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园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0 Sep 2024 01:15:2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莫纳托动物园访客中心 / INTRO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7/51162.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7/51162.html#comments Thu, 30 Jun 2022 09:16:33 +0000

这一门户项目是通过教育和历史将人与环境进行连接的一个代表。项目中央是一个参考传统非洲建筑和土著居住地设计的聚集点,这里是方案的核心,是引导游客进入狂野非洲旅程前的公共空间,并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提供保护以及对广阔环境的一瞥。这一标志到达的场所较好地建立了来访者对即将到来的体验的期待。

项目形态分为两个差异化的元素。弯曲丝带的汇合代表了土著和非洲文化的交织,体现了与土地、植物和动物的内在联系。这一标志性但含蓄的形式表达可邀请来访者参与其中,进行阐释与讨论。

方案设计体现了一种理解,即保护始于人类对自然的欣赏,并能因人类的本能经验而得到强化。这一代表性的门户项目提供了一种从澳大利亚到非洲的标志且难忘的过渡体验;而每位离开此地的来访者都将自发地成为莫纳托动物园大使。


项目图纸

△一层平面图

△屋顶平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设计: INTRO

项目年份 : 2022

业主 : Zoos SA

地点:澳大利亚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7/51162.html/feed 1
哥本哈根动物园阴阳熊猫馆 / BIG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1/50521.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1/50521.html#comments Wed, 26 Jan 2022 14:54:29 +0000 调整大小 1_02_BIG_PANDA_Panda-House_Image-by-Rasmus-Hjortshoj.jpg

位于哥本哈根动物园的“阴阳”熊猫馆,是为“毛笋”和“星二”这两只大熊猫所专门设计的,旨在为其提供相似的自然栖息地,以为世界上其中的一种最稀有哺乳动物提供平和的生活环境。目前,这两只从中国成都而来的大熊猫,已在哥本哈根动物园完成了所有的安家工作。哥本哈根动物园作为欧洲其最老的动物园之一,于其间新建的这个2450平方米的熊猫馆,为两只大熊猫提供了一个和谐优良的内外花园空间,以供他们自由翻滚,并同时提供一个理想的生育环境,以回应这一脆弱物种的最大挑战。

该熊猫馆包含一个实体的栖息之所,并和周围的中央广场、北欧动物园区、猴子园区以及大象园融为一体。设计师将毛笋和星二的环形家分为了两个区域,以表达阴阳之意,从而为大熊猫的生活和交流提供了一个自由而又生态的栖居环境。

调整大小 10_04_BIG_PANDA_Panda-House_Image-by-Rasmus-Hjortshoj.jpg

而设计师对这一分割关系进行了精密的处理,以至于生活于内的熊猫,和慕名而来的游客都不会明显地发现这一分割关系。同时,设计师还设定了一定的围合和基建设施,以将这一空间隐入周围的自然环境中。此外,设计师还将阴阳两端的地面进行了一定的抬高,旨在为游客观赏熊猫栖息空间的需求提供直接视野。游客不光可以绕着地面的围合物观赏馆内的情况,其还可以通过一个斜坡进到另一个空间,去了解动物园员工、兽医以及园艺师的工作情况。

熊猫馆共分为两层,一层是可供游客就餐的法国亚洲小餐馆PanPan,同时游客也可以透过玻璃去观赏熊猫和大象的生活状态;而二楼的空间则栽满了各类北欧植物,并带有一条通往茂密竹林的小径。设计师意图于人眼视线范围内,创造一个植被茂密的室内空间,以给人一浸入自然之感。此外,设计师还通过散布竹林,试图构建一个接近熊猫自然栖息地的植被景观环境。这样一来,生活于内的熊猫就可以轻易地找到所需的光照或阴影空间,以及必需的食物和水。通过设计师所创造的两片不同的林子,毛笋和星二可以在茂密湿润的森林里,或是绿意浅浅的竹林间,自由探索各种随着季节和温度而变化的自然景观。


项目图纸

△熊猫园区示意图

△分析图

△分析图

△熊猫园区示意图

△餐厅示意图

△图标

 项目信息 

建筑师:Bjarke Ingels Group

面积:2450 m²

项目年份:2019

摄影师:Rasmus Hjortshoj

主创建筑师:Bjarke Ingels, David Zahle

项目管理:Ole Elkjær-Larsen

项目负责人:Nanna Gyldholm Møller, Kamilla Heskje, Tommy Bjørnstrup

项目团队:Alberto Menegazzo, Alex Ritivoi, Carlos Soria, Christian Lopez, Claus Rytter Bruun de Neergaard, Dina Brændstrup, Eskild Schack Pedersen, Fabiana Cortolezzis, Federica Longoini, Frederik Skou Jensen, Gabrielé Ubareviciute, Gökce Günbulut, Hanne Halvorsen, Høgni Laksáfoss, Jiajie Wang, Jinseok Jang, Joanna Plizga, Lone Fenger Albrechtsen, Luca Senise, Maja Czesnik, Margarita Nutfulina, Maria Stolarikova, Martino Hutz, Matthieu Brasebi, Pawel Bussold, Richard Howis, Seongil Choo, Sofia Sofianou, Stefan Plugar, Tobias Hjortdal , Tore Banke, Victor Bejenaru, Xiaoyi Gao

地点:丹麦,Frederiksberg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2/01/50521.html/feed 0
滚滚清华浦发的豪宅——沈阳森林动物园熊猫馆 / 沈阳建筑大学HA+建筑方案创意工作室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12/38573.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12/38573.html#comments Wed, 27 Dec 2017 06:49:36 +0000 沈阳森林动物园始建于2000年,占地面积217公顷。项目位于距沈阳市区17公里的棋盘山国际风景旅游开发区内。园内展出世界各地代表性动物80余种1300多只,是沈阳市唯一一家展出多种珍稀野生动物的综合性国有动物园,也是辽宁省沈阳市青少年科普基地和中国丹顶鹤人工繁育科研基地。

实景1.jpg

2016年7月27日,沈阳市政府新闻办宣布将在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引进四只大熊猫,并安家在沈阳森林动物园。熊猫新家于2016年10月进场施工,2017年5月正式竣工,6月1日正式开馆。而新家的设计由沈阳建筑大学朱玲团队担当设计主创。

熊猫馆场地选址位于整个森林动物园南侧,熊猫馆位于动物园整体参观流线的中部,规划用地面积约12460平方米。按功能划分为大熊猫游客参观区、熊猫室内生活区,室外活动区、餐厅及纪念品区、科研办公区、科教娱乐区、服务中心等,总建筑面积达8290平方米。场馆及附属建筑依山势而建,建筑空间和屋顶均顺势形成天际线,以求上下呼应,极富吸引力。这也使得沈阳成为东北地区第二个拥有熊猫的城市。

熊猫闲庭信步,游人自在其中。项目设计之初选择原竹作为熊猫馆的主要建筑材料,以求达到熊猫和游客的双重精神升华。

理念缘起 / 穿竹入境

用消隐手法将小建筑体量隐匿于山林,只见竹林不见建筑。整个熊猫馆的参观流线从南到北,循序渐进,将大熊猫馆作为整个建筑序列的高潮,先让游客经过一个个由竹篷支撑的柱子形成的广场,使游客产生处于森林中的感受,在广场的末端将人流引入大熊猫馆,使游客能有种置身于熊猫生活环境中的感受,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与熊猫之间的观赏隔阂。

实景12.jpg

该项目切入点延续工作室一直以来的设计理念,源自中国传统美学对意境的追求,自然写意而生动的感性表达,用景观的方式诠释建筑,并将大体量建筑分割成若干小体量建筑,为以后的可持续建设和发展打下伏笔。

实景6.jpg

功能分区 / 消隐入景

熊猫主场馆共分为室外展示区、室内展示区、室内笼舍、后勤区四个功能区。其中,室外展示区,提供四只大熊猫各自的独立活动空间;室内展示区,既保证大熊猫在恶劣天气时生活嬉戏,又方便游客全天候观赏。

实景10.jpg

熊猫馆室内外活动场地的设计遵从熊猫的生活习性,模拟自然生活条件,还原天然自然,尽量减少人工干预,打造一个适合熊猫生活的场地。在参观流线设计中,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对熊猫的影响,做到以熊猫为本。

鸟瞰1.jpg

以原竹为主要元素打造景观,使得游客入目皆为盛景,呼吸树木花草的清新,与熊猫感同身受。以熊猫馆和景观广场为核心,竹林围绕形成微气候。景观与建筑序列依山势呈现,高低错落,隐匿于竹林之中。依山势而动的建筑、与竹林、与天际线形成互动,以人工自然之境描绘天然自然之感。

鸟瞰2.jpg

竹之道是自然与文化的融合,天然与人工的融合,建筑与环境的融合。采用原竹的熊猫馆不仅包含美学,还包含道和文化逸趣,使建筑架构拥有更深层次的内涵。

哲学思考 / 回归自然

熊猫的生活应以互动为主,更应尊重习性;建筑体量应以最大化呈现为主,同时也应回应地形地势;美学价值应以改造自然为主,还是应以贴合自然为出发点。项目设计团队试图以最低程度的影响去开发和建造,兼顾景观互动谐趣的哲学思考和审美思考。建筑、环境、景观设计从人工自然转向“天然”自然,以“熊猫为本”,享受竹林之趣。游人的喜爱与设计师的关怀水乳交融——感受自然,贴近自然,融于自然。

鸟瞰3.jpg

图纸

项目信息

项目状态:已建成, 2017年5月竣工

项目位置:中国沈阳

主持建筑师:朱玲

设计主创:朱玲、刘一达、李博浩

设计团队:冷雪冬、魏宜、孟航旭、胡振国

团队名称:沈阳建筑大学HA+建筑方案创意工作室

施工图配合:沈阳建筑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竹构配合及施工:安吉竹境有限公司

用地面积:12460㎡

建筑面积:8290㎡

容积率:0.66

建筑密度:34%

绿地率:38%

摄影:王靖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12/38573.html/feed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