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志宏工作室 - //m.stpapt.com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亦塑造了我们 Fri, 20 Sep 2024 01:15:24 +0000 zh-CN hourly 1 http://wordpress.org/?v=3.8.4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文化艺术中心 / 天津大学设计总院·顾志宏工作室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5/5351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5/53514.html#comments Wed, 22 May 2024 14:10:19 +0000

既当代又中国的创作追求,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许多当代中国建筑师探索与追寻的方向,本项目希望能够在既当代又中国的中国文化建筑创作和文化传承发展方面做出一点探索与实践。

项目用地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中国牡丹之乡的菏泽市郓城南湖新区核心区。拥有三千年历史的郓城被称为“中国好汉之乡”,是水浒故事的发祥地,拥有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本项目作为郓城的文化艺术中心,是由大剧院、群众艺术中心、档案馆与科技馆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文化建筑群。

如何在拥有如此深厚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的鲁西南土地上创作一个具有当地地域和传统文化内涵的当代文化建筑群,是建筑师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建筑师试图在本项目中既不割裂历史,也不盲目复古,而是从大文化传承的角度去思考,探索如何在当代建筑创作语境下更积极、得体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当我们建筑师思考如何传承的时候,需要首先思考我们真正希望传承的是什么?建筑师希望避免从那些狭义的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形式的角度去传承,而是把视角拓展到大文化的角度,去寻找中华民族的性格共性、审美共性、文化共性。这些共性可能体现在美术、文艺、器物、哲学、思想、生活习俗、观点等各个生活方面,用更加含蓄和内敛的方式,去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然而,文化传承也并非只是一个文化共情的大概念,在本项目的创作中,建筑师希望更清晰地把握在地性的时空特征。时间——郓城是具有三千年历史的著名宋代水浒之城;空间——郓城作为鲁西南的民间艺术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和独特的气质韵味。这样的特质会体现到风俗、器物、艺术气质上。因此,在大文化传承中把握时空特征,一方面不能太实,符号化具象化地集中在建筑上;一方面又不能太虚,笼统地讲传承中华文化。而是应该从某些方面把笼统的说法转化为更能把握的文化基因,从笼统的大中华文化中因地制宜地、精确地把握时空在地性。这种时空在地性一定是抽象内敛的,精神层面的。郓城文化艺术中心的建筑颜色使用中国红和中国灰的碰撞,朴拙与明快颜色的对撞,在建筑交叉丰富的空间中,形成强烈的碰撞关系,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感受。它既有现代的中国艺术范儿,也是中国传统审美所追求的境界。就如宋代园林一般,朴素的灰色、黑色、原木色,配上一种鲜亮的颜色做点缀。它不像明清宫廷风给人华丽的感觉,而是朴拙的美,展现了民间的、水浒文化的、奔放激昂的美,是山东郓城历史底蕴的一种时代展现。

当代建筑空间承载现代使用功能,无法刻意的、符号化的、简单的理解传承。整个艺术中心建筑体型全部是现代体型,具有强烈当代性和未来性,没有一点是为了迎合传统而形成的。建筑师避免采用传统建筑的形式,而是更多的从文化内涵,从大文化的角度,用现代的方式去展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整体建筑群朴素、厚重、利落,体现了一种朴拙的气质和豪迈大气之美,也正是当地宋代水浒历史文化的一种体现。同时,建筑界面不同于西方文化那种清晰的几何界面,而是用丰富的空间渗透关系形成的框景、流动的室内外、半室内外的一种空间的转换关系,实现了中国人审美中的内涵之美,也是中国很多器物中所体现的文人雅士的趣味之美。

文化中心建筑群的不同建筑通过不同的表情表达不同的文化意味。档案馆更凸显厚重的历史气息和当地几千年历史沉淀的感觉。群众艺术馆则是通过活跃的颜色碰撞,带来令人激昂的氛围与艺术范儿。在科技馆的设计中,突出了一种朦胧的科技美,形体上几个巧妙的、切削的、转折的斜面,体现了东方文化从变化的角度认识世界,立面飘逸、现代的穿孔板材质,加上渐变的肌理,形成一种朦胧的“纱”的感觉,既体现了探索科技奥秘的神秘感,又有东方文化那种朦胧感。在这组建筑群中,不同的建筑既体现了各自不同的功能和文化内涵,通过院落广场组织在一起,又形成了一个丰富现代的建筑群。这个群体的丰富性来源于它的功能本质。建筑师没有刻意的为了展现文化,而损失其本身应该表达的空间魅力和功能本质,同时流露出丰富的、耐人寻味的空间趣味和文化内涵,这也是中国传统艺术一直追寻的真是内敛的文化精神。

总之,我们希望郓城文化艺术中心既当代又中国。结合千年古韵的优雅气息与鲁西南民间的朴拙奔放之美,蕴含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追求并耐人寻味,是一个可以引起深深的文化认同和共鸣的当代中国的文化艺术建筑群。


项目图纸

△首层组合平面图

△二层组合平面图

△三层组合平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山东省菏泽市郓城文化艺术中心

项目位置: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

设计方:天津大学设计总院·顾志宏工作室

设计团队:

总负责人:谌谦

主创建筑师:顾志宏

工程主持人:崔旭辉 吴放 张益勋 张大昕 王磊

方案设计团队:天津大学设计总院·顾志宏工作室

施工图设计团队:天津大学设计总院设计九院和设计五院

业主:郓城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施工单位: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约6.5万㎡

项目设计&完成年份:2016年-2023年

摄影师:魏刚、直译建筑摄影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4/05/53514.html/feed 0
长春市群众艺术馆:粗粝外表下蕴藏着一颗水晶宝石 / 天津大学设计总院·顾志宏工作室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3/49015.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3/49015.html#comments Wed, 10 Mar 2021 03:09:40 +0000 a1 全新的文化地标和市民文化艺术活动场所-摄影:陈溯.jpg

△ 全新的文化地标和市民文化艺术活动场所 ©陈溯

长春,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幸福城,其独具特色的群众艺术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长春市群众艺术馆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南部新城,是北方最大的群众艺术馆之一,也是长春南部新城建设初期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为城市新区创造了全新的文化地标和市民文化艺术活动场所。

b1  冰雪中“蜷缩”的石块-摄影:陈溯.jpg

△ 冰雪中“蜷缩”的石块 ©陈溯

基地所处区域是非常开阔的还未开始建设的新城,在场地踏勘过程中,冬季寒冷的风夹杂着雪花吹打在脸上,而群众艺术馆的馆长却和建筑师们讲述长春热火朝天的群众艺术生活。寒冷的气候和热火朝天的群众艺术活动,两者在建筑师的脑海中呈现出矛盾统一又鲜明对比的有趣印象,给建筑师一种特别强烈的反差感受。而这种反差,我们把它作为建筑创作的萌发点,为了追寻一种寒冷的蜷缩与热情的迸发的矛盾和融合,创造一个能符合新城开阔场地空间氛围的建筑体验和感受,我们提出了 “蜷缩与迸发”的设计概念。在这样一个新城建设中,长春市群众艺术馆作为先行的项目,它就像寒冷空旷环境中蜷缩着的石头一样抵御着东北的寒冷气候,但同时它内部又蕴藏着长春作为幸福城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群众艺术。

△ 设计概念,“蜷缩与迸发” ©顾志宏工作室

△ 冰雪中“蜷缩”的石块 ©陈溯

△ 剧场入口 ©陈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北的气候造就了东北人民粗犷中棱角分明,豪放又不失热情的性格特点,长春市群众艺术馆建筑就像东北人的性格特点,具有一个厚重粗粝的外壳以抵挡寒气入侵,同时还有一个强大热烈的内核温暖人心,寒冷与热闹共存在一个矛盾体中,就好像寒风中的石头在粗粝的外表下蕴藏着精美的水晶宝石,这也是我们把“蜷缩与迸发”作为其设计主题的原因之一。

△ 入口立面,采用折叠错动的玻璃幕墙,形成水晶宝石状的表皮 ©陈溯

△ 表皮与肌理细部 ©陈溯

△ 表皮与肌理细部 ©陈溯

整个建筑远看就像是一个被抛入旷野的孤零零的石块,蜷缩在严寒的环境中,在冰雪的冲刷洗礼下成为屹立在整个环境中的原点。而这种“蜷缩”的想象同时暗示着内部的扩张——看似混沌的建筑形态在中间部分被剖开,“迸发”出晶莹灿烂的内核,犹如被打开的幸福宝藏。建筑和寒冷环境通过对抗而相互激活,热烈纷繁的内核与粗犷原始的外表皮形成强烈的对比,共同传达出长春市群众艺术馆所应具有的那份厚重和热烈。

△ 清晨的群众艺术馆 ©魏刚

△ 建筑主入口,“迸发”出晶莹灿烂的内核 ©魏刚

△ 清晨的群众艺术馆 ©魏刚


△ 建筑外观夜景 ©陈溯

△ 剧场 ©陈溯

△ 建筑鸟瞰效果图

m1 总平面图.jpg△ 总平面图

m2  首层平面图.jpg

△ 首层平面图

m3 二层平面图.jpg

△ 二层平面图

m4 立面1.jpg

△ 立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长春群众艺术馆

设计单位:天津大学设计总院·顾志宏工作室

设计单位网站:https://www.aatu.com.cn/

联络邮箱:architect_ljr@126.com

公司所在地: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192号天大设计总院806

项目完成年份:2015年2月

建筑面积:25073 平方米

项目地址:吉林省长春市谊民路966号

主创建筑师:顾志宏

主创建筑师邮箱:gu13803000703@126.com

设计团队:顾志宏、张波、梅楠、王珣、孙亚宁等

委托方:长春市群众艺术馆

结构设计:天津大学设计总院

摄影师:陈溯、魏刚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3/49015.html/feed 0
一周新作投稿:民宿,科研楼,胡同院落等,你pick哪一个?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2/48905.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2/48905.html#comments Fri, 05 Feb 2021 16:27:40 +0000 为带给大家更舒适的阅读体验,我们对作品展示方式进行了调整,即以专题和非专题两种形式展示。相信网页简洁的界面已给大家带来了阅读愉悦感。现将本周投稿通过审核的事务所/设计工作室作品集结整理发布(了解项目详情请点击图片下方项目信息中“项目名称”一栏名称)。


可居可游,在半山稻田之间:重庆垫江巴谷宿集建筑设计

三文建筑/何崴工作室

t1 夜晚鸟瞰(摄影:金伟琦)Bird's-eye view at night (Photo by Jin Wei Qi)_调整大小.jpg

半山间的民宿围绕“马蹄形稻田”分散而居,与稻田风景互为映衬,朴素平静的姿态,富有传统韵味的材料和形式,使这组民宿仿佛原生于自然之中。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重庆垫江巴谷宿集建筑设计(详情点击)

地点:重庆市垫江县十路村

建筑面积:2500平米

设计时间:2019年-2020年

建成时间:2020年7月

建筑及景观设计:三文建筑


向内与“内向”——中国农业大学植保楼

天津大学设计总院·顾志宏工作室

601d1bc0bb7cd.jpg

天津大学设计总院顾志宏工作室主创设计的“中国农业大学植保楼(植保楼工程)”被评为2020年“海河杯”天津市优秀勘察设计建筑工程-公建一等奖。

该项目采用了一种内向型的“C”字型建筑布局,“以教授为中心”向内寻找最佳空间组合模式,向内寻找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绿色实验建筑布局模式,结合富有厚重感的红色面砖,创造了与整体校园环境相容而不失自身独特性的教学科研大楼。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中国农业大学植保楼(详情点击)

建设地点:中国北京

建设规模:4.2万平方米

设计时间:2013年10月-2014年07月

竣工时间:2018年05月


「 雀 折 」一种胡同儿院落的场地再生

戏构建筑设计工作室

a1 头图&封面_调整大小.JPG

这是一座位于北京什刹海的胡同院落改造项目,为了解决庭院东西两侧较高建筑造成压迫感的问题,建筑师引用倒屋顶“折”的形式,采用借景的手法,将庭院与南向远景联系起来,赋予空间以自然生机。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雀折(详情点击)

项目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水车胡同24号

项目类型:胡同院落改造

建筑面积:136㎡ 

设计时间:2018年10月

施工完成:2019年7月

设计公司:戏构建筑设计工作室


陕康里:老上海风情创意街区

COLORFULL 昱景设计

1612347051994336.jpg

这是一座位于上海静安区陕西北路与康定路交汇处的历史老街区。项目旨在将其改造为一个全新的创意产业园区,一方面要尽量保留用地的历史氛围,另一方面也能在此汇集多样的人群与多样的功能。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陕康里(详情点击)

项目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康定路358号

设计方:COLORFULL 昱景设计

建筑面积:12,000㎡

项目设计 & 完成年份:2020


全上海最漂亮的地铁站,你打卡了吗?

Wutopia Lab

1612518885201422.jpg

新落成的上海地铁15号线吴中路站就是一个展示上海改革开放的建设成就的公共文化空间。如果把站厅地面看成黄浦江,那么它的两侧就应该是浦东和浦西壮观的城市景象,而站厅的两端就应该反射出上海壮美的未来。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上海地铁十五号线吴中路站空间设计(详情点击)

设计公司:W-mills by Wutopia Lab

主持建筑师:俞挺

设计时间:2018-2019

建设时间:2019~2021


金马仙踪,一种新型公共空间“城市玩具”

佰筑设计

a1.jpg

游戏不只是孩子们的专属,它属于全年龄段的公众。这座位于重庆垫江的城市游乐园以“马术”运动为灵感,或盛装舞步,或表演跳跃,为大人和孩子们营造了一处可休息,可游玩的“城市玩具”。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金马仙踪(详情点击)

设计公司:上海佰筑 | 100 Architects

面积:3,600平方米

项目状态:已建成

项目地点:中国,重庆


上海FiSN旗舰店:探索未来零售空间新方向

Metaphysical by Pure

1612584132266745.jpg

这间为时尚品牌FiSN打造的上海旗舰店,以自然的能量和可持续的方式探索室内与室外、自然生机和城市工业的新平衡,打造了沉浸式的零售体验空间。

项目信息

客户:FiSN (Future is Now)(详情点击)

设计公司:Metaphysical by Pure

创意总监:Gary Tan

设计总监:George Jiang

项目经理:Zery Zhang

建筑面积:140 平发米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2/48905.html/feed 0
向内与“内向”——中国农业大学植保楼 / 天津大学设计总院·顾志宏工作室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2/48894.html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2/48894.html#comments Wed, 03 Feb 2021 10:39:23 +0000 中国农业大学植保楼位于北京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东南角的一块方形用地内,项目建设用地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0平方米。建筑临近圆明园保护区,有限高控制,高度不得超过18米,可建建筑层数不超过四层。由于建筑高度和场地大小的限制,整个用地比较紧张。

C1建筑临近圆明园保护区.jpg

△ 建筑临近圆明园保护区

老校园里的新建筑通常充满了限制,本项目尝试向内寻找,因地制宜地挖掘这个教育建筑的内在空间规律,形成一种既保证建筑空间高品质,又融入现有校园环境,同时体现明晰的科研建筑气质的新建筑形象。

C2中国农业大学老校区不同时期的砖建筑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脉和环境_调整大小.jpg

△ 中国农业大学老校区不同时期的砖建筑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脉和环境


一种内向型的“C”字型建筑布局

为实现高容积率的建筑布局是一个向内寻找和挖掘的过程。用地位于中国农业大学东南角,东西向宽约105米,南北向长约125米。针对实验室的进深尺寸,结合周围环境,确定了一种内向型的“C”字型建筑布局。将庭院面向校园的一边加厚,布置一部分大空间用房,整个布局在西侧向内打开,并结合地下一层布置下沉广场,加强了院落空间的领域感和归属感。

A8向内开放的院落空间——摄影:陈溯_调整大小.jpg

△ 向内开放的院落空间

整个院落空间丰富且向内开放,方形的白色盒子是向院落开放的休闲空间,圆形的红砖体量是从地下一层开始的报告厅体量。圆形和方形的叠加丰富了整个庭院的内部空间,院子的趣味就通过这些方和圆、高和低、红和白、虚和实的相互映衬,呈现出丰富而富有人性化、并具有现代科研气息的建筑品质。 

A3方与圆叠加的报告厅体量-清晨——摄影:陈溯_调整大小.jpg

A4方与圆叠加的报告厅体量-下午——摄影:陈溯_调整大小.jpg

A5方与圆叠加的报告厅体量-夜晚——摄影:陈溯_调整大小.jpg

△ 方与圆叠加的报告厅体量——清晨、下午与夜晚


“以教授为中心”向内寻找最佳空间组合模式

本项目重点考虑大学建筑的主要的行为模式是围绕教授进行高端科研,通过向内寻找适应这种模式的功能组合形式,形成了“以教授为中心”的最佳空间组合模式,即以教授办公用房为核心,围绕布置PI研讨室及实验室,形成基本的实验单元,沿走廊串联布置。在这种模式下,各个教授科研组团的独立性更强,减少了不同功能区之间的奔波,增加教授与学生间的互动,创造教授价值最大化,促进学生成长,提高效率,有利于科研团队的交流和打造。 

A2立体丰富的院落空间——摄影:陈溯_调整大小.jpg

△ 立体丰富的院落空间


向内寻找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绿色实验建筑布局模式

实验类教学建筑容易产生各类实验气体,处理不好会导致室内气味堆积,影响室内科研环境。本项目通过向内寻找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绿色实验建筑布局模式,将绿色环保技术引入项目中,实现自然采光、通风最大化,打造舒适健康的建筑内部空间。

A7方与圆叠加的报告厅体量——摄影:陈溯_调整大小.jpg

△ 方与圆叠加的报告厅体量

在面向夏季主导风向的位置结合室内空间设计了一个“喇叭形”的导风口,将自然风更好的引入建筑和庭院内。建筑立面利用狭口效应优化开窗方式,改善室内的空气流动。并结合下沉广场,使一部分的地下一层房间可以直接对外采光,进一步改善了建筑整体的采光条件。

未标题-1.jpg

△ 绿建分析


内向型的建筑立面形式——“面砖的舞蹈”

中国农业大学具有悠久历史的老校园建筑,由不同时期的面砖砌筑,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为了融入现有的校园空间,既兼顾校园文脉,又体现传承和创新,建筑外立面呈现的是一种“内向”型的建筑品格。选材采用面砖,结合面砖的特点,挖掘了面砖作为面层装饰材料所具有的可能性。

A6面砖的舞蹈——摄影:陈溯_调整大小.jpg

△ 面砖的舞蹈

首先是结合面砖的尺寸在层间墙面上做了一些凹凸处理,结合凹凸的宽窄变化,调整面砖的排列方式,再增加面砖颜色的深浅变化。这种设计突破了面砖作为“层”的属性,使之具有了立体感和厚重感,整个立面仿佛“面砖的舞蹈”,使面砖具有了深度和活力。

A9融入已有校园环境的新建筑——摄影:陈溯_调整大小.jpg

△ 融入已有校园环境的新建筑

红色面砖是对校园文脉的呼应,而“面砖的舞蹈”使新建的教学楼具有独特的个性,体现了新建实验楼的时代气息,这种含蓄内敛的建筑品质是与我们向内寻找的高级知识分子的科研精神相契合的。

A10新老建筑交融(左侧为中国农业大学已建建筑)——摄影:陈溯_调整大小.jpg

△ 新老建筑交融,左侧为中国农业大学已建建筑

本项目没有刻意追求外部的造型,而是在设计中,向内寻找设计理念,向环境、向功能、向使用者寻找设计思路和解决问题的答案。最终实现提升校园空间,平衡校园历史与未来的作用。

B1模型照片 (1)_调整大小.jpg

B2模型照片 (2)_调整大小.jpg

△ 模型照片


总平面图_调整大小.jpg

△ 总平面图

D1一层平面图 1st Floor Plan.jpg

△ 首层平面图

D2二层平面图 2nd Floor Plan.jpg

△ 二层平面图

立面图.jpg

△ 建筑立面图

剖面图_调整大小.jpg

△ 建筑剖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中国农业大学植保楼

建设地点:中国,北京

设计单位:天津大学设计总院·顾志宏工作室

单位网站:https://www.aatu.com.cn/

联络邮箱:architect_ljr@126.com

公司所在地: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192号天大设计总院806

项目设计时间:2013.10 – 2014.07

工程竣工时间:2018.05

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

项目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

主创建筑师:顾志宏

主创建筑师邮箱:gu13803000703@126.com

设计团队:顾志宏、谌谦、张键、李晓清、迟向正、宋睿琦、梅楠、梁维佳、王特立

委托方:中国农业大学

结构设计:天津大学设计总院

施工方:江苏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摄影师:陈溯


]]>
//m.stpapt.com/archcollege/2021/02/48894.html/feed 0