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群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2 Nov 2024 01:34:1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汨罗“端午人家”乡村安置聚落 / 造作建筑工作室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6/51045.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6/51045.html#comments Thu, 02 Jun 2022 14:51:31 +0000

这是一个乡村回迁安置房工程,涉及当地6个村,近400户农村家庭的拆迁与安置。项目于2021年完成第一期建设,随着村民陆续迁入,并在自家开出了超市、餐馆、各类店铺等五花八门的微型乡村商业,这里已经初步形成了社区氛围。

共同生活的今昔
汨罗当地的大部分村落现状可以用八个字形容:小簇散落,清冷无序。坡地林间的几栋房子组成微型聚落,布局松散,建筑也充满了低质量的拼凑感。我们尊重这种强调隐私与独立的乡村个体生活,但也想在新的聚落中尝试重塑有规模、有社交互动的群体生活模式,让乡村的烟火气得以回归。之所以是“重塑”,因为这种生活模式在湘北地区早已形成。它实现于一种已被业界前辈定义过的建筑类型:湘北大屋。

湘北大屋的重构
这原本是一种家族式建筑群,建筑之间有明显的轴线关系,在每条轴线上通过天井的串联,形成“丰”字形空间递进。但无论建筑群如何扩张,屋顶始终紧密连成一片。因此整个大屋呈现“下分上合,多进多排”的特点。通过“轴线——图底——分户——去礼制——归类”的分层解读,我们从“大屋”中拆解出6种建筑单体基本类型,再通过变形、筛选、组合,将其拼合成不同规模的大屋聚落,每一组大屋外围包裹机动车道,内部形成宅间人行小径。

屋顶连接的意图
大屋的“下分”,解决了不同家庭的独立居住需求。而“上合”才是探讨群体生活的一种方式。因此我们以“屋顶有连接的可能性”为依据,对所有类型进行重新编辑排布。然后运用钢木结构的屋顶衍生段,在尽量不遮挡阳光的情况下,于宅间营造并突出这种连接。最终我们获得一种可拆可合的全新建筑组团,通过共享屋檐,试图从物理层面拉进邻里关系,再产生化学反应,形成社区氛围。

尾声:鱼熊兼得的快乐
作品拍摄期间遇到一位正在和邻居火热聊天的爷爷,他对我说这个房子很好。我问哪里好。他说:“一栋栋房子都是分开的,很好!”。看得出他很喜欢独立的居住方式,也很享受这种高密度群落带来的邻里氛围。


项目图纸

△湘北大屋渲染白模

△大屋面概念手稿

△建筑类型一

△建筑类型二

△总平面图

△场地大剖面图

△八拼一层平面图

△八拼屋顶平面图

△八拼剖面图

△八拼立面图

△八拼立面图

△四拼一层平面图

△四拼屋顶平面图

△四拼剖面图

△四拼立面图

△四拼立面图

△墙身大样

03-2__大屋拆解过程.gif

△大屋拆解过程

04-2__湘北大屋爆炸图.gif

△湘北大屋爆炸图

 项目信息 

建筑设计: 造作建筑工作室

面积 : 46700 m²

项目年份 : 2021

摄影师 :赵奕龙

厂家 :  仕旭文化石, 美石源涂料, 长沙雄微门窗安装有限公司

主创建筑师 : 沈悦、戴文竹

设计团队 : 沈悦、戴文竹、雷金剑、盛仁、熊乐霜、包莹、杨世飞、蔡贤

施工图团队 : 任丽平(总工程师)、姜伟靖(建筑)、徐杰(结构)、李小芸(给排水)、董智慧(电气)、朱旭峰(暖通)

业主 : 汨罗文旅集团

总承包商 : 中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 : 造作建筑工作室

施工方 : 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

地点 : 中国,汨罗市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6/51045.html/feed 2
松山湖科技交流平台 | 迹·建筑事务所(TAO)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1/4880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1/48800.html#comments Fri, 15 Jan 2021 03:27:16 +0000 总体鸟瞰效果图 ©迹·建筑事务所(TAO).jpg

△ 总体鸟瞰效果图 ©迹·建筑事务所(TAO)

于2020年12月落幕的松山湖科技交流平台项目城市设计与建筑概念方案设计国际竞赛中,由华黎带领的迹·建筑事务所(TAO),历经四个月的多轮激烈角逐最终胜出,赢得竞赛第一名

同时参与竞赛的其他五家国际知名设计机构为Morphosis(美国)、Büro Ole Scheeren(德国)、藤本壮介建筑师事务所(日本)、Steven Holl Architects(美国)、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英国)。

△ 场地鸟瞰

项目位于广东东莞松山湖南部的湖心岛,置身于众多企业总部与华为等科技产业园聚集区,计划打造科技人才交流、金融服务交流及文化艺术交流三大平台于一体的多样空间,功能包含了会议中心、音乐厅、酒店、金融交流中心等。湖心岛面积约6.3公顷,三面环湖,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景观。场地中心地势高起,四周低平,周边山水一色,风景绝佳。

△ 场地照片

设计始于对岛上繁茂植被的深切感受,亚热带气候塑造了植物野性生长的丛林感,丛林的特质即在于自然力的强盛,以及路径的隐秘感。丛林的空间是层层剥开的,并由此创造神秘性和未知感。基于这样一种对场地原始力量的感知和敬畏,设计在规划格局上追求通过将建筑有机地植入原始丛林地形,与自然元素相互缠绕,创造一种迂回转折、层层展开的空间体验,让访客对自然与建筑的感受在互为衬托中均得以强化。  

基于这样一种建筑与环境合一的整体观,设计对原始地形和植被的处理和运用是审慎而微妙的。犹如中国传统山水画意境中传递出的空间意识,设计借助隐、转、深、远、望等空间手段,希望创造一种建筑显隐于山水之间,人在上下盘桓中峰回路转、俯仰自得的空间体验

△ 概念草图 ©华黎

△ 整体概念模型 ©·建筑事务所(TAO)

设计根据场地地形及自然植被特征,将其划分成四个区域来布局任务书要求的不同功能的建筑群。结合各自的场所特质以及局部的场地特征,每组建筑以不同姿态呈现出各自独特的场所精神。

△ 西南侧看向场地 ©·建筑事务所(TAO)

会议中心

会议中心布置在岛屿西侧,面向城市,突出其公共性特征。会议,做为集聚场所,空间本身具有内向性。会议中心建筑由平面的内外分层来定义其秩序,内向、中间、外向三层空间,分别归属会议/宴会厅、交通/服务、咖啡/媒体等不同功能。建筑因而具有内外空间层层嵌套的特征,尺度宏大的混凝土结构形成有深度的半室外阴影空间,回应气候的同时也塑造建筑的精神性和纪念性。中心的会议厅空间可以通过十字划分的隔断方式,分隔为不同大小的空间,满足多样化的会议和宴会需求。

△ 会议中心 ©·建筑事务所(TAO)

音乐厅

音乐厅定位为面向整个松山湖地区的专业级音乐厅,设计将其布置于岛屿最东侧三面环水的端部,依托水面,营造音乐厅灵性的气质。倾斜的立方体,犹如水边的独石,与水面之间形成动态的张力,凸显其昭示性。观众厅的主体量向湖面倾斜,一角打开,湖面成为舞台背景,创造独特的观演体验。水与建筑,在顾盼对望之间引起共鸣,展开对话。

△ 概念模型 ©·建筑事务所(TAO)

△ 舞台以水面作为背景 ©·建筑事务所(TAO)

酒店

酒店,做为岛上休闲居住的场所,其要义是让空间变“慢”, 手段则是“远”和“转”,“远”在于距离,“转”在于到达的迂回。设计将酒店主体布置于岛屿的东北侧,背山面湖,以含蓄的姿态隐于树丛之中,在消融酒店建筑体量的同时,让客房拥有最大化的面湖景观。酒店的公共区域结合地形形成层层退台,借助水面的运用,带来建筑与湖面水色相连、由近及远的体验。


△ 概念模型 ©迹·建筑事务所(TAO)

△ 林间连廊 ©·建筑事务所(TAO)

金融交流中心

金融交流中心布置于岛中心高地上被现状大树所环绕的天然空地。回应其功能属性,这一建筑的诉求在于同时实现“隐”与“显”的双重特征。建筑呈现出由消隐内向的底部与凸显外向的顶部二元并置的形态特征。底部体量因应树木环绕的场地,围绕中心圆形庭院形成隐匿静谧的空间体验,通过环形坡道可以到达屋顶平台,再经由折线形的楼梯迤逦上升并进入顶部悬挑的体量,在这个越过树巅的空间,视线与地平线相遇,一览松山湖全景。

△ 概念模型 ©·建筑事务所(TAO)

△ 底层连廊 ©·建筑事务所(TAO)

△ 通向顶层的折线形楼梯 ©·建筑事务所(TAO)

设计在场地精神挖掘和场所精神塑造的同时,也试图探讨建筑的当代性与岭南园林的历史语境如何展开对话,以及如何对岭南建筑文化做出新的拓展。

△ 总体鸟瞰效果图 ©·建筑事务所(TAO)


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松山湖科技交流平台项目国际竞赛

项目地点: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园区

项目功能:会议、酒店、音乐厅、金融中心

设计单位:迹·建筑事务所(TAO)

主持建筑师:华黎

设计团队:华黎、许挺、刘羽、栗若昕、杜靖宜、肖威、顾悦、钟升、韦楠、李明熹、谢依澄、王亚昆、冷雪霜、李文杰、汪浪欢、石迪凡、方翔、龚慧青、吴嘉慧、高恺、张宸语

建筑面积:44,272平方米

设计时间:2020.7-2020.11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1/48800.html/feed 3
空中翔云——北大附中海口学校 / Crossboundaries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0/4831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0/48314.html#comments Fri, 23 Oct 2020 09:00:25 +0000 01 Crossboundaries 海口学校_白羽_调整大小.jpg

©白羽

项目背景

近年来,因热带气候与海岛风光而成为旅游热点的海南省,被国家定位为国家教育发展和创新实验区。

“十三五”时期是海南省实现全面小康的冲刺时期,也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教育部也将海南纳入中西部教育发展支持计划。

《海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大力鼓励和支持,通过联合办学、委托管理、设立分校、教师互派等形式引进国内优质教育资源。

强强联合

继北大附中本校改造,北大附中朝阳未来学校以及北大附中道尔顿学院改造等项目后,北大附中选择与Crossboundaries再次合作,共同完成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的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海口学校的规划与设计。结合海南省整体教育发展环境现状及政策导向,此次合作对于北大附中以及Crossboundaries来说既是挑战,也同样存在无限的机遇。凭借北大附中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优良的师资力量以及Crossboundaries在教育项目中丰富的建筑设计经验以及对北大附中教育理念的全面理解,一定能为海南省加快教育发展添砖加瓦。

02_Crossboundaries_朝阳未来学校_杨超英_调整大小.jpg

△朝阳未来学校 ©杨超英

01 Crossboundaries 北大附中_王子凌_调整大小.jpg

△北大附中 ©王子凌

04_Crossboundaries_北大附中道尔顿学院_杨超英 _调整大小.jpg

△北大附中道尔顿学院 ©杨超英

“这是我们迄今为止接触到最大的项目(北大附中海口学校),创造一个人性化的环境对我们来说变得更加重要。” Crossboundaries的联合创始人Binke Lenhard这样说道“这个项目让我们证明,即使是巨大规模的项目,我们仍然可以创造一个激发互动和交流的环境,激励和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学习。我们还应用了热带建筑的原则,遵循非常特殊的气候和地形条件。Crossboundaries致力于创造可持续的宜居空间,而不仅仅是静态的物理结构。”

02 Crossboundaries 海口学校_白羽_调整大小.jpg

©白羽

考虑到使用初期阶段性增长生源情况,整体建设与投入使用,均采取节约开发以及阶段性的方式。截止2019年秋季入学前,宿舍楼已完全竣工并投入使用,学术中心以及体育艺术中心已完成主体结构建设。

03 Crossboundaries 海口学校_白羽_调整大小.jpg

©白羽

最先完工并交付的宿舍楼内功能齐全,包含教职工与学生宿舍,食堂,书院以及多功能教室,能够充分满足前期师生的学习生活等需求。随着生源不断扩大,预计2021年秋季,剩余部分将完成建设并交付使用。

09 Crossboundaries 海口学校_白羽_调整大小.jpg

©白羽

届时,这个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约130,000平方米,涵盖初、高中六个年级的校园将满足3600名学生在海口展开青春美好的学习生活。

04 Crossboundaries 海口学校_白羽_调整大小.jpg

©白羽

北大附中到海口学校

北大附中旨在培养学生自我的个性,独立思考,并自主完成学习内容,同时也非常强调学生团结协作的社交能力以及在体育,艺术等各个方向全面发展,从而成为能够顺应时代趋势和未来需求的综合性人才。

05 Crossboundaries 海口学校_白羽_调整大小.jpg

©白羽

海口学校校园整体的设计布局和功能使用有别于常规的中学设计。除了基本的教学,体育和住宿功能外,学校还设有艺术文化中心,技术创客中心以及社团俱乐部等多种功能空间,这一系列功能复杂且互有逻辑关联,因此方案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概念和简洁的建筑形体使这些本身“零碎”的教学需求能够集成一个有机的“科教综合体”。

06 Crossboundaries 海口学校_白羽_调整大小.jpg

©白羽

03 Crossboundaries 海口学校原始地貌_董灏_调整大小.jpg

©董灏

1. 因山就势

项目用地南北有较大的高差变化,建筑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各功能组团顺应地形依次排布形成阴阳平衡的态势,微环境空间同时将场地功能划分。

01_Crossboundaries_海口学校_SITE ANALYSIS基地分析.gif

△基地分析

2. 跨朵翔云

一片 “翔云”悬浮于校园中心的上方,这是初、高中部教室组成的学习中心,远远望去:学校气韵生动,其下的图书馆和贯通室内外的公共空间令它成为全校师生交流的枢纽。

07 Crossboundaries 海口学校_白羽_调整大小.jpg

©白羽

“翔云”两侧依次排布了技术创客中心、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和宿舍区,建筑高度由靠近学术中心的位置向基地边缘慢慢升起,凸显与学术中心在高度上的统一和互补。

01_Crossboundaries_海口学校_SITE PLAN平面总图.jpg

△平面总图

02_Crossboundaries_海口学校_OVERALL DIAGRAMS总体布局.gif

△总体布局

3. 琼海风情

整体校园设计以“向自然致敬”为主导思想,结合海口市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以及本土化的干栏式建筑特点,采取了建筑架空防潮、遮荫屋檐、屋顶和墙面绿化、外窗遮阳导风、水面降温、雨水收集、太阳能与中水利用等各类适宜技术,力图为师生们创造一个舒适、节能、环保、宜人的生活学习环境。

01 Crossboundaries 海口学校_白羽.gif

©白羽

01 “翔云”学术中心

02 Crossboundaries 海口学校_白羽.gif

©白羽

由45组巨型钢结构柱撑起,“翔云”学术中心包括了初中和高中部各科教室,三层至四层东西北三翼均为初中部书院,三至五层南侧则为高中部各科教室。

04_Crossboundaries_海口学校_LEARNING CENTER 学术中心.gif

△学术中心

其独特的造型设计是为北大附中当代教学理念量身定做。考虑到海口当地的气候特征,整体架空,屋顶架空以及教室的错落布置、预留通风空间等做法都是因地制宜,为了能够更好地提供舒适的教学空间。

29 Crossboundaries 海口学校_白羽_调整大小.jpg

©白羽

充满意外偶遇的互动式学习空间(Serendipitous learning space),这是Crossboundaries为这次建筑设计提出的教育类空间概念,不同类型的学习空间,触发不同类型的学习模式和师生互动行为。

06_Crossboundaries_海口学校_LEARNING CENTER ZOOMIN DIAGRAM学术中心等轴示意图.jpg

△学术中心等轴示意图

三种主要空间类型分别是:标准教室,休闲辅导空间以及共享交流空间:

1类型私密性比较高,适合班级式的课堂学习;

2类型着重激发学生之间的课间辅导或者交流,位于错落布置的教学用房之间;

3类的开放式空间,主要分布在每层靠近中央庭院的周边, 用于午间用餐,休闲等活动。

01_Crossboundaries_海口学校_学术中心_调整大小.jpg

©学术中心效果图

云学术中心通过垂直楼梯与底层其他辅助功能相关联(比如创意工坊, 演艺广场,图书馆等),形成具有互动性的丰富聚合式学习空间,底部四栋单体有机错落,对角的斜坡处理形成中心活跃的人流聚合区域,像是一个开放广场向校园不同方向延伸,广场与学术中心开口准确对位,此处成为园区内的核心枢纽。

03 Crossboundaries 海口学校_白羽.gif

©白羽

08 Crossboundaries 海口学校_白羽_调整大小.jpg

©白羽

03_Crossboundaries_海口学校_学术中心_调整大小.jpg

△学术中心效果图

02_Crossboundaries_海口学校_学术中心_调整大小.jpg

△学术中心效果图

跨朵翔云到琼海

为了实现云学术中心漂浮于校园的效果,整体结构设计做了很大的努力。首先,将靠近外沿的柱子做斜向支撑的方式,以此在视觉效果上增大向外悬挑的距离,增强整栋建筑的悬浮效果。

10 Crossboundaries 海口学校_白羽_调整大小.jpg

©白羽

其次,由于海口的抗震设防等级较高,结构跨度倍受限制。即使通过巨大的悬挑而支撑起了整个学术中心,但柱子间距过密同样会凸显建筑的厚重感,所以需要尽量争取最大结构跨度。

11 Crossboundaries 海口学校_白羽_调整大小.jpg

©白羽

最终在各专业间相互探讨协作配合、在多种问题之间寻求平衡后将整栋学术中心漂浮在了校园内。

12 Crossboundaries 海口学校_白羽_调整大小.jpg

©白羽

03_Crossboundaries_海口学校_cross section短轴剖面.jpg

△ 短轴剖面

02 宿舍综合楼

综合宿舍楼位于整条建筑带的东侧。因为结构需要,整栋楼体分为四个紧密连接的单体,整体地上五层,地下一层。

13 Crossboundaries 海口学校_白羽_调整大小.jpg

©白羽

四个单体的层高逐步递增,配合钢结构金属屋面实现了宿舍楼屋顶缓缓升起的视觉效果,在建筑形态上与另一端的体育及艺术中心形成完美的呼应。四个单体由北向南依次是高中宿舍,初中宿舍,教职工宿舍和午休室以及食堂和书院。

03_Crossboundaries_海口学校_DORMITORY COMPLEX 宿舍.gif

△宿舍

1600个学生床位以及配套卫生间和浴室,50间高三年级自习考试教室,150间教职工宿舍,7间综合书院活动室,容纳2000人就餐的食堂及配套厨房,自行车库等,功能配置决定了这个总面积36,000㎡的宿舍楼是一个功能丰富,密度较高的生活社区。

14 Crossboundaries 海口学校_白羽_调整大小.jpg

©白羽

为了更好地提升建筑自身通风采光的效果,保证其舒适性,设计中将大小两种庭院以阵列的方式分布于整栋建筑之内。

04 Crossboundaries 海口学校_白羽.gif

©白羽

四个大型庭院分别布置于每个单体的中心区域,成为生活区内富有生机的交流空间,庭院内的树池有学生们休息停留的座椅。

15 Crossboundaries 海口学校_白羽_调整大小.jpg

©白羽

16 Crossboundaries 海口学校_白羽_调整大小.jpg

©白羽

偷得天光 云隐闲

负一层栽种的棕榈树穿过树池在庭院内自由伸展,同时,它也是负一层的采光天井,阳光 ,空气,天光云影在这里与师生交汇。

17 Crossboundaries 海口学校_白羽_调整大小.jpg

©白羽

16个10m净宽的小庭院围绕着大庭院排布,如同一个个安装在建筑单体内的排风烟囱,有效增强通风效果。

18 Crossboundaries 海口学校_白羽_调整大小.jpg

©白羽

两种庭院的植入,全部宿舍单元通过单向走廊连接。因此,每一间宿舍都拥有双向对室外敞开的特点,穿堂风以及双向采光在这里被凸显,有助于提高整个项目长期节能减排的功效。

05_Crossboundaries_海口学校_DORM ZOOMIN DIAGRAM宿舍局部等轴示意图.jpg

△宿舍局部等轴示意图

所有的内部庭院并不是简单的垂直竖向开洞,局部宿舍单元的重新布置让大、小庭院间形成水平联通,空间的流动也大大增强了整个宿舍综合体内部横向通风效果。

19 Crossboundaries 海口学校_白羽_调整大小.jpg

©白羽

晾衣区位于10m内部庭院四周,走廊能够保证晾晒衣物可以通过建筑内部解决,不仅为使用者提供舒适方便的学习生活场所,也能为以及来访家长留下整洁美观的印象。

05 Crossboundaries 海口学校_白羽.gif

©白羽

住宿单元采用套间户型。4间独立房间外,是一个可以一起共享的公共房间。出了房间再也不是传统的长走廊,而是一个更有生活气息的公共‘客厅’。两个独立套间之间是公共的浴室及卫生间,可由客厅直接进入盥洗,淋浴以及蹲位的设置均按照较高配比设置,学生们再也不用担心水房排队,洗漱高峰期提前占位等问题。

04_Crossboundaries_BEIDA Haikou_DORM UNIT宿舍单元.jpg

△宿舍单元

沿建筑长轴外沿两侧分布的开放消防楼梯直通地面,除了满足竖向通行,它还是每一个住宿区的主入口。男女宿舍分区明确,每一部楼梯对应相应的宿舍区,完善的门禁系统,保证男女生之间互不影响。

20 Crossboundaries 海口学校_白羽_调整大小.jpg

©白羽

03 体育及艺术中心

06 Crossboundaries 海口学校_白羽.gif

©白羽

建筑依附地势而形成的L型体量,形体布局分为东、西两个主要功能区,西侧为体育中心,东侧为艺术中心观演区。

21 Crossboundaries 海口学校_白羽_调整大小.jpg

©白羽

体育及艺术中心的主入口位于建筑形体转角处,也是两个主要功能区之间的室外架空空间。室外运动场地位于体育及艺术中心东侧,空间上能够通过架空的主入口直接到达。

07_Crossboundaries_海口学校_SPORT CENTER 体育中心.gif

△体育中心

整个24m高的体育中心划分为两层(0m和12m标高),能够在空间高度满足篮球场较为苛刻的高度要求,标准游泳池、羽毛球、乒乓球、跆拳道、空手道、体操及瑜伽综合等标准场馆合理布置在两层之内。

05_Crossboundaries_海口学校_ART CENTER艺术中心.gif

△艺术中心

一些服务及辅助空间合理安排在剩余的夹层空间内,保证每个区域都配有独立的更衣室淋浴及卫生间,方便使用。

22 Crossboundaries 海口学校_白羽_调整大小.jpg

©白羽

地下车库位于室外运动场之下,抬高后的运动场与两层场馆之间通过阶梯式看台连接,形成室内外视线与功能的紧密联系。

23 Crossboundaries 海口学校_白羽_调整大小.jpg

©白羽

05_Crossboundaries_海口学校_体育中心_调整大小.jpg

©体育中心效果图

整栋建筑纵深较长,进深较小,能够很好的实现穿堂风,让室内运动环境更加舒适,也让建筑以更加节能地方式运行使用。

24 Crossboundaries 海口学校_白羽_调整大小.jpg

©白羽

两侧玻璃幕墙让大部分场馆都拥有双向的自然采光效果,为了实现大垮无柱空间,利于运动场馆的使用功能以及观看效果,篮球场与游泳馆采用网架的结构形式。

25 Crossboundaries 海口学校_白羽_调整大小.jpg

©白羽

艺术中心观演区主要功能均为一层通高,由西向东分别为黑匣子、1000人标准剧场以及舞蹈排练室,其中剧场部分包含观众厅、舞台以及后台辅助用房,剧场后台设有装卸平台,供主要大型道具以及背景的装卸升降。

26 Crossboundaries 海口学校_白羽_调整大小.jpg

©白羽

03_Crossboundaries_海口学校_cross section短轴剖面.jpg

△长轴剖面

材料的使用

整个建筑群都采用横向线条勾勒,配合简洁造型,所有的横向屋面以及楼板的挑檐都采用金属铝板,同时,挑檐部分通过向内斜切的处理方式,凸显其纤细轻盈的立面造型。

06_Crossboundaries_海口学校_体育中心_调整大小.jpg

©学术中心效果图

立面主要以玻璃幕墙和白色质感涂料结合的方式,考虑到海口的气候特征以及日照情况,学术中心以及宿舍外窗结合可开启金属百叶的处理方式。

04_Crossboundaries_海口学校_学术中心_调整大小.jpg

©学术中心效果图

体育中心幕墙顶部同样采用金属格栅的处理方式,部分室外或半室外的地面以及台阶,采用了海口当地特有的火山石,更好地吸水性能够应对台风等极端天气时的大量降雨。

27 Crossboundaries 海口学校_白羽_调整大小.jpg

©白羽

对应的半室外采用条状木饰面吊顶,木质与金属以及玻璃幕墙形成的鲜明对比,也让大气的建筑形式下,仍旧保留校园本身富有的生机。

07 Crossboundaries 海口学校_白羽.gif

©白羽

“对于我们,就社会对人们的行为和生活产生影响而言,学校在某种程度上是最具影响力的建筑类型。我们坚信——空间可以塑造人。”Crossboundaries的联合创始人董灏说:“这是Crossboundaries实现的一系列学校项目中的又一个项目,在这里我们创建了一个学习空间,让学生参与并影响他们发展和实现他们的目标,以主动积极促进这一过程的最好方式。”

△ 项目视频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海口学校

地址:中国,海南省,海口市

客户: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开发商:海南恩祥教育投资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138,095 m²

场地面积:133,340 m²

占地面积:32,750 m²

学生数量:3,600人

设计周期:2016年9月-2017年4月

施工状态:建设中

完成时间:2019年8月(宿舍综合楼)、2021年8月(预计全面竣工)

建筑设计:Crossboundaries, 北京

Crossboundaries合伙人建筑师:Binke Lenhardt(蓝冰可), 董灏

Crossboundaries项目团队:Libny Pacheco, Sidonie Kade, Tracey Loontjens, 崔雨柔, 汤佳音, 甘力, 郝洪漪, 于兆雄, Silvia Campi, 王旭东

工程总承包/合作设计方:DGN Design Studio, 海南华磊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摄影/摄像:白羽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10/48314.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