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功能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0 Sep 2024 01:15:2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虎丘山麓,新城北部:金阊新城体育馆 / 中衡设计集团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5/49295.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5/49295.html#comments Wed, 12 May 2021 08:09:58 +0000 金阊体育场馆所在区域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金阊新城,是苏州西北部的城市副中心、金阊区的行政中心和苏州市的物流园区,是集居住、商贸、行政办公、物流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片区。地块位于虎殿路西南,金政街东北,占地面积约4.67万㎡,总建筑面积3.38万㎡。

虎丘塔和金阊

苏州自古为生产锦绣之乡,积聚绫罗之地,其中尤以金阊地界出土的宋代锦、绫、绢、绸闻名遐迩。于是在建筑形态控制上,建筑师有意将金阊这一美誉融入设计。鸟瞰整个体育馆,屋顶层叠交错,鳞次栉比,宛若一匹稠密织锦。 

金阊新城体育馆与其东南方虎丘塔风景名胜遥相对望,是以在场地南侧设置相对静谧的观景平台。另有缓坡引导游人蜿蜒而上,好似虎丘山林小径曲折绵延。各观景平台高差分明,进退有序,每行至一处都可休憩身心,或远眺风景。

屋面活动与室内活动与对面体育公园的活动及流线相呼应,打造室内室外一体,与各城市节点呼应的建筑。

多元功能的有机聚合

考虑到金阊新城体育馆不同于单职能建筑而呈现的多元综合、集约配置的特性,建筑师用一个整体化的建筑语言——统一的屋顶和基座平台,将零散的功能元素组织成具有规模性优势及整体性优势的空间集聚体。调整大小 3.jpg


沿河布置商业,一层以商业培训为主,二层以上以大型场馆为主。功能方便相对复合,将城市的稀缺资源做整合,探讨城市文体综合体的发展。

自然生态向度的叙述

外部广场作为引入体育公园绿地的景观空间,可以起到集散人群的作用。丰富的景观植物装饰以及地面铺装的变化增强了广场地面层次感,同时还配置足量的树池、座椅分隔空间,供人休憩。

一层多个庭院空间是金阊新城体育馆的“露天起居室”,既是建筑空间的室内延续,又是外部自然的内向延伸。这些开放空间提升了自然采光及通风,在过渡季节节省了大量能耗。

庭院内植物景观的广泛运用减弱了建筑给人的压迫感,是建筑尺度更为舒适,为市民提供了灵动的室外活动灰空间。

水岸边的材料美学

体育馆立面采用白色波浪形的GRC板,与螂桥港水面的波光粼粼形成场景上的呼应。在其下方的大面积玻璃幕墙映射出周边自然环境,建筑以一种消解的姿态与城市进行对话,实现建筑在环境中的多维度布陈。

 直立锁边的屋面顺势而下,形成与白色GRC板对比强烈的金属板材立面,给人视觉上通畅的下落感和线条感。

此中材料的组合运用既是现代性语境的创作与创新,又利用材料的美学感观充分表现文娱建筑的文化特质。


技术图纸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总平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虎丘山麓,新城北部:金阊新城体育馆 

设计方: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网站:http://www.artsgroup.cn/

项目联系人:marketing@artsgroup.cn

文稿联系人: tanglanke@artsgroup.cn

项目设计 & 完成年份:2014,2019

主创及设计团队:高霖 冯正功 黄琳 胡湘明 

项目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虎殿路999号

建筑面积:3.38万 m2

摄影版权:秦伟

客户:苏州综合物流园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5/49295.html/feed 0
空中漫步,眺望城市——索莫斯酒店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6/4767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6/47670.html#comments Wed, 24 Jun 2020 08:18:56 +0000 1_Luis_Bernardo_Cano_003_调整大小.jpg

这家城市酒店占地144平方米,入口一侧面宽8米,位于另两栋建筑之间,旨在满足麦德林(Medellin)埃尔波夫拉多区(El Poblado)旺盛的旅游业需求。项目委托方需要一个与新型旅游和接待业务相适应的空间,并配备带动夜生活的公共区域,以及从独立套房到类似旅馆多人间的大小各异、平面布置不同的房间。

34_P36-Escaleras_01.jpg

7_P36-Corte_Fachada.jpg

9_P36-Piso_1.jpg29_P36-Piso_Impar.jpg32_P36-Piso_Par.jpg30_P36-Sotano.jpg

1592985965520667.jpg

3_Luis_Bernardo_Cano_005_调整大小.jpg

5_Luis_Bernardo_Cano_012_调整大小.jpg

4_Mateo_Soto_002_调整大小.jpg

13_Mateo_Soto_003_调整大小.jpg

21_Mateo_Soto_001_调整大小.jpg

酒店重新诠释了当地建筑的常见特征,这在城市的各个街区都能看到。这些建筑的楼梯位于外部,以便进入在小地块上层层堆叠的各户住宅。由于地块面积较小,在项目中采取这一策略有助于实现最佳的空间利用方式。楼梯成为开放式的立面,曲折而上直至顶端,从而定义了建筑的外观形象。同时,这能避免占用建筑的内部空间,使酒店房间数量增加一倍,并作为抵挡外界噪音的屏障。楼梯并没有设计成一个封闭或分隔的空间,而是作为一个共享的阳台沿街逐级而上,从而能让顾客在建筑中漫步,并享受麦德林的春日时光。梯段覆盖了天然木材或穿孔钢板,交通系统的几何形状定义了建筑由体量构成的立面。此外,立面上种植了热带灌木,茂密的植物与人们的活动相伴。室内走廊每隔两层部分挑空,形成了一系列通高空间。由此,可以在建筑正立面的对角线之间远眺城市,景观植被覆盖了临近的地区。35_P36-Escaleras_02.jpg31_P36-Concepto.jpg

33_P36-Fachada.jpg

6_Juan_Camilo_Calle_001_调整大小.jpg

23_Luis_Bernardo_Cano_009_调整大小.jpg

8_Luis_Bernardo_Cano_013_调整大小.jpg

16_Luis_Bernardo_Cano_016_调整大小.jpg

25_Luis_Bernardo_Cano_014_调整大小.jpg

2_Luis_Bernardo_Cano_007_调整大小.jpg

28_Luis_Bernardo_Cano_017_调整大小.jpg

15_Luis_Bernardo_Cano_018_调整大小.jpg

10_Luis_Bernardo_Cano_019_调整大小.jpg

建筑沿着街道的坡度修建了一个半地下室,可从人行道直接通过开放的台阶进入。这是一个咖啡厅,既服务酒店的顾客也对外开放。另一家咖啡厅位于屋顶,那里可以欣赏到城市景观。酒店为游客与本地居民的聚集活动提供服务,这些空间旨在进一步让城市生活焕发生机。酒店将商业元素引入城市,同时将其置于街边与空中。建筑的结构系统以混凝土柱廊为主,采用了最精简的必要支撑。此外,一系列钢梁支撑了正立面悬挑的楼梯。易获得的材料(例如砖)与室内设计相融合,彩色饰板与粉刷墙面营造了多种不同的空间氛围。清晰的结构和暴露在外的设备为建筑内部空间赋予了工业风格。建筑希望颠覆酒店建筑空间和功能之间的关系。项目得益于其规模中等,交通系统与之发生关联,并面向环境气候开敞,表明这些空间为多元大众服务,是社交聚会与文化交流的场所。建筑将酒店的商业功能与旅馆的社区功能相结合,重新诠释了当地合理使用小地块的风土建筑,并充分融入城市环境。

20_Luis_Bernardo_Cano_011_调整大小.jpg

22_Luis_Bernardo_Cano_010_调整大小.jpg

11_Luis_Bernardo_Cano_004_调整大小.jpg

26_Luis_Bernardo_Cano_006_调整大小.jpg

14_Luis_Bernardo_Cano_008_调整大小.jpg

19_Juan_Camilo_Calle_002_调整大小.jpg

27_Luis_Bernardo_Cano_002_调整大小.jpg

17_Alejandro_Echavarria_001_调整大小.jpg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酒店

项目地点:哥伦比亚

建筑设计:A5 Arquitectura

面积:1000 m²

项目年份:2019

摄影师:Luis Bernardo Cano, Mateo Soto, Alejandro Echavarría, Juan Camilo Calle

厂家:AutoDesk, Casa Medina, Cemex, Cristalumi, Estilo Ingenieria, Obra Blanca Arquitectura, Trimble

主创建筑师:Camilo Ramírez, Tomás Vega

设计团队:Alejandro Echavarría

室内设计:Masif Asuntos de Diseño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0/06/47670.html/feed 2
条条白色丝带交错飘动:摩纳哥城市雕塑“Le Stella” / Jean-Pierre Lott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0/4591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0/45914.html#comments Mon, 28 Oct 2019 07:14:55 +0000 a1.jpg

d2.jpg

让·皮埃尔·洛特建筑事务所(Jean-Pierre Lott Architecte)展示了一座宏大的新的城市项目“星辰”(“Le Stella”),为摩纳哥康达明市中心引入了一个大胆的建筑雕塑。这座多功能的塔楼矗立于摩纳哥公国历史悠久的购物中心,有着流畅、起伏的立面。建筑的形体被分为两个流线型部分。两层楼的玻璃底座,其内包括商业设施、教育设施和办公室。在这个基地的顶上矗立着一座巨大的波状塔楼,塔楼上镶嵌着白色的马赛克,其内部是由蜿蜒的外走廊围绕着的公寓单元。

d1.jpg

让·皮埃尔·洛特建筑事务所设计的项目——摩纳哥的“星辰”(“Le Stella”)从基地与塔楼的抽象二分法中展示了它的力量。由于立面雕塑般的,带状的几何形式,建筑呈现出有节奏的动感。网格的曲线和拐点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有机的、不断变化的建筑视角,同时光影的动态质感有助于提高项目的“城市雕塑外观”,而围绕着的巨大的白色丝带使其成为可能。

摩纳哥的“星辰”共分为16层,在水平方向分为两个独立的塔楼,两个塔楼之间由高高的外部走廊连接。通过这一悬挂式人行天桥网络,让·皮埃尔·洛特建筑事务所在两座塔楼之间形成宽阔的视觉联系,而穿过天桥可以为游客和居民提供探索城市的机会。每个公寓单元都设计成一个双层高的“管式公寓”,分布在一个单体两层空间内,卧室位于可以俯瞰客厅的内部夹层。

d8.jpg

项目图纸

jean-pierre-lott-architecte-stella-monaco-designboom-014.webp.jpg

▲ 平面图

jean-pierre-lott-architecte-stella-monaco-designboom-015.webp.jpg

▲ 平面图

jean-pierre-lott-architecte-stella-monaco-designboom-016.webp.jpg

▲ 剖面图

jean-pierre-lott-architecte-stella-monaco-designboom-017.webp.jpg

▲ 剖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Le Stella

建筑设计:Jean-Pierre Lott Architecte

项目地址:康达明,摩纳哥

摄影师:Aldo Amoretti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0/45914.html/feed 0
南澳大学 Pridham 大楼 / Snøhetta + JPE Design Studio + Jam Factory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0/45842.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0/45842.html#comments Mon, 21 Oct 2019 02:57:02 +0000 c1.jpg

南澳大利亚大学是由南澳理工学院与南澳高等教育学院,于1991年合并而来的。而新落成的 Pridham 大楼,则旨在给校园内的学生提供别样的空间体验,并给他们提供融入当地社区的可能。同时,这栋建筑也成为了南澳大学跟所在城市的一个市民地标。

a1.jpg

这个位于阿德莱德西侧的新大楼不光彰显了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性,还将学生、校园和广阔的阿德莱德社区联结在了一起。Pridham 大楼作为一个复合型的运动中心,为南澳大学西侧校区的学生提供了健身和运动的可能,以保证一个健康的体魄。同时,其还可以为大学的毕业典礼、各类活动以及学生社团提供一处理想的校园场所。

b1.jpg

该建筑最典型的特征当属其内部的大厅。其可以容纳一个游泳池、各类运动器械以及多个功能空间,再结合一定的绿化空间,体现了大学为学生和来访者提供一处欢迎之所的野心与愿景。因而,该大楼的室内外空间,均是免费面向公众开放的,以创造一个具有公众归属感和参与感的公共空间。

d1.jpg

建筑师将大楼与外部景观进行了一定的融合,旨在为路人提供 Pridham 大楼内部场景的快速写照。同时,建筑师还在大楼的立面上进行处理,以创造一种开放欢迎之感,从而强化大楼内外的活动氛围。位于大楼东北角和西侧的屋顶,建筑师均将其延伸扩展至与街道等高的地方,旨在营造两个带有绿化的台地空间,以扮演室外环形剧场(amphitheaters)的功能角色。如果将西侧的环形剧场与就近的大楼联系在一起,将会创造一个室外的观影和活动社交空间。此外,这个倾斜的“绿翼”还试图为南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地区的植物提供一个展示平台,以显示其特定的肌理和色彩。同时,建筑师还将大楼的西北角进行一定的抬高,以强调主入口的存在,使 Pridham 大楼能更好地融入周边的城市肌理。

e1.jpg

而位于大楼内部地面层的大厅,则是该项目的核心所在。与传统的主厅有所不同的是,该项目试图将体育赛事、学生活动和各类庆典,杂糅在一个复合型空间中。建筑师还在木墙的表面和悬挂物上,都设计了一个独特的红色元素,旨在使大厅产生独特的美学特征,以和周围的前厅空间形成反差,从而营造一种充满活力与激情的空间氛围。在大楼的二层,建筑师则设计了一面攀爬墙和一个可供休憩的夹层空间。此外,这栋大楼还可以在必要时,从一个运动健身中心转变为一个可容纳2000人的活动庆典空间,包含各类宴会和南澳大学的毕业典礼等。

健身房、舞蹈室和一个定制的25米游泳池,则位于大楼的地下层。建筑师选择将大楼的垂直交通,置于街道与前厅间的空隙内,以使外部的景色和自然光照,可以最大限度地融入室内。

同时,该项目还积极响应了校区于2021年碳排量减少15%的计划目标,充分利用了多种高低技术相结合的能源节约策略。建筑师在设计时,考虑使自然光照能尽可能多地射入室内,试图覆盖地下层至地面一层的所有空间,以减少人工照明的需求。而在大楼的加热性能设计上,建筑师则使用了高效率的被动设计策略。地面层的前厅空间,则被设计成一个可开放的玻璃立面,旨在实现自然通风的同时,创造一个内外相融的建筑空间,以满足空间的多功能使用需求。此外,建筑师还将大楼西面和北面的前厅空间,设计为单独的内部小广场空间,在满足外部视线和物理联系的同时,使得其内的用户可以尽享阿德莱德的温暖气候。

h1.jpg

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还充分考虑到了建筑与邻近各类校园设施的联结关系,使得新落成的Pridham大楼,可以和所在校区、周边的商业业态和各个学生社团,产生活跃良好的互动状态。这样一来,在白天,这栋大楼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宽学生的校园生活并丰富所在校区的校园文化,以创造一个对南澳大学和阿德莱德西侧社区都产生巨大影响的公众空间。

i1.jpg

新落成的南澳大学Pridham大楼,还获得了2019年WLA大奖“小型建筑”板块的短名单提名,以及2019年SA Landscape Architecture大奖的“优秀奖”称号。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学生大厅

地址:阿德莱德, 澳大利亚

建筑设计:JPE Design Studio, Jam Factory, Snøhetta

项目年份:2019

摄影师:Mark Syke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10/45842.html/feed 0
“森林”里的公共社区:勿洛心动大厦 / ONG&ONG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8/4534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8/45346.html#comments Fri, 23 Aug 2019 10:21:20 +0000 a1 HeartbeatBedok-LS19-27 - the extent of verdure on the exterior.jpg

Heartbeat@Bedok 是新加坡一座多用途、多人居住的7层建筑。它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市民建筑,它是由位于活跃的东海岸社区中心的一个公共公园的戏剧性转变而产生的。通过住房发展委员会(HDB)的“重建我们的中心地带”计划,重新振兴贝多克镇中心,该开发项目展示了丰富的绿色特色,以应对全年的热带季节的湿度。

b1 Heartbeat at Bedok HERO.jpg

b2.jpg

▲ 区位图

这座新建筑的设施从四个游泳池到公共卫生保健设施,都是由位于充满活力的东海岸社区中心的一个公共公园的戏剧性改造而成的。为了尊重其茂密景观和成熟树木的历史公园,拟议的设计在整个开发过程中都带有相同的林业主题,保留了社区公园的特征。这片绿地是实用的,用作附近住宅单元的隐私和隔音屏。

c1 - The same Forestry theme that retains the character of the previous community park .jpg

典型的热带建筑

现代的亲生物空间与每一块地板上的绿色植物相邻,它承载着树木、灌木和匍匐植物,包围了建筑的整个空间,减轻了混凝土的影响。此外,它还减少了室内区域的热增益。软景观的选择是新加坡本土的,在建筑内部和周围都有丰富的选择,包括游乐场和适合公园周围环境的健身角。

环境进步特征

该项目以茂盛的绿化和景观美化为特色,包含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被动环境控制措施。从雨水和灰水系统,到减轻太阳热量和辐射的锥形立面玻璃和布里斯太阳能元件,其结果是一个环境进步的建筑,以降低能耗为中心,降低建筑运营和维护成本。

e1- alternative view from across the road.jpg

Beartbeat@Bedok 的独特方案体现了整体和集成的可持续设计和功能,传达了设计师在降低能耗的情况下创造环境进步建筑的意图,从而降低了整体建筑运营和维护成本。

f1 Green Features.jpg

▲ 绿色分析

为了减少建筑对舒适性机械系统的依赖,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创造一个适合热带气候的内部环境。首先,早期采用被动设计理念和引风意图,使得建筑群通过文丘里效应促进风通过一级中庭空间,从而形成一个有益舒适的自然通风的社会空间。

g1 - Variety of greenery - trees, shrubs and creepers.jpg

通过CFD(计算流体动力学)进行通风模拟的通道化有助于优化设计,并在无空调空间中实现可接受的风速。

h3 - Additional view of the exterior.jpg

▲ CFD通风模拟

▲ CFD通风模拟

第二,内部空间采用高天花板设计,以增强整体多孔性,允许有效的交叉通风和空气循环。这有助于在行人通道和体育综合区创建小气候,以增强最终用户的舒适性。

第三,一个自遮阳的立面被概念化,以减少通过立面获得的热量。锥形开窗、缠绕拉伸织物和垂直散热片有助于减少30%的太阳能热吸收和附带的冷却负荷,使风可以渗透到上层自然通风的走廊中。外围花盆盒作为内部空间的自然屏障,减少热量的获取,同时具有美学和治疗效果。

j1 - Tapered fenestrations, wrap-around tensile fabric and vertical fins help reduce solar heat gain through the facade.jpg

Ong&Ong继续通过一个360度全方位的设计、工程和管理解决方案来重塑建筑环境。这种凝聚力,加上最新的原子能委员会技术的专业知识,反映出我们致力于成为破坏性的创新者。我们在亚洲主要城市的12个办事处都倡导可持续性、改善和福祉的原则。我们为不断超越期望、提供超越体验的产品感到自豪。

k1 HBB Diagram.jpg

▲ 功能分析

零售中庭

文化活动空间

人民协会

健康中心

运动中心

p5.jpg

项目图纸

调整大小 Floor plans-1.jpg

▲ 一层平面图

调整大小 Floor plans-2.jpg

▲ 二层平面图

调整大小 Floor plans-3.jpg

▲ 三层平面图

调整大小 Floor plans-4.jpg

▲ 四层平面图

调整大小 Floor plans-5.jpg

▲ 五层平面图

调整大小 Floor plans-6.jpg

▲ 六层平面图

调整大小 Floor plans-7.jpg

▲ 七层平面图

调整大小 Floor plans-8.jpg

▲ 屋顶平面图

调整大小 Floor plans-9.jpg

▲ 地下室平面图

调整大小 Floor plans-10.jpg

▲ 剖面图A

调整大小 Floor plans-12.jpg

▲ 剖面图C

调整大小 Floor plans-11.jpg

▲ 剖面图D

Combined Axo_final.jpg

▲ 轴测图

项目信息

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

完成日期:2017年6月

地点:新加坡

建筑设计:ONG&ONG 建筑事务所

项目总监:Ashvinkumar Kantilal,Robert Brodeth

景观有限公司:ONG&ONG Pte Ltd

照明有限公司:ONG&ONG Pte Ltd

机电工程:Rankine & Hill (S) Pte Ltd (member of the ONG&ONG Group)

总承包方:Kim Seng He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te Ltd

客户:人民协会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8/45346.html/feed 1
交织时空 | 可以阅读的城市展厅 / 天华建筑设计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8/45236.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8/45236.html#comments Wed, 14 Aug 2019 02:33:26 +0000 出归元禅寺向东,穿过旧城改造片区,眼前豁然开朗:陈旧逼仄的空间中绽开轻盈净透的建筑体量,宛如绵亘起伏的峰峦,又仿若禅意丰盈的华莲,一派清逸出尘中濡染着归元古意。上显天光云影的瞬息万变,下表市井烟火的川流不息。这便是汉阳旧城改造片区的缩影——武汉东方境世界观城市更新展厅。

调整大小 1.jpg

▲ 轻盈如翼,净透如空,闲云映水自卷舒

重塑空间,心由境生

调整大小 2.jpg

▲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初见,跃入眼帘的是一片温润琉光,通透的幕墙材质搭配顺滑的弧线边界,在老街的陈旧界面上熠熠生辉。

调整大小 3.jpg

▲ 境迁意用,暮云城影照堂前

远观,玻璃幕墙映衬了城市天际线和薄色微光的变幻,使得内外新旧空间互通有无,吸引城市人流。在城市更新杂乱的城市背景下成功打造具有公共性、体验性的建筑聚落。

调整大小 4.jpg

▲ 看取莲华净,应知不染心

近赏,隔水可见纤檐玉幕映清波,风飘香袂曳微澜。待晨雾溟濛之时,春露秋霜沿屋脊跌落水镜,透过微漾浮烟传来悉索之音,诠释着细节之美。

调整大小 5.jpg

愈靠近主展厅,愈能体会到清姿水中盈的空灵神韵。一泓碧波润了盈盈玉颜,建筑宛若漂浮于水面,娓娓诉说着无尽的梵音禅意:浮生岁月,不忘初心,便能心静即安。

调整大小 6.jpg

入口隐于展厅的非临街面,徐徐绕水池折返入内,临水而望,渐入佳境。顺纹铝镁锰屋面板增加了线条的灵动轻盈,与幕墙、水镜共同营造出宁静致远的超然气质。

调整大小 7.jpg

▲ 闲云潭影日悠悠,夜色空蒙月转廊

待得月华生,缓步穿廊入厅。前可瞻星疏河影,回可望旧城阑珊,不禁心生几分韶华易逝流年似水之感,为进入展厅做了情绪铺垫。

溯本归元,以古系今

归元禅寺,位于汉阳旧城片区的核心位置,在历经纷繁复杂的历史洪流冲刷之后,曾几何时的烜赫威严悄然度化为青灯黄卷。静水闲云隐庙宇,鸣钟香鼎绕红尘。古刹传出晨钟暮鼓之音,杂糅着陈旧沧茫的市井气息,默视着往来如织的老城。

调整大小 8.jpg

▲ 百尺茂林,千杆修竹;红分日刹,绿绕云房。

归元禅寺东部是远洋集团的城市更新板块,作为大型的旧城改造片区,这里一度充斥着颇具时代烙印的万象建筑群、零星分布的交通站点、鳞次栉比的高楼以及亟待拆除的旧宅。时至今日,住宅和商业地块的改造正在有序进行,并由西向东打造了“归元禅寺——街巷制商业区——城市更新展厅——住宅区——滨水带”的城市通道,将百年古刹的焚香古意和城市更新的坪野风物赓续绵延至长江一带。

调整大小 9.jpg

▲ 隐市归元香火盛,环顾楼宇矗云空

一侧是古刹飞檐斗角,一侧是楼宇高低错落。

城市通道展现的多元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激发了设计师对旧城改造片区城市更新的深切思考,最终以归元禅寺为灵感起点,用极简现代手法抽取其线性代表元素“坡屋顶”,阐述传统中式营造的精神内核。城市展厅兼具汉阳城市更新片区展示及未来江城品质生活示范区功能,使其真正意义上成为过去和未来的交接点。

10.jpg

▲ 善用其心,延续城市天际线

城市更新展厅位于城市通道中继点。由于旧城改造片区的拆除更新工程分若干小地块陆续推进,受拆除状态的限制,展厅地形狭长而不规则,且隐藏在陈旧密集的待拆建筑地块里,沿街面狭小,兼具地势高差变化,是设计独特的语境,也是挑战。

11.png

游廊寻迹,多元共生

为了避免过于低调而被老城区吞噬,设计师摒弃了展示中心先抑后扬的常规设计手法,将主展厅直接面向城市敞开。

调整大小 12.jpg

为化解纵深地形的限制,设计师借鉴并回应了归元禅寺由南向北线性递进而非传统中轴对称的布局形式,因地制宜地线性布置了5个建筑体量,组合成内向型院落空间。

▲ 师古不泥,传承布局形式

呼应功能布局空间序列,设计师在前场采用现代展厅式游览的直线流线,后场采用内向院落式流线,空间从初始的轩敞自然转入幽静,使身处其间的体验者感受到从喧哗城市到社区最终回归宁静家庭的氛围过渡。

18.png

▲ 兼备城市更新展厅功能与“售楼处落客——接待区——展示区——亲子区——WELL体验区——样板房——洽谈区”的示范区功能

19.png

20.jpg

21.jpg

▲ 游廊微显阐幽,功能多元共生 ©水相设计 | 摄影师:赵宇晨

同时,设计师利用狭长地形打造藤蔓式可生长空间,并联“展示旧城新居的体验示范区+承载城市记忆的历史游廊+凝聚多样文化的展览空间”的多元功能,打造城市更新时代背景下兼备商业化和实用性的城市核心空间,呼应了缝补式城市更新的持续发展特性和生命延续意义,融入旧城改造片区的发展缩影。

调整大小 22.jpg

调整大小 23.jpg

调整大小 24.jpg

▲ 体验者在游览过程中得到从城市到社区的整体认知

为了融入城市更新时代背景的文化调性,营造城市层面的体验感,设计师利用地块本身的地势变化制造了多个斜坡、台阶,使空间兼备光影和高差变化。同时运用自成体系的幕墙系统和细柱体系营造内外空间的渗透体验和帷幔般的轻盈结构感,最终呈现了层次丰富而衔接得当的叙事性游廊动线。

精工细作,选材严格

25.gif

▲ 幕墙龙骨与结构柱脱开,自成体系 (内部空间有柱)

26.jpg

27.jpg

▲ 用小细柱营造展厅的结构感,支撑帷幔的轻盈感

设计师重新思考了内外空间的关系与秩序,通过屋面与玻璃幕墙、室内吊顶之间过渡的交接细部构造设计,突显檐口的薄与轻盈,以极致细节造就由内而外、由外及内的空间渗透体验。定制的屋面排水系统使屋顶呈现出干净的柔美曲线。

28.jpg

▲ 屋面与玻璃幕墙、室内天花节点

29.jpg

30.jpg

▲ 屋面排水系统示意

建筑虽小,选材考究。武汉东方境世界观城市更新展厅采用了很多以往项目不常用的材料,在施工之初就遭遇了材料难寻、品质难保证的问题。项目层面协调多方资源,通过向以往项目取经、向供应商寻获样品比对、远赴材料源头选料等手段,及时联合设计师替换供货有难度的材料,既满足了工期节点,也满足了建成效果。

为了选取到最合适的材料,建筑师走访多地,考察了多个金属屋面对标项目和石材建成项目,去往福建晋江水头——中国最大的石材集散市场进行实地考察。

31.png

设计师初期理想的屋面材料是钛锌板,其光泽丰富,颜色厚重饱满,有漂亮的金属拉丝效果。但因项目工期紧张,钛锌板供货以及备料时间长,不满足施工周期要求。经过现场样板效果点评和建成案例考察,设计师选取了性价比高的铝镁锰板,表面辅以氟碳喷涂,整体效果还原至九成以上。

32.jpg

▲ 选取铝镁锰板作为金属屋面

33.jpg

▲ 幕墙主料双层low-e中空超白玻璃,将不同材料厂家提供的玻璃样板在不同光线条件下比选

设计师在考虑到石材大板的整体纹理效果及切割尺寸及供货源的稳定性等因素后,选取白世贸作为项目石材,颜色及肌理均接近白玫瑰质感,且大板纹理较稳定。

34.jpg

▲ 比选石材

为了整体打造自然、人文、艺术、健康的室内场景,设计师初期选取了天然木皮作为屋面天花饰面。但由于其需从境外进口且价格不菲,设计师选取了科技木皮替代天然木皮。既节省了成本,又解决了天然木皮强调对纹的工艺难度。

35.jpg

▲ 科技木皮代替天然木皮

贯通一、二层的大墙面方案采用的是夯土,考虑武汉地域相对潮湿、墙面较高、平整度要求高等因素,设计师选取了传统的银灰洞石替换,满足了对历史感痕迹效果的追求。

36.jpg

▲ 银灰洞石替代夯土

国内天鹅绒大理石货源稀少且品相欠佳,设计师快速调整为黑木纹大理石,虽然颜色加深,但营造了更加高雅的小环境,搭配木皮和灯光效果十分出彩。

37.jpg

▲ 黑木纹大理石替代天鹅绒

大道至简,归元归心

城市更新进程中该如何延续城市文脉?武汉东方境世界观城市更新展厅给出了一种新的叙事性探索。

作为大型城市更新地块中的展示空间,展厅在纵深地形里打造藤蔓式可生长空间,借地势高差丰富了光影效果,化弊为利,因地制宜地融入城市环境;借鉴归元禅寺的传统线性布局和内向型院落空间,提取其传统文化线性元素“坡屋顶”, 传承了古城百年来积淀的精神文化内核;赋予传统营造法式以开放现代的形态、轻盈通透的材质和自成一体的结构系统,呈现了亦古亦今的建筑形式语汇。最终保证了展厅的开放性和市民的参与度,实现了古意新造,薪火相传。做到了师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弃本,更新得以在传承中激活。

在现代与传统的碰撞过程中,理性的处理手法并非消减替代,而是在沿袭传统内涵之精华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建筑语汇和简明的表现手法,延续城市生命力,实现新与旧的对话。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远洋集团 · 武汉东方境世界观城市更新展厅

项目位置: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汉阳大道723号

业主单位:远洋集团

建筑面积:4337.17㎡

项目完成时间:2018年8月

设计:韩冰 李王凌 魏一琼 杨喆 倪坚友 魏晓宇

施工图:谢勇 董备 陈秀文

结构:蒋科卫 陶少俊

暖通:柯昌进 姚奇志

给排水:杨宁 张劲 潘晓姣

幕墙:任达咏

景观:远洋景观规划设计院

室内:水相设计有限公司

照明:北京荣文之江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幕墙顾问:中建鼎元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远洋建设 远洋装饰 远洋机电 绿冠园林等

建筑摄影:是然建筑摄影、赵宇晨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8/45236.html/feed 12
庄重素净,重塑古典主义:德国科尔基督教堂 / VON M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7/44860.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7/44860.html#comments Fri, 05 Jul 2019 02:13:29 +0000 a1.jpg

科尔最古老的教堂应该建设在教区的中央位置,扩大政府多功能教区中心,建设一个新的教区大厅和翻新汉斯·沃斯(Hans Voss)设计的建于1822年的Christus-Kirche,一个维音布伦纳“门徒”。社区中心的空间概念类似于回廊,而回廊的中心元素不是内院,而是社区活动大厅。由于它的房间高度更高和一个用于照明和通风的侧天窗,这个中心,没有柱子的社区大厅可以从外面解读。

b1.jpg

周围是入口和沿着封闭立面运行的一系列相邻房间,被两个大窗户打断,这两个窗户为会议室、集体房间以及走廊提供光线。活动大厅和相邻的两个小组房间可以多种组合方式相互连接。这确保了使用的最大灵活度。本着Weinbrenner的古典主义精神,社区中心的建筑是由一致的、清晰的几何质素、精确的细节、光线的使用和材料的纯粹和可理解性构成。

新建筑用砖砌了垂直穿孔的隔热砖墙。因为一些石头只有石灰部分被泥化,而另一些则是用填料刮过的,整块砖的结构作为一种技术装饰仍然可见。砖的相互作用,它们的最终处理和房子中不断变化的光线情况,因此也产生了不同结构表面的生动的相互作用。活动大厅的大跨度是由梁和胶合板天花板组成的系统实现的。木质表面上有轻微的釉面,与水洗墙壁的颜色相适应。

随着白天光线的变化横向排列的天窗使得建筑和结构床在了一个有吸引力的游戏。教堂的旧建筑的恢复旨在重建古典主义教堂的原始形状和色度,以恢复建筑的原始质量和身份。与现代干预的结合,在设计与使用方面,一个结合传统和未来的新场地被创造了出来。现有的长椅被弃之不用,取而代之的是灵活的座位,以平衡多功能的教堂空间,满足多种用途。

此外,为了保证教堂空间的最大灵活性,所有的物件都被设计为可移动的“家具”。然而,最重要的一个新的元素是一堵墙,它可以沿着教堂的纵轴移动和打开,产生不同的房间布局和比例以及分隔较小的休息区,从而让教堂有不一样的用途。所有的固定装置都始终保持在天然橡木中,因此与现有的建筑形成微妙的对比,也恢复其明亮而单一的颜色。

设计图纸:

调整大小 17_VON_M_Lageplan_Gemeindehaus_und_Christuskirche_Kehl_.jpg

▲ 总平面图

调整大小 8_VON_M_Grundriss_Gemeindehaus_und_Christuskirche_Kehl.jpg

▲ 平面图

调整大小 11_VON_M_Schnitt_Gemeindehaus_und_Christuskirche_Kehl_.jpg

▲ 剖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事务所:VON M

地址:Kehl, 德国

类别:适应性利用

设计团队:Márcia Nunes, Timm Radt, Marcin Wasag

建筑面积:1377.0 m2

项目年份:2018

摄影师:Zooey Braun

客户:Evangelische Kirchengemeinde Kehl

施工方:Ingenieurbüro für Bauwesen Seiler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7/44860.html/feed 0
OMA 在纽约首个公共建筑,与 SANAA“纽约新当代艺术博物馆”做邻居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7/44812.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7/44812.html#comments Mon, 01 Jul 2019 06:54:53 +0000 a1.jpg

纽约新美术馆宣布了第二幢建筑将由OMA、重松象平与Cooper Robertson合作设计。这是OMA在纽约市的首座公共建筑。该建筑在延续毗邻的SANAA设计的旗舰建筑统一风格的同时,也展示了自身的独特性。

b1.jpg

这座七层楼高、5574平方米的建筑将包括三层画廊、博物馆社交和教育功能的附属空间、NEW INC的永久住所以及不断增加的公共设施。

c1.jpg

OMA方案将取代近12年前的建筑,提供更多功能空间。为了提高博物馆在空间和经济上的效率,博物馆委托OMA增加中庭楼梯来加强垂直交通,同时让人们可以欣赏周边社区的景观。该方案还将包括一个扩大的大厅和书店,一个联系现有Skyroom的高层公共空间以及一个新的80座餐厅。

d1.jpg

“我们的新建筑充分展现了自身的独特性,同时又与现有的博物馆紧密联系。新美术馆与现有博物馆在空间和功能上相辅相成,并创造一系列策展和多功能空间。与现有建筑的垂直性和坚固性相对应,新建筑将在水平布置画廊,并通过透明的立面展现垂直交通。我们想创造具有高度公共性的建筑,举办各类艺术活动,通过外部广场、中庭楼梯以及顶部的阶梯式多功能厅等空间,为鲍威尔街(Bowery)乃至其他城市提供更多开放空间。”
——OMA合伙人重松象平

e1.jpg

建筑立面与SANAA建筑“柔软”的立面一致,采用金属网层压玻璃,更增强了建筑的透明性。借此,OMA可以将博物馆内的活动公开化,以吸引公众进入。

f1.jpg


项目信息:

主持建筑师:OMA 纽约办公室

合伙负责人:重松象平

合作者:雷姆•库哈斯

合伙人:杰克•福斯特

项目建筑师:Jackie Woon Bae, Ninoslav Krgovic

团队:Richard Nelson-Chow, Clement Mathieu, Kaegan Walsh, Jan Casimir, Carly Dean, Vincent Parlatore, Tamara Jamil

执行建筑师:Cooper Robertson

项目与成本管理:Gardner和Theobald

预设计服务:F.J. Sciame Construction, Co., Inc

结构工程师:奥雅纳

机械系统:奥雅纳

立面:见前

岩土工程:Langan

土木工程师:Philip Habib & Associates

图形:2 x 4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7/44812.html/feed 0
一场汽车爱好者的社交实验,The Pit House汽车俱乐部 / 上建下筑工作室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3/43761.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3/43761.html#comments Mon, 18 Mar 2019 03:10:26 +0000 汽车对于汽车爱好者来说,除交通工具外,还可以是一切。因不满足于现有汽车相关空间的单一使用功能,上建下筑工作室(bUd studio)应“The Pit House”之邀,重新打造一个开放互动、功能复合、充满活力的社交实验场所。

希望通过此次设计,无论是车辆清洁、维修保养、赛车改装,还是品牌展示、活动租赁,或是餐饮售卖、朋友聚会,每位汽车爱好者来到此处,都能找其归属,并拥有多重的空间体验。

1-建筑外观 (1).jpg

▲建筑外观

1-建筑外观 (2).jpg

▲建筑外观

本项目位于北京通惠河畔的创意园区内,坐落于两条火车道汇聚的夹角地带,基于场地局限和铁路安全管制,在原建筑红线内进行推翻重建。整个建筑呈L型,由两大体块构成,设计重心在于公共使用区。

而公共使用区的构成也简单明确:一个体块为单层建筑体,依次是维修车间、清洗车间、美容车间;另一体块为双层建筑体,首层被大台阶划分成内外功能区,外部为吧台、售卖、展示、休闲等区域,内部为办公、厨房、储物、卫生间等区域;二层则是室内用餐区、洽谈区和室外露台,为使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2-轴测GIF图.gif

▲轴测图

3-主入口.jpg

▲主入口

4-入口视角.jpg

▲入口视角,红色矩形门洞作为入口的第一视觉焦点


三角穿插与红黑配

场地两侧每二十分钟就呼啸而过一列火车,它的躁动与速度感,在建筑周围自成气场。延续场地的三角形态,二层建筑立面也因朝向考虑而设计为倾斜状,与车间檐口相交,在室外形成檐下空间。建筑的张力与稳固感,尽在交汇和平衡之间呈现。

而建筑外立面通体采用压型钢板,以红黑配色,让几抹红在大面积的黑色衬托中格外热烈,其独特的色彩属性匹配了品牌调性,发挥了最大的活力值。

5-建筑外立面.jpg

▲建筑外立面

6-红色檐下空间 (1).jpg

▲红色檐下空间

6-红色檐下空间 (2).jpg

▲红色檐下空间

7-汽车车间 (1).jpg

▲汽车车间

7-汽车车间 (2).jpg

▲汽车车间

美容车间作为三个车间中跟室内公区连接最紧密的存在,出于对灯光照度、无尘指数、车主等候心理的考量,在设计上呈现通透、明亮、未来感,并给予美容功能同时,也能成为车主的爱车展示空间。

8-美容车间 (1).jpg

▲美容车间

8-美容车间 (2).jpg

▲美容车间


大台阶

大台阶作为室内公共区的视觉焦点,打破“层”的界限,延伸并连接了首层与二层的功能形态。也明确划分了内外关系,在外部承载了交通、休闲、简餐、展示、储物等功能,满足不同情境下的场景转换。同时在三个平台立面材料处理上,均采用内藏灯带的超白磨砂玻璃,呈现三大发光体块效果,适应不同品牌的展示需求,增加更多的空间互动体验。

9-公共区入口.jpg

▲公共区入口

10-吧台.jpg

▲吧台

11-大台阶品牌活动展示 (1).jpg

▲大台阶品牌活动展示

11-大台阶品牌活动展示.jpg

▲大台阶品牌活动展示

12-内部入口.jpg

▲内部入口


光的序列

建筑设计中,无论是改善朝向后,西南侧的红色六扇门窗,还是南侧的六米长窗,完全不被功能区局限的二层,却由光固定形成空间序列,多种行为模式都会在光中产生。

六扇门窗与红色碰撞,重复的力量结合光影成为视觉焦点;六米长窗将周边环境长框引入,动态转为静态后,形成室内最佳装饰;再推门而出是更为广阔的两层露台,可以观景远眺,可以是任何活动场地,也可以在夏夜里伴着美食与火车声成为社交中心。

13-二层红色门窗序列.jpg

▲二层红色门窗序列

14-行驶在框景里的火车.jpg

▲行驶在框景里的火车

15-被长窗框入的城市变迁.jpg

▲被长窗框入的城市变迁

16-二层露台 (1).jpg

▲二层露台

16-二层露台 (2).jpg

▲二层露台

17-原始场地.jpg

▲原始场地

18-施工现场.jpg

▲施工现场

19-1-首层平面图.jpg

▲首层平面图

19-2-二层平面图.jpg

▲二层平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The Pit House汽车俱乐部

设计方:上建下筑工作室(bUd studio)

公众号:上建下筑/bud_studio

联系邮箱:info@budstudio.cn

设计完成:2018.05

项目完工:2019.01

主创设计:郭腾  焦焱

项目地址:北京市西店记忆文创小镇

建筑面积:410㎡

摄影:大鱼摄影工作室

客户:The Pit House

品牌:压型钢板、超白磨砂玻璃、环氧地坪漆


公司简介:

上建下筑(bUd studio) 由郭腾、焦焱于2018年联合创立,是一家立足于北京的多元化设计工作室,提供与小型建筑设计和改造、室内空间、景观规划、平面视觉相关的设计服务。

“上建下筑”即“由上建立,而下构筑”,关注由下而上从个体实践到城市更迭的多重可能性,以空间思维作为研究方向,兼具活力创新与适用逻辑,在用设计策略解决问题、创造多维度价值的同时,力求赋予作品以温度和力量。

1552881052618190.jpg

上建下筑工作室  bUd studio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3/43761.html/feed 1
CAT新总部办公大楼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1/42971.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1/42971.html#comments Sat, 29 Dec 2018 03:09:34 +0000 调整大小 1_cat_telecom_L_112.jpg

站在三角形庭院里看办公大楼(左)和礼堂大楼(右)

CAT电信的新总部大楼由许多功能需求组成,也正是因为如此而使得整个项目需要巨大的占地面积。事务所决定把它分成三幢大楼:一幢礼堂大楼,一幢停车楼和一幢由业主自己安排具体使用方式的办公楼。

调整大小 18_cat_telecom_L_076.jpg

办公大楼(左)及其与礼堂大楼(右)的连廊

调整大小 16_cat_telecom_L_078.jpg

办公大楼(右)与停车大楼之间的连廊(左)

调整大小 21_cat_telecom_L_071.jpg

在建筑物外部看办公大楼

调整大小 4_cat_telecom_L_102.jpg

礼堂大楼内部

调整大小 15_cat_telecom_L_098.jpg

礼堂大楼内部

调整大小 11_cat_telecom_L_044.jpg

礼堂大楼内部大厅

调整大小 14_cat_telecom_L_095.jpg

礼堂大楼内部

调整大小 3_cat_telecom_L_100.jpg

停车大楼内部

调整大小 10_cat_telecom_L_048.jpg

停车大楼内部

三栋建筑的排列遵循现有的总体规划,成对角线网格分布,在其中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庭院。该庭院所形成的公共空间不但可以用于人群的聚集,还可以在建筑物理性能方面带来一系列好处,比如为建筑内部提供更多的自然光线。三幢建筑物彼此独立成栋,有助于将使用者流线和交通流线分离。

调整大小 1_cat_telecom_L_112.jpg

站在三角形庭院里看办公大楼(左)和礼堂大楼(右)

调整大小 5_cat_telecom_L_050.jpg

站在建筑物外部看停车大楼(左)、办公大楼(中)、礼堂大楼(右)围城的三角形庭院

调整大小 6_cat_telecom_L_020.jpg

站在三角形庭院里看办公大楼(左)、礼堂大楼(中)和停车大楼(右)

调整大小 8_cat_telecom_L_055.jpg

礼堂大楼(左)与停车大楼(右)之间的连廊

调整大小 9_cat_telecom_L_003.jpg

办公大楼(左)与礼堂大楼(右)之间的连廊

调整大小 19_cat_telecom_L_074.jpg

停车大楼(左)与办公大楼(右)之间的连廊

调整大小 12_cat_telecom_L_115.jpg

沿着办公大楼一侧的庭院走道

调整大小 7_cat_telecom_L_111.jpg

沿着办公大楼一侧的庭院走道

调整大小 13_cat_telecom_L_110.jpg

夜幕下的CAT新总部大楼

调整大小 17_cat_telecom_L_077.jpg

三角形庭院中的蓄水池

调整大小 20_cat_telecom_L_057.jpg

停车大楼一侧的池边走道

本项目的主要概念设计是将屋顶景观形成一个逐渐上升的斜坡,从礼堂大楼一直绵延到办公大楼,让各个体量看起来不致过于密集。这种形态模仿了有机体的“生长”,仿佛它会在未来的时间一直变化。

调整大小 2_cat_telecom_L_106.jpg

从建筑物外部看礼堂大楼的斜坡屋顶


图纸

22_1212_park_pB1-Model.jpg

地下层平面图

23_1212_off_p01_.jpg

一层平面图

24_1212_park_p01-Model.jpg

二层平面图

25_1212_off_p02_.jpg

三层平面图1

26_1212_park_p02-Model.jpg

三层平面图2

27_PL03.jpg

四层平面图

28_1212_off_p07_.jpg

八层平面图

29_1212_off_p10.jpg

十一层平面图

30_1212_park_pR1-Model.jpg

屋顶层平面图

31_secC.jpg

剖面图C

32_1212_park_sec-Model_A.jpg

剖面图A

33_1212_off_ele_4b.jpg

剖面图4B

34_1212_park_sec-ModelD.jpg

剖面图D

35_1212_off_ele_2b.jpg

立面图2B

36_1212_park_ele_1-4-Model_3c.jpg

立面图3C

37_1212_park_ele_1-4-Model_1c.jpg

立面图1C

38_EL03.jpg

立面图3A

39_EL02.jpg

立面图2A

40_EL04.jpg

立面图4A

41_1212_off_secB.jpg

剖面图B

42_EL01.jpg

立面图1A

43_1212_park_ele_1-4-Model_4c.jpg

立面图4C

44_secB.jpg

剖面图B

45_PL02.jpg

三层平面图

46_1212_park_p03-Model.jpg

四层平面图

47_1212_park_p06-Model.jpg

七层平面图

48_PL00.jpg

一层平面图

49_1212_off_p03_.jpg

四层平面图

50_secA.jpg

剖面图A

51_1212_park_pR2-Model.jpg

屋顶层平面图

52_1212_park_p04-Model.jpg

五层平面图

53_1212_park_p03A-Model.jpg

四层平面图

54_1212_off_ele_1b.jpg

立面图1B

55_1212_off_p08.jpg

九层平面图

56_1212_park_sec-Model_B.jpg

剖面图B

57_1212_park_ele_1-4-Model_2c.jpg

立面图2C

58_1212_off_ele_3b.jpg

立面图3B

59_1212_park_p05-Model.jpg

六层平面图

60_1212_off_p06.jpg

七层平面图

61_PL04.jpg

五层平面图

62_1212_park_sec-ModelC.jpg

剖面图C

63_1212_off_p09.jpg

十层平面图

64_1212_off_p05.jpg

六层平面图

65_secD.jpg

剖面图D

66_1212_off_secA.jpg

剖面图A

67_PL01.jpg

二层平面图

68_1212_off_p04_.jpg

五层平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设计:Plan Architect

项目区位:泰国

建筑面积:75000.0平方米

项目时间:2018

项目摄影:Panoramic Studio

制造商:Bluescope, TOA, FAMELINE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1/42971.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