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子塔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2 Nov 2024 01:34:1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钱江潮涌:杭州世茂智慧之门超高层城市综合体 / 姜平工作室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6/52437.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6/52437.html#comments Mon, 05 Jun 2023 09:20:05 +0000

世茂智慧之门项目坐落于杭州市国家级新区滨江区,它位于机场高速公路与通往杭州中心城区钱江三桥的交汇点,北望钱塘江,毗邻2023年杭州亚运会标志性建筑群奥体中心;基地周边交通发达、新型业态丰富。智慧之门的建筑方案由EID Arch首席建筑师姜平主持设计,落成后的建筑群伫立于钱塘江畔,构建了一个极具辨识度的城市门户。它不仅以近280米的高度点染了杭州的天际线,更充分利用其场地优势,成为辐射周边智慧产业带上的国家物联网基地核心版块的城市地标。

杭州世茂智慧之门项目总建筑面积达370,000平方米,共由5栋建筑组成,涵盖办公、公寓、商业及城市公园等多业态功能。其中,A、B两座超高层办公塔楼是综合体的核心;C、D、E附楼作为居住、商业及社区服务配套,扩展空间以配合完善项目的整体运营。建筑布局围绕中央绿地组织,在集约的场地中优化开放性的公共空间,界定出整个片区的城市节点。

以公共空间为导向的新型城市复合体
项目通过双子超塔的建筑形象将智慧之门以抽象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作为地块南侧城市轴线的终端, 双子塔的门户形象回应基地周边的城市空间关系,与整体的城市设计相协调。设计以公共空间为导向,四向开敞,围合出一个开放的中央绿地。组团内的配套商业以开放市集的形式与塔楼形成对景,完成超高层综合体组团群落中高低起伏的尺度的转换。建筑布局形成可渗透的城市界面,吸引各方到达的访客,以激活整个社区。不同于传统的以商业为主导的高密度城市综合体,杭州世茂智慧之门对于新型城市综合体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力图优化市民性的开放空间。设计将公共艺术与建筑相结合,部分通风、排烟等设施以铜色铝板包裹,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将造型进行艺术化处理。公共艺术装置放置于两幢超高层塔楼之间,吸引人们驻足的同时,提供了增加双塔连接性的公共活动空间。富于雕塑感和未来感的雨篷设计衔接双塔底层,结合中央绿地与公共艺术的空间处理,为市民创造一个独特的步行体验。三层的E楼作为配套服务建筑,主要承担社区服务和承载部分超高层设备机房的功能。对比超高层塔楼,这处近人小尺度的空间设计更具亲和性。入口平台延续的坡道可以让人群分流直接来到二层,横向表皮处理仿佛是延绵起伏的江面,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宜人通透的界面。屋顶平台的线条进一步向外延伸,将建筑与景观融为一体,形成地景式的艺术美感。虽高度有异,但设计在元素、材质和形式上都与超高层建筑在风格上保持一致,因此空间的气韵顺畅流动在整个场域中。

内敛优雅的城市地标
“在高密度城市环境中,标志性建筑不应该仅是标新立异的奇观呈现。不同于超高层建筑设计领域中常见的“求高求奇”、外显张扬,杭州智慧之门以节制、内敛的开放姿态,安静地矗立于钱塘江畔,以回应城市的在地人文特质,构建滨江新区的场所精神。” 建筑师这样阐释设计的初衷。作为浙江省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千百年来承载着河水两岸的历史与文化,而钱塘观潮更是闻名遐迩的自然奇景。得益于项目卓越的地理位置,智慧之门的建筑概念从城市意象切入,以“钱江潮涌”的地文景象为灵感,将杭州的自然人文基因与超高层建筑设计巧妙融合,而“智者乐水”也呼应了智慧之门作为城市物联网核心产业高地的殷殷愿景,内敛而有节制的手法刻画出超高层建筑清雅坚实的建筑形象。

两幢超高层建筑与高层公寓、多层配套辅楼交相呼应。设计从建筑的在地属性出发,将钱塘江奇特的潮汐现象以抽象的手法提炼出来,同时回应场地周边交通干线川流不息的城市生息,以建筑形态模拟钱塘江潮起潮落独特的大美风姿,形成一组优雅而富于动感的城市雕塑。设计对塔楼外立面表皮进行竖向线条的精细处理,整体包裹超白玻璃幕墙,配以铝构件线条勾勒缝隙,进退之间丰富了立面层次,强调纵向的延伸感也让视觉张力更加突出。建筑造型简约内敛,表皮随着光线的折射而呈现出极具流动性的线型变化,纵向展现了钱塘江潮汐的涌动与起落;而低层的建筑群则在水平向上延展,建筑的触角抵达地面景观,并延续其明晰而丰富的立面韵律——它们仿佛是一组跳动的城市音符,呼应着自然中气势磅礴的潮汐变幻。

弹性的物理框架与绿色智慧办公
作为LEED绿色建筑金级预认证的新型城市综合体,设计团队与美国知名结构顾问公司LERA合作,塔楼采用带斜撑的巨型框架-核心筒多重抗侧结构体系,其特点是八根巨柱设置在四角并尽可能贴近建筑表皮,降低用钢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供无柱办公空间以及空间分割的弹性。为实现两层通高的无柱大堂,周边重力柱通过斜撑和环桁架进行转换,仅八根型钢混凝土巨柱落地。为适应项目推进过程中办公、酒店和公寓不同业态之间的调整,弹性的物理框架便于回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此外,双塔采用具有遮阳功能的铝散热高效能玻璃幕墙,从而减少眩光和太阳热辐射,提升光、热环境体验,以保证室内空间的舒适性,节省能源。建筑表皮水滴形的竖向构件通过不同层级的处理,呈现出有机的形态和多层次的深浅变化,在形成丰富立面肌理分割的同时,彰显出简洁理性的办公设计。项目引入BIM三维可视化模型、VR等技术,打造智慧办公商务场景,真正实现舒适性与能效最大化。

超高层的出现是城市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城市化的重要空间节点。EID Arch姜平工作室始终将建筑的都市性与在地性特质放在首位,在汲取当地的历史文化基因的同时与建筑功能的实用性与设计概念性相结合,并切实思考地形地貌特色,精细布局,辅以先进的材料与技术自然推进设计概念的精准落地。杭州城市中传统与现代并蓄,自然与人文相依。它有着世界级速度的商务、科技运行体验,也有城中人坐看湖光山色的宁静心绪。在滨江新区,智慧之门无疑为城市的天际线增色,它更以安静而有力量的态度致敬杭州从容优雅的都市性格,以谦逊的姿态成为城市节点的形象典范。


项目图纸

△模型图

△基地示意图

△功能分区图

△肌理生成图

△结构示意图

△爆炸图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标准层平面图

△塔楼平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分析图

△细部结构大样图

△细部结构大样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EID Arch

面积: 370000 m²

项目年份: 2022

摄影师:清筑影像, 存在建筑, 陈曦工作室, 胡义杰

厂家:  CSG HOLDING

主持建筑师: 姜平,FAIA

设计团队: 陆生云、林晓海、黎泓、丁恺、汤丹、Alberto Canero、Ratima Suwanrumpha、李柏杨、谢犇、樊迪、孙晓旭、杨帆、陈星蓉、王文佳、郑通、郑语诗、黄恺妮、孟锦、方冠婷、何芳子、汪小薇、宋宇、历鹏、陈晨、江中洲、吴迪、胡骏涛、张维、农元迪、张听雷、陆心一、王慧文

国内合作单位: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规划顾问: SOL

结构顾问: LERA

机电顾问: WSP

景观顾问: AECOM

幕墙顾问: Schmidlin

室内顾问: 杭州堂朝天意室内设计有限公司(A塔)/深圳市矩阵室内装饰设计有限公司(B塔)/G&K桂睿诗设计(E楼)

地点: 杭州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06/52437.html/feed 0
著名建筑大师西萨·佩里逝世,曾设计吉隆坡双子塔等诸多城市地标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7/45012.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7/45012.html#comments Mon, 22 Jul 2019 02:07:56 +0000

青年建筑海外组撰写发布


北京时间2019年7月20日凌晨,著名建筑师西萨佩里先生因心脏衰竭离世,享年92岁。

西萨佩里,曾就任耶鲁大学 院长,是‘环境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的领军人物,更是闻名于世的世界地标建筑的设计大师。

佩里·克拉克·佩里建筑事务所的作品,从纽约的世贸中心(World Financial Center)到马来西亚的双峰塔(Petronas Towers)和香港的IFC国际金融中心(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re),再到上海IFC国际金融中心、太平洋金融中心、摩根大通公司办公楼、夏洛特美国银行企业中心、卡内基大厦、高盛大厦等,几乎每一个都成为城市地标。


西萨·佩里

Cesar Pelli

1926年,西萨·佩里出生于阿根廷图库曼,1952年移居美国。他最初在图库曼大学学习,1950年获得了建筑学学士学位,1954年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佩里在著名建筑师艾罗·沙里宁的事务所一起工作多年。1977年,佩里先生就任耶鲁大学 院长,并成立了西萨·佩里建筑事务所。1984年,他辞去院长一职,但继续执教建筑学。自公司成立以来,佩里先生与公司设计总监一起,亲自带领、指导每一个设计项目。2005年,为嘉奖公司高层负责人日益重要的作用,公司更名为佩里·克拉克·佩里建筑事务所 (Pelli Clarke Pelli Architects) 。

在艾罗·沙里宁工作室,佩里担任多个建筑的项目设计师,如纽约肯尼迪机场TWA候机楼以及耶鲁大学摩尔斯学院与斯泰尔斯学院。佩里是一位非常谦虚的建筑师,他提出建筑上应该有传统的意念而非在实际过程中使用传统的主题。佩里对建筑之间的联系相当敏感,其明显特征是根据不同的环境(地区、气候等)进行不同的设计。

他使用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并根据其比例进行合理的设计。在设计中他推崇建筑表面用玻璃以突出其光面特征,并以此作为首选。玻璃幕墙的颜色和风格也体现出其多样化,蓝色、棕色、青铜色、透明或不透明镜子等。


重要作品:

马来西亚的双峰塔

Petronas Towers


石油双子塔坐落于吉隆坡市中心。 国家石油双子塔是国际性的设计,整栋大楼的格局采用传统回教建筑常见的几何造型,大多是四方形和圆形。 

石油双子塔占地341763平方英尺,包括了办公大楼、公共设施以及会议中心等。大楼中有一所可容纳850个座位的国际会议中心,一个原油探勘信息中心,一座专门收藏石油、石化业及相关产业信息的图书馆,此外还有一所艺廊,间接地增添了一些文艺的气息。还有著名的“天空之桥”,是通往吉隆坡现代化繁荣的标志。 


太平洋设计中心

Pacific Design Center


除了建筑作品,西萨佩里还出版了众多理论书籍:





西萨佩里领导下,佩里·克拉克·佩里建筑事务所的部分作品: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位于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毗邻维多利亚港最窄的湾区,以中环和维多利亚峰为背景。作为香港中环站区开发的组成部分,它包括88层的国际金融中心二期、40层的国际金融中心一期和4层楼的商场裙房,并有公共屋顶花园。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二期是香港岛最高的建筑,它的高度在滨水一侧尤为凸显,整个楼体与裙房脱开,并且与周围的其他超高层建筑也形成间距。这座建筑在城市中是一个纯粹,印象深刻的天际线轮廓,并具有纪念碑一样的建筑形态。通过精心的比例推敲,其形态上在顶部形成锥形收缩,表达了一种垂直上升的动态美感。

幕墙的表面连接加强了设计的垂直线条。在平面上,墙面凸出,中间部分缩进,使塔形成一个圆形的斜面。这座塔楼幕墙是轻微反光的视窗玻璃和窗间墙彩釉玻璃,,柔化塔楼表面。在铝制构件上特制的银色珍珠色漆,使塔以山顶和城市为背景,闪耀着柔和的光芒。

国际金融中心二期的点睛之笔是其塔顶形成一个雕塑般的皇冠形状。它的开放设计像把天空引入塔顶,而在最顶端形成建筑体逐渐消失的意象。在夜间亮灯时,塔顶能被几英里外的人们看到。作为港口区的欢迎标志。国际金融中心用它自身的魅力,代表了香港的精神和自信心。

旧金山salesforce大楼及交通枢纽

大中央车站位于最近完工的Salesforce Tower下方,也是Pelli Clarke Pelli(PCP)在旧金山完成的最高摩天大楼。


© Steelblue


© Steelblue

该建筑的第三层,包括巴士甲板,包裹在白色金属屏幕中。穿孔的方形面板布置成沿着建筑物的长度波动并围绕其端部弯曲。

© Steelblue

沿着屋顶延伸着2.2公顷(5.4英亩)的公园,有种植和铺砌的空间,一个1000人的圆形剧场,咖啡馆和儿童游乐场。该公园将展示各种湾区生态系统,从橡树到湿地沼泽。

© Steelblue

© Steelblue

美国世界金融中心 World Financial Centre


北京世界金融中心 World Financial Centre, Beijing


阿玛尼住宅楼(Residences by Armani/Casa)

墨西哥圣佩德罗的项目,办公和高档住宅塔楼索菲亚(Sofia)塔楼和阿沃莱达(Arboleda)项目,该项目包括一片11公顷的综合都市村庄的总体规划、一座住宅办公塔楼、两座线型商业裙楼、一座步行连廊和中央公园的开放空间的设计。


意大利加里巴尔迪新门(Porta Nuova Garibaldi)

项目项目包括米兰市中心北部的主要综合总体规划、三座主要办公楼、一座商业裙楼和一座新的广场的设计。该项目的标志办公塔楼是意大利的最高建筑。


NHK大阪广播中心(NHK Osaka Broadcast Center)


大阪历史博物馆(Osaka Museum of History)


东京森林(Forest)住宅楼和办公塔楼


ARIA度假娱乐酒店(ARIAHotel & Casino)

该项目位于拉斯维加斯,包括4,000客房的酒店楼、会展中心、剧院、夜总会和多个餐馆。ARIA是美国最大的私人开发项目——“城市中心”(City Center)的重要组成部分。

纽约第五大道516号的酒店及住宅塔楼,他们在美国设计的地标办公楼项目包括泽西城哈德逊街30号(30 Hudson Street)、休斯顿路易斯安那街1500号(1500 Louisiana)、芝加哥西麦迪逊街181号(181 West Madison),洛杉矶的777塔楼(777Tower)




图片来自PCPA


· END · 

本文由青年建筑整理撰写

图片来自PCPA

文章仅供学习参考

30万建筑师正在关注:

资讯|专访|游学|招聘|课程

编辑:Alex魏,Archlady,Leo程,leon,雪亮,饭困,十七,jason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7/45012.html/feed 0
全身上下都是屏幕的台北双子塔 / MVRDV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1/43103.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1/43103.html#comments Fri, 11 Jan 2019 03:50:36 +0000 MVRDV-taipei-twin-towers-designboom-01.webp.jpg

MVRDV与南海开发公司一同公布了台北双子塔的项目方案,旨在振兴台北中心车站区域的城市活力。塔楼设计的最大特色是由一系列“错落堆叠的盒子”组成,形成一个垂直的城市社区。每个盒子通过一系列交互式立面媒介以视觉交流的方式展示形象。该项目被设计为“台湾的时代广场”,为市民们提供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新目的地,重新建立台北的中心站区,令其成为城市中首屈一指的集零售,工作和旅游于一身的活力之地。

MVRDV-taipei-twin-towers-designboom-02.webp.jpg

台北双子塔的项目所在目前还是该城市的主车站所在地。这座枢纽型建筑将由南海公司开发,服务于城市的铁路、机场线和地铁网络,新建筑将在现有车站的上方修建。现有场地上已有的几个广场将会进行风格的统一和重新修葺。MVRDV的方案由两座与城市尺度相协调的塔楼组成,每座塔楼又由一系列尺度更小的方形体量构成。塔楼的裙房部分以大小不同的方盒子堆叠而成,走在大街上就能非常直观地感受到裙房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每一个零售品牌都拥有一个自己的空间,并通过外部的亮化立面展现自身特点。

MVRDV-taipei-twin-towers-designboom-03.webp.jpg

MVRDV-taipei-twin-towers-designboom-012.webp.jpg

广场项目


建筑的上层空间通过更大的体量构成了两座高达337米和280米的塔楼部分,从远处看可以凸显出建筑物的主要形象。这些较大的体量内有办公室、电影院和两个酒店:一个针对东楼内年轻、更时尚的游客,另一个则侧重于西楼的奢侈品市场。事务所在首层平面中建造了一个下沉式广场,采用的设计手法主要从场地的历史因素出发进行考虑。本次项目中的两座建筑不但能够有效凸显出原有车站的地理位置,还能把该区域变成一个“考古研究地”,展示整个台北市的历史文化遗产。

MVRDV-taipei-twin-towers-designboom-010.webp.jpg

零售区功能组织形式

MVRDV-taipei-twin-towers-designboom-011.webp.jpg

零售区路径

MVRDV-taipei-twin-towers-designboom-04.webp.jpg

效果图

零售区的组织形式构成了集中的公共中庭,能够有效利用被动式通风系统进行通风。外部通道和自动扶梯与屋顶露台相连,并提供通往商店的其他走道。这将为市民带来独特的垂直式购物体验,鼓励人们在建筑内探索。

MVRDV-taipei-twin-towers-designboom-05.webp.jpg

效果图

连接车站的高架走道将成为项目的核心所在,MVRDV正在探索这一元素的两种变体形式:一种是以直线轨迹穿过整个场地,另一种则是沿着周边聚集的街区布置,与更大的自动扶梯和人行道网络相连。

MVRDV-taipei-twin-towers-designboom-06.webp.jpg

概念生成分析图

MVRDV-taipei-twin-towers-designboom-07.webp.jpg

概念生成分析图

MVRDV-taipei-twin-towers-designboom-08.webp.jpg

概念生成分析图

MVRDV-taipei-twin-towers-designboom-09.webp.jpg

概念生成分析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台北双子塔

建筑设计:MVRDV

项目区位:台湾,台北,中正区

业主:南海开发公司

建筑面积:434000平方米

项目功能:综合体(包含办公、零售、酒店)

项目负责人:winy mass

合作人:wenchian shi

联合建筑方: CHY architecture urban landscape

景观设计:topotek 1

设计顾问:envision engineering, ARUP, RWDI, mercury fire engineering consulting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1/43103.html/feed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