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镜堂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2 Nov 2024 01:34:18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言子书院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1/5302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1/53028.html#comments Sun, 26 Nov 2023 06:50:01 +0000

奉贤,南上海明珠,置于江南水乡之间,奉贤以敬奉贤人言偃而得名。言子书院位于上海市奉贤区奉贤新城核心区,用于展示圣贤言子的生平事迹,传播奉贤人民见贤思齐的人文精神。奉先贤之礼,塑文雅之堂,承贤人之精神,扬中华之文化,建筑方案以此为设计源点,写意江南,抒文化气质,布书院格局,扬雅致别调,旨意筑写奉贤新时代建筑的文化精品。

言子书院是一个具有复合功能的文化展览建筑,其主要功能包含博物展览、教学、学术交流等。从城市功能分析,言子书院不仅是一处城市文化园林,更是一座奉贤人文的精神教育殿堂。本方案以“言子的传学之路”为设计理念,通过构架水庭、绿囿、文院和贤厅等空间序列,还原圣贤言子晚年抵达奉贤传道授业的感悟与体验。项目建筑空间由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线串联,礼仪广场、见贤前庭、思齐水院和贤人厅等空间序落层层递进。

建筑细节设计去繁化简,营造出空间美学意境与人文关怀的建筑空间。整体建筑采用具有素雅水墨质感的白色大理石,表达先贤圣洁的人文气质;白色的建筑主体,与黑色的景观水池,共同谱写了一卷水墨山水画,将言子书院写意于森林之中。

建筑立面上的长条形窗户与室外环境相得益彰,纯粹自然。建筑窗台高度与立面造型结合,将室内视线框景于森林景致之中,使游人在言子书院中感悟森林环境的宁静与美好。

此外,书院细部元素汲取中国传统“木渎竹简”文化,与现代建筑手法相结合。简牍吊顶与立面百叶在光影中相合共生。镂空的文字雕刻记录了言子的言行语录,任由光影将言子语录挥洒于室内的地面和墙面。

言子书院通过秩序的礼乐空间,静谧优雅的江南园林,多样别致的书院氛围,精致细腻的建筑细节,共同造就了集先贤礼序,人文涵养,现代细节,江南韵味为一体的建筑精品,从中华文化与东方哲学的角度,对新时代奉贤的城市发展与人文精神做出诠释与展望。


项目图纸

△模型图

△总平面图

△平面图

△立面图

△立面图、剖面图

 项目信息 

建筑师: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面积: 7839 m²

项目年份: 2023

摄影师: 盘育丹, 阿尔法摄影, 杨满思

厂家:  昆山庆有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主持建筑师: 何镜堂、盘育丹

执行负责: 盘育丹、杨满思

建筑设计: 杨满思、王人玉、曾宪策、陈桂涛、钟语、李超、李恺欣、林琳

结构设计: 廖韶山、郭远翔、越国明

室内概念方案: 盘育丹、杨满思、钟语

室内设计: 梁景韶、李婧灵、凌秋宇、罗媛媛

景观设计: 晏忠、宋伟玲、尹树荣、谢晓雯、谭詠方

标识设计: 柳静、韦羚、陈廷健、巫慧芊、杨赐桐、罗永昌、陈英杰

暖通设计: 黄璞洁、许伊那、何耀炳、吴子豪

代建方: 上海奉贤新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施工方: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合作方: 元色照明、甘肃何鄂雕塑院

给排水设计: 岑洪金、钟文勇、岑晓云

电气设计: 高飞、冯文生、项丹

智能化设计: 耿望阳、曾志雄、符文彬

节能设计: 胡文斌、吴晨晨

造价专业: 周华忠、刘付娴、王进、陈宇淇、余汉威、周梓瀚、周华冠

幕墙设计: 杨嘉庆、王辉

驻场代表: 吴磊、谢建权

泛光设计: 元色照明

泛光团队: 李胜辉、王锡繁、李健雪、伍明亮、何健辉

雕塑单位: 甘肃何鄂雕塑院

雕塑团队: 何鄂、张何、毛奕冬

委托方: 上海市奉贤区文化和旅游局

地点: 上海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1/53028.html/feed 0
广州海心桥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1/5297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1/52974.html#comments Wed, 08 Nov 2023 10:44:06 +0000

△夜景鸟瞰 © 战长恒

海心桥是广州第一条跨珠江人行景观桥,位于CBD核心区,北接二沙岛艺术公园,南连广州塔。上游距广州大桥约300m,下游距猎德大桥约1600m,是便捷联系两岸慢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北鸟瞰 © 战长恒

△岸视角日景 © 战长恒

广州城市核心区被珠江分隔,两岸是世界级都市风光。这里缺的不仅仅是桥,而是具有联通功能的城市公共空间。步行桥方案以曲线形态联系南北,融入两岸现有步行系统,充分尊重中轴的空间秩序。步行桥以开放姿态环抱城市中心,形成朝向珠江核心景区的最佳环视观景面。

△海心桥夜景 © 杜华林

△鸟瞰 © 战长恒

△海心桥总图(半鸟瞰)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桥梁的设计理念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特征。桥型造型吸取岭南文化水袖、古琴的形态,桥面景观灵感源自当地水上花市。桥面不拘泥于传统桥梁解决思路,因为引入了花舟而分隔出东、西两侧空间,作为城市客厅的延续,比单纯的市政桥梁更具活力与人情味。

△形体生成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海心桥鸟瞰 © 姚力

桥面创新性地通过主梁两侧高差形成高低桥面,巧妙地布设了花池、看台及上下两种通行空间,兼顾了体验与高效,给予了各类行人的通行和观景的需要,形成了对比鲜明的桥面空间质感,提升了城市活力。

△海心桥剖透视分析图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台阶休闲夜景 © 姚力

桥面采用了坡道顺接的方式衔接两岸步行带,使人们能够专注且放松的观赏风光,而无需不断留意脚下,以保证城市公共体验的连续与流畅。加以温润的实木扶手,避免高光反射的幕墙表皮,避免光源直射眼睛的泛光设计,防磕碰的倒圆角设计、喷雾降温等人性化细节,满足残障人士与儿童友好的使用体验。

△海心桥桥面 © 战长恒

△© 姚力

△桥面活动分析图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桥面采用分幅设计,便捷联系各向人流,融入城市联通功能。主桥跨度198m,主拱向东倾斜10°,高56m,矢跨比1/3.4,主梁中跨宽15m,最宽处约20m。它是世界上跨度最大、桥面最宽的曲梁斜拱人行桥。桥梁平面以3段圆相切组合而成,桥梁立面的抛物线拱实现了两岸天际线的柔软过渡,桥梁轻盈通透的体量,能避免对珠江视线通廊的遮挡,成为重要的公共地标。

△桥梁总平面图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立面图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海心桥是建筑师采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方式设计的步行桥。它不只是一座桥,它是城市的活力场所、公共纽带。桥面给所有市民提供了一个无门槛的城市公共空间。开通一年来,人们在桥上晨跑、散步、休憩、打卡,进行少儿科普教育、党建活动,节庆时在桥上观龙舟、赏烟花等等。

△日景鸟瞰图 © 裴泽骏

△日景 © 裴泽骏

另外,在这里还举办过桥上音乐会,也做过马拉松的终点,很多设计时未曾预料的大小不一的城市公共活动,都喜欢选择它作为场地。就区域尺度而言,海心桥已经成为代表城市公共空间的名片;在使用者的视角中,海心桥也已经是独具特色的承载公共活动的场所。

△日景 © 马明华

△鸟瞰 © 姚力


项目图纸

△海心桥总图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剖面详图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风雨连廊剖立面详图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幕墙栏杆大样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木坐凳详图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广州海心桥

项目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桥体尺寸:198m*56m*15m

结构形式:中承式曲梁斜拱人行桥

设计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创建筑师:何镜堂 丘建发 包莹

建筑设计团队:裴泽骏 包欢辉 程晓菲 蒋耀辉 何健 陈牧琪 黄雪英 李恺欣 苏皓 郭远翔 沈雪龙 郑旸 何仲森 林宪詠 罗惠玲 李家文 钟颖涛 韦羚 柳静 岑洪金 关宝玲 岑晓云

结构与市政设计公司: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泛光设计合作单位:北京同衡和明光电研究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 

业主单位:广州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3/11/52974.html/feed 0
长沙国际会议中心——柏涛蓝森联袂何镜堂院士团队,打造城市新名片/ 柏涛蓝森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8/49865.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8/49865.html#comments Mon, 30 Aug 2021 07:59:04 +0000 调整大小 11.jpg

调整大小 212.jpg

长沙国际会议中心规划总用地面积约为212,686㎡,总建筑面积为约168,056㎡。建筑由誉为“中国馆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先生担任总设计师,柏涛蓝森国际建筑设计公司担任EPC设计总包以及施工图设计。

调整大小 51.jpg

山水画意翰墨中国,山居水舍间透露出山水之灵动气韵,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山水有境、天人合一”的意境。

调整大小 61.jpg

《金昌送别图》

“山水洲城,潇湘洙泗”,突出长沙千古城市文化底蕴,谱写一曲新的潇湘水云,打造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长沙城市名片。

“天光云影,水接天隅”,将碧嶂屏开的延绵岳麓山峰绘制在百米长卷之上营造出色彩微妙、意境悠远的艺术效果。孕育地脉、汇聚灵气的浏阳河。契合依水相生的水文化起伏灵动的沿河景观天际线。


7.gif

概念推导图 © 何镜堂工作室

8.gif

调整大小 9.jpg

效果图 © 何镜堂工作室

调整大小 101.jpg

灵动浪漫的荆楚文化,融合抽象当地民居的轮廓,实现了现代大气又浪漫轻盈的立面形象。建筑立面分为基座与主体两部分,基座厚实稳重,主体轻盈飘逸,是谓虚实相生,动静相怡。

调整大小 161.jpg

潇湘才俊热情而冷静的秉性,蕴涵于建筑的精髓。可远眺,感磅礴庄严之美,可近赏,感立面精巧匠造之美,东南西北门各具风采,诠释着潇湘人热情火辣的待客之道。

17.gif

实景图

调整大小 211.jpg

调整大小 22.jpg

结构搭造实景图 © 网络新闻

调整大小 23.jpg

结构搭造过程图 © 网络新闻

调整大小 24.jpg

地上整体为三层(并设有两个局部夹层),地下为一层,建筑屋面为斜屋面,高度为40~53m,基坑深度6m。首层、二层和三层为会议功能,一层夹层及二层夹层为辅助及设备用房,地下一层设置厨房、员工餐厅、车库及后勤设备用房。

东西向典型结构剖面 © 柏涛蓝森

本工程上部结构的平面尺寸南北方向长度最大为310m,东西方向宽度最大约156m,为减少温度作用及混凝土楼板收缩的影响,从地下室顶板起在建筑中部设置400mm变形缝,将上部建筑分为南北两个单元。采用钢框架结构体系,框架柱为方钢管混凝土柱,梁为钢梁,楼板采用钢筋桁架楼承板。

南北向典型结构剖面 © 柏涛蓝森

本工程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为重点设防类,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安全等级为一级。

调整大小 27.jpg

观景长廊

考虑本工程的重要性,对结构进行小、中、大震性能设计与复核,也补充了夹层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评价、大跨桁架多软件对比、大跨结构楼盖的舒适性分析、穿层柱屈曲分析、节点有限元分析等专项内容,确保结构安全可靠及使用舒适性。

80m大跨

大跨结构均采用桁架布置,为节约材料用量并减小构件截面尺寸,采用高强度钢材Q420GJ。

立面材质 © 江河幕墙

根据建筑一层多功能厅、二层礼仪大厅、宴会厅和主会场、三层圆桌会议等功能需求,结构需实现36m、54m、75m跨等多处大跨度无柱空间。

会议厅

长沙厅

调整大小 431.jpg

2020年10月30日,长沙国际会议中心正式交付使用。长沙国际会议中心目前是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会议中心,这里将作为中非经贸博览会的永久主会场,成为落实湖南自贸“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新舞台。

未来积极响应长沙“打造中部会议会展高地、建设国家会议会展名城”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高铁会展新城片区主导和引领的作用。

2021CCFA新消费论坛 © CCFA新消费论坛

第15届中国成长型医药企业发展论坛 ©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

2021星辰会 ©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

项目信息

工程名称:长沙国际会议中心

项目类型:湖南省重点建设项目、大型国际会议中心

建筑地点:长沙市高铁新城区,浏阳河东岸

总用地面积:212685.97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169464.25平方米

设计时间:2018年-2020年

设计单位:深圳市柏涛蓝森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王亚杰 忽然

建筑设计:付小兰 凌燊宏 韦静 刘炳运 肖遇缘 郑嘉熙 雷子科

结构设计:王兴法 林超伟 高义奇 刘红星 方飞虎 余泽宇 谭龙标 邱裕绵

电气设计:聂应新、文炳基、庄泽辉、李晓煜、王林春、何志滨

给排水设计:刘小辉、黄锦良、吕城星、唐子峰

暖通设计:胡勇、魏松柏、宁渤、曾繁顺、张子扬、汪焕杰、林增杰、王若鉴、刘晨阳

总图:梁华 简瑛

方案设计: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何镜堂院士工作室)

景观设计:深圳市赛瑞景观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室内设计:北京港源建筑装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幕墙设计:北京江河幕墙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照明设计:深圳大观联合照明设计有限公司

钢结构施工:杭萧钢构(江西)有限公司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8/49865.html/feed 1
去京津,遇见古老与前卫的建筑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6/4464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6/44648.html#comments Fri, 14 Jun 2019 09:56:47 +0000 image.png

建筑,城市的表达

 2019年08月12日-08月17日



读城,

是一个深入的过程

试图像当地人,漫游在城市中

一砖一瓦,揣摩心思

一墙一木,刨根问底

 

比邻而建的意式洋楼,

回忆传统的古文化街

满载历史的五大道万国建筑、名人故居

这是天津的独特魅力

新生代的滨海文化中心建筑群

校园里遍布的校友筑迹

成就了现代天津的新名片

 

红墙堆砌的古老

青砖胡同的回忆

鳞次栉比的高楼

独具特色地绽放

……

谱写一曲帝都的建筑乐章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

北京,天津需要这样的探索方式!




  • 「 」遇建旅行线路全面升级,精心打造探访“建筑、建筑师与文化”的深度游学;

  • 纵览扎哈、山本理显等国际建筑大师作品以及李兴刚、周恺等众多校友集结的校园建筑作品

  • 行程涵盖商业、办公、酒店、特色建筑群等在全国极大差异性的建筑代表作品

  • 深度体验:北京周边特色建筑,大厂房&独乐寺,避开人潮涌动的地区

  • 学术领队全程陪同讲解,同时当地向导提供全面贴心的旅行服务,用最地道的方式玩转城市。

  • 不止于建筑,利用自由活动时间打卡京津两地的特色文化美食天堂

  • 一场破冰沙龙,一次行程的学术总结,与设计院建筑师交流


考察项目

深度巡礼


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

MVRDV+TUPDI

源于“滨海之眼”与“书山有路勤为径”的设计灵感,由巨大球体支撑的椭圆形开放空间,与之呼应梯田式书架,创造了一个延伸到外部并包裹立面上的内部设计、地形和景观。

滨海文化中心

五馆一廊

滨海文化中心由“五馆一廊”组成的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文化综合体,包括上面提到的图书馆,还有美术馆,探索馆,市民活动中心,演艺中心,文化长廊,建筑各有特色。滨海现代美术馆的外檐设计以“水晶”建筑形式为基础,加入了能反映滨海新区历史与特色的元素。目前部分项目尚未完工。



天津大学体育馆

李兴刚

@张广源

@孙海霆

@张虔希

“设计强调在几何逻辑控制下对建筑基本单元形式和结构的探寻,重复运用和组合这些单元结构,以生成特定功能、光线及氛围的建筑空间。”


天津大学图书馆

周恺


图书馆处于天大新校区的中心位置,主体平面呈规整长方形,内侧为中心庭院。建筑主体重心与校园东西轴线相重合,周边有公共教学区环绕,是各个景观轴线交汇处。图书馆总体借鉴中国传统建筑的“庭院”为中心的空间模式,营造一个具有现代校园精神的公共性、开放性的文化场所。


天津文化建筑群


天津大剧院

GMP


建筑设计立意为“城市舞台”,建筑形式简洁大气、和谐圆润。“扎根于地下的建筑与“漂浮”的圆形体量。大剧院的屋顶体量朝向宽阔的水面开放,宛如张开的贝壳。剧院大厅、音乐厅和小型多功能厅临水而建,如同贝壳中的珍珠。”


天津美术馆

KSP

@舒赫

@舒赫

建筑大量运用石材,外观为方正的立方体。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将参观者所置身的空间与室外湖泊和公园景观联系在一起。


天津博物馆

何镜堂

以“世纪之窗”概念为设计原点,它由内而外贯穿整个博物馆,宽敞宏大的公共空间紧密联系各个展厅,成为公众参观和体验建筑的核心空间。作为“世纪之窗”的开端,博物馆北向主入口以宽50m、高17m的“重门叠涩”形成深邃的入口空间,引导公众穿过开阔的广场,进入博物馆。


天津图书馆

山本理显

“建筑师采用“以梁为壁”的带状连续的墙分隔空间,充分体现了书架的功能主题。这样极大地削弱了地板的空间分隔作用,使得上下空间连续而具有开放感。平面构成逻辑理性而灵活,充满多种可能。”


静园


静园是天津历史风貌建筑曾是末代皇帝溥仪的旧居,因“静观变化,静观而居”而得名。园内建有折中主义砖木结构楼房一座,融西班牙式和日式风格于一体,草木葱郁,静谧宜人,是天津租界时期庭院式私人宅邸的典型代表。



五大道历史风貌建筑区



五大道历史风貌建筑区原址为英租界,是当时的高档住宅区,区域内历史风貌建筑390幢,34.99万建筑平方米,是天津市占地面积最大、汇集历史风貌建筑最多的、具有考察价值的历史风貌建筑区。这些建筑是天津历史与地域特色的印记。


民园西里

沈理源


民园西里始建于1939年,位于民园体育场西侧的常德道上,由近代著名建筑设计师沈理源设计,二层砖木结构,局部三层。分为17个门,各门自成院落又连成一体,多坡大筒瓦屋顶,琉缸砖。各单元成"凹"字形排列,突出部分为屋顶露台,入口设在凹字部分。室内木地板,木门窗。院墙采用墙垛砌筑,用材与建筑一致,形成统一风格,院门采用深色金属门,与整体色彩搭配和谐。


独乐寺观音阁


观音阁在我国已发现之古木建筑中,固称最古,且其在建筑史上之地位,尤为重要。观音阁的突出特点是“斗拱”结构。上下檐的斗拱粗大雄伟,排列疏朗,起着承重作用。整个大阁的斗拱种类繁多,因位置和功能的需要不同,共采用了24种结构,和其他构件配合,组成一个优美统一的整体。观音阁看似只有两层,实际是一座三层式古老的木结构建筑物—-在上下层之间还夹着一个用腰檐和平坐栏杆围绕着建成的暗层。


大厂民族宫

何镜堂

汲取大厂当地建筑文化以及中国各民族建筑精髓,把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建筑手法结合起来,打造出大厂面向全国的一张特色文化名片。建筑主体采用院落式布局,主体居中,用院落这一中国传统建筑最常用的空间组合形式手法来经营空间,通过空间的收放组合层层递进,烘托出典雅的建筑气质,构建出环境与空间一体化的景观脉络。方和圆的建筑构图符合天圆地方这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红砖美术馆

董豫赣


与周边土地相结合、在原有环境中生长,采用红色砖块作为基本元素,辅以部分建筑上青砖的使用,打造出一座配备有当代山水庭院的园林式美术馆,并也因此成为红砖美术馆在众多美术馆建筑中脱颖而出的最大特色。



长城脚下的公社


长城脚下的公社,由12名亚洲杰出建筑师设计建造的私人收藏的当代建筑艺术作品,是中国第一个被威尼斯双年展邀请参展并荣获“建筑艺术推动大奖”的建筑作品。2005年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中国10大新建筑奇迹”之一。


三里屯VILLAGE


三里屯太古里是为开放式购物区,由19座低密度的当代建筑布局而成,整个项目分为南、北两个区域既与周边建筑融合在同一个区域之中,同时也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三里屯太古里本身代表的是一种人文风尚汇,所以这里一切以人为核心:让人们在此除了享受美食、购物和自在玩乐外,还可以创造艺术和引领时尚。


望京SOHO

扎哈.哈迪德


作为“首都第一印象建筑”,望京SOHO由三栋塔楼组成,央视时犹如三座相互掩映的山峰,俯视时宛似游动嬉戏的锦鲤。其独特的曲面造型使建筑物在任何 角度都呈现出动态、优雅的美感。塔楼外部被闪烁的 铝板和玻璃覆盖,与蓝天融为一体。


芳草地




芳草地,是以领先绿色思维,集顶级写字楼、时尚购物中心, 艺术中心和精品酒店于一身的创新建筑。立足芳草地浓郁的国际氛围与优势地段,Parkview Green芳草地致力打造多元的商业及文化休闲综合体,成为北京风格时尚与高品质的新复合生活板块。


树美术馆

戴璞


透过真实的材料,纯净的空间表达,为当地和外来的参观者提供一个与自然光,绿树,水体以及当代艺术互相对话的场所。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马里奥·博塔


博塔的建筑一直考究明确的轴线与几何体块关系,这一点继承了路易斯康。在清华大学艺术中心的运用也表现得很清晰。清华艺术馆中间的玻璃轴线一方面丰富了虚实对比,另一方面明确了入口的位置。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矶崎新

该项目设计的最大难度在于美术馆与央美校园的整体设计的相互协调。其设计灵感来源于建筑师此前的一个未完成的设计。美术馆建筑以现代性的类雕塑建筑曲线语言,与吴良镛先生设计的美院深灰色彩院落式布局的建筑直线语言形成对比,既冲突又融合。 



文化与当地特色

文化圣地


意大利风情区

天津之眼

 


前身为意大利在境外唯一的租界,也是亚洲唯一一处具有意大利风格的大型建筑群。景区保存完整的风貌建筑有200余栋,角亭高低错落,满眼圆拱和廊柱,广场、花园点缀其间,充满浓郁的地中海风情。


南锣鼓巷

胡同文化


 


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也是最赋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周边胡同里各种形制的府邸、宅院多姿多彩,厚重深邃


特别安排

 1次破冰沙龙行程学术总结 


行程的尾声,大家一起总结一下这次旅程的感受,对走过的城市做一次全面的思考,与在地的建筑师探讨探讨这些城市的建造,与建筑的认知。


以上图文部分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妥善处理。





行程须知

 限定20人 


时间:2019年8月12日-2019年8月17日

名额:全国20人/期(以实际收款以及合同签订为准)

价格:3380元/人

(包含当地经济型酒店双人间,若换单人间需补差价;建筑讲师;建筑师相关费用;全程包车;景点首道门票;早餐;;旅游意外保险;司机小费等)

以上报价不含税收,大交通以及以上未提及的项目。



 适合人群 


1、建筑相关从业者;

2、建筑系学生;

3、建筑爱好者。



 报名方式 

1、登录 官网、 APP(旅行)或点击文章左下方“阅读原文”报名

2、根据页面提示填写个人信息;

3、咨询方式:电话/微信:15906068756、QQ:1926066696。

4、团报有优惠,详情可咨询遇建客服

5、报名前以及购买往返交通请提前联系遇建客服确认是否成团,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温馨提示 


1、为了保证游学质量,名额招满为止,截止日期08月8日;

2、行程以及讲师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有变动及时通知,详细行程可咨询遇建客服;



遇建寄语

往期遇建部分活动现场




每一次旅行,我们希望:

你遇见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美妙的建筑体,还是与之有温度的一场对话;

你结缘的不仅仅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更像是一场久别重逢的聚会;

你获取的不仅仅是一些专业知识的积累,还对生活有更深度的思考。



说明:



本文图文部分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联系电话:0592-6259731 ;邮箱hh@archcollege.com。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9/06/44648.html/feed 1
这个夏天,我们走遍全国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7/40893.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7/40893.html#comments Thu, 05 Jul 2018 08:17:59 +0000

1.jpg

终_04.jpg

1相聚宁波.gif

2遇建王澍.gif

3校园建筑.gif

4美丽村落.gif

5良渚文化.gif

6苏州小调.gif

1抵达天津.gif

2网红建筑.gif

3现代与历史的碰撞.gif

4古建筑赏析.gif

5商业建筑典范.gif

6艺术之旅.gif

1初识山城.gif

2共生校园与璧山建筑.gif

3漫步山城.gif

4家琨的建筑实践.gif

5寻访成都文教建筑.gif

6新时代建筑.gif

图层 17.jpg


image.png

1111.jpg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7/40893.html/feed 2
建筑师的大学几乎无处不在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6/40763.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6/40763.html#comments Mon, 25 Jun 2018 09:57:17 +0000 建筑大师们的大学

马国馨  程泰宁  何镜堂  崔愷 李兴钢  


2018年的高考结束了。有人说,高考是人生的分水岭,其实,随之而来的大学生活才真的把我们推上了不同的舞台。那些年,我们看过的书,逃过的课,考过的试,爱过的人,都留在了我们内心不同的角落,长长久久地影响着以后的生活。


高考结束那天,有个图传遍了朋友圈。图中,在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某施工现场,打起了两条横幅,一条是“高考挂了的别灰心,我在工地等你;过了的别高兴太早,四年后我还是在工地等你”;另一条是“360行唯我建筑独尊”。这个玩笑,恐怕只有身为设计师的你才能看的懂。不知道这个玩笑,有没有让你想起那些年,你的大学,建筑师的大学……


马国馨

我的大学

马国馨院士(清华大学)大学期间学萨克斯

后来军乐队招生,我想机会来了,壮着胆子去报了名。当时班上报名的人很多,最终只有十几个人参加了军乐队。那个年头学校里也没有什么特长生,大部分人都是从头学起。在那个时代,理工科大学设音乐室,并有专职教师的大概也就是清华一家了。

我被分配学低音萨克管,整个乐队只此一件。低音萨克管有一米多高,乐器本身就不轻,加上外面的大箱子,又笨又重。每周我都提着大箱子来往于二号楼和校西北门的音乐室之间上课或排练。……2005年五字班同学毕业四十周年,我还上台独奏了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印度客人之歌》,演完后机五的军乐队员戴佩琨给了三个字的评价:“还得练!”

1965年与建五班同学在四川绵阳(二排左四)

程泰宁

我的母校——师恩难忘、同窗情深

程泰宁院士(东南大学)大学时期捕过鱼

1956年春天,全班同学到玄武湖划船。船划到一座桥边,我们忽然看到一条大鱼被湖里拦鱼用的网卷住了。大家连忙划过去七手八脚地把这条大鱼拖上船来,嚷嚷着要把鱼杀了带回去,但是谁也没有带刀。而且这是一条多么大的鱼啊,足有一米三四长,挣扎得很猛烈。我和五六个同学死死地把它揿在船上,最后硬是用手塞到大鱼的鳃帮里来回折腾终于非常“残酷”地把它弄死了。

这么大的鱼怎么带回去呢?公园门口是要查的,发现了就不好办了。于是我们在僻静处扔下了舱底满是鱼血的游船,然后派一个同学马上回学校拿来了一件冬天穿的棉大衣,让班上的“大个”徐炳章同学穿上,把鱼裹在大衣里。鱼实在太长了,大衣的下摆还露出一截尾巴,炳章只能装着身体不舒服的样子,由我们几个同学搀扶簇拥着混出了公园大门。回到学校,我们马上把鱼交给厨房做醺鱼,班上三十几个同学都分到一大块,吃得有滋有味。

学生时代肖像

学生时代在测绘古建筑

与同学在课余时(左一)

何镜堂

宝剑锋从磨砺出

何镜堂院士(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时期抄过书

1964年,我到北京为自己的毕业论文准备资料。在北京市建筑设计院,我找到一本很切题的英文书《医院功能及设计研究》(STUDIES IN THE FUNCTIONS AND DESIGN OF HOSPITALS),对我正在做的论文很有借鉴价值,我如获至宝。但当时没有复印设备,甚至也没有现在这样可以连续使用的绘图笔,借期又只有短短三天,而且全书都是英文,篇幅很长,有六十来页十六万字,读起来很费时间。这么重要的书,我不想走马观花地查阅,而是想反复研读。于是我毅然决定用最笨的法子——抄下来。

我住在教育部位于西单二龙路简易的四合院式的小招待所里,一瓶墨水,一杆“小钢笔”,一叠裁好的透明纸,坐在板凳上,以床为桌,我开始了工作。画两笔就要蘸一下墨,墨不可太多,不然就会成团洇开。我不分昼夜,终于将这本六十来页、图文并茂的书全部抄录下来。而今,这本“手抄本”,成了 学生的一本“励志宝典”,密密麻麻的英文小字,徒手勾画的图表,工整如印刷体。

1963 年与夏昌世导师在桂林七星岩合照

何镜堂的绘画作品

李兴钢

我的母校——天津大学

李兴钢大师(天津大学)大学时代追过星

在天津大学上学的时候我认识了很多有意思的人,既有老师也有同学,实际上自己的成长和跟这些人的交流以及他们对我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比如黄为隽先生,他指导我做了平生第一个建筑设计,可称得上是我的建筑启蒙者,他有多年出色的职业建筑师背景,能把关键之处讲得清清楚楚,又画得一手漂亮的铅笔草图,还擅长对学生循循善诱,随着学生的兴趣点来指导。

跟着黄先生开始学建筑是一种享受,更是幸运。当时的周恺、赵晓东等年轻老师和老先生们一起带我们设计课,他们都是出色的天大毕业生,活力热情,视野开阔,愿意跟我们交流,自己又一手好活儿(比如参加国际竞赛获奖等),很是受我们这些小屁孩的欢迎甚至崇拜,也特别激发起我们对建筑的兴趣和向往。



最后 借用崔愷院士(天津大学)的几句话,送给所有年轻的建筑师朋友:“建筑师的大学几乎无处不在,向老师学、向同行学、向甲方学、向生活学、向自己学,到处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这也要求你自己要时时保持那种好奇心和观察力,不断更新和充实大脑中的资料库,你的视野就会更宽更远,你对设计的判断就更有自信,而你的设计也就可能更贴近生活、更接地气。”

崔愷在校照片(右三)

如今已是院士、大师、设计院总建的各位优秀建筑师,谈起当年的大学生活也都是娓娓道来,意犹未尽,这多少带有一点时代色彩的回忆,不知道是否让你想起了当年自己的大学,欢迎留言。


本文摘自《建筑师的大学》一书

建筑邦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8/06/40763.html/feed 0
国庆专题 | 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院新馆 / 何镜堂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10/3733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10/37338.html#comments Wed, 27 Sep 2017 11:31:44 +0000 安徽省博物院新馆(以下简称新馆)坐落于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内的省文化博物园区。市政务文化新区位于合肥老城的西南面,省文博园位于新区中轴线的西侧,次景观轴的一端。新馆位于园区的用地中部,主入口朝东。新馆东南、东北分别是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与美术馆,三个文化建筑成品字形布局,新馆居中,是统领全区的中心标志性建筑。基地东北面有一座小山坡。

2006年,安徽省政府举办新馆的国际设计竞赛,我们的方案有幸获得优胜,成为实施方案,由此开始为期5年的设计建造过程。

面对安徽这个熟悉的地名,建筑师也许立刻会在脑海中唤起徽州群山叠翠中白墙黑瓦的传统村落与建筑的印象,但是随着对安徽地域文化背景的逐渐深入的调研与认识,我们发现最初的印象远远不足以涵盖这个人文地理范围的广度与深度。随着讨论与思考的推进,安徽在区位的过渡特征与文化的多元构成越来越引起我们的注意与兴趣:

安徽省位于华东地区,东邻江苏、浙江,北接山东,西连湖北、河南,南有江西,处在我国地理、文化和经济发展上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过渡区位。

安徽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理范围从北至南由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大别山区、沿长江平原与皖南山区等不同的地区组成,其地域文化丰富多元:既有徽风皖韵,也有建安风骨、老庄哲学;既有江南风光,也有黄梅戏曲、革命老区,难以局部片面地去理解和概括。

基于对地域文化的发掘与理解,结合对建筑基地与城市环境的的思考,设计定位逐步清晰:

新馆设计应该强调整体性与概括力,避免陷于具体文化符号。

安徽的文化性格兼具北方的雄浑敦厚和南方的温文秀雅,新馆的品相应该呈现端庄厚重、方正平直而又雅致通透、内涵丰富的标志性形象。

通过现代建筑设计的思路与方法,运用空间、材质、构成等现代建筑本体语言,来传达地域文化的精神与内涵,体现对地域文化理解的时代精神。

体现新型的现代博物展览空间观念,关注公共空间与展览空间相互关系的营造,创造新鲜的观展体验。

最终,设计立意构思确定为——四水归堂、五方相连。

整体空间布局清晰地分成三个圈层,而立体构成的手法又生成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的公共空间系统。


四水归明堂,归水亦宏扬”,庭院在安徽传统建筑文化中,具有中心突出的位置。取意“四水归堂”,建筑核心部位形成向天开敞的公共大厅,其空间通过一系列转折勾连、错动交叠的通高片墙进行多样化的限定。类似于一个立体的徽州村落,片墙的引导使公共大厅联动着一系列大、中、小空间与“巷道”,自动扶梯就布置在片墙夹持、天光引导的“窄巷”中,环绕盘旋到达各层空间。

外围的两个圈层是交缠联动的虚实体量。展厅是一系列连续转折的实体体量,构成一个四面通透的方体,确定建筑的基本外轮廓。实体外表面覆盖的纹理抽象于镇馆之宝楚大鼎鼎身的兽面纹,突出远古青铜器般厚重浑雄的分量感;实体通透部位切开的内表面覆盖木质墙板,通感于徽派建筑内部的大小木作界面,雅致亲切。外表面与切开面的分别处理带来重与轻、粗粝与细致、冷峻与温暖等感受的对比统一,暗示地域文化蕴含不同质感的多样基因。实体内部就是展厅空间。实体展厅构成了博物馆的历史、实物、沉静、幽暗、有待观众发现的一面。

展厅之间通透的部分形成连续转折的虚体体量,成为活跃流动的公共空间系统,开敞通透的玻璃界面之内坡道穿梭,光影婆娑,平台交错,观众在观展过程中时常能看到四周的外部景观,人们的穿行活动也成为相互之间的展示,现代观展空间的开放性、透明性以及交流互动的特色在这里充分展现。虚体空间引导观众在实体展厅内外穿行,参观体验,虚体展示着实体。

虚体空间内侧的环廊结合平台、连桥、挑台等建筑元素,与“四水归堂”大厅取得半开半合、柳暗花明的多样化联系,有时是连桥飞跃,有时是平台眺望,有时又是隔着镂花窗隐约可见,形成一个从核心空间向四面伸展,沟通上空与四方外界的“五方相连”的公共空间系统。

文博园位于新城区。针对新区的城市环境特征,考虑新馆中心标志性建筑的定位,结合建筑的空间构思特色,设计选择了方形而整体的建筑体量。

四个立面忠实显示空间构成方式,形成可以展开的虚实相间的连续整体,一气呵成的立体构成手法在大尺度的新区场地中显示出城市密集区域的建筑难以展现的力量,静态方正轮廓与动态立体构成的有机统一,无论在车行远观还是步行近观的尺度下,都呈现出鲜明、独特的标志性形象。

方形体量在西面、西南、西北三面落地,在主入口的东面架空悬挑,而紧贴地面的低平基座则从东面嵌入主体建筑之中,并向东伸出主引桥,结合由东至西的文博园广场、桥头广场、竹海、水面、入口平台等场地景观要素,形成从城市走向博物馆的纵深序列。这种空间与心理上层层渐进的仪式感、有意延长的期待感,与绕过山边,经过村头、水口、樟树、拱桥,逐步走向一个徽州村落的体验是相关的。引桥南面保留了基地原有的小山坡,建筑基座相应在引桥北面伸出平台和片墙,形成建筑与景观的有机呼应关系。

主体建筑南面次入口也设置了折形的小引桥,加强了建筑体量锚固于场地上的效果。基座与引桥一律采用中性亚光的灰调材质。

镇馆之宝

楚大鼎(战国)

楚大鼎又叫铸客大鼎,通高113厘米,口径93厘米,重约400公斤,圆口平唇、圆底、修耳、蹄足、耳饰斜方格云纹,腹饰蟠虺纹,犀首纹膝。首批不能出境的64件文物之一。1933年安徽省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幽王墓出土。楚大鼎是我国目前出土青铜器中最大的圆鼎,和后母戊大方鼎并称鼎中之首,是安徽省博的镇馆之宝。

5ec89294fffc79c26bb0d20338f991da.jpg

鄂君启金节(战国)

1957年安徽省寿县邱家花园出土。是我国最早的免税通关凭证,由战国时期的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运输货物时使用。“金节”用铜铸成,文字错金。因形似劈开的竹节,故名“节”。已发现的金节共分两种,车节是陆路通行凭证,长29.6厘米,舟节是水路通行凭证,长3l厘米。共发现车节3件,舟节2件,每种金节形式和铭文均相同。其中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有车节、舟节各一件,是常设精品展的重要展品。而另外3件藏于安徽博物馆。

001JjJyfzy6Lzdeximw34&690.jpg

吴王光鉴(春秋)

吴王光鉴高35厘米,口径59厘米,腹围188厘米,底径33厘米,耳高8.5厘米,尝6.5厘米。是吴王嫁女儿给蔡侯的媵器,即陪嫁;2500年前的青铜“冰箱”。

1955年,在寿县城西门进行治淮工程取土时于蔡侯墓中发现的。当时共出土祭祀用的礼器11套,吴王光鉴是其中之一。吴王光,即大名鼎鼎的吴王阖闾,又称公子光,“春秋五霸”之一。他是吴王诸樊之子,于王僚十二年(公元前515年)杀僚后自立为王。吴王阖闾儿子,就是吴王夫差,所以这件“吴王光鉴”所陪嫁的公主,就是吴王夫差的姐妹叔姬寺吁。

001JjJyfzy6Lzdme82H57&690.jpg

青铜龙虎大建鼓座(春秋)

1980年9月在安徽舒城九里墩春秋墓出土。青铜鼓座,即战车上的进军鼓底座。器壁的上口外沿和下口外沿铸有铭文,约一百五十余字。这是迄今发现的第一个有铭建鼓座。

001JjJyfzy6LzdtltkY50&690.jpg

景德镇窑青白釉注子温碗(北宋)

1963年安徽省宿松县北宋墓出土。注子注碗是宋代盛酒和温酒的用具。注子为小口,直颈,颈下肩上饰一周覆莲瓣纹,套盖,盖顶蹲一狮,昂首翘尾,富于装饰趣味。斜宽肩,六棱形腹,前置上扬的细流,后置带式曲柄,圈足。注子表面所施影青釉,器型稳重,构图富于变化,整体呈现出和谐完美的艺术造型。胎体洁白细腻,所施影青釉晶莹润泽。影青釉又称“青白釉”,乍一看似乎是白色的,细看来却在白色中泛出淡淡的青色,显得素雅异常。

001JjJyfgy6LzdRiwyg2c&690.jpg

图纸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安徽省博物院新馆

建筑师:何镜堂 刘宇波 张振辉 梁玮健 盘育丹 刘挺 陆超 蔡卓等

设计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建设地点:合肥

用地面积:55 500㎡

总建筑面积:41 380㎡

设计时间:2006-2009年

竣工时间:2011年

摄影:张广源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10/37338.html/feed 6
国庆专题 | 博物馆——天津博物馆 / 何镜堂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10/3728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10/37284.html#comments Tue, 26 Sep 2017 06:36:08 +0000 天津博物馆位于天津市河西区越秀路与平江道交口的文化中心,是展示中国古代艺术及天津城市发展历史的大型艺术历史类综合性博物。天津博物馆是由二十世纪天津文博、社教、美术、博览四个系列的馆、院汇集而成。2004年由原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和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合并组建,其前身为1918年成立的天津博物院。

天津博物馆总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地上五层,地下一层。建筑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

在天津博物馆的设计中,设计者有着这样的理念:体现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是建筑最为关键的因素。

天津最大的特点就是作为沟通与交流的“窗口”,设计者以“世纪之窗”的概念作为设计的原点,再现天津的悠久历史和重要地位。

设计者将“世纪之窗”设定为一个完整的空间序列。它由内而外贯穿整个博物馆,宽敞宏大的公共空间紧密联系各个展厅,成为公众参观和体验建筑的核心空间。作为“世纪之窗”的开端,博物馆北向主入口以宽50m、高17m的“重门叠涩”形成深邃的入口空间,引导公众穿过开阔的广场,进入博物馆。这六层逐级放大的叠涩象征着天津设卫建城六百年的悠久历史,成为博物馆与天津历史联系的纽带。

进入博物馆后,公众将置身于宽30m、长80m、高14m的“时光隧道”。这是博物馆连接各个展厅的公共大厅,是“世纪之窗”最核心和精彩的部分。大厅的天窗与侧墙构成层层叠叠的格栅,形成强烈的纵深感。阳光由天窗洒下,由暗至明,在墙壁和台阶上形成斑驳的光影,更增添了大厅的神圣感。大厅纵向逐级上升,由低至高,由先而后,连接古代、近代和现代展厅。公众拾级而上,依次参观各个时代的主题展厅,仿若穿梭于“时光隧道”,游览着天津由古至今的文明和历史发展。

公共大厅在南端横向展开成宽100m、高12m的宏大的“未来大厅”,这是“世纪之窗”的终点。宽阔的“未来大厅”与深邃的“时光隧道”形成强烈的反差。阳光穿过巨大的玻璃幕墙,使“未来大厅”成为最明亮的空间。“未来大厅”将充分展现天津文化中心和城市的景色,将郁郁葱葱的绿意和生机勃勃的文化活动引入博物馆,并预示着天津的美好未来。“世纪之窗”的空间序列以古铜色为基调,贯穿博物馆内外,喻示天津悠久厚重的传统和大气明快的个性。而博物馆主体表皮采用凹凸有致的浅黄色石材,形成厚重有力的体量感,亦与天津文化中心的建筑群体协调一致。

内部共设计13个展厅,展厅面积14000平方米,地下文物库房11000 平方米,馆藏文物达20万件,文献资料20万册,国家一级文物近千件。3个常设展:《天津人文的由来》、《耀世奇珍——馆藏文物精品陈列》和《中华百年看天津》。

镇馆之宝

《雪景寒林图》

北宋初期著名山水画家范宽的雪景山水画代表作,享誉海内外。《雪景寒林图》以粗笔浓墨绘出古木密林,枯枝老干苍劲挺拔,山脚云霭迷蒙,衬托出山势嵯峨雄伟。整幅画作气势磅礴,在范宽存世寥寥的画作中,堪称绝世珍品。

3c179c26e6bb4c938f3dd4d6fa15d4d2_th.jpg

西周太保鼎

名闻中外的青铜重器,国之瑰宝。其形制非常独特,四周均有图案花纹,耳外侧饰有两条鳞纹,耳上铸有立体的双伏兽,张口相对,狰狞可畏,栩栩如生。腹部饰有饕餮纹和硕大浑厚的垂叶纹,四角有扉棱,腹壁中间也有短扉棱。柱足上部饰兽面和扉棱,中间附以圆盘,腹内壁铸铭“太保铸”三字,整个器物造型庄严厚重,气势宏伟,是驰名中外的西周早期的著名重器,也是商代至西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

df095e60f0a90df68caba6411ab67fa4.jpeg

战国楚王鼎

该鼎直腹,底微圆,双长方形耳,三兽形足外撇。盖上有环和三个变形的鸟状钮。器中部有弦纹一周,弦纹上满饰细密变形的涡纹。在器口、盖内、腹部刻铭文64字,说明此鼎是楚幽王熊悍(公元前237一前228年在位)用缴获的兵器铸成的。1933年此鼎出土于安徽寿县朱家集,曾为天津宝楚斋主李氏购得,后归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藏。该鼎整体造型古朴敦厚,是早年出土楚器中的重要代表,被誉为南北楚器之冠。

timg.jpg

图纸

模型

平面图

剖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天津博物馆

项目地点 :天津 河西区

设计团队: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设计人员:何镜堂、郭卫宏、吴中平、郑少鹏、郑炎、何正强、陈晓虹、黄瑜、许喆、陆歆、王明洁、张莉兰、粱均宇、粱景韶、 关小红、李婧灵

委托人:天津市房地产开发经营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 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包施工单位)

建筑面积 :57 856㎡

场地面积 :31 673㎡

设计时间 :2008年12月—2010年6月

建成时间 :2012年5月

摄影 :姚力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10/37284.html/feed 9
一场大咖云集的论坛直播,一次关于东方建筑的设计语录——就在周六, 将全程为您转播!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9/37228.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9/37228.html#comments Fri, 22 Sep 2017 09:54:27 +0000 2017年9月20日至10月9日,【归来-中国当代艺术展】全国巡展的首站——北京站展览将在北京设计之都大厦举办。9月23日,设计之都大厦一层发布大厅将举办名为“东西方建筑文化交流与互动”的大型论坛,拉开此次全国巡展的序幕。

届时,我们将看到他!

1505307833820113_副本.jpg

元老级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

和他!

1505307901528982_副本.jpg

一方大佬,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院总建筑师——赵元超

还有他!

1505308056490787_副本.jpg

甲方爸爸,远洋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窦志

还有……

等等等等等~~~

然而,这些,都跟不在北京的你、没有抢到前100个名额的你、也许还要加班的你……无~关~

But,本着关爱“弱势群体”的精神,我们将全程爪机直播!感动不感动?惊喜不惊喜?

不仅能看、能听,还灵活多变;关键的关键是,还有策展人每筑建文的赵老师亲自解说哦~


时间:下午1点——下午5点

地址:一直播 ID:52658903

http://weibo.com/tv/l/ltuHirmENwVBGQ-o

http://m1.verydesigner.cn/course/1179.html?pid=0&uid=0

论坛结束后还有《中国当代建筑艺术——2017·建东方》新书签售,所有参加活动的嘉宾将为现场购书的建筑爱好者们签名留念。

这个,小徐哥也想要啊!

默默地抱紧手里今天刚到的样书~忍住~不哭~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9/37228.html/feed 0
何镜堂建筑作品巡展(哈尔滨站)隆重开幕!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7/35795.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7/35795.html#comments Tue, 11 Jul 2017 01:20:33 +0000 20170710_134253_000.jpg 

地域性 · 文化性 · 时代性   何镜堂:为激变的中国而设计

巡展哈尔滨站于2017年7月7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隆重开幕


展出时间:2017年7月7日-8月6日

展出地点: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庭


640.webp.jpg 

2017年7月7日上午,何镜堂院士建筑作品展巡展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隆重开幕。何镜堂院士及团队受邀于2016年10月至11月在威尼斯建筑大学进行了其建筑作品的首次国外展览,展览受到世界各地设计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多所高校先后发出巡展邀请。

国内巡展以“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何镜堂:为激变的中国而设计”为主题,在同济大学进行首站国内展览后,经北京大学成功展览后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这是巡展首次来到东北地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期待。


640.webp (1).jpg 

何镜堂院士亲自讲解展览中的设计作品

 

640.webp (2).jpg 

现场来宾近二百人参加开幕式


何镜堂院士作品巡展(哈尔滨站)开幕式现场迎来多位领导、院士、大师、知名学者及相关业内人士。开幕式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先生主持,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树权先生,中国工程院二局副局长王元晶女士,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先生,清华大学 和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先生,华南理工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共享院士、华南理工大学 名誉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何镜堂先生为此次开幕式致辞。


640.webp (3).jpg 

现场来宾近二百人参加开幕式


哈尔滨工业大学 院长、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梅洪元先生为参会人员介绍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并对因天气原因致航班取消而无法到场的嘉宾表示深深的遗憾和歉意。


640.webp (4).jpg 

梅洪元教授为参会人员介绍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


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先生主持开幕式,对参与本次活动的有关领导、院士、大师、建筑院校嘉宾、设计机构嘉宾、媒体嘉宾、学生代表等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并祝贺何镜堂院士建筑作品巡展哈尔滨站取得圆满成功。


640.webp (5).jpg 

任南琪院士主持开幕式


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树权先生在开幕式中高度评价何镜堂院士及其团队的实践成果,他认为何镜堂院士的思想和作品中蕴含着丰富家国情怀,传递着和平之声,既打动人也鼓舞人,体现出了建筑师的责任与担当格局与高度,是对处于激变的中国的探索和回应。


640.webp (6).jpg 

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树权先生致辞


中国工程院二局副局长王元晶女士在致辞中代表中国工程院对何镜堂院士建筑作品巡展哈尔滨站的开幕表示祝贺,并对何镜堂院士多年来参与设计实践的作品成果和丰富人生经历表示由衷敬佩,为其对于专业的执着、对于后辈的扶持、对于建筑作品的感情投入和心中大爱表达了崇高的敬意。


640.webp (7).jpg 

中国工程院二局副局长王元晶女士致辞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先生书面致辞中表达了对于无法到场的遗憾与歉意和对巡展开幕的热烈祝贺,并由衷感谢何镜堂院士为国家、为社会、为建筑界作出的突出贡献,本次建筑设计作品展深入诠释了他的建筑创作哲学,也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建筑师风采。


640.webp (8).jpg 

付本臣先生宣读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先生致辞


清华大学 院长、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先生在书面致辞中对无法到达现场表示十分抱歉,并表示何镜堂院士的这次展览是众多中国当代最优秀建筑大师作品展中极具代表性的一次重要展示,是中国建筑界近年来向世界昭示中国建筑创作水平的一次高级别视觉盛宴,最后代表清华大学 和建筑设计研究院对何镜堂院士建筑作品展哈尔滨站开展表示衷心的祝贺。


640.webp (9).jpg 

陈剑飞女士宣读

清华大学 和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先生致辞


最后致辞的是华南理工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共享院士,华南理工大学 名誉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何镜堂先生。


640.webp (10).jpg 

何镜堂院士发表致辞


何镜堂院士在致辞中阐述了自己的建筑思想——“两观三性”的创作理念,即:建筑要有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和谐统一。建筑师应是一批敢担当、有激情、善于创新的设计人才,因此何院士提出在设计实践和人才培养过程中需逐步形成产学研一体的建筑师人才培养方式,并强调了建筑创作中团队协作与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在致辞最后何院士向哈尔滨工业大学及来到现场参会的各位嘉宾表示了衷心感谢。

在开幕式致辞结束之后,何镜堂院士带领与会嘉宾参观并亲自介绍展出作品。


640.webp (11).jpg 

何镜堂院士为观展者介绍工作室前世今生

640.webp (12).jpg 

现场气氛异常热烈


在参观结束后,何镜堂院士及与会嘉宾一起展开了学术沙龙讨论,过程中学术氛围浓厚,讨论气氛热烈,使在场嘉宾和听众如沐春风,收益良多。


640.webp (13).jpg 

学术沙龙现场


下午,何镜堂院士与嘉宾们一同前往何院士及团队设计的建筑作品——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遗址罪证陈列馆参观,何院士在现场亲自为同行嘉宾讲解设计构思。


640.webp (14).jpg 

何镜堂院士在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遗址罪证陈列馆为嘉宾讲解设计构思


640.webp (15).jpg 

何镜堂院士所绘草图


640.webp (16).jpg 

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遗址罪证陈列馆全貌


何镜堂院士讲到:“黑匣”是赋予这个建筑的概念,“黑匣”象征了记载真相的容器,暗喻了打开“黑匣”,事件的真相便曝露于天下。“黑匣”在场地中坍塌、下陷、撕裂,仿佛大地被锋利的手术刀切割开来,形成永不磨灭的“殇痕”。在完成一系列简单动作之后,建筑内外形成了联系和对话的空间,与此同时,建筑作为一个客观的容器,也为人们对事件的认知和解读,以及对于建筑寓意的联想作出了留白。


640.webp (17).jpg 

与会嘉宾与何镜堂院士在侵华日军第731部队遗址罪证陈列馆前合影


精心筹划的本站展览形态多元、内容丰富,展出作品包含博物馆、纪念馆、大学校园、旧城更新、何镜堂工作室等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建筑,展现了何镜堂院士及其团队在不同地域环境、文化特征、时代背景之下的创作思考以及他在躬身实践、溯源理论、倾心教育及垂范团队等诸多方面的成就,是何镜堂院士对专业以及行业的巨大贡献的缩影。

在展览开幕前,何镜堂院士应哈尔滨工业大学邀请,于7月6日晚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带来题为《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为激变的中国而设计》学术讲座。


640.webp (18).jpg 

讲座现场600余座全部坐满,走道中也坐满学生


640.webp (19).jpg 

何镜堂院士与聆听讲座学生面对面交流探讨


讲座中 回顾了过去三十余年中国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成就与问题,展现了一名中国建筑师所面临的挑战与思考,阐述了“两观三性”理论并对该理论指导下完成的代表性建筑作品展开详细解读。何镜堂院士还与大家分享了设计、研究、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与建筑创作模式的探索,为到场师生、建筑师打开了全新的设计思路。六百余座的报告厅座无虚席,现场交流热烈、亲切,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为大家带来一场学术与艺术的盛宴。


640.webp (20).jpg 

热烈祝贺何镜堂院士作品巡展哈尔滨站开幕式圆满成功!

展览主题: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

何镜堂:为激变的中国而设计

展出时间:2017年7月7日-8月6日

展出地点: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庭

特别支持: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中国建筑学会

主办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承办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学会寒地建筑学术委员会、广东院士联谊会

支持媒体:《建筑学报》《建筑师》《世界建筑》《时代建筑》《新建筑》《建筑创作》《城市环境设计》《城市建筑》《建筑技艺》《住区》




感谢 《城市建筑》 授权分享

欢迎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UA_2004

qrcode.bmp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17/07/35795.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