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莱坞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0 Sep 2024 01:15:2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如一朵朵金灿灿的向日葵热烈绽放:Second Home 好莱坞办公室 / Selgascano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1/4618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1/46180.html#comments Mon, 25 Nov 2019 03:15:40 +0000 Second Home洛杉矶好莱坞的新办公室采用了集合式的设计手法,选择并转录了多种加利福尼亚州特色鸡尾酒的配方和原料。项目基地位于好莱坞的东侧,两栋既有建筑合计占地面积约为8400平方米。

SH_Hollywood_SCA_3903.jpg

SH_Hollywood_SCA_3593.jpg

c1_Hollywood_SCA_4238.jpg

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保留了其中一栋2层的建筑。这栋建筑是由第一个被公众认可并在洛杉矶工作的非裔美国人Williams Paul,在1964年所设计建造的。这栋既有建筑的立面,采用的是洛杉矶当地的古典新殖民主义设计风格。建筑师将其进行了保留,并用作整个办公园区的核心主入口。同时,建筑师还在地面层设计了320个可供漫游的开放空间,并在大楼的一层设置了200个工作坊空间,再在楼内散布了常规的咖啡厅,酒吧,餐厅,活动会议室,休息室和开放平台,以营造一个开放交流的办公空间。

而另一栋位于既有地下停车库之上的建筑,则显得破败不堪。建筑师将其改造为一个巨大的花园空间,并在其内围绕散布了60个椭圆形的独立办公空间和会议室,以容纳700名Second Home的员工。此外,这60个散布于花园中的椭圆形空间,还有着4种不同的形状尺寸。这个巨大的室外花园,就恰好位于地下停车场的正上方,建筑师将覆土的厚度设计为1.2米厚,使其与椭圆形办公室内的桌子等高。这样一来,身处办公室内的员工,就可以透过360度水平视角的透明玻璃,直接看到花园内的植物,给人以身处自然之感。

总的来说,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并没有太关注于室内空间的营造,相反,其选择将注意力放在室外空间的塑造上,以顺应洛杉矶当地典型的生活方式。在Second Home好莱坞办公室的设计中,与其选择将花园设置于室内空间中,建筑师反而试图将办公空间挪动到室外,让这60个椭圆形的独立办公室位于改造后的大型花园之内。因此,建筑师筛选了超过1000种的植被、树木、蝴蝶、蚂蚁、蜜蜂和松鼠,使其能与人们共同身处在这个自环境间。此外,建筑师还在这些独立办公室的中间,设计了木质或是混凝土材质的小道,并配以全年生的花卉,以营造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之感。正所谓:“如果你试图去让世界变得更好,不妨先看看你自己以及你周边的工作环境,然后再让这个改变发生。”

这样看来,Second Home好莱坞办公室确实可以被视为是一次办公空间的设计实验,建筑师试图借此去探讨一种人们与各种动植物朝夕相处的空间模式。同时,这种接近自然环境的办公环境还是极具生态可持续性的。茂密的植物在降低办公环境温度的同时,还可以提供充足的遮阳空间。而干净通透的建筑立面,则可以减少人工照明的需求,同时其还可以通过三个开口满足室内自然通风的必要需求。此外,园区内所有日常用水和灌溉所需,都可以通过2个合计14万升的水箱加以实现。这样一来,建筑师通过一系列的设计调整,将原本8400平方米的荒废土地,转变为了6500平方米的生态景观。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项目可能是历史上少有的,将人造环境打造成自然景观的设计案例。

f2_SH_Hollywood_SCA_5178.jpg

项目图纸

36_1.jpg

▲ 一层平面图

6_1_(2).jpg

▲ 上层平面图

12_1_(4).jpg

▲ 景观平面图

8_1_(3).jpg

▲ 剖面图和椭圆小屋

37_1_(5).jpg

▲ 椭圆小屋细部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办公设施

项目地址:洛杉矶, 美国

建筑师:selgascano

项目年份:2019

摄影师:Iwan Baan

主创建筑师:José Selgas, Lucía Cano

项目团队:Diego Cano-Lasso, María Levene, Inés Olavarrieta, Paolo Tringali, Sixto Cordero, Víctor Jiménez, Sara Ouass, Pilar Cano-Lasso, Catalina Vázquez, Juan José Muñoz Muñoz, Julian Ocampo, Juan Saez Pedraja

业主:Second Home

结构工程设计:Walter P.Moore

机械工程设计:Henderson Engineers INC

室内设计:selgascano

景观设计:Selgascano / Second Home

土木工程设计:KPFF Consulting Engineers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1/46180.html/feed 3
好莱坞的那些失业建筑师们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3/43657.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3/43657.html#comments Thu, 07 Mar 2019 13:30:32 +0000

2013年,纽约时报和CNN等知名媒体都因为当时高达13.9%的建筑毕业生失业率纷纷以“建筑师的奋斗”为主题进行报道。许多西方建筑公司不愿意雇用新的全职成员加入他们的团队,导致大约40%的建筑毕业生毕业后追求建筑专业以外的工作。

早在2013年Archdaily就列出了建筑生毕业后的职业去向:

建筑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图

可以看到,由于建筑学的“杂家”属性,欧美的毕业生去向包括了服装、网页、二维图形(插画或平面设计)为代表的“设计圈”及建造、教育、旅游等领域。

但今天要重点介绍的是欧美建筑毕业生的“电影人”之路。先来看看下面这张图:

拥有建筑背景的好莱坞电影人图谱

上图为西方拥有建筑学教育背景的电影人图谱。横轴为他们各自的学历背景、电影成就、参与电影的数量及入行年份,纵轴为他们所处的具体职业:囊括了导演、布景设计师、演员。

电影业是能够为建筑师提供广泛职位的最有创意,最有影响力的领域之一。 事实上,那些具有建筑背景的人几十年来一直在向电影制作工业领域过渡。

但提到演员这个职业,你可能会说它不具备普适性和代表性,毕竟无论哪个行业,演技(脸)才是当演员最重要的条件。(心疼被过度炒作建筑身份的吴彦祖…)

《漂亮的房子》:你们的吴工已上线~

其实,对于考虑电影行业的建筑毕业生来说,布景设计可能是最合适的入口。

接下来要介绍一位转行电影布景设计较为代表性的建筑师Anshuman Prasad,从他的成长背景及行业经历中或许可以看到建筑师的另一番可能。

 01 Anshuman Prasad 

建筑出身的布景设计师Anshuman Prasad

先来看看他参与并设计的电影场景作品:

《美国队长2:冬日战士》

神盾局局长尼克·弗瑞的秘密住所设计


九头蛇反派遗传学家佐拉的地下实验室设计

在《美国队长:冬兵》的制作中,Prasad负责设计反派的地下实验室。这个地下室设定为拥有五十年的历史,封存着反派Arnim Zola的大脑。 “这是一个棘手的设计概念,”Prasad回忆说。 “这套地下室设备看起来应该像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所建,但它将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技术。”为了捕捉这个概念的“复古未来主义”气氛,他决定采用一个参考地下停车场空间设计的方案,一排排厚厚的柱子加入到设计当中,总体上是一个带有邪恶造型感的军事建筑设施。Anshuman Prasad解释说:“这个场景里的电脑必须看上去有点邪恶。

电影《全面回忆》

穿越地心的“超级电梯”Passenger Pods的内部仓设计


“超级电梯”Passenger Pods的电影剧照

此外,他还参与了《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龙纹身女孩》、《虎胆龙威4》、《敢死队》、《终结者2018》等著名大片的场景设计。2012年,他因为《龙纹身女孩》中的设计获得了“艺术指导协会”颁发的 “优秀制作设计奖”。下图为至2014年他参与过的10部电影:

Anshuman Prasad参与过的影片

除了场景,他还设计电影中出现的道具,比如下面为《终结者2018》设计的Moto Terminator

《终结者2018》的反派机器人Moto Terminator

Anshuman Prasad本科就读于印度马尼帕尔理工学院,学习建筑设计。他从小就特别喜欢看电影,大学时甚至常常躲进当地的录像厅,看了上千部各种不同题材的电影。他认为当时的好莱坞相比于宝莱坞对电影场景及建筑的设计更加重视。

在1999年完成本科学位后,Prasad在新德里的一家建筑公司工作。 公司的工作很有趣, 设计包括了办公室和住宅室内设计以及大型政府项目。但Prasad发现自己慢慢开始变得不耐烦,因为他明白就算是最优秀的建筑从业者,职业的晋升和报酬还是增加得十分缓慢。他认为一个建筑师达到具备从业地位的水平需要耗费太多年限了。不安分的Prasad开始考虑好莱坞发展的可能性。

2002年,Prasad开始入学就读UIUC(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的硕士课程。他确切地知道他想学的东西不是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罗比住宅或密斯·范·德·罗的西格莱姆大厦建筑,而是弗里茨郎的《大都会》和雷德利·斯科特《银翼杀手》里出现的建筑。

他为电影《300勇士:帝国崛起》设计的的Artemesia’s Command Ship

要进行如此新颖领域的探究,Prasad需要得到好的指导; 他的论文导师凯瑟琳·安东尼(Kathryn Anthony)教授成了他的良师益友。 安东尼回忆说:“他从各种角度对电影进行了非常全面的回顾,包括物理环境对人物行为和故事的影响。”他的硕士论文——“超越现实:1980年至2002年主流电影中的建筑叙事” ( Mise-En-Scene: Narrative Through Architecture in Main Stream Cinema(1980-2002))在UIUC毕业生年度硕士论文中脱颖而出。

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建筑学硕士毕业,Prasad搬到洛杉矶去追求布景设计师的职业生涯。

2003年,Prasad在一个特效工作室担任助理,他的老板帮助他获得了一张绿卡。 他开始工作,为几部小型廉价电影创作了一些作品。 在三年之内,他被聘请为他的第一大片《虎胆龙威》的布景设计师。 他在这部电影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设想一个足够强大的电梯,以容纳反派的SUV。

他为电影《龙纹身女孩》设计的的Martin Vanger’s Basement

电影是一个合作为主的艺术形式,Prasad在创作过程中与很多公司合作。 在制作的早期阶段,他经常与插画师和艺术总监进行交流。接近完成时,他花了更多的时间与工作室的施工团队交流。 “艺术部门的大小因电影的规模和范围而异,”Prasad解释说。“例如,相对于戏剧艺术,一部科幻电影常雇用一个更大的工作团队。”

Anshuman Prasad认为他的电影生涯更像是建筑领域的竖向专业化实践,而不是放弃建筑从头开始。因为他作为布景设计师的经历让他对空间的气氛和特征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光线、阴影、反射和雨水在空间中创造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 作为一名布景设计师的好处是所有这些条件都可以控制。 他还认为,布景设计的最关键的方面是比例的控制,在这点上建筑学背景帮助非常大。

“建筑学的背景在布景设计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帮助我对于空间比例、细节、气氛有了更深的理解”Prasad解释说。

工作中的Anshuman Prasad

Prasad并不后悔花时间去设计那些不真实的建筑。 他说:“当我设计布景设计的时候,我会经常看到建出后的场景和我最初想象一模一样。”而在现实世界的考虑因素,比如房地产市场的起伏或者室内水暖或空调系统,永远不会限制电影场景设计的发挥。 Prasad的建筑虽然是虚构的,但它们是不朽的,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Prasad说:“你看五年前的建筑,雨水和太阳已经对它产生了影响。但是我的布景永远不会改变。 在现实生活中,它可能已经变成废墟,但在电影中,它总是处于原始状态。”

Anshuman鼓励建筑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探索并找到一种获得并利用新知识的方法。“学习建筑使我能够相对平稳地过渡到布景设计。”他感叹到。

无独有偶,《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制作设计师(Production designer,也称为美术指导,布景设计师的上级职位。)凯瑟琳·马丁认为她的工作与建筑师有许多相似之处。二者的任务都是通过控制预算、时间、后勤、规程等方式营造一个概念性的场景环境;二者都有相似的创作过程,比如构思想法,然后与专业团队合作协调,最后将这些创意以实体形式呈现出来。当然,为了尽快配合电影投入拍摄,制作设计师的工作时间可比建筑师紧迫得多。

《红磨坊》《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制作设计师凯瑟琳·马丁

和建筑师一样,制作设计师也非常需要合作、构思概念并懂得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同时,建筑的3D建模及建筑绘图技能在布景设计中发挥了巨大优势。在专业领域,西方建筑师是完成项目所需的无数建造团队的中心。而制作设计师也是如此,他需要协调好从置景,服装到灯光,特效,特技等在内的各个部门的合作。

与建筑师相比,布景设计师所创作的建筑及环境拥有更多的创作自由度,也不需要太多考虑细节,看上去像那回事,足够吸引人就够了。但可惜的是,电影结束后,布景设计师的成果基本都会被拆除,虽然它已经永久地存活在电影中了。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红磨坊》都是当年各自的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影片

当然,说是不太考虑细节,并不是说细节不重要。建筑师考虑的细节在于细部的构造与节点的功能性与美观性,而布景设计师考虑的细节在于场景中的每一个视觉元素(至少在镜头里看到的那些)要让眼尖的观众相信电影里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这需要一定对建筑知识的精道了解。为了保证建筑场景的严密性,好莱坞电影团队里常包含建筑背景的制作组成员。

其他迈进电影布景设计行业的建筑人:

 02 Tino Schaedler 

Tino Schaedler于1999年在德国汉诺威大学取得建筑学硕士学位,从2003年到2011年,参与了多部电影巨制如《查理和巧克力工厂》、《V为仇杀队》、《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等。

Tino Schaedler参与过的十部电影

他曾在Daniel Libeskind和Barkow Leibinger的事务所工作了三年,同时在柏林艺术大学负责Studio的数字领域教学。

他承认,作为一名建筑师,他感到有些窒息。 虽然被建筑的媒体和技术吸引,但他忍受了太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和少得可怜的工资。 他很快就意识到了他在数字软件领域的建筑设计能力和表现技巧的潜能,并决定去温哥华电影学院学习。他在2003年毕业时获得了3D动画和视觉特效的专业文凭。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奇幻而怪诞的场景设计

Schaedler意识到,他的建筑背景在对其他领域的理解力和敏感度上提供了巨大帮助。放弃建筑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它提供了更多自由创作的可能性和串联不用领域的机会。他的建筑生涯转变为虚拟布景设计师,这让他不再受传统建筑实践的限制。

他把空间视为由叙事驱动的载体,而不是在概念上的三维网格。 Schaedler沉浸于完全掌控自己设计工作的激情之中,逐渐成长为虚拟布景设计师,艺术总监。

 03 Joseph Kosinski 

Joseph Kosinski在1996年取得了斯坦福大学工程学士学位,并继续攻读哥伦比亚大学,于1999年取得了建筑学硕士学位。他认为学习建筑让他学到了两件事:自我批评能力和明白了自己不想做建筑师。

Kosinski于2010年凭借《创:战纪》(Tron Legacy)一战成名。 他能胜任这些设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学习建筑时学到的数字建模技巧。最初,迪斯尼试图使用与黑客帝国类似的电影制作方式,但是Kosinski说服制片人Sean Bailey雇用他,因为他有能力在Tron世界中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概念世界。

《创:战纪》剧照

2013年,Kosinski作为导演继续指导了由汤姆·克鲁兹主演的《遗落战境》。这部电影首周便上升到了欧美票房榜第一位,使Kosinski的建筑背景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电影中,他创造了令人赞叹的虚拟建筑作品——天空之塔,成为了科幻电影里的经典场景设计之一。作为一名电影制作人,他可以成为一个梦想家,使用与建筑师相同的数字工具,但却创造出目前无法建造的东西。

Joseph Kosinski指导的三部电影


《遗落战境》中非常硬核且落地的天空之塔设计

看了以上的建筑电影人后,可以说,这种在创意设计领域之间的跨界使得他们获得了丰硕的设计成果,更高的薪水以及满意的生活状态。而他们的故事提醒我们,行业低潮并不妨碍建筑教育给予我们的恩惠,建筑人拥有更踏实的创意基础、技术知识和在各行业间取得成功的灵活性。

在一个标准的建筑公司工作可能不适合每个人,每个时代也有每个时代的行业风向,最终成功与否的因素归根结底在于个体的差异,打造属于自己的职业道路,或许某个理想工作正默默地等待着你。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3/43657.html/feed 0
【SketchUp】还能做电影?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1/43249.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1/43249.html#comments Wed, 23 Jan 2019 02:07:47 +0000 引言

说到天宝(Trimble)公司旗下的3D设计软件SketchUp,大家一定不会陌生,特别是对于建筑及室内设计师来说,它早已成为最最最基本的职业技能了。

其实,SketchUp并不是一个只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的设计工具,它在娱乐设计界同样声名远扬,好评不断。今天我们将通过包括电影、电视、游戏行业的几位美术指导、布景设计师、概念设计师对SketchUp(下文简称SU)软件的评价和使用感受,来呈现SU在好莱坞娱乐设计界的牢固地位。

电影圈

SketchUp用户:Luke Whitelock(电影美术指导)

Luke在《复仇者联盟2》中用SU模型来讨论塔内灯光及摄影机构图

Luke Whitelock曾参与过很多“大片”的制作,比如《复仇者联盟》系列、《盗梦空间》、《银河护卫队》、《美女与野兽》、《奇异博士》等。他致力于将剧本转换成现实,将布景真正建造出来。

Luke在他的电影作品制作中使用SU已经超过了10年。在过去的5年里,他甚至完全省略了纸上绘图的方式,只使用SU进行工作。除了设计一系列好莱坞大片之外,他还帮助设计了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环球影城的“哈利波特魔法世界”主题公园。

《复仇者联盟2》中天空母舰局部平面和立面

因为SU模型良好的完整性和演示性,Luke能够在几周内帮助剧组快速周转项目并立刻进入到制造阶段。他认为SU对于他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优势:

1、SU的3D环境及透视图视角有利于让每个人理解设计,直观交流。

2、SU的尺寸与制图联动性能够深入到技术设计层面,以完成电影场景的技术性建造过程。

3、 SU的易用性和易修改性解决了电影制作中频繁调整与改动的烦恼。

Luke导出SU模型后用Vectorworks绘制的施工图

“美术部门的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每个人都能够对设计有深入的理解,不只是从建造角度,还有其他环节,例如绑定、物理特效、电脑特效、布景陈设、摄影等。SU模型能被所有人看懂并立刻从中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SU让制作过程中临时的优化需求和最后的脚本修改不像过去那么令设计师痛苦,节省了大量劳动时间。我喜爱SketchUp!”Luke说道。

SketchUp用户:Chris Rosewarne(电影概念设计师)

Chris Rosewarne是一位在电影行业获奖无数的概念艺术家,曾参与制作《星球大战8》、《马克思·佩恩》、《007:大破天幕杀机》、《复仇者联盟2》、《银河护卫队》等。  

近程武器防御机器人:su模型—Keyshot渲染—ps后期

Chris喜欢在工作中使用SketchUp进行概念设计建模,这延续了他小时候对制作手工机械模型的热爱。他希望观众看到他的机器人设计时,感受的到它的功能性,且看起来能够真实移动。

《复仇者联盟2》中重型火炮和坦克的设计概念

电影美术部门逐渐开始直接在SU软件里建模,并将布景设计模型提供给Chris以便在Photoshop中进行精细渲染。渐渐地,Chris意识到,如果想要更多地参与到场景设计的创作过程,自己也要掌握SketchUp的技能。

《虎胆龙威5》中的汽车SU模型及导入PS后绘制的气氛图

Chris看了YouTube上如何建模汽车、拖拉机和船只的SU教程。没过几天,他就掌握了建模的所有技巧,能够以每天一个的速度快速制作一系列概念图作品。此外利用组件的嵌套和复制,他减少了重复建模的大量时间,并开始尝试模型渲染软件。

“有一次,视觉特效公司很想知道我是怎么这么快就做出来的。当我告诉他们这是SketchUp模型时,他们真的很惊讶。”Chris笑着说。

Chris第一次尝试在su中进行工业机器人建模, 并KeyShot中渲染

由于几乎所有工业制造出来的物体边缘都有一个很小的斜面,要么形成阴影线,要么形成高光。Chris抓住了这个规律,可以看到他的模型都进行了边缘倒角,去捕捉渲染下细微的边界表面高光与阴影,这些细节都是让观众感觉真实的关键。

电视圈

SketchUp用户:Andy Walmsley(电视节目艺术总监)

Andy Walmsley是获过艾美奖的艺术总监和布景设计师,他的作品曾出现在电视、百老汇、拉斯维加斯秀等地方。Andy在他的设计作品中广泛使用了SketchUp Pro,这大大加速了他与客户的交流过程。

Andy Walmsley本人

Andy为《美国达人》设计的节目舞台SU模型

在欧美,布景设计也有很专业的领域细分,比如做戏剧的电视设计师不做综艺节目,做歌剧和芭蕾舞的设计师不做音乐剧,电影设计师只做电影。Andy主要专注于电视娱乐节目领域,其中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那个标志性的答题节目舞台最早就是他设计的。

在接触SketchUp之前,Andy的工作可以描述为参加关于新节目的会议-听取简报-回到办公室-开始用铅笔粗略地画草图-把设计图纸交给手工模型制造商。然后他还要花一周或更长的时间等待手工模型完成,并带着模型(通常是在拥挤的伦敦火车上)给制片人看,再根据修改意见把模型带回去拆解加工。所有这些过程都非常耗时和费钱。不但模型材料昂贵,而且模型本身还占用空间且散发着有毒的胶水味。

2009年Andy为《美国偶像》打造的制作设计获得了艾美奖

现在有了SketchUp,Andy节省了以上所有费时费力的过程,并可以直接用SU出图发邮件与制片人交流工作。SU可以说完全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

SketchUp用户:Alan Hook(影视行业艺术总监)

Alan Hook是影视行业的艺术总监,主要以美剧的制作设计为主,早期从事过美术指导、布景设计师和平面设计师。

Alan Hook参与过的作品

Alan Hook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学习平面设计,然后去纽约大学拍电影。在此期间,他还通过学院参与过施工,为一名建筑师担任绘图员的工作。此外,他还在一家小报社做过平面设计师,还在一家小企业负责做建筑模型。所有这些不同的工作经历为日后Alan Hook的制作设计师生涯打下了完美的技能基础。

一个3天时间从模型到陈设完毕的晚餐布景

Alan认为SketchUp使导演、制片人、艺术总监、布景陈设师、摄影指导和许多成员在设计花费落地之前能够“漫步”布景。一旦设计被敲定,他会继续在SU模型中置入家具和陈设来“装饰”模型,添加颜色和纹理,并将其导出到Photoshop中以绘制最终的气氛图。气氛图被通过后,布景设计师可以将SU转变成施工图;陈设师可以在模型中感受空间并开始购置陈设品;摄影总监可以在模型上商量如何打光…这些流程大大缩短了从设计到落地的制作周期。

“我一直很喜欢设计出一些能够真正被创造出来的东西。在电影界的工作让我可以实现这一点。我总是开玩笑说我不是一个真正的建筑师,但我要在电影里扮演这个角色。建筑师们只能设计真实存在的建筑,但在各种各样的电影中,我能有幸创造那些包括阿兹台克神庙、宇宙飞船、煤矿、1940年代的装饰艺术夜总会、导弹控制室、恐怖的地牢等在内的特别场景。最棒的是,在布景完工时,我可以真正地走遍整个场景,而不仅仅是在计算机模型中看到它们。”

SU建模+简单绘制的气氛图及完工的布景剧照

Alan认为美术部门的SU模型还是和后期制作团队高效沟通和对接的完美工具。视效团队在美术部门提供的模型基础上精细建模,创建特效场景,节省了大量的沟通及调整时间。此外,模型也能给服装造型及化妆团队提供美术环境参考。

对于今后是否直接使用SU模型进行精细化渲染,Alan持保留意见。他认为渲染目前还太费时间,模型导出后在PS里简单绘制的方式耗时短,且已满足与艺术总监、导演的沟通需求。另外一方面,如果用一个照片级的写实渲染图与别人交流,其他人很容易陷入到材质、色彩的细节中而丢失了大方向的想象空间。这些图只需要创造空间的“感觉”,而不一定要把每一个细节都完成,这也使得参与的每个人都能提出自己的设想。

模型创建的气氛图与布景最终完成剧照

游戏圈

SketchUp用户:Ken Nguyen(游戏概念设计师)

Ken Nguyen是一名游戏概念艺术家,目前为互联网游戏公司Trion Worlds工作。Ken Nguyen有一个B.S.Arch和一个M.Arch学位,做了5年的建筑设计师,然后放弃工作追随理想成为了概念艺术家。2003,他在美国旧金山艺术大学获得了造型、纹理和动画方面的美术硕士学位。

Ken为游戏场景设计搭建的竞技场SU模型

从AAU毕业后,Ken把简历发给了不同的游戏和电影公司。永续娱乐在当时正致力于MMO游戏《诸神和英雄》的开发,需要一个概念艺术家来为游戏做建筑。由于Ken的建筑背景,他得到了一次面试,并获得了这份工作。

Ken认为,相比于Maya和3DMax,他对sketchup更熟悉,且符合三维思维设计习惯。而SU后续的强大外部插件支持也逐渐弥补了高阶建模能力,建模速度更具优势。工作中,他只要将用SU建的粗模放入游戏引擎来验证效果,如果通过,模型将交给Maya或3DMax模型师进行具体的精细化建模工作;如果未被通过,SU模型也有利于之后的快速修改。

Ken用SU搭建的飞船草模

此外,SketchUp模型提供的精准透视角度与空间参考也很适合概念设计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的Paint-over绘制,能够节省很多时间。当然,在设计角色时,Ken还是会用Maya和Zbrush,正如制作地形时用Vue作为设计软件一样。此外,他在SU建模时还运用了3D鼠标,其专业的建模定制设定大大提高了建模的速度。

Ken为游戏绘制的神庙概念图及最初的SU模型

其实,SketchUp在游戏场景设计的运用中并不少见,获得当年最佳游戏奖的《神秘海域2》的场景制作中,美术指导Robh Ruppel同样用简单的SU模型推敲了每一个空间角落。

《神秘海域2》中的SU模型及最后游戏中效果

游戏概念设计师Harald Belker不但喜欢用SketchUp创建未来飞船,还会在绘制概念图前用SU模型打底。

Harald Belker设计的未来赛车场模型及最终概念图

后记:看了那么多用户的评价与工作经历,想必大家对SketchUp,这个三维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设计软件有了更深的理解。

天宝公司认为建筑师和娱乐设计师应该将设计作为第一位,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将SketchUp定义为“一支拥有超能力的铅笔”的原因。它可以让你在进行三维设计时,达到和传统铅笔绘图式设计相似的感受和效果。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用SU绘图也能使你看起来像个专业人士,没有其他的CAD软件能接近这个效果。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1/43249.html/feed 5
弹丸之地的新加坡,为何成为全世界效仿的对象?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2/42707.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2/42707.html#comments Thu, 06 Dec 2018 10:33:05 +0000

在今年好莱坞的票房黑马《疯狂的亚洲富豪》里,我们看到的是富丽堂皇的新加坡。

现实生活中,新加坡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走在中央商业区(CBD),我们被摩天大楼包围着:

看着这样高大上的新加坡,我们很难相信,50多年前,它是这样的:


那时,新加坡的人口只有现在的三分之一,GDP不到目前的百分之一,而且几乎没有基础建设。

短短50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新加坡的巨变成功引起了《国家地理》杂志的注意,他们专门为此拍了一部纪录片:《新加坡:明日之都》

什么?一个面积只有伦敦都会区一半的小岛,居然会被称为“明日之都”?还要世界各地都跟新加坡学习?

“见多识广”的《国家地理》,当然要逻辑严密地论证一下,新加坡凭什么是“明日之都”。

人口密度全球第二,如何解决住房问题?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国家地理》“盯”上了新加坡的两个重要部门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和市区重建局。

建屋发展局负责新加坡居住新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现在,新加坡常住人口约570万,有超过80%的新加坡人居住在政府建的房子里——组屋(HDB)。

为了容纳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建屋发展局正在寻找高科技的创新方案,引领HDB进入智慧组屋新时代。不只为新加坡国民提供足够生活空间,也要改善未来几十年的生活品质。

新加坡引入了大量“超级垂直城市”建筑设计,组屋顶层是公园,可以种菜,地铁从楼中穿过,购物中心、学校和医疗机构分散在组屋的不同层。这为许多面临同样人口密度过高问题的大都市,提供了借鉴价值。

至于市区重建局,则要负责确认新加坡所有土地的未来需求,毕竟与考虑建什么相比,在新加坡这样的土地稀缺的国家,“在哪里建?”“还有没有地方建?”成了非常棘手的问题。

事实上,新加坡以40年为周期进行城市规划的,不是10年,也不是20年,而是40年的长远发展计划!这对于土地资源有限的新加坡很重要,因为只有足够长远的规划,才能确保留下足够的土地,供后代使用并达成发展需求。

没有土地,就创造土地

《国家地理》揭秘了市区重建局另一个重要的工作——填海造陆。从1965年独立以来,新加坡已经通过填海造陆,国土面积整整扩大了四分之一,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填海造陆比例最高的国家。

今日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建筑,通通都是从海里填出来的!

比如,新加坡的地标建筑——金沙酒店和金沙购物中心:

大家平时都爱逛的白沙浮商业城(Bugis Junction)中的“白沙浮”,就是福建人和潮州人对Bugis的叫法,传说是因为这里曾经在海边退潮时,常有白沙滩出现。但现在海和沙滩早已不知所踪,Bugis也被叫做武吉士了~

不光是中心地带和商业区,蝉联最佳机场30年的樟宜机场,靠的是1981年新加坡填出近200万平方米的土地,才能建造。

政府将5个小岛通过填海造陆连接起来,形成了裕廊化工岛:

拒绝“平庸的”CBD

新加坡填海造陆最引人注目的例子,便是新加坡滨海湾CBD。这一耗费了十多年建设的庞大工程,在纪录片中,被称为了“值得全球其他城市学习的典范”。

 不可置信的是,从图一变成图二,新加坡只用了十几年。

传统意义上的CBD,大部分区域都是用来办公的,使用的时间只有每周五天,朝九晚五。但是,新加坡不需要第二个纽约华尔街,也不需要第二个香港中环。

所以,十几年前,在填了海,开发滨海湾这片空地时,新加坡就有预见性地拒绝建一个“平庸的CBD”。

市区重建局在规划时有意地加入互补性用途,将其打造成综合用途区域。每周七天,一天24小时都可以在这个区域活动。

除了大量的写字楼,这里还有金沙酒店和购物中心、滨海湾花园、摩天轮、科学艺术博物馆……一站式体验购物、逛吃、观光。

“被掏空”的地下

为了让全天候的滨海湾模型能够成功运作,基础建设就变得异常关键。在土地稀少的新加坡,基建必须走入地下。

滨海湾的地下区域,进行了精准的分层设施规划。接近地表的有水电管线、人行道和商业空间。

更深处有公路、地铁等交通设施。

挖得比较深的地方,达到了地下80米,相当于地上20层的楼高!这些藏在地下的系统,主要是用来满足新加坡未来五十年的需求。

“黑科技”改善环境品质

新加坡在市区环境规划上也是未来感十足,政府使用了精密的电脑模型,以协助建筑规划师改善市区的环境品质。

在综合系统建模技术的帮助下,规划师可以模拟各种情境,筛选出最具成本效益的市镇规划方案。

举个栗子,新加坡位于热带,为保障市区的风可以流动,建屋发展局就把街区、组屋、公共空间、公园等放到电脑模型里,来完成较为合理的建设规划。

智慧停车场、家用能源管理系统等项目都在逐步推进,社区里装置的感应器会把监测到的温度、湿度、噪音等信息直接传达给政府相关部门,方便制订应对措施。

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新加坡生活的我们,每天都会用到这些高科技,享受精准城市规划带来的便利,把一切都当做理所当然。

只有当“外人”《国家地理》把一切搬到台面上来说,我们才能真实地感受到新加坡真的是一座“明日之城”。

《新加坡:明日之都》

[视频片段]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12/42707.html/feed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