、最传统的感情。

所以,我们才开始通过影视作品和建筑回忆80年代。

_12 (2).jpg
电影《归来》剧照

80年代是一个开放和传统的暧昧期。人们既对未来充满希望,又还处于传统家庭和社会关系的意识中。自律时期所塑造的集体生活的理念,还影响着社会的生产和创造模式,特别是那时候的工业。

钢铁厂、化工厂们不像城市里那般受制于复古主义的装饰,相反,为了效率和功能,它们继承了一部分包豪斯的风格,既简约,又庞大,足以把消化庞大的工人群体。
 _13 (2).jpg
电影《钢的琴》剧照

工厂的宿舍楼像是一个集体社会,它们孕育着和平但困顿年代的革命友谊。

在去年的一本关于山西80年代的回忆书籍《闹城》中,作者苏丹刻画着他幼年时在太原经历的细致又绵密的生活碎片,既没有赞美,也没有批判,但是那些真实、粗暴、荒诞又温情的故事好像就深深镶嵌于无数低矮的乡村小屋和庞大的工人宿舍中。

_14 (2).jpg
贾樟柯电影《站台》剧照

如果我们带着这种怀旧的情绪再去审视80、90年代为背景的作品,会发现无论是电影里的故事还是故事里的建筑场景,它们总能勾勒出一种独特的情感:

《三峡好人》船坞上煤矿工人寻找女儿的困顿,《hello树先生》小宅院内那个被集体压抑到发疯的树先生所经历的绝望,《钢的琴》废弃钢铁厂里一个平凡父亲对女儿的细腻。

_15 (2).jpg
电影《三峡好人》剧照

这些影视作品所探讨的问题与我们今天希望建筑追求的独特性不谋而合,它们有着相似的内核:土地情感

这是属于中国人特有的场所精神。

_16 (2).jpg
电影《山河故人》剧照

在《山海情》的视频中,弹幕里对着那片贫瘠的土壤、低矮的夯土房、空旷的大戈壁叫好,当然不是歌颂清贫,而是视频前的人们想念起那时的纯真。
 
西方的城市高楼林立,东方的建筑日趋一致,在中国西北的村庄里,依然还只是原始棚屋和夯土矮房。
 
这样简陋的场所,什么样的主义和手法都没有意义,没有任何刺激他们感官体验和精神升华的要素,但是他们对那些简陋建筑的感情却无法割舍,以至于一开始他们根本无法承受离开这片土地的情感代价。

_17 (3).png
△电视剧《山海情》剧照

这种土地情感贯穿于当时人们所依靠的建筑中。它与我们只是走马观花地去打卡某个建筑截然不同。我们不仅无法回到那个年代,连对当下新建筑是否具备强烈的情感都很难下结论。

即使我们回到《都挺好》里的老宅,回到了《芳华》的火车站,回到《你好,李焕英》的化工厂,我们也很难找到自己与这些建筑及环境更深的关联。

它们像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展品。人们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去纪念这些建筑的死亡。

_18 (1).jpg
《你好,李焕英》中的化工厂原型襄阳卫东厂
 
从80年代的建筑里,我们从透过“开放”的字眼依然能看到那身后还有着改革前工业化建设的巨大身影,那些厚重的砖墙,落后的承重结构,生锈的铁件和单调的组织流线,并没有特别值得传承的建造经验。
 
但这些笨拙的建筑却在不断牵引着我们回到一个个独特的故事和集体的情感中。
 
建筑承载了更多矛盾、冲突和温情,导演们在它们身上解构着原生家庭的矛盾,寻找遗失的感情。

我们为当代住宅感到焦虑,传统家庭瓦解带来的自由感和疏离感强烈地碰撞着,建筑似乎不再是承载冲突和故事的容器,而更像把我们锁在城市的牢笼

_19 (1).jpg
公寓之城,首尔。一个无比繁华的国际都市,却也是“寄生虫”遍地的凄凉之地。

为电影流泪,打卡那些已经没有了灵魂的建筑,确实缓解了我们的空虚,正如现代城市建筑以及娱乐方式所带给我们的短暂欢愉,像是精神毒药一般,却给不了长久的寄托。

我们擅长制造一个个别出心裁、或是虔诚或是惊艳的作品,迷恋于游览时的喜悦。

现代建筑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选择,它们的理论和实践都已经足够丰富。这当然让人惊叹,也确实值得我们赞美。然而,在这种对多元化的赞美里,我们是观赏者,是这些璀璨建筑的客人。

我们与它们之间大多时候缺乏故事,或者更生动的剧情。

_20 (2).png
芳华》中的火车站

而真正能和我们每个个体发生故事的平凡建筑们却不再有故事,因为它们不再拥有独特的场所。我们被困在了高大的楼房中,每个人都在经历着同质化的叙事。
 
所以,当某个回忆题材的电影出现,无论是大众化电影里刻画的淳朴亲情,还是文艺电影里映射出的复杂矛盾,总可以击中许多人的内心。

_21 (1).jpg
贾樟柯导演电影《山河故人》剧照

越来越多优秀的创作者试图挽回社会缺失的情感,只可惜这与城市化和建筑发展一样,真的可以挽回吗?
 
历史不再重来,我们总是怀念着匮乏年代的纯真。我们渴望回到那些看似粗糙的房子中,那不是因为八十年代的建筑多么惊艳和前卫,而是怀念着那时候它们还尚且能与我们发生不同的故事。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3/49057.html/feed 3
失望:一种羞耻的建筑享受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1/4245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1/42458.html#comments Sat, 17 Nov 2018 14:16:53 +0000

“本场讲座献给所有熟悉失望的人。”

本文为全球知识雷锋第84篇讲座。

本文整理自二零一八年十月十四日举行的巴特莱特国际讲座系列(Bartlett International Lecture Series),讲座原题为“失望(Disappointment)”,由Adrian Forty主讲,谭绰钧纪录和整理推介,同时感谢AA建筑联盟学院硕士(MA in History and Critical Thinking, 2016) 建筑历史与批判性思考方向的乔沙维学姐推荐书目。

记录者:谭绰钧

巴特莱特 ,伦敦大学学院(The Bartlett School of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建筑系本科在读。

主讲人:Adrian Forty

Adrian Forty是巴特莱特(The Bartlett)建筑史荣誉教授,1981年,他与Mark Swenarton是巴特莱特建筑史硕士学位 (MA in Architectural History)的创办人,著作:《文字与建筑:现代建筑词汇》(Words and Buildings: A Vocabulary of Modern Architecture,2000)和《混凝土和文化,物质历史》(Concrete and Culture, A Material History 2012)的作者。

文章全长19942字,阅读完需要30分钟

前言

失望不是一种高尚,也不是一种宏大的情感。微不足道地,它更是可耻的,几乎是一种微乎其微的次要情绪。尽管如此,它特别常见,更可以说是人生各种体验的默认情感。尽管在情绪学上甚少触及,现代生活中却充满着失望。对于建筑,一个比任何艺术更经常接触失望的行业和世界里,建筑师如何处理各期望落差?他们如何把情绪融入概念和丰富想像?甚至于,失望对伟大建筑的贡献有多深?

这场讲座献给所有熟悉失望的人。

正文

1.谈失望本身

失望是建筑师很熟识的感觉,但有别于其他如愤怒、恐惧、妒忌、忧伤等情绪,失望比较像一种次要的情绪,既不高尚又不豪放。这点体现在不同的艺术作品中,例如法国画家夏尔·勒·布伦《灵魂热情的展现》 (Charles Le Brun expressions des passions de l'âme 1721)中的十二种主要情绪中,有恐惧、绝望、敬佩等,却没有记录失望;同样地,玛德琳·史居里的《爱情国地图》(Madeleine de Scudéry Carte du tendre 1656)中,有冷漠的湖、不同激情的小镇,但在爱情地图中,“失望”竟然意外地没有被记录成一种主要的感受。

《灵魂热情的展现》,夏尔·勒·布伦,1721

(Charles Le Brun expressions des passions de l'âme)

《爱情国地图》玛德琳·史居里,1656

(Madeleine de Scudéry Carte du tendre)

“失望”在十七世纪时不被人表达成一种主要情绪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它是一种比较当代的情绪,在十九、二十世纪左右才开始被重视(如“沉闷”也是一种属于当代的情绪)。但于此同时,Adrian Forty教授举了一个当代艺术作品的例子,这件抽象作品用剪纸来表现不同情绪,虽然艺术风格与其他十七世纪的作品并不相同,也有如惊吓、厌恶、喜悦等情绪,但殊途同归,没有失望的表现。

2018伦敦艺术双年展(London Design Biennale 2018)

其实,仔细想想,该如何把失望的容貌表现出来?——但其实失望根本没有明显的迹象或是鲜明的特征。

2.失望的定义

那我们应该怎样定义失望?Adrian Forty教授认为,失望是“预期除以现实”,尤其当两者相遇、发生交集时产生各种有趣的互动。我们考虑的重点不只是在于“现实”和“理想”,而是在于怎样平衡“两种不同现实”:内在的心理现实,和外在的实体现实。在社会上,那些能好好平衡这两种现实的人,通常较少被“失望”所影响。在众多作品之中,第一个把失望定义为一种独特情绪的人是约翰·罗伯特·博尔顿(JT Boulton Edmund Burke),他写了一本叫《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根源》的书(A Philosophical Enquiry into the Origin of our Ideas of the Sublime and Beautiful)。书中有言:

 “欢乐的终止会以三种方式影响我们的心灵。 如果它只是渐渐流逝,维持一段时间后,效果就是一种漠不关心; 如果欢乐突然中断,就会产生一种不安的感觉,叫做失望; 如果事物完全迷失,以至我们再也无法享受它,那么就会产生一种偏激的感情,叫做悲苦。” 

“The cessation of pleasure affects the mind in three ways. If it simply ceases, after having continued a proper time, the effect is indifference; if it be abruptly broken off, there ensues an uneasy sense called disappointment; if the object is so totally lost that there no chance of enjoying it again, a passion arises in the mind which is called grief .” 

《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区别》,约翰·罗伯特·博尔顿( A Philosophical Enquiry into the Origin of our Ideas of the Sublime and Beautiful,J. T. Boulton Edmund Burke)

当中,“漠不关心”是指一种较中立的感觉——既感受不到愉悦,又不受痛苦影响。 基本上,作者把失望定义在“漠不关心”和“悲苦”之间。如此定位充分体现在画作《失望的美食家》(The disappointed epicures)中,画中的美食家对盛宴期待而久,但侍应却被一只小狗绊倒,又吓坏了后面的侍应,他们的享乐突然中断,对盛宴的期待顿时减退,心感失望;但同时,美食家们可以改天再来享受美食佳肴,就还没到达“悲苦”的境界。

由此可见失望在各种情绪中的定位:它不是一种病理状态,既不会引致焦虑,又不会长期维持,还有可能随时减弱。

《失望的美食家》The disappointed epicures

失望跟建筑的关系

失望与建筑有着一种紧密的关系:当你不能实现你的理想时,失望之情自然显露无遗;但建筑师通常会忘记失望,或是假装忘记,从而把精神集中在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上——也许“把失望隐藏”也是人之常情吧。因此,很多建筑“失望”的一面都得不到记录——毕竟形容一件令自己失望的事实在是太费神了。但这在Adrian Forty教授看来是可耻的,他认为,我们隐藏失望只是害怕暴露自己的缺点,但当我们有所憧憬的时候,何须失望?失望不会令我们有精力去做额外的事情,同时,教授提出了更深刻的反思:被失望打击,是我们的错,还是世事的错?

在建筑的世界里,有四种不同类型的失望。首先,是一种被转移的失望。帕特里克·霍奇金森(Patrick Hodgkinson)*,到牛津去看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的设计(Florey Building)——那是一栋全玻璃的学院。帕特里克在给詹姆斯的信里写道:

“整体相当不错,并且贯彻始终,但你知道这建筑有一个很可怕的错误,就是我们的价值观错位了,为什么我们只能给人惊喜而永远不能安慰?谁想活在密封玻璃平幕后,永远没有隐私,永远不能被建筑物的温暖所包围?它太表面了,宛如没有灵魂一样。”

(‘Quite well done and consistently carried through, but you know there is an awful wrong with the architecture, we somehow have our values misplaced, why can we only stun and never soothe? Who wants to live behind over large planes of sealed glass, never to feel private, never to feel contained and concealed by the warmth of a building ? Somehow it is all surface – as if we have no souls’)

*帕特里克·霍奇金森(Patrick Hodgkinson) ,英国布莱顿霍夫的建筑师( Architect of the Brunswick Centre)

这使Adrian Forty教授不禁反思,帕特里克对詹姆斯的不满,是否反映着他对自己设计布莱顿霍夫的失望?毕竟这两座建筑是有几分相似的。失望之前一定会存有预设,就如帕特里克把对自己的失望投射在别人身上一样。

弗洛里大楼(Florey Building),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牛津

英国布莱顿霍夫(Brunswick Centre),帕特里克·霍奇金森(Patrick Hodgkinson)

帕特里克·霍奇金森金写给詹姆斯·斯特林的信

第二种建筑世界里的失望在于“期望落差”,即有别于现实。当我们失去曾经拥有的事物,失望便会自然流露。Adrian Forty教授举了一名年轻的英国作家看帕埃斯图姆-谷神庙 (Paestum,Temple of Ceres)的例子,这名作家认为庙堂的比例跟规模比他想像中小很多,完全没有想像中的壮观,这是他曾经感受过最完全的失望——最终他满心厌恶地离开了那个地方。但其实,不是神庙“那天”不够好,它从未改变,始终如一。问题出在年轻作家的期望。

帕埃斯图姆-谷神庙 (Paestum,Temple of Ceres)

其三,是一种妥协的失望。Adrian Forty教授展示了建筑电讯派(Archigram)成员在1980年代看巴黎Archigram大楼的短片。在短片中,他们的反应由一开始的全心欣赏,渐渐变成失望,最终转变为批评。虽然如此,高层们的失望有事先准备,才在大众面前表达出来,他们只“称赞”大楼的建造工艺和建筑师的努力,却没有“投入”并为此感到兴奋,反而从中抽身,勉强地说大楼是一个古典建筑,但又暗中讽刺它像卡通——这些都是为了在忠于自己品味的同时保持风度翩翩的形象。由此可见妥协失望的体现。

其四,是一种虚构的失望。Adrian Forty教授提出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Marcel Proust: In Search of Lost Time ),一本关于身不由己的回忆、时间、欲望、妒忌和社会运作的书,讲述作者对身边所有人、事、他所有渴求的失望,是一个失望和另一个失望接二连三地出现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教授认为比较生动的关于“失望”的故事。故事的主角为了实现他的童年愿望——看巴勒贝克教堂,一直去博物馆收集资料,每天念叨着一点二十二分去巴勒贝克的火车。等他终于到达巴勒贝克,现实中的教堂是更多更独特,但也是更少。主角问小镇的人去岸边看教堂的方向,几乎没人明白他的意思,教堂前的雕塑饱经沧桑,只剩下空虚的石像,跟照片大相径庭,博物馆里的复制比现实雄伟远多。在主角脑海里的教堂壮丽无比,又忆起朋友说教堂跟锡耶纳一样美;但现实上,它却只是一个位于平凡小镇酒吧旁的普通教堂,真实的平淡无奇令他大失所望。

左:《追忆似水年华》,马塞尔·普鲁斯特( In Search of Lost Time,Marcel Proust);右:1.当我问小镇的人去岸边看教堂的方向,几乎没有人明白我的意思 

2.是巴勒贝克教堂,我终于到了

3.我跟自己说,我一直就在看这教堂的照片

4.现在我终于能见证教堂,那个雕塑本身,它看来更宏大

5.也许,它也是更小。我的心被雕塑如何从之前雕刻千篇的细腻,转变到现在像石头的外貌

6.遭受其残暴摧残。

7.受时间所限,是时候回车站找我祖母。

8.记得朋友说教堂是愉悦的,跟锡耶纳一样美。

9.我完全沒有跟祖母流露我的失望。

纪录建筑的失望 – 失望图(disappointment drawing)

我们第一次看建筑时难免会失望,皆因建筑就是一个容易令人失望的行业:原本的计划可能无法执行、建好的建筑或许有别于原本的概念、成品的最终用途可能与原本的构思大相径庭;客户也有可能突然改变主意、削减预算;施工人员没有尽职尽责,等等——失望就此产生。

一种纪录建筑的失望的方式,是画失望图,就是建筑建完后所画的图,把失望的因素和建筑师的原意都展现出来。例如伊尼戈琼斯画维琴察瓦尔马拉纳的失望图(Palladio, Palazzo Valmarana, Vicenza, Quattro Libri annotated by Inigo Jones, 1614),建筑物最终并不像设计的那样大而完美,图中虚线内表达的是实际建造的部分,而虚线外是建筑师理想建造的部分。

维琴察瓦尔马拉纳的失望图,伊尼戈琼斯注释

另外一个例子是由詹姆斯·高恩和詹姆斯·斯特林(James Gowan and James Sterling)设计的莱斯特大学工程学院(University of Leicester Engineering Building )。詹姆斯·高恩在十年后反思大楼的设计,并画了一些“失望图”。他把大楼画出来,先解剖,把每一个组合部分仔细分解,然后再用不同方式重新组合起来。其实大楼不是一个失败之作,而高恩的失望图也没有显示任何改良方法。教授补充道,在大楼兴建途中,詹姆斯·高恩和詹姆斯·斯特林的伙伴关系突然破碎,因此他推断,高恩的失望图只是一些尝试,尝试了解他们两个分别对大楼的设计作出了怎样的贡献,以及他们出现分歧的原因。总之,教授认为他不是在改善大楼设计——他只是想让自己感觉好一些而已。

左:莱斯特大学工程学院;右:詹姆斯·高恩和詹姆斯·斯特林

莱斯特大学工程学院“失望图”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Engineering Building Disappointment Drawings)

的确,建筑是一个跟失望形影不离的行业。另外一个失望图的例子是尼尔•麦克劳林建筑师事务所(Niall McLaughlin Architects)在都柏林建的阿尔茨海默氏症暂息中心(Alzheimer's Respite Centre)。图中显示的是建筑原本的设计:病房设置在中间,由花园包围着,病人可以随意游荡也不会迷失,终能安全回到房间。但实际筹钱兴建时,一来建筑费用昂贵;其次,计划由一个政府公共卫生部门管理,他们既没有按原订图则,又把各部分概念重新改过,比如把花园的树砍掉改建成鱼池,尽管后来发现鱼池有卫生安全问题,他们也把沉思房改成教育工作室,但最后沦为杂物房。故此,建筑师画下失望图,这既是为了表达他愿望中,社会、建筑、花园跟病人的理想关系,也是为了挽救建筑,抓紧在他指间流逝的理念。

阿爾茨海默氏症暫息中心,都柏林 ,尼尔•麦克劳林建筑师事务所(Alzheimer's Respite Centre, Dublin, by Niall McLaughlin Architects)

失望的美,在于想像

承认“失望”为一种独特情绪,是现代化的象征。第一个有如此对判断的人是法国诗人查尔斯·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他形容现代化的特征,就是“用批判性思维去审视四周,从中过滤,建立自己的立场”。各种批判性理论也同时兴起。面对失望,甚至人生中各种高低起伏、我们也应抱有一个批判性思维。在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十二本关于失望理论的小说里有言:

“最杰出的艺术作品往往最令人失望。”

(It is the best works of arts that are the most disappointing )

普鲁斯特讲述自己曾经观看一位著名演员的演出,但是去看了两次都无动于衷,虽然这位演员的确才华横溢,但是他并没有被打动,这不禁令他质疑:人为何要用失望来衡量事物的伟大?是我们太迂腐,以致我们难以想像,令真正的创作、真正的原创性永远令人失望,就如马塞尔·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第三册》之言:

“那些非常精美的艺术品,如果得到真正的关注,就是那些最令人失望的作品,因为在我们的想法的总和中,没有一个能回应个人想像。”

('…really fine works of art, if they are given genuine attention, are the ones that disappoint us the most, because in the sum total of our ideas there is none that responds to an individual impression'Marcel Proust, In Search of Lost Time Vol. 3:The Guermantes Way)

我们太习惯用同一种固定的方式去聆听和观察,太封闭于世上固有的事物;而当事物稍为改变,我们便难以接受其原创性。然而,想像往往能激发我们对艺术的愉悦,马塞尔·普鲁斯特也有言:

“通常,在我的生活中,现实令我失望,因为在我感官能感受它的瞬间,我的想像,就是我唯一拥有来享受美丽的器官,无法适应它,我们不可避免地只能想像缺乏的事物。”

(' So often, in the course of my life, reality had disappointed me because at the instant my senses perceived it, my imagination, which was the only organ that I possessed for the enjoyment of beauty, could not apply itself to it, in virture of the ineluctable law which ordains that we can only imagine what is absent' v.12, p230)

愉悦源自于期盼的心。Adrian Forty教授经常把自己放在失望的情境中,他认为,失望丰富了他的想像,令他的人生更瑰丽多彩。

计算的失望

为什么人总是期望别人给我们惊喜?有些作品就是故意被设计得引人失望。例如英国艺术家马丁·克里德(Martin Creed) 的88号作品,他把A4纸弄成一个球,每一张纸都代表着一次失败。事情没按原订计划进行,平凡地把失望之情用这种形式展现出来。

 《88号作品》A4纸被弄成一个球, 马丁·克里德

建筑本身太昂贵,要找到一栋“完全令人失望的”建筑也许很难;但要找到建筑物“令人失望的某些部分”是有可能的。建筑世界里存在一种“被设计的失望”——即建筑的概念就是要令人失望。教授举了智利萨尔托奇科瀑布的例子(Salto Chico Falls in far south of Chille),智利国家公园里有一座在1990年代建的探索巴塔哥尼亚酒店(Explora Patagonia),要五个小时车程才能到达那个偏远的位置。国家公园风景虽壮丽多姿,但酒店的外形却平庸至极,大煞风景;但酒店内部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超出预期——这就是一个空间跟另一个空间之间的距离,只有你置身于酒店之内,才能感受到其难能可贵的一面。酒店的设计师说:

“我喜欢失望,我认为这非常重要,特别是在最初的体验中,我们不希望人们预见到全部。”

因此有时,要展示建筑最精致的一面,必须把建筑从喧闹的人群中隐藏起来,就如魔术师一样。如此,建筑的体验应从失望开始。

探索巴塔哥尼亚酒店,托雷斯德尔潘恩国家公园,智利 。寂寥的门前。(Explora Patagonia,Torres del Paine National Park,Chile)

探索巴塔哥尼亚酒店内部空间

结语

存在期望落差的时候,我们普遍会把“失望”看成负面情绪,看成失败的标示。但正因如此,作为建筑师,我们更要学会与失望同在,并且享受失望。从失望中得来的反思会变成我们最大的动力和最棒的主意;就如空闲时的发呆一样,沉闷是激发创意的必要条件。我们也许会为失望感到羞耻,但并不代表我们要把它隐藏起和压制下来——你现在也可以本场讲座感到失望。

注:文中所用图片来自讲座现场照片以及网络

END

推荐书目

《建筑研究 01 : 词语、建筑物、图(Architecture Studies, 01 : Words, Buildings & Drawings)》,马克·卡森斯、陈薇(Cousins, Mark, Wei Chen, Xin Ruan, and Adrian Forty. )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11-5 

建筑研究这本书里,有Forty的文章,也有中西学者的对谈研讨。中英文对照,Mark Cousins主持的这次研讨真的非常难得。

Words, Buildings & Drawings.这个书名和Forty自己的著作 words and buildings 只差了一个drawings,而drawings恰好是建筑学最常讨论的,被认为是最重要媒介的关键词。本书还能看到多种学者知识领域,视角的相近和不同带来的overlap和碰撞,很有意思。能够成书,要感谢mark对中国的迷之热爱。这类的研讨和书籍还是不多,中英双语也让我们这些夹在两者之间的学习者们非常欣慰。

左:Words and Buildings,Adrian Forty

右:Concrete and Culture: a Material History ,Adrian Forty

就是Forty称得上是建筑学辞典的著作,深有深的读法,浅读也能普及基本知识传道解惑。而且他的写作态度是很诚恳的。非常推荐。

Koolhaas, Rem. "Whatever Happened to Urbanism?". Design Quarterly 164 (1995): 28. doi:10.2307/4091351.

这是唯一和本讲座内容相关的推荐。库哈斯的“失望”,这一篇应该比较多人读过。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1/42458.html/feed 0
家里这样设计,夫妻一起住20年都不腻!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11/37899.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11/37899.html#comments Wed, 08 Nov 2017 14:44:23 +0000  

▲ 请看独家原创视频


0.gif 

“我和我先生在这里住了6年,几乎每晚,

我在厨房煮饭的时候,

我先生就会在隔壁走廊里生柴火,

为我烧洗澡水,

365天每天如此。

周末我们会一起下地做农活,

在院子里烧烤自己去海里捕的鱼,

修剪头发,我先生也从不去外面店里,

全由我来操刀。

6年前,建筑师中村好文先生为好朋友雨宫夫妇,

在东京郊区的山林里设计了一栋小木屋,

夫妻俩一起生活虽已结婚20年,

感情却是甜蜜如初,恋羡煞旁人,

令人不禁好奇他们是如何做到情感保鲜的呢!

妻子雨宫Yuka,日本当红花艺师,

人气出版物《日日花》的作者,

书中,按照季节转换,

365天每天插一种花的概念

甚至早于日本花道大家川濑敏郎,

她擅长在作品中将食器与花、果蔬,

野草等植物组合,

学生遍布日本全国。

中村好文设计的雨宫家


先生雨宫秀也,日本非常知名的摄影师。

以拍摄手作器物、建筑、住宅为主,

casaburtus》,《住む》 等老牌日系杂志,

几乎每个月都会刊登雨宫的作品。

著名建筑师中村好文先生的建筑作品,

十几年来全都交由雨宫拍摄。

 640.webp (37).jpg


闲聊时我们问Yuka,

夫妻感情为什么这么好,

她说:“这得感谢这个家的设计师中村好文先生,

在他设计的空间里,没有独立房间的概念,

虽然夫妻同时做着不同的事,

但能享有彼此的时间

原来这才是夫妻感情保鲜的秘诀啊。

 

点击视频,看这对神仙夫妻的温暖日常!


微信截图_20171108223950.png


雨宫夫妇生活在东京郊区的一片山林,

开车来往新宿只需40分钟的地方。

6年前,著名的建筑师中村好文先生,

为夫妻俩在山里设计了一栋特别的两层楼小木屋。

 

0 (1).gif 

空间不大,上下两层一共就74平米,

一楼是客厅兼工作室、厨房、卫浴间,

二楼是卧室兼书房,储藏室,

整个小屋通透明亮。

“当初中村好文先生说,

要送我们一个家,问有什么需求,

我们是又惊又喜,但也不敢奢求太多,

就提了三个希望。

“第一,是要有个采光好的空间,

便于我先生的拍摄工作。

现在家里一楼朝南的空间,

是客厅兼我们的公用工作室,

如果我先生有拍摄,

那会收走所有的家具,

只剩一面白墙当作背景使用,

那如果是上花艺课的日子,

我会根据学员人数调整家具的摆放位置,

一般也就多一张桌子,没有椅子,

所有的人都席地而坐。

“第二,因为我从事花艺工作,

所以需要有放置鲜花的地方。

现在从玄关进入,先是看见一条长长的走廊,

东西两侧打通,使得整个空间循环通风,

也因为走道空间足够阴凉,

用来储存食材、安放鲜花,刚刚好。

“第三,我们俩都喜欢泡温泉,

希望家里能有个可以自己生火、烧水泡澡的浴缸。

现在浴槽是铁制的,外围有个用砖头堆起的炉子,

把木柴放进里面,便可烧水。

据说用铁器烧开的水对身体好,

泡完澡身体不容易变冷,非常暖和。

 

640 (1).webp (7).jpg 

雨宫小的时候,家里洗澡水都是他用柴火烧的,

一边烧柴一边看着探险小说,

面对着火焰,感觉自己被带进故事里,

他很喜欢那种感觉,

所以拜托中村先生无论如何,

都要设计一个这样的浴室,

现在他每天最大的乐趣,

就是回家给太太烧洗澡水。

除了夫妻俩的需求,

中村先生还分别为两人,

在一层和二层各设了书房,

是一个天井式的设计,

如此一来,当楼下传来先生用鼠标的咔嚓声,

或者翻开纸张的声音,

妻子就能知道丈夫正在做着什么,

两个人虽然做着各自的工作,却能共享时间。

因为夫妻俩都是美食美酒美器爱好者,

所以厨房成了两人在家中的另一个至福空间,

“每天早上一醒来我们就会讨论,今晚要吃什么呢?

整个厨房结构是中村先生设计,

灶台面板是轮岛的漆器师赤木明登先生送的,

碗柜收集着各地职人的手作器物,

搭配每日不同的料理。

 

640 (1).webp (12).jpg 

“可能一般人会觉得厨房是个油腻腻的地方,

与鲜花不搭,但像这样,

空出半个碗柜放上一束花,

吃饭的时候视线刚好对着它,

就能让自己眼前尽是美好的事物。

平时在路边若是看到可爱的野花野草,

都可以带回家作为点缀。

 

640 (1).webp (13).jpg 

在和雨宫夫妇相处拍摄的这一天里,

我们看到了“夫妻理想生活”的模版,

却又觉得有一丝不真实,

成功的事业,美美的生活空间,,

结婚20年依然甜蜜如初的两人世界,

究竟他们是如何给情感保鲜的呢?

 

微信截图_20171108224209.png 

0 (3).gif 

1. 通过日常小小的改变,为生活增添情趣

一年365天,无论刮风下雨,

雨宫先生每天都会生火半小时,为太太烧洗澡水。

更意外的是他们还在厨房边的墙面上开了一个猫洞,

方便烧柴火的时候,

太太给他递壶小酒、送盘下酒菜吃。

“他吃完了就会把空盘子空酒杯放在这儿,

等我给他加餐,

像是在给小猫喂食,

这样生活很有趣不是吗!

 

0 (4).gif 

2. 关心对方日常生活中的点滴

大概每隔10天,太太Yuka会为先生理一次发,

就坐在家门口的玄关处,

一面镜子,一把椅子,一把剃刀。

“有时候工作太忙,会忽略对方的变化,

自从我开始为他理发,

我会注意他是不是又长了些白头发,

最近有没有长胖,

生活上不易发现的点滴,

我们会在这个时候交流。

3.不断赞美对方,信任是王道

“我对我先生百分百信任,

我们俩在工作上也会有交集。

我所有的花艺作品,都由先生拍摄。

他们会在一楼的公共空间里一起工作,

太太从来不会去干涉指点丈夫的创作,

无论是拍摄角度、画面构图,

给予对方充分的空间和信任。

 

640 (1).webp (17).jpg 

4.每天要留出时间沟通

因为夫妻俩都很爱吃,

所以他们非常重视每日的餐桌时间,

聊聊这一天发生了些什么

周末两人都在家的日子,

会一起下到菜地里去干农活,

累了就在庭院前坐着喝喝茶,歇歇脚。

南院里种植着上百种野草,

北院则是一块菜地。

自给自足是没有问题的。

“我们俩都是自由职业者,

无论工作内容、工作时间,

都有很大的不同,

以前缺少沟通会经常吵架。

但自从搬来这个家生活后,

我们俩的每一天都变得非常快乐,

在空间的利用中也学习到了好多夫妻相处之道。


你和另一半之间有什么特别的相处秘诀吗?欢迎留言分享。



 感谢 一条 授权分享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yitiaotv

qrcode (1).bmp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11/37899.html/feed 7
当画建筑表达不了情感的时候,我还能画什么?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10/3744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10/37440.html#comments Wed, 11 Oct 2017 08:54:04 +0000 640.webp (16).jpg                                

上图的作者Comic大叔是谁?

是我,羿学堂里的旁友都称呼我潘工

10年建筑一线,把我引向这条不归路的

正是画画

640.webp (17).jpg 

听上去好像我画画很厉害!

nope!学建筑画得好的多不胜数

只是,画画之于我无比重要

经常临门那一脚,都和画画有关

 

今天,我得记录一下我画画的过往

先从我还没长毛开始讲起

 因为画画人生第一次被老师深深的伤害 

教师节刚过,我才敢把这事抖出来……

640.webp (18).jpg 

小学时受鸟山明爷爷的影响

我对肌肉人产生浓厚兴趣,

所以在课本上都会看到这种米其林人….. 

 

640.webp (19).jpg 

中学课本也不例外

 

640.webp (20).jpg 

顺理成章被老师发现

我还记得她原话

“呵!书不拿来读拿来画,还真想当个画家啊

就你这模样我看你怎么考上一中

当时她的表情和角度我没齿难忘,重现一遍!

 

640.webp (21).jpg 

潘工自绘

 

时间是良药,狗屁!

有些事偏偏时间越长越刺痛人,特别是童年的刺

640.webp (22).jpg 

潘工自绘

 因为画画人生第一次在女生面前出丑 

整个中学,我只画一样东西:人的侧面!

直至现在,水平一直没提升过….

640.webp (23).jpg 

潘工自绘

 

于是乎,老师叫我去校门旁出海报

其实也就帮学姐画人

结果变成:只有侧面的肌肉人

 

640.webp (24).jpg 

潘工自绘


当场就被学姐扯下来。。。。。。

  因为画画我报考建筑学 

高三我没有选择去美术艺考

而是选择了很有前途的建筑学

因为可以画画,而且还可以赚好多钱

…..

回忆一下我的自愿表

640.webp (25).jpg 

潘工自绘

 

高考后就开始和一华工师姐学素描

素描和漫画完全两码事

师姐表示信心不足

640.webp (26).jpg 

潘工自绘

 

好在当时加试美术就一走过场

就这样我进入了这个行当

640.webp (27).jpg 

潘工自绘

 因为画画人生第一次拿奖 

大三参加大学生快题竞赛

拿了个二等奖

算是那一届最好成绩

评语:线条流畅,立面性格与功能不符

分明嫌我太张扬

 

640.webp (28).jpg 

可是领奖现场我没在

竟然因为陪妞逛街没接到领奖通知

 

640.webp (29).jpg 

潘工自绘

 

一位获佳作奖的同学上台帮我领

据说当时有师妹问我要电话

他竟然给了他的号码

尼玛

 

0.gif 

后来参加第一届大学生设计竞赛

三等奖和最佳创意奖

其实也就画了一个漫画故事

评委说颇有禅意….

总之就是那些年,虾扯蛋吧….

 

640.webp (30).jpg  

 因为画画考上研究生 

考研前去拜访导师

带了几幅快题和手绘图,然后被叫到工作室实习

大家都懂的,先干活,再进师门


640.webp (31).jpg 

640.webp (32).jpg 

 

考研结果出来

全靠快题拉分,好像是第二

麻蛋竟然有人快题比我厉害

可是读研那三年

荒废了画画,走去学什么3DMAX

炒更赚钱泡妞…..三年没动过笔


640.webp (33).jpg 

潘工自绘

 

 每个项目里最有趣的事就是手绘总图 

参加工作后,最快乐的就是画总图

由于效果图有犀利的效果图公司和SU建模小能手

唯独彩总可以发挥一下我的兴趣

 

640.webp (34).jpg 

640.webp (35).jpg 

可是,工作10年手绘没任何提升

冠冕堂皇的理由:更关注设计本身

江湖里再无我手绘的传说

640.webp (36).jpg 

潘工自绘


 既然画建筑表达不了情感,我可以画别的 

项目的每一笔都是甲方的钱

代表责任而不代表我任何的情感

只有画自己喜欢的东西

或者给自己喜欢的人画

才是最快乐的

 

例如给媳妇画

对于一小文青,只能用文艺的手段

于是花光所有的创意和运气,一招定输赢

  盒子是用公司模型部的硬卡纸做的,刀法还可以吧.


640.webp (37).jpg 

猜猜里面是什么


640.webp (38).jpg 

比普通拼图难度要大,不规则拼接,无成图参考


640.webp (39).jpg 

不过也难不倒当年凤凰古城的高考状元


640.webp (40).jpg 

把自己的故乡拼出来,媳妇当然得心应手


640.webp (41).jpg 

 

看她边拼边哽咽,就知道有戏

当她拼出来那一刻,补上那句话

递上戒指

就这么成了

640.webp (42).jpg 

潘工自绘

 

再例如画我的小情人

 

640.webp (43).jpg


一台风天,全广州停工

有幸在小床边画一张女儿

外面风很大,画画时内心很平静

 

内心的平静实在太让人着迷,干脆画一个系列

叫做“跟粑粑去上班“

告诉各种低收入行业的爸爸

女儿的欢乐就是你最大的财富

以上都是用手绘板画,我相信科技的力量

 

0 (1).gif 

同时也画了一些小故事

 

640.webp (52).jpg 

故事放在下一篇图文吧,这一篇体量太大了

未完待续

 

最后想说

建筑师,请别放弃手绘

这是我们独特的表达爱的方式



 感谢 羿学堂 授权分享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T-and-E

qrcode.bmp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10/37440.html/feed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